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混建筑结构柱施工技术

多层砖混建筑结构柱施工技术

一、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的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骏,王真,胡小克,王洋[1](2021)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多层砖混结构建筑中,为了提高建筑稳定性、抗震性,须在砖砌体中间加入构造柱。施工时,由于工艺上存在差异,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墙体开裂,除了影响保温隔热性能外,还会发生墙体渗漏,影响建筑安全。以某工程为例,从构造柱的基础部分、钢筋框架、混凝土结构等方面,对大体的施工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概述,基于以往的施工经验,对构造柱施工中常见的轴线位移、主筋错位、蜂窝和孔洞等质量通病,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施工提供了经验性参考。

李龙师[2](2020)在《松原查干花震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研究及震害预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的频发给国家带来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历次震害表明,农村地区的受灾程度最为严重,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抗震能力难以保证,因此对于现有农村房屋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松原市周边地区近些年断层活跃度高,地震的频繁发生对当地的房屋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未来几年该地区仍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松原查干花震区的农村房屋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首先,对查干花震区范围内的房屋现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概括总结了当地农村房屋的特点和使用现状,指出了房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三个符合当地特点的农村房屋模型,参考结构的材料特点和ABAQUS相关特性,着重分析了砌体、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详细介绍了模型中各项参数的设定,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并对本文所建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探究了不同构造措施对模型周期的影响。第三,选取了三条实际的地震记录,其中包括了2013年查干花震区的Ms5.8级地震,对三种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和损伤情况,确定了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三种模型的性能水准和破坏程度。最后,结合调查资料将查干花震区已完成的震害预测项目的基础数据和结果作为数据库的样本来源,将施工质量、砂浆标号、房屋现状等7个易获取且关联度较高的数据作为震害影响因子,利用MATLAB训练了一个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震害预测模型,对当地的农村房屋进行了快速震害预测,得到了查干花震区单层砖房的震害矩阵,旨在为有关决策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直接指导意见。

陈启升[3](2019)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多层砖混结构的房屋越来越常见,该结构抗震能力较强,为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结构的质量控制措施。基于此,本文以多层砖混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结构房屋质量问题,分别从钢筋、混凝土与砌体施工角度阐述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张琼[4](2019)在《面向品质提升的既有住区建筑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近几十年高速城市化推进带来了城市住宅的巨大发展,与此同时,既有住区建筑品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大批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区建筑功能品质严重滞后于时代需求,面临严峻的品质提升挑战。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综合的过程,既包含多学科多专业的参与协作,又需要结合实态和目标的科学方法。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既有住区建筑系统性强的品质提升是从前期调查、诊断评估、到方案决策、实施、以及后期跟进的完整流程,其中,前期研究的实态调查与评估尤为重要,在实践发展中形成了住区建筑改造前评估与策划的专门研究领域。我国既有住区建筑量大面广,住宅品质提升事业任重道远。“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政策、科技项目、示范工程等支持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规模较大的旧住区改造工作,在政策、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然而,我国目前大规模的改造活动仍然是简易诊断和粗放维修的模式,经调查发现:1)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实态复杂,基础信息缺失严重,缺乏系统整合信息的途径与方法;2)改造前诊断评估缺乏实态数据指导,评估目标和操作简易盲目;3)评估方法缺乏科学规范的流程指导,改造评估缺失严重。另外,我国近些年在建筑行业前策划的研究领域,也同样指出了缺少前期实态与评估研究导致的缺乏设计依据问题,认为前期研究应该作为建筑师基本职业技能。因此,面向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科学发展,针对上述问题,亟待构建适合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的“前评估”体系,本文提出了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研究。首先,对既有住区建筑评估相关理论、国内外典型评估方法进行梳理和比较,论述了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前评估研究,是建立实态与评估的有效对应和关联体系。其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式的调研采集既有住区建筑实态信息,确立了实态构成要素,引入层级化的方法,建立了既有住区建筑层级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从评估项适应性、评估条件整合性、评估流程操作性三个方面进行实态与评估相结合的体系化建构,即:通过典型标准体系与实态要素的多方面对照分析,建立了适应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实态的评估项体系;发现复杂实态的层级联系,建立了评估项、评估条件与层级化的关联属性,形成以层级为基础的评估条件数据整合;借助信息化工具,构建实态评估的辅助知识库平台,促进科学规范的流程指导和应用。本文是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过程中前期阶段的基础研究,着眼于以实态调查为基础的、结合实态与评估的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科学流程建构,扩充和完善了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的实践方法和理论基础,为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精细化、科学化、体系化发展提供参考。

李昶[5](2019)在《既有砌体建筑调查分析与加固改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既有建筑的存量与日俱增。其中很大一部分既有建筑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如耗能高、使用功能不完善、抗震能力差,房屋的适用性、节能性和舒适性不高等。如果将这些既有建筑拆除,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有悖于我国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对城市既有建筑进行加固改造,符合我国国情。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全国部分城市既有建筑的数量、竣工年代、结构形式、使用性质等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分析了解了我国既有建筑不仅量大面广,而且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解决既有建筑所存在的弊病,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建筑的正常使用要求,本文对既有砌体建筑的加固改造进行了深入剖析。(1)根据既有砌体建筑自身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加固改造时,要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加固方案的选择要考虑不同的建筑类型,例如加固历史建筑要遵照“不改变原状、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论文通过具体实例对砌体建筑的加固方法在工期、造价、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2)针对某中小学校舍墙体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加固方案进行优选。首先确立评价指标集,然后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判断矩阵,再通过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优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加固方法。(3)通过具体实例引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其加固改造进行策略性研究,目的是为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和探讨,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加固改造工程,避免既有砌体建筑在加固改造时的盲目性,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程造价。

李立君[6](2018)在《砖混结构抗震能力快速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身损害,很多地震灾害都是由于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引起的。尤其是我国还现存很多砖混结构的中小学校舍和民用房屋,抗震能力较差。建筑抗震评估和加固的实践及震害经验均表明,对既有建筑进行合理的抗震评估,并对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引入可靠度作为表征指标,针对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阐述了砖混结构的抗震机理,分析砖混结构的抗震优缺点及了解抗震设计要求;梳理了砖混结构的传统抗震鉴定方法,明确了以可靠度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立砖混结构抗震能力的快速评估方法,并利用功能函数对抗震可靠度评估指标进行计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砖混结构的震害特点以及影响砖混结构抗震可靠度的因素。本文针对某中学砖混教学楼进行抗震检测鉴定,在整理鉴定报告分析鉴定结果之后,计算该结构各楼层的可靠度,以楼层可靠度最小值作为系统的可靠度指标,评估其抗震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可靠度计算与抗震检测鉴定两种方法得到的判定结果,验证可靠度指标评估砖混结构抗震能力的可行性。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结构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而收集已经检测的昆明市50幢砖混结构作为分析样本,利用PKPM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结构的可靠度,并得到平均可靠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参考FEMA154对建筑抗震能力的快速评估方法,主要考虑砂浆强度、构造柱和圈梁等因素对系统可靠度的影响并进行分析,为此建立起砖混结构抗震能力的快速评估方法。

米尔卡米力·吐鲁甫[7](2016)在《抗震设计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民居建设依旧采取的是砖混结构,所以提高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砖混结构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提升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姜孝勇[8](2016)在《村镇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历次大地震中,村镇建筑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是地震破坏的重灾区。通过对村镇建筑震害的调研及分析可知,造成村镇建筑承载能力低,抗震性能差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结构型式的不尽合理,整体性比较差,譬如砖木和土木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砌筑质量低,操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造成的,如砌体结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文从结构体系出发,研制出了三类适合村镇建筑使用的砌块型式,提出了村镇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体系。经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发现,这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优于传统砌体结构型式,因此对于加强和提高村镇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本课题组对陕西省关中地区村镇结构型式的调研分析,以及在查阅大量关于村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情况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一种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型式,并从构件到结构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以下几项:(1)通过对现有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应用现状、适用范围及陕西省关中地区结构型式的调研,并结合当前村镇建筑的抗震设防现状,研制出了三类不同墙厚的新型配筋砌块型式,提出了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体系。(2)根据陕西关中民居特点,建构了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全部采用新型砌块装配而成),并从抗震性能和造价方面对结构展开了研究。为了对比分析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特点,本文先用PKPM分别建立190mm厚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模型和240mm厚砖砌体结构对比模型,从抗震角度对两模型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然后采用陕西省2013版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对两结构进行了总造价对比,结果表明,190mm厚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相对于240mm厚砖砌体结构造价略高,但是抗震性能明显优于后者。(3)为了进一步研究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ABAQUS对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模拟和验证,确定了适合模拟配筋砌块结构的本构关系和损伤模型,以及软件中合理的参数取值。(4)本文对新型砌块砌筑而成的圈梁、构造柱和墙片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展开研究,并且将其与传统配筋砌块砌体和砖砌体进行对比分析,共建立了24个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相对于传统砌块砌体整体性更好,极限承载力较高。相对于砖砌体而言,其具有更明显的优势。(5)为了能够准确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抗震性能化设计,提出了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设防水准,以层间位移角为控制值,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6)最后,以陕西关中地区村镇结构为原型,建立了一个两层两跨的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三维计算模型及一个砖砌体结构对比模型,对它们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从结构的模态、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和损伤等参数展开分析,并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90mm厚的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刚度比240mm厚的砖砌体结构刚度分布更加均匀;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受到的基底剪力小,且损伤程度轻,抗震性能更佳。

姚新强[9](2016)在《天津农居易损性与抗震能力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村民居量大面广,从规划选址到设计施工没有正规的监督和管理。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要远远低于城市,大量的抗震能力研究和实际震害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农村民居抗震能力的强弱和农民自身经济、防震减灾意识、当地的传统做法、政府的重视程度等息息相关。我国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总体特点,应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越强,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农民民居抗震能力越弱。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和东部强震危险区往往是中强地震发生区。农村民居尤其是老旧民居材料老化、腐蚀严重,基本无任何抗震措施。在当前形势下对农村民居进行抗震能力评价和研究应该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天津地区属于东部强震危险区,农村地区民居占比较大,尤其是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6年将要实施,天津市一些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有了提高,虽然有法不溯往的原则,但是目前大多数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无法达到2020年天津市抵御6级地震的防震减灾目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目前对天津地区开展农居抗震能力的研究却较少。因此开展天津地区农居地震易损性分析和抗震能力分布研究,可以为现有农居的抗震加固和未来农村民居的选址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为地震灾害评估,救援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国内外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评价、研究和地震安全工程分析背景的基础上,对全国典型地震农居震害和易损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农居破坏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地震易损性指数的定义;然后以天津地区有代表性的3个区县农居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农居抗震性能三级调查方法,对天津农居的抗震性能开展了调查与分析工作;然后对天津农居中主要的材料、构件进行了力学试验,给出了材料、构件的力学性能和墙片破坏等级的双参数划分方法和标准;然后在农居抗震性能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对天津农居的地震易损性进行了分析,并和全国农居震害中给出的易损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对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布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抗震能力分布和抗震能力分布指数的定义,通过人口、破坏比和结构类型及比例因素分析了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布的特征;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看了展望和总结。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农居抗震能力的研究现状和背景资料,分析了全国典型地震农居震害特点、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给出了易损性指数的一种定义,分析了全国典型地震农居的易损性,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易损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对天津农居进行了抗震性能调查,给出了天津3个典型区县农居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现状,形成了典型单体农居抗震性能调查表、结构图和自然村农居整体抗震性能调查表,为天津农居抗震能力评估和易损性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对天津农居典型中的典型材料和构件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分别开展了泥浆、炉渣砂浆和水泥砂浆标准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进行了3种砂浆的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以及12个墙片构件的拟静力试验。明确了天津典型农居墙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并给出了墙片破坏等级的双参数划分方法和标准。然后,在大量典型农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天津农居的抗震能力鉴定和易损性分析,给出了抽样自然村单栋农居的抗震能力指数、不同结构类型房屋数量分布和易损性矩阵,给出了天津农居易损性指数并和全国农居易损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抗震能力分布和抗震能力分布指数的一种定义,以及抗震能力分布指数的一种划分标准。在不同结构类型房屋数量分布和易损性矩阵的基础上,通过人口密度分布推算得到目标区房屋的总量,利用标准差法得到天津目标区农居地震抗震能力分布。

赵淑华[10](2016)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多层砖混结构的房屋建筑工程较为常见,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因此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造成砖混结构房屋的施工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整个房屋项目的整体质量,缩短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现就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二、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的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的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施工技术
    2.1 构造柱基础施工
    2.2 构造柱钢筋施工
    2.3 构造柱与墙体交接处施工
    2.4 构造柱模板施工
    2.5 构造柱混凝土施工
3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3.1 构造柱烂根、断柱的防治
    3.2 构造柱蜂窝和孔洞的防治
    3.3 构造柱钢筋外露的防治
4 结束语

(2)松原查干花震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研究及震害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农村房屋抗震性能与震害预测研究现状
        1.2.1 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
        1.2.2 砌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的发展
        1.2.3 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松原查干花震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
    2.1 调查背景及意义
    2.2 调查内容及方式
    2.3 调查结果
        2.3.1 地基与基础
        2.3.2 结构类型及分布比例
        2.3.3 结构特点与抗震构造
        2.3.4 房屋外观特点
    2.4 典型震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2.4.1 不同结构形式房屋震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2.4.2 不同震害形式的防治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查干花震区典型农居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模态分析
    3.1 有限元软件的选取
    3.2 ABAQUS砌体结构有限元模型选择
    3.3 查干花震区农村房屋的有限元模型
    3.4 砌体结构材料模型的研究
        3.4.1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CDP模型)研究
        3.4.2 砌体材料本构关系及损伤因子的确定
        3.4.3 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及损伤因子的确定
        3.4.4 钢筋本构关系模型
    3.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材料参数的确定
        3.5.1 部件的创建、装配及网格划分
        3.5.2 模型材料参数的确定
        3.5.3 相互作用模块
        3.5.4 分析步与荷载的设定
    3.6 模态分析
        3.6.1 有限元模型可行性验证
        3.6.2 查干花震区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查干花震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分析
    4.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4.2 地震动记录的输入
    4.3 结构的破坏状态分析
        4.3.1 通过层间位移角判别结构的破坏状态
        4.3.2 通过损伤云图判别结构的破坏状态
        4.3.3 两种方法下各模型破坏状态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查干花震区典型农居的震害矩阵
    5.1 单层砖房震害预测网络模型建立
        5.1.1 神经网络模型震害预测流程
        5.1.2 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
    5.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和训练
    5.4 模型的训练结果分析
    5.5 查干花震区单层砖房的震害预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
    1.1 钢筋施工问题
    1.2 混凝土施工问题
    1.3 砌体施工问题
2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钢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2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3 砌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 总结

(4)面向品质提升的既有住区建筑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存量时代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巨大挑战
        1.1.2 建立良好的诊断评估是保障品质提升的关键
        1.1.3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实态分析与评估的必然性
    1.2 实态与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建筑性能评估与使用后评估
        1.2.2 建筑再生与诊断
        1.2.3 建筑策划与预评估
        1.2.4 本研究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的内涵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界定
        1.3.1 既有住区建筑
        1.3.2 品质提升内涵
        1.3.3 研究范畴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实态评估相关研究
        1.4.2 国内实态评估相关研究
        1.4.3 信息辅助工具相关研究
        1.4.4 研究动态述评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思路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框架
    1.7 创新点
2 既有住区建筑实态评估的发展与演进
    本章概述
    2.1 品质提升发展与实态评估演进的概况
        2.1.1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发展
        2.1.2 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发展
        2.1.3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实态评估的演进
    2.2 国外典型既有住区建筑评估方法与体系
        2.2.1 欧洲
        2.2.2 美国
        2.2.3 日本
        2.2.4 启示与局限
    2.3 国内典型既有住区建筑评估方法与体系
        2.3.1 相关评估标准
        2.3.2 相关前沿探索
        2.3.3 相关实践做法
        2.3.4 启示与局限
    2.4 比较分析与总结
        2.4.1 国内外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2.4.2 对实态与评估体系化构建的指导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的实态要素采集与构成分析
    本章概述
    3.1 实态的影响因素
        3.1.1 设计建造的影响
        3.1.3 维护条件的影响
        3.1.4 使用现状的影响
    3.2 实态调研与信息采集
        3.2.1 标准规范梳理
        3.2.2 设计图纸统计
        3.2.3 建筑履历变化
        3.2.4 现场实地观察
        3.2.5 信息深度访谈
    3.3 实态要素的层级化与关联性分析
        3.3.1 住区建筑层级化分析
        3.3.2 主体建筑类型化分析
        3.3.3 实态要素构成与层级的关联分析
    3.4 实态评估的体系化构建
    本章小结
4 既有住区建筑适应性的实态评估项建立
    本章概述
    4.1 建立实态评估项的原则与方法
        4.1.1 建立实态评估项的原则
        4.1.2 建立实态评估项的方法
    4.2 基础评估项的筛选
        4.2.1 评估标准体系的交叉对照
        4.2.2 标准体系中基础评估项的提取
    4.3 实态要素对基础评估项的调整
        4.3.1 实态要素的品质属性
        4.3.2 实态要素与基础评估项的关联
        4.3.3 实态要素与基础评估项的差异
        4.3.4 实态要素对基础评估项的调整
    4.4 层级化对评估项的重组
        4.4.1 品质属性的层级关联
        4.4.2 层级化对实态评估项的重组
    本章小结
5 既有住区建筑实态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本章概述
    5.1 评估条件的构成与关联
        5.1.1 评估条件的构成
        5.1.2 评估条件的整合原则
        5.1.3 评估条件与评估项的关联性
    5.2 外装层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5.2.1 外装层评估项与品质范畴
        5.2.2 外装层评估条件整合
    5.3 隔离层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5.3.1 隔离层评估项与品质范畴
        5.3.2 隔离层评估条件整合
    5.4 中间层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5.4.1 中间层评估项与品质范畴
        5.4.2 中间层评估条件整合
    5.5 周边环境层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5.5.1 周边环境层评估项与品质范畴
        5.5.2 周边环境层评估条件整合
    本章小结
6 既有住区建筑实态评估辅助操作平台构建
    本章概述
    6.1 实态评估的流程与工具性
        6.1.1 实态评估的流程
        6.1.2 实态评估对品质提升的工具性
        6.1.3 知识库在实态评估中的作用
    6.2 实态评估辅助知识库的构建
        6.2.1 知识库构建的基础
        6.2.2 知识库构建的目标
        6.2.3 知识库的整体架构
        6.2.4 知识库的功能模块
        6.2.5 知识库的运行设计
    6.3 实态评估辅助知识库的应用机制
        6.3.1 方案决策依据
        6.3.2 政策标准支持
        6.3.3 平台搭建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
    7.3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相关政策列表
附录B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案例
附录C 我国北方各城市主要既改项目
附录D 我国相关住宅评估标准比较
附录E 劣化现象调研住宅基本信息
附录F 住宅基本信息整理模板
附录G 我国目前典型住宅加电梯案例
附录H 表面劣化现象部位特征图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既有砌体建筑调查分析与加固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国外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城市既有建筑调查分析
    2.1 城市既有建筑现存概况
    2.2 典型地区既有建筑调查与分析
        2.2.1 辽宁省
        2.2.2 山西省
        2.2.3 哈尔滨市
        2.2.4 成都市
        2.2.5 上海市
        2.2.6 重庆市
        2.2.7 天津市
    2.3 问题分析
        2.3.1 抗震能力方面
        2.3.2 功能方面
    2.4 本章小结
3 既有砌体建筑加固改造策略研究
    3.1 砌体结构加固改造的一般概念
        3.1.1 加固改造的特点
        3.1.2 加固改造的基本要求
        3.1.3 加固改造的基本原则
        3.1.4 加固改造工程的工作步骤
        3.1.5 加固方法
        3.1.6 加固方案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3.1.7 加固方案选择的侧重点
    3.2 加固改造实例
    3.3 本章小结
4 加固方案模糊优选决策
    4.1.加固方案模糊优选决策基本原理与步骤
        4.1.1 基本原理
        4.1.2 基本步骤
    4.2.应用举例
    4.3.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砖混结构抗震能力快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砖混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分析
    2.1 砖混结构的抗震机理
        2.1.1 砖混结构的优缺点
        2.1.2 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
    2.2 砖混结构的可靠度鉴定方法
        2.2.1 结构构件可靠度的分析方法
        2.2.2 系统可靠度的鉴定流程
    2.3 砖混结构的抗震鉴定标准
        2.3.1 砖混结构的抗震特点
        2.3.2 抗震鉴定的一般规定
        2.3.3 A、B类砖混房屋抗震鉴定的步骤
第三章 基于可靠度的砖混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指标的研究
    3.1 结构可靠度的基本理论
    3.2 砖混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理论
        3.2.1 结构可靠度的分析
        3.2.2 串、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分析
    3.3 砖混结构抗震可靠度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3.3.1 墙体的抗震功能函数
        3.3.2 墙体的抗震可靠度指标的分析计算
第四章 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可靠度的影响因素
    4.1 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
        4.1.1 砖混结构的受力特点
        4.1.2 砖混结构的破坏原因
    4.2 影响砖混结构抗力的因素
        4.2.1 结构设计
        4.2.2 构造柱的设置
        4.2.3 圈梁的设置
        4.2.4 地质情况
        4.2.5 施工质量
        4.2.6 砂浆强度
    4.3 荷载的分布特点及相对可靠度指标的分析研究
        4.3.1 恒载的正态分布及分析
        4.3.2 活荷载取值方法的确定
        4.3.3 风荷载和雪荷载的记录特点及研究
        4.3.4 地震烈度的统计分析
    4.4 薄弱构件节点的分析
        4.4.1 构造柱的质量控制与分析
        4.4.2 砌体墙的质量控制和分析
        4.4.3 悬挑构件的质量控制和分析
第五章 基于工程实例的可靠度指标评估与抗震鉴定标准评估的对比分析
    5.1 工程概况和抗震等级
        5.1.1 工程概况
        5.1.2 抗震等级
        5.1.3 设计参数
    5.2 鉴定结果评估
        5.2.1 外观评估
        5.2.2 地基基础评估
        5.2.3 主体承重结构
        5.2.4 围护结构检查
    5.3 结构验算
    5.4 安全检测结果
        5.4.1 构件安全性检测
        5.4.2 房屋建筑组成部分安全性检测结果
        5.4.3 房屋建筑安全性检测结果
    5.5 利用可靠度指标的判定结果
    5.6 对比分析
第六章 砖混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应用
    6.1 FEMA154的评估方法
    6.2 系统可靠度指标的实例应用与分析
    6.3 评估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6.3.1 砂浆强度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
        6.3.2 构造柱和圈梁对于可靠度指标的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B.1 M5可靠度指标变化表
    附录B.2 M10可靠度指标变化表
    附录B.3 加入构造柱后可靠度指标变化表
    附录B.4 加入圈梁后可靠度指标变化表
    附录B.5 加入构造柱和圈梁后可靠度指标变化表

(7)抗震设计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砖混结构在抗震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 平面、立面缺乏规整性
    (二) 构造设置不合理
    (三) 缺乏抗震性能的验算和复核
二、增强多层砖混结构建筑抗震性的措施
    (一) 提出合理的建筑方案
    (二) 增强房屋的刚度与整体性
    (三) 合理布置纵横砖
    (四) 合理增加墙面面积及砂浆强度
    (五) 有效设置房屋圈梁及构造柱

(8)村镇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应用现状及特点
        1.2.1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应用现状
        1.2.2 配筋砌块类型及尺寸
        1.2.3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特点
    1.3 关中既有民居结构类型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1.3.1 结构的类型调查
        1.3.2 砖砌体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提出
    2.1 村镇砌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现状
    2.2 关中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薄弱环节
    2.3 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的提出思路
    2.4 装配整体式砌块技术的提出
    2.5 配筋砌块抗震性能评估及造价分析
        2.5.1 算例设计
        2.5.2 抗震性能分析
        2.5.3 造价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ABAQUS的配筋砌体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
    3.1 砌体有限元方法的选用
        3.1.1 有限元方法的介绍
        3.1.2 有限元方法在砌体结构中的应用
    3.2 ABAQUS配筋砌体有限元模型
        3.2.1 配筋砌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假定
        3.2.2 模型的选取及单元的划分
        3.2.3 塑性准则
        3.2.4 混凝土本构模型
        3.2.5 钢筋的本构模型
        3.2.6 灌孔砌体的参数及本构模型
        3.2.7 砖砌体的参数及本构模型
    3.3 配筋砌体结构有限元模型验证
        3.3.1 试验设计介绍
        3.3.2 建立模型
        3.3.3 配筋砌体结构的模型验证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砌体墙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墙的性能影响因素
        4.1.1 墙体模型设计
        4.1.2 装配式构造柱对砌块墙体的影响
        4.1.3 装配式圈梁对砌块墙体的影响
        4.1.4 装配式构造柱-圈梁对砌块的影响
    4.2 配筋砌块墙体与砖砌体墙体性能的对比
        4.2.1 与传统砌体墙的对比
        4.2.2 装配式素墙体与普通素墙体的比较
    4.3 本章小结
5 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5.1 地震波的选取
    5.2 结构的算例设计及模态分析
    5.3 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对比分析
    5.4 结构底部剪力结果分析
    5.5 损伤分析
    5.6 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天津农居易损性与抗震能力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背景
        1.1.2 农村整体抗震能力背景
        1.1.3 农村地震灾害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农居震害及地震易损性分析
    2.1 我国农居结构类型及构造特征
    2.2 我国农居震害分析
        2.2.1 我国典型地震农居震害分析
        2.2.2 我国农居震害特点及破坏机理
    2.3 我国农居易损性分析
        2.3.1 农居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2.3.2 农居易损性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津农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3.1 农居抗震情况调查方法
    3.2 农居抗震现状分析
        3.2.1 天津农村地区抗震设防要求
        3.2.2 农居构造特征及抗震现状
        3.2.3 农居抗震现状分析启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块力学性能试验与墙片拟静试验分析
    4.1 标准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1.1 标准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4.1.2 标准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2 标准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2.1 标准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4.2.2 标准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3 砖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分析
        4.3.1 砖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方法
        4.3.2 砖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计算
        4.3.3 砖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分析
    4.4 墙片破坏等级双参数定量划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津农居地震易损性分析
    5.1 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析
        5.1.1 农居抗震鉴定
        5.1.2 农居抗震能力指数分析
    5.2 农居地震易损性分析
        5.2.1 静海区农居地震易损性
        5.2.2 宁河区农居地震易损性
        5.2.3 蓟县农居地震易损性
        5.2.4 天津市农居地震易损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布研究
    6.1 农村房屋抗震能力分布的划分
        6.1.1 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布的划分
    6.2 天津地区农居抗震能力分布成因和类型
        6.2.1 农居结构类型对抗震能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6.2.2 地震烈度对抗震能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6.2.3 人口密度对抗震能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6.3 提高农居抗震能力的技术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的施工质量问题
2 有效的控制措施
3 结论

四、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的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施工技术[J]. 李林骏,王真,胡小克,王洋. 建筑技术开发, 2021(19)
  • [2]松原查干花震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研究及震害预测[D]. 李龙师.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02)
  • [3]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探索[J]. 陈启升. 低碳世界, 2019(08)
  • [4]面向品质提升的既有住区建筑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研究[D]. 张琼.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5]既有砌体建筑调查分析与加固改造策略研究[D]. 李昶.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6]砖混结构抗震能力快速评估研究[D]. 李立君.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7]抗震设计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应用[J]. 米尔卡米力·吐鲁甫. 四川水泥, 2016(11)
  • [8]村镇装配整体式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 姜孝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 [9]天津农居易损性与抗震能力分布研究[D]. 姚新强.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6(02)
  • [10]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 赵淑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05)

标签:;  ;  ;  ;  ;  

多层砖混建筑结构柱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