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初探

“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初探

一、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徐正一[1](2019)在《基于IYPT的高中研究型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G学校为例》文中提出在上海市开始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后,各高中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显着提高,学校对各学科教师开设研究型课程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对于物理学科而言,每年的IYPT赛题由于具有一定的深度及趣味性,这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很好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同时,上海市自2015年起每年一次举办上海市中学生物理学术竞赛(SYPT),为学生进行IYPT赛题探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与学习平台。因此,若以IYPT为基础开设相应研究型课程,指导学生完成对每年发布赛题研究,不仅能够使学生经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上海市G学校为例,对G学校学生探究能力基础及研究性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及已有的实践经验,设计了一门以IYPT资源作为基础的研究型选修课程,提出了以提出问题能力、建模能力、信息化测量技术运用能力、实验基础理论及课题研究规范、交流评估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课程实施方案,并在G学校中进行了课程实践。通过对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物理成绩的前后对比及访谈调查,可以发现该课程对于学生物理成绩、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均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李裕明[2](2016)在《邛崃市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界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研究性学习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其教育跟城镇地区一样也承担着培育当地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任务。在农村地区的学生跟城镇地区的学生一样,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其创新能力,因为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弥补其动手能力不足、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重要学习课程。本研究在前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邛崃市农村高中目前的实际状况,分别针对邛崃市农村高中的学生、老师、家长和领导设计了相应的“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邛崃市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得出邛崃市农村高中学生虽然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比较大的热情,但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由于高考压力,在学生心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跟高考课程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地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老师对该门课程全面的了解还缺乏,对该门课开设的重要程度的认识也还欠深刻,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比较朦胧,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开课方式比较单一,开设课时量很少,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在管理上没有针对性。学校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很缺乏,学生对当前老师的任课表现的满意度较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不够,能够真正用于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较少,且利用率比较低。最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体系很不完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很单一,难以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面对邛崃市农村高中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着重从建立健全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着力培训研究性学习师资力量以及完善学生综合评价标准体系5个方面提出解决邛崃市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希望帮助邛崃市农村高中尽快完善研究性学习教学体系,加快邛崃市农村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步伐,从而促进学生对学科交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期促进邛崃市高中生全面发展。

蒋洁蕾[3](2016)在《重点高中制度存废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重点高中制度是建国以来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制度,深刻影响着我国高中的整体布局。历史上,该制度历经嬗变,几经存废。“重点高中制度存废问题”也就是“要不要办重点高中”的问题,根本上探讨的是重点高中制度利弊问题。那么“究竟重点高中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均对此有着差异性的认识。任何简单地回答“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还是“利弊相当”都不能全面反映该问题的复杂性、深刻性,唯有从多视角(历史的视角、国别比较的视角、实证调查的视角、理论的视角)去检视和梳理才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还原该问题本身,也才能从中找到我国重点高中制度的未来发展之路。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理论研究综合考察“重点高中制度存废问题”。首先,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梳理我国建国以来有关该问题的若干次争论,涉及政策、学界以及实践等领域在该问题上的看法和作为,以此还原该问题的历史面貌并规整出有关要不要办重点高中的核心争论焦点。其次,检视国际上与我国相类似的“重点高中”(德国文理中学、英国文法中学和公学、美国学术高中)制度的演进、特征以及所面临的存废争论,比较三国“重点高中”制度模式的共性和差异,为我国重点高中制度的出路提供国际视野和参考样本。再者,就现实各方(重点高中校长和教师、非重点高中校长和教师,专家学者)对“要不要办重点高中”的各种看法及理由进行实证调查和比较。接着,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对办重点高中的五大好处(效率优先、因材施教、精英培养、能力公平、示范性发挥)的合理性及其限度进行辨析。最后,在历史回溯、国际比较、实证调查、理论辨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重点高中制度发展的若干条出路。论文的历史研究部分,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重点高中制度演化的风雨历程,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出影响这一制度兴废的五个核心议题,即“是否富有效率?”、“是否体现因材施教?”、“是否培养出了精英人才?”、“是否有违教育公平?”、“是否发挥了示范性作用?”。国际比较研究部分,通过对德、英、美三国“重点高中”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三国“重点高中制度”的五点共性和三种不同发展模式:德国始终坚持文理中学制度,通过精细化的制度设计来最大程度的减小文理中学制度的弊端,可用“公立”、“大众化”、“建‘立交桥’”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其特征;英国文法中学和公学制度模式可用“受制于党派”、“精英化”、“尊重传统”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美国学术高中制度可用“分类”、“专业化”、“特色化”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实证调查部分,围绕“究竟要不要举办重点高中”这一核心问题,对高中校长、教师、专家学者进行了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重点与非重点高中校长对重点高中制度存废的看法存一定的差异,越是“老牌”、“一流”的重点高中校长,越是倾向于赞同保留重点高中制度,而非重点高中的校长则更倾向于废除重点高中制度;相对而言,重点高中的教师比非重点高中教师更倾向于赞同和保留重点高中制度;专家学者对重点高中存废问题的看法各异,呈现出多元化、理性化和复杂化的特征。理论透视部分,围绕五大关键词即“效率优先”、“因材施教”、“精英培养”、“能力公平”、“示范性发挥”,以前面历史研究、国际比较研究、实证调查研究获得的相关材料为依据,运用辩证思维、复杂思维、相对性思维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举办重点高中可能的好处与潜在的危害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上述五个关键词所代表的每个辩护理由,都只有部分的合理性,都需要具体分析,都是有条件的。而且,五大辩护理由在逻辑上并不处于同一层面,并非同等重要。简而言之,“精英培养”是根本目的,其它四个方面“效率优先”、“因材施教”、“能力公平”、“示范性发挥”均属于手段的范畴。从重要性上看,假如“精英培养”落空、陷入虚假化,则其它四条理由均不能成立。基于这一判断,论文对当前我国重点高中是否“已经培养”或“正在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英人才进行了基于事实的批判性分析,分析结果令人堪忧。基于上述四个部分的研究,论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从短期看,我国重点高中制度仍将继续存在,但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造和改良。改造、改良的总体方向是,重点高中必须摆脱和跳出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走内涵式发展道理,不断探索精英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精英人才。从长远看,教育决策部门应当根据当今世界各国高中教育制度的发展潮流,从制度设计层面对现有的重点高中制度进行适时、适度、适切的改革。可能的变革路径包括:在保留重点高中制度的前提下,设计出不同类型高中之间的转轨通道;建立不同类型的特色高中,实现重点高中内部的多样化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创办特色高中,尝试将公办重点高中转制为私立高中,改变公立重点高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尝试废除重点高中制度,建立综合高中制度;废除重点高中制度,在所有普通高中实施资优生教育计划。

马倩茜[4](2016)在《民族地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文中提出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热点也是难点,它的确立和广泛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大势所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运而生,随之而产生的是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我国高中课程体系中确定己有数年,但在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研究性学习课程还没有做到普及,尤其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分支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更是没有做到推广,那么影响该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很好的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使得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立足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和民族地区高中教育改革现状,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州三个县七所高中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目前民族地区高中数学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总体上很不乐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及教师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价值的认识不足,学校及家长对课程的支持程度不够,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不乐观,学生选题盲目、教师指导不够,以及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程序、评价不规范。进而找到影响该课程实施的因素有课程本身的因素、社会及家庭因素、学校管理制度因素、教师专业素养因素及学生数学学习认知因素。本文针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参考有关课程实施的理论和国内课程实施的经验,并尝试提出改进对策(1)学校制定和完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制度;(2)学校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3)学校加强教师专项培训;(4)教师严格实施课程并落实操作流程。

刘冠军[5](2012)在《安康市汉滨区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状况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中,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被写进了国家的课程计划,成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2007年秋,陕西省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到目前,研究性学习在陕西省已经提出5年了,它在汉滨区农村高中实施状况怎样?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研究性学习了解和认识程度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还有哪些因素制约着这门课程的顺利实施?面对当前情况,我们生物教师怎样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进行了本研究。我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包括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对汉滨区的9所农村高中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从教师问卷中可以看出78.72%的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学生问卷中看出74.44%的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并通过访谈获悉在所调查的9所高中有7所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开设研究性学习的这些学校中,20.27%的学校以兴趣小组和科技沙龙的形式进行的,43.24%的学校是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单独开设的,36.49%的学校是渗透于其他学科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在汉滨区农村高中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汉滨区农村高中取得的主要成效有:1.研究性学习课程得到了初步落实;2.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价值得到了肯定;4.研究性学习课程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变化;5.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1.开设的状况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宣传力度不到位;3.指导教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4.课程管理制度有待健全;5.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条件欠缺。根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是:1.加大该课程的宣传力度,转变师生的思想认识;2.搞好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3.加大经费投入,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4.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还阐述了在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生物教师如何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等问题。

李天鹏[6](2012)在《大连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农村高中的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仍不容乐观,诸多学校和教师虽有热情,但理论素养和指导经验匮乏,缺乏对新课程理念在实践运用中氛围的营造,所以很难避免实践操作上的误区,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由于在认识上对研究性课程的理解浅薄,导致操作过程规范性差;由于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从而导致整体参与积极性较弱;学校对课程管理的机制和制度不健全;研究性课程实施所需的硬件缺乏;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科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体系不完整。针对目前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作者运用系统论方法,以大连市金州新区的部分中学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论证法、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以唯物辩证的视角,对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该种学习活动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性建议。试图提出符合域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策略和推进措施:①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与育人方式,整合力量使其形成长期系统的支持;②健全课程评价与激励机制,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③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与培训学习两方面因素,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④合理开发与利用农村高中的特色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课程;⑤构建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不断提升、全面发展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陈锐[7](2012)在《湖北省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是新课程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2009年秋季湖北省高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被规定作为必修课程进入高中课程体系。湖北省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方法,对湖北省的几所高中研究性学习开设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目前湖北省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现状和问题:1.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我省高中普遍没有受到重视,将研究性学习开进课堂的学校寥寥无几,个别学校虽然安排专职教师进课堂,但存在课时不足的情况。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只停留在表面,教师没有对研究性学习有深入的了解,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不到位,没有为研究性学习挖掘课程资源。究其原因是来由于高考功利性目的、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不认可、缺乏研究性课程实施的经验等。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进一步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我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行对策探讨。因为研究性学习为校本开发的课程,本文主要是站在学校的层面上,分析和探讨研究性学习深度实施的对策,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建立学校课程实施模式,明确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设置细化的课程目标、制定学生评价指标体系;2.为研究性学习寻求校内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支持,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的能力和水平;3.通过在学校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各项组织管理制度,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保驾护航。

张利荣[8](2012)在《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基本表现形式,大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教学观,它的实施将是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大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主动探究未知事物进行研究和学习,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大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大学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宗旨在于让大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造就创新性人才的目的。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反映了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价值诉求。在哲学上,现代认知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大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心理学上,研究性学习借鉴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现代课程观和教学论为大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源泉。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理性的人;培养完人;培养创新性人才。现代教学的重心正在逐渐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教和学统一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的指导,大学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诉求表现为: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让大学生形成“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养成问题意识;发展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大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经历了讨论法、习明纳、基于问题的学习、本科生科研项目等四个阶段,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实践经验,广泛开展本科生研究和推广大学研究性学习,是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指导下,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展开了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试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模式可以大致地分为基础学科实验基地模式、“以项目为中心”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学科专业课程模式等三种。我国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体现出如下特点:实行小班化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导师制与导生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优秀到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并存。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大学教学重视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的学,也不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策略的传授,更不重视解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第一,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不高。虽然大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表现出缺乏有效掌握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达到优良的学习效果;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表现出较弱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另外,大学生对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学习支持系统的利用也不够。第二大学生对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深入,参与度不高。不管是“985工程”高校还是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学习行为在探索未知、合作学习、自学、利用网络学习等方面虽然都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性,但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一新生在与教师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等方面均弱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有着显着的改观。通过调查分析和课堂观察,本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研究性学习深入发展的现实因素主要来自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充分和学习支持系统的不完善等方面。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习者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创新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大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出如下的三个特征:研究性;学习自由;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在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大学教师是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高级帮助者。在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大学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根据学习者的身心特征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综合地灵活地采用多种策略组织教学。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是一种民主和谐、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大学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都与建构主义指导下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技术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它将会改变传统大学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将会给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学习模式带来崭新的变化,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便利和更宽广的知识视野。

张建华[9](2011)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纪之交,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在普通高中具有着特殊课程地位的研究性学习迅速展开。着眼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试图在回顾理论研究的同时,考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现状,在对课程实施具体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进建议。论文具体分为四章:论文的第一章概要说明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研究进行回顾。论文的第二章撷取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研究上的主要观点,结合实际,探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涵、特点、实施过程和实施模式。论文的第三章是对江浙沪地区几所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考察,如实地反映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实施策略和管理的现状。论文的第四章概括了目前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现实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李丽萍[10](2011)在《从走近到走进研究性学习课程 ——对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理念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有效地突出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现状如何?怎样才能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入中小学,确立其应有的地位?如何使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方面凸现特色,使其真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板块?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和城市中学教育改革的现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北京市城区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YPT的高中研究型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G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2.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1.2 IYPT
        2.1.3 研究型课程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IYPT与学校课程结合的探索
        2.2.2 对研究型课程的探索
    2.3 相关理论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基于IYPT的高中研究型课程的设计价值分析
    3.1 本课程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
        3.1.1 IYPT问题探究与传统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对比
        3.1.2 IYPT问题探究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
        3.1.3 上海地区在高中阶段引入IYPT竞赛的实践成果
    3.2 本课程对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质量的作用
        3.2.1 上海地区对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3.2.2 G学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调查与问题分析
        3.2.3 本课程对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质量的作用分析
4.基于IYPT的高中研究型课程框架设计
    4.1 学校课程资源概况分析
    4.2 课程目标的设计
        4.2.1 课程目标制定原则
        4.2.2 课程目标的具体描述
    4.3 课程内容框架的设计
    4.4 课程评价方案的设计
        4.4.1 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设计的要求
        4.4.2 课程的评价方案设计
5.基于IYPT的高中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5.1 针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5.2 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
        5.2.1 物理建模能力的相关理论
        5.2.2 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目标
        5.2.3 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实践
    5.3 信息化测量技术应用的指导与启发
    5.4 实验基础理论与课题研究科学规范的指导
    5.5 基于IYPT的对抗活动设计与实施
6.课程实施效果的分析与反思
    6.1 课程实施概况
    6.2 课程学习对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
    6.3 课程开设后的学生访谈调查
7.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过程现状调查问卷

(2)邛崃市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2.1 研究性学习相关基础理论
        2.1.1 研究性学习
        2.1.2 邛崃市农村高中
    2.2 国外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
        2.2.1 以美国为代表的“综合性实践教育”
        2.2.2 以法国为代表的“学生创新精神培育教育”
        2.2.3 以日本为代表的“特别活动”课程学习
    2.3 国内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
    2.4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综述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数理统计法
    3.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3.5 技术路线
第四章 邛崃市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调查结果分析
    4.1 研究性学习现状分析
        4.1.1 研究性课程认知现状
        4.1.2 研究性课程开设现状
        4.1.3 研究性学习师资力量
        4.1.4 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现状
        4.1.5 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现状
        4.1.6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
        4.1.7 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就
    4.2 研究性学习实施存在的问题
        4.2.1 学校研究性学习整体环境较差
        4.2.2 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落后
        4.2.3 研究性学习师资力量不足
        4.2.4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上所需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4.2.5 研究性学习相关保障体系不完善
第五章 邛崃市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改进策略
    5.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5.2 建立健全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5.3 着力培训研究性学习师资力量
    5.4 积极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
    5.5 完善学生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 2: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 3: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家长版)
    附录 4: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校领导版)
致谢

(3)重点高中制度存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二)一个现实迫切问题
        (三)一个具有国际共性的问题
        (四)一个充满理论复杂性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重点学校制度历史的研究
        (二)有关主张要办重点学校的研究
        (三)有关主张废除重点学校的研究
        (四)有关主张改革重点学校的研究
        (五)有关主张有条件地办重点学校的研究
        (六)有关国际上“重点学校”存废的相关研究
        (七)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三、概念界定
        (一)重点高中的界定
        (二)两组类似概念与重点高中的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分析工具
        (二)研究问题、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重点高中制度存废的历史回溯
    一、建国十七年:重点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一)重点学校制度出台的可能缘由
        (二)重点学校制度的正式出台
        (三)重点学校制度的系统建立
        (四)重点学校制度遭遇“滑铁卢”
    二、“文革”时期:重点学校制度的彻底废除
        (一)制度层面的彻底废除
        (二)事实层面的彻底破坏
        (三)学理层面的彻底否定
    三、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重点学校制度的全面复兴
        (一)重点学校制度的全面恢复
        (二)重点学校制度弊端渐显及争论
        (三)重点学校制度的调整
    四、20世纪90年代:重点学校制度的新样态与存废大辩论
        (一)重点学校制度的新样态
        (二)重点学校制度存废大辩论
    五、21世纪以来:重点学校制度的精细化与理性审视
        (一)重点学校制度的精细化
        (二)重点学校制度的理性审视
    六、历史回溯的启示
        (一)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制度已废除
        (二)高中阶段重点学校制度仍将长期存在
        (三)重点高中尚未跳出“官办名校”的模式
        (四)重点高中制度存废围绕五个核心议题展开
        (五)重点高中制度经历了政策上“大起大落-修修补补-精细多样化”的嬗变
        (六)重点高中制度经历了学理上“积极拥护-激烈争论-理性审视”的嬗变
第二章 重点高中制度存废的国际比较
    一、德国文理中学制度
        (一)文理中学制度演变
        (二)文理中学制度存废的焦点
        (三)文理中学制度的变革调整
    二、英国文法中学和公学制度
        (一)文法中学制度变迁
        (二)英国公学制度演变
        (三)文法中学和公学制度存废的焦点
    三、美国学术高中制度
        (一)学术高中制度概况
        (二)学术高中的类别
        (三)学术高中的典型特征
        (四)学术高中遭遇的质疑和批判
    四、三国“重点高中”制度的比较
        (一)三国“重点高中”制度的共性
        (二)三国“重点高中”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
    五、国际比较的启示
第三章 重点高中制度存废的实证调查
    一、对重点高中制度存废的整体看法
        (一)来自高中校长的判断
        (二)来自高中教师的判断
        (三)来自专家学者的判断
    二、对重点高中落实效率优先的看法
        (一)来自高中校长的判断
        (二)来自高中教师的判断
        (三)来自专家学者的判断
    三、对重点高中践行因材施教的看法
        (一)校际分流是一种因材施教吗?
        (二)重点高中内部的因材施教做得如何?
    四、对重点高中实施精英培养的看法
        (一)精英教育还有必要吗?
        (二)重点高中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吗?
        (三)精英人才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四)精英人才是重点高中培养的吗?
        (五)精英人才应当集中安置还是分散安置?
    五、对重点高中体现教育公平的看法
        (一)重点高中的设置损害了教育公平吗?
        (二)把中考成绩作为重点高中录取的唯一标准,这公平吗?
        (三)重点高中的存在固化了社会阶层吗?
    六、对重点高中发挥示范性作用的看法
        (一)来自高中校长的判断
        (二)来自高中教师的判断
        (三)来自专家学者的判断
    七、重点高中制度存废意向比较
        (一)高中校长的观点异同
        (二)高中教师的看法异同
        (三)专家学者的态度异同
        (四)各方意向异同的整体审视
    八、实证调查的启示
第四章 重点高中制度存废的理论辨析
    一、效率优先
        (一)设置重点高中达成效率优先的合理性
        (二)对设置重点高中达成效率优先的质疑
    二、因材施教
        (一)校际分流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合理性
        (二)对校际分流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质疑
    三、精英培养
        (一)重点高中精英培养的合理性
        (二)对重点高中精英培养的质疑
    四、能力公平
        (一)重点高中基于能力标准的教育公平的合理性
        (二)对重点高中基于能力标准的教育公平的质疑
    五、示范性发挥
        (一)发挥重点高中示范性的合理性
        (二)对发挥重点高中示范性的质疑
    六、理论辨析的启示
结论与展望:我国重点高中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
    路径1:保留重点高中制度,但促使我国的重点高中走内涵发展之路
    路径2:保留重点高中制度,但设计出不同类型高中之间的转轨通道
    路径3:保留重点高中制度,实现重点高中内部的多样化发展
    路径4:保留重点高中制度,但改变所有重点高中均为公立的局面
    路径5:在一些地区试验废除重点高中制度,并尝试建立综合高中制度
    路径6:彻底废除重点高中制度,改为在所有普通高中实施资优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重点高中制度存废意向的访谈提纲
    附录2 :重点高中制度存废意向调查问卷
    附录3 :重点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4 :访谈内容摘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民族地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问题表述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
四、民族地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情况不乐观
    (二)学校和家长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支持程度不够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情况不理想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选题与教师指导跟不上
    (五)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落实不到位
五、民族地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课程本身的因素
    (二)社会及家庭因素
    (三)学校管理制度因素
    (四)教师专业素养因素
    (五)学生数学学习认知因素
六、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有效实施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制定和完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制度
    (二)学校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
    (三)学校加强教师专专业能力的培训
    (四)教师严格实施课程并落实操作流程
七、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安康市汉滨区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理论研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观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针对问题及创新之处
第3章 实证研究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3.2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1 地理位置简介
        3.2.2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 调查样本的选择
        3.2.4 调查的实施
        3.2.5 调查结果统计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体开设情况分析
        3.3.2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了解情况分析
        3.3.3 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认识分析
        3.3.4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地位认识的分析
        3.3.5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前景看待的分析
        3.3.6 关于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问题分析
        3.3.7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管理问题的分析
        3.3.8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问题的分析
        3.3.9 关于家长对孩子研究性学习支持情况的分析
        3.3.10 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施效果的分析
        3.3.11 关于参加研究性学习所担心问题的分析
        3.3.12 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方式的分析
        3.3.13 关于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改进的问题分析
        3.3.14 关于有些学校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题分析
    3.4 实施的成效
    3.5 存在的不足
第4章 对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思考
    4.1 对策与建议
    4.2 在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4.3 在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劣势和优势
        4.3.1 在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劣势
        4.3.2 在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4.4 生物学科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势
    4.5 生物教师怎样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大连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开展现状和理论基础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国内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四)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二、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一) 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困难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 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四) 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所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改进对策
    (一) 观念和制度层面
    (二) 课程设置及布局层面
    (三) 课程资源及选题层面
    (四) 师资安排及培训层面
    (五) 评价及激励层面
四、 研究的不足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版)
    二、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调查问卷(管理人员版)
    三、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四、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家长版)
    五、 访谈提纲
    六、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湖北省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课题提出背景
    (二) 课题研究意义
    (三)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概述
    (一)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二)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三) 高中阶段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三、湖北省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一) 调查设计
    (二) 调查结果的分析
    (三) 湖北省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总体现状
四、湖北省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对策
    (一) 形成基本的课程实施模式,保证研究性学习稳定发展
    (二) 寻求软硬件支持,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三) 建立课程管理制度,保障研究性学习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设计
    1.6 研究方法
2 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理性透视
    2.1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2.2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
    2.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诉求
    本章小结
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流变
    3.1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源流
    3.2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演变
    3.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现实境遇
    本章小结
4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问题透视
    4.1 大学生学习现状及问题
    4.2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困惑
    4.3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现实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5 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5.1 研究性学习中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5.2 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5.3 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本章小结
6 大学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6.1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6.2 大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6.3 大学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2: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和研究性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3: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和研究性学习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4:随班听课统计表

(9)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二、国内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探讨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涵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类型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形式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程序
    第四节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模式
第三章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设
        一、上海市大同中学
        二、上海市奉贤中学
        三、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四、江苏省震泽中学
        五、浙江省丽水中学
        六、浙江省苍南中学
        七、开设现状的回顾分析
    第二节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启动的先预设、再双选策略
        二、课程形式的课题化、小组化策略
        三、课程实施的近入手、低起点、小步子策略
        四、课程资源开发的本土化、校本化、生本化策略
    第三节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
第四章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困境和推进建议
    第一节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问题表征
        一、课程地位:或独立或混杂
        二、课程开设:或形式或定式
        三、课程内容:或延伸学科或模仿学科
        四、课程要求:或高追求或低预期
        五、课程指导:或专人应对或随意放任
        六、课程评价:或片面简单或直觉判断
    第二节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的薄弱
        二、高考的现实压力难以消解
        三、教师的认识与素养尚存差距
        四、高中生学习习惯和年龄特点的制约
        五、学校现实条件的不足
    第三节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推进建议
        一、加深理论研究,促进社会观念转变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三、加快课程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四、加速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课程实施质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10)从走近到走进研究性学习课程 ——对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情况
    三、软、硬件设施配套情况
    四、教学活动实施情况
第三章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效果与问题调查
    一、实施效果
    二、面临的困难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二、反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YPT的高中研究型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上海市G学校为例[D]. 徐正一.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2]邛崃市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D]. 李裕明.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5)
  • [3]重点高中制度存废问题研究[D]. 蒋洁蕾. 上海师范大学, 2016(12)
  • [4]民族地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D]. 马倩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5]安康市汉滨区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状况的研究[D]. 刘冠军.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3)
  • [6]大连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 李天鹏.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4)
  • [7]湖北省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锐.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8]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 张利荣.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9]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D]. 张建华. 苏州大学, 2011(06)
  • [10]从走近到走进研究性学习课程 ——对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D]. 李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