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票据印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业票据印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商业票据印刷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杨莉萍[1](2020)在《临沂商票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及其可推广性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引发中国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显着改变,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经济在短期内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经济下行压力大。尤其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票据市场远不足以覆盖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商业承兑汇票(以下简称为“商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票据,兼具支付和融资属性。商票与银行承兑汇票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依靠自身的商业信用进行低成本融资。因此,大力发展商票,不仅可以缓解实体经济信贷紧张,还可以完善票据市场发展体系。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2019年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专项政策。供应链金融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和预付款融资三种模式,以不同的担保对象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融资则构成了这些模式的区别,但以上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都带来了不同于传统信贷方式的风险。尤其在票据信用风险暴露较严重的背景下,供应链核心企业一旦发生信用违约,整个供应链容易发生资金断裂,产生系统性风险。山东省的临沂模式借助商票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以下简称“临沂模式”),发挥出商票和供应链金融双重优势,并且较好地控制了信用风险。该模式自2018年2月份开始推广,当年该地区累计签发商票90.4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37.6%;商票累计贴现89.3亿元,较2017年增长37%。因此,本文选取临沂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该模式在其他地区推广提供相关借鉴经验。第二章中本文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模式、发展前景和风险概况,还分析了商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功能机制,为临沂模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本文分析临沂模式在当地推广的特色做法。第一,监管机构出台《关于发展商业承兑汇票助推产业链融资的指导意见》,统一商票顶层设计,落实准入制度与风控措施;第二,监管部门依据行业代表性、信用状况、所属行业和产业链特点选取示范性核心企业,以此培育区域示范效应;第三,落实主办行制度,为试点企业优化授信流程,在严控风险的同时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第四,引入金融科技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商票数据,改善供应链金融所有参与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结合对奥德集团、金锣集团和鑫海科技三家供应链示范性核心企业的分析,研究得出临沂模式的发展效果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培育区域商业信用,这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支持。在临沂监管机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平台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参与方的深入合作下,临沂模式顺利发挥出商票和供应链金融的双重优势。但是临沂模式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供应链跨区域管理缺乏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推广积极性不高、缺乏外部评级机构评级的公信力、商票风险管理不够全面等问题。其次,本文根据临沂模式推广总结出一些发展经验,如完善商业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合作,成立商票推广组织。本文还根据上面阐述的问题从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经营转型、信用评级体系和商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再次,在分析临沂模式大范围推广的现实意义后,本文从商票贴现利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商业信用、商票贴现余额、商票贴现发生额都与商票贴现利率显着相关,以此可引导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另外,本文结合临沂的区域优势,从适用性环境和适用性行业提出了几点可推广性建议。最后,本文经过全面的深入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临沂模式在当地推广的效果良好,减少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应收账款,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效率。并且,区域商业信用的培育可以降低商票价格,助力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第二,临沂模式可以在信用环境和供应链条件较好、票据资源丰富且电子化程度高的地区选取特定行业先行推广,这有助于改善我国商业信用环境、推动金融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目前临沂模式发展时间还不够长,发展效果和发展问题等还需未来进一步发现和研究。

马玉苹[2](2020)在《中国华能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资产支持票据发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实施能源领域变革,加强创建清洁低碳、安全节能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力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近几年,由于国内不断淘汰落后的发电机组,加强传统火电向清洁电力的转型,使得电力企业面临大量资金缺口发展风电、水电、光伏、核电。电力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项目周期较长,融资需求旺盛,急需新的融资途径来解决电力行业融资难问题。资产支持证券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与其他传统的债务融资方式相比,融资成本、门槛较低,且融集的资金在使用方面不受限制,因此深受市场追捧,发展速度较快。本文选取了国内首款以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中国华能集团资产支持票据”,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首先,通过研究华能集团行业需求和集团内部发展转型需求,探讨公司选择资产支持票据融资的动因,以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风险。在此次票据化结构设计上,为了更好的满足适应应收账款期限较短的特性,赢得市场投资者青睐,采用了循环交易结构的方式。然后重点分析了此次华能集团资产支持票据的票面利率的合理性以及针对此次融资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经过案例分析得出此次华能集团采用资产支持票融资不仅节约了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财务杠杆,还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最后根据华能集团资产支持票据产品的成功,对电力企业未来更好地发展资产证券化提出了建议。

张培良[3](2019)在《非现金支付对城市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支付体系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基础设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前更加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非现金支付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和企业主要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在日常生活和小额零售领域已经十分普遍,支付宝、微信支付几乎遍布所有的工作和生活支付场景。支付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信息经济时代,以支付体系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是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支付体系与交通设施、生活设施等传统物理因素一样,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型基础设施。本文以金融功能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为基础,将支付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进行交叉融合,研究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集聚效应,尝试探索信息经济时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基于金融功能理论和空间集聚理论,阐述了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理论分析表明,完备高效的支付系统是城市金融体系的基础,为城市经济发展打通了资金融通的快捷渠道;支付体系的建设适应了信息技术时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非现金支付同样具有的空间集聚效应,可归纳为规模经济效应、信息溢出、良好的流动性;非现金支付所产生的外部性表现在降低商品和服务交易成本的同时,促进了服务业等经济活动在特定区域和城市的集聚,同时又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其次,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支付体系和非现金支付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基于经典的货币需求理论构建实证分析模型,从总量替代和增量替代两个层面对非现金支付对现金支付的替代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客观上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非现金支付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流通和创造规律,对流通中现金形成明显的冲击。支付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非现金支付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交易资金的实时清算,减少了在途资金,加快了资金周转,隐形增加了经济领域实际在用的货币供应量,为经济活动效率提升提供了支撑。再次,本文运用时差相关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总体上验证非现金支付与城市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相关性,然后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进一步分析三者的动态关联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现金支付对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均产生了正向影响,相对于票据支付,在中长期银行卡支付对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均更加明显。最后,以上述理论研究、现状研究和关联性研究为基础,本文分别从非现金支付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效应的角度,实证分析了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一方面,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实证分析模型,从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发展两个层面对非现金支付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银行卡和票据为代表的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不同支付工具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票据支付对第二产业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银行卡支付对第三产业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随着我国支付清算市场布局日益优化,票据和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日益完善,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支付效率;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电子票据交易便捷性高和操作风险低的业务优势更加明显,为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了便利化支付;银行卡受理环境日益改善,信用卡又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居民日常消费,从而对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显着的促进作用,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对非现金支付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区位熵、集聚指数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等方法的研究显示,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存在一定的集聚特性和区域差异,票据和银行卡集聚指数均保持稳定,表现出了高集聚状态;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银行卡的空间关联性显着高于票据,现阶段我国非现金支付方式是以银行卡为主导;票据的空间关联性逐年下降,显示出票据在支付清算领域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而银行卡的空间关联性基本保持稳定。空间计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票据和银行卡交易金额每增长1%,将分别促进GDP增长0.11%和0.13%,银行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票据。非现金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三产业发展这一途径,其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效应可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第三产业占比持续高于第二产业,非现金支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格[4](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认为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杨兆云[5](2018)在《数据时代D公司转型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被不断颠覆,而“互联网+”也为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一方面,传统行业竞争呈现出“红海”的特征,即市场相对成熟饱和,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产能过剩,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如何摆脱价格战等低效竞争,开挖掘新的增长点,开辟新的市场,进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已成为传统企业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挑战。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势头,包括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对许多传统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传统业务的衰减倒逼传统行业内的企业谋求自身业务的突破与变革。唯有进行战略变革,方能在信息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旨在研究以商务票据印刷为主营业务的行业龙头D企业在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转型战略。首先,从业务和财务两个维度出发,结合SWOT模型,研究了D公司转型的背景,发现尽管近年来D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均未见异常,但其业务已经进入了明显的瓶颈期,而且在国家环保政策趋于严格和互联网、大数据等外部技术的冲击下,D公司的战略转型显得十分必要。其次,本文根据安索夫矩阵的相关理论,结合D公司的现状,为D企业确定了产品开发的转型战略,即通过拓展电子发票服务,从单一制造商转型为制造+服务的综合型企业。本文进一步按照STP战略模型的逻辑,梳理了电子发票市场的整体情况,把电子发票市场划分为to B和to C两个类型,而后围绕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竞争对手和自身情况三个要素,对电子发票这一转型方向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提出了D公司的价值主张。最后,本文从转型战略实施和风险控制的角度为D公司的转型提出了建议。

李又保[6](2017)在《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否的竞争战略,其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着企业经营的成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以“团结协作、诚信奉献,持续提升企业价值”为不懈奋斗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企业现已成为山东省地税局发票定点印刷企业。2015年7月30日,绿环科技在新三板公开发行。面对大数据引发的信息革命浪潮,我国传统票据印刷企业纷纷开始谋求转型升级,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着严峻挑战与历史机遇。本文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同时,综合运用PEST分析模型、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和SWOT分析模型等分析工具对研究对象——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规划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发现:(1)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外部环境威胁。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的机会有:不断聚焦目标客户,确定细分市场与产品领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为企业目标大客户群体服务;有机会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企业发展;能够利用战略联盟扩大地理覆盖面,从而增强竞争力,扩展企业品牌和声誉。同时,该企业所面临的威胁包括: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山东省地方税务局,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相应的发票印刷业务收入和利润面临下滑的风险;电子发票的兴起与普及给企业带来替代品抢占市场的威胁;票据印刷行业内竞争激烈。(2)该企业具备竞争的内部优势,但也应关注到其竞争劣势。内部竞争优势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优势、设备工艺优势、管理团队优势、客户群体稳定、分销渠道良好等。同时,企业在经营与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劣势和问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无研发支出、无专利;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创新意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竞争对手相比,整体单位成本高且产品线较为狭窄,专注于票据印刷业务,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及行业竞争环境的影响。(3)未来3-5年,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着力推进多集中化的竞争战略,聚焦于地税发票印刷这一特定目标市场,通过提升自动化、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供比行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目标客户群体需求,从而取得核心竞争力,在票据印刷行业中获得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孙俊杰[7](2017)在《RY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前的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文明确表示新三板成为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标志着新三板市场扩容至全国,新三板试点的扩张使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新三板一方面完善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形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架。另一方面通过价格发现、引入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增强挂牌企业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形成及管理的特点,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其在挂牌过程中的难点,因此,在筹备新三板挂牌的过程中,彻底、完整地解决企业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正在筹备新三板挂牌的一家印刷行业中小型企业RY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司治理相关理论知识,较全面、系统地对该公司的财务现状、公司治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继而解决其在挂牌上市过程中最重要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问题。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新三板市场情况进行描述,并对资本市场的相关的理论和文献展开详细的综述,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通过对RY公司背景介绍及公司治理合规性分析,在对RY公司的股权结构、组织架构、经营业务阐述的基础上,对RY公司公司治理状况、同业竞争状况、关联交易状况和可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分析。最后,依据RY公司的公司治理内容,提出对公司治理的保障措施,从而完善公司的整体经营与治理,保障公司进行规范治理的同时,并促使公司在未来的经营中按新三板公司的规范化要求运作。本文认为,对于拟挂牌的新三板企业公司治理环节中应当着重研究其是否具有不规范、不合理的公司经营行为,尤其是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问题。由此,可以通过股东承诺、发函保证乃至签订企业间关联协议等形式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具体措施入手,从实务角度探讨存在一定瑕疵的企业如何实现新三板挂牌。这些内容对RY公司实现顺利牌以及公司未来经营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未来准备挂牌的企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焦世雄[8](2017)在《我国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分析 ——以东北特钢为例》文中指出自2005年以来,短期融资券为很多企业解决了短期流动性困难,规模增长迅速,受到市场一致好评。同时,短融也打破了刚性兑付,出现了信用违约危机,引起了债券市场对发债企业信用风险的关注。当前的情况是,除了国企和央企,其他大部分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地方国企都存在政府的隐性担保,这些情况对我国债券的信用风险管理产生了很大阻碍,我国需要改进监管方式,借鉴美国商业票据的信用管理方法,同时根据国情,规范我国银行间短期融资券的管理方法,从而使短融市场更加健康的发展。本文运用案例分析,以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15东北特钢CP001”为角度,来深入分析我国银行间短期融资券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尤其在信用风险这个角度深入剖析。本文开始介绍了短期融资券的特点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背景;接着,通过调查走访整理东北特钢短融违约的案件过程以及相关报道等资料,更加准确地介绍了此次我国银行间市场首例地方国企债券违约的过程以及当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案例做了全面充分的剖析,从发债前期、存续期、违约后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短融市场信用风险的管理漏洞,并且通过搜集东北特钢集团2010-2015年财务报表数据,运用Z值模型分析了其财务健康状况以及可能的违约情况;最后,通过借鉴美国商业票据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提出针对我国银行间短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白渊[9](2014)在《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河北省国家税务票证服务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到了决定性作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事业单位必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其经营管理观念也必将发展转变。但是在转型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改革具有明显滞后性和复杂性,并且在改制转轨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突出性问题,为了避免在改革中迷失方向,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充分认识事业单位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区别事业单位法人与其他市场主体法人的差异,对于强化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行为及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结合具体数据梳理事业单位转型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综合提炼总结事业单位的基本涵义及学术界几种不同认识的研究,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经营改革的基本现状及方向。事业单位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曾经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政策的执行做出过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事业单位越来越不适合经济发展,如何加快改革,重新唤起事业单位的活力成立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以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税务票证服务中心为例对事业单位经营改革的方向和模式的研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事业单位经营改革的现状分析;传统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优,劣势分析;传统票据印刷行业优劣势分析;传统票据印刷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健康持续发展;生产型事业单位经营模式探索:浅析集团化运作与集团化管理创新模式。通过研究对其他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杜浩[10](2012)在《我国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2008年开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近两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逐步抬头的趋势,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用尽各种办法逼迫人民币升值,我国很多商业票据印刷企业面临的困难重重,遇到的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目前我们所从事的票据印刷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市场情况复杂多变。因此快速有效的掌握市场发展状况,已成为企业及决策者成功的关键。而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产品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投资方针的制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并非单纯从某一个层面对市场进行评价,要得到有实际价值、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就必须从专业的角度对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本论文将以国内外学者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根据本人对国内外商业票据市场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我国票据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系统地探讨商业票据印刷市场营销策略这一领域的理论,希望会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工作有些帮助,使我们企业时刻保持清晰的发展思路,不因纷繁的信息而迷失,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重点研究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营销策略。首先提出问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以及商业票据印刷市场的基本情况。然后,概述营销相关理论,主要是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营销管理理念的发展阶段,4P和4C等营销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并依据中国票据印刷行业的发展状况,运用相应的市场营销理论,通过行业宏微观环境及行业竞争态势的分析,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最后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针对企业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我们对票据印刷业务市场进行了深度调研,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并以营销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国内票据印刷行业的三家龙头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制定适合于当前发展形势的票据印刷营销策略,具有实用意义。创新之处在于,在国内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出积极开辟国际票据市场的营销策略的分析,对实现我国商业票据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二、商业票据印刷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票据印刷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临沂商票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及其可推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针对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研究
        1.2.2 针对票据业务发展方面的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可能存在的不足
2 商票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和模式
        2.1.1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2.1.2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2.2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
        2.2.1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与风险概况
        2.2.2 商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功能机制分析
3 临沂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临沂模式简介
        3.1.1 临沂模式的现状介绍
        3.1.2 临沂模式的业务特点
    3.2 临沂模式的特色做法
        3.2.1 建立健全政策举措
        3.2.2 打造优选试点企业
        3.2.3 落实主办行制度
        3.2.4 借助金融科技手段
    3.3 临沂模式的发展效果
        3.3.1 货币政策传导顺畅
        3.3.2 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3.3.3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3.3.4 培育区域商业信用
    3.4 临沂模式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4.1 供应链跨区域管理缺乏政策支持
        3.4.2 金融机构推广积极性不高
        3.4.3 缺乏外部评级机构评级的公信力
        3.4.4 商票风险管理不够全面
4 临沂模式的经验总结及改进建议
    4.1 临沂模式的经验总结
        4.1.1 完善商业信息披露机制
        4.1.2 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合作
        4.1.3 成立商票推广组织
    4.2 临沂模式的改进建议
        4.2.1 改善商票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环境
        4.2.2 统一发展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
        4.2.3 建立健全供应链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4.2.4 完善商票供应链融资风险防控
5 临沂模式的可推广性研究
    5.1 临沂模式推广的现实意义
        5.1.1 服务实体经济与降低金融风险
        5.1.2 改善区域商业信用环境
    5.2 临沂模式的可推广性
        5.2.1 商票贴现利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2.2 临沂模式的可推广性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华能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资产支持票据发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框架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MM理论
        2.1.2 权衡理论
        2.1.3 优序融资理论
    2.2 资产证券化相关原理
        2.2.1 资产重组原理
        2.2.2 风险隔离原理
        2.2.3 信用增级原理
    2.3 资产证券化国内外文献综述
    2.4 资产支持票据国内外文献综述
3 华能集团资产支持票据案例概况
    3.1 公司简介
        3.1.1 公司介绍
        3.1.2 华能集团经营现状
    3.2 华能集团资产支持票据基本情况
        3.2.1 基本要素
        3.2.2 各交易机构概述
        3.2.3 基础资产池情况
        3.2.4 信用增级
    3.3 本章小结
4 华能集团资产支持票据案例分析
    4.1 发行动因分析
        4.1.1 宏观行业分析
        4.1.2 公司内部战略分析
        4.1.3 企业财务分析
    4.2 华能集团资产支持票据风险分析
        4.2.1 操作风险
        4.2.2 信用及利率风险
        4.2.3 基础资产相关风险
    4.3 方案分析
        4.3.1 基础资产池分析
        4.3.2 循环结构分析
        4.3.3 信用增级方式分析
        4.3.4 破产风险隔离分析
        4.3.5 资产支持计划定价分析
    4.4 效果分析
        4.4.1 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4.4.2 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4.4.3 对运营能力的影响
        4.4.4 Z-Score模型分析对财务风险影响
        4.4.5 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总结与启示
    5.1 案例总结
    5.2 案例启示
        5.2.1 选择高质低风险的基础资产
        5.2.2 内外部增信确保现金流安全
        5.2.3 使用循环购买方式,实现双方互利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非现金支付对城市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城市
        1.2.2 支付和支付体系
        1.2.3 非现金支付工具
    1.3 文献综述
        1.3.1 货币和支付
        1.3.2 金融发展和经济集聚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框架和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货币和金融理论
        2.1.1 货币和支付理论
        2.1.2 金融发展理论
        2.1.3 金融功能理论
    2.2 集聚经济理论
    2.3 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作用的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历程、现状和效率分析
    3.1 现代支付体系发展历程
        3.1.1 支付体系发展历程
        3.1.2 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历程
    3.2 现代支付体系发展现状
        3.2.1 支付体系运行现状
        3.2.2 非现金支付发展现状
    3.3 非现金支付发展效率的实证分析
        3.3.1 非现金支付发展效率的理论分析
        3.3.2 流通中现金变化趋势
        3.3.3 非现金支付对现金支付替代效应的实证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现金支付与城市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关联机制分析
    4.1 非现金支付与城市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4.1.1 时差相关分析
        4.1.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2 非现金支付与城市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PVAR模型估计
        4.2.1 PVAR模型
        4.2.2 变量和数据
        4.2.3 模型估计结果
    4.3 非现金支付与城市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动态关联性的脉冲响应分析
        4.3.1 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
        4.3.2 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动态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5.1 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5.2 非现金支付对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5.2.1 固定效应模型简介
        5.2.2 数据和变量选择
        5.2.3 计量模型构建
        5.2.4 回归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现金支付发展的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6.1 我国非现金支付区域发展的情况
        6.1.1 总体情况
        6.1.2 省域差异分析
    6.2 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
        6.2.1 基于区位熵的实证研究
        6.2.2 基于集聚指数的实证研究
        6.2.3 基于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的实证研究
    6.3 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经济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
        6.3.1 空间计量模型
        6.3.2 数据和变量选取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小结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小结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小结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小结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小结
结语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5)数据时代D公司转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企业转型理论
        2.1.1 企业转型的动因
        2.1.2 企业转型的过程
        2.1.3 企业转型的内容
        2.1.4 企业转型的阻碍
    2.2 企业战略理论
        2.2.1 产业战略观
        2.2.2 资源基础观
        2.2.3 动态能力观
        2.2.4 非市场竞争战略
    2.3 多元化战略
    2.4 数据时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D公司转型背景介绍
    3.1 基本情况介绍
    3.2 主营业务构成
    3.3 财务数据分析
        3.3.1 比较分析法
        3.3.2 财务比率法
        3.3.3 杜邦比例分析法
    3.4 SWOT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D公司的转型策略
    4.1 转型策略选择
    4.2 转型思维:蓝海战略
    4.3 转型方向:电子发票
        4.3.1 市场概述
        4.3.2 细分市场划分(Segment)
        4.3.3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
        4.3.4 定位(Position)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险识别和建议
    5.1 主要风险识别
    5.2 建议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工具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相关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介绍
        2.1.1 战略与企业战略内涵
        2.1.2 战略管理内涵
    2.2 战略管理理论演进及发展趋势
        2.2.1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2.2.2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2.3 票据印刷行业竞争战略述评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技术环境分析
        3.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 行业及竞争环境分析
        3.2.1 商业票据印刷行业分析
        3.2.2 竞争分析
    3.3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EFE)矩阵分析
第四章 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4.1 企业概况
        4.1.1 企业介绍
        4.1.2 历史沿革
    4.2 经营状况
    4.3 企业的资源分析
    4.4 企业能力分析
        4.4.1 生产能力分析
        4.4.2 营销能力分析
        4.4.3 财务能力分析
        4.4.4 组织能力分析
        4.4.5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分析
    4.5 内部环境要素评价(IFE)矩阵分析
第五章 绿环科技竞争战略规划与实施
    5.1 企业使命与愿景
    5.2 竞争战略目标
        5.2.1 产品与市场目标
        5.2.2 创新目标
        5.2.3 盈利目标
        5.2.4 社会目标
    5.3 竞争战略的确定
        5.3.1 成本领先战略
        5.3.2 差异化战略
        5.3.3 集中化战略
        5.3.4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分析
    5.4 竞争战略的实施
        5.4.1 科学生产严格把控印刷工艺各环节
        5.4.2 优化流程关注由进料到发货过程控制
        5.4.3 精准营销拓宽细分市场销售网络
        5.4.4 关注客户提供售全方位优质服务
第六章 绿环科技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构建核心价值弘扬企业文化
    6.2 完善组织架构提升治理水平
    6.3 关注人才培育规范人力管理
    6.4 加大技术投入高效绿色转型
    6.5 上线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
        7.1.2 公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
        7.1.3 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规划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RY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前的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研究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逻辑分析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司治理
        2.1.2 股权治理
        2.1.3 同业竞争
        2.1.4 关联交易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
        2.2.2 公司治理主体的现代管家理论
        2.2.3 公司的利益者相关理论
    2.3 新三板市场与公司治理研究
        2.3.1 新三板市场界定
        2.3.2 新三板市场定位
        2.3.3 新三板市场中的公司治理
第3章 RY公司挂牌前公司治理概况分析
    3.1 RY公司基本概况分析
        3.1.1 RY公司发展历程
        3.1.2 RY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及规模分析
        3.1.3 RY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3.2 RY公司挂牌前公司治理情况分析
        3.2.1 关联交易的情况
        3.2.2 同业竞争的情况
第4章 RY公司挂牌前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同业竞争严重
        4.1.1 主要表现
        4.1.2 出现同业竞争的原因
        4.1.3 同业竞争审核尺度
    4.2 关联交易突出
        4.2.1 主要表现
        4.2.2 出现关联交易的原因
        4.2.3 关联交易的审核尺度
第5章 RY公司挂牌前公司治理对策研究
    5.1 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契约解决关联交易问题
        5.1.1 减少关联企业间的交易
        5.1.2 加强公司科学经营体系建设
        5.1.3 公司股东及董监高的忠实义务
    5.2 通过给股转系统发承诺函解决公司同业竞争问题
        5.2.1 同业竞争的解决
        5.2.2 控股股东承诺
        5.2.3 实际控制人承诺
        5.2.4 内部人员承诺
        5.2.5 其他关联人承诺
        5.2.6 上级公司BZ集团、QG集团书面承诺
第6章 结论
    6.1 对本文的总结
    6.2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我国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分析 ——以东北特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我国银行间短期融资券发行的背景介绍
        1.1.2 短期融资券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现状及信用风险
    2.1 短期融资券的特征
    2.2 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2.2.1 市场规模
        2.2.2 期限结构
        2.2.3 主体性质
        2.2.4 单笔发行规模
    2.3 我国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
        2.3.1 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管理定义
        2.3.2 触发短融信用风险的原因
第3章 美国商业票据的国际经验借鉴
    3.1 美国商业票据与我国短期融资券的对比
    3.2 美国商业票据的信用风险管理
第4章“东北特钢”短期融资券案例研究
    4.1 企业概况
        4.1.1 企业的优势
        4.1.2 企业的劣势
    4.2“东北特钢”兑付危机事件介绍
    4.3“东北特钢”事件违约原因分析
        4.3.1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经营压力较大
        4.3.2 董事长意外自杀
        4.3.3 周转不灵导致流动性压力过大
    4.4“东北特钢”信用风险管理缺陷分析
        4.4.1 发行前风险审查力度不足
        4.4.2 存续期风险控制不足
        4.4.3 违约事后保障体系不成熟
    4.5 Z-Score模型对东北特钢集团的信用风险评估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5.2.2 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河北省国家税务票证服务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分析
        1.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涵义、分类及现状
        1.2.2 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
        1.2.3 分类改革:事业单位的改革思路及财政供给定位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社会企业理论基本观点
    2.2 企业社会责任
    2.3 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2.4 集团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事业单位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其面临问题
    3.1 事业单位转型改制的时代背景
    3.2 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票证中心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4.1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票证服务中心概述
    4.2 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及经营发展
    4.3 票证中心印刷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4.4 票证中心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五章 事业单位经营改革模式探索
    5.1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票证中心调整经营思路及方向
        5.1.1 构建稳定和谐团队
    5.2 主营业务调整措施
        5.2.1 设备技术升级及管理创新
        5.2.2 票证中心流程及管理标准建立
        5.2.3 票证中心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5.2.4 绿色印刷
    5.3 经营业务结构调整
        5.3.1 贸易销售
        5.3.2 广告业务
        5.3.3 新型打印产业
        5.3.4 仓储物流
第六章 资本运作优化及集团化管理
    6.1 土地资本运作
        6.1.1 项目的策划
        6.1.2 项目简介
    6.2 战略投资公司
    6.3 稳步推进集团化管理
        6.3.1 集团化运作的理论基础
        6.3.2 集团化运作的优势
        6.3.3 集团化管理模式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市场营销的内涵
    2.2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2.1 五力模型理论
        2.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 4P营销理论
第3章 我国票据印刷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票据印刷行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3.1.1 票据印刷行业发展状况
        3.1.2 中国商业票据印刷市场的特征
    3.2 票据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3.2.1 票据印刷行业发展趋势
        3.2.2 票据印刷行业面临问题
    3.3 票据印刷行业细分市场发展动态
第4章 我国票据印刷企业的营销策略
    4.1 中国票据印刷企业分析
        4.1.1 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实例介绍
        4.1.2 中国票据印刷企业竞争趋势
    4.2 中国票据印刷的细分市场
        4.2.1 细分票据印刷市场的目的
        4.2.2 细分票据市场的容量、规模与发展
        4.2.3 细分票据市场结构供求状况
        4.2.4 细分票据市场及目标市场选择
    4.3 中国票据印刷企业的营销策略
        4.3.1 市场营销策略的概念及特征
        4.3.2 当前票据印刷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4.3.3 票据印刷企业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4.3.4 中国商业票据印刷企业的五力模型分析(以东港为例)
        4.3.5 4P营销理论在票据印刷企业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4.3.6 票据印刷企业营销策略
        4.3.7 票据印刷企业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4.4 我国票据印刷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4.4.1 国际市场定位
        4.4.2 开辟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
第5章 推动我国票据企业发展的对策及保证措施
    5.1 票据印刷企业未来发展动态分析
    5.2 我国商业票据企业发展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商业票据印刷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临沂商票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及其可推广性研究[D]. 杨莉萍.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5)
  • [2]中国华能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资产支持票据发行为例[D]. 马玉苹. 北京印刷学院, 2020(10)
  • [3]非现金支付对城市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D]. 张培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3)
  • [4]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5]数据时代D公司转型战略研究[D]. 杨兆云.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6]山东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李又保. 山东大学, 2017(04)
  • [7]RY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前的治理研究[D]. 孙俊杰.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8]我国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分析 ——以东北特钢为例[D]. 焦世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01)
  • [9]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河北省国家税务票证服务中心为例[D]. 白渊. 天津大学, 2014(03)
  • [10]我国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杜浩.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商业票据印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