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发

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发

一、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密(论文文献综述)

刘名望[1](2014)在《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研究(1947-1964)》文中研究指明印度与俄罗斯都是与中国相邻且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两国关系不仅是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改变世界政局的大国关系之一,对我国国家安全及睦邻外交的推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两国关系的历史研究,而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薄弱的地方。基于此,我选择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国家利益及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印度与俄罗斯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在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的发展演变中,国家利益是其决定因素。两国对国家利益及其获取方式的认知和考量决定着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独立后的印度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独立、完整与安全,及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以早日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梦。为此,尼赫鲁提出了不结盟战略,以期获得两大集团的经济政治支持。战后斯大林将巩固和维护苏联与东欧的安全及恢复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为此提出了“两个阵营”理论;而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则更注重经济发展与美共同称霸全球,为此提出了“和平共处”战略。如此,在两国利益的交织下,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就呈现出了一幅渐进式发展轨迹:冷淡、冷暖转换、战略合作。在影响两国关系的各种因素中,地缘因素无疑是继国家利益因素之后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它主要是指苏联南下印度洋、联印制华战略和印度联苏反华战略的选择。除此以外,大国因素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它主要体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影响上。此三者共同构筑了影响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正文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由来与意义及国内外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印苏关系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二、三、四章分别阐述了1947—1949年、1950—1958年和1959—1964年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结语部分总结了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的发展轨迹、对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一时期两国关系在整个印苏关系历史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基本确定了印苏关系发展的战略框架,为尼赫鲁之后的印苏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且双方从此建立起了战略合作关系。

刘晓丽[2](2005)在《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强权能约束人的行动,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的中国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心灵史,也有其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这段文学应该纳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界。 基于以上观念,本论文选择了“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的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散佚资料的搜集和爬梳,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缺失的角落——伪满洲国时期的中国本土文学的现状和发展,作一系统的考述,并试图达到以下目的:绘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的部分文学图景,揭橥当时文人复杂的精神史的某些层面,厘清那个异态时空中精神世界的一些真相。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文学无意构建‘新满洲’”,是对伪满洲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本中文文化综合期刊《新满洲》的考述。考证出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的主体倾向。本章首先描述伪满洲国的文艺政策及其政策实施的方略,展示该杂志生存的话语背景,并借此为全篇论文提供论述的基底。在此背景下详细考察《新满洲》杂志7年的编辑流程,厘清杂志的真实办刊策略。在特殊语境中,杂志既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又要维护文字的尊严,以文学为手段,在顺从文艺政策的同时却走向与之无关的不合作之路。在妥协和抗争的同时运作下,杂志中的文学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俗文学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 第二章“新文学的想象”,是对文学期刊《艺文志》《文选》《作风》《诗季》及“文丛刊行会”的考述。藉此描述伪满洲国时期东北新文学的发展状态,并探讨文学背后的作家个体心灵等问题。本章首先以围绕对“艺文志”同人的批评为线索,考察《艺文志》《文选》《作风》三种杂志以及“文丛刊行会”,展示伪满洲国时期东北部分作家、作品及文学期刊的经营形式。然后通过对当时惟一的一本中文诗歌杂志《诗季》进行考述,揭示当时文坛的诗歌发展状况。这些纯文艺同人杂志,只出刊了两到三期,便纷纷停刊,但这些当时文人的心血之作,其间寄托了他们的文学梦想和社会愿望,忠实地记录了艰难时世中不甘坠落的个体心灵的坚韧与挣扎。在上述期刊考述中还触及一些在伪满洲国生活的日本文人的创作情况及内心世界。 第三章“通俗文学的风景”,是对大众文化杂志《麒麟》的考述。藉此描述东北通俗文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创作环境的情状。在当时的东北没有专门刊载通俗文艺的杂志,《麒麟》杂志可以算作当时文坛通俗文学的大本营。言情俊杰、侦探专家、武侠高手、幽默说客等汇聚于此,不仅有本地作者,还有华北通俗大家加盟,杂志以一半以上的篇幅,刊出了言情、

贺朝霞[3](2004)在《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密》文中认为

二、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密(论文提纲范文)

(1)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研究(1947-196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二、资料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本论文资料的主要来源
        (二) 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可探研的空间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难点与研究内容
        (一) 创新点
        (二) 难点
        (三)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印苏关系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印度独立前的俄(苏)印关系
        一、沙俄时期的俄印关系
        (一) 印度在英俄争霸亚洲霸权战略中的地位
        (二) 俄英对印度的政策
        二、苏联与英属印度的关系
        (一) 支持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二) 支持印共活动
        三、尼赫鲁对苏联的认识
        (一) 苏联不会对印度造成威胁,但应与之保持友好关系
        (二) 苏联发展很快,且与印度国情相似,印度应该向它学习
    第二节 冷战格局下苏联的“两个阵营”理论
        一、冷战格局的形成
        二、苏联“两个阵营理论”的出台
    第三节 尼赫鲁的建国思想
        一、建国后印度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和议会民主制
        (一) “社会主义类型”社会
        (二) 议会民主制
        三、不结盟政策
第二章 冷淡的印苏关系(1947—1949)
    第一节 印度临时政府期间的对苏政策
        一、印度临时政府的对苏政策
        二、尼赫鲁对苏联的接近与印苏建交
    第二节 印度独立初期的对苏关系
        一、走向冷淡的两国关系
        二、印苏关系冷淡的原因
        (一) 苏联对印度国家性质的认识
        (二) 苏联对印度“独立”及其不结盟政策的怀疑
        (三) 尼赫鲁对苏联“世界革命”的对抗
    小结:冷淡关系(1947—1949)的特点:无交往、无合作
第三章 冷暖转换的印苏关系(1950—1958)
    第一节 印苏关系转变的原因
        一、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一) “和平共处”理论的出台
        (二) 对第三世界的再认识
        二、印度与西方阵营关系的疏远
        (一) 在新中国问题上与西方各国的南辕北辙
        (二) 在朝鲜问题立场上的转变
        (三) 对美国构建包围社会主义国家阵线的抵制
    第二节 印苏关系的转换(1950—1958)
        一、印苏关系的转换
        (一) 缓和期(1950—1953)
        (二) 发展期(1954—1958)
        二、印苏友好发展的见证
        (一) 尼赫鲁访苏
        (二) 布尔加宁、赫鲁晓夫联袂访印
    第三节 印苏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接近与配合
        一、苏伊士运河危机
        (一) 危机的由来
        (二) 印苏两国的态度
        (三) 印苏两国在此危机中的战略考虑
        二、匈牙利事件
        (一) 事件的由来
        (二) 印度对匈牙利事件的态度
        (三) 印度双重标准的缘由
    小结:冷暖转换关系(1950—1958)的特点:交往与合作不断升温
第四章 走向战略合作的印苏关系(1959—1964)
    第一节 印苏关系向战略合作演变的背景与缘由
        一、苏联对巩固发展与印度关系的战略考虑
        (一) 南下印度洋
        (二) 借重印度扩大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影响
        二、印度对巩固发展与苏联关系的战略考虑
        (一) 寻求经济援助
        (二) 寻求政治援助
        (三) 寻求军事援助
        (四) 扩大与苏联的贸易
        三、印苏关系中的中国因素——联苏反华与联印制华战略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一) 中印关系的恶化与印度联苏反华的战略选择
        (二) 中苏关系的恶化与苏联联印反华的战略选择
        (三) 苏联的联印制华与印度的联苏反华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印苏关系的急剧升温
    第三节 苏联对印度关切的重大利益的支持
        一、苏联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印度的偏袒
        二、苏联对果阿解放的支持
        (一) 果阿危机的由来
        (二) 危机后苏联的态度
        三、苏联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支持
        (一) 苏联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初步介入
        (二) 苏联的第一次否决
        (三) 苏联的第二次否决
    第四节 1959—1964印苏经贸及军事关系
        一、1959—1964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援助
        (一) 1959—1964苏联对印度经济援助的概况
        (二) 苏联对印度经济援助的影响
        二、1959—1964印苏贸易发展
        (一) 1959—1964印苏贸易的增长
        (二) 1959—1964印苏贸易对印度经济状况的改善
        三、1959—1964苏联对印度的军事援助
        (一) 1959—1964苏联对印度军事援助的概况
        (二) 1959—1964苏联扩大对印度军事援助的原因
    小结:战略合作关系(1959—1964)的特点:苏联全方位支持印度
结束语
    一、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的发展轨迹
    二、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受印苏两国对国家利益认知的影响
        (二) 受苏联南下印度洋、联印制华战略与印度联苏制中战略的影响
        (三) 受大国因素影响
    三、尼赫鲁时期印苏关系的历史定位
参考文献
致谢

(2)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第一章 文学无意构建“新满洲”——《新满洲》杂志考述
    第一节 杂志存在的话语背景
    第二节 编辑流年
    第三节 不合作的文学
第二章 新文学的想象——《艺文志》《文选》《作风》《诗季》杂志及“文丛刊行会”考述
    第一节 《艺文志》与《文选》《作风》及“文丛刊行会”
    第二节 新诗的青果——《诗季》杂志
第三章 通俗文学的风景——《麒麟》杂志考述
    第一节 杂志的编辑与发行
    第二节 作者的构成
    第三节 通俗文学的大本营
第四章 庄严与无耻并存——《青年文化》杂志考述
    第一节 杂志的定位及刊行
    第二节 杂志中的文学
    第三节 爵青之谜
第五章 附逆作品的表里——《艺文志》杂志考述
    第一节 关于附逆作品的前见
    第二节 杂志钩沉
    第三节 附逆作品的表里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伪满洲国时期出版的部分期刊目录
附录二 伪满洲国时期出台的部分文艺政策
附录三 伪满洲国时期部分出版机构及其出版丛书
附录四 伪满洲国特高警察部分秘密报告书
上官缨先生的启示(代后记)
致谢

四、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密(论文参考文献)

  • [1]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研究(1947-1964)[D]. 刘名望. 云南大学, 2014(07)
  • [2]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 刘晓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3]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密[J]. 贺朝霞. 文史天地, 2004(01)

标签:;  ;  

罗斯福谋杀蒋介石揭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