环磷酰胺对小鼠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环磷酰胺对小鼠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一、环磷酰胺对小鼠T细胞与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崔玮[1](2020)在《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青虎耳草(Saxifraga tangutica Engl.)为常用藏药,生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等地海拔2900-4900m的针叶林灌丛中,味苦性凉,清泻肝胆,疗伤、治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药理研究表明,甘青虎耳草具有抑菌、抗病毒、消炎和抗肿瘤作用。甘青虎耳草中富含黄酮、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本研究进行了:1.甘青虎耳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纯化。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得到甘青虎耳草粗黄酮,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物中黄酮纯度为48.5%,然后将萃取物经NKA-Ⅱ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的黄酮纯度达到82.07%。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乙醇80%,料液比1:25 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5min,提取次数4次。提取量可达81.73mg/g。2.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抗肿瘤作用研究。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与小鼠H22肝癌细胞共孵育,可诱导细胞凋亡,核酸电泳呈凋亡特征性梯状带;经流式细胞分析,凋亡率达31%。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相关(P<0.05)。小鼠肝脏注射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灌胃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对小鼠原位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3.0%、46.7%、64.3%;生存时间分别延长13.11%、33.01%、46.12%;肿瘤标志酶AFU、ALP、GGT水平显着下降(P<0.05),肝功能指标ALT、AST显着降低P<0.05)、ALB及A/G比值则显着升高(P<0.05);肝组织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SOD和GSH-Px活性显着升高(P<0.05);T淋巴细胞的增值能力显着升高(P<0.05)。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半数致死量(LD50)>10000mg/kg,显示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为实际无毒。结论: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具有抗肝癌作用。

胡炀[2](2020)在《补肾固表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补肾固表颗粒是徐氏儿科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典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以补肾固表颗粒灌胃给药4周,以玉屏风颗粒为对照组,研究补肾固表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通过最大给药量对补肾固表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为补肾固表颗粒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将60只清洁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玉屏风颗粒组,补肾固表颗粒低剂量组、补肾固表颗粒中剂量组、补肾固表颗粒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按50mg/kg/d,连续3d,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补肾固表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4.5g/kg/d、9g/kg/d和18g/kg/d灌胃给药;阳性对照药玉屏风颗粒按2.25g/kg/d给药,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体积均为0.5mL/次,每日2次,连续4周。最后一次给药后,撤除饲料,自由饮水。次日小鼠麻醉后,摘除眼球取血,室温静置2h后放入离心机中离心,转速2500r/min,离心15分钟,吸取上清液分装于0.3mL的离心管中,-80℃冰箱保存备用,冻存的血清将用来检测TNF-α、IL-2及IFN-γ水平等免疫指标。解剖小鼠,摘取小鼠脾脏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实验后各组小鼠脾脏系数,随后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实验二:选取清洁级ICR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即空白组、给药组,每组20只。给药组以补肾固表颗粒最大浓度(1mL含1.71g生药)和最大灌胃体积(0.4ml/10g),一日2次,间隔6小时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等次数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观察14天,观察并记录动物异常现象(精神状态、活动、皮毛情况、粪便等分泌物)、体重变化和死亡情况等,对观察期间死亡小鼠及时进行解剖观察,其余小鼠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解剖观察,有异常变化时做病理组织检测。结果1.小鼠体重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模型小鼠体重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灌胃给药后,玉屏风颗粒组、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均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补肾固表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脾脏系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模型小鼠脾脏系数减低;与模型组比较,灌胃给药后,玉屏风颗粒组、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系数均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补肾固表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之间的量效关系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模型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灌胃给药后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及玉屏风颗粒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并接近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灌胃给药后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及玉屏风颗粒组NK细胞杀伤活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固表颗粒高剂量组杀伤活性强于低剂量组和玉屏风颗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L-2、IFN-γ及TNF-α水平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及玉屏风颗粒组血清IL-2、IFN-γ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固表颗粒中、高剂量组升高IL-2水平优于玉屏风颗粒组(P<0.05)。补肾固表颗粒中、高剂量组升高IFN-γ水平优于低剂量组(P<0.05)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间TNF-α水平量效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毒性实验组小鼠给药数分钟后,小鼠活动稍减,4小时后恢复正常。给药第2天小鼠食量明显下降,随后即增长,无其他异常表现。观察期间小鼠体重总体呈增长趋势。通过统计学分析,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小鼠毛色光亮,无兴奋、躁动、竖毛、凸眼、扭体等反应;摄食、饮水、大小便等均无明显异常。无小鼠死亡。观察14天后,对小鼠进行解剖,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胃、肠道等脏器,均未见出血、充血、水肿等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1.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能够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造模后小鼠饮食减少,扎堆明显,体重下降,脾脏系数减低,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说明环磷酰胺造模成功。2.补肾固表颗粒能明显增强免疫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3.补肾固表颗粒可以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IL-2和IFN-γ水平,降低TNF-α水平,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4.补肾固表颗粒常用剂量口服给药安全。

时佳[3](2020)在《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的免疫活性与肠屏障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利用酪蛋白与乳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制备乳糖糖基化酪蛋白,用胰蛋白酶分别消化酪蛋白和乳糖糖基化酪蛋白得到酪蛋白消化物和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同时,利用转谷氨酰胺酶催化酪蛋白与壳寡糖发生糖基化反应制备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用胰蛋白酶分别消化酪蛋白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得到酪蛋白消化物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本研究旨在剖析两种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位点,并评估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的免疫活性及其对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为评估乳品加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新型蛋白质配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糖基化修饰的精准糖基化位点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中乳糖含量为10.58?0.10 g/kg蛋白质;相比酪蛋白消化物,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有较低的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利用LC/MS-MS分析技术从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中共鉴定出5个糖肽,其糖基化位点均在赖氨酸残基,发生糖基化反应的蛋白质是Alpha-S1-casein、Beta-casein和Kappa-casein。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中氨基葡萄糖的导入量为5.7?0.1 g/kg蛋白质,且氨基酸含量与酪蛋白消化物基本相同。从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中共鉴定出3个糖肽,其糖基化位点主要在谷氨酰胺残基,发生糖基化反应的蛋白质是Alpha-S1-casein和Alpha-S2-casein。(2)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的体外免疫活性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均具有体外免疫活性。但是,与酪蛋白消化物相比,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降低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5.1%-10.8%)、降低巨噬细胞吞噬指数(4.8%-6.5%)、降低NK细胞活性(8.2%-19.6%),以及减少脾淋巴细胞因子(IL-2和IFN-γ)和巨噬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增加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1.6%-3.9%)、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4.6%-7.0%)、增加NK细胞活性(8.6%-17.3%),以及促进脾淋巴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因子的分泌。因此,酪蛋白的酶法精准糖基化修饰提高了其消化物的体外免疫活性,而酪蛋白的美拉德反应糖基化修饰降低了其消化物的体外免疫活性。(3)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的体内免疫活性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均具有体内免疫活性。在正常BALB/c小鼠中,与灌胃生理盐水的空白组小鼠相比,各消化物处理组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数值均提高,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免疫球蛋白含量、脾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活性等指标也明显升高(P<0.05)。然而,酪蛋白消化物比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显示出更高的活性,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比酪蛋白消化物显示出更高的活性。在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中,与生理盐水处理的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各消化物灌胃小鼠后,均可明显减轻环磷酰胺导致小鼠上述各项指标的下降。然而,酪蛋白消化物比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有更好的免疫提升效率,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比酪蛋白消化物有更好的免疫活性。(4)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对正常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均可以改善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相比酪蛋白消化物,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提高IEC-6细胞跨膜电阻值更少;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提高IEC-6细胞跨膜电阻值更多。各消化物处理细胞48 h后,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细胞FD-4转运率从100%降低到64.0%-78.2%;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细胞FD-4转运率降低到72.1%-83.4%;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细胞FD-4转运率降低到64.1%-72.4%。而且,酪蛋白的美拉德反应糖基化修饰降低了其消化物提高抗菌活性和减少细菌移位的作用,酪蛋白的酶法精准糖基化修饰增加了其消化物提高抗菌活性和减少细菌移位的作用。此外,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比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有更少的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质(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比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有更多的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质(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整体上,美拉德反应糖基化修饰对蛋白质提高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有不良的作用。酶法精准糖基化修饰对蛋白质提高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有有益作用。(5)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对受损的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以2.5 mmol/L丙烯酰胺构建IEC-6细胞损伤模型。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均对受损的IEC-6细胞有保护作用。与酪蛋白消化物相比,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提高IEC-6细胞跨膜电阻值更少,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提高IEC-6细胞跨膜电阻值更多。细胞被各消化物处理48 h后,酪蛋白消化物、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分别可以使FD-4转运率降低到76.6%-88.1%、79.3%-90.4%和73.0%-84.7%。该结果说明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作用细胞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细胞膜通透性,而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作用细胞降低细胞膜通透性的效率较低。此外,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比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有更少的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质(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而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比酪蛋白消化物处理组有更多的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质(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因此,酪蛋白的美拉德反应糖基化修饰不利于其消化物保护受损小肠上皮细胞膜的完整性,而酪蛋白的酶法精准糖基化修饰有利于其消化物保护受损小肠上皮细胞膜的完整性。综上所述,酶法精准糖基化修饰对蛋白质的免疫活性和其改善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有有益作用;美拉德反应糖基化修饰对蛋白质的免疫活性和其改善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有不良作用。

曹宇欣[4](2020)在《基于多糖分子量分布和免疫活性比较的黄芪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题依据:黄芪是山西大宗道地药材之一。多糖作为黄芪中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却因结构可控性难题,未能作为质控指标。近年来随着膜材料、色谱填料技术等发展,超滤法、新一代凝胶色谱法的应用,使得多糖组分可以根据分子量进行系统表征和分离。新技术、新表征方法的应用不仅可避免了多糖结构测定的技术瓶颈,而且从整体上可以精准表征中药材多糖的结构特点。基于TSK凝胶色谱法进行黄芪多糖分子量分布的糖谱表征可鉴别出不同种属、不同基原、不同生长方式下黄芪药材的差异。通过超滤法可截留制备出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为系统免疫活性筛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研究通过TSK凝胶色谱分离法和超滤截留法,进行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糖谱表征和制备,分别进行结构研究(单糖组成、连接位点分析),同时进行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活性筛选(体外细胞活性评价和体内动物活性验证),找出黄芪多糖中活性最强组分,建立黄芪多糖特征糖谱结合细胞免疫活性评价方法进行不同来源黄芪质量比较。研究不仅为阐明黄芪多糖药理功能物质奠定了基础,而且促进了药物研发。目的:将黄芪多糖(APS)按分子量分布情况分离不同组分,解析各组分结构并筛选出免疫活性最强的组分。并通过建立黄芪多糖、寡糖和单糖糖谱,结合技术成熟的细胞免疫活性实验,建立以多糖为评价指标的黄芪品质评价方法。方法:(1)采用水提醇沉法对山西浑源黄芪药材中的多糖成分进行提取。并按分子量分布情况采用超滤截留的方法将APS进行分离,通过测定不同组分的单糖组成,红外光谱,甲基化和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结构差异。(2)将制备出的三种不同分子量的APS通过体外作用于小鼠免疫细胞,用MTT法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ELISA法测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分泌IgG水平,以检测APS特异性免疫;用吞噬中性红法测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乳酸脱氢酶测定法测脾NK细胞活性,来检测APS的非特异性免疫。从而筛选出APS中免疫活性最强的组分。(3)将制备出的三种不同分子量的APS体内作用于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测定血常规、脾脏指数及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来评估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筛选出APS中免疫活性最强的组分。(4)本研究采用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建立不同黄芪药材的多糖特征图谱,基于部分酸水解的HILIC特征图谱分析法建立不同黄芪药材的寡糖特征图谱,以及通过总多糖的酸降解方法,结合柱前衍生化,采用HPLC-UV建立不同黄芪药材的单糖特征图谱。找出不同产地及种植方式蒙古黄芪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试验比较三种蒙古黄芪中APS的免疫调节活性以及每种APS水解产物与总多糖之间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1.本研究中提取的黄芪多糖总多糖含量为74.6%,蛋白质含量为0.42%,分子量分布情况为300 Da2 MDa,测得其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它们的物质的量比为0.43:0.23:19.36:0.69:1。采用超滤截留法将APS分为三个部分,即APS-I(>2 MDa),APS-II(约10 kDa)和APS-Ⅲ(约300 Da)。并比较了APS中三个不同分子量组分的单糖组成和连接信息,发现三者之间的结构差异。它们虽然具有相同的单糖组成,但是每种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不同。在APS-I中Rha,Gal A,Gal,Glu,Ara的比例约为0.1:0.39:13.4:17.2:1;在APS-II中约为0.14:0.14:9.6:24.04:1;在APS-Ⅲ中约为0.375:0.375:18.8:90.5:1。由IR确定它们具有相似的官能团。甲基化和NMR分析显示三者单糖残基的连接位点不同:APS-1单糖残基连接方式为β-L-Ara-(1→,→2)-α-D-Gal-(1→,→4)-α-L-Rha-(1→,→6)-α-D-Glu-(1→,→6)-β-D-Gal-(1→,→4)-α-D-Glu-(1→。APS-II单糖残基连接方式为→2,3)-α-L-Rha-(1→,→5)-α-L-Ara-(1→,→3,4)-β-D-Gal-(1→,→6)-β-D-Gal-(1→,→4)-α-D-Glu-(1→,→3,5)-β-D-Glu-(1→。APS-Ⅲ单糖残基连接方式为→5)-α-L-Ara-(1→,→6)-β-D-Gal-(1→,→4)-α-D-Glu-(1→。2.将制备出的三种不同分子量的APS通过体外作用于小鼠免疫细胞,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APS都能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脾淋巴细胞分泌IgG水平,来增强APS特异性免疫;通过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NK细胞活性,来增强APS的非特异性免疫。并且最终筛选出APS免疫活性的主要贡献者是APS-II(约10 kDa)。这表明,APS的生物活性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3.将制备出的三种不同分子量的APS通过体内作用于环磷酰胺诱导地免疫低下小鼠来筛选活性多糖,结果表明,APS-II对改善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体重和免疫器官重量具有最明显的作用。增加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能力最强。这与体外免疫细胞活性筛选实验的结果相互验证,更有利地证明了APS免疫活性的主要贡献者是APS-II(约10 kDa),表明APS的相对分子质量对生物活性有显着影响,除单糖或双糖外,低分子量的APS比高分子量的APS具有更好的免疫调节作用。4.通过对36批黄芪多糖、寡糖和单糖糖谱地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浑源仿野生黄芪多糖含量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能力较高于移栽芪,且黄芪多糖的部分酸水解产物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能力较高于未水解的总黄芪多糖。山西浑源、山西五寨和甘肃陇西的黄芪多糖具有相似的分子量分布,但每个部分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比具有明显差异,山西黄芪多糖中分子量为10 kDa左右的部分高于甘肃黄芪,PCA显示可以将山西黄芪和甘肃黄芪区分开。从寡糖图谱可以看出,同种APS的部分酸水解产物之间的相似性很高,三种不同APS部分酸水解产物之间差异较大,主要差异在于不同聚合度(DP)寡糖的种类及相对比例。通过建立HILIC-MS法来对特征性寡糖片段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黄芪多糖均主要为1→4连接的线性葡聚糖,水解后得到DP 38的葡寡糖。从单糖图谱可以看出,三者都是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5种单糖组成的。但3个产地的APS具有不同的单糖物质的量比。PCA显示可以将3种不同的蒙古黄芪区分开。结论:本论文分析比较了APS中不同分子量的三个多糖组分之间的结构差异。并通过体内体外免疫活性筛选实验找出APS中最具免疫活性的片段。为进一步研究具有不同结构的APS与免疫活性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以及为进一步开发APS产品提供了指导。还采用将糖谱技术与APS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相结合的方法为不同产地及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初秋博[5](2020)在《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促造血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的研究》文中提出贞芪扶正颗粒(ZQFZ)是以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将现代医学中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验与传统的扶正祛邪相结合而成的复方方剂,其主要组分为黄芪和女贞子。贞芪扶正的方子在中国已经使用了数千年,并在辅助疗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方中应用黄芪补气,女贞子滋阴补肾,通过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保护机体骨髓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由各种疾病所引起的虚损,可以配合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和手术治疗使用以促进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从而纠正患者的气虚证候,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国内外对于ZQFZ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化学成分分析、免疫调节功效与协同抗肿瘤活性的临床研究,而有关ZQFZ参与免疫调节提升造血功能活性和抗结直肠癌活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论文以ZQFZ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代表性成分,初步探究其对健康小鼠的影响,再结合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模型探究ZQFZ的免疫调节、造血提升和抗结直肠癌作用,初步阐明ZQFZ对化疗损伤小鼠免疫、造血系统功能修复以及对结直肠癌小鼠免疫系统修复起到抗肿瘤作用的主要分子学机制,得到以下结论:ZQFZ中含有红景天苷3.948 mg/g、毛蕊异黄酮苷0.145 mg/g、女贞苷0.179mg/g、芒柄花苷0.032 mg/g、槲皮素0.071 mg/g和芒柄花素0.027 mg/g。本论文首先考察了ZQFZ对健康小鼠的影响。ZQFZ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的体重、脏器(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指数、小鼠动物行为学指标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揭示ZQFZ对健康小鼠的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ZQFZ对健康小鼠的体重、脏器指数、组织切片结果和自主活动实验无明显影响,ZQFZ可以提高小鼠耐力跑、转棒和力竭游泳的时间,显着降低健康小鼠血清和肝脏中活性氧(ROS)的含量,起到抗氧化、抗疲劳的作用。表明ZQFZ有抗氧化、抗疲劳活性,而且对健康小鼠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提示ZQFZ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论文考察了ZQFZ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免疫抑制小鼠在经过ZQFZ灌胃治疗4周后,通过对小鼠的体重、脏器指数(脾脏和胸腺)、NK细胞杀伤活性以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的检测,揭示ZQFZ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经ZQFZ治疗4周后,小鼠的体重、脾脏与肝脏指数均得到了显着的回升,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此外,ZQFZ还可以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 G)、Ig A、Ig M、白介素2(IL-2)、IL-6、IL-10和干扰素(IFN)-α的合成,并且抑制IL1-β的表达。病理切片证实ZQFZ减轻了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内多核巨细胞现象,表明ZQFZ能够有效缓解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可能与细胞因子的淋巴细胞调节作用有关,提示ZQFZ可能具有调节造血功能和抗肿瘤活性。为探究ZQFZ对于造血功能的调控作用,我们首先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利用XTT法与流式细胞术考察ZQFZ对两种造血细胞(K562细胞和CHRF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的影响,采用联苯胺染色考察ZQFZ对K562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ZQFZ能够促进K562和CHRF细胞的细胞活力并对两种细胞的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ZQFZ无明显的细胞毒性,ZQFZ可以增强K562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的能力,并且能够上调K562和CHRF细胞中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相关蛋白磷酸化p90核糖体S6激酶(P-RSK1p90)、ETS转录因子(ELK1)和c-Myc的表达,提示ZQFZ可能通过上调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之后,我们在体内建立了由CTX诱导的骨髓抑制小鼠模型,探究ZQFZ能否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揭示ZQFZ重建骨髓造血功能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经ZQFZ治疗4周后,骨髓抑制小鼠体重与脏器指数明显恢复,脏器(肝脏和脾脏)肿胀情况得以缓解,外周血血象中淋巴细胞(LY)、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GB)和中性粒细胞(NE)显着升高,单核细胞百分率(MO)降低。此外,ZQFZ能够改善骨髓抑制小鼠受损的骨髓内形态结构,缓解脾脏多核巨细胞增多和肝脏炎性浸润现象,显着促进骨髓细胞中B淋巴细胞生成并提高幼稚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ZQFZ对造血功能的调控可能与其免疫调节活性有关。结合抗体芯片、ELISA检测结果与western-blot实验结果,结果显示,ZQFZ能够显着提高血清和脾脏中IL-2和IL-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表达水平,抑制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CP-5和重组人趋化因子CCL3(MIP-1α)的分泌,同时抑制骨髓抑制小鼠脾脏中ROS表达,显着上调了小鼠脾脏中M-CS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SOD-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转录因子2(Nrf2)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B(P-NF-κB)的蛋白表达丰度,在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NCs)中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现ZQFZ显着下调了P-p38的蛋白表达丰度,上调了SOD1、SOD2、HO-1、Nrf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磷酸化IκB激酶α+β(PIKKα+β)和P-NF-κB的蛋白表达丰度,而且P-RSK1p90、ELK1、c-Myc、Nrf2、P-NF-κB和M-CSF的蛋白表达丰度在加入Nrf2-si RNA的K562细胞中被显着上调,证明Nrf2/NF-κB信号通路上调M-CSF水平的途径可能是ZQFZ促进化疗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主要分子学机制。我们建立了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探究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抑制活性的影响,揭示ZQFZ抗结直肠癌活性的机制。结果表明,经ZQFZ灌胃给药8周后,结直肠癌小鼠的体重、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着回升,结直肠重量与长度比显着下降,结直肠中肿瘤形成数量减少。此外ZQFZ促进结直肠癌小鼠血象中白细胞(WBC)、LY和粒细胞(GR)水平提升、NK细胞增殖和CD3+CD28+双阳细胞生成,修复受损的脾脏形态,减轻肝脏中空泡变形,减轻肺脏与结直肠的炎性浸润现象,并能够恢复结直肠中腺体结构。ZQFZ能够显着提高结直肠癌小鼠血清和结直肠中IL-2、IL-12、TNF-α和IFN-γ水平,进一步证实,ZQFZ可能通过调节免疫体系功能达到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总之,以上实验研究表明:(1)ZQFZ对健康小鼠的抗疲劳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因子的淋巴细胞调节有关;(3)ZQFZ对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NF-κB信号转导通路提高M-CSF的表达有关;(4)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的抗肿瘤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ZQFZ免疫调节活性有关。本课题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促进ZQFZ的开发与推广,也将为开发能够缓解由长期化疗导致的免疫抑制及骨髓抑制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新思路。

郑义[6](2019)在《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多糖为大型真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因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关注。东方栓孔菌作为传统中药材,主治肺炎、咳嗽痰喘、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多种肺部疾病,目前有关东方栓孔菌多糖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论文从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结构表征、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东方栓孔菌多糖。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东方栓孔菌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提取东方栓孔菌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30 mL/g,超声功率110 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为7.49±0.14%(n=3)。超声-微波辅助提取东方栓孔菌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8 mL/g,超声功率114 W,提取时间11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7.52±0.12%(n=3)。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法用时最短,得率最高,更适用于东方栓孔菌多糖的提取。通过DEAE-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色谱纯化东方栓孔菌粗多糖,得到了一个主要的纯化组分,命名为TOP-2。理化性质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OP-2为含有硫酸基的酸性多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得TOP-2相对分子质量为6.3×104;GC-MS法测得TOP-2由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3.45:5.77:5.79;刚果红试验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TOP-2具有三股螺旋构象。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提示TOP-2可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以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TOP-2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评价了TOP-2的保肝作用。结果表明,TOP-2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TOP-2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拮抗酒精所致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的下降,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提示TOP-2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TNF-α和IL-1β等促炎因子表达、直接清除自由基和螯合金属离子等途径发挥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构建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评价了TOP-2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OP-2能够恢复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胸腺、心脏、肝脏和肾脏等脏器系数,改善免疫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激活巨噬细胞NO的释放,增加T、B淋巴细胞增殖,增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毒性作用,恢复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TOP-2通过免疫调节和抗氧化活性发挥其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评价了TOP-2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活性。TOP-2对Lewis肺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恢复Lewis肺癌小鼠体重、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活化Lewis肺癌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TNF-α表达水平,通过与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结合,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TOP-2通过免疫调节活性发挥其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构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致肺损伤小鼠模型,采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化分析方法,评价了TOP-2对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TOP-2能够减轻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肺水肿程度,缓解肺损伤小鼠炎性损伤,减少中性粒细胞募集,缓解PM2.5对巨噬细胞的毒效应,维持肺泡毛细血管膜完整性,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ASM)渗漏,抑制TNF-α、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释放,缓解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氧化应激,提高肺组织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蛋白质羰基(protein carbonyl group,PCG)和8-羟基-2’-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增加肺组织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的表达,抑制NLR家族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TOP-2通过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发挥其对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激活Nrf2/HO-1通路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相关。该论文有图60幅,表29个,参考文献398篇。

周光普[7](2019)在《环磷酰胺在布鲁氏菌M5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过程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布鲁氏菌是一种引起人兽共患“布鲁氏菌病”的病原菌,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寄生。本文利用环磷酰胺(CYP)的细胞毒性作用,使受试昆明小鼠处于暂时性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探究布鲁氏菌M5侵染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过程与机制;在体外状态,用12.5μmol L-1和25μmol L-1浓度的CYP刺激RAW264.7,探究CYP对RAW264.7吞噬及杀灭布鲁氏菌能力的影响,以及NO等细胞因子的浓度。为布鲁氏菌侵染过程、引起宿主炎症反应以及免疫逃避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宿主细胞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提供数据并奠定基础。方法:设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P)组,空白对照(CK)组,环磷酰胺与布鲁氏菌M5结合(CYP+B.melitensis)组和布鲁氏菌(B.melitensis)组,各组昆明小鼠连续7 d腹腔给药40 mg kg-1的CYP或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之后腹腔接种1×106 c.f.u布鲁氏菌,于3、7和14 d后取材。检测小鼠体重食量,脏器质量,脏器相对质量,组织细菌数,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FN-γ、TNF-α和NO细胞因子的释放;在体外用12.5μmol L-1和25μmol L-1浓度的CYP孵育RAW264.7细胞2 h,之后按细菌比细胞100:1的比例侵染M5,把未孵育的细胞做对照组,c.f.u法检测在侵染2 h、12 h和24 h时胞内活菌数,细胞上清IFN-γ、TNF-α和NO细胞因子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 h时含有GFP的细胞百分比。结果:(1)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40 mg kg-1CYP,体重下降超过30%,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数量下降超过50%。(2)CYP+B.melitensis组和B.melitensis组的脏器相对质量显着高于CK组(P<0.05),CYP组的脏器相对质量显着低于CK组(P<0.05)。(3)CYP+B.melitensis组脾脏、肝脏和肺脏的c.f.u细菌数显着高于B.melitensis组(P<0.05)。(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YP加剧巨噬细胞浸润。(5)B.melitensis和CYP+B.melitensis组血清中的IFN-γ和NO细胞因子含量显着高于CK组(P<0.05)。(6)侵染2 h时,CYP组RAW264.7胞内活菌c.f.u计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4 h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7)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绿色荧光细胞百分比为47.1%,12.5μmol L-1浓度CYP组绿色荧光细胞百分比为26.2%,25μmol L-1浓度CYP组绿色荧光细胞百分比为18.1%。结论:腹腔连续7 d注射40 mg kg-1CYP,能够使昆明小鼠产生暂时的可恢复的免疫能力低下,细胞实验结果表明CYP对RAW264.7吞噬以及杀灭布鲁氏菌的能力有一定抑制作用。CYP为布鲁氏菌在昆明小鼠体内的繁殖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小鼠体内细菌负担增加,这种结果不应当仅仅归因于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有大量巨噬细胞募集在组织中,并且在血清中释放了更多的细胞因子。综合试验结果,小鼠体内细菌负担加重现象可以解释为细胞杀菌能力下降以及细胞抗感染的浸润类型两者相结合的影响。

陈丽雪[8](2019)在《不同年生人参根及5年生人参不同部位免疫活性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参的生长年限是影响人参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并且人参的不同部位(根、茎、叶、花、种子)化学成分差异也较大,其相应的药理活性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研究了不同年生及不同部位人参的化学成分和对免疫缺陷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旨在为人参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1、不同年生人参根化学成分及免疫活性研究。不同年生(3/4/5/6)样品中单体皂苷、总皂苷、氨基酸、粗蛋白含量为6年生人参最高,其含量分别为30.94、59.77、96.53、170.11mg/g;总多糖含量为5年生最高,其含量为22.80 mg/g。本实验旨在比较3、4、5和6年生人参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用环磷酰胺(CY)建立免疫抑制的小鼠模型,盐酸左旋咪唑片(TLH)作为阳性对照组。人参分别配制成(0.25、0.5、1.0 g/kg)组,进行灌喂给药。本研究采用了6种免疫调节方法,研究了不同年生人参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来研究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左旋咪唑组和人参组能够通过改善免疫抑制小鼠白细胞数量,细胞免疫,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K细胞活性来增强小鼠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总体来说,5年和6年生人参的免疫效果要好于3年和4年生人参的免疫效果,其中各项指标中6年生人参0.5 g/kg剂量是较好的。不同年生人参的免疫活性随着参龄的增加而增加,且3-5年生人参在0.25-1.0 g/kg给药组间具有剂量依懒性,但6年生人参在0.25-1.0 g/kg给药组间不成剂量依懒性,说明人参提取物并不是给药剂量越高免疫效果越好。2、5年生人参不同部位人参化学成分及免疫活性研究。5年生不同部位(根/茎/叶/花)人参样品中总多糖含量为叶最高,其含量为35.09 mg/g;单体皂苷、总皂苷、氨基酸、粗蛋白含量为花最高,其含量分别为105.99、113.78、137.53、255.05 mg/g。人参皂苷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本研究表明,5年生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为人参花中最高,从营养成分更全面的角度分析,亦是5年生人参花中营养成分含量更高。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5年生不同部位人参(根/茎/叶/花/种子)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系统中免疫活性的影响。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低下的模型,盐酸左旋咪唑作为阳性对照。人参根、叶和花治疗组通过增强NK细胞活性、免疫器官指数、增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增加CD4+含量和CD4+/CD8+比值来恢复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且人参根和花治疗组能显着增加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1β、IL-2、IL-4、IL-6、IFN-γ和TNF-α的含量。然而人参茎和种子治疗组仅能显着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碳廓清速率、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以及增加了IL-4的含量。人参根和花治疗组能显着增加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Nrf2,HO-1,NQO1,SOD1,SOD2和CAT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人参根和花治疗组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能力的恢复要相对好于人参茎、叶和种子治疗组。本研究为人参不同部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石惠方[9](2019)在《益生菌发酵对胡萝卜水溶性多糖免疫调节功能和结构特征的影响》文中提出胡萝卜为伞形科草本植物,营养价值丰富,有“小人参”之美誉。益生菌是指一类对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将益生菌NCU 116用于胡萝卜的生物发酵,研发出一种新型发酵胡萝卜果汁,同时发现益生菌发酵对胡萝卜汁的营养成分及胡萝卜多糖的功能活性均产生了一定影响。本论文以益生菌发酵前后胡萝卜汁为对象,分别提取其中的水溶性多糖(发酵前的组分记为WSP-n,发酵后的组分记为WSP-p),对两种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及基本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益生菌发酵前后胡萝卜汁中水溶性多糖(WSP-n与WSP-p),研究二者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WSP-n与WSP-p均能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减缓脾脏肿大,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缓解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T细胞亚群分化紊乱,提高脾脏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WSP-p对免疫抑制小鼠健康改善作用强于WSP-n。(2)构建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从肠道黏膜损伤、肠道黏膜免疫及肠道代谢产物等方面,比较WSP-n与WSP-p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健康的作用。结果表明:WSP-p对免疫抑制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善作用强于WSP-n;WSP-p能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杯状细胞数量及黏蛋白面积,并具有剂量依赖性。WSP对小鼠CD4+T细胞无显着影响,中剂量WSP-n能使CD8+T细胞含量显着上升。高剂量WSP-p组对小鼠粪便含水量的恢复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效果较好。(3)对WSP-n与WSP-p进行分离纯化,分析所得多糖基本结构特征差异。通过凝胶柱色谱结合大分子纯化系统,分别从WSP-n与WSP-p得到三个组分,前两个组分以中性糖为主,第三个组分则主要为酸性糖。结果发现:发酵前后胡萝卜多糖红外光谱图相似,均呈现出典型的糖类特征吸收峰。WSP-n中的纯化所得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和多分散系数均大于WSP-p,二者之间的溶液构象参数也有一定差异。单糖组成结果显示WSP-n与WSP-p中纯化多糖的单糖种类一致,但含量存在差异。固态形貌结果显示WSP-n与WSP-p中各纯化组分的微观形态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益生菌NCU 116发酵对胡萝卜多糖的结构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由于现有单糖组成水解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本论文提出一种新的水解方法对胡萝卜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分析并对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使用TFA进行第一步水解后,除去TFA再用H2SO4进行第二步水解,能在减少中性糖损失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多糖中的糖醛酸得到释放。以TFA浓度、时间及温度为因素,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实验对第一步TFA的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第二步H2SO4水解条件采用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优化过的最佳条件。分别使用传统的一步水解法与本文中提出的两步水解法进行水解,比较实验结果,发现两步水解法测定得到的胡萝卜中单糖总量比一步水解法高18.87%。

白玉洁[10](2019)在《不同方法炮制的人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作为免疫抑制剂,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首先探究不同方法炮制的人参(大力参、生晒参、红参)对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检测大力参、生晒参、红参主要活性成分;进一步研究了红参不同提取组分对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为人参在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1.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建立通过腹腔注射小鼠不同剂量的CTX,观察CTX对正常BALB/c小鼠器官指数、白细胞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碳廓清能力、NK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β、IL-2、IL-6含量等各项免疫指标的影响,为后续试验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不同剂量的CTX在不同给药时间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小鼠免疫功能;低剂量CTX对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不明显,且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一次性高剂量注射CTX对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不明显;给药时间相同时,CTX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小鼠免疫功能。总体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小鼠腹腔注射CTX 80mg/kg,连续给药5 d后,小鼠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降低。因此,选用CTX 80 mg/kg连续给药5 d作为免疫抑制动物模型。2.大力参、生晒参、红参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上述已建立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通过给予模型小鼠不同炮制方法的人参(大力参、生晒参、红参),灌胃给药30 d,探究大力参、生晒参、红参对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使用超高压液相法(UPLC)、液-质-质连用仪检测大力参、生晒参和红参中人参皂苷成分,使用萘酚-浓硫酸法检测其可溶性多糖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参、生晒参和红参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和白细胞数,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碳廓清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提高NK细胞活性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β、IL-2、IL-6水平(P<0.05或P<0.01);在大力参和红参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三醇型皂苷含量减少,二醇型皂苷含量增加,且红参中含有生晒参和大力参中不含有的人参皂苷Rh2;红参中可溶性多糖含量最高,可达18.247%,大力参(13.121%),生晒参(12.766%)。总体试验结果表明,大力参、生晒参和红参均可以改善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红参作用最强,大力参次之,生晒参作用较弱。尤其在细胞免疫方面,红参、大力参效果明显优于生晒参。3.红参不同提取组分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通过给予模型小鼠不同红参提取组分,灌胃给药30 d,探究其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使用UP LC检测红参不同提取组分中人参皂苷成分,使用萘酚-浓硫酸法检测其可溶性多糖成分。结果显示,红参不同提取组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白细胞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碳廓清能力、NK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β、IL-2、IL-6含量各项指标(P<0.05或P<0.01);红参水提物中皂苷含量与多糖成分含量较高,在醇提物中未检测到多糖成分。总体试验结果表明,红参醇提物与水提物对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其中红参水提物免疫增强效果优于醇提物。

二、环磷酰胺对小鼠T细胞与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磷酰胺对小鼠T细胞与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虎耳草属药用植物研究现状
        1.1.1 虎耳草属药材中活性物质的分离及成分分析
        1.1.2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的临床应用
        1.3.2.1 治疗中耳炎
        1.1.2.2 治疗牙患
        1.1.2.3 治疗慢性气管炎
        1.1.2.4 治疗前列腺增生
        1.1.2.5 治疗荨麻疹
        1.1.3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的药理作用
        1.1.3.1 抗炎症作用
        1.1.3.2 抑菌作用
        1.1.3.3 治疗增生类疾病
        1.1.3.4 保肝护肝功能
        1.1.3.5 抗肿瘤作用
        1.1.4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研究展望
    1.2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1.2.1 中药治疗肿瘤的机理
        1.2.1.1 对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毒理作用
        1.2.1.2 对恶性肿瘤细胞程序调亡的作用
        1.2.1.3 对肿瘤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1.2.1.4 对恶性肿瘤细胞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调控
        1.2.1.5 对恶性肿瘤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1.2.1.6 对恶性肿瘤的抑制和抗转移作用
        1.2.1.7 对恶性肿瘤的反突变作用
        1.2.1.8 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1.2.1.9 对肿瘤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
        1.2.2 中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研究
        1.2.2.1 活血化瘀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2 扶正固本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3 清热解毒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4 单复方和验方的实验研究
        1.2.2.5 中药预防肝癌的实验研究
        1.2.3 中西医结合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1.2.3.1 外科手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2 化疗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3 放疗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4 中药介入疗法治疗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与纯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1.4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
        2.1.4.1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
        2.1.4.2 黄酮含量的测定
        2.1.4.3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2.1.4.4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提取的正交试验
        2.1.5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提取
        2.1.6 黄酮纯度的计算
        2.1.7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纯化
        2.1.7.1 树脂的预处理
        2.1.7.2 树脂的筛选
        2.1.7.3 静态吸附平衡时间考察
        2.1.7.4 静态解吸平衡时间的考察
        2.1.7.5 静态吸附上样液浓度的考察
        2.1.7.6 静态吸附洗脱液浓度的考察
        2.1.7.7 静态吸附上样液pH的考察
        2.1.7.8 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动态洗脱曲线的考察
        2.1.7.9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纯化效果的考察
    2.2 结果
        2.2.1 芦丁标准曲线的建立
        2.2.2 料液比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3 乙醇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4 乙醇浸提次数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5 乙醇浸提时间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6 提取温度对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7 正交试验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2.2.8 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验证结果
        2.2.9 树脂筛选的结果
        2.2.10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吸附平衡时间
        2.2.11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解吸平衡时间
        2.2.12 上样液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吸附的影响
        2.2.13 洗脱剂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解吸的影响
        2.2.14 上样液PH对甘青虎耳草黄酮静态吸附的影响
        2.2.15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动态洗脱曲线
        2.2.16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纯化效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甘青虎耳草黄酮体外抑瘤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3.1.4 主要仪器
        3.1.5 不同浓度甘青虎耳草黄酮的制备
        3.1.6 H22细胞的培养
        3.1.7 胎盼蓝染色检测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致死率
        3.1.8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抑制率
        3.1.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H22细胞的观察
        3.1.10 H22细胞的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1.11 H22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3.1.12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生长的影响
        3.2.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影响
        3.2.3 H22细胞的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2.4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甘青虎耳草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细胞株
        4.1.2 动物
        4.1.3 甘青虎耳草黄酮的制备
        4.1.4 试剂
        4.1.5 仪器
        4.1.6 甘青虎耳草黄酮急性毒性试验
        4.1.7 小鼠H2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4.1.8 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4.1.9 小鼠抑瘤率和脏器指数的测定
        4.1.10 生命体征观察
        4.1.11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的测定
        4.1.12 小鼠肝组织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4.1.13 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测定
        4.1.14 小鼠肝癌的病理学检测
        4.1.15 生存时间观察
        4.1.16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
        4.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2.2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H22肝瘤的抑瘤效果
        4.2.3 一般状况观察
        4.2.4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癌诊断指示酶的影响
        4.2.5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4.2.6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2.7 小鼠生存率分析
        4.2.8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影响
        4.2.9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对H22肝癌小鼠肝组织形态的影响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2)补肾固表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词表
引言
1.药效学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2.急性毒性试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讨论
    3.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其免疫治疗
    3.2 中医对RRTI的认识
    3.3 中医“正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
    3.4 徐氏儿科对RRTI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3.5 补肾固表颗粒的实验研究
    3.6 问题和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的免疫活性与肠屏障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食品蛋白质的概述
        1.2.1 蛋白质分类
        1.2.2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1.3 酪蛋白性质及其应用
        1.3.1 组成
        1.3.2 分子结构
        1.3.3 胶束结构
        1.3.4 重要功能性质及其应用
    1.4 蛋白质的改性技术
        1.4.1 物理改性
        1.4.2 化学改性
        1.4.3 酶法改性
    1.5 美拉德反应途径蛋白质改性及其研究进展
        1.5.1 美拉德反应机制
        1.5.2 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影响
        1.5.3 对蛋白质生物活性的有益影响
        1.5.4 对蛋白质生物活性的不良作用
    1.6 转谷氨酰胺酶途径蛋白质改性及研究进展
        1.6.1 转谷氨酰胺酶的性质
        1.6.2 转谷氨酰胺酶的安全性及交联产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1.6.3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6.4 转谷氨酰胺酶途径糖基化修饰
    1.7 免疫
        1.7.1 免疫系统的组成
        1.7.2 免疫系统的作用
        1.7.3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
        1.7.4 免疫分子
        1.7.5 食品成分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8 肠道屏障功能
        1.8.1 物理屏障
        1.8.2 化学屏障
        1.8.3 微生物屏障
        1.8.4 免疫屏障
        1.8.5 食品成分对肠道的健康作用
    1.9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9.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 主要研究内容
        1.9.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的技术路线
    2.2 试验材料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的制备
        2.3.2 消化物的化学分析
        2.3.3 消化物对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
        2.3.4 消化物对小鼠体内免疫的作用
        2.3.5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2.3.6 消化物对受损的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2.3.7 数据处理与统计
第三章 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的化学分析
    3.1 乳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化学特征
        3.1.1 基本化学特征
        3.1.2 消化物氨基酸的组成
        3.1.3 消化物的糖基化位点
    3.2 壳寡糖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化学特征
        3.2.1 基本化学特征
        3.2.2 消化物氨基酸的组成
        3.2.3 消化物的糖基化位点
    3.3 讨论
        3.3.1 美拉德反应糖基化修饰
        3.3.2 酶法糖基化修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对小鼠免疫状态的影响
    4.1 乳糖糖基化对酪蛋白消化物调节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4.1.1 消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4.1.2 消化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1.3 消化物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4.1.4 消化物对免疫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4.2 乳糖糖基化对酪蛋白消化物调节正常小鼠免疫状态的影响
        4.2.1 消化物对正常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4.2.2 消化物对正常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泌的影响
        4.2.3 消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2.4 消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4.3 乳糖糖基化对酪蛋白消化物调节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状态影响
        4.3.1 消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4.3.2 消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泌的影响
        4.3.3 消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3.4 消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4.4 精准糖基化对酪蛋白消化物调节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4.4.1 消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4.4.2 消化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4.3 消化物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4.4.4 消化物对免疫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4.5 精准糖基化对酪蛋白消化物调节正常小鼠免疫状态的影响
        4.5.1 消化物对正常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4.5.2 消化物对正常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泌的影响
        4.5.3 消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5.4 消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4.6 精准糖基化对酪蛋白消化物调节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状态影响
        4.6.1 消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4.6.2 消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泌的影响
        4.6.3 消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6.4 消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4.7 讨论
        4.7.1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对体外免疫活性的影响
        4.7.2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对体内免疫活性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5.1 乳糖糖基化对消化物提高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5.1.1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
        5.1.2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跨膜电阻的影响
        5.1.3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1.4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抗菌活性和细菌移位的影响
        5.1.5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5.2 乳糖糖基化对消化物改善受损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5.2.1 丙烯酰胺对小肠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5.2.2 消化物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5.2.3 消化物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跨膜电阻的影响
        5.2.4 消化物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2.5 消化物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5.3 精准糖基化对消化物改善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5.3.1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
        5.3.2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跨膜电阻的影响
        5.3.3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3.4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抗菌活性和细菌移位影响
        5.3.5 消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5.4 精准糖基化对消化物改善受损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5.4.1 消化物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5.4.2 消化物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跨膜电阻的影响
        5.4.3 消化物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4.4 消化物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5.5 讨论
        5.5.1 蛋白质糖基化与其对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
        5.5.2 蛋白质糖基化与其对受损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多糖分子量分布和免疫活性比较的黄芪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及创新点
        1.2.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2.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图
        1.2.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黄芪多糖化学结构的复杂性
    2.2 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
        2.2.1 分级/分步醇沉法
        2.2.2 凝胶柱层析法
        2.2.3 离子交换剂柱层析法
        2.2.4 超滤法
    2.3 黄芪多糖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2.3.1 黄芪多糖在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作用
        2.3.2 黄芪多糖在动物水平的免疫调节作用
        2.3.3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应用
        2.3.4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研究
    2.4 黄芪多糖质量控制现状
        2.4.1 黄芪多糖中总糖含量测定方法
        2.4.2 黄芪多糖分子量大小和分布测定方法
        2.4.3 黄芪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2.4.4 黄芪多糖中杂质的检测
        2.4.5 糖谱法的应用
第三章 黄芪多糖中不同分子量多糖组分的分离及结构解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植物材料
        3.2.2 仪器
        3.2.3 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黄芪多糖的制备及分析鉴定
        3.3.2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分离制备
        3.3.3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
        3.3.4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红外光谱测定
        3.3.5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甲基化分析
        3.3.6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核磁共振波谱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黄芪多糖的制备和分析鉴定
        3.4.2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
        3.4.3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3.4.4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3.4.5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甲基化分析
        3.4.6 不同分子量黄芪多糖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体外免疫细胞活性评价的黄芪多糖中活性多糖的筛选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植物材料
        4.2.2 仪器
        4.2.3 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APS对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4.3.2 APS影响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gG水平试验
        4.3.3 APS影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试验
        4.3.4 APS影响体外培养小鼠脾NK细胞活性试验
        4.3.5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Mw APS协同ConA对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4.4.2 不同Mw APS协同LPS对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4.4.3 不同Mw APS对 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分泌IgG的影响
        4.4.4 不同Mw A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吞噬活性的影响
        4.4.5 不同Mw APS对脾NK细胞活性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体内免疫活性评价的黄芪多糖中活性多糖的筛选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植物材料
        5.2.2 实验动物
        5.2.3 仪器
        5.2.4 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动物分组与样本收集
        5.3.2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5.3.3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体重的影响
        5.3.4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5.3.5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3.6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3.7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5.4.2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体重的影响
        5.4.3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5.4.4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4.5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糖谱及免疫细胞活性的不同来源黄芪的质量评价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植物材料
        6.2.2 仪器
        6.2.3 试剂
    6.3 实验方法
        6.3.1 黄芪多糖的制备
        6.3.2 黄芪多糖总糖含量的测定
        6.3.3 黄芪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6.3.4 黄芪多糖部分酸水解
        6.3.5 单糖组成的测定
        6.3.6 黄芪多糖对RAW264.7 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6.3.7 数据处理
    6.4 结果与分析
        6.4.1 黄芪多糖得率和总糖含量的测定
        6.4.2 不同产地APS HPGFC-ELSD特征图谱分析及质量评价
        6.4.3 正交试验优化酸水解条件
        6.4.4 不同产地APS水解产物HILIC-ELSD特征图谱分析及质量评价
        6.4.5 基于LC-MS不同产地APS酸水解产物的结构表征
        6.4.6 不同产地黄芪多糖单糖组成的测定
        6.4.7 不同产地黄芪多糖免疫活性的测定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1.1 黄芪多糖中不同分子量多糖组分的分离及结构解析
        7.1.2 基于体内外免疫活性评价的黄芪多糖中活性多糖的筛选
        7.1.3 基于糖谱及免疫细胞活性的不同来源黄芪的质量评价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促造血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中成药的研究现状
        1.1.1 中成药的简要概述
        1.1.2 中成药的生物学功能
    1.2 贞芪扶正颗粒的研究现状
    1.3 中成药在免疫调控中的应用
        1.3.1 中成药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1.3.2 中成药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1.3.3 中成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1.4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概述
        1.4.1 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及发病机制
        1.4.2 骨髓抑制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1.4.3 氧化应激对骨髓造血的影响
        1.4.4 骨髓中幼稚细胞对骨髓造血的影响
        1.4.5 造血微环境对骨髓造血的影响
        1.4.6 免疫调控与骨髓造血的关系
    1.5 结直肠癌概述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贞芪扶正颗粒代表性成分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色谱条件
        2.3.2 对照品的配制
        2.3.3 样品溶液的配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ZQFZ中红景天苷含量
        2.4.2 ZQFZ中毛蕊异黄酮苷含量
        2.4.3 ZQFZ中女贞苷含量
        2.4.4 ZQFZ中芒柄花苷含量
        2.4.5 ZQFZ中槲皮素含量
        2.4.6 ZQFZ中芒柄花素含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贞芪扶正颗粒对健康小鼠机体功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的给药方案
        3.3.2 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
        3.3.3 自主活动实验
        3.3.4 抗疲劳转棒实验
        3.3.5 小鼠耐力跑实验
        3.3.6 负重游泳实验
        3.3.7 生化指标检测
        3.3.8 小鼠脏器病理学分析
        3.3.9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ZQFZ对小鼠的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3.4.2 ZQFZ对小鼠动物行为学的影响
        3.4.3 H&E染色对脏器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3.4.4 生化指标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贞芪扶正颗粒在免疫抑制小鼠中提升免疫力功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细胞及抗体
        4.2.4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法
        4.3.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方案
        4.3.3 ZQFZ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4.3.4 ZQFZ对免疫相关因子水平的检测
        4.3.5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4.4.2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4.4.3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形态结构的影响
        4.4.4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4.4.5 ZQFZ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在骨髓抑制小鼠中促造血功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材料
        5.2.3 细胞及抗体
        5.2.4 试剂的配制
        5.2.5 实验动物
    5.3 实验方法
        5.3.1 ZQFZ体外造血功能活性的研究
        5.3.2 ZQFZ促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修复的研究
        5.3.3 统计学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ZQFZ对体外造血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
        5.4.2 ZQFZ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活性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抑制结直肠癌生长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与材料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材料
        6.2.3 抗体
        6.2.4 实验动物
    6.3 实验方法
        6.3.1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治疗方案
        6.3.2 血液及组织样本收集
        6.3.3 脏器指数
        6.3.4 外周血细胞计数
        6.3.5 小鼠血液细胞的分离
        6.3.6 小鼠组织病理学观察
        6.3.7 ELISA检测
        6.3.8 统计学分析
    6.4 实验结果
        6.4.1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6.4.2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外周血细胞数的影响
        6.4.3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影响
        6.4.4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中NK细胞的影响
        6.4.5 ZQFZ对小鼠结直肠肿瘤形成的影响
        6.4.6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结直肠和脏器组织形态的影响
        6.4.7 ZQFZ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清和结直肠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多孔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1.3 东方栓孔菌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东方栓孔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的方法
    2.4 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与初步结构表征的方法
    2.5 TOP-2 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2.6 TOP-2 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2.7 TOP-2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方法
    2.8 TOP-2对PM2.5 致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2.9 统计分析
3 东方栓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3.2 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3.3 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3.4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3.5 讨论
    3.6 小结
4 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与初步结构表征
    4.1 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4.2 TOP-2 的理化性质
    4.3 TOP-2 的初步结构表征
    4.4 讨论
    4.5 小结
5 TOP-2 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5.1 TOP-2 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5.2 TOP-2 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5.3 讨论
    5.4 小结
6 TOP-2 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
    6.1 TOP-2 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6.2 TOP-2 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6.3 TOP-2 对小鼠巨噬细胞NO生成的影响
    6.4 TOP-2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6.5 TOP-2 对小鼠NK细胞和CTL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6.6 TOP-2 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6.7 TOP-2 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6.8 讨论
    6.9 小结
7 TOP-2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活性
    7.1 TOP-2 对小鼠瘤重和抑瘤率的影响
    7.2 TOP-2 对小鼠体重和免疫器官系数的影响
    7.3 TOP-2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7.4 TOP-2 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7.5 TOP-2 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7.6 TOP-2对TLR4 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7.7 讨论
    7.8 小结
8 TOP-2对PM2.5致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8.1 TOP-2 对小鼠肺组织湿重/干重比
    8.2 TOP-2 对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的影响
    8.3 TOP-2 对小鼠BALF中 TP、ALB和 CRP含量的影响
    8.4 TOP-对小鼠BALF中 MPO、LDH、AKP和 ASM活性的影响
    8.5 TOP-2 对促炎因子TNF-α、IL-1β 和IL-6 含量的影响
    8.6 TOP-2 对SOD、CAT和GSH-Px活性的影响
    8.7 TOP-2 对MDA、PCG和 8-Ohd G含量的影响
    8.8 TOP-2 对Nrf2 和HO-1 表达的影响
    8.9 TOP-2 对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8.10 讨论
    8.11 小结
9 结论与创新点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环磷酰胺在布鲁氏菌M5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过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环磷酰胺与免疫抑制
        1.1.1 环磷酰胺的理化性质
        1.1.2 环磷酰胺的毒理作用
        1.1.3 环磷酰胺药代动力学
        1.1.4 环磷酰胺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1.5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的相关进展
    1.2 布鲁氏菌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研究进展
        1.2.1 布鲁氏菌的特征
        1.2.2 布鲁氏菌逃逸免疫系统
        1.2.3 Ⅳ型分泌系统与炎症
        1.2.4 靶细胞的代谢与布鲁氏菌持续生存
        1.2.5 布鲁氏菌在生殖疾病中的作用
        1.2.6 布鲁氏菌在小鼠中的研究
    1.3 小鼠对布鲁氏菌的免疫应答反应
        1.3.1 先天性免疫应答
        1.3.2 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5 数据统计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设计及动物分组
        2.2.2 细菌计数与感染小鼠
        2.2.3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2.2.4 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的培养
        2.2.5 MTT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
        2.2.6 环磷酰胺作用下RAW264.7 吞噬及杀灭布鲁氏菌的能力
        2.2.7 细胞因子的检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形态观察与一般观察结果
        3.1.1 临床观察
        3.1.2 体重变化
        3.1.3 食量变化
    3.2 脏器变化
        3.2.1 脏器绝对重量
        3.2.2 脏器相对质量
        3.2.3 脏器观察
    3.3 血液分析
    3.4 组织细菌分离与鉴定
        3.4.1 脏器细菌分离计数
        3.4.2 细菌鉴定
    3.5 组织化学观察
    3.6 RAW264.7 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
    3.7 巨噬细胞RAW264.7胞内活菌c.f.u计数结果
    3.8 布鲁氏菌侵染RAW264.7 激光共聚焦观察
    3.9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3.10 细胞因子检测
        3.10.1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3.10.2 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因子检测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发展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不同年生人参根及5年生人参不同部位免疫活性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增强机体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的研究现状
        1.1 免疫器官功能测定
        1.2 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1.2.1 MTT法
        1.2.2 同位素掺入法
        1.2.3 迟发型变态反应
        1.3 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
        1.4 巨噬细胞功能测定
        1.5 NK细胞和LAK细胞活性测定
        1.6 细胞因子的测定
        1.7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第二章 人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1 人参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2.2 人参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年生人参根及5年生人参不同部位样品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不同年生人参根免疫活性的比较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5年生人参不同部位免疫活性的比较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益生菌发酵对胡萝卜水溶性多糖免疫调节功能和结构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胡萝卜多糖研究现状
        1.1.1 胡萝卜概述
        1.1.2 胡萝卜多糖概述
        1.1.3 加工方式对胡萝卜多糖的影响
    1.2 植物来源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1.2.1 多糖对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
        1.2.2 多糖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1.2.3 多糖对补体系统的调节作用
        1.2.4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益生菌发酵对胡萝卜水溶性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益生菌发酵前后胡萝卜水溶性多糖的制备
        2.3.2 实验动物饲养与体重变化
        2.3.3 WSP-n和 WSP-p对小鼠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4 WSP-n和 WSP-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2.3.5 WSP-n和 WSP-p对自然杀伤细胞NK毒性的影响
        2.3.7 WSP-n和 WSP-p对脾脏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3.8 WSP-n和 WSP-p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2.3.9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WSP-n和 WSP-p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2.4.2 WSP-n和 WSP-p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2.4.3 WSP-n和 WSP-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4.4 WSP-n和 WSP-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2.4.5 WSP-n和 WSP-p对自然杀伤细胞NK毒性的影响
        2.4.6 WSP-n和 WSP-p对脾脏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4.7 WSP-n和 WSP-p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2.5 结论
第3章 益生菌发酵对胡萝卜水溶性多糖调控肠道健康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饲养
        3.3.2 小肠组织切片材料的制备
        3.3.3 WSP-n与 WSP-p对小肠病理结构的影响
        3.3.4 WSP-n与 WSP-p对杯状细胞数量及黏蛋白面积的影响
        3.3.5 WSP-n与 WSP-p对小肠组织中CD4+、CD8+细胞数量的影响
        3.3.6 WSP-n与 WSP-p对小鼠结肠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3.3.7 WSP-n与 WSP-p对结肠粪便中SCFA含量的影响
        3.3.8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WSP-n与 WSP-p对小肠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
        3.4.2 WSP-n与 WSP-p对小肠杯状细胞数和黏蛋白面积的影响
        3.4.3 WSP-n与 WSP-p对小肠组织中CD4+、CD8+细胞数量的影响
        3.4.4 WSP-n与 WSP-p对小鼠结肠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3.4.5 WSP-n与 WSP-p对小鼠结肠粪便SCFA含量的影响
    3.5 结论
第4章 益生菌发酵对胡萝卜水溶性多糖基本结构特征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WSP-n与 WSP-p的分离纯化
        4.3.2 纯化组分多糖的得率及其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4.3.3 纯化组分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参数测定
        4.3.4 纯化组分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
        4.3.5 纯化组分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4.3.6 纯化组分多糖的固态形貌分析
        4.3.7 统计学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纯化组分多糖得率及其基本理化性质
        4.4.2 纯化组分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参数测定
        4.4.3 纯化组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4.4.4 纯化组分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4.4.5 纯化组分多糖的固态形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胡萝卜多糖单糖组成分析水解方法优化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样品的制备
        5.3.2 样品的水解
        5.3.3 单糖的检测方法
    5.4 统计学分析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单糖检测方法的确定
        5.5.2 TFA浓度对单糖总量的影响
        5.5.3 温度对单糖总量的影响
        5.5.4 时间对单糖总量的影响
        5.5.5 第一步水解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5.5.6 一步水解法与两步水解法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10)不同方法炮制的人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人参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1 人参对固有免疫的调节作用
        1.2 人参对适应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1.3 人参抗氧化作用
        1.4 人参抗衰老作用
        1.5 人参抗病毒作用
        1.6 人参抗肿瘤作用
    第二章 人参炮制研究进展
        2.1 人参加工工艺历史及研究现状
        2.2 人参在不同加工方式下成分的变化
        2.3 人参在不同加工方式下药理作用的变化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建立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讨论
    第二章 大力参、生晒参、红参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红参不同提取组分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环磷酰胺对小鼠T细胞与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 崔玮.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2]补肾固表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 胡炀.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两种糖基化酪蛋白消化物的免疫活性与肠屏障功能研究[D]. 时佳.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4]基于多糖分子量分布和免疫活性比较的黄芪质量研究[D]. 曹宇欣. 山西大学, 2020
  • [5]基于免疫调控的贞芪扶正颗粒促造血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的研究[D]. 初秋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东方栓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与生物活性研究[D]. 郑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7]环磷酰胺在布鲁氏菌M5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过程中的作用[D]. 周光普.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8]不同年生人参根及5年生人参不同部位免疫活性的对比研究[D]. 陈丽雪.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9]益生菌发酵对胡萝卜水溶性多糖免疫调节功能和结构特征的影响[D]. 石惠方. 南昌大学, 2019(02)
  • [10]不同方法炮制的人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白玉洁.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环磷酰胺对小鼠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