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重大反腐败案件备忘录

当代世界重大反腐败案件备忘录

一、当代世界反贪大案备忘录(论文文献综述)

张咏涛[1](2020)在《监察管辖制度研究》文中认为

罗星[2](2018)在《新时代反腐思路的新拓展——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腐败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反腐败国际合作日益重视,中国治理腐败逐渐呈现出了"国内——国外"的联动机制,在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反腐败国际合作问题发表讲话,不仅海外追逃追赃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占领道义制高点。中国在进行反腐败斗争的同时,也为国际反腐败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反腐败国际合作中的经验,既可以为当下推动反腐败斗争的纵深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又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宝库添砖加瓦。

赵姝岚[3](2018)在《2017年东南亚形势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东南亚各国政局基本稳定,但也有部分国家的内政因受到外部力量的干预而造成内政问题的外溢,影响到对外关系和地区格局。地区局势的总体特点是南海形势的热度有所降低,恐怖主义的热度有所上升。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互联互通的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更加紧密。尽管东南亚国家依然注重平衡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但在很多领域,更看重本国的发展利益,并以此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重点和目标。在经济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都实现了温和性增长。

康豫[4](2017)在《新形势下我国依法治腐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制定国家监察法,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依法治腐是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由之路。系统研究我国依法治腐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理论,对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自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党和国家把廉政法制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反腐败在教育、法制、监督、惩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效。党的十八大之后,面对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党和国家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入手,按照先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思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律制度并强力执行,全面政治巡视,“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全世界“猎狐”等,以摧枯拉朽之势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取得骄人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依法治腐建设仍存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律制度建设不力、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新时代,我们必须根据反腐情势的变化,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调整行动方针和思路,做到与时俱进。依法治腐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入推进依法治腐工作,必须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反腐败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刚性执行机制,构建有效法治运行保障体系,并开展行之有效的廉洁文化建设。当前,经过十八大以来多举措强力反腐,我国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巩固与发展已经形成的压倒性态势并取得最终胜利,必须依靠依法治腐。

赵宏[5](2017)在《新形势下我国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腐败犯罪问题历来受到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它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反腐败和治理腐败犯罪是我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多年来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反腐败工作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不断完善腐败犯罪治理机制,以高压态势和零容忍态度治理腐败犯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犯罪现象上升趋势。腐败犯罪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本论文基于新形势下我国腐败犯罪现象,并结合我国腐败犯罪治理的实践,运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我国腐败犯罪治理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新形势下建构我国腐败犯罪治理体系有所裨益。本论文除导论外,正文分为五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腐败犯罪及其治理机制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阐释。首先界定腐败犯罪概念的内涵,分析了腐败犯罪呈现出的范围蔓延、程度加深、领域扩展、犯罪手段复杂化、国际化等特征,阐述了腐败犯罪对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概括提出了腐败犯罪治理的三大原则,即惩防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德治与法治并重的原则;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最后,对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的内容以及预防机制、惩治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等概念的内涵和做出了明确阐释,奠定了本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腐败犯罪的生成机制。腐败犯罪是由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以及个体因素综合引起的。腐败犯罪的政治原因表现为权力异化和监督机制弱化;经济原因表现为经济体制未完全理顺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文化原因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弊端和主流价值观的缺失;法治原因表现为法治观念落后、反腐立法机制建设滞后和执法机制失灵;腐败犯罪产生的个体原因表现为不良的群体意识、个体意识和思想的动摇弱化。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腐败犯罪治理的预防机制。治理腐败犯罪重在预防,预防机制是治本之策,建立和健全预防机制能够有效预防腐败犯罪。首先,阐释了腐败犯罪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坚持法治原则、依法反腐;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其次,对建立权力规范机制、落实道德治理机制、完善宣传教育机制、确立合理的利益导向机制、强化监督机制等预防机制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第四部分,论述了腐败犯罪治理的惩治机制。腐败犯罪的惩治在腐败犯罪治理体系中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也是遏制和治理腐败犯罪的必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腐败犯罪治理的惩治政策,分析了包括纪律惩治和刑法惩治在内的惩治机制,取得一定成效。在新形势下要加大腐败犯罪治理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反腐败立法,强化监察委员会的职能,惩治理念从厉而不严转向严而不厉,不断完善腐败犯罪治理的惩治机制。第五部分,论述了我国腐败犯罪治理的国际合作机制。腐败犯罪呈现出跨国化发展的趋势,单靠各国单方面的努力将难以应付腐败犯罪,加强腐败犯罪治理的国际合作,并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十分必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在腐败犯罪治理领域内的合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制度建设及相关条约的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腐败犯罪治理的国际合作方面,应该强化正当法律程序和人权保障,严格控制死刑,修改与完善引渡制度和刑事司法协助制度,构建完善的腐败资产追回机制。

迟连翔[6](2012)在《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是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和实务工作部门非常关注问题。本研究对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准确分析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理论来源基础上,结合目前各地区、部门开展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践,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吸取古今中外历史上预防腐败的经验教训,借鉴全面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准确地界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构成框架及其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运行轨迹,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构成内容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和提炼出系统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和推进我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由导论、六章内容和结语三个部分内容组成。导论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框架体系结构等方面内容进行概括性介绍。第一章是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界定和介绍。主要界定了廉政风险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相关概念;介绍了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相关的预防腐败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对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关于预防腐败的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理论的来源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归纳,提炼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理论概念,并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合理界定,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古今中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实践探索的回顾和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回顾了中国历史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一些经验做法,介绍了瑞典、芬兰、俄罗斯、新家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预防廉政风险的基本做法。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析,对当前我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工作具有学习借鉴和启示作用。第三章是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基本思路和框架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对当前我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就和问题的梳理,明确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分析工具,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整体框架界定为八个组成部分,即廉政风险防控目标确定、廉政风险防控环境塑造、廉政风险识别、廉政风险评估、廉政风险应对、廉政风险控制活动、廉政风险防控中的信息沟通、廉政风险防控中的监督,并对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详细阐述。第四章是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是通过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践,查找“五类”廉政风险,明确廉政风险防控的对象和目标;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针对“五类”风险,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设立“三道防线,”进行“事前、事中、事后”防范并控制廉政风险行为的发生;每一项具体的防控措施都要经过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四个环节”,通过“四个环节”在闭合状态下的循环运行,不断提高和完善防控措施的质量和水平。这些方法和措施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构成了廉政风险防控的运行机制。第五章是对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实践过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税务系统六个单位,通过对其建立和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过程、方法、措施、效果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第六章是对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任务及对策的展望。通过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总结,进一步明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方向目标,完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进程。预防是治本之策,全面系统地研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从理论上对我们党提出的政策主张进行全面的阐述,并结合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反腐倡廉工作实际,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研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的战略目标、具体措施和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机制,对于当前指导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何平[7](2012)在《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1990年召开的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反腐败实际措施》,总结了当时世界各国反腐败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号召世界各国加强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反腐措施建议。随后,一些反腐败国际机构(如透明国际、国际监察专员协会)相继成立并积极开展活动,各种反腐败的国际会议相继召开,世界各国加强了在反腐倡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和推动了反腐败的深入开展。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生效以来,国际合作的机制更加健全,领域更加宽泛,措施更加务实,成效更加明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反腐败这个传统的政治领域也随之开放并同国际接轨。从最初的出国访问和参观学习,到近年的跨国反洗钱和境外追回腐败资产的合作,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为适应这个加速发展的过程,必须在实践经验的总结、国外做法的借鉴和国际合作机制的衔接等方面与时俱进。本论文就是在长期跟进国内国外反腐败实践和国际合作实务的基础上,选择治理商业贿赂、反洗钱、贪官遣返和资产追回等重要合作领域,做出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反腐败国际合作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中国近年来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基本历史轨迹没有全景式的研究;二是与国际反腐败合作的比较研究还有些欠缺;三是缺乏对查办跨国腐败典型案件的过程描述和深度剖析。本文在这方面也试图进行尝试和探索。本文由导论和正文六章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国内外对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的现状和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每一章基本上按照中国的现状、公约的有关规定、外国经验的借鉴和问题及其对策等四个部分组成,力求回答在相关问题上中国做了什么、如何做的、有哪些法律制度,国际公约如何规制、有哪些要求,国外有哪些好的做法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然后,结合国际国内的实际,提出建议。论文第一章是反腐败国际合作概述。全球化时代,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反腐败原本只是一国的内政,现在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加强反腐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各个国家不可回避且必须做好的工作。中国的反腐败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党和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顺应改革开放格局和外交工作大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局,深入推进对外交往,务实开展反腐败双边和多边合作,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对外宣传,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章重点讨论了腐败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重要意义、机制建设和面临的问题。指出在腐败犯罪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组织化和国际化的特征的情况下,我国从实践经验和法律制度体系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迎难而上,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腐败。论文第二章是追回外逃腐败官员的国际合作。通过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追回外逃贪官,是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的内在要求,是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的根本举措。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签署了有关引渡、刑事司法协助、移管被判刑人等方而的条约,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也围绕刑事司法国际合作问题确立了某些原则和制度,为中国与有关国家开展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在司法协助、引渡、资产追回等方而也取得了实际成效。但从理论、立法和工作实践上看,与我国追逃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本章对我国追逃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对引渡、遣返和劝返几种方式从政策、法律、后续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通过总结实践中的每一个个案经验,逐步完善方法和制度的对策。论文第三章是追回外逃腐败资金的国际合作。腐败犯罪资产外逃已经不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性的、多学科的办法有效地予以预防和打击。论文国顾了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制度的的建立过程,了剖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资产追回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资产追回的基本程序,研究了资产追回的刑事途径和民事程序,分析了存在于实体法和程序法中的的法律阻碍,提出了加强追回腐败犯罪资产的对策。论文第四章是反洗钱的国际合作。跨国洗钱和腐败往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反腐败特别要注意反洗钱。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合作控制洗钱的行动,并采取了国内法措施控制洗钱活动。论文回顾了中国反洗钱的基本历程,解析了《公约》在反洗钱方面的相关规定,借鉴了国外加强反洗钱合作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反洗钱法律机制的初步设想。论文第五章是治理商业贿赂的国际合作。2003年前后,愈演愈烈的商业贿赂形势和连续出现的跨国商业贿赂案件,促使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央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实施意见》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国际跨国公司对我国政府官员的贿赂和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而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提醒我们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论文探讨了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机制,了望了国外对商业贿赂治理的法律规制,对媒体报道过的10起跨国商业贿赂典型案例作了分析,归纳出几个共同点,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国际合作的思路。论文第六章是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大体经历了从着力治标、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样一个实践上不断发展、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预防腐败工作实践不断创新。《公约》创设的三大机制中包含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我国按照《公约》要求,设立了预防腐败局这个专门机构,在《公约》的框架下,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预防腐败的经验,改进国内预防腐败工作。论文回顾了我们愈来愈重视预防腐败的历程,探讨了国外如何预防腐败的方法,结合近几年《公约》的贯彻实施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预防、适应国际合作需要的几项措施。

李欣[8](2011)在《基于菲律宾案例的民主与反腐败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腐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难以根治;民主的涵义便包含了对权力的制约,以防止社会公共权力被滥用而造成腐败。民主与反腐败的关系一直是专家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此问题形成了三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采取了折中的看法,认为民主不一定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民主反腐败要想取得彻底的胜利,还需要其他一系列条件的支撑,诸如本国的政治文化等。我国的民主政治目前仍不健全,民主治腐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菲律宾案例的研究,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引入民主机制的国家,二战后菲律宾一度被美国政治学家誉为“美国民主在亚洲的橱窗”,国内的政治生活体现了几乎所有美式民主的形式特征,然而这样一个国家,腐败的程度依然十分严重。本文围绕民主与反腐败的关系这一主线,借鉴民主与反腐败辩证关系的相关理论,在对菲律宾民主与反腐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菲律宾反腐败成效不彰的原因,得出菲律宾的民主除了虚有民主形式外,其依附型的政治文化与西方民主模式也不相匹配。通过对菲律宾这一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民主不一定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不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也可能会伴有腐败行为的发生,菲律宾的反腐败亟待政治文化的嬗变,以使民主成为社会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最后由案例得出启示,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营造民主反腐的社会的氛围,推动民主在腐败的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龚举善[9](2011)在《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文中认为报告文学是伴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近代报刊业的兴起而诞生的一种新兴非虚构文学样式,是一种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交叉性边缘文体。本文选取新时期到新世纪头十年(1978-2010年)即所谓“转型期”的报告文学作为研究的整体对象,旨在通过对转进路线的宏观梳理,初步确认此期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揭示其文本蕴涵,考辨其文体格调,探究其转进指向,以便补足报告文学研究的转型视域,强化报告文学理论建构的学理色彩,改善当下不均衡的文学研究格局,进而为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参照和必要的理论支撑。作为非虚构文学谱系中的报告文学,既具有现实内容的客观性、主体思想的批判性和文本彰显的透明性等文体趋同性,又具有反映对象的丰富性、作家主体的差异性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等书写中的异质性。二者合构,生成该文体的一般特征。进入转型期后,受改革时代语境的影响和现代传播方式的推动,报告文学特别强化了拥有鲜明现代特质的问题性、显要性、广角性和网媒性。这说明,作为新兴文体,报告文学的某些特性是可以而且应该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研究转型期的报告文学才显示出现实必要性和理论紧迫性。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大体沿着三条依次贯通的线段转进:一是1970年代末期以《哥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开禁路线;二是1980-1990年代的突进与调适路线;三是新世纪头十年的掘进路线。“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哥德巴赫猜想》的面世,宣告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和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文艺春天的来临。承此,1980年代的报告文学狂飙突进,充分显示了高扬的理想、充沛的激情和批判的光芒,以至于很多人习惯于把“80年代”视为转型期报告文学蓬勃展开的象征或代名词。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受意识形态情境的规定,报告文学作家的整体锐气遇挫,除部分作家依旧坚守报告文学的既定文体职能外,相当一部分作家的理想、激情和批判冲动有所收敛,广告文学、表扬文学、明星文学、史志文学开始膨胀。当然,1990年代的报告文学在看似蜕变的背后实际上仍然隐含着一种调适的企图,有人称之为“走向沉静”。这再次表明,报告文学确实是时代的文学,它较其他文体更敏锐地感应着时代的脉动。进入新世纪,人们以更为理性的眼光来打量报告文学,既不否认报告文学的社会批判职能,也不再把过多过重的额外负担强加给报告文学,因为报告文学毕竟只是一种具有显着社会功能的“文学”而已。在这种情形之下,报告文学开始了“转身”与“正本”的努力,试图通过对文化转向和文学性的检讨来重建文体规范,力求使报告文学回到自身应有的位置。也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转型期报告文学虽然一度低迷,但总体上处于转进态势。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至为显要。这实际上包含了文化生成和身份位移两个方面。以社会生活为参照,报告文学无疑发轫于真实的现实场景;以意识形态为参照,报告文学生成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第三种真实”,是一种具有突出社会性的审美意识形态;以文学背景为参照,报告文学是一种开放式复合型边缘文体。转型期报告文学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作家中心”和1990年代的“读者崇拜”之后,继而进入了“众声喧哗”的多元时代。相对而言,在文学被总体边缘化的今天,报告文学反而呈现出从文学边缘向中心位移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既有经济杠杆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也有作家意志和现代传媒的挤兑与推动。现在要做的,一是正确看待“边缘”思维的价值,二是认真培育走向“中心”的意愿,三是努力谋求报告文学应有的文学性。深入到此期报告文学内部,不难发现,改革始终是报告文学作家的核心表达意愿,救赎一直是报告文学作品的根本价值目标。在这一总体基调的规定之下,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头十年的报告文学形成了历史反思、新闻快递、科技引领、道法审视、生态忧患等多种主题模式。适应上述主题表现的需要,逐渐汇聚了三农话语、生态诉求、教育关怀、反腐意志等具有代表性的题材范型。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和文本蕴涵决定了它的文体格调,这可以从现代品格和艺术维度两个方面得到印证。先锋性生活警示、平民化写作心态、史诗性文本时空、超越性价值取向和崇高式文体风格是此期报告文学现代文学品格的宏观体征。就微观艺术表现来看,转型期报告文学的优秀文本在以下六个层面保障了该文体的文学性:形神兼备的报告形象、本真深切的思想感情、鲜活明快的语言特色、灵动自便的叙述手法、创新自洽的结构方式、情与景会的多彩意境。由此可见,虽然转型期的报告文学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屡遭诟病,但就其总体而言,报告文学的审美品质正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演进。那么,转型期报告文学实现现代转进的指向性理路何在呢?与报告文学的现代文体特质相适应,转型期报告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调适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四种现代意识:人文审视意识、主体在场意识、广角叙事意识和信息交换意识。由此而来,转型期报告文学创造性地达成了四种必要而显着的发展理路:由“审父”到自审的批判理路,由“边缘”到中心的参与理路,由聚焦到散点的叙事理路,由一元到多维的传播理路。正是这四种理路的铺设,转型期报告文学完成了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现代转进。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型期报告文学没有问题。事实上,任何文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摇摆和波动,有时甚至可能越出轨道之外。转型期的报告文学也不例外,也发生过并且可能继续出现诸如文体界限模糊、轻视调查采访、批判精神弱化、形式创新不足等弊端。但我们同样相信,新世纪将来时态的报告文学有理由发展得更好。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为报告文学的持续推进提供社会基础,接受主体为报告文学的阅读需求提供期待动力,信息通畅为报告文学的快速传播提供运行通道,市场机制为报告文学的开放式写作提供激励程序,文体自觉为报告文学的良性生长提供自律能量。

易文[10](2011)在《越南革新时期新闻传媒研究》文中提出1986年,越南开始进入全面革新时期。随着越南政治、经济等领域革新的展开,越南新闻传媒无论在具体的事业层面(包括传播媒介、传播技术、和传播业务等)还是在制度、观念层面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本文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理论以及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分析依据,以当代越南整个社会革新开放的现实和趋势为背景,从大量第一手资料出发,力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革新以来越南新闻传媒革新衍变的轨迹是什么?二、其衍变的内在的逻辑和推动力是什么?三、越南新闻传媒革新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如何?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越南的特殊国情、革新前越南新闻传媒简要的发展历史和以胡志明、长征为代表的越南共产党的新闻传媒观,意在说明越南新闻传媒发展和革新的土壤和基本的语境。第二部分是第二章,结合越南社会政治经济革新的背景梳理革新以来越南新闻传媒的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概述革新时期越南新闻传媒发展的总体情况。第三部分分析革新时期越南新闻传媒功能的新拓展。包括第三、四、五、六章。其中第三、四、五章分别考察新闻传媒“人民论坛”功能、监督(反腐)功能、参与政治决策(反辩)的功能的提出和实现的情况;本文认为这些功能的实现表明革新时期的越南新闻传媒已经初步具有了表达公众意见和监督政府权力的“人民论坛”的特性,其推动力来源于政治体制的革新、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增强三者共同的作用,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六章是个案分析,以《劳动报》为例考察2007年国会直选中的越南媒体,对比政府与媒体不同的选举报道框架,意在对上述结论进行具体说明。第四部分分析越南《新闻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情况。本文在考察了越南《新闻法》的历史发展、革新以来1989、1999《新闻法》制定的背景及对其内容进行评析后认为,1989年《新闻法》赋予媒体相对独立的权利,奠定了革新时期越南新闻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总体框架,之后补充和修订的1999年《新闻法》总的倾向则是增强了国家对媒体的管理。在分析越南新闻传媒革新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革新时期越南新闻传媒是由政治革新、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三者共同推动的。其中政治体制的革新为新闻传媒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空间,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而新闻传媒的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政治的民主化,从而推动了政治的革新。下一步越南新闻传媒革新的更为明显和直接的动力来自于经济以及社会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但目前越南的政治改革还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其政治改革的方向对于新闻传媒今后的发展仍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未来越南新闻传媒的发展方向,将取决于党和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博弈的结果。同时,本文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传媒的发展道路,越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当代世界反贪大案备忘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世界反贪大案备忘录(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反腐思路的新拓展——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反腐败国际合作何以必要?
一、对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
二、反腐败追逃工作取得新成就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构建国际反腐败新秩序
四、讲好中国反腐故事, 营造国际舆论好氛围
五、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未来展望

(3)2017年东南亚形势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形势
    (一) 越南的政治局势
    (二) 老挝的政治局势
    (三) 缅甸的政治局势
    (四) 泰国的政治局势
    (五) 柬埔寨的政治局势
    (六) 新加坡的政治局势
    (七) 马来西亚的政治局势
    (八) 印尼的政治局势
    (九) 菲律宾的政治局势
二、地区安全形势
    (一) 南海形势趋向于平稳
    (二) 恐怖主义威胁与反恐合作
        1、菲律宾:恐怖主义与分裂力量合流, 反恐成为首要任务
        2、印尼和马来西亚:恐怖主义势力渗透的重灾区
        3、缅甸:恐怖袭击使罗兴伽人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三、外交形势
    (一) 与中国的关系
    (二) 与美国的关系
    (三) 与日本的关系
四、经济形势
    (一) 越南的经济形势
    (二) 老挝的经济形势
    (三) 缅甸的经济形势
    (四) 泰国的经济形势
    (五) 柬埔寨的经济形势
    (六) 新加坡的经济形势
    (七) 马来西亚的经济形势
    (八)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形势
    (九) 菲律宾的经济形势
    (十) 文莱的经济形势

(4)新形势下我国依法治腐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依法治腐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依法治腐的相关概念
        2.1.1 腐败
        2.1.2 依法治腐
    2.2 依法治腐的理论基础
        2.2.1 分权制衡理论
        2.2.2 民主理论
        2.2.3 法理理论
        2.2.4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2.3 依法治腐的历史必然性
        2.3.1 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共产党性质的内在属性
        2.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3.3 由“身份”到“契约”社会发展的内在演化
        2.3.4 以“法治”对抗传统“官本位”现象的内在逻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依法治腐的现状
    3.1 依法治腐建设的主要成绩
        3.1.1 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八大之前法治反腐的实践
        3.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腐的进程
    3.2 新形势下依法治腐建设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与原因分析
        3.2.1 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律制度建设不力
        3.2.2 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不力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依法治腐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反腐败法律体系
        4.1.1 实施惩防并举的反腐败法制策略
        4.1.2 整合完善现有与反腐败相关的法律
        4.1.3 填补反腐败法律空缺
        4.1.4 促进反腐败党内法规与反腐败国家法律的统筹衔接
    4.2 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刚性执行机制
        4.2.1 建立卓越反腐败机构
        4.2.2 建立有效司法惩处机制
        4.2.3 建立中国特色反腐党规执行保障机制
        4.2.4 建立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
    4.3 构建有效法治运行保障体系
        4.3.1 党内监督
        4.3.2 行政监督
        4.3.3 人大监督
        4.3.4 司法监督
        4.3.5 社会监督
        4.3.6 党际监督
        4.3.7 技术监督
    4.4 开展行之有效的廉洁文化宣传教育
        4.4.1 廉洁文化的内涵
        4.4.2 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内容
        4.4.3 建立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新形势下我国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1章 腐败犯罪治理机制概述
    1.1 腐败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1.1.1 腐败犯罪的概念
        1.1.2 腐败犯罪的特征
    1.2 腐败犯罪的危害
        1.2.1 腐败犯罪妨害经济发展
        1.2.2 腐败犯罪破坏民主政治
        1.2.3 腐败犯罪损害法治建设
        1.2.4 腐败犯罪降低道德水准
    1.3 腐败犯罪治理及其基本原则
        1.3.1 腐败犯罪治理
        1.3.2 腐败犯罪治理的基本原则
    1.4 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的概念及内容
        1.4.1 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的概念
        1.4.2 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的内容
第2章 腐败犯罪的生成机制
    2.1 腐败犯罪生成的政治因素
        2.1.1 权力的异化
        2.1.2 监督机制乏力
    2.2 腐败犯罪生成的经济因素
        2.2.1 经济体制未完全理顺
        2.2.2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因素
    2.3 腐败犯罪生成的文化因素
        2.3.1 不良传统文化的影响
        2.3.2 主流价值观的缺失
    2.4 腐败犯罪生成的法治因素
        2.4.1 法治观念落后
        2.4.2 反腐立法滞后
        2.4.3 执法机制失灵
    2.5 腐败犯罪生成的个体因素
        2.5.1 不良的群体意识
        2.5.2 不良个体心理
        2.5.3 思想的动摇与弱化
第3章 腐败犯罪治理的预防机制
    3.1 腐败犯罪预防的基本方针
        3.1.1 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
        3.1.2 坚持法治原则、依法反腐
        3.1.3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3.2 建立权力规范机制
        3.2.1 权力法定
        3.2.2 程序法定
        3.2.3 权力监督
        3.2.4 权力公开
        3.2.5 权力问责
    3.3 落实道德治理机制
        3.3.1 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良心
        3.3.2 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良性互动
    3.4 完善宣传教育机制
        3.4.1 反腐败宣传教育要凸显针对性
        3.4.2 反腐败宣传教育要具有系统性
        3.4.3 反腐败宣传教育要确保连续性
        3.4.4 反腐败宣传教育要突出预防性
    3.5 确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
        3.5.1 强化官员的三观教育
        3.5.2 确立必要的职业保障机制
    3.6 强化监督机制
        3.6.1 健全监督体系
        3.6.2 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3.6.3 强调事前监督
第4章 腐败犯罪治理的惩治机制
    4.1 我国腐败犯罪惩治政策的历史沿革
        4.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腐败犯罪的惩治政策
        4.1.2 改革开放初期腐败犯罪的惩治政策
        4.1.3 二十世纪末至十八大以前腐败犯罪的惩治政策
        4.1.4 十八大以来腐败犯罪的惩治政策
    4.2 腐败犯罪治理的纪律惩治机制
        4.2.1 腐败犯罪纪律惩治机制的原则
        4.2.2 腐败犯罪纪律处罚措施
    4.3 腐败犯罪治理的刑法惩治机制
        4.3.1 腐败犯罪刑事惩治程序
        4.3.2 腐败犯罪刑事惩治措施
    4.4 国外腐败犯罪法律惩治机制的借鉴
        4.4.1 国外腐败治理法律惩治机制简介
        4.4.2 国外腐败犯罪惩治机制的经验
    4.5 完善我国腐败犯罪治理惩治机制
        4.5.1 强化办案机关之间的协调性
        4.5.2 加强反腐败立法
        4.5.3 充分发挥监察委员会的职能
        4.5.4 惩治的理念“厉而不严”转向“严而不厉”
第5章 腐败犯罪治理的国际合作机制
    5.1 我国腐败犯罪治理国际合作的成效
        5.1.1 扩大了国际合作的范围
        5.1.2 遏制了腐败分子外逃之路
    5.2 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方式
        5.2.1 司法协助
        5.2.2 引渡
        5.2.3 执法合作
        5.2.4 资产追回
    5.3 我国在反腐败犯罪国际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5.3.1 引渡存在的问题
        5.3.2 资产追回存在的问题
        5.3.3 其它问题
    5.4 我国腐败犯罪治理国际合作的对策
        5.4.1 强化正当法律程序和人权保障
        5.4.2 严格控制死刑
        5.4.3 完善引渡制度和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5.4.4 构建完善的腐败资产追回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框架体系
        (三) 创新之处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工作实施步骤
第一章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廉政风险相关概念界定
        (二) 廉政风险与相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三) 机制的概念及其构成、特征和功能
    二、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相关理论
        (一) 预防腐败理论
        (二) 内部控制理论
        (三)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三、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理论的来源和内涵
        (一)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研究与探索
        (二)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
        (三)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理论的提出
        (四)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理论的实践
        (五)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六)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理论的重要作用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探索与启示
    一、 中国历史上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一) 中国历史上关于廉政思想的探索
        (二) 中国历史上关于廉政制度建设的尝试
        (三) 对中国历史上廉政实践活动的评价
    二、 国(境)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实践经验
        (一) 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
        (二) 俄罗斯
        (三) 新加坡
        (四)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三、 中、外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一) 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是关键
        (二) 制定国家总体规划
        (三) 提供法律保障
        (四) 建立健全专业反腐工作机构
        (五) 加强廉政教育
        (六) 制定适合国情的防控措施
        (七) 整合监督资源
        (八) 探索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基本思路及框架分析
    一、 当前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现状及问题
        (一) 当前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现状
        (二) 当前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二、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理论来源
        (二) 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基本思路
        (三)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四) 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的主要任务
    三、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基本框架
        (一)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内部环境塑造
        (二)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目标的确定
        (三) 廉政风险事项的识别
        (四) 廉政风险评估
        (五) 廉政风险应对
        (六) 廉政风险控制活动
        (七) 廉政风险防控中的信息与沟通
        (八) 廉政风险防控中的监督
第四章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行过程分析
    一、 查找和评估廉政风险
        (一) 查找和区分五类风险
        (二) 评估和确定风险等级
    二、 设置风险防控管理“三道防线”
        (一) 事前预防——第一道防线
        (二) 事中监控——第二道防线
        (三) 事后处置——第三道防线
    三、 实施廉政风险防控 PDCA 工作流程管理
        (一) 计划环节(Plan)
        (二) 执行环节(Do)
        (三) 检查考核环节(Check)
        (四) 修正环节(Action)
第五章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实证分析
    一、 长春市绿园区国税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实证分析
        (一) 夯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基础
        (二) 增强部门控制内在动力
        (三) 开展税收廉政文化建设
    二、 吉林市昌邑区国税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实证分析
        (一) 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二) 创新工作手段
    三、 前郭县国税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实证分析
        (一) 明确防控重点
        (二) 明晰工作职责
        (三) 强化流程控管
        (四) 严肃责任追究
    四、 集安市国税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实证分析
        (一) 优化流程
        (二) 发挥优势
        (三) 完善制度
        (四) 加强监督
    五、 东辽县国税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实证分析
        (一) 拓宽廉政建设途径
        (二) 推进内控机制建设
        (三) 推动税收工作顺利开展
    六、 延吉市国税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实证分析
        (一) 整合稽查资源
        (二) 排除各种困难
        (三) 抓好源头防控
        (四) 加大监督力度
第六章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对策
    一、 完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一) 明确防控管理机制建设目标
        (二) 遵循防控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 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二、 创新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方法
        (一) 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基础性工作
        (二) 构建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三) 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四) 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五) 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系统
    三、 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配套措施
        (一)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二) 强化行政管理流程再造
        (三) 制定检查考核标准
        (四) 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有机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选题依据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外对反腐败国际合作问题研究现状
        0.2.2 国内对反腐败国际合作问题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0.4 论文框架
1 反腐败国际合作概述
    1.1 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发展进程
        1.1.1 腐败和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定义
        1.1.2 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概念和内涵
    1.2 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基础工作
        1.2.1 深化对外交往
        1.2.2 开展务实合作
        1.2.3 搞好调研培训
        1.2.4 扩大对外宣传、指导系统工作
    1.3 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
        1.3.1 基本原则
    1.4 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1.4.1 反腐败国际合作是全世界的共识
        1.4.2 反腐败国际合作我国开展反腐败的必由之路
    1.5 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面临的挑战
        1.5.1 国际合作中的司法挑战
        1.5.2 国际合作中的结构性挑战
        1.5.3 参与国际反腐败合作能力建设的挑战
2 追回外逃贪官的国际合作
    2.1 追回贪官外逃概述
        2.1.1 中国贪官外逃的去向
        2.1.2 贪官外逃的几种方式
        2.1.3 在逃公务人员的情况
        2.1.4 追回外逃贪官的主要措施
    2.2 追逃的国际合作机制
        2.2.1 司法协助的发展趋势
        2.2.2 刑事司法协助的问题和建议
    2.3 从几个具体案例看引渡的国际合作
        2.3.1 我国目前成功的几个引渡案例
        2.3.2 基本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2.4 从开平案看遣返的合作
        2.4.1 开平案件简况
        2.4.2 开平案件的几点启示
    2.5 由胡星等案例看劝返的国际合作
        2.5.1 胡星等人劝返案件的基本情况
        2.5.2 劝返的方式
        2.5.3 劝返的步骤
        2.5.4 劝返模式的完善
3 腐败资产追回的国际合作
    3.1 资产追回的概述
        3.1.1 腐败资产外逃的简况
        3.1.2 重要的国际公约对资产追回的要求
        3.1.3 资产追回的价值分析
        3.1.4 资产追回的基本程序和面临的法律阻碍
    3.2 资产追回的国际法律合作
        3.2.1 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制度
        3.2.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3.2.3 通过没收事宜的国际合作追回资产的机制
    3.3 资产追回的刑事程序
        3.3.1 刑事途径的类型
        3.3.2 没收的基本要求
        3.3.3 部分国际公约中的没收制度
        3.3.4 承认与执行没收判决
        3.3.5 资产分享
    3.4 资产追回的民事途径
        3.4.1 腐败犯罪资产民事程序追回概述
        3.4.2 民事诉讼追回的重要程序和环节
        3.4.3 完善我国民事程序追回的建议
4 反洗钱的国际合作
    4.1 跨国洗钱概述
        4.1.1 洗钱的含义与特征
        4.1.2 腐败洗钱的跨国性
        4.1.3 洗钱的方法和技巧
        4.1.4 跨国洗钱的历史与现状
    4.2 中国的反洗钱
        4.2.1 中国反洗钱的历史背景
        4.2.2 中国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
        4.2.3 反洗钱的双边合作机制
    4.3 反洗钱的国际合作机制
        4.3.1 联合国制定的公约的相关规定
        4.3.2 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国际合作
        4.3.3 巴塞尔委员会
    4.4 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
        4.4.1 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采取的主要措施
        4.4.2 欧共体反洗钱指令的规定和作用
    4.5 开展反洗钱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工作
5 治理商业贿赂的国际合作
    5.1 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
        5.1.1 中国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力度的背景
        5.1.2 中央出台治理商业贿赂的规范
        5.1.3 各地区和国家有关部门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建章立制
        5.1.4 中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5.2 国外对商业贿赂的治理和法律规制
        5.2.1 国外治理商业贿赂的基本做法
        5.2.2 机制防范
        5.2.3 一些国家对禁止商业贿赂的具体规定
    5.3 跨国商业贿赂典型案例分析
        5.3.1 跨国公司贿赂案件引起持续关注
        5.3.2 十起海外跨国公司贿赂的案件的基本情况
        5.3.3 中国企业海外贿赂典型案件
6 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
    6.1 预防腐败国际合作概述
        6.1.1 预防腐败工作的形势
        6.1.2 预防腐败工作情况
        6.1.3 预防腐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6.1.4 推进预防腐败工作的开展
    6.2 国外如何预防腐败
    6.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贯彻实施
        6.3.1 外交、立法、施法、社会控制措施的综合运用
        6.3.2. 加强实施《公约》预防机制的建立
        6.3.3 完善和实施《公约》的履约审议机制
参考文献

(8)基于菲律宾案例的民主与反腐败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民主与反腐败关系的一般理论
        1.2.2 菲律宾民主与反腐败的研究情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民主与反腐败的一般理论
    2.1 民主的内涵
        2.1.1 民主的价值
        2.1.2 民主概念的界定
        2.1.3 政治文化与民主
    2.2 腐败的界定与评估
        2.2.1 腐败的界定
        2.2.2 腐败程度的评估
    2.3 民主与反腐败的辩证关系
        2.3.1 民主对反腐败的积极作用
        2.3.2 民主对反腐败的消极影响
第3章 菲律宾的民主与反腐败的现状分析
    3.1 菲律宾的民主发展情况
        3.1.1 菲律宾民主的发展历程
        3.1.2 菲律宾民主进程的困境
    3.2 菲律宾反腐败的现状分析
        3.2.1 主要的反腐机构及其工作
        3.2.2 主要的反腐条例及其内容
        3.2.3 菲律宾民主反腐的努力与挑战
    3.3 菲律宾腐败的现状分析
        3.3.1 菲律宾腐败的程度
        3.3.2 菲律宾腐败的突出特点
        3.3.3 菲律宾腐败对民主的危害
第4章 菲律宾反腐败成效不彰的原因探究
    4.1 菲律宾传统政治文化的阻碍
        4.1.1 重视家庭关系导致的裙带关系
        4.1.2 遵守主从关系导致的庇护关系
    4.2 菲律宾民主形式要素的缺陷
        4.2.1 民主选举弊端重生
        4.2.2 多党政治形同虚设
        4.2.3 新闻舆论监督软弱无力
第5章 菲律宾案例研究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5.1 菲律宾案例研究的经验教训
        5.1.1 民主对反腐败具有积极的作用
        5.1.2 民主反腐需要政治文化的支撑
    5.2 菲律宾案例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5.2.1 民主与我国国情不存在冲突
        5.2.2 反腐败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
        5.2.3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报告文学:文体必要与现代资质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报告文学的趋同性和异质性
    三、转型期报告文学的现代特质
第一章 转进路线: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第一节 《哥德巴赫猜想》的开启意义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二、《哥德巴赫猜想》横空出世
    第二节 1980-1990年代的突进与调适
    第三节 新世纪十年的开掘姿态
第二章 文化身份:文化生成与身份位移
    第一节 文化生成:三重参照
        一、报告文学发轫于现实生活场景
        二、报告文学是介于"两种真实"之间的第三形式
        三、报告文学日益成为开放式复合型文学样式
    第二节 身份位移:原因与启示
        一、位移的几个层面
        二、位移的基本原因
        三、位移的主要启示
第三章 文本蕴涵:主题样态与题材范型
    第一节 以改革为基调的主题样态
        一、改革是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总体基调
        二、救赎是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的主体愿景
        三、几种代表性主题模式
    第二节 以民本为元素的题材范型
        一、不倦的话题——三农题材
        二、沉重的应对——生态诉求
        三、渴望的目光——教育关怀
        四、艰辛的抵抗——反腐意志
第四章 文体格调:现代品格与艺术维度
    第一节 现代文学品格
        一、生活预警的先锋性
        二、书写心态的平民性
        三、文本时空的史诗性
        四、价值取向的超越性
        五、文体风格的崇高性
    第二节 多元艺术维度
        一、报告形象:形神兼备
        二、思想感情:本真深切
        三、语言运用:鲜活明快
        四、叙述手法:灵活自便
        五、结构方式:创新自洽
        六、意境营造:情景交融
第五章 转进指向:日趋深化的发展理路
    第一节 批判理路:由审父到自审
    第二节 参与理路:由边缘到中心
    第三节 叙事理路:由聚焦到散点
    第四节 传播理路:由一元到多维
余论回顾与前瞻:挑战中的希望
    一、挑战:不应忽视的问题
    二、希望:新世纪可能的机遇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10)越南革新时期新闻传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题的由来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的理论背景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五、论文框架与基本概念
第一章 革新前越南新闻传媒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越南新闻传媒革新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长期战争的历史以及由此带来的两个后果
        二、一党执政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三、深受国际因素影响的国家发展进程
        四、多元文化及发展差异
    第二节 革新前的越南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概况
        一、1975 年前的越南新闻传媒
        二、在艰苦中发展的越南新闻媒体(1975—1980)
        三、越南新闻传媒革新的先声:在困难中的探索与发展(1980—1986)
    第三节 胡志明、长征的新闻观
        一、胡志明的新闻观
        二、长征的新闻观
第二章 越南革新时期新闻传媒的演变历程及快速发展
    第一节 越南新闻传媒革新的开始(1987—1991)
        一、社会背景
        二、新闻传媒革新的两大举措:“人民论坛”观的提出、《新闻法》的颁布
    第二节 收紧与调整(1992 年---1997 年)
        一、社会背景
        二、内容上的收紧和调整
        三、媒体走向市场
    第三节 1997 年至今
        一、社会背景
        二、媒体的繁荣和进一步市场化
        三、党对新闻传媒的领导与调控的加强
        四、媒体的监督功能(主要是反腐败功能)和“社会反辩”功能的强化
    第四节 革新以来越南新闻传媒业的快速发展
        一、报业的快速发展
        二、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
        三、通讯社的发展
        四、互联网的发展
        五、广告业的发展
        六、记者队伍的发展
第三章 革新时期越南新闻传媒功能的拓展(上):“人民论坛”观的提出---从单一工具到双重功能
    第一节 《当务之急》写作的背景和原因
        一、借助新闻传媒为革新造舆论和清除障碍
        二、戈尔巴乔夫“公开性”的影响与变异
        三、“民主化”的观念开始确立
    第二节 《当务之急》专栏的内容与新闻传媒是“人民论坛”观点的提出
        一、批评消极保守,促进党的革新政策的实施
        二、“新闻传媒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论坛”观点的提出
    第三节 《当务之急》专栏的影响和意义
        一、《当务之急》的示范作用与重要意义
        二、“人民论坛”观的实践与推广
第四章 革新时期越南新闻传媒功能的拓展(中):媒体反腐功能的彰显
    第一节 革新以来越南媒体反腐现报道
        一、新闻传媒成为反腐的生力军
        二、事前的监督:反腐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媒体评论直率尖锐
    第二节 越南媒体反腐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媒体反腐最主要的动力是来自政党
        二、法制化-----对新闻舆论监督权保护
        三、相互制衡的政治权力结构给了新闻媒体反腐报道以较大的空间
        四、外国投资者的影响
        五、日趋独立的媒体财政也是媒体反腐报道的支持力
        六、人民的支持、媒体和记者的独立精神是媒体反腐报道成功的关键
    第三节 越南对媒体反腐报道的管理
        一、媒体反腐报道中的问题
        二、对媒体反腐报道的管理
第五章 革新时期越南新闻传媒功能的拓展(下):媒体参与政治决策---“社会反辩”
    第一节 “社会反辩”的定义、提出及参与主体
        一、“反辩”与“社会反辩”
        二、“社会反辩”思想的提出
        三、社会力量的兴起是社会反辩得以实现的主体条件
    第二节 激进的尝试:新闻传媒对党的决策的参与 —— “十大”前在向全民公布政治报告草案并进行讨论中 的媒体角色
        一、提前公布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公开征求人民意见
        二、媒体对“党的建设”议程的发起和推动过程
        三、力图把民族主义与党的领导相结合的努力
        四、媒体议程对政治报告最终定稿的影响
    第三节 新闻传媒对政府决策的参与
        一、对公共政策的反辩内容
        二、媒体政策论辩过程中的组织、引导功能
        三、对越南新闻媒体“社会反辩”的评析
第六章 个案研究:国会直选中的越南媒体 ---以 2007 年《劳动报》对国会直选的报道为例
    第一节 越南特色的国会直选
        一、候选人的产生以组织推荐为主,也有自荐
        二、规定候选人的标准
        三、不允许候选人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治辩论和为自己宣传
    第二节 政府文件中对媒体预设的框架
        一、2007 年的国会选举流程
        二、选举委员会对选举活动报道的具体规定
        三、越南党和政府对选举报道的预设框架
    第三节 国会直选活动中的大众传媒框架---以《劳动报》为例
        一、体裁构成
        二、主题呈现
        三、叙述方式
        四、比较与结论
第七章 依法治业:新闻传媒管理方式的新探索
    第一节 新闻管理法规的建立与越南共产党的新闻自由观
        一、革新以来完备的媒介管理法规的建立
        二、越南共产党的新闻自由观
    第二节 革新前越南共产党的新闻立法
        一、越南历史上的《新闻法》
        二、革新前越南共产党的新闻立法
    第三节 1989年《新闻法》
        一、制定的背景
        二、内容及评析
    第四节 管理的进一步加强:1999 年对《新闻法》的修订
        一、修订原因
        二、修订后的1999 年《新闻法》的内容评析
        三、2009 年《新闻法》草案
    第五节 《新闻法》立法与实施中的一些困惑:以越南 建国以来最大的腐败案中越南政府对媒体的处置为例
        一、越南建国以来最大的腐败案件----“PMU18”案
        二、“PMU18”案中的越南媒体
        三、本案对记者的处理与《新闻法》实施中的问题和困惑
余论
附录
参考书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承担的项目
后记

四、当代世界反贪大案备忘录(论文参考文献)

  • [1]监察管辖制度研究[D]. 张咏涛. 湘潭大学, 2020
  • [2]新时代反腐思路的新拓展——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J]. 罗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5)
  • [3]2017年东南亚形势发展综述[J]. 赵姝岚.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8(01)
  • [4]新形势下我国依法治腐对策研究[D]. 康豫.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5]新形势下我国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研究[D]. 赵宏. 河北大学, 2017(08)
  • [6]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研究[D]. 迟连翔.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7]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D]. 何平. 武汉大学, 2012(10)
  • [8]基于菲律宾案例的民主与反腐败的关系研究[D]. 李欣. 湖南大学, 2011(03)
  • [9]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D]. 龚举善. 武汉大学, 2011(04)
  • [10]越南革新时期新闻传媒研究[D]. 易文. 上海大学, 2011(02)

标签:;  ;  ;  ;  ;  

当代世界重大反腐败案件备忘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