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运用视听教学进行英语口语训练

如何有效运用视听教学进行英语口语训练

一、如何有效利用视听教学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论文文献综述)

林雅[1](2021)在《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增长,酒店业的发展速度正在逐步提高。在各国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酒店业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与一定的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相关专业是为培养专业的酒店人才而开设的,是输送酒店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酒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酒店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水平、提高酒店专业素养。本研究根据问题导向的原则,首先对相关文献、学术研究进行历史回顾与总结,对学者们典型的观点进行归纳,从而分析得出目前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再由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学生与教师发放问卷、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中职《酒店英语》课程认知、中职《酒店英语》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诉求;了解教师对这一门的教学现状与教学中的困难。本研究由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的形式得出目前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较欠缺;教学内容与职业英语的拓展面不广;教学方法与学科特点的联系不紧密、教学评价主体与评价侧重点不突出。体验式教学法是在教学实施时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验式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尝试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提出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路径。应用策略主要从“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从探寻乐趣中体验英语;拓展酒店英语知识,从课堂的内外体验英语;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类型,在实战演练中体验英语;突出评价主体与评价侧重点,从具体细则中体验英语”来展开。应用的路径主要借助大卫·科尔布的体验学习圈,从“预感”酒店英语、“剖析”酒店英语、“应用”酒店英语、“拓展”酒店英语四个循环上升的步骤来创建不同的体验情境并开展酒店英语教学。本研究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法的实验后,用问卷与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表明,学生的兴趣度、融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对酒店英语工作要求与注意事项的熟悉度、应用度有相应的提高。

阮氏兰(NGUYEN THI LAN)[2](2021)在《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教学在我们越南国家已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语教学需求和教学形态也不同。但不管是方法手段上,或是策略上存在差异,最终的目标仍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越南的汉语教学事业,实现汉语教学过程效果的优化。然而,一位教师如何能实现汉语教学优化之目标?应从哪方面入手?据现代教学思想,从教学优化的角度来看,想达成教学优化之目标,必须要从教学优化设计做起,要清楚教学准备实施之前的依据,和所遵循相关过程等,来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优化”该词在教学中一般都指的是创设相关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当前教学效率。提到“优化”这一说法,学术界研究者都以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尤·克·巴班斯基所提“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作为优化方案的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对世界学术界来讲,它并不陌生,该理论在很久以前,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苏联学者巴班斯基教授所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学术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运用在教学的理论研究之中,以现代教学系统理论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体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求索。同时,该理论也获得学术界的共同观点,可以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负担,解决教学效率偏低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实际调查,笔者发现越南汉语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缺陷,面临着瓶颈问题,处于“无顶层设计缺支撑”状态,并与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不完善,急需现有一套标准、统一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流程方案,帮助每一位越南汉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和教学任务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协调修改,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笔者也是怀着笃行致远的目标,为改善越南高校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进行撰写本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专业数据库、图书文献检索、调查问卷、非参与性课堂观察、综合数据的整理等工作手段。理论方面上,以二语习得理论、交际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汉语教学理论作为本研究的指导理论,其中,借鉴巴班斯基教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体系、汉语教学的理论(包括汉语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核心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具体如下:第一章是从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去了解在过去中至今的越南汉语教学形态和状况,确认其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二章是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共调查了越南河内商业技术大学和越南河内首都大学两所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学校现行汉语教师使用的教材来源、教学的目标、教学所用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课件、课堂活动组织等方面,以及汉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汉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等,来了解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实施情况。第三章是根据目前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条件,经过分析原因,针对学校现存的问题试图为越南高校归纳制定,提供一套标准的、规范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方案。第四章是通过优化设计的应用实施研究,来验证笔者的观点,为确认笔者在探索解决方法过程中,更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第五章是笔者为促进实施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方案提供的保障性建议。笔者是一位来自越南的汉语学习者,《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是笔者关注已久的课题,这一课题来源于笔者的汉语学习实践、教学实践和自身经历。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教学优化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明显有助提高越南教师对于汉语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习得效果,并且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笔者的观点,证明这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帮助教师们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本研究能为越南的高校之中的汉语言教学优化研究方面的实施提出启示。在实践意义上,可应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低效的问题。在理论意义上,可弥补越南高校教学优化设计研究方面的不足,为越南汉语教师给予理论性的帮助。同时,能够为当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一定价值性的参考依据。为推动和深化中国、越南两国之间的关系稳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积极的贡献。

冯慧聪[3](2021)在《纪录片资源在中级汉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视听教材《中国人的故事》为例》文中认为视听说课是一种以视听材料为教材的课型,这种课对第二语言教学来说极具优势,因为它会同时激活学习者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生理机能,以一种创设现实情景的方式增强第二语言的教学效果。但视听说课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着一些质疑,诸如视听说课在选材和对材料的使用方面存在不足,课堂教学的噱头大于实际效果,视听说课很容易就变成了影视欣赏课的翻版等。但本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纪录片很适合中级阶段的学习者使用。故本文以一套由纪录片改编的教材《中国人的故事》实际的教学过程为例,结合理论与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学习者“视”“听”“说”三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丰富中级阶段对外汉语视听说课的选材,并对如何使用纪录片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供参考,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提供帮助。并能提升视听说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发挥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优势。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是对纪录片的研究。第一章笔者首先论述了纪录片的发展概况,展示了纪录片从诞生发展至今的历史脉络,显示出纪录片往文化传播领域发展的趋势;阐述了纪录片在语言教学应用中的理论基础,以及对于中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来说,纪录片具备的优势。第二章本文划清了中级阶段学习者的范围,以及他们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等;同时归纳了纪录片的选择原则和播放方法,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是分析个案研究中的各要素。这部分主要包括第三章,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所使用的教材《中国人的故事》进行了分析。在对教学对象的调查分析中,主要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第三部分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视听说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找到能够切实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至关重要。这章将研究进一步深入,总结出了一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方法。

赵琪[4](2020)在《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扬州市某乡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口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英语学习以应试为主,老师更注重语法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短缺,英语口语得不到重视,尤其在一些乡村学校,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欠缺,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对乡村学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要求,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结合课堂教学的现场观察,从“教师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态度、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英语口语学习的环境情况、社会的支持程度”等维度对乡村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以此为基础,发现当前乡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包括“英语口语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不够,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不足以及缺乏良好的口语教学资源与环境”等。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发现“教师专业素质相对不足、学生能力差异、口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口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不够科学、乡村口语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等是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乡村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口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增强师资力量,提升口语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英语口语教学资源”等。

杨欢欢[5](2020)在《《中国合伙人》作为高级汉语视听说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与日俱增,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大放异彩,使得一股“汉语热”开始风靡全球,学习汉语成为了一种最新的时尚。对外汉语课程也日渐丰富,其中,视听说课程通过影视作品的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并且题材广泛包罗万象、教学寓教于乐、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中。因此,对于影视作品作为视听说课程内容的选择有着很多地方值得探讨和研究。本论文将影视作品作为切入点,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归纳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论文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其次,本文参考了“五要素难度定量分析法”,从平均句长、平均非常用词、平均生词量、平均语言点数、平均语速这五个角度来计算《中国合伙人》的语料难度。据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合伙人》的语料难度系数为28.03,适合掌握了3500以上且通过了HSK5级考试的水平为高级的对外汉语学习者。然后以此为选择依据,将影片《中国合伙人》作为进行高级汉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影片内容引出语言知识点和文化知识点,利用影片的相关故事情节为依托,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将文化教学和影视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真正让影视作品为教学服务。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选择和使用影视作品作为视听说课程内容的使用者提供些许的参考。

姜晓璇[6](2020)在《以情景喜剧为资源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究 ——以《武林外传》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汉语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不同国家的人学汉语的需求日益高涨,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仍然局限于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无法激发留学生或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视听法是现代新兴起的一种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把影视作品应用到汉语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通过影视作品的应用,对外汉语老师们可以创造一个良好互动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应用影视作品在对外汉语课上进行教学现如今己经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喜爱和欢迎。这篇文章是基于以前的研究经验,把笔者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一部优秀的中国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结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操作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希望能够有助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并且强调教师应用视听法在创新教学方法、降低情感过滤、展示中国文化、提供真实交流案例、拓展教学内容等方面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关注影视资源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执行情况。针对其缺乏目标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案、教材和教学计划不合理、电影电视资源的选择能力不足、教师和学生精神不集中等问题,提出有效运用情景喜剧在汉语外语教学中的选择原则和教学要求。最后,在视听教学理论、习得假说、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跨文化交际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辅助指导下选出能够贯彻对外汉语教学的影视资源选取的原则和教学要求的一部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作为教学资源,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根据这部剧的节选片段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并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验证情景喜剧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探讨这个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努力找出方法来解决问题。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璐妮[8](2020)在《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的感知、接受和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技术的效能发挥离不开人的感知、接受和应用,随着教育的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学生对教育模式的感知、接受和参与意愿越来越成为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学习者需求的满足和动机的激发则是提升教学成效的内在核心驱动力。本研究以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切入点,以外语口语教学为应用背景,从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体验和探索需求出发,研究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如何通过功能和体验设计来满足学习者需求并激发其内在动机和学习投入,以期解决“哑巴外语”、口语交际焦虑、口语交际意愿低等普遍存在的外语口语教学成效和动机低下问题,尽管本研究是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融合效果研究,但研究成果对线上教育,尤其受目前疫情影响而广泛采用的网络教育,都有广泛的借鉴意义。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仍十分缺乏,在虚拟现实教育研究中也缺乏系统化的对虚拟现实技术感知体验理论框架的构建研究、教学模式接受行为研究以及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弥补这些研究的不足有助于推动虚拟现实教育的应用和普及。本研究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本研究从感知、接受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教学和网上教育的应用,对虚拟现实对人类心理感知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临场感理论框架临场感与3I特征均为能代表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特征,但鲜有研究对临场感结构和3I特征的内在联系进行挖掘,概念的割裂可能导致虚拟现实感知表征的不完备,本研究分析了虚拟现实环境临场感中的空间临场感、沉浸感、真实感、交互感和社会临场感,构建了基于临场感核心构成、3I特征和外语教学背景的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临场感理论框架,并实证分析验证了其各维度的相互关系;(2)揭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者接受行为机制在虚拟现实环境的接受行为研究中,缺乏对临场感影响机制的深入挖掘,本研究基于临场感理论框架,借鉴心流体验和技术接受模型,建立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者接受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揭示了临场感对虚拟现实教学接受行为的影响机制;另一方面,在虚拟现实教学方式的接受行为研究中,缺乏个人特质对接受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本研究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为多维分类变量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出不同群体的临场感以及接受行为影响机制的差异。(3)构建了虚拟现实教育的成效作用机制在虚拟现实教育的理论研究层面,鲜有研究关注教学设计、体验感知和内在动机的关联性,对虚拟现实教育成效机理的解释力不够,本研究融合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和临场感理论,从教学设计、动机激励和体验设计三个层面,系统构建和分析了需求—动机—行动的虚拟现实教育的成效作用机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所示。第一,构建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临场感理论框架。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经典临场感理论结构的基础上,将虚拟现实技术的3I特征内化融入到临场感的维度设计,并结合外语口语教学应用背景构建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临场感理论框架。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临场感由空间临场感、沉浸感、真实感、交互感和社会临场感构成。本研究结合经典的媒体感知研究文献制定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临场感量表,通过信效度检验修正了量表的结构,实证分析验证了临场感各维度间的相关关系。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视觉为首要感官代表系统认同程度为多维分类变量,揭示了临场感的群体差异,研究发现:女性临场感更高;14——18岁年龄段群体的空间临场感更高,对视觉为首要感官代表系统认同程度高的群体的总体临场感更高,第二,构建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接受模型。借鉴心流体验对动机信念——学习投入、学习成效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机制,将临场感理论框架作为潜变量融合到技术接受模型中,构建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接受模型,并进行了接受模型量表的开发。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的接受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临场感对接受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影响感知易用性的临场感维度是交互感、空间临场感、沉浸感和真实感;影响感知有用性的临场感维度是社会临场感和交互感。总的来说,交互感和社会临场感是对接受行为影响最大的临场感维度。第三,揭示了接受行为影响机制的群体差异。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英语口语水平为多维分类变量,对调研对象进行了多角度的群体划分,通过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不同群体的接受行为机制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验证了不同群体的临场感对接受行为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利用中介效应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总效应,研究发现:女性群体的接受行为受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大于男性群体,男性群体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的影响高于女性;14——18岁群体的接受行为受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均高于19——23岁群体;高中群体的接受行为受感知易用性影响较大,感知有用性对接受行为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的群体排序是:高中群体,本科群体、大专群体;文科群体的接受行为受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更大;英语口语水平低群体的接受行为受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更大,英语口语水平高群体的接受行为受感知易用性影响更大。研究成果为了解和提升各群体的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接受意愿提供了参考。第四,虚拟现实教育成效作用机制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设计。融合性地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和临场感理论从教学设计、动机激励机制和体验设计三层面系统地构建和分析了虚拟现实教育的成效作用机制,从本质上揭示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的成效提升路径,即应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感知体验三方面协同发力,以需求——动机——行动为成效作用机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提升学习成效。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策略和感知体验两层面进行了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个性化学习、反思性学习、情境化学习、协作式学习、任务化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教学体验设计包括:整体临场感设计,以群体区分的临场感设计,贴近教学内容的临场感设计。最后,对教学实施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了分析:VR教学内容、方式和环境设计,VR设备使用体验,教育者涉入的技术门槛,应用成本,学生行为约束等,研究结论为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如何利用和发挥好虚拟现实技术的独特优势为教学服务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需要更多学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成效进行深入研究,促使研究方法和内容的不断拓展,丰富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成果。

吴凯[9](2020)在《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不断衍生出来的人工智能产物也是层出不穷,大量的智能系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信息时代下的新的学习模式。智能学习系统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中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中解脱出来随时随地的获取学习资源。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是针对中小学学生培养英语听说能力新型学习工具,作为一款英语听说类学习工具,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庞大的语音语料资源库吸引了很多学习者。听力与口语教学一直是初中年级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何让学生们培养英语听说能力、获得丰富的语音语料资源、营造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等都是广大英语教师较为困扰的问题。“口语易”智能语音系统作为国家第一批已备案的教育应用之一,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音语料库,提供科学系统的及时评价与反馈,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关于智能语音系统在大学英语听说学习中应用较多,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最为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应用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通过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听说培养现状,分析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便利为英语听说教学提出新的策略。借助智能语音系统的优势,提出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和准实验研究法,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访谈、测试卷、智能语音系统,所得部分数据利用SPSS 2.0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多个方面证明本研究的实验假设基本正确,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即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是有效的。

向慧[10](2020)在《“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因此,“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素质的精准研判,也是职业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回应。综合来看,劳动者素质发展从经验到技能、再到经验与技能相结合、技能与知识结合,最终集知识、技能、创新为一体,同时教育内容上也经历了“应会”、“应知应会”并重到三型合一的发展过程,从而职业教育政策、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逻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对外经贸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亟需按照“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进行培养,按照“三型”的能力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是落实新时期职业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首先,按照目的性抽样原则并结合区域分布和培养方案结构,确定11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作为研究样本,对发布时间、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专业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培养方案更新调整具有滞后性、较少院校认识到商务实践的重要性,且存在培养目标偏向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重理论轻实践和缺乏创新类课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教学标准缺失而课程导向偏离,“三型”劳动者培养要求新而课程适应滞后,专业建设历史短而无课程模板借鉴。然后,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17494条有效数据,按照大数据分析理念,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诉求体现为对相关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具有扎实的外贸业务运作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学生能力体系与社会需求不契合,人才供需脱节,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对企业的需求调研不充分、课程设置中企业角色不到位。因此,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尤为迫切。基于能力本位理论,按照职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发展性原则,以企业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个性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的自觉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优化。提出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优化课程目标,对标企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三者有机统一;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促进课程设置从学科体系中心向岗位任务中心转化,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包括增设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创新类课程、商务实际操作技能课程、补充中西方商务文化等。围绕“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以“岗位任务”为主线,以典型岗位任务架构主题模块,呈现“串行-相连”的知识结构,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的“米”字型课程样态。与此同时,为保证这一课程设置顺利实现“三型”目标,还需要健全专业课评估措施,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以及夯实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机制。

二、如何有效利用视听教学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有效利用视听教学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论文提纲范文)

(1)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适应酒店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3.突破中职《酒店英语》教学困境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必要性与可行性
        1.研究必要性
        2.研究可行性
    (六)研究创新点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体验式教学法
        2.中职《酒店英语》
    (二)理论基础
        1.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
        2.大卫·科尔布体验式教学理论
三、中职《酒店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1.调查对象与问卷编制
        2.调查方法与内容
    (二)调查信息的回收与分析
        1.学生调查结果
        2.教师调查结果
    (三)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原因
        1.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较欠缺
        2.教学内容与职业英语的拓展面不广
        3.教学方法与学科特点的联系不紧密
        4.教学评价主体与评价侧重点不突出
四、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路径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从探寻乐趣中体验英语
        2.拓展酒店职业英语知识,从相关知识中体验英语
        3.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类型,在实战演练中体验英语
        4.突出评价主体与侧重点,从具体细则中体验英语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的流程设计
        (1)“预感”酒店英语
        (2)“剖析”酒店英语
        (3)“应用”酒店英语
        (4)“拓展”酒店英语
        2.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的具体要求
        (1)对教学条件要求
        (2)对教师的要求
        (3)对学生的要求
五、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1.总体规划
        2.第一轮教学实践探索
        3.第二轮教学实践探索
    (三)实践效果分析
        1.提高了学生对中职《酒店英语》的兴趣
        2.学生愿意参与中职《酒店英语》体验式课堂活动
        3.学生对酒店职业英语的工作要求的了解度有所提高
        4.学生加深了对酒店职业英语工作注意事项的熟悉度
        5.提高了学生对酒店英语应用度
    (四)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1.注意体验式教学法的内容适用性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提高参与度
        3.学校应提供相对应的教学保障
六、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发展呈现新需求
        (二)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亟需解决低效问题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是低效问题解决的关键
        (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不足
        (五)本研究者具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研究的条件
    二、概念界定
        (一)外语教学
        (二)高校汉语教学
        (三)汉语教学的优化
    三、文献综述
        (一)外语教学优化研究
        (二)汉语教学优化研究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
        (四)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二语习得理论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三)汉语教学理论
        (四)交际学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步骤
第一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公元前1 世纪至黎朝时期)
        (一)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政治、宗教上的影响和需求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建立最早的封建社会汉语教学大学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个别式教学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育资源受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形成阶段(阮朝时期至1975 年)
        (一)社会背景:受政治的影响,汉语成为越南人学习的一种外语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汉语主要由国家公办外语系大学进行教授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递—接受为标准教学形式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状态
    三、发展阶段(1975 年至今)
        (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教育的需求,汉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公办大学及民办大学大量开设汉语系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达—交换信息为标准教学形式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面临瓶颈问题
第二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描述
        (一)调查对象
        (二)数据收集方法
        (三)调查结果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问题
        (二)课堂教学实施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第三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的优化
    一、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
        (一)能够引导教学活动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二)要考虑到课程时间标准、精力的消耗和教学环境条件
        (三)要明确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能否达到汉语能力培养目标的可能性
    二、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内容
        (一)内容要以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为基础
        (二)内容要有完整性
        (三)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内容要符合学生当前水平可接受的可能性
        (五)内容要符合教程规定的课时标准
        (六)内容要符合当前的教学条件和物质条件
    三、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理据
        (一)二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三)汉语教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四)交际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四、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形态
        (一)教学设计优化的理念
        (二)教学设计优化的形式
        (三)教学设计优化的原则
        (四)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
    五、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条件
        (一)汉语教师能力要满足工作的专业性要求
        (二)教学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
        (三)发挥现有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四)创造适合本土学习的教学条件
    六、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的前期信息调查分析阶段
        (二)课堂教学的中期的课程策划阶段
        (三)后期教学实施阶段
第四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施优化
    一、准备的优化
        (一)教学对象分析的优化
        (二)教学环境分析的优化
    二、运行的优化
        (一)教学目标定制的优化
        (二)课堂管理组织的优化
    三、评估的优化
        (一)评估的标准
        (二)评估的内容
    四、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一)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二)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三)高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第五章 促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推动针对越南本土学生的教材编写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教师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的自身素养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
    三、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创设必要的教学基础条件
        (二)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主体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研究对象综合信息调查问卷
    附录二 研究对象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校教学环境调查问卷
    附录四 教学对象特征的访谈提纲设计
    附录五 教师的汉语教学现状及教学观念调查问卷
    附录六 越南高校教师的访谈提纲设计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3)纪录片资源在中级汉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视听教材《中国人的故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第一章 纪录片应用于中级视听说课中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纪录片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纪录片资源在语言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纪录片应用于中级汉语视听说课的优势
    小结
第二章 中级汉语视听说课中纪录片的选用原则
    第一节 对“中级阶段”的范围限定
    第二节 纪录片应用于中级汉语视听说课的选择原则
    第三节 纪录片应用于对外汉语视听说课的播放方法
第三章 纪录片应用于中级汉语视听说课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教学对象的调查分析
    第二节 对所选用教材的分析
第四章 纪录片在中级视听说课中的课堂运用
    第一节 怎样利用纪录片提高学生“视”的能力
    第二节 怎样利用纪录片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第三节 怎样利用纪录片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对中级汉语视听说课教学对象的调查问卷
致谢

(4)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扬州市某乡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乡村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相关研究
        (二) 乡村英语口语教学改进的主要方法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关于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乡村小学
        (二) 英语口语教学
    二、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程序
        (一) 教学前期准备
        (二) 课堂教学过程
        (三) 教学效果与评价
    三、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概况
        (一)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
        (二)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三)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 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维度
        (四) 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情况分析
        (二) 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使用情况分析
        (三) 英语口语教学时间编排情况分析
        (四) 英语口语教学内容与实施情况分析
        (五) 英语口语教学评价与反思情况分析
        (六) 英语口语教学环境情况分析
第三章 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二)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三) 课堂英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四)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五) 英语口语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二、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教师口语教学专业素质相对不足
        (二) 学生英语能力层次存在差异
        (三) 英语口语教学受重视程度低
        (四) 缺乏良好的口语教学资源与环境
        (五) 乡村小学英语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第四章 改善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一、增强师资力量
        (一) 加强教师对英语口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二) 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三) 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
        (四) 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二、提升口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 明确口语课堂教学目标
        (二) 丰富口语课堂教学内容
        (三) 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
        (四) 改进教学方式趣化课堂
        (五) 英语口语教学活动多样化
    三、丰富英语口语教学资源
        (一) 增加对乡村英语口语教学的投入
        (二) 优化英语口语教学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合伙人》作为高级汉语视听说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影视作品应用于汉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分析和思考
    2.1 汉语视听说课教学的分析
    2.2 影视作品应用于汉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可行性
        2.2.1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2.2 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2.2.3 提高非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
        2.2.4 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
        2.2.5 影视作品是文化缩影
第3章 以电影《中国合伙人》为例的前期教学设计分析
    3.1 选择《中国合伙人》的原因分析
        3.1.1 题材新颖、贴近生活
        3.1.2 语言规范、清新脱俗
    3.2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语料难度分析
第4章 《中国合伙人》在高级汉语视听说课程中教学的具体应用
    4.1 教材设计分析
        4.1.1 准备工作
        4.1.2 预习工作
    4.2 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
        4.2.1 影视作品播放前
        4.2.2 正式播放阶段
        4.2.3 课堂练习阶段
        4.2.4 课后练习阶段
    4.3 上课前准备
    4.4 课堂教学方案的详细设计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以情景喜剧为资源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究 ——以《武林外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 视听法研究现状
        1.3.2 影视资源及视听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第2章 情景喜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情景喜剧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1 符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2.1.2 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2.1.3 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
        2.1.4 符合跨文化交际理论
    2.2 情景喜剧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
        2.2.1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2 为学生提供真实语境
        2.2.3 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2.3 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情景喜剧的选取原则
        2.3.1 符合学生水平
        2.3.2 话题丰富
        2.3.3 语言要规范标准
        2.3.4 结合教材与教学目标
        2.3.5 注意敏感话题和文化差异
第3章 以《武林外传》节选片段为教学资源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3.1 《武林外传》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分析
        3.1.1 《武林外传》内容简介
        3.1.2 人物特点
        3.1.3 语言特点
        3.1.4 文化背景
    3.2 教学设计
        3.2.1 教学内容和学情简介
        3.2.2 教学过程
第4章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及课堂优化策略
    4.1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4.1.1 课程优点
        4.1.2 课程不足及反思
    4.2 课堂优化策略
        4.2.1 强化课堂练习
        4.2.2 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
        4.2.3 教师材料准备充足,学生课下根据笔记复习
        4.2.4 设计全班参与的练习环节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的感知、接受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2.1 关键概念
        2.1.1 虚拟现实技术
        2.1.2 3I特征
        2.1.3 临场感
    2.2 基础理论和理论述评
        2.2.1 临场感理论的相关研究
        2.2.2 技术接受模型与临场感
        2.2.3 心流理论与临场感
        2.2.4 虚拟现实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2.5 文献评论
    2.3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3.1 虚拟现实教学环境的分类
        2.3.2 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潜力
    2.4 虚拟现实技术与外语教学
        2.4.1 技术辅助的外语教学发展趋势
        2.4.2 虚拟现实教育功能与外语教学
        2.4.3 虚拟现实体验优势与外语教学
        2.4.4 虚拟现实外语教学环境的分类研究
        2.4.5 虚拟现实技术在外语教学的应用潜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的临场感研究
    3.1 临场感理论框架构建和量表设计
    3.2 数据收集及样本情况
        3.2.1 虚拟现实教学环境的展示
        3.2.2 小样本数据回收与描述性统计
        3.2.3 大样本数据回收与描述性统计
    3.3 模型的信效度分析
        3.3.1 小样本信效度分析
        3.3.2 大样本信效度分析
    3.4 临场感各维度相关关系分析
    3.5 临场感分群组差异分析
        3.5.1 性别为分类变量的临场感差异分析
        3.5.2 感官代表系统认同程度作为分类变量的临场感差异分析
        3.5.3 年龄为分类变量的临场感差异分析
        3.5.4 文化程度为分类变量的临场感差异分析
        3.5.5 专业为分类变量的临场感差异分析
    3.6 结论探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接受行为研究
    4.1 研究假设
        4.1.1 接受模型的基础假设
        4.1.2 临场感知的影响假设
    4.2 教学接受行为的量表设计
    4.3 研究数据搜集及样本情况
    4.4 模型信效度分析及检验
        4.4.1 信度分析
        4.4.2 效度分析
    4.5 教学接受模型的假设检验
        4.5.1 模型检验结果
        4.5.2 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4.5.3 感知有用性对行为意图的中介效应检验
        4.5.4 临场感各维度对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影响
    4.6 教学接受模型变量的多群组差异对比研究
        4.6.1 性别为分组标准的差异分析
        4.6.2 年龄为分组标准的差异分析
        4.6.3 文化程度为分组标准的差异分析
        4.6.4 专业为分组标准的差异分析
        4.6.5 英语口语水平为分组标准的差异分析
    4.7 实证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4.7.1 感知有用性影响使用态度
        4.7.2 感知有用性影响行为意图
        4.7.3 使用态度影响行为意图
        4.7.4 感知易用性影响感知有用性
        4.7.5 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
        4.7.6 临场感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
        4.7.7 临场感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
        4.7.8 群体间教学接受模型相关变量差异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接受行为的多群组分析研究
    5.1 临场感影响机制的多群组比较分析
        5.1.1 基于统计学要求的模型简化
        5.1.2 性别为调节变量的临场感影响机制差异分析
        5.1.3 年龄为调节变量的临场感影响机制差异分析
        5.1.4 文化程度为调节变量的临场感影响机制差异分析
        5.1.5 专业为调节变量的临场感影响机制差异分析
    5.2 基础教学接受模型的多群组比较分析
        5.2.1 性别为调节变量的模型差异分析
        5.2.2 年龄为调节变量的模型差异分析
        5.2.3 文化程度为调节变量的模型差异分析
        5.2.4 专业为调节变量的模型差异分析
        5.2.5 英语口语水平为调节变量的模型差异分析
    5.3 分群组分析的结果解释与讨论
        5.3.1 临场感影响机制的比较分析
        5.3.2 教学接受模型的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
    6.1 建构主义外语口语教学原则和策略分析
    6.2 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成效作用机制分析
    6.3 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模式构建
        6.3.1 体验感知设计
        6.3.2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设计
    6.4 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实践要解决的问题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管理建议
    7.1 研究结果总结
    7.2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7.3 研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缘起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
        1.1.2 国家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1.1.3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4 人工智能技术对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
        1.1.5 我国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亟待突破
        1.1.6 项目启示
        1.1.7 问题陈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工智能技术
        2.1.2 智能语音学习系统
        2.1.3 初中英语听说能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理论
        2.2.2 语言输出理论
        2.2.3 混合式学习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研究现状述评
第3章 研究内容
    3.1 影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质量的原因及分析
    3.2 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支持下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教学实证
    3.3 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的听说能力教学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研究法
        4.2.2 调查研究法
        4.2.3 准实验研究法
    4.3 研究环境
    4.4 数据来源的收集与处理
        4.4.1 “口语易”英语智能学习系统中的伴随性数据
        4.4.2 课堂教学数据
        4.4.3 教师访谈数据
        4.4.4 学生问卷数据
        4.4.5 口语测评数据
第5章 吴忠四中初中生七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研究
    5.1 实验工具的设计
        5.1.1 初中七年级听说能力测评量表设计
        5.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1.3 访谈提纲的设计
        5.1.4 初中七年级英语测试卷设计
    5.2 调查设计思路
    5.3 调查结果分析
        5.3.1 学生听说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5.3.3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第6章 基于智能语音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应用策略
    6.1 明确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6.2 提供丰富的语料语境
    6.3 培养学生的自主听说能力
    6.4 重视学生听说感受和听说兴趣
    6.5 开展多元化的评价
第7章 基于智能语音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验研究
    7.1 “口语易”在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7.1.1 英语智能语音系统的功能分析
        7.1.2 “口语易”系统功能分析
        7.1.3 “口语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7.1.4 “口语易”应用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可信性分析
    7.2 实验方案设计
        7.2.1 实验假设
        7.2.2 实验变量
        7.2.3 实验模式
        7.2.4 实验对象
        7.2.5 实验工具
    7.3 实验实施
        7.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同质性分析
        7.3.2 实验实施过程
    7.4 实验结果分析
        7.4.1 学生听说能力对比分析
        7.4.2 学生英语听说兴趣对比分析
        7.4.3 学生听说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7.4.4 学生英语口语测试分析
        7.4.5 相关性分析
        7.4.6 家长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7.4.7 实验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7.5 实验结论
    7.6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思考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1.1 主要工作
        8.1.2 研究结论
    8.2 研究反思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1:学生调查问卷
    附件2:家长调查问卷
    附件3: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5 :英语口语测试题
    附录6 :英语测试卷
    附录7 :“口语易”智能语音系统简介
个人简历

(10)“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意志之导向:高职“三型”劳动者培养的政策要求
        2.现实困境之诉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实际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3.文献述评与启示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三型”劳动者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3.课程设置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1.研究内容
        2.研究框架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七)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点
一、“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理论分析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1.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2.需求分析理论
    (二)培养“三型”劳动者的逻辑分析
        1.培养“三型”劳动者是历史的必然
        2.培养“三型”劳动者是逻辑的必然
    (三)“三型”劳动者培养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1.“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
        2.“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技能要求
        3.“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要求
        4.“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要求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基于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一)样本提取
        1.样本总体
        2.研究样本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定位
        2.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的现状分析
        3.专业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透视
        1.培养目标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
        2.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
        3.技能培训不充分,理论、实践“脱钩”
        4.职业发展难支撑,创新课程匮乏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专业教学标准缺位,课程导向偏离
        2.“三型”目标新,课程适应滞后
        3.专业建设历史短,无课程模板借鉴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需求:基于企业招聘数据的分析
    (一)数据采集
        1.数据信息源及工具
        2.数据采集目的
        3.数据采集分析过程
    (二)数据分析
        1.数据编码
        2.企业需求现状分析
    (三)结果讨论
        1.结论:企业岗位要求与“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吻合
        2.问题:既定培养目标与企业“三型”需求对接不精准
        3.原因:课程设置中的企业角色不到位
四、“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设计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和依据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
    (二)优化课程目标: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
        1.基础知识目标
        2.职业技能目标
        3.创新能力目标
        4.“三型”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优化课程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
        1.从学科体系中心到岗位任务中心
        2.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
    (四)优化课程结构:以“三型”目标牵引岗位任务主题模块
        1.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的基本要求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样态
五、“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
    (一)健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估措施
    (二)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
    (三)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建设
    (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四、如何有效利用视听教学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论文参考文献)

  • [1]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林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D]. 阮氏兰(NGUYEN THI LAN). 西南大学, 2021(01)
  • [3]纪录片资源在中级汉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视听教材《中国人的故事》为例[D]. 冯慧聪. 兰州大学, 2021(02)
  • [4]乡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扬州市某乡村小学为例[D]. 赵琪. 扬州大学, 2020(01)
  • [5]《中国合伙人》作为高级汉语视听说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分析[D]. 杨欢欢.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6]以情景喜剧为资源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究 ——以《武林外传》为例[D]. 姜晓璇.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虚拟现实外语口语教学的感知、接受和应用研究[D]. 张璐妮.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9]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D]. 吴凯.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向慧.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如何有效运用视听教学进行英语口语训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