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地幔分支构造

辽宁地区地幔分支构造

一、辽宁地区的幔枝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静,陈超,王健,王丰翔,张福祥[1](2021)在《幔枝构造理论及其应用推广进展》文中认为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自提出以来受到地质学界广泛关注。在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阐述了幔枝构造的提出背景和基本特征,重点总结出幔枝构造在我国金银多金属地质找矿勘查领域的应用、推广情况,并对幔枝构造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应用幔枝构造理论不仅可指导矿产资源的深部勘查,又可具体解决油气资源、地热资源、生态环境、地震灾害等方面有关问题。在资源与环境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前景。

牛树银,真允庆,张福祥,陈超,孙爱群,宋涛,刁谦,陈中,袁杰[2](2018)在《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与成矿成藏作用》文中提出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具有:罕见的38 Ga古老变质岩系、早于太古宙末就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板块俯冲记录、并经两期克拉通化、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最典型、复合地幔柱最明显、与其它克拉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在新太古代末-中元古代初,区内花岗-绿岩带密布,仅以河北怀安及胶东TTG为例,足以证实为地幔热柱成因;"中部碰撞带"为早期板块俯冲的印记,是和基洛兰(Kenorland)陆块群汇聚过程紧密相联系;自进入1 8001 600 Ma期间,华北己转变为伸展构造体制,广泛分布有酸性岩浆岩及基性岩脉(岩墙)和伸展裂谷,亦为地幔柱强烈活动的显着特征,无疑是全球哥伦比亚(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组成部分;但进入1 000700 Ma时,华北除分布基性岩墙(床)群外,只在少数地区有中酸侵入岩体出露,可能是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呈现了隐伏岩浆活动的态势,故有逊于扬子克拉通此期岩浆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加里东期("泛华夏期")亦有地台隆升迹象;但演化至中生代,由于受燕山期翘变,和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华北亚地幔拄构造,同时产生了岩浆作用的"大灾变";成矿作用的"大爆发"。根据华北"G型大火成岩省"及变质核杂岩分布、和地震层析解释资料证实,本区是以渤海湾盆地为中心,形成"一盆多岭"的构造格局。正因为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促使区内成矿成藏作用具备有:独特性(如白云鄂博裂谷产稀土特大型矿床、中条裂谷产铜金超大型矿床)、继承性(如鞍山式铁矿与邯邢式铁矿的成因关系)、成藏作用的复杂性(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联系及山-岭金属矿)的特征。

张磊,佟宇,杨振东,白云龙,刘幸,赵永涛[3](2017)在《辽宁苇子沟地区金铜多金属矿成矿机制及找矿方向》文中指出苇子沟地区金铜多金属矿主要受闪长岩体控制,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区域上金、铜、铅、锌、银、钼等元素在地层中的高背景值、矿区内矿体受逆冲断层控制、各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土壤异常值的分带性等,皆为矿区金铜多金属矿体形成的主要因素。利用幔枝构造理论对矿床地质特征及诸多因素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苇子沟金铜多金属矿属于断裂—矽卡岩型矿床。NE向逆冲断层的形成是建平—阜新幔枝构造所造成,NE向逆冲断层为幔枝构造的主次级拆离带,为苇子沟地区的导矿、容矿构造,而更次级的拆离带为容矿、控矿构造。通过归纳区内成矿与嘀答水闪长岩体、围岩及NE向逆断层的关系,总结了成矿规律,并探讨了该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温常贵,真允庆,刁谦,陈中,宋涛,张艳军,乔红[4](2016)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破坏与幔柱的成因》文中提出华北克拉通东部是指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地区。该地区与东北及华南地区一样,也存在着岩石圈减薄和岩石圈破坏的现象。华北克拉通古生代与新生代的橄榄岩包体地热值分别为40mW/m2和80mW/m2,地热增高是岩石圈破坏的重要因素。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GRACE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呈巨型环状展布,可能是地幔亚热柱所致。区内郯庐断裂带呈NNE向纵贯切割,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成果反映,该断裂带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正断层,所组成的大型"花状"复杂断裂构造带,切穿地壳、莫霍面,直至岩石圈地幔,起到破坏岩石圈的作用。S波速成像结果证实,在苏鲁造山带下方,分布的碎块状波速扰动带延伸>300km,应是中生代扬子板块走滑俯冲、断离、折返的产物;而在渤海湾盆地下方,下地幔也存在陡倾的破碎带,延伸>300km,在岩石圈76km处及其深部,S波速降低,扰动很剧烈,可能是地幔柱头部呈粗大状的反映,故可认为渤海湾盆地是由蘑菇云状的地幔柱形成。再从华北克拉通的大陆根来看,东部为A型反时针pT轨迹麻粒岩分布,而中西部则为B型麻粒岩,这是因为东部新太古代绿岩带中赋存有科马提岩,其岩浆温度可高达1 600℃,如用幔柱构造模型解释成因最为合适。通过研究近年大量地震反射P波和S波层析资料,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及新生代期间,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的相互作用,深部的地幔流体常沿构造破裂带运移,促使岩石圈拆沉,并发生热侵蚀作用,形成酸性大火成岩省(SLIP)、裂谷型盆地的广泛分布和成矿成藏作用的"大爆发"。由此认为,建立区域构造模型将有利于指导深部找矿工作。

李斌[5](2013)在《辽宁弓长岭沉积变质铁矿成矿控矿构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弓长岭铁矿位于辽宁省辽阳市东南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辽东南幔枝构造北侧外围拆离带。弓长岭铁矿作为我国鞍山式铁矿的命名地,其沉积变质型富铁矿床令世界瞩目,广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浩若星海。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研究进展,从区域构造出发,结合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控矿构造、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观点分析弓长岭铁矿控矿构造条件,并以二矿区为例分析了幔枝构造控矿特征,建立弓长岭铁矿床控矿模式。主要认识有:1.研究显示弓长岭矿区混合岩化作用主要有两期。第一期混合岩化发生在29.9亿年左右,以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为代表,与鞍本地区铁架山、陈台沟、庙儿沟的混合花岗岩为同一期。第二期混合岩化以发生在25亿年左右,以弓长岭麻峪的钾质花岗岩为代表,鞍本地区后坟、樱桃园一带的混合花岗岩为同一期。弓长岭25亿年的混合岩类为典型的壳源型碱性花岗岩,这些都与辽东南幔枝构造多期活动特征相吻合。2.弓长岭矿区及其周围鞍本地区铁矿床是由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辽东南幔枝构造于中生代再次活动使辽东南地区整体抬升而接近地表的,其上腹拆离滑脱带因抬升较高,后被风化剥蚀,从而使得弓长岭铁矿床出露地表。3.根据硅、硫、氧同位素特点可知,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是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的,成矿物质铁是来源于深部的,正是由辽东南幔枝构造在古元古宙末期第一次活动带来的。4.磁铁富矿的形成是地幔热柱再次活跃之后带来的气水热液交代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形成的,伴随着去硅化作用,铁质富集下来。5.弓长岭二矿区的构造变形从早到晚,变形性质从塑性到脆性,变形规模由小到大,变形类型则是褶皱与剪切带相间发生,经历了多期次强烈变形变质,形成了一系列复背斜(形)、复向斜(形)等复杂的褶皱构造以及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剪切带相互交织,构成了本区复杂的构造图案。6.对先期形成的沉积型铁矿的改造是在褶皱构造、韧性剪切作用、断裂作用、幔枝构造抬升等作用共同作用下造成的。

王铮[6](2013)在《胶东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大地构造位于郯庐断裂带以东,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在此处交汇。胶东地区地层主要由胶东群、荆山群、粉子山群、蓬莱群等变质岩组成;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出露有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昆仑山花岗岩等,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生代燕山期,新生代岩浆活动较弱,岩浆岩分布较少,主要以喷溢或浅成侵入为主;构造以断裂为主,区域内NE向断裂构造分布广泛,是重要的导岩导矿构造,控制了岩浆岩的展布和矿床的分布。胶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其黄金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胶东地区金矿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中生代燕山期(100—120Ma),且矿脉延深较大,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繁多,但大多可归纳为蚀变岩型或石英脉型金矿。其中焦家蚀变岩型金矿田与玲珑石英脉型金矿田均为世界着名的典型矿床。本文运用幔枝构造理论结合板块运动学说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胶东地区构造格架的形成及演化。认为伊泽奈崎板块早白垩世对东亚大陆的高速、低角度俯冲作用造成了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行平移运动,而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控制了胶东地区NE向左行压扭性断裂构造的形成;随后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北漂移,东亚大陆受到太平洋板块的正向俯冲,胶东地区岩石圈上供,区域应力场由早期的挤压作用转变为拉张作用,断裂构造也由左行压扭性转变为张性。板块运动使胶东地区隆升为高原地貌,但其实际地貌却为一盆多山的盆岭耦合地貌。幔枝构造理论认为,胶东地区之下存在一个以胶莱盆地为中心的地幔亚热柱,亚热柱向上侵位造成了岩石圈受热熔蚀,形成了胶莱盆地。而其顶冠处的地幔物质受岩石圈阻挡,便沿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向外拆离流变。地幔物质的侵入所引起的大规模的中、基性岩浆活动,使外围造山带迅速隆升形成幔枝构造。而成矿物质迁移至造山带轴部时,受持续活动的韧性剪切带所切割,便沿剪切带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中有利的构造扩容带内富集、沉淀成矿,从而形成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

陈超[7](2013)在《太行山中北段构造控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太行山中北段地处河北省平山—阜平—涞源一带,区域构造上为阜平隆起及其外围,燕山运动以来构造复杂多样,岩浆活动强烈,金银铅锌铜等多金属矿产地相对集中,构造控岩控矿作用明显,地质成矿富有特色,一直是地学界实践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阜平幔枝构造轴部麻棚地区的成矿作用研究”(NO:40872137)和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河北木吉村铜矿、湘中锑(金)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NO:20109901)项目,系统地将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理论引入太行山中北段,以构造控岩控矿为主线,将成岩成矿与区域构造演化有机地联系起来,探讨区域成岩成矿作用,归纳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论文概述了太行山中北段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同时简要介绍了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和幔枝构造理论进展(幔枝构造为地幔热柱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地质资料,拟将本区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化归为阜平幔枝构造演化阶段,并从幔枝构造角度将本区划分为变质杂岩核部区、拆离带及其上盘盖层区三个部分,将120-140Ma作为阜平幔枝构造活动的主期。对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岩成矿的时空分布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通过阜平幔枝构造区20余个金银多金属矿床共计约500件矿石、岩体样品进行测试(部分数据来自前人成果)和分析,硫、铅、氢、氧、碳、硅、氦氩以及铼锇等同位素数据资料表明区域成矿物质以深部来源为主,局部混入壳源物质,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成岩成矿时限高峰期大致位于120-140Ma,与燕山期区域幔枝构造主运动时限较为一致,岩矿成因上与地球深部关系密切。从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的视角,本文重点解剖了核部区石湖金矿、拆离带附近区木吉村铜(钼)矿和盖层区支家地铅锌银矿三类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建立了相应成矿模式。经区域类似矿床对比、分析以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首次系统地分析区域构造成矿控矿作用和建立了区域构造控矿模式,认为各级幔枝构造系统是具体的控岩控矿场所,并系统地归纳了构造控矿规律,指出了下一轮区域地质找矿的重点。总之,中生代中晚期阜平幔枝构造的演化不仅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发生的驱动力,而且很好地控制着它们的在时空分布和演化。

刘成[8](2012)在《山东省玲珑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玲珑金矿田分布于胶东西北部的招远地区一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地台、胶东隆起的北部着名的胶西北亚带的中段,是玲珑花岗岩岩体内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断裂构造是该区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以含矿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为主,两者的形成与分布都受断裂控制。根据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规律,玲玲金矿田属于第三级构造单元郭家店幔枝构造西侧外围拆离带。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野外研究调查,从区域构造出发,结合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控矿构造、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观点分析玲珑金矿田控矿构造条件,分析幔枝构造控矿特征,建立玲珑金矿田控矿模式,初步推测找矿方向。主要认识有:1.玲珑金矿田内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控矿,区内发育有众多断裂,根据断裂的作用和规模分为Ⅰ、Ⅱ、Ⅲ级控矿断裂。Ⅰ级断裂控制着该金矿田矿脉的矿化蚀变类型、空间形态分布、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矿化深度的规律性变化。Ⅱ级断裂主要控制着次一级矿脉的富矿段。Ⅲ级断裂控制着矿田内矿体的产出位置、产状、形态等。2.根据玲珑金矿田各中段井下观察发现主断裂的旁边伴生有次级断裂,而且在主断裂的下盘矿化蚀变明显而且是主要的矿脉,在石英脉中还有方铅矿矿化,破碎严重;在上盘未见有明显的矿化;在远离断裂下盘的矿化蚀变逐渐变弱,且基岩较为破碎。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矿化蚀变为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等。可以说在矿脉边界以主断裂面上盘为界,矿化程度为弱—强—无。3.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郭家店幔枝构造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外围拆离带发育的一系列韧脆性剪切构造。4.燕山运动时期胶西北成矿集中区进入了以莱阳—莱西地幔亚热柱与其外围郭家店、岐山、盘石店等幔枝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并相应形成一系列(可具有一定的等间距性)北东向次级拆离滑脱带和北西向的横张断裂。受轴部韧性剪切带的深切作用的影响,大规模岩浆活动开始,玲珑杂岩体开始侵入,后期含矿热液在沿新裂隙上升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作用,并活化转移部分早期的金,沿相关构造薄弱带贯入并聚集成矿。5.玲珑金矿田深部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主干断裂存在,矿液是从深部运移而来,在主干断裂浅部两侧存在矿化,根据幔枝构造成矿理论推断深部一定有大的矿体存在。

牛树银,王宝德,张建珍,马宝军,孙爱群,聂凤军,江思宏,陈超,张占升,刘福林,赵志远[9](2011)在《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燕山运动以来,华北地台北缘进入了典型的陆内伸展造山阶段,究其成因可能与地幔热柱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认为金厂沟梁是一较典型的幔枝构造(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并且是该区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本文在简述其成矿构造背景、含金矿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金厂沟梁金矿的矿体展布、成矿作用、控矿构造,进而总结了成矿规律,归纳了成矿模式。认为由于对面沟张扭性断裂和头道沟张扭性断裂较大幅度的正断下掉作用,使含矿变质岩系地块较好地得以保存,因此,矿体纵向上具有较大的延深,甚至向深部可能由脉状、大脉状过渡到断裂蚀变岩型金矿,更深部有否还存在斑岩型金铜矿值得深入研究。

赵志远[10](2011)在《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构造控矿及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厂沟梁金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汗旗的南部边缘,是华北地台北缘非常典型的脉状热液大型金矿床,采矿历史已经超过50年。在矿区构造方面,构造对金厂沟梁金矿矿床产出状态和分布特征都起到了严格的控制作用。在勘探、开采程度不断加大,找矿难度也日益加大的今天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特别是在已有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已成当务之急。本论文以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总结金厂沟梁金矿构造控矿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提高勘查效果,发现更多好的矿产资源,为找矿实践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为目的。本论文以研究金厂沟梁金矿构造控矿及成矿规律为主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充分吸收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构造及各种样品测试等数据,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充分结合牛树银教授提出的幔枝构造理[1]-[3]论在成矿理论研究和指导生产等方面的新突破,对金厂沟梁金矿矿区地质情况、矿床特征、控矿构造、成矿规律以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论文采用野外地质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真观察野外地质现象,系统采集岩矿标本,大量测量露头节理产状;室内对野外数据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有用信息加以分析,归纳总结矿区矿田构造[4]-[7]等特征及成矿规律。通过对金厂沟梁金矿矿区综合研究分析,笔者对金厂沟梁金矿得出以下研究结果:金厂沟梁金矿位于地台北缘东段努鲁尔虎隆起这一较典型的幔枝构造;对面沟岩株为中心的断裂体系是成矿流体的主要通道;金矿矿体产出状态和分布特征受到构造的严格控制。目前所揭露或被探知的矿体和矿化体全部发育在那些由北西西向-北西向和南北向-北西向断裂组成的构造网络系统中;矿体纵向延深较大,甚至表现出上放开下收敛、上网脉下大脉、上脉多下脉少、上品位低下变富、上金银下金铜的变化趋势;向其深部发展,矿床类型到深部可能会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存在也有可能有斑岩型金铜矿。

二、辽宁地区的幔枝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宁地区的幔枝构造(论文提纲范文)

(1)幔枝构造理论及其应用推广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幔枝构造的提出
2 幔枝构造的基本特征
3 幔枝构造理论的应用
4 幔枝构造理论的推广
5 展望
    5.1 存在问题
        5.1.1 地幔柱确立标志方面的问题
        5.1.2 幔枝构造应用方面的问题
    5.2 应用前景
6 结论

(2)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与成矿成藏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华北克拉通主要地质特征简述
二、冥古宙期的地幔柱构造样式
三、华北克拉通东部新太古代地壳增生与地幔柱构造
四、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的多期裂谷群和岩脉群与地幔柱构造
    (一) 多期裂谷 (坳拉谷) 事件
    (二) 多期岩墙群展布
    (三) 火山-岩浆活动剧烈
五、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地幔柱构造
六、华北东部变质核杂岩是复合地幔柱构造的表征
七、建立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复合地幔柱模型的讨论
    (一) 华北东部显生宙—前燕山期主要地质事件
    (二) 深部高速块体是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的“古遗迹”
    (三) 华北东部大火岩省是复合地幔柱构造的重要标志
八、华北东部复合地幔柱构造对成矿及成藏作用的制约初析
    (一) 成矿作用的独特性
    (二) 成矿作用的继承性
    (三) 成矿与成藏作用的复杂性
九、结语

(3)辽宁苇子沟地区金铜多金属矿成矿机制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2.2构造
    2.3岩浆岩
    2.4地球化学特征
3矿体特征
    3.1矿石特征
    3.2围岩蚀变
4幔枝构造
    4.1幔枝构造成矿理论
    4.2幔枝构造的形态
    4.3幔枝构造的成矿控矿机制
5找矿方向
6结语

(4)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破坏与幔柱的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地幔上隆破坏
2 热动力作用是岩石圈破坏的重要因素
3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岩石圈破坏
4 板块俯冲与地幔上隆
5 山东沂水紫苏花岗岩成因分析
6 华北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幔柱特征
7 华北克拉通东部深部构造模型探讨
    7.1 区域深部构造地球物理学信息
    7.2 华北东部深部构造地球物理学信息
    7.3 华北东部深部地质构造模型探讨
8 深部找藏找矿的几点建议
9 结语

(5)辽宁弓长岭沉积变质铁矿成矿控矿构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2.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
        1.2.2 研究区工作程度及研究历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第三章 辽东南幔枝构造
    3.1 辽东南幔枝构造的形态特征
    3.2 辽东南幔枝构造组成与单元划分
        3.2.1 核部岩浆岩—变质杂岩
        3.2.2 外围拆离滑脱带
        3.2.3 上叠火山沉积盆地
    3.3 辽东南幔枝构造控矿特征
第四章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幔枝构造控矿特征
    4.1 矿区地层
        4.1.1 鞍山群茨沟组
        4.1.2 古生界奥陶系
        4.1.3 第四系
    4.2 矿区构造
        4.2.1 褶皱构造
        4.2.1.1 第一期流变褶皱与韧性剪切带
        4.2.1.2 第二期区域性主体褶皱构造
        4.2.1.3 第三期横跨叠加褶皱与韧脆性剪切带
        4.2.1.4 第四期横弯褶皱与区域隆升作用
        4.2.2 断裂构造
        4.2.2.1 走向断层
        4.2.2.2 横向断层
    4.3 矿区岩浆岩
    4.4 蚀变岩石
    4.5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4.6 矿床地质特征
        4.6.1 矿体规模和产状
        4.6.2 矿石组构及成分特征
        4.6.3 矿石类型和品级
        4.6.4 矿体围岩和夹石
        4.6.4.1 矿体上下盘围岩
        4.6.4.2 矿体内夹层和包裹体
    4.7. 富铁矿的赋矿规律
第五章 成矿作用及构造控矿研究
    5.1 成矿物质来源
        5.1.1 富铁矿中铁主要来源的探讨
        5.1.2 同位素特征
        5.1.2.1 碳同位素特征
        5.1.2.2 硅同位素特征
        5.1.2.3 硫同位素特征
        5.1.2.4 氧同位素特征
    5.2 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的形成年龄
    5.3 构造控矿、演化分析及成矿机制
        5.3.1 构造控矿分析
        5.3.2 构造演化分析
        5.3.3 成矿机制
    5.4 矿床成因及模式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认识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6)胶东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区域地质工作
        1.3.2 以往科研工作
    1.4 研究进展及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1.1 太古宇胶东群
        2.1.2 下元古界荆山群
        2.1.3 中元古界粉子山群
        2.1.4 上元古界蓬莱群
        2.1.5 中生界
        2.1.6 新生界
    2.2 岩浆岩
        2.2.1 玲珑型花岗岩
        2.2.2 郭家岭花岗岩
        2.2.3 艾山型花岗岩
        2.2.4 昆仑山型花岗岩
        2.2.5 三佛山型花岗岩
        2.2.6 相关脉岩
    2.3 构造
        2.3.1 断裂
        2.3.2 褶皱
        2.3.3 胶莱盆地
第三章 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
    3.1 太平洋板块的远程效应
        3.1.1 地震资料解译
        3.1.2 西太平洋板块运动演化
    3.2 郯庐断裂带的影响
        3.2.1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
        3.2.2 郯庐断裂带对胶东地区构造格架的制约
    3.3 华北东部地幔热柱多级演化
    3.4 莱阳地幔亚热柱
        3.4.1 胶东地区重力场特征
        3.4.2 莱阳地幔亚热柱
第四章 幔枝构造分析
    4.1 郭家店幔枝构造
        4.1.1 核部岩浆—变质杂岩体
        4.1.2 外围拆离滑脱带
        4.1.3 上叠断陷火山—沉积盆地
    4.2 牟乳幔枝构造
        4.2.1 核部岩浆—变质杂岩体
        4.2.2 外围拆离滑脱带
    4.3 艾山幔枝构造
第五章 典型金矿床构造解剖地质特征
    5.1 玲珑金矿
        5.1.1 矿区地质概况
        5.1.2 矿床地质特征
        5.1.3 成矿作用分析
    5.2 焦家金矿
        5.2.1 矿区地质概况
        5.2.2 矿床地质特征
        5.2.3 成矿作用分析
    5.3 三山岛金矿
        5.3.1 矿区地质概况
        5.3.2 矿床地质特征
        5.3.3 成矿作用分析
第六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6.1 胶东地区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6.1.1 胶东地区金矿床时间分布特征
        6.1.2 矿床的空间展布特征分布规律
    6.2 控矿成矿作用规律
    6.3 区域背景的形成及构造成矿控矿模型
        6.3.1 区域构造背景的形成及演化
        6.3.2 幔枝构造对胶东区域地质的控制作用
        6.3.3 幔枝构造对金矿类型的控制机制
    6.4 找矿方向分析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7)太行山中北段构造控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区域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区域研究现状
        1.2.2 主要存在问题
    1.3 幔枝构造理论概述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可行性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特征
        2.1.1 阜平群
        2.1.2 五台群
        2.1.3 甘陶河群
    2.2 区域岩浆岩特征
        2.2.1 阜平期
        2.2.2 吕梁期
        2.2.3 燕山期
    2.3 区域构造特征
        2.3.1 区域断裂特征
        2.3.2 区域褶皱特征
    2.4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史
        2.4.1 华北地块形成阶段
        2.4.2 华北地块稳定发展阶段
        2.4.3 幔枝构造活动阶段
第3章 阜平幔枝构造特征
    3.1 地幔热柱与幔枝构造
        3.1.1 地幔热柱多级演化
        3.1.2 幔枝构造基本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3.2 阜平幔枝构造的确立
        3.2.1 华北东部壳幔地球物理特征
        3.2.2 阜平地区地球化学特征
        3.2.3 阜平地区遥感资料解译
    3.3 阜平幔枝构造组成及单元划分
        3.3.1 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区
        3.3.2 拆离带(及其附近)区
        3.3.3 外围盖层区
第4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1 核部矿床(石湖金矿)
        4.1.1 成矿地质背景
        4.1.2 矿床地质特征
        4.1.3 构造控矿特征
    4.2 拆离带矿床(木吉村铜钼矿)
        4.2.1 成矿地质背景
        4.2.2 矿床地质特征
        4.2.3 构造控矿特征
    4.3 盖层矿床(灵丘-支家地铅锌银矿)
        4.3.1 成矿地质背景
        4.3.2 矿床地质特征
        4.3.3 构造控矿特征
第5章 区域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5.1 硫同位素特征
    5.2 铅同位素特征
    5.3 碳、氢、氧、硅同位素特征
    5.4 稀有气体特征
第6章 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6.1 区域成岩成矿特征
        6.1.1 区域岩体概况
        6.1.2 成岩成矿时限
        6.1.3 区域燕山期岩浆演化
        6.1.4 关于岩体成因
    6.2 区域成矿作用分析
        6.2.1 构造控岩控矿的时限特征
        6.2.2 构造控岩控矿的空间特征
        6.2.3 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初析
    6.3 构造成矿模式
        6.3.1 石湖金矿成矿模式
        6.3.2 木吉村铜(钼)矿成矿模式
        6.3.3 支家地铅锌银矿成矿模式
        6.3.4 阜平幔枝构造成矿综合模式
    6.4 构造控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6.4.1 控矿规律
        6.4.2 找矿方向
第7章 结论
    7.1 基本认识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山东省玲珑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2.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
        1.2.2 研究区工作程度及研究历史
        1.2.3 存在的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次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2.4 矿产
第三章 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区内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构造
        3.1.4 驮岩
    3.2 矿脉地质特征
    3.3 矿体地质特征
    3.4 矿石特征
    3.5 围岩蚀变
    3.6 成矿阶段
    3.7 蚀变分带
    3.8 成矿年龄
第四章 成矿作用及构造控矿研究
    4.1 成矿物质来源
    4.2 郭家店幔枝构造
    4.3 构造控矿、演化分析及成矿机制
        4.3.1 发育特征
        4.3.2 空间展布
        4.3.3 构造类型
        4.3.4 节理统计
        4.3.5 变形特征
        4.3.6 构造活动过程
第五章 找矿方向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概况
    1.1 赋矿围岩特征
    1.2 主要断裂构造
    1.3 岩浆活动期次
2 典型矿脉特征
    2.1 矿脉空间展布特征
    2.2 矿脉的形态特征
    2.3 矿石主要组分
    2.4 矿石结构构造
    2.5 矿石基本类型
    2.6 矿体围岩蚀变
3 成矿作用分析与找矿预测
    3.1 成矿作用分析
    3.2 深部与外围找矿预测

(10)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构造控矿及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论文选题及意义
        1.2.1 论文选题
        1.2.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 完成工作量
    1.4 研究进展
第2章 研究区域概述
    2.1 区域概况
    2.2 区域地层
        2.2.1 前寒武系
        2.2.2 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
        2.3.1. 区域构造历史简述
        2.3.2. 断裂构造
        2.3.3. 环形构造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1.1. 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岩
        3.1.2. 侏罗系中上统火山岩
        3.1.3. 白垩系下统火山岩
        3.1.4 第四系
    3.2 矿区侵入岩
        3.2.1 岩石学特征
        3.2.2 岩浆源区及成岩构造背景
    3.3 矿体地质
        3.3.1 矿体形态与产状
        3.3.2 矿石特征
        3.3.3 围岩蚀变
        3.3.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划分
第4章 .构造控矿分析
    4.1 矿区构造
        4.1.1 基底构造
        4.1.2 构造盆地
        4.1.3 断裂构造
    4.2 节理及矿脉产状特征
        4.2.1 野外节理产状特征
        4.2.2 中段矿脉产状特征
    4.3 控矿构造特征
第5章 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
    5.1 成矿作用分析
        5.1.1 幔枝构造
        5.1.2 矿床成因
    5.2 成矿规律及模式
        5.2.1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5.2.2 成矿模式
        5.2.3 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四、辽宁地区的幔枝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幔枝构造理论及其应用推广进展[J]. 王云静,陈超,王健,王丰翔,张福祥.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05)
  • [2]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与成矿成藏作用[J]. 牛树银,真允庆,张福祥,陈超,孙爱群,宋涛,刁谦,陈中,袁杰.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8(01)
  • [3]辽宁苇子沟地区金铜多金属矿成矿机制及找矿方向[J]. 张磊,佟宇,杨振东,白云龙,刘幸,赵永涛. 黄金科学技术, 2017(04)
  • [4]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破坏与幔柱的成因[J]. 温常贵,真允庆,刁谦,陈中,宋涛,张艳军,乔红. 地质找矿论丛, 2016(01)
  • [5]辽宁弓长岭沉积变质铁矿成矿控矿构造研究[D]. 李斌.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05)
  • [6]胶东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D]. 王铮.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05)
  • [7]太行山中北段构造控矿作用研究[D]. 陈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8)
  • [8]山东省玲珑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D]. 刘成.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2(05)
  • [9]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J]. 牛树银,王宝德,张建珍,马宝军,孙爱群,聂凤军,江思宏,陈超,张占升,刘福林,赵志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3)
  • [10]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构造控矿及成矿规律研究[D]. 赵志远.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1(04)

标签:;  ;  ;  

辽宁地区地幔分支构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