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献血者血病毒指标检测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保证献血者血病毒指标检测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一、保证献血员血液病毒性指标检测质量的做法和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闻静[1](2018)在《医疗机构就诊人群中丙型肝炎患者诊疗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就诊人群中丙型肝炎筛查状况以及筛查出的患者的确诊、治疗情况;分析影响丙型肝炎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规范诊疗的相关因素,为下一步制定相关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资料。选择广东、河南、湖南、辽宁、云南5省25家医院作为研究现场,收集各医院丙型肝炎相关筛查策略、实验室检测能力、治疗方案、近3年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筛查情况等资料。以研究现场2017年4-12月间所有在就诊人群中筛查出的抗-HCV阳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进行丙型肝炎相关检测原因、肝功能、血小板等有关指标的检测结果、确诊及接受治疗等情况,并按医院级别进行分层比较。同时,对部分医务人员和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采用主体框架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影响丙型肝炎患者接受规范诊疗的影响因素,对定量研究进行补充。结果:1.定量研究结果1.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本研究涉及的25家医疗机构包括13家二级医院和12家三级医院。除1家二级医院在内镜操作前未常规进行抗-HCV筛查外,其余24家医院均要求在手术前、内镜操作前及对血液透析患者、孕产妇和住院患者进行抗-HCV筛查;19家(占76.0%)医院通过本院检验科或委托第三方检测的方式可提供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检测服务;17家(占68.0%)医院设置了肝病诊疗相关科室;17家(占68.0%)医院可提供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的抗病毒治疗,其中11家为三级医院,其余8家医院以保肝治疗为主。1.2医疗机构抗-HCV筛查情况:抗-HCV筛查量逐年上升;2014-2016年三级医院的平均抗-HCV阳性检出率为3.0%,高于二级医院的平均水平(1.6%)。1.3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共调查抗-HCV阳性者3222例,平均年龄53.4±13.7岁,男女比例为1.48:1,三级医院占74.0%(2385/3222),HCVRNA阳性的确诊丙型肝炎病例占41.6%(1340/3222),均为慢性丙型肝炎病例。三级医院55.3%(1318/2385)的调查对象集中在40~60岁,72.1%(1720/2385)在肝病相关科室诊疗中发现,其中52.0%(1240/2385)进行了 HCVRNA检测确诊;二级医院的调查对象60岁以上人群占42.3%(354/837),42.1%(352/837)在外科被发现,仅11.9%(100/837)进行了 HCVRNA检测确诊。1.4调查对象的发现途径: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是通过各种医疗服务前筛查或出现肝病相关症状后检查等被动方式检出,就诊者主动要求检测的比例仅为11.8%(379/3222)。与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被动筛查出的患者较多,(66.0%vs71.1%,x2=7.608,P=0.022)。1.5治疗情况:1340例HCVRNA阳性者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其抗病毒治疗率仅为14.6%(196/1340),保肝治疗率为36.4%(488/1340),其余未接受任何治疗。趋势性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呈下降趋势(Z=6.604,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现居住于外地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率较居住于本市的患者低,OR(95%CI)为0.14(0.08~0.26);与肝病科室相比,就诊于其它内科和外科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率较低,OR(95%CI)分别为0.17(0.07~0.40),0.25(0.11~0.60);与无纤维化患者相比,出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更低,OR(95%CI)分别为0.49(0.26~0.90),0.50(0.33~0.75)。2定性访谈结果:本研究共访谈39名丙型肝炎患者和41名医务人员。通过主题框架分析法可知:从提供方的角度来说,非专科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相关防治知识模糊、医患沟通不足;二级医疗机构的丙型肝炎诊疗能力较弱、转诊机制不完善;国家的医保政策、抗病毒药物的供给和社会歧视问题影响丙型肝炎规范诊疗的实施。从接受方角度,患者的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较差、抗病毒治疗费用高是影响丙型肝炎规范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1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筛查工作总体实施情况较好,但高风险人群主动筛查意识不够,应加强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促进高风险人群主动检测。2医疗机构筛查出的抗-HCV阳性者的进一步确诊检测不足,确诊率低。建议通过医联体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间及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合作机制,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确诊检测意识,提高筛查阳性者的确诊率。3调查对象规范抗病毒治疗率很低,急需治疗的已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的治疗率更低。应加大丙型肝炎规范治疗方案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4非专科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相关知识及能力欠缺、医患沟通不足、转诊机制不健全、药物的可及性差等是影响丙型肝炎确诊及规范化治疗的主要因素。建议重视对非专科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善转诊机制,加快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审批和上市,尽快完善医保报销政策,切实提高我国的丙型肝炎防控能力。

刘炜民[2](2017)在《潍坊地区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潍坊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的感染及合并感染情况,为献血人群的选择和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对两套检验体系(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NAT(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的结果差别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现行实验条件下献血者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方案。方法对潍坊市2011年1月-2015年12月共423412位志愿献血者(1855周岁)进行HBs Ag(HBV DNA)、抗-HCV(HCV RNA)、HIV Ag/Ab(HIV RNA)、抗-TP等感染标志物的检验(每个项目两种酶免试剂同步检测),结合无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无偿献血者按不同献血年份、性别、年龄区间、职业、学历等组别进行划分,得出几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指标的感染和合并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对2015年3月-9月间(2015年起ELISA检测不合格样本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混样模式检测)献血者HBs Ag、抗-HCV、HIV Ag/Ab实验不合格样本(80例、110例、90例)分别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单人份重复测试,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探讨实验室血液检测策略。结果(1)潍坊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HBs Ag(HBV DNA)、抗-HCV(HCV RNA)、HIV Ag/Ab(HIV RNA)、抗-TP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0.36%、0.31%、0.19%、0.55%。(2)不同年份组间、不同年龄区间组间、不同职业组间、不同学历组间HBs Ag(HBV DNA)、抗-HCV(HCV RNA)、HIV Ag/Ab(HIV RNA)、抗-TP检验结果不合格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HBs Ag(HBV DNA)、抗-HCV(HCV RNA)、HIV Ag/Ab(HIV RNA)检测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TP不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感染中,HBV+HCV、HBV+HIV、HBV+TP、HCV+HIV、HCV+TP、HIV+TP合并阳性分别为19例、11例、21例、5例、16例、37例,HBV+HIV+TP合并阳性1例,以TP合并其他感染性指标人数最多(75/110),又以TP与HIV合并感染最多(37/75);合并感染者的年龄区间、性别、学历、职业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4577份献血者HBs Ag、抗-HCV、HIV Ag/Ab检测阴性标本中,检出HBV DNA 16例,HCV RNA 0例、HIV RNA 3例;HBs Ag、抗-HCV、HIV Ag/Ab酶免检测结果阳性标本中,HBV DNA、HCV RNA、HIV RNA单人份复测阳性率分别为40%(32/80)、20.9%(23/110)、22.2%(20/90),且NAT不合格标本以ELISA两种试剂均阳性为主(73/75)。结论(1)潍坊市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中,HBV感染率近年呈下降趋势,HCV、HIV、TP感染率呈升高趋势,且不同性别、年龄区间、职业、学历间感染率有差别。(2)献血者有合并感染状况,以TP合并HIV感染为主。(3)初筛可降低感染性指标的不合格率,可增加梅毒快速初筛项目。(4)核酸检测可缩短病毒感染检测的“窗口期”,与ELISA检测方法互为补充。(5)可考虑应用一种酶免疫方法检测加核酸混样检测模式。

付红伟[3](2016)在《戊型肝炎规范化实验室诊断模式的建立》文中认为目的:1.系统评估我国主流HEV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相互间结果符合度,形成可指导临床实验室应用的HEV血清学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报告,以规范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流程。2.设计出充分满足临床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要求的能够检测HEV不同基因型病毒株的一步法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RT-PCR)检测体系;并初步建立起HEV RNA考评血清盘和质粒标准品,用于评价HEV核酸检测的质量评估。3.建立起不依赖特殊设备和专业人员操作的快捷高效检测HEV RNA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平台。方法:1.收集戊肝患者、健康体检人群、风湿免疫病患者及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感染早期患者血清样本,分别用万泰、科华、贝尔、丽珠、新创HEV 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对上述标本进行平行检测,以考察不同试剂盒各自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及相互间的结果符合率。2.用HEV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中和抗原,通过中和抑制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各HEV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检测结果不一致时是否为真阳性。3.在HEV ORF3高度保守区设计能检测HEV不同基因型病毒株的PCR引物和探针引物,建立起一步法(Real time RT-PCR)检测体系;将拟扩增的HEV RNA目的基因片段构建成质粒,以建立HEV质粒DNA标准品,用于浓度标准曲线的构建;构建HEV基因1-4型病毒株细胞培养体系,将培养上清液通过阴性血清倍比稀释的方式初步建立评价HEV RNA检测的考评血清盘。4.在HEV基因组保守区域内的6个位点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起适用于不同基因型HEV RNA检测的一步法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采集临床患者血清标本和猪、兔粪便标本分别用RT-LAMP方法、Real time RT-PCR及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方法进行并行检测,以验证RT-LAMP方法的有效性;用其它病毒性肝炎病原体来验证其特异性,通过阳性标本HEV RNA梯度倍比稀释的方式来验证其灵敏度。结果:1.不同厂家HEV 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诊断灵敏度普遍欠佳,均未超过85%,特异度很好,未在非戊肝患者人群中发现HEV IgM抗体阳性现象。2.不同厂家HEV 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在戊肝患者人群中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灵敏度较高(90%以上),在非戊肝患者人群中,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以万泰和科华为例,万泰试剂盒在非戊肝患者人群中抗体阳性率在16.5%-31.9%之间,而科华阳性率仅为1.1%-3.3%之间。3.通过中和抑制试验未发现万泰检测试剂盒有假阳性现象,进一步说明了万泰igg抗体试剂盒检测灵敏度较高,而其它几种试剂盒容易出现假阴性现象。4.hev抗原检测试剂盒与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及hevrna检测有很高的相关性,未发现igm和igg抗体均阴性而hev抗原阳性的病例。5.本研究建立了能够高效扩增包含兔hev病毒株在内的基因1-4型hev病毒株的检测,适用于血清和粪便等标本,最低检测限可达25copies/test,较传统rt-npcr灵敏度高10倍以上;在103和106copies/μl两个浓度水平处,该方法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低于2%和3%,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经临床标本验证分析发现能够用于戊肝患者及动物宿主的血清和粪便标本检测,且灵敏度显着高于rt-npcr。6.本研究构建了hev质粒标准品及hevrna考评血清盘,经稳定性验证评估,能够初步满足临床应用需求。7.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适用于包含兔hev在内基因1-4型hevrnart-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度为5copies/test,显着优于rt-npcr技术,略优于realtimert-pcr技术。与hav,hbv和hcv患者血清标本对无交叉反应,特异度良好。233份血清或粪便标本对该技术进行检测效能验证,并将该方法与realtimert-pcr和rt-npcr分别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显示rt-lamp和realtimert-pcr检测阳性率显着高于rt-npcr,而两者间检测符合率高达92%,未发现realtimert-pcr或rt-npcr检测阳性而rt-lamp检测阴性的标本。结论:1.不同厂家hevigm抗体检测试剂盒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小,对戊肝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均在80%以上,特异性较高。hev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较igm检测试剂盒更灵敏,但诊断特异度在不同厂家之间差异较大,经综合比较发现科华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较适合于戊肝临床诊断检测,与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配伍使用,能很好地弥补其灵敏度不足,又能有效解决自身诊断特异度不足的问题。2.万泰igg抗体试剂盒较其它3种厂家灵敏度最高,更加适合于流行病学调查,鉴于科华试剂盒较低的检测灵敏度,不适合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3.hev抗原检测试剂盒与hevrna检测有很好的相关性,虽然其出现最早,能有效缩短hev感染的检测窗口期,但鉴于戊肝的发病特点,当患者有症状就医时抗体往往已经出现,因此hev抗原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未发现其能提高hev感染诊断效率的证据。4.本研究建立了能够高效扩增包含兔hev病毒株在内的基因1-4型hev病毒株的hevrna一步法realtimert-pcr检测体系,适用于血清和粪便等标本的检测,具有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值得进一步优化后进行商品化尝试。5.本研究构建了Real time RT-PCR所需的质粒标准品,该标准品易制备、易精确定量,储存条件简单,稳定性好。解决了HEV RNA Real time RT-PCR检测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的瓶颈。6.本研究初步制备了HEV RNA检测考评血清盘,对Real-time RT-PCR检测HEV RNA的临床推广所面临的标准化和结果可控可比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该血清盘目前针对我国HEV感染人群和动物宿主中主要基因型(基因4型)的特点而制备,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丰富其覆盖的基因型别。7.本研究初步建立了RT-LAMP技术检测HEV RNA的新方法,在特异度、灵敏度和临床标本检测验证中表现出了良好效果。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繁琐的电泳分析过程,能高效快速的检测出我国HEV各型主要基因型病毒株,有望成为医院临床实验室特别是HEV流行区基层医疗单位HEV核酸筛查检测的新方法。

杜寒阳[4](2013)在《输血感染民事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所称输血感染,是指患者因输血而感染病毒或其它严重疾病的情形。导致输血感染的原因,部分与有关医疗机构在实施输血行为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有关,部分与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本身含有病毒或有害物质有关,也有些与上述二者同时有关联。本文关注的主要是法律实践中因输血感染而产生的问题,并试图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剖析相关的法理和具体规定,并结合社会政策、法经济学、医学技术和伦理等方面的考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关于输血感染的民事责任体系。论文首先在引言中介绍了实践中因输血感染而产生的种种难题。输血是许多严重伤病的最直接有效的救治手段和重大手术的辅助手段,但现有医疗水平尚无法完全避免输血行为可能造成的危险,比如排异反应、并发症,以及输血造成的病毒感染等。单就输血感染而言,虽然相关的法律和诊疗规范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要求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一定要通过采集血液、检验、分离、加工、包装等使用前的检验,使用时还应当认真审核,但即便上述所有环节全都无纰漏,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如一些病毒因处于窗口期无法被医疗试剂检测出来,仍有可能造成血液被感染。以艾滋病为例,统计表明,输血感染在我国新增艾滋病患者中不仅占有较高比例,且这种比例至07年为止还在不断上升。以此为切入点,笔者在引言中概括了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国内外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框架。输血感染导致的疾病,比如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通常都存在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且无法完全治愈的危害,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而患者接受输血原本只是为了治疗自身所患的其他疾病,因而一旦因输血而感染,自会产生受害人向有关方面追究责任的法律问题。针对输血感染的民事责任,许多国家的立法已经有所规定,法学界也有很多的讨论,但考虑到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既受现有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又必然对医疗活动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学者们对这些案件的定性、责任方的范围、归责原则、赔偿范围的限制等,仍缺乏共识,对血液的法律的法律性质的认识、供血究竟是有偿还是无偿等,同样缺乏一致的论证。笔者的讨论,也主要围绕着上述对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血液与血液制品的区分及其法律意义。作者的出发点,一是认为血站和医疗机构对防止输血感染现象发生应各自负有相应的职责,这构成追究其相应责任的基础,而在分配相应职责问题上,血液和血液制品未必可以等量齐观;二是认为血液和血液制品能否视为“产品”,答案也未必相同。后者涉及法律的救济途径问题。若是血液制品或血液符合“产品”属性,则血站得成为“产品”的“经营者”,医疗机构相应的成为“产品”的“销售者”,根据我国的法律,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责任的相关规定。若是血液制品或血液不属于“产品”,因输血而造成感染的患者只能通过产品责任以外的其他侵权责任方式或者违约责任寻求救济。笔者个人的看法是,血液制品与血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血液由免疫球蛋白、血球和血清组成,文章中指用于临床的成分血、全血和用于生产血液制品的血浆原料。血液制品属于特殊的血浆蛋白制品。血液制品与血液在管理、生产和经营等许多方面具有不同之处,法律上应视为产品。大部分国家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在其血液制品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均认可血液制品为“产品”,应适用产品责任法或制造物责任法①。血液制品的属性是产品,血液的属性是否也是产品?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判断应取决于血液是否满足产品的组成要素的认识。产品的组合要素包括:一,其为动产;二,经制作与加工:三,被投入流通。关于产品是否必须以销售方式投入流通,笔者持存疑态度,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血液排除在产品的范围之外。在此基础上,并结合一些域外立法和中外学者的理论论述,笔者提出追究输血感染的民事责任存在三种可能的途径:产品责任、产品责任外的其它侵权责任,以及合同责任。第二章的内容是重点分析讨论输血感染适用产品责任的问题。文章首先对输血感染或者部分类型的输血感染是否构成产品责任进行了要件分析,并阐述了理由。具体讨论内容涉及血液是否构成产品、损害与输血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输血行为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医院还是血站等,另外还探讨了输血感染构成产品责任的法律后果及其适当性。第三章接着探讨因输血感染有关责任方承担其它类型的侵权责任的情形。首先是归责原则问题,这方面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有主张过错责任的,也有主张无过错责任或公平责任的。本文认为,无论血液是否被认定为产品,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感染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9条的规定,血液的提供机构均应承担无过错的侵权责任。除此之外,医疗机构在下列情况下也应承担责任。其一、血液本是合格血液,纯粹因为医护人员实施输血行为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患者被感染的,其二,血液是不合格血液,医护人员又操作不当,患者被感染的。按现行侵权责任法,医院在上述输血感染中承担的应是过错责任,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8条第1项规定情形的,应当适用推定过错责任。本章还分析了因患者自身原因造成输血感染疾病,是否应根据过失相抵规则,减免相关医疗机构责任的问题。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对专业的医疗知识欠缺了解,且患者因身患疾病处于迫切等待救治的处境之下,患者及其家属对其自身的症状和病史的描述难免有所遗漏,而医疗机构方面却应当有能力对病人的临床症状有所了解及把握,因此,除患者方面存在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外,医疗机构的责任不应减免。笔者在本章中还顺便讨论了献血者的责任问题,认为即便其可能有过错,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所献血液不合格,一般也不宜将其纳入责任人范围。理由在于,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不合格血液的主要责任也在有关血站或医疗机构一方,因为血站在采供血关系中,负有一系列职责,如为献血者提供安全、便利与卫生的设施、采血前对献血者依照健康检查标准实施身体检查、审核献血者信息等,最关键的是.血站还应对采集到的血液实施严格的病菌抗体检测,并使用严格的化学药剂和检测仪器对血液通过分离、加工与制作、储存和包装。血站如果采集了不合格的血液没有及时检测出来,造成病人感染,则血站应当承担全部的赔偿损害责任。第四章探讨输血感染的违约责任问题。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双方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自无疑义。双方的合同内容包括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诊疗服务,而患者方面为此支付对价。医疗机构为患者输入含有细菌和病毒的不合格血液导致输血感染,构成履行不正确,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样没有疑义。笔者认为,尽管根据现行法律,违约责任的赔偿范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损害请求权的满足,且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当事人如血站等与患者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从而患者通常会以侵权诉讼的形式寻求救济,但一来当事人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合同诉讼的权利不应被排除,二来在某些情形下,患者选择追究医疗机构的违约责任寻求救济,可能对患者本身更为有利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违约责任主要采用严格责任作为归责原则,而一般的医疗侵权采过错责任原则。最后,本文在以上几章讨论的基础上,综合社会政策、法经济学考虑、医学技术和伦理方面的考虑,为我国立法解决输血感染的民事责任的应然选择进行了体系化构建。输血感染发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应对这一问题,缓解医患之间的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专门就输入不合格血液问题做出了规定,但由于该法对输血感染问题的规定并不充分,且不足以应付大规模大范围的输血感染事故,无法有效有效解决因输血感染而发生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笔者认为,国家除应尽早出台更为详尽的相应法规和司法解释,对输血感染民事责任明确具体地加以规范外,同时从社会政策角度出发,还应建立起规范的输血感染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使输血感染的危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分担,以有效保护病人、血站及医疗单位的正当权益。管理制度方面,应严格执行采血供血全面检测和用血安全制度,完善采、供血及输血机构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医学技术方面预防输血感染的技术措施。最后,笔者还建议建立因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及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法律维权“绿色通道”、将流行病学数据作为确定被告方责任的重要证据。

李天官[5](2012)在《湖南省益阳市2009-2011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益阳市2009-2011年期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的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统计2009-2011年期间湖南省益阳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数据和业务档案、献血者征询表和回访记录,抽取每年2月、5月、8月、11月的无偿献血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共23445名。对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献血目的、献血服务需求等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1.2009年-2011年期间,益阳市的无偿献血平均献血率为0.50%。益阳市2009年-2011年期间的血液检测平均不合格率为5.2%(95%CI:5.19,5.21)。2.在ALT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高于女性(χ2=137.986,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不同(χ2=178.154,P<0.05),25岁-34岁年龄段(不合格率为2.7%)和35岁-44岁年龄段(不合格率为2.8%)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18岁-2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低(不合格率为0.2%);不同职业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也不同(χ2=123.399,P<0.05),自由职业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3.5%,军人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ALT检测的不合格率不同(χ2=86.286,P<0.05),学历为初中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3.3%,学历为大专者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8%。3.在HBsAg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高于女性(χ2=4.808,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不同(χ2=44.757,P<0.05),35岁-4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为2.3%,18岁-2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9%;不同职业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也不同(χ2=256.564,P<0.05),自由职业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4.2%,军人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HBsAg检测的不合格率不同(χ2=96.173,P<0.05),学历为初中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3.7%,学历为大专者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7%。4.在抗-HCV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为2.1%,女性的不合格率为0.9%,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的抗-HCV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564,P=0.109);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不同(χ2=155.410,P<0.05),45岁-55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为2.8%,35岁-4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3%;不同职业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也不同(χ2=58.244,P<0.05),自由职业者和个体经商户的不合格率最高,其不合格率均为1.6%,军人的不合格率最低,不合格率为0%;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抗-HCV检测的不合格率不同(χ2=96.173,P<0.05),学历为小学及以下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2.1%,学历为初中者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4%。5.抗-HIV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为0.01%,女性的不合格率为0.04%,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的抗-HCV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0.408,P=0.523);18岁-24岁、25岁-34岁、35岁-44岁、45岁-55岁年龄段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03%、0.03%、0.07%和0.07%,7.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P=0.510);不同职业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284,P=0.625);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抗-HIV检测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3.534,P=0.473)。6.在TP的检测结果中,男性的不合格率为2.6%,女性的不合格率为0.3%,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9,P=0.625);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不同(x2=21.527,P<0.05),18岁-24岁、25岁-34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1%和1.0%,45岁-55岁年龄段的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3%;不同职业的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284,P=0.625);不同学历献血人群的抗-HCV检测的不合格率不同(χ2=49.129,P<0.05),学历为初中者的不合格率最高,为1.9%,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的不合格率最低,为0.6%。7.不同献血量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同(χ2=7.341,P<0.05),献血量为300ml者的不合格率高于献血量为400ml者的不合格率。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同(χ2=1278.680,P<0.05),献血次数为3次者的不合格率低于献血次数为2次和1次的献血者。8.检测合格者和不合格者的献血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检测合格者中,献血目的主要是奉献爱心,占71.0%;在检测不合格者中,献血目的主要是健康检查,占72.0%。在检测合格者与不合格者对献血服务需求的比较中,献血服务流程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9.274,P<0.05),在献血服务流程的四个方面中,检测合格者在“交通便利的市区多增加采血点”这个方面的需求比检测不合格者大。结论:1.益阳市2009年-2011年期间的平均献血率为0.50%。益阳市2009年-2011年期间血液检测的平均不合格率为5.2%(95%CI:5.19,5.21)。2.ALT和HBsAg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人群以男性、25-44岁、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抗-HCV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人群以45-55岁、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主;TP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人群以男性、25-34岁、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3.检测合格献血者的献血目的主要为奉献爱心,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的献血目的主要为健康检查。

周丽君[6](2012)在《病毒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探讨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献血者筛查方法,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方法:(1)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NAT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HBV DNA、HCV RNA、HIV RNA;(3)ELISA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的标本,送至上海科华进行确认,并且定期对献血者采血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ELISA检测阳性共152例:HBsAg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阳性率0.22%(32/14696),HCV RNA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ELISA阴性标本经NAT检测没有检出HCV RNA、HIV RNA阳性标本,检出2例HBV DNA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王黎[7](2011)在《重庆市无偿献血的现状及政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重庆市不同典型地区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市无偿献血的现状,找出影响和制约我市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和制度缺陷,并提出促进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努力探索无偿献血与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结合点,形成新的无偿献血的保障体系,推进健康重庆的建设和卫生事业良性发展。方法:(1)定量调查:以统一的问卷调查在无偿献血现场以问卷的方式调查无偿献血者和非献血者,着重关注影响无偿献血的政策因素、以及对献血工作满意度。(2)定性调查:以半结构访谈为主结合问卷式调查,了解当地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影响因素、工作中的主要困难。调查对象包括区、县中心血站的管理人员和采血车工作人员。结果:(1)重庆市无偿献血工作运行情况良好,采血量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要,但是血液事业发展失衡,导致供需平衡不稳定,血源告急的情况时有发生。(2)政府重视不够,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投入有限,立法滞后。(3)我市农村人口众多,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数量众多,因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足导致我市血液供需矛盾加深,限制本地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4)用血返还政策不完善。(5)气候变化是引起血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合理舒适的固定献血屋可增加和保障无偿献血的数量和质量采血量,缓解血源短缺的危机。(6)我市医疗机构中的临床用血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用血现象。(7)《献血法》的部分硬性规定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符现有国情,影响血源的充足。(8)各地采供血管理部门均有各自的应对血源短缺、招募献血人员的方法和策略,但在实施过程中均不理想。结论: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总体运行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影响供血的因素有多种,血液的采集量难以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因此,国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保障临床用血充足的血源,首先加大投入,特别是农村血液事业的建设;其次适当调整《献血法》以适应当前国情;最后完善用血偿还机制,落实“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制度。

宋秀萍[8](2010)在《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人群分布及血液检测结果,并进一步分析血液检测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乌鲁木齐地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输血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1月份和5月份的所有献血员一般资料及五项指标ATL、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如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献血次数等。结果:26262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917人次,血检不合格检出率为3.5%,检出率在年度、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2008年度、男性、35岁~年龄段、维吾尔族、小学及以下学历和已婚献血者检出率较高。血液五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ATL(1.2%)、HBsAg(0.7%)、抗-HCV(0.8%)、抗-HIV(0.2%)、梅毒抗体(0.6%),检出率在性别分布中除抗-HCV和梅毒外,其余三项(ALT、HBsAg、抗-HIV)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中除抗-HIV外,其余指标不合格检出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分布中ALT和梅毒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分布中仅梅毒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维族最高(2.4%)。献血1、2、≥3次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4.8%、2.2%、1.2%,献200ml、300ml、400ml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3.9%、3.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献血量、献血次数和BMI(体重指数)等是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合格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②性别、年龄、职业、献血量、献血次数和BMI等是献血者ALT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③性别、年龄、职业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④年龄、婚否、文化程度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抗-HCV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⑤性别和献血次数是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⑥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近年来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仍居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次数间不合格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是影响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加强血液知识宣传和献血者血源性疾病检测,提倡女性、重复献血者、高文化程度人群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许奕华[9](2008)在《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目的1、通过了解湖北省在HIV感染者的发现、流调、追踪和管理的现状,对其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和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2、对湖北省历年来艾滋病流行特点和趋势的全面分析,为预防控制策略的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3、探讨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效果,综合评价在策略指导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4、探讨湖北省随州市有偿献血AIDS患者的病情特征、生存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效果;5、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6、对湖北省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展开研究,为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的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依据。二、研究方法1、采用社会学方法资料定性分析、焦点小组访谈、专家咨询法等对各地针对艾滋病感染者发现、流调、追踪及管理所采取的现有措施进行评价。2、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湖北省网络直报系统的各市、县1995年至2005年疫情监测、哨点监测资料及2004年、2005年综合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3、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从五个纬度对随州市181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进行描述,用Epidata双人录入数据,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4、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随州市经有偿献血感染的141例AIDS患者的病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信息。用K-M法描述其生存时间,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5、采用WHOQOL-HIV-BREF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湖北省4个地区的166名HIV /AIDS患者进行调查。比较HIV感染者/AIDS患者各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和全国常模的差异,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6、应用新闻学方法和卫生管理方法进行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研究。三、结果1、从湖北省各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和确认过程中,了解各地解决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困难,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策略。2、目前湖北省艾滋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04、05年感染人数明显增多。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有偿供血(44.17%)、性接触(9.91%)、输血(9.47%)。感染者年龄多集中在1645岁(74.11%)。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感染率仍然很高,虽然暗娼的感染率有所降低,但是吸毒者感染率仍持续增高。3、对不规则发热、咳嗽、腹泻、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皮疹、真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1.39%,85%,84.62%,81.89%,82.86%,66.07%,45.45%。用药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三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6×106cells/ml(65824×106cells/ml),上升129×106cells/ml。六个月CD4细胞计数平均为294×106cells/ml(102750×106cells/ml)。用药后六个月与三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停药者中死亡人数14例,病死率29.79%;未停药者死亡人数3例,病死率2.24%。4、艾滋病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脏器衰竭和HIV脑病。141例患者总死亡率为78.04/1000人月,AIDS相关死亡率为71.43/1000人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0个月,95%可信区间为5.54~6.46个月。就诊或检出时状态、发病年代、是否经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生存时间有影响。5、除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外,HIV感染者/AIDS患者其他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CD4+T细胞计数、症状数及HAART治疗对PLWHA生存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WHOQOL-HIV-BREF各领域及总的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6,准则关联效度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735(p<0.01)。6、虽然各地采取了措施后在现阶段解决了大部分感染者及病人眼前的基本问题,而且我国没有统一的救助标准。随着新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的增多,纠纷处理协调的工作量很大,在精神和经费支出上造成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各地工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四、结论1、在进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发现、流调、追踪及管理工作,要依法管理和教育,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广大人群免受感染和维护感染者及病人的合法权益,教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改变不良行为,不危害他人。对于易感人群,也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社会上可以方便地获得一定的预防手段。2、湖北省虽未有艾滋病大规模流行的情况发生,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进行积极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势在必行。3、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而提高临床依从性是可以降低病死率。4、随州市AIDS患者病情较严重,生存时间较短。HAART能够延长生存时间。今后应针对各地特点,加强该地区AIDS的综合防治防治力度。5、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较低。推广APPRT治疗时应引导患者规范治疗。在建立综合关怀服务体系时,应更多地照顾到弱势群体及农村人群。WHOQOL-HIV-BREF信度效度尚可,也比较简明省时,但不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条目需要修改。6、为解决湖北省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提出了近十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建议。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首次在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针对艾滋病的病毒的检测发现、流调、追踪及安置管理措施,提出了合理的工作模式;2、首次综合评价了湖北省艾滋病患者经HAART疗法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证明了在策略指导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3、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因受血感染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为湖北省顺利解决由该人群救助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卫生部指导其他兄弟省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决策建议。

文国新[10](2006)在《乌鲁木齐地区病毒性输血感染风险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分布及5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分析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探讨不同献血方式与输血风险的关系,为乌鲁木齐地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输血风险提供依据,为建立乌鲁木齐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献血员资料及检测血液HBsAg、抗-HIV、梅毒抗体、抗-HCV、ALT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如性别、民族、职业等。结果:63935名献血者,血清阳检率为4.18%,各检测指标的阳检率分别为:HBsAg(1.04%)、ALT(0.61%)、抗-HCV(1.63%)、抗-HIV(0.20%)、梅毒抗体(0.83%);自愿无偿和计划无偿献血者血清阳检率分别为3.82%和4.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献200ml和400ml无偿献血者群体血清阳检率分别为4.28%和3.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有性别、民族、职业及重复献血次数等。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实行血液集中检测、改进血液检测方法、加强临床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二、保证献血员血液病毒性指标检测质量的做法和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证献血员血液病毒性指标检测质量的做法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机构就诊人群中丙型肝炎患者诊疗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研究背景
1 丙型肝炎自然史及流行现状
2 丙型肝炎治疗药物进展
3 开展医疗机构丙型肝炎患者诊疗现状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现场
2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
    2.1 医疗机构
    2.2 定量研究调查对象
    2.3 定性研究调查对象
3 研究方法和内容
    3.1 收集调查现场基础资料
    3.2 定量调查
    3.3 定性访谈
4 资料整理与分析
    4.1 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资料
    4.2 定量调查
    4.3 定性资料整理及分析
5 质量控制
    5.1 设计阶段
    5.2 实施阶段
    5.3 资料处理分析阶段
6 伦理学审核
7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医疗机构开展丙型肝炎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1.1 研究现场基本情况
    1.2 医疗机构丙型肝炎抗体筛查情况
2 定量研究结果
    2.1 丙型肝炎患者的特征
    2.2 丙型肝炎患者发现途径
    2.3 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情况
3 定性调查结果
    3.1 主题框架
    3.2 医疗机构因素对患者接受治疗的影响
    3.3 社会因素对患者接受治疗的影响
    3.4 患者自身因素对接受治疗的影响 讨论
1 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筛查情况
2 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相关实验室检测能力
3 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情况
4 影响丙型肝炎规范治疗的因素
5 研究的特点和局限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潍坊地区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标本、资料来源
        2.1 研究对象
        2.2 标本、资料来源
    3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 主要仪器
        3.2 主要试剂
    4 实验方法
        4.1 HBsAg的检测
        4.2 抗-HCV的检测
        4.3 HIV Ag/Ab的检测
        4.4 HBV DNA、HCV RNA、HIV RNA的检测
        4.5 抗-TP的检测
        4.6 ELISA方法与NAT方法检测比对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HBsAg(HBV DNA)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
    2 抗-HCV(HCV RNA)的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
    3 HIV Ag/Ab(HIV RNA)的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
    4 抗-TP的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
    5 HBV、HCV、HIV、TP合并感染结果及统计分析
    6 ELISA体系与NAT体系检验结果及比对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戊型肝炎规范化实验室诊断模式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戊肝血清学诊断试剂盒的效能评价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标本来源及试剂耗材和设备情况
        1.1.2 不同品牌HEV抗原/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效能评估
        1.1.3 中和抑制试验考评试剂盒检测特异性
        1.1.4 统计处理
    1.2 结果
        1.2.1 不同品牌试剂盒检测结果分析
        1.2.2 中和抑制试验结果分析
        1.2.3 HEV抗原检测结果与IgM/Ig G及核酸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规范化HEV 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及考评体系的建立
    2.1 对象和方法
        2.1.1 样本来源
        2.1.2 试剂及溶液配制和设备说明
        2.1.3 粪便悬液及血清的制备
        2.1.4 HEV RNA的提取
        2.1.5 HEV 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2.1.6 逆转录巢式PCR方法检测HEV RNA
        2.1.7 考评血清盘及质控血清品的初步构建
        2.1.8 核酸序列分析及生物进化树分析
    2.2 结果
        2.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2 灵敏度最低检出限
        2.2.3 精密度(重复性)验证
        2.2.4 特异度验证
        2.2.5 Real time RT-PCR与RT-nPCR检测方法的对比
        2.2.6 血清盘制备情况
        2.2.7 南京地区戊肝患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RT-LAMP检测技术在HEV RNA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3.1 对象和方法
        3.1.1 标本来源
        3.1.2 试剂及设备
        3.1.3 RT-LAMP技术原理及操作步骤
        3.1.4 RT-LAMP技术检测HEV RNA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
        3.1.5 临床样本验证RT-LAMP技术检测HEV RNA的有效性
    3.2 结果
        3.2.1 RT-LAMP技术检测HEV RNA的方法的建立
        3.2.2 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
        3.2.3 临床标本验证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我国戊型肝炎流行、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输血感染民事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输血感染的高发率
        (二) 国内外有关立法对此问题的应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一) 比较法研究的方法
        (二) 历史研究的方法
        (三) 类型化研究的方法
    四、 写作框架
第一章 输血感染民事责任理论概述
    第一节 血液与血液制品区分的法律意义
        一、 生产者或经营者不同
        二、 是否属于药品的范围不同
        三、 是否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同
        四、 生产过程不同
        五、 导致感染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
    第二节 血液制品的法律属性
    第三节 血液的法律属性
        一、 各国关于产品的规定
        二、 我国存在的争论
        三、 本文的观点
        四、 血液的特殊性
    第四节 输血感染的含义和原因
        一、 输血感染的定义
        二、 感染输血的原因
        三、 输血感染的分类
        四、 输血感染的危害
    第五节 输血行为的法律属性界定:产品提供与服务提供
第二章 输血感染产品责任分析
    第一节 输血感染产品责任构成要件分析
        一、 血液是否构成产品
        二、 损害是否因输血造成(血液制品是否存在缺陷)
        三、 输血感染产品责任主体
    第二节 输血感染产品责任法律后果分析
        一、 输血感染产品责任概述
        二、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 民事责任的赔偿范围
        四、 民事责任的赔偿原则
        五、 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
        六、 争议解决途径
        七、 注意问题
    第三节 学者观点和法院判决
第三章 输血感染一般侵权责任分析
    第一节 输血感染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 关于输血感染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的争论
        二、 血站侵权应适用的归责原则
        三、 医院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 患者的过错责任
        五、 血站责任、医院责任和患者责任的关系
        六、 供血者的责任
    第二节 输血感染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分析
        一、 医院和血站的违法行为
        二、 损害事实
        三、 因果联系
        四、 过错
    第三节 输血感染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主体
        一、 输血感染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类型
        二、 患者请求权的选择问题
        三、 医院和血站的免责
    第四节 输血感染一般侵权举证责任
        一、 举证责任的含义
        二、 我国输血感染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应用及举证范围的划分
    第五节 输血感染侵权损害赔偿范围
        一、 确立输血感染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二、 输血感染侵权损害赔偿范围和数额的限定规则
        三、 输血感染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
    第六节 输血行为认定为一般侵权责任利弊分析
        一、 有利方面
        二、 不利方面
第四章 输血行为违约责任分析
    第一节 输血行为违约形态分析
        一、 当事人关系
        二、 前提条件
        三、 输入不合格血液能否适用合同责任
        四、 政策上的理由比较中国与美国现行法优劣
    第二节 输血感染适用违约责任分析
        一、 输血的形式
        二、 违约责任的适用
第五章 我国输血感染民事责任制度构建
    第一节 我国现行立法相关规定
    第二节 社会政策方面的考虑和建议
        一、 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二、 严格执行采供血全面检测和用血安全制度
        三、 建立政府无过错输血感染补偿基金的建议
    第三节 医学技术和伦理方面的考虑
        一、 预防输血感染的技术措施
        二、 输血感染后的救济
    第四节 我国立法应然选择
        一、 完善输血感染相关立法
        二、 建立输血保险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5)湖南省益阳市2009-2011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内容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4 质量控制
    2.5 资料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2009-2011年益阳市无偿献血的情况
    3.2 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
    3.3 无偿献血者献血目的及献血服务需求
第四章 讨论
    4.1 益阳市无偿献血情况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4.3 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人群特征
    4.4 无偿献血者献血目的及献血服务需求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病毒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标本的采集运送
    3 实验主要试剂
    4 实验主要仪器
    5 实验方法
        5.1 血清学检测
        5.2 NAT检测
    6 对NAT阳性、ELISA阴性样本追踪检测分析
    7 质量控制
    8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重庆市无偿献血的现状及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重庆市无偿献血情况调查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技术路线
        1 抽样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国内外无偿献血现状和特点
        1 国外无偿献血现状和特点
        2 国内血液事业的状况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经验做法
        1 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过程
        2 主要经验做法
    第三节 重庆市无偿献血的现状
        1 发展背景
        2 基本情况
    第四节 定量研究结果
        1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成分结构调查分析
        2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
        3 对献血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4 希望了解的内容和途径
        5 对献血满意度情况
    第五节 定性研究结果
        1 调查区县血站管理者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
        2 对血站管理者改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建议
        3 采血部门人员对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
        4 对采血部门人员无偿献血工作的建议
        5 面临的新形势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血站的性质与作用
        1 血站的性质
        2 血站的作用
    第二节 调查部分的讨论
    第三节 重庆市无偿献血的现状及政策探讨
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
    1. 国家需加大投入,侧重农村血液事业的建设
    2 呼吁《献血法》适当调整,适应当前国情
    3 完善用血偿还机制,落实“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制度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8)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和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湖北省 HIV 感染者的发现与追踪管理模式的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价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及建议
第四部分 有偿献血 AIDS 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五部分 HIV 感染者 /AIDS 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的研究
    1、研究背景
    2、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的主要危害分析
    3、各地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4、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中的若干难点
    5、解决问题的政策思路和目标
    6、解决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政策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综述 艾滋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工具(1)(2)(3)
附录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
附录3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4 博士在读期从事的科研工作
附录5 中英文对照
致谢

(10)乌鲁木齐地区病毒性输血感染风险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研究内容和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保证献血员血液病毒性指标检测质量的做法和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机构就诊人群中丙型肝炎患者诊疗现状研究[D]. 闻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1)
  • [2]潍坊地区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研究[D]. 刘炜民. 青岛大学, 2017(02)
  • [3]戊型肝炎规范化实验室诊断模式的建立[D]. 付红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2)
  • [4]输血感染民事责任研究[D]. 杜寒阳. 武汉大学, 2013(01)
  • [5]湖南省益阳市2009-2011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D]. 李天官. 中南大学, 2012(05)
  • [6]病毒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D]. 周丽君.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7]重庆市无偿献血的现状及政策研究[D]. 王黎. 重庆医科大学, 2011(11)
  • [8]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宋秀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9]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 许奕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2)
  • [10]乌鲁木齐地区病毒性输血感染风险及对策[D]. 文国新. 新疆医科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保证献血者血病毒指标检测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