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铁超负荷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铁超负荷

一、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铁负荷过度(论文文献综述)

郭佳钰,侯惠如,张瑞芹,吴贞,王志英[1](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文中认为目的检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与管理的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总结,为医护人员对该类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评估与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WHO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苏格兰大学校际指南协作网、Cochrane Library、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医脉通、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网站、指南库、数据库中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与管理的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2020年12月。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及归纳总结证据。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其中指南8篇,系统评价3篇。总结出容量负荷评估方法、干体重评估及优化、血压控制及药物使用、钠摄入及排出、饮食评估和水分控制、透析频率及时间、生物阻抗设备的使用7个方面,共19条最佳证据。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中,可采用多学科共同决策的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需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境及患者意愿,选择最佳证据。

董娟,冯佳楠,祖源,李寒,王世相[2](2021)在《透析患者冠心病的诊疗进展》文中提出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与一般人群相比,透析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两者的动脉血管病变可能存在着生物学差异,后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中膜厚度增加、巨噬细胞浸润和活化、钙化明显为特征[1],从而进一步导致血管硬化,血管顺应性下降及管腔缩小,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另外并发心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约45%的死亡病例由其所致,其中近20%归因于冠心病[3]。而尚未依赖透析的不同程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风险也显着增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田璐,陈超,吴超然[4](2021)在《百令胶囊对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方式联合低蛋白及复方ɑ-酮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2组疗程均为8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6.7%(20/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及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百令胶囊不仅可改善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延缓或逆转病情,还能改善营养状况,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陈丹[5](2021)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合理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1年1月至2021年1月。搜集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文献,对收集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Stata12.0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13篇文献,纳入研究对象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共纳入24,190例。2、Meta分析结果如下:年龄(OR=1.07,95%CI(1.03,1.11),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OR=1.17,95%CI(1.10,1.25),P<0.05)、合并2型糖尿病(OR=1.24,95%CI(1.07,1.44),P=0.02)、合并心衰(OR=1.44,95%CI(1.02,2.03),P=0.04)、合并冠心病(OR=2.21,95%CI(1.13,4.33),P=0.02)、白蛋白(OR=0.81,95%CI(0.66,0.99),P=0.04)可影响MHD患者的BP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清除指数(OR=1.02,95%CI(0.99,1.04),P=0.14)、服用降压药(OR=1.65,95%CI(0.56,4.88),P=0.36)、血红蛋白(OR=0.90,95%CI(0.74,1.10),P=0.31)、血磷(OR=1.09,95%CI(0.91,1.30),P=0.35)、血钙(OR=0.80,95%CI(0.59,1.09),P=0.16)、甲状旁腺激素(OR=1.00,95%CI(1.00,1.00),P=0.33)对MHD患者BPV的影响无显着差异。结论:1、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和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合并冠心病)对MHD患者BPV有影响,这些因素是可控因素,临床上可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2、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和白蛋白对MHD患者BPV有影响,其中,白蛋白与MHD患者BPV的关系,经敏感性分析,提示结论稳定性差,尚待进一步研究;3、尿素清除指数、服用降压药、血红蛋白、血磷、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对MHD患者BPV无明显影响。其中,服用降压药和血钙与MHD患者BPV的关系,经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不稳定。因纳入文献数量过少,未对降压药物类别进行亚分层研究,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需纳入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袁丽莎[6](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 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贫血达标情况及铁代谢状况,分析中医证候与贫血达标情况、功能性铁缺乏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MHD肾性贫血及功能性铁缺乏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临床病例调查问卷,多中心调查北京市四家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肾性贫血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血常规、铁代谢相关实验室检查。将数据录入EXCEL表中,确保录入信息无误,导入SPSS 22.0软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公因子,归纳中医证候要素;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公因子进行变量系统聚类,探索中医证候要素组合规律,归纳证型;统计血红蛋白(h emoglobin,Hb)达标率与铁代谢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的Hb达标率与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临床研究共纳入286例MHD肾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175例(61.2%),女性111例(38.8%);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60.77±11.29)岁;60~70年龄段例数最多,有107例(37.4%)。透析龄0.55~29.53年,平均(5.80±4.07)年,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最多,有144例(50.3%),其次为5~10年的有100例(35%),透析时间越长,例数越少。原发病情况,糖尿病肾病最多,为94例,高血压肾损害44例,慢性肾炎40例,多囊肾11例,其他97例。(2)血红蛋白达标情况:Hb达标患者共208例(72.7%),平均Hb浓度为(120.69±7.96)g/L,Hb 未达标患者共 78 例(27.3%),平均 Hb 浓度为(101.36±7.05)g/L,贫血治疗达标率为72.7%。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144例患者中,女性有32例(59.3%)Hb达标,男性有68例(75.6%)Hb达标,男女两组Hb达标率比较,女性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铁代谢情况:铁缺乏患者共有63例(22%),其中包括绝对性铁缺乏患者20例(7%),功能性铁缺乏患者43例(15%);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 ation,TSAT)达标患者共223例(78%),TSAT达标率为78%;SF达标患者共138例(48.3%)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达标率为48.3%,铁过载患者共32例(11.2%),铁过载发生率为11.2%。女性患者中有16.2%发生铁过载,男性有8%发生铁过载,女性患者铁过载发生率更高;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144例患者中,女性有15例发生功能性铁缺乏,占27.8%,男性有12例发生功能性铁缺乏,占13.3%,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功能性铁缺乏患者中,平均Hb浓度为(111.63±11.44)g/L,SF 为(504.95±337.79)ng/mL,TSAT 为(16.63±2.4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为(72.20±7.36)%;243例非功能性铁缺乏患者中,平均Hb为(116.12±11.49)g/L,SF为(426.78±384.56)ng/mL,TSAT 为(30.06±9.70)%,N%为(69.46±7.56)%,功能性铁缺乏组中 H b、TSAT更低,SF、N%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因子分析结果:对调查结果中出现频率大于15%的症状、舌象进行因子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12个公因子F1、F2、F3……F11、F12,每个公因子包含的症状及舌象按所占比重大小的顺序列出如下:F1:心悸,胸闷,少气懒言,头晕,神疲乏力;F2:苔腻,苔黄,腰膝酸软;F3:多梦,失眠,眼花,头晕,神疲乏力,健忘,口黏腻;F4:口苦,口黏腻,口干口渴,烦躁易怒;F5:恶心呕吐,纳呆;F6:舌红,腰膝酸软;F7:眼花,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舌红;F8:眼睑浮肿;F9:苔白,腰膝酸软;F10:畏寒肢冷,耳鸣;F11:面色颧红,手足瘛纵,大便干结,健忘;F12:口唇青紫,面色黧黑。归纳提取公因子的中医证候要素: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中焦,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为主。(5)聚类分析结果:对12个公因子的变量系统聚类,依据临床实际意义,可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F1、F4、F7,可归纳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第二类包括F10、F11、F12,可归纳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第三类包括F2、F3、F8、F9,可归纳为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第四类包括F5、F6,可归纳为肾虚兼中焦湿热。基于公因子得分,得出每例患者的聚类类型即证型归属。各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第三类最多有109例(38.1%),其次是第一类62例(21.7%)、第二类 59 例(20.6%)、第四类 56 例(19.6%)。(6)基于聚类证型,分析证型与Hb达标及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结果Hb达标率由高到低的证型排序是:第二类>第四类>第三类>第一类。即第一类Hb达标率最低,证型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其次是第三类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由高到低的证型排序是: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一类证型发生率最高,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其次是第二类,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与第一类证型相比,第三类和第四类证型的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进入血液透析的早期阶段,不同性别Hb达标率及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不同,女性患者的Hb达标率更低,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更高。性别与铁过载相关,女性患者铁过载发生率更高;功能性铁缺乏较非功能性铁缺乏患者的Hb更低,铁储备更高,铁利用更低,炎症指标更高。(2)MHD肾性贫血患者的病位证素包括肾、脾、肝、心、中焦,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为主。中医证型最多的是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其次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肾虚兼中焦湿热。(3)Hb达标率最低的证型是心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兼血虚、湿热、血瘀,以脾肾二脏为主,本虚以气血不足及阴虚为主,湿热血瘀是主要的标实证候;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心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兼血虚、湿热、血瘀、风动。肝阴虚可能与功能性铁缺乏相关。

黄式义[7](2020)在《ESRD合并HFpEF不同透析方式下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比较终末期肾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透析方式的临床疗效,对心功能情况、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电解质紊乱情况、透析并发症、死亡原因构成、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及比较,以探究终末期肾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较佳的肾替代治疗方式。方法 对2010年01月~2019年06月收治我院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及血透室的117例终末期肾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首次进行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血液透析(HD)组60例、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组5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透析前后充分性、营养状况、电解质紊乱情况、透析并发症、死亡原因构成、死亡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BMI、平均动脉压、心率、血脂、电解质、白蛋白、肝肾功能、心功能、病史及用药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在心功能方面:透析前两组NYHA分级、NT-proBN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HD组较CAPD组NYHA分级、心衰再住院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充分性方面:血液透析组明显优于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组。两组患者在随访终点时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血液透析组血肌酐、尿素氮值比腹膜透析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随访终点两组间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内血清白蛋白升高,透析前至随访终点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腹膜透析组血清白蛋白有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终点时,HD组白蛋白水平与CAPD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随访终点时血红蛋白均较透析前明显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电解质,血脂影响方面,患者在CAPD组透析前后比较,血钾呈显着下降趋势(P<0.01),HD组透析前后血钾相对较为稳定(P>0.5)。HD组与CAPD组血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压、血脂等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控制方面,腹膜透析组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及重度感染等是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CAPD组死亡9例,占总人数的15%。HD组死亡4例,占总人数的7%。HD组死亡率较CAPD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透析组心脏性疾病占总死亡率的46.2%。其中CAPD组重症感染人数4例,占死亡人数44.4%。HD组重症感染人数0例,占死亡人数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在清除肌酐、尿素等小分子代谢产物方面明显优于腹膜透析;血透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钾较前升高,而腹膜透析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清钾明显下降;两种透析方式在随访终点时平均动脉压、血脂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组心率控制较佳;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及重度感染等是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CAPD组死亡9例,HD组死亡4例。HD组死亡率较CAPD组低。其中CAPD组重症感染人数4例。HD组重症感染人数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为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并发症均较多,选择适当的、并及时更换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终末期肾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得出了对终末期肾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在心功能改善方面、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电解质影响情况、死亡率等比较,效果要优于腹膜透析治疗的结论。

司倩楠[8](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补充铁剂则是治疗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常规治疗方法。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平均容量(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以及血清铁含量(Serum iron,SI)是评价肾性贫血程度以及造血原料是否缺乏的最常用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程度并在治疗中起关键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临床应用药物治疗肾性贫血时,很多患者出现难治性贫血,这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寿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尽早发现上述患者难治性贫血的潜在致病因素至关重要。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发病已处于微炎症状态,即患者在无明确感染征象的同时体内存在持续的炎症介质释放,导致机体存在持续的炎症反应。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能有效的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肾性贫血的状态,并分析其中的相关性。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指标RBC、HGB、MCV、MCH、MCHC含量、SI含量以及血清炎症介质CRP、IL-6、PCT的水平,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于2018年01月-2019年0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根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微炎症组(CRP=58mg/L)和非微炎症组(CRP<5mg/L),两组分别有23例和17例患者。分别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RBC、HGB、MCV、MCH、MCHC含量、SI含量以及IL-6、PCT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的RBC、HGB、MCV、MCH、MCHC含量、SI含量以及IL-6、PCT水平。结果1、在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微炎症组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7±3.4)岁;非微炎症组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47.2±5.4)岁;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2±4.1)岁,三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2、各组血清IL-6、PCT水平比较:微炎症组血清IL-6、PCT水平高于非微炎症组及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微炎症组血清IL-6、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非微炎症组及对照组的RBC、HGB、MCV、MCH、MCHC、SI水平比微炎症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微炎症组RBC、HGB、MCV、MCH、MCHC、S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症介质与肾性贫血指标的相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PCT与RBC、HGB、MCV、MCH、MCHC、SI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有微炎症状态,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难治性肾性贫血有密切影响。2、IL-6、PCT具有作为临床检测微炎症状态影响肾性贫血指标的潜力。

郭雯[9](2020)在《超声评价终末期肾病并甲旁亢血透患者颈动脉僵硬度与左室做功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终末期肾病行血透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1],甲状旁腺激素的升高使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血管平滑肌产生氧化应激诱导[2],从而导致心脏及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改变。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3],而心室收缩功能是临床评价心功能的常见及重要指标。因此监测此类患者心血管变化为其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目的应用极速成像技术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终末期肾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30例,血液透析后行颈动脉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颈动脉IMT、PSV、EDV、TAPV、TAMV、PG、MG以及心脏IVSd、LVPWd、LVIDd、LVIDs、LVEF。极速脉搏波成像检查测得收缩起始时PWV值(beginning of systole,PWV-BS)、收缩结束时 PWV 值(end of systole,PWV-ES)及其各自标准差。采集3个连续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两腔、三腔心动态图像。于EchoPAC 203超声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得出左心室的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myocardial work idex,GWI)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d work,GWW),整体心肌做功效率(global myocardial work efficiency,GWE)。对终末期肾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透患者所得颈动脉及心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HD组与对照组身高、体质量、年龄、左室收缩功能、内-中膜厚度等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HD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MHD组PWV-BS和PWV-ES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WV-ES较PWV-BS增高更明显。3.MHD组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时间平均流速(TAMV)、峰值压差(PG)、平均压差(MG)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比较,MHD组PSD、GWW增高(P<0.05);MHD组GLS、GWE减低(P<0.05);GCW、GWI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MHD组PWV-BS、PWV-ES与GCW、GWE均呈负相关,与GWW呈正相关。结论1.极速脉搏波技术可定量评价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颈动脉僵硬度改变,为其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心肌做功参数可无创的分析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心肌力学早期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3.终末期肾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透患者,随着颈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左心室所做的无用功增多,心肌有用功和心肌做功效率减低。

孙杨杨[10](2019)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因感染入院的临床资料,分析MHD患者发生感染有关住院的危险因素,为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长期血透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至少1年的病历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2月。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既往史、吸烟史、合并用药、首次透析住院期间是否合并感染、住院时长、首次透析血管通路、原发疾病、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白蛋白、肌酐、尿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共44项指标),以及患者发生感染相关住院后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抗生素选择等指标。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退出血液透析。采用频率、百分比分析基线数据特点,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数据差异,单因素logistics分析MHD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影响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贫血严重度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并进行至少1年的病历随访,HB1组(轻度贫血,Hb>90g/L)、HB2组(中度贫血,90g/L≥Hb≥60g/L)、H3组(重度贫血,59g/L≥Hb≥30g/L)。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绘制无感染状态生存函数。模型1:年龄、性别,模型2: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促红素的使用、口服铁剂、口服叶酸、平均动脉压、首次透析住院时长,模型3: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肌酐、尿酸、尿素、血糖。结果:共有392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有255人,占65.1%,平均年龄59.39±15.28岁,平均透析龄30.18±12.97月,感染组有111人,占28.3%;以糖尿病肾病为原发病的患者感染率最高,达32.2%。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为肺部,占78.4%,远高于处于第2位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感染后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常作为首选药物。单因素logistics分析提示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年龄、首次透析住院时长、首次透析住院期间合并感染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年龄、首次透析时住院时长、血红蛋白是影响MHD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红蛋白对患者而言是保护性因素。血红蛋白分组后进行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HB3组(59g/L≥Hb≥30g/L)发生感染可能性最大。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类型感染。2.年龄、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是导致MHD患者容易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首次透析时合并感染的MHD患者更容易再次发生感染。3.重度贫血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大。4.针对首次透析时合并感染的老年患者,若合并重度贫血应特别注意贫血的治疗及随访,实施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医疗措施或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二、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铁负荷过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铁负荷过度(论文提纲范文)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问题的确立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文献质量评价
        1.4.1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
        1.4.2 指南的质量评价
    1.5 证据的提取、整合及评价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2.2.1 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
        2.2.2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2.3 最佳证据总结
3 讨论
    3.1 采用多学科共同决策的方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
    3.2 体重、血压、钠水摄入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的关键指标
    3.3 推荐使用生物阻抗设备辅助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
4 结论

(2)透析患者冠心病的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透析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特点
    1.1 透析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1.1 传统危险因素
        1.1.2 非传统危险因素
    1.2 透析患者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2 透析患者冠心病的筛查和诊断
3 透析患者冠心病的治疗
    3.1 药物保守治疗
    3.2 血运重建
4 总结

(4)百令胶囊对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1.3.2 肾功能指标
        1.3.3 营养学指标
        1.3.4 T淋巴细胞亚群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ALB和Hb比较
    2.4 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3 讨 论

(5)终末期肾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与方法
        2.2.1 文献检索来源
        2.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2.3.1 文献筛选
        2.3.2 资料提取
    2.4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及质量评价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2.5.1 效应指标的选择
        2.5.2 异质性检验
        2.5.3 效应模型的选择
        2.5.4 发表偏倚
        2.5.5 敏感性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年龄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2 尿素清除指数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3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4 合并2 型糖尿病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5 合并心血管疾病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6 服用降压药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7 白蛋白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8 血红蛋白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9 血磷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10 血钙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4.11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3.5 研究偏倚
    3.6 敏感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年龄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4.2 尿素清除指数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4.3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4.4 合并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白蛋白、血红蛋白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4.5 服用降压药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4.6 血磷、血钙、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对MHD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4.7 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6)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西医研究进展
        1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机制
        2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医药研究进展
        1 慢肾衰及肾性贫血的相关中医病名
        2 现代医家对慢肾衰及肾性贫血的病机认识和辨治经验
        3 血液透析相关证候研究
        4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证候研究
        5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研究方法
        1.7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血红蛋白达标情况
        2.3 铁代谢状况
        2.4 症状及舌象分布情况
        2.5 基于因子分析的证候要素分析结果
        2.6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探究
        2.7 中医证候与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及功能性铁缺乏的关系
    3 讨论
        3.1 血红蛋白达标及铁代谢情况
        3.2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讨论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3.4 中医证候与血红蛋白达标及功能性铁缺乏的相关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7)ESRD合并HFpEF不同透析方式下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临床资料
    3. 透析方法
    4. 观察指标
    5. 随访终止的标准
    6. 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临床基线资料
    2. 两组在随访终点心功能及肾功能比较
    3. 两组在透析随访终点时临床指标比较
    4. 两组在透析随访终点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生化指标比较
    5. 透析后主要并发症
    6. 两组死因及死亡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超声评价终末期肾病并甲旁亢血透患者颈动脉僵硬度与左室做功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及血管功能改变的超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入选患者及转归说明
        2.2.2 资料收集
        2.2.3 相关定义及诊断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人群整体资料分析
        3.1.1 全部资料的基线特点
        3.1.2 MHD原发病构成
    3.2 感染组的基本情况
        3.2.1 原发疾病的构成及感染发生情况
        3.2.2 感染组基线资料统计分析
    3.3 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基线资料对比分析
    3.4 发生感染相关住院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3.4.1 单因素logistics分析筛选危险因素
        3.4.2 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3.5 随访结果
        3.5.1 组间无感染状态分析函数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铁负荷过度(论文参考文献)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郭佳钰,侯惠如,张瑞芹,吴贞,王志英. 中华护理杂志, 2021(10)
  • [2]透析患者冠心病的诊疗进展[J]. 董娟,冯佳楠,祖源,李寒,王世相. 中国血液净化, 2021(10)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4]百令胶囊对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田璐,陈超,吴超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24)
  • [5]终末期肾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D]. 陈丹. 南昌大学, 2021(01)
  • [6]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D]. 袁丽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ESRD合并HFpEF不同透析方式下疗效对比[D]. 黄式义.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分析[D]. 司倩楠.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9]超声评价终末期肾病并甲旁亢血透患者颈动脉僵硬度与左室做功的变化[D]. 郭雯.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D]. 孙杨杨.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铁超负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