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及其有效元素的孕育

铸铁及其有效元素的孕育

一、铸铁的孕育及其有效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刚,肖恭林,穆彦青,张忠腾,喻光远[1](2019)在《大功率内燃机车柴油机缸套材料及铸造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大功率内燃机缸套作为发动机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机的使用。详细分析了化学成分、孕育剂种类和孕育处理方式对合金铸铁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用MAGMA凝固数值模拟、中空型芯设计等方法对某缸套的铸造工艺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通过试验研究,有效控制了合金铸铁材料的石墨形态和石墨长度,解决了缩松、气孔质量问题,最终生产出质量符合要求的铸件。

李兆军[2](2018)在《大型柴油机缸体类铸件表面硬度均匀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使用中频感应电炉生产高强度大型柴油机灰铸铁缸体时,发现存在铸件表面硬度差大的问题,以往解决这一问题都是采用低合金化的方法,而本文是在只加锰合金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新型孕育剂、改变孕育方式、合理化配料比例、添加非合金元素等工艺方法,改善铸件的微观组织,从而找到一种最佳方法解决大型柴油机缸体类铸件表面硬度差大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得出,在碳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一定量的增碳剂和碳化硅,不仅可以改变石墨的形态,还能够改善珠光体在基体中的含量,完全能够提升缸体类铸件的机械性能,同时大大缩小了珠光体片间距,进而减少了铸件表面硬度差。本实验着重通过两者的加入比例的调整,选择最佳比例。本文通过调整Mn元素的含量,来改变基体组织中的石墨形态,珠光体的含量,最终确定Mn含量的最佳值,缸体性能达到最好,其表面的硬度均匀性达到最佳。由于大型柴油机缸体的铸件吨位大,壁厚较厚,需要铁水量较大,采用传统的FeSi-75孕育,容易造成衰退,铸件的石墨形貌较差,综合性能低。因此,加强孕育效果,才能改变石墨形态、珠光体片间距、共晶团数量、铸件表面硬度差。本文通过加入不同种类的孕育剂,实验比较得出最佳孕育剂。在孕育方法上也有了重大改进,采用随流孕育加倒包孕育法的复合孕育法。传统的孕育方法都是采用冲入法,这种孕育方法有着很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孕育剂在铁水中的烧损非常严重,并且十分的不稳定。而采用倒包孕育方法,对处理温度有着严格控制,烧损少,使用的孕育剂少,孕育效果稳定。同时,针对大型缸体类铸件壁厚大,冷却慢的特点,采用了随流孕育加倒包孕育方法的复合孕育方法。通过对比这三种孕育方法对石墨形态、珠光体片间距、以及共晶团数量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的孕育方式。

吕烨哲[3](2013)在《锡对蠕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蠕墨铸铁作为二十世纪50年代发明的新型工程材料,由于石墨的特殊形态,一直被当作制取球墨铸铁的失败产物,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已逐渐意识到蠕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特点以及在承载热冲击和机械载荷同时存在的工况条件中(如发动机缸体、汽车排气歧管、高速列车制动盘等)的巨大工程应用价值。然而,由于稳定控制蠕化率的难度较高,对蠕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广泛开展,关于其合金化的深入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严重阻碍了这种低成本、高性能工程材料的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本课题通过添加0wt.%-0.12wt%的锡,运用OM、 SEM、 XRD等设备,研究了锡对蠕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低成本、高性能蠕墨铸铁件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锡不影响石墨蠕化,且使石墨减少并细化,同时稳定并细化珠光体;锡富集于石墨周围的铁素体和游离渗碳体中,在其余的铁素体和珠光体中均匀分布,而在石墨中分布较少。含锡量增加到0.057wt.%时,珠光体含量达95%,层片间距由320nm减小为83nm,为屈氏体;含锡量进一步增加,珠光体数量维持在95%以上,但层片间距开始增大,至含锡0.121wt.%时为210nm,同时,组织中出现了游离渗碳体。蠕墨铸铁的抗拉强度随含锡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含锡0.057wt.%时为最大值410.7MPa,含锡0.121wt.%时为最小值334.0MPa;布氏硬度随含锡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由含锡0.003wt.%试样的192HBW增长到0.121wt.%的227HBW;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在0.057wt.%时达到最大值9.11J,较不含锡试样提高了40.6%,但过量的锡使蠕墨铸铁的冲击韧度显着恶化。蠕墨铸铁的耐磨性随含锡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总体来讲,锡的加入提高蠕墨铸铁的耐磨性,其中含锡0.121wt.%和0.057wt.%试样的耐磨性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游离渗碳体的出现和珠光体层片间距减小,起到了钉扎位错的作用。石墨和游离渗碳体处易于萌生热龟裂裂纹,且萌生后优先沿铁素体和石墨扩展。锡的加入有助于蠕墨铸铁耐热疲劳性能的提高,含锡0.057wt.%试样的耐龟裂和耐开裂性能均最佳,这是由于石墨细化、数量减少,珠光体层片间距减小的综合作用结果。综上所述,适量锡的加入对蠕墨铸铁的组织及性能均有积极影响。含锡量为0.057wt.%时,石墨得到细化,珠光体层片间距明显减小,力学性能、耐磨性及耐热疲劳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微量的锡可显着细化蠕墨铸铁的显微组织,提高其综合性能,为蠕墨铸铁中低成本、高效率的合金元素,适合在蠕墨铸铁件,尤其是发动机缸体、高速列车制动盘等的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张小雪[4](2013)在《高碳合金制动盘材质的研制》文中认为灰铸铁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耐摩性、好的铸造性能、抗震性能及成本低等优点,一直是制动盘的主要材料。制动盘在刹车过程中承受着很大的载荷,在发生摩擦磨损的同时制动盘的温度升高。在路况复杂(例如交通拥堵、雨雪天气、大雾天气)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刹车制动,制动盘处于冷热交替状态、易产生热疲劳,造成制动盘出现裂纹。因此制动盘需具备较高的强度、导热性和耐摩性。在灰铸铁中,碳当量越高,石墨含量越高。石墨的含量越高、导热性越好,但强度、硬度会随之降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多种合金元素合金化的高碳当量灰铸铁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了高碳合金灰铸铁的组织及性能随Mn/S的变化特点、冷却速度对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过共晶合金灰铸铁的凝固特点及Mn含量对过共晶合金灰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碳当量合金灰铸铁中,Mn/S对石墨的形态影响比较大。在本实验的化学成分中,Mn/S为15最为恰当,此时的石墨全部为A型,且分布比较均匀;Mn/S高于15时,都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石墨。无论石墨的形态如何变化,微观组织为100%珠光体。在含有促进珠光体形成元素Cr、Cu、Sn及高S的情况下,硅的含量强烈地影响了灰铸铁的组织及性能的变化规律。当Si含量较低时,强度、硬度随着断面厚度的增加而下降;但为2.17%时,随着断面厚度的增大,硬度不降反而增大;在过共晶合金灰铸铁,通过选择适当的化学成分,可以获得很好的力学性能,满足制动盘的要求。2.研究了高碳合金灰铸铁的热疲劳特性。结果表明:碳当量很低时,铸铁的强度、硬度很高,在热疲劳过程中,裂纹首先出现,扩展速度最快、耐热疲劳性能很差。以前的研究发现含有D型石墨的灰铸铁的热疲劳性能比较差,但是在本文试验过程中,碳当量很高时,若基体为全珠光体,即使含有较多的D型石墨,灰铸铁的裂纹扩展速度也比较慢。3.采用ML-10型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碳合金灰铸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力学性能、石墨形态及氧化膜是影响高碳合金灰铸铁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磨损形貌为犁沟+剥落,磨损机理是磨粒磨损。随着试样强度和硬度的提高,磨损量降低。摩擦过程中裂纹首先在亚表面层产生,而后裂纹向外扩展,多数裂纹相互连接造成基体脱落;石墨数量少、长度短,试样在摩擦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失较慢,致使表面温度升高、基体变软,磨损加剧;在磨损过程中试样表面所产生的氧化膜会降低磨损量。

张小雪,刘兰俊[5](2012)在《汽车刹车盘性能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刹车盘做为保安件,为了有效起到制动作用,要求有优良的导热性、耐磨性、抗热疲劳性及小的刹车鸣叫。A型石墨数量越多,铸铁的导热性越好。铸铁的导热能力是温度的反比例函数。耐磨性不仅与基体的强度硬度有关,还与外界因素有关。材料的导热性能好,强度和硬度高,则抗裂能力强。可以通过合金化,提高熔炼工艺以及恰当的孕育,获得高性能的刹车盘。

张浩[6](2012)在《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柴油发动机上的气缸体是关键零部件,在柴油机的工作中,是最主要的工作部件之一。随着载重汽车马力的不断加大,柴油发动机功率也需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柴油机所承受的各种负荷在急剧增加;使得柴油发动机向高速、强化、高寿命等方向的发展,因此对发动机气缸体的设计和材质性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尤其是材质性能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孕育处理是铸件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孕育处理可使铸件具有符合要求的显微组织,从而保证铸件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孕育处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本文从孕育处理工艺着手,研究灰铸铁件生产过程中的孕育处理工艺,通过使用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替代一次孕育处理的工艺,实现了铸件的品质提升。使用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生产的灰铸铁件在抗拉强度和硬度均匀性等方面都要优于使用一次孕育处理的灰铸铁件,同时使用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生产的铸件石墨形态也较好。我们在运用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时,发现试验铸件在机肚位置有锈斑,影响了铸件表面的美观度,同时可能对铸件清洁度存在隐患。该问题的出现,导致公司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一度暂停并深受困扰。通过对孕育剂品种、砂芯种类以及涂料种类等方面进行排查、验证,终于找出了出现锈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解决了困扰。

马丽[7](2011)在《铸铁超声波纳米化学复合镀的研究》文中提出铸铁一直是人类重要的工程材料。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对铸铁表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表面的防护也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复合镀以其能源消耗少、成本低、环保、工艺简便等优点,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表面处理方式。其整个过程不需通电,依靠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强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沉积在材料表面。本文通过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镀液配比:乳酸20ml/L、柠檬酸25g/L、丁二酸9g/L乙酸钠15g/L;最佳工艺参数:功率60W、温度60℃、pH值6.2、纳米浓度10g/L。通过试验分析得出:超声波化学复合镀与常规化学复合镀相比,镀层更加均匀、致密、晶粒更加细化。在超声波辅助的前提下,铸铁表面进行Ni-P-Al2O3化学复合镀,镀层的性能会随着超声波功率和温度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镀速最大达11.0mg/h/cm2,硬度达511.3HV,耐蚀性可达1801s左右。复合镀层在经过300℃回火热处理后,形成[Fe,Ni]固溶体,提高了镀层的结合力,耐蚀性最好,可达1909s;回火温度为400℃时,析出了Ni3P相,完成晶化转变。此时,硬度达到最大值552HV。回火温度为500℃时,析出Ni3P相和Ni相,晶粒长大,导致硬度下降。回火温度为600℃时,镀层发生氧化,硬度和耐蚀性都大幅度下降。

林浩[8](2010)在《高强度合成灰铸铁的组织性能及断裂特征》文中指出灰铸铁一般以铸造回炉料和铸造生铁为主要合金原料,并加入适量废钢以降低铁液含碳量,或因特殊要求加入某些合金元素熔炼而成。但是,生铁价格持续上扬,致使铸件成本提高。近年来,早已出现废钢价格远低于新生铁的局面,于是“弃铁,用钢”配合适当铸铁回炉料,通过炉内增碳和炉外孕育处理相结合生产合成铸铁的冶炼技术应运而生。实践表明,采用合成铸铁的生产工艺与用生铁熔炼的铸件相比,不仅降低成本,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500kg酸性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树脂砂铸型,出炉温度为1480-1500℃,浇注温度为1350℃左右。取废钢加入量分别为35%、60%和70%的炉料配比,运用传统生产工艺和合成铸铁生产工艺制备了HT300材料。三组试验原铁水控制成分为:2.80%-3.00%C、1.20%-1.40%Si、0.7%-0.9%Mn、0.06%-0.08%S、0.5%-0.6%Cu。对比研究了不同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室温组织、共晶团数量、初生奥氏体枝晶形貌及拉伸性能和断裂机理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合成灰铸铁与通过传统生产工艺制备的灰铸铁相比,共晶度略高、相对强度和成熟度较高、相对硬度和硬化度较低、品质系数较高,冶金质量较好;强度高、硬度低,加工性能好,壁厚敏感性小,有利于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2随炉料中废钢加入量的增加,灰铸铁的珠光体晶粒尺寸和片间距减小;共晶团数量增加,由4级提高到1级;过冷石墨减少,A型石墨增多,石墨片长度由4级降低到5级;灰铸铁铸件中初生奥氏体枝晶数量增加,枝晶细化、形貌趋于发达、二次枝晶臂间距减小,更有利于呈三维空间立体形态的初生奥氏体枝晶“构建”成为发达、连续、复杂的矩型网络框架结构,使初生奥氏体枝晶在灰铸铁中的“骨架”作用更加坚固。因此,机械性能有较大的提高。3通过传统生产工艺制备的灰铸铁脆性较大,断裂机制为典型的解理断裂。合成灰铸铁可表现出一定的局域“韧性”,断裂机制为沿晶断裂和准解理断裂的复合型机制。4利用马氏试剂清洗经过斯氏试剂侵蚀的灰铸铁试样表面,会使原有共晶团晶界变宽,显示效果较好。硼酸-硫酸混合溶液可以作为检验灰铸铁中初生奥氏体枝晶形貌的专用试剂。

戎晨阳,潘安霞[9](2009)在《高强度涡轮增压器铸件组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结合生产实践,分析了中频电炉条件下生产高强度涡轮增压器中间体铸件,通过添加复合孕育剂和增S措施,获得95%的A型石墨,抗拉强度300MPa的高强度中间体铸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适量的S、Mn范围及CE值。

戎晨阳,潘安霞[10](2009)在《灰铸铁的增硫生产》文中提出中频电炉熔炼条件下生产高强度灰铸铁,采取增加复合孕育剂和增S措施,获得95%的A型石墨、抗拉强度300MPa的高强度中间体。同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适当的S及Mn的含量。

二、铸铁的孕育及其有效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铸铁的孕育及其有效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1)大功率内燃机车柴油机缸套材料及铸造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1.1?化学成分
    1.2?孕育处理
        1.2.1 孕育方式的选择
        1.2.2 孕育剂的选择
2?铸造工艺研究
    2.1?铸造工艺设计
        2.1.1 浇冒口设计
        2.1.2 水腔型芯设计
    2.2?造型工艺的优化?
        2.2.1 原工艺存在的问题
        2.2.2 工艺改进
        2.2.3 改进创新点
    2.3?检测结果
3?结论

(2)大型柴油机缸体类铸件表面硬度均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选题方向
    1.2 灰铸铁柴油机缸体材料
    1.3 灰铸铁基体组织以及合金元素对缸体各部位硬度均匀性的影响
        1.3.1 国内外对缸体缸盖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6种片状石墨在灰铸铁中分布形态
        1.3.3 片状石墨的石墨长度分级
        1.3.4 灰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1.3.5 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1.3.6 合金元素在灰铸铁中的作用
        1.3.7 S含量的影响作用
    1.4 辅助添加剂的影响
        1.4.1 碳化硅作用机理
        1.4.2 增碳剂对于铸件微观组织的影响
    1.5 孕育处理
        1.5.1 孕育的作用
        1.5.2 孕育剂的种类对铸件的影响
        1.5.3 孕育方法对铸件的影响
    1.6 Z6170缸体简介
    1.7 Z6170缸体材质要求
    1.8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设备及工艺条件
    2.1 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2.2 熔炼原辅材料
    2.3 实验方案
        2.3.1 熔炼工艺
        2.3.2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
        2.3.3 试样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增碳剂及碳化硅对缸体硬度均匀性的影响
    3.1 实验条件及使用材料参数
        3.1.1 增碳剂的选择
        3.1.2 过热温度与增碳剂吸收率的关系
        3.1.3 碳化硅的选择
    3.2 铸铁熔炼时碳与硅含量的配比
        3.2.1 电炉铁液的不良特性
        3.2.2 碳量的调节
        3.2.3 硅量的调节
    3.3 增碳剂、碳化硅的不同加入量对铸件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实验方案
    3.5 实验结果分析
        3.5.1 金相分析
        3.5.2 力学性能及硬度差值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Mn含量对缸体硬度均匀性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金相分析
        4.2.2 缸体的力学性能及缸体表面硬度均匀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孕育工艺对缸体硬度均匀性的影响
    5.1 实验条件及使用材料参数
        5.1.1 不同种类孕育剂
        5.1.2 不同孕育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金相分析
        5.2.2 力学性能分析
        5.2.3 硬度均匀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情况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锡对蠕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清单
1 引言
    1.1 蠕墨铸铁的发展
    1.2 蠕墨铸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蠕墨铸铁的组织特点
        1.2.2 蠕墨铸铁的性能特点
        1.2.3 蠕墨铸铁的强化途径
        1.2.4 蠕墨铸铁的合金化
    1.3 蠕墨铸铁的国内外生产及应用现状
        1.3.1 蠕墨铸铁的国外生产及应用现状
        1.3.2 蠕墨铸铁的国内生产及应用现状
        1.3.3 蠕墨铸铁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2 课题的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内容及过程
    2.1 试样的化学成分设计
    2.2 试样的制备
        2.2.1 原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
        2.2.2 砂型制备
        2.2.3 熔炼、蠕化及浇注
    2.3 组织观察及分析
        2.3.1 金相组织观察
        2.3.2 SEM及EDS分析
    2.4 性能检测
        2.4.1 拉伸性能测试
        2.4.2 布氏硬度测试
        2.4.3 耐磨性能测试
        2.4.4 耐热疲劳性能试验
3 锡对蠕墨铸铁显微组织的影响
    3.1 试样的化学成分检测
    3.2 锡对石墨组织的影响
    3.3 锡对基体组织的影响
        3.3.1 锡对珠光体含量的影响
        3.3.2 锡对游离渗碳体的促进作用
        3.3.3 锡对珠光体形态及层片间距的影响
    3.4 锡在蠕墨铸铁中的分布
    3.5 本章小结
4 锡对蠕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锡对蠕墨铸铁拉伸性能的影响
    4.2 锡对蠕墨铸铁布氏硬度的影响
    4.3 锡对蠕墨铸铁冲击韧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锡对蠕墨铸铁耐磨性和耐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5.1 锡对蠕墨铸铁耐磨性的影响
    5.2 锡对蠕墨铸铁耐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5.2.1 锡对耐龟裂性能的影响
        5.2.2 锡对耐开裂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4)高碳合金制动盘材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制动盘的结构与工作条件简介
    1.2 制动盘的性能要求
    1.3 影响制动盘导热性、热疲劳性、磨损性能的因素
        1.3.1 导热性
        1.3.2 热疲劳性
        1.3.3 耐磨性
    1.4 如何获得高强度灰铁
        1.4.1 熔炼工艺
        1.4.2 化学成分的调节
        1.4.3 合金化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目的及意义
        1.5.2 试验主要内容
    1.6 拟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效果
第二章 试验过程与方法
    2.1 试验成分设计依据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3 试验过程
        2.3.1 试样制备
        2.3.2 拉伸试验
        2.3.3 硬度试验
        2.3.4 微观组织观察
        2.3.5 热疲劳试验
        2.3.6 磨损试验
第三章 化学成分和工艺对高碳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Mn/S 对高碳当量合金灰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2.1 试验结果
        3.2.2 结果分析
    3.3 冷却速度对不同当量灰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3.1 试验结果
        3.3.2 结果分析
    3.4 高碳合金灰铸铁凝固特征及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
        3.4.1 热碱法
        3.4.2 研究过共晶合金化灰铸铁的凝固特点
        3.4.3 Mn 对过共晶灰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探究高碳合金灰铸铁的热疲劳特性
    4.1 试验温度的选择
    4.2 试验结果
        4.2.1 试样的选择原则
        4.2.2 裂纹源
        4.2.3 试样的热疲劳曲线
    4.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碳合金灰铸铁的磨损性能
    5.1 试样的选择
    5.2 试验结果
        5.2.1 180 目砂纸的摩擦磨损
        5.2.2 360 目砂纸的摩擦磨损
    5.3. 结果分析
        5.3.1. 180 目时试样磨损量的分析
        5.3.2. 360 目时试样磨损量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汽车刹车盘性能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刹车盘的工作条件
2 性能要求
3 导热性、热疲劳性、耐磨性、刹车鸣叫的分析
    3.1 导热性
    3.2 热疲劳性
    3.3 耐磨性
    3.4 刹车鸣叫
4 如何获得高强度灰铁
    4.1 熔炼工艺
    4.2 化学成分的调节
    4.3 合金化
    4.4 恰当孕育

(6)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与研究的背景
        1.1.1 孕育工艺
        1.1.2 孕育机理综述
        1.1.3 选题与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1.2.1 铸铁件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地位
        1.2.2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
        1.2.3 孕育处理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2.4 孕育剂中微量元素用途
    1.3 孕育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的孕育处理工艺研究状况
        1.3.2 孕育处理工艺的控制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孕育工艺的优化研究
    2.1 灰铸铁的组织特点
    2.2 孕育工艺的优化
        2.2.1 试验方法
        2.2.2 试验结果
        2.2.3 试验结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的研究
    3.1 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
    3.2 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对铁水的要求
    3.3 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
        3.3.1 随流二次孕育剂成分的确定
        3.3.2 随流二次孕育剂的试验研究
        3.3.3 随流二次孕育剂粒度的试验研究
        3.3.4 随流二次孕育剂加入量的试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缺陷的研究
    4.1 气缸体铸件随流二次孕育处理产生的缺陷
    4.2 气缸体铸件锈斑缺陷分析
    4.3 气缸体铸件锈斑缺陷的成因分析
        4.3.1 二次孕育剂的不同加入时间和不同浇注温度等因素对锈斑的影响
        4.3.2 不同随流二次孕育剂的品种对锈斑的影响
        4.3.3 不同涂料种类对锈斑的影响
        4.3.4 砂芯种类对锈斑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铸铁超声波纳米化学复合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铸铁表面防护的意义
    1.2 Ni-P 纳米化学复合镀的研究现况
        1.2.1 Ni-P 纳米化学复合镀
        1.2.2 化学镀液的组成
        1.2.3 Ni-P 纳米化学复合镀的沉积原理
        1.2.4 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1.2.5 Ni-P 纳米化学镀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1.3 超声波在化学复合镀中的应用及研究
        1.3.1 超声波在化学复合镀中的发展及应用
        1.3.2 超声波化学复合镀的作用机理
    1.4 超声波纳米化学复合镀的影响因素
        1.4.1 基体金属的催化活性的影响
        1.4.2 施镀温度的影响
        1.4.3 镀液pH 值的影响
        1.4.4 超声波对化学复合镀的影响
        1.4.5 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
        1.4.6 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的影响
        1.4.7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基体材料
    2.2 试验流程及步骤
        2.2.1 试验流程
        2.2.2 试验步骤
    2.3 试验的预处理过程
    2.4 镀液成分
    2.5 试验设备及测定方法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SEM,EDS)
        2.5.2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2.5.3 显微硬度分析(HV)
        2.5.4 耐蚀性检测
        2.5.5 结合力的测定
        2.5.6 镀速的测定
第三章 化学镀液添加剂的选择及工艺参数的最优化处理
    3.1 添加剂的正交试验
        3.1.1 试验数据及结果
        3.1.2 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
        3.1.3 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3.1.4 最优配方
    3.2 工艺参数的正交试验设计
        3.2.1 正交试验数据及结果
        3.2.2 工艺参数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
        3.2.3 工艺参数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3.2.4 工艺参数的优化及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波对化学镀镍工艺的影响
    4.1 超声波对化学镀镍镀层形貌组织的影响
    4.2 超声波施镀对Ni-P 复合镀层的影响
        4.2.1 超声波对Ni-P 复合镀层结构的影响
        4.2.2 超声波对化学镀镍镀速的影响
        4.2.3 超声波对化学镀镍硬度的影响
        4.2.4 超声波对化学镀镍耐蚀性的影响
        4.2.5 超声波对化学镀镍镀层结合力的影响
        4.2.6 超声波施镀对复合镀层形成过程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波化学镀工艺参数对Ni-P 镀层的影响
    5.1 超声波辅助下Ni-P 镀层显微组织的形貌分析
        5.1.1 超声波功率对镀层显微组织的影响
        5.1.2 超声波温度对镀层显微组织的影响
    5.2 超声波施镀工艺参数对Ni-P 镀层性能的影响
        5.2.1 超声波施镀工艺参数对Ni-P 镀层镀速的影响
        5.2.2 超声波施镀工艺参数对Ni-P 镀层硬度的影响
        5.2.3 超声波施镀工艺参数对Ni-P 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5.3 超声波辅助下纳米颗粒对Ni-P 镀层的影响
        5.3.1 超声波辅助下纳米颗粒对镀层硬度的影响
        5.3.2 超声波辅助下纳米颗粒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5.4 超声波纳米Ni-P 镀层的TEM 分析
    5.5 Ni-P 镀层中纳米颗粒的EDS 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热处理对化学镀Ni-P 镀层的影响
    6.1 热处理后镀层的XRD 分析
    6.2 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硬度的影响
    6.3 热处理温度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8)高强度合成灰铸铁的组织性能及断裂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灰铸铁及其发展现状
    1.2 灰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特点
        1.2.1 石墨
        1.2.2 共晶团
        1.2.3 铸铁基体组织
        1.2.4 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1.3 提高灰铸铁力学性能的途径
        1.3.1 调整碳当量CE与Si/C值
        1.3.2 优化锰、硫含量与Mn/S值
        1.3.3 降低磷含量
        1.3.4 利用废钢,采用合成铸铁熔炼工艺
        1.3.5 选择合适的铁液温度
        1.3.6 加入合金元素,低合金化铸铁
        1.3.7 采用长效高效孕育剂,孕育铸铁
    1.4 选题背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选择
        2.1.1 实验用灰铸铁合金成分
        2.1.2 原材料的选择
    2.2 合成灰铸铁的制备
        2.2.1 砂型的制备
        2.2.2 熔炼工艺
    2.3 试样加工
        2.3.1 抗拉试样的加工
        2.3.2 其它试样的加工
    2.4 性能测试
        2.4.1 硬度测试
        2.4.2 抗拉强度测试
    2.5 组织与成分分析
        2.5.1 金相组织观察
        2.5.2 拉伸断口观察
    2.6 技术路线
3 废钢的加入量对力学性能和断裂机制的影响
    3.1 抗拉强度分析
    3.2 布氏硬度分析
    3.3 冶金质量指标分析
        3.3.1 共晶度
        3.3.2 成熟度和相对强度
        3.3.3 硬化度和相对硬度
        3.3.4 品质系数
        3.3.5 小结
    3.4 断裂机制分析
        3.4.1 灰铸铁断裂分析
        3.4.2 传统工艺制备的灰铸铁断裂机制分析
        3.4.3 合成灰铸铁断裂机制分析
        3.4.4 拉伸断口的石墨形态与分布分析
        3.4.5 断裂机制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金相组织的影响
    4.1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石墨形态与分布的影响
    4.2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室温组织的影响
        4.2.1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室温组织的影响
        4.2.2 废钢加入量对珠光体片间距的影响
    4.3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共晶团的影响
        4.3.1 共晶团的检验方法
        4.3.2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共晶团数量的影响
    4.4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初生奥氏体枝晶的影响
        4.4.1 灰铸铁中的奥氏体枝晶
        4.4.2 初生奥氏体枝晶的检验方法
        4.4.3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初生奥氏体枝晶的影响
    4.5 废钢加入量对灰铸铁结晶过程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9)高强度涡轮增压器铸件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初次试验
    1.1 炉料及合金
    1.2 铁液成分
    1.3 孕育效果对比
2 优化试验
    2.1 一次试验
    2.2 比较试验
3 加硫机理探讨
4 结论

(10)灰铸铁的增硫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过程
    1.1 炉料及合金
    1.2 铁液成分
    1.3 浇注工艺
    1.4 材质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2 方案改进
3 增硫机理
4 结论

四、铸铁的孕育及其有效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功率内燃机车柴油机缸套材料及铸造工艺的研究[J]. 杨志刚,肖恭林,穆彦青,张忠腾,喻光远. 铸造, 2019(07)
  • [2]大型柴油机缸体类铸件表面硬度均匀性研究[D]. 李兆军. 山东大学, 2018(01)
  • [3]锡对蠕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 吕烨哲. 郑州大学, 2013(11)
  • [4]高碳合金制动盘材质的研制[D]. 张小雪.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3)
  • [5]汽车刹车盘性能综述[J]. 张小雪,刘兰俊.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12(02)
  • [6]随流二次孕育处理工艺的研究[D]. 张浩. 广西大学, 2012(02)
  • [7]铸铁超声波纳米化学复合镀的研究[D]. 马丽.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5)
  • [8]高强度合成灰铸铁的组织性能及断裂特征[D]. 林浩.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 [9]高强度涡轮增压器铸件组织性能研究[J]. 戎晨阳,潘安霞. 铸造, 2009(08)
  • [10]灰铸铁的增硫生产[J]. 戎晨阳,潘安霞.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09(02)

标签:;  ;  ;  ;  ;  

铸铁及其有效元素的孕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