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临时取水设施建设的探讨

旱季临时取水设施建设的探讨

一、枯水期临时取水设施建设问题的研讨(论文文献综述)

景阳[1](2021)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生态理水经验研究》文中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频发地区,常年面临着暴雨或干旱的极端天气,生长于此的传统村落在发展中,为了应对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有着独特的人居环境智慧体现在其村落的营建中。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的传统村落理水经验与营建特色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劳动人民在生存发展中积累的理水智慧与营建技巧,从而进行更适宜农村地区的抗涝防旱设计,并且改善水旱环境相似的村庄的景观质量。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村落的理水经验和营建特色进行调查研究,并总结转译成为图示化成果进行运用与设计试验,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总结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旱环境特征,基于不同的水旱特征情况将区内的传统村落分为:靠崖型、地坑型、地表型三种类型,并在每个类型下选择了三个样本共计九个样本村落,进行了实地的营建调查,包含村落选址、形态布局、排蓄体系及相关构筑物调查研究。其次梳理了九个样本传统村落的调研成果,探寻其中所蕴含的理水经验,从选址与形态布局、排蓄体系构造、水设施与公共空间、水设施与交通空间以及农业相关理水措施五个方面,进行凝练之后通过图示化的语言进行总结表达。最后结合前文总结的内容,在蒲城县蔡邓村进行传统村落理水经验传承设计试验,提出集雨防涝的规划结构组织,从居民宅院到组团单元进行一种可复制的模式设计,再到整个村庄的景观结构和集雨场地分布进行设计试验,达到降低村庄内涝灾害风险,改善村庄景观质量,提升村庄公共空间品质,增添村民生活幸福感的目的。同时也为周边面临类似水旱问题的村庄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设计的手段达到抗旱防涝的目的。

李冰[2](2021)在《绥化市北林区引水工程对呼兰河水文环境影响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绥化市北林区居民饮用水为地下水源井供水,而且是唯一的供水的水源,其供水能力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加之随着城市居民数量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北林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逐步增加,预计到2025年,绥化市北林区供水水源将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绥化市北林区引水工程将引呼兰河过境水资源,作为备用水源。地表水取水工程有利于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特别是对于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规划”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取水工程的建设也会带来原有地表水体水文环境的变化,进而,带来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因此,对于供水水源变化带来水环境及其质量变化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本论文针对目前绥化市城区地下水长期持续开采,导致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拟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工程可能产生的水文与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采用水文情势模拟的方法对呼兰河水文情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应用MIKE11模型研究水文情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取水后对取水口下游呼兰河水文情势影响较大的月份集中在冰封期(11月至次年3月),降低幅度为5.2%~59.1%,其中影响最大的月份为2月,变幅为-59.1%。工程在冰封期取水会对下游呼兰河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而在非汛期和汛期的4月至10月,工程运行对取水口下游呼兰河水文情势降幅均小于4%,工程取水对呼兰河下游的水文情势影响很小。采用Tennant法和最小月平均径流法分别计算水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的冰封期的水生生态需水量为1.003m3/s,而每年4月到6月以及10月非汛期时段的水生生态需水量为18.32m3/s,7月至9月汛期时段的水生生态需水量为45.77m3/s,在三个不同时段下,工程运行期取水口下游呼兰河所需的生态流量基本不受影响,均能够满足流域用水需求。最后,根据呼兰河地表水质监测数据及富营养化模拟结果可知,本工程堤外布设的沙坑调蓄水面总磷浓度模拟结果为0.105mg/L,由内插法计算出E为50.50;总氮模拟结果为0.694mg/L,由内插法计算出E为53.88;采用富营养化评价模型计算得到EI为52.19,该水面营养状态为“轻度营养型”。表明从营养水平、区域位置以及引水工程运行模式分析,该饮水及蓄水工程不易发生富营养化。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环境管理部门依据地表水体水文情势变化控制环境质量起到指导作用,也为相关环境科学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冷吉卫[3](2020)在《基于自然理念的廊坊市河流生态流量测算及保障策略研究 ——以龙河为例》文中提出针对当前我国北方河流生态流量确定中方法针对性差、生态因素考虑不足、实时调控性差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廊坊市河流水系生态水文特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识别河流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水体与河岸生境的恢复目标,开展基于自然理念(Nature-based Solutions,Nb S)的生态流(水)量测算及保障策略研究。廊坊市河流生态流量的计算是从生态系统本身需求出发,基于自然水流范式理论,在生态-自然和谐发展的框架下,甄别指示物种及其需水过程,采用阶段分层的方法选取了栖息地模拟法和Penman-Monteith公式法,结合水文学法、水力学法计算结果,寻求最大限度恢复河流自然化状态、还原河流自然径流过程。通过评估现状流量与目标生态流量的差距,提出了恢复生态流量、弥合流量差距的保障措施策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弥补研究区的生态流量计算过程中生态因素考虑的欠缺,完善河流生态流量计算的技术过程,丰富流域系统治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分析,选取龙河为研究对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自然水流范式理论,提出了基于自然理念的生态流量确定理论。基于Nb S的概念内涵,结合与生态系统相关的Nb S方法论,从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诉求出发,假定自然水流模式是生态环境需求的理想指标,提出了基于自然水流范式理论,通过模拟自然水流使目标河流生态流量变化过程接近自然水文情势量值的生态流量确定方法,使得确定的生态流量能够保证河流生态系统中大部分水生生物和河岸带植物的用水需求。(2)以麦穗鱼和芦苇作为指示物种,采用栖息地模拟法和Penman-Monteith公式法,确定了包括生态基流、产卵期脉冲流量和汛期洪水过程的龙河生态流量变化过程方案。论文分别选取麦穗鱼和芦苇作为河流水体和河岸带的指示物种,利用物理栖息地模拟(PHABSIM)模型,模拟流量变化和指示鱼类栖息地面积的关系,结合水文学和水力学计算结果,确定了龙河麦穗鱼产卵期(4-6月)、育幼期(7-11月)和成长期(12-3月)生态基流分别为3.14m3/s、4.32m3/s和2.16m3/s。基于自然流量过程和鱼类产卵刺激的过程需水提出了一次发生于产卵期末,为期7天、峰值流量为11.31m3/s的脉冲流量过程和一次峰值流量为24.95m3/s、持续三天的汛期小洪水过程。为保障麦穗鱼生长期内河岸带植被的水量需求,建立芦苇植株随生长时间的需水变化规律,设定水位上下限阈值,确定芦苇各生长阶段的生态需水量,得到研究河段芦苇的最小年生态需水量为1.51万m3。(3)基于推求的生态流量变化过程,评估现状流量与生态流量的差距,明晰龙河现状流量与保障指示物种全生命周期需水过程所需流量状态存在的差距,据此提出了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实现河流自然化目标的生态流量保障措施策略。

陈琴[4](2020)在《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是基本民生问题,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对于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与水源地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也开展了很多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工作,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水平与国家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是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类型之一,与湖库型水源地相比,流动性大、开放程度高、涉及面广,且涉及上下游跨区域的协调问题,目前河流型水源地水量安全保障、安全管理等体制尚不完善,研究方法也尚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等,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为基础,从水量、水质、监控及管理,系统地总结了与水源地及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相关的管理现状、研究工作和成果,然后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方式,对涪江流域重庆段17个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实地调研,分析了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以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系统分析为方法,研究分析了河流型水源地的特点和安全保障需求,从水量、水质、监控及管理3个方面构建了安全保障机制,并初步提出了涪江重庆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涪江重庆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的调研结果表明,存在取水口水量及水位不能持续保证、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不达标、区域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参差不齐、植被覆盖不足、取水口在线监控设施不完善、巡查工作不到位、流域沿线部分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不合理、跨部门及跨区域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等安全风险。(2)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特点是流域性、水功能区间杂、跨区域性、流动性、高风险性和突发性,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部分法律之间存在冲突,且重制定轻实施;监测监控水平欠佳;河流型水源地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尚有待完善;公众参与相对不足;尚存在一些“跨区域的特殊问题”,如水源地“点”上保障措施相对完善而跨区域“线”上保障措施不足、水量安全保障相对弱势、缺少取水口水位和水量的“供给侧”保证措施、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水功能区划分尚待进一步协调、河流型水源地实时安全预警及实时落实监控困难、生态基流为饮用水水源量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城市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但跨区域协调工作机制尚不具体、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的资金支撑需要新思路等。(3)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包括水量安全、水质安全、安全监控及安全管理3个方面。水量安全机制包括强化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制度、完善河流及水源地水量分配制度、保证水量调度工作顺利实施。其中,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同时具有水量和水质两个维度,本文基于水源地水量管理的要点及难点,从水源“供给侧”的角度,提出建设水源地水量保护区和保护水位。另外,应急备用水源地可选范围窄、建设难度大等是影响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的重要因素,研究基于节约成本、备用水源与原水源水质相近等原则,分别从同一水源、其他独立水源两个方面,提出了8种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模式。水质安全机制包括强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制度及实施工作、深化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构建流域及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体系、构建对排污单位的约束机制。安全监控机制包括构建常规监控和信息化监控结合等综合监控机制、加强监控设施建设、完善水源地巡查制度。管理机制包括健全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水源地费用保障制度、制定“一河一策”管理协议的制度保障机制,构建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强化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建立跨部门及跨区域联动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的工作机制,以及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重视培训相关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机制。(4)以涪江重庆段水源地为试验对象,初步提出了调研区域内水量安全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其中,水量安全保障措施主要为了持久保证水源地取水口水量及水位,包括强化涪江流域及三区的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制度、地方部门制定因时因地的取水计划、加强水源地涵养工程的建设等保障机制,并以涪江潼南段为例,论证了人工运河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可行性。本文提出优化取水口位置及合并取水口等是协调涪江重庆段水功能区与水源地保护区分布矛盾的有效措施。强化偏远乡镇区域的水源地管理及考核制度,缩小各水源地之间管理水平差异。加强资金投入,完善涪江重庆段省界、市界、风险源、取水口等重点监测断面的在线监控设施布设及信息平台建设。另外,涪江流域面积较大,通过建立涪江流域水源地管理部门,同时制定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机制,协调保障涪江重庆段河流型水源地安全。

程浩[5](2020)在《汤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优化调整及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饮用水水源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水源水质安全与民生保障及社会稳定密切相连,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水源地保护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分区保护,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在水源地保护过程中,保护区范围的划分工作是最为关键的步骤。2007年前,保护区划分无科学的依据,造成划分的保护区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水源水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为保障水质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调整不科学的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已经刻不容缓。本研究以汤河水库水源地为例,对原区划进行了问题的分析,开展了污染源、风险源调查,系统分析了水质水文状况,基于应急时间响应法应用EFDC数值模拟软件对汤河水库进行了模拟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的结果对原保护区范围进行了调整。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汤河水库水源地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禽畜养殖业和生活源,库区及入库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仅有个别月份水质超标,库区水体长期处于贫营养化状态,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较小,出入库水文流量丰枯周期变化明显,水量变化较大。采用Delft3D模型贴体划分了汤河水库计算网格,调整后主要计算区域正交性和平滑性达到要求,运用EFDC构建了汤河水库水动力-水质模型,且率定结果良好。EFDC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水库水龄具有空间分布差异且时间较长,不同典型年水龄相差约100d,枯水年水龄达到了最长的458天。入库河流在超标运行6个月情况下对水库水质影响极大,丰水年全部库区水质污染,且出水口氨氮、总磷超过Ⅱ类水质标准1.18和4.8倍,入库河流应急时间响应距离分别为3.9km、1.7km和2.5km;对下达河桥和二道河桥突发事故进行模拟后发现,在0.25天内污染扩散迅速,自94天起污染物质开始影响出水口水质并持续约360天。汤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后各级保护区面积分别为:一级保护区39.66km2,二级保护区227.18km2,准保护区1148.75km2,其中二级保护区变化最大,减少了211.61km2,比原保护区范围缩小近一半;超过50%污染源、风险源调出二级保护区;最后提出了水源地风险防范和强化水质安全的措施。对汤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后,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更为有效,汤河水区域范围得以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水质保障和区域发展的“双赢”。

阮鸣[6](2019)在《共青城市供水系统建设规划与研究》文中提出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城市水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共青城市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年轻城市和江西省省直管试点县,有着特殊的政治影响力。共青城市近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短时间内激增,现状城市供水系统已明显难以支撑城市持续稳定发展,供水水量、水质安全、原水供应沟通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以共青城市供水系统为对象,首先分析指出了共青城市供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然后从水源选择出发进行了方案比选,继而对源水输送方式、城市供水格局和水厂配套建设以及建设投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研究,从而建议柘林水库为共青城市供水常用和单一水源,较为全面的规划设计了柘林水库引水工程的建设任务和规模,最终形成“两个水厂互为备用”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城市安全供水格局。

赵维杰[7](2019)在《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设计研究 ——以山西潇河城市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滨河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城市服务、景观等多方面的功能,影响着城市整体风貌。同时随着人们对于河流水资源的索取加剧以及流域气候、土壤地质等因素的限制,北方很多河流已经从常流河向季节性河流转变。季节性河流水文特征对滨河景观设计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滨河景观设计面临全新的挑战,因此对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进行针对性研究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对北方季节性河流基本特征和城市滨河景观的具体研究,分析河流季节化对城市滨河景观产生的影响,总结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面临的四大问题:防洪建设限制城市滨河空间;丰枯水期水流量差异;季节性河流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和忽视城市居民亲水活动需要等。确定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应达到的设计目标和原则,并提出针对性的四方面设计策略,包括进行生态防洪,河堤“防放”结合;丰富河床形态,维持河流稳定径流量;进行适应河流水文的植物群落设计和城市滨河空间的多样化利用。其次,本文以山西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为例,分析山西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设计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对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生态防洪设计策略,即通过控制影响河道泄洪的相关要素,并提出生态防洪设计的四条措施;河床径流保持策略,通过多水源补给以及滨河形态塑造保持稳定径流量;滨河生境恢复策略,通过乡土植物种植、修复改造硬质护岸恢复滨河生境;空间协同设计策略,与城市功能和河流特点结合,提出滨河空间联系的五种方式,进行河漫滩和堤岸空间多样化设计。最后,将山西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设计策略应用在项目中,进行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总体规划布局。在具体设计层面,进行生态防洪设计、河床规划设计、滨河生境恢复设计和滨河道路系统设计,应对季节性河流对山西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的影响,为其他类似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提供设计范例。

王超[8](2020)在《黄陵县店头镇西沟供水工程施工Ⅰ标项施工组织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小型水利工程为应付检查而做的施工组织,技术工艺、管理措施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合,不具有指导性。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保证工程项目保质保期完成建设任务,安全管理方面能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还可以节省施工成本。黄陵县店头镇西沟供水工程是为解决店头、双龙镇及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和黄陵矿业集团及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用水而新建的小(2)型供水工程。该工程在沮河支流西沟沟口上游新建取水枢纽,引水至水厂,同时在双龙镇索洛湾沮河上新建取水枢纽引地表水至水厂作为补充,设日供水量1.5万m3,设计年供水量547.5万m3。两水源运用原则为优先使用西沟地表水,不足部分引沮河水补充。工程项目共划分为两个施工标段,其中Ⅰ标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DN600供水管道27.88km及沿线阀井施工;施工Ⅱ标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两座低坝取水建筑物、DN500输水管道10.88km、日净化能力1.5万m3水厂一座。本文主要设计黄陵县店头镇西沟供水工程施工I标项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踏勘工程现场,查阅相关国家规范和文献,参考项目设计图纸等文件设计出了该施工组织设计论文,该论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经验总结法,针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工艺相对简单,直接借鉴以往施工工艺,重点突出施工组织管理;描述性研究法,本文将已有的制度和规程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施工过程中执行的标准,是组织流程中执行的必备程序;定性分析法,主要对研究的对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质”的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内在规律。(2)本文从三控三管方面指出了具体的管理流程及措施,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职责,理清了工作流程,指出了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以保障工程开工后有序、高效、科学合理的进行,使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有机结合,避免依靠以往的施工经验对小型工程进行管理,缺少计划,管理混乱。(3)资源配置方面依据招标清单工程量和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施工工艺,结合陕西省水利工程施工定额,制定了工程施工内容的日施工强度,给后面编制施工进度奠定了基础。(4)施工进度控制方面对该项目划分为4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采用流水作业对各工序衔接,按照资源配置计划制定出了甘特图,用于后期施工进度的控制。

朱兴晨[9](2019)在《泰山天外村游览线生活取用型泉水景观满意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泰山雄冠五岳,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泉水作为泰山的血液甘露,滋养哺育着历朝历代泰山民众,并孕育出丰富的泰山泉文化。然而,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历年传承的取水习惯使泰山生活取用型泉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系统研究泰山泉水景观特色、景观满意度和泉水景观环境改造对保护和利用泰山泉水、弘扬和传承泉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泰山天外村游览线生活取用型泉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泰山天外村游览线泉水景观空间特色、泉水使用特征、景观满意度和典型泉水景观环境改造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外典型生活取用型泉水景观为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概述了泰山泉水景观的特点及文化形态,归纳了研究区内泉水的空间特色,即整体结构上为“一条主轴线,多重水空间”的印象感知,空间序列上泉水景观空间的自然节奏和取水者的心理节奏“变换交错,虚实相生”,空间格局上具有“中心内聚,精湛而巧妙”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泉水景观的空间类型,以及与山石、建筑、植物等景观要素的关系。其次,对取水者的属性、使用需求、使用特征和满意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取水者对泉水资源、植物景观较为满意,但对道路系统和管理维护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取水者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泉水景观的满意度存在显着差异,而收入水平则不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选取山城结合部天地广场东侧的生活取用型泉水大众泉作为改造实践案例,提出改造的理念、要点和具体的设计方案,以期提升泉水景观、规范取水行为,为相关的泉水景观环境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奉海[10](2017)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生态及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 ——以平阳县顺溪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会对当地的生态及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2011年,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其中就明确的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党章,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而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建设的关键构成,更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兴修水利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的传统农村水利工程,主要是对自然水流方向、囤积位置的改变和控制,以期通过这种手段改善不利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而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鳌江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温州南部的主要河流,上游顺溪处于强降雨中心区域,并且山高坡陡,受台风影响经常造成暴雨洪灾,目前正加大力度解决防洪问题。因此,研究鳌江上游控制性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顺溪水利枢纽对区域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顺溪水利工程对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研究了顺溪水利工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工程有力促进了当地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有效改善了产业结构,带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的明显增长。其次,研究了顺溪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工程对水文情势级水环境、陆生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等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影响。再次,研究了顺溪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工程对移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和区域防洪、供水、灌溉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最后,结合顺溪水利工程的多方影响,给出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建议,主要包括:要着眼长远,从整个区域系统规划;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完善移民搬迁和就业政策,使搬迁农民分享水电开发所带来的各项效益。本文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利顺溪水利工程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今后同类型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为同类型拟建项目提供参考,并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借鉴。

二、枯水期临时取水设施建设问题的研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枯水期临时取水设施建设问题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生态理水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1,3.4 相关概念辨析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黄土丘陵沟壑区环境特征及传统村落类型
    2.1 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环境特征
        2.1.1 地貌特征
        2.1.2 水旱环境特征
    2.2 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水文化特色
        2.2.1 营建与水文化
        2.2.2 生产与水文化
        2.2.3 生活与水文化
    2.3 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分布
        2.3.1 黄土高原传统村落分布状况分析
        2.3.2 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分布特征
    2.4 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类型划分
        2.4.1 传统村落分类原则
        2.4.2 不同类型村落的水旱特征对比
        2.4.3 基于分类的典型案例选取
    2.5 本章小结
3 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样本调查
    3.1 靠崖型村落营建调查
        3.1.1 样本村落基本概况
        3.1.2 村落选址与形态布局
        3.1.3 排蓄体系及相关构筑物
    3.2 地坑型村落营建调查
        3.2.1 样本村落基本概况
        3.2.2 村落选址与型态布局
        3.2.3 排蓄体系及相关构筑物
    3.3 地表型村落营建调查
        3.3.1 样本村落基本概况
        3.3.2 村落选址与型态布局
        3.3.3 排蓄体系及相关构筑物
    3.4 本章小结
4 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理水经验解析与启示
    4.1 顺应环境的村落选址与形态布局
        4.1.1 趋利避害——村落选址原则
        4.1.2 因地制宜——形态布局理念
    4.2 村水相融的村落营建手法
        4.2.1 村落排蓄体系构建
        4.2.2 水设施与公共空间
        4.2.3 水设施与交通空间
    4.3 节水利农的生产水设施建设措施
        4.3.1 宏观流域层面下的措施及分析
        4.3.2 中观村落层面下的措施及分析
        4.3.3 微观农地层面下的措施及分析
    4.4 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生态理水经验启示
        4.4.1 防先于治的抗灾意识
        4.4.2 自然做功的节能理念
        4.4.3 丰蓄枯用的平衡智慧
        4.4.4 水对空间的提升手法
    4.5 本章小结
5 传统村落生态理水经验传承设计试验
    5.1 试验对象选取
        5.1.1 选取原则
        5.1.2 对象确定
        5.1.3 蔡邓村概况
    5.2 蔡邓村现状问题分析
        5.2.1 无排水组织易内涝
        5.2.2 缺乏绿地公共空间
    5.3 雨水利用导向下蔡邓村基本居住单元规划模式探索
        5.3.1 规划原则
        5.3.2 规划策略
        5.3.3 规划模式探索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2)绥化市北林区引水工程对呼兰河水文环境影响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文情势研究现状
        1.2.2 水质预测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及主要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自然概况
        2.2.1 水文地质
        2.2.2 水系
        2.2.3 红兴水库
    2.3 呼兰河水质现状介绍
        2.3.1 呼兰河河段简介
        2.3.2 呼兰河水功能区规划
        2.3.3 呼兰河水质概况
    2.4 呼兰河流域排污状况
        2.4.1 生活污染源排污情况
        2.4.2 农业污染源排污情况
        2.4.3 工业污染源排污情况
        2.4.4 污染物入河量总体情况
    2.5 北林区水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2.6 研究范围
    2.7 研究方法
        2.7.1 水质现状评价方法
        2.7.2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2.7.3 MIKE11 模型
        2.7.4 富营养化程度的确定方法
        2.7.5 地表水环境质量预测方法
    2.8 数据来源
第3章 取水工程对呼兰河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呼兰河水文基本特征
        3.2.1 径流特征
        3.2.2 径流还原
    3.3 对呼兰河的水文情势影响
        3.3.1 MIKE11模型建立
        3.3.2 模拟典型断面的选取
        3.3.3 模拟结果
    3.4 呼兰河取水口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3.5 水温变化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流量需求变化研究
    4.1 引言
    4.2 生态需水量满足情况的变化分析
        4.2.1 生态需水量调查分析
        4.2.2 下游用水户需水量调查
        4.2.3 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实验
    4.3 取水口水质现状分析
        4.3.1 水质现状监测布点
        4.3.2 评价标准
        4.3.3 监测结果及分析
    4.4 呼兰河-绥化段水环境容量变化分析
        4.4.1 呼兰河-绥化段水环境容量现状
        4.4.2 呼兰河-绥化段水环境容量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质量变化分析研究
    5.1 引言
    5.2 呼兰河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5.2.1 呼兰河取水口上游断面水质现状
        5.2.2 呼兰河取水口下游断面水质现状
    5.3 呼兰河环境质量影响变化分析
    5.4 红兴水库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5.4.1 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
        5.4.2 富营养化模拟结果
    5.5 绥化市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5.5.1 地下水水质现状分析
        5.5.2 地下水水文变化趋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自然理念的廊坊市河流生态流量测算及保障策略研究 ——以龙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自然理念的研究进展
        1.2.2 生态流量研究进展
        1.2.3 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进展
        1.2.4 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土壤植被
        2.1.5 河流水系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流域生态水文特点
        2.3.1 水文水资源概况
        2.3.2 水系生态现状及功能定位
    2.4 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自然理念的生态流量确定理论
    3.1 基于自然的理念
        3.1.1 基于自然理念的概念内涵
        3.1.2 基于自然理念的应用
    3.2 基于自然理念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
        3.2.1 基于自然的理念与生态水文学关系
        3.2.2 基于自然理念的水生态保护
        3.2.3 基于自然理念的水生态调控
    3.3 基于自然水流范式的生态流量确定方法
        3.3.1 自然水流范式理论
        3.3.2 生态流量确定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自然理念的生态流量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4.1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
        4.1.1 水文情势与水体生态状况相关性分析
        4.1.2 水文-生态响应关系
    4.2 基于自然理念的生态指标识别
    4.3 指示物种选择
        4.3.1 河流水体中的指示物种
        4.3.2 河岸带指示物种
    4.4 基于自然需水理念的生态流量确定方法概述
        4.4.1 计算方法筛选
        4.4.2 计算方法概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自然理念的廊坊市龙河生态流(水)量计算
    5.1 基于栖息地模拟的指示鱼类生态流量确定
        5.1.1 麦穗鱼生境适宜性过程线绘制
        5.1.2 研究河段水力学模拟
        5.1.3 麦穗鱼适宜性栖息地面积模拟
        5.1.4 模拟结果分析
        5.1.5 麦穗鱼各生长阶段适宜生态流量
    5.2 基于需水过程的河岸带指示植被生态需水
        5.2.1 指示植被蒸腾量ET_0的确定
        5.2.2 植被系数Kc的确定
        5.2.3 其他参数确定
        5.2.4 指示水生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
    5.3 龙河生态流量变化过程的确定
        5.3.1 生态基流
        5.3.2 洪水过程
        5.3.3 龙河生态流量变化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态流量保障策略研究
    6.1 生态流量差距分析
    6.2 廊坊市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策略
        6.2.1 针对新增取用水项的保障策略
        6.2.2 现有用水项的恢复和保障措施
        6.2.3 与非水文措施相结合的保障措施
    6.3 生态流量保障措施成本效益
    6.4 生态流量保障措施有效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4)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对象
    1.2 国内外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现状
        1.2.1 我国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制度的总体情况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2.4 小结
    1.3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内容、技术路线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2 典型河流型(涪江重庆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现状调研
    2.1 调查对象
    2.2 调研内容与方案
    2.3 管理保障机制现状和问题
        2.3.1 管理制度
        2.3.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3.3 安全保障现状
    2.4 小结
3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理论分析
    3.1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特点分析
    3.2 构建河流型水源地综合管理机制
        3.2.1 IWRM的含义
        3.2.2 IWRM的实施要素
        3.2.3 基于IWRM的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思路
    3.3 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理论分析
        3.3.1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构成要素
        3.3.2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3.3.3 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构建的思路和框架
4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量安全保障机制
    4.1 河流型水源地水量安全保障框架
    4.2 河流水资源及水源地水量保障特点
    4.3 强化河道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制度
    4.4 完善河流型水源地水量分配制度
        4.4.1 水量分配方案制定的原则
        4.4.2 研究试行河流型水源地水量保护区及保护水位
    4.5 保证水量调度工作顺利实施
        4.5.1 水事预防工程措施
        4.5.2 水量调度的对象
        4.5.3 水量调度工作
        4.5.4 调度的水源来源——应急备用水源
    4.6 小结
5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机制
    5.1 水质安全保障机制框架
    5.2 水质安全保障特点
    5.3 强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制度及实施工作
    5.4 深化河流型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5.5 构建河流型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体系
    5.6 构建对排污单位的约束机制
    5.7 小结
6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监控及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6.1 安全监控保障机制
        6.1.1 监控安全保障机制框架
        6.1.2 构建河流型水源地安全综合监控机制
        6.1.3 加强水源地安全监控设施建设
        6.1.4 河流型水源地的巡查制度
    6.2 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6.2.1 管理安全保障机制框架
        6.2.2 完善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
        6.2.3 河流型水源地安全管理的费用保障机制
        6.2.4 制定河流型水源地“一河一策”管理协议
        6.2.5 构建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专门机构
        6.2.6 强化河流型水源地安全管理能力建设
        6.2.7 建立河流型水源地安全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
        6.2.8 建立河流型水源地安全保障区域联动机制
        6.2.9 河流型水源地安全管理的社会参与机制
        6.2.10 建立河流型水源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
    6.3 小结
7 涪江重庆段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初探
    7.1 水量安全保障
        7.1.1 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
        7.1.2 水量分配
        7.1.3 水量调度
    7.2 水质安全保障
        7.2.1 水功能区与水源地保护区的协调
        7.2.2 水源地综合管理
        7.2.3 水质监测
        7.2.4 加强对排污单位的自我约束
    7.3 其他保障机制
        7.3.1 协调、联动机制
        7.3.2 绩效评估考核
    7.4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重庆市涪江水源地调研问卷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汤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优化调整及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源地保护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源地保护历程
        1.2.2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应用现状
        1.2.3 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对策现状
    1.3 地表水水源地水环境数值模型国内外应用现状
        1.3.1 地表水水环境数值模型概述
        1.3.2 水环境数值模型在地表水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汤河水库水源地基本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区域人口概况
        2.2.2 区域经济概况
    2.3 水源地周边土地利用情况
    2.4 水功能区划情况
    2.5 水源地现行保护区划分现状
    2.6 水源地基础状况
        2.6.1 水源地概况
        2.6.2 水源地流域状况
3 汤河水库水源地污染源及水质水文状况调查分析
    3.1 水源地周边及上游污染源调查分析
        3.1.1 工业点源
        3.1.2 畜禽养殖污染源
        3.1.3 种植业
        3.1.4 生活污染源
        3.1.5 餐饮住宿业
        3.1.6 污染源汇总分析
    3.2 水源地环境风险分析
        3.2.1 风险识别
        3.2.2 源项分析及风险值计算
        3.2.3 环境风险评估
    3.3 水源地水质分析及污染物通量计算
        3.3.1 水库水质分析
        3.3.2 水库富营养化状态分析
        3.3.3 入库河流水质分析
        3.3.4 污染物通量计算
    3.4 水源地水文状况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汤河水库水源地数值模型构建与模拟分析
    4.1 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原理
        4.1.1 水动力模型原理
        4.1.2 水质模型原理
        4.1.3 模型计算定解边界条件
        4.1.4 模型计算方法
    4.2 水动力模型建模及分析
        4.2.1 水动力模型构建
        4.2.2 水动力模型验证及分析
        4.2.3 典型年水动力场分析
        4.2.4 典型年水龄分析
    4.3 水质模型建模及率定
    4.4 污染物扩散及浓度变化模拟分析
        4.4.1 典型年水质状况模拟分析
        4.4.2 入库支流应急响应距离模拟分析
        4.4.3 入库支流突发污染事故情景模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汤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及保护对策
    5.1 保护区范围划定方法的确定
        5.1.1 一级保护区划定方法
        5.1.2 二级保护区划定方法
        5.1.3 准保护区划定方法
    5.2 保护区调整范围的确定
        5.2.1 一级保护区范围的确定
        5.2.2 二级保护区范围的确定
        5.2.3 准保护区范围的确定
    5.3 保护区调整前后的比较
        5.3.1 调整前后保护区范围的比较
        5.3.2 调整后污染源及风险源的比较
    5.4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5.5 遗留问题解决措施
        5.5.1 工业企业
        5.5.2 畜禽养殖业
        5.5.3 种植业
        5.5.4 生活源
        5.5.5 餐饮住宿
        5.5.6 风险源
    5.6 强化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措施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共青城市供水系统建设规划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共青城市供水系统基本情况
    2.1 共青城市概况
    2.2 共青城市水资源概况
    2.3 城市供水体系发展历程
    2.4 供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取水水量保障问题
        2.4.2 饮水水质安全隐患问题
        2.4.3 水厂规模不足和管网漏损严重问题
        2.4.4 水源单一问题
        2.4.5 城乡供水发展不均衡问题
    2.5 城市供水系统完善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水源开辟和供水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分析
    3.1 建设中型以上水库作为水源
    3.2 利用城市周边水系情况建设水源
        3.2.1 以南湖——鄱阳湖为水源
        3.2.2 以博阳河、杨柳津河为水源
        3.2.3 以周边县市区为水源
        3.2.4 以柘林水库为水源
    3.3 自水源地取水分析
    3.4 原水加工建设分析
    3.5 城乡一体化建设分析
第4章 柘林水库引水工程建设规划
    4.1 输水管线工程选线
        4.1.1 水源
        4.1.2 需水预测
        4.1.3 取水口位置设置
        4.1.4 输水工程线路选择
        4.1.5 输水路线比选
    4.2 引水方式及管道管径、管材选择
        4.2.1 引水方式
        4.2.2 管径确定
        4.2.3 管材的选择
    4.3 工程总布置
    4.4 取水工程
        4.4.1 取水工程现状
        4.4.2 取水方式选择
        4.4.3 隧道出口与输水管线衔接
        4.4.4 保证有压流最低水位确定
    4.5 增压泵站
    4.6 管道水力计算
        4.6.1 沿程水头损失
        4.6.2 局部水头损失
        4.6.3 管线上各点水头损失
        4.6.4 内水压力计算
    4.7 小结
第5章 城市供水格局建设规划与PPP投资模式分析
    5.1 现状水厂运营情况
    5.2 总体建设思路
    5.3 建设位置确定
    5.4 供水管网延伸建设规划
    5.5 PPP建设投资模式分析
        5.5.1 PPP模式必要性
        5.5.2 PPP模式可行性
        5.5.3 PPP模式操作流程
    5.6 PPP投资模式分析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设计研究 ——以山西潇河城市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城市滨河景观研究现状
        1.4.2 季节性河流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相关基础理论及案例研究
    2.1 城市滨河景观概述
        2.1.1 城市滨河景观的功能
        2.1.2 城市滨河景观空间特征
        2.1.3 城市滨河景观构成要素
    2.2 北方季节性河流基本特征
        2.2.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2.2.2 季节性河流成因分析
        2.2.3 季节性河流形态特征
        2.2.4 季节性河流生物过程
    2.3 相关理论研究
        2.3.1 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理论
        2.3.2 季节性河流相关理论
        2.3.3 相关法律法规
    2.4 河流季节化对城市滨河景观的影响
        2.4.1 河流季节化影响滨河生态环境恢复
        2.4.2 河流季节化影响滨河植物群落设计
        2.4.3 河流季节化影响护岸结构稳定性
    2.5 国内外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相关案例分析
        2.5.1 日本荒川滨河景观设计
        2.5.2 威海市五渚河滨河景观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问题分析及设计策略研究
    3.1 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现状问题分析
        3.1.1 防洪建设与滨河景观相脱离
        3.1.2 丰、枯水期水流量差异大的影响
        3.1.3 季节性河流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
        3.1.4 滨河区周边居民亲水活动受限
    3.2 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设计理念和原则
        3.2.1 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设计理念
        3.2.2 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设计原则
    3.3 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设计策略
        3.3.1 生态防洪,河堤“防放”结合
        3.3.2 丰富河床形态,维持河流稳定径流量
        3.3.3 适应河流水文特征的植物及护岸设计
        3.3.4 城市滨河空间多样化利用
    3.4 本章小结
4 山西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问题分析及设计策略研究
    4.1 山西潇河及潇河城市段概况
        4.1.1 潇河区位及自然环境
        4.1.2 潇河河流季节化特征
        4.1.3 潇河城市段研究范围及环境分析
        4.1.4 潇河城市段季节性水文特征
    4.2 山西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4.2.1 丰水期防洪安全相关问题
        4.2.2 枯水期河道断流相关问题
        4.2.3 人为季节性河流生境退化问题
        4.2.4 新旧滨河空间功能差异问题
    4.3 山西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设计策略
        4.3.1 生态防洪设计策略
        4.3.2 河床径流保持策略
        4.3.3 滨河生境恢复策略
        4.3.4 空间协同设计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山西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设计实践
    5.1 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总体规划布局
        5.1.1 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总体结构
        5.1.2 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分段规划
    5.2 潇河城市段生态防洪设计
        5.2.1 潇河城市段生态防洪设计思路
        5.2.2 潇河城市段生态防洪建设措施
    5.3 潇河城市段河床规划设计
        5.3.1 潇河城市段河床改造模式
        5.3.2 潇河城市段景观水系设计
        5.3.3 潇河城市段断面形态设计
    5.4 潇河城市段滨河生境恢复设计
        5.4.1 潇河城市段滨河植物种植设计
        5.4.2 潇河城市段滨河生态护岸设计
    5.5 潇河城市段滨河亲水设施设计
        5.5.1 潇河城市段滨河广场设计
        5.5.2 潇河城市段滨河景观小品设计
    5.6 潇河城市段滨河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5.6.1 潇河城市段外部交通设计
        5.6.2 潇河城市段内部交通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图录
    表录
    附图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黄陵县店头镇西沟供水工程施工Ⅰ标项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国际发展现状
        1.2.2 目前我国施工组织设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施工条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施工导流
    3.1 施工导流方案
        3.1.1 导流标准
        3.1.2 导流施工方案比选
        3.1.3 导流计划
    3.2 导流建筑物设计
    3.3 导流工程施工及围堰拆除
        3.3.1 明渠开挖
        3.3.2 围堰填筑及排水
        3.3.3 围堰拆除
    3.4 安全度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体工程施工
    4.1 施工准备
        4.1.1 工区设置方案比选
        4.1.2 施工现场准备
        4.1.3 施工技术准备
        4.1.4 临时工程设施建设
        4.1.5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2 测量放线
    4.3 沟槽土方开挖
        4.3.1 沟槽开挖前准备
        4.3.2 堆土及弃土外运
        4.3.3 沟槽开挖
        4.3.4 开挖后对管槽的要求
    4.4 旱地管槽灰土及砂砾垫层施工
        4.4.1 灰土施工要求
        4.4.2 砂砾垫层施工要求
    4.5 球墨铸铁管道安装
        4.5.1 下管
        4.5.2 承口清理
        4.5.3 清理胶圈和安装胶圈
        4.5.4 清理插口表面
        4.5.5 对口
        4.5.6 检查
        4.5.7 安装注意事项
    4.6 钢管焊接
        4.6.1 钢管管材和焊接材料的采购和检验
        4.6.2 管道焊接
        4.6.3 管道定位安装
    4.7 混凝土镇墩施工
        4.7.1 模板工程
        4.7.2 混凝土浇筑
        4.7.3 混凝土的养护和成品保护
    4.8 土方回填
    4.9 阀井施工及金属结构安装
        4.9.1 阀井施工
        4.9.2 蝶阀、排气阀及管件安装
    4.10 打压实验
    4.11 管道冲洗与消毒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5.1 质量管理体系
        5.1.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机构
        5.1.2 质量跟踪检测
        5.1.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流程
    5.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5.2.1 质量方针
        5.2.2 质量目标
    5.3 质量控制与动态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安全保证与管理措施
    6.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
        6.1.1 机构设置
        6.1.2 人员配备及职责
        6.1.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
    6.2 危险源辨识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6.2.1 施工机械危险源
        6.2.2 中毒危险源
        6.2.3 物体打击危险源
        6.2.4 火灾事故危险源
        6.2.5 坍塌事故危险源
        6.2.6 施工用电危险源
    6.3 安全警示标志设置
    6.4 安全防护措施
        6.4.1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6.4.2 施工用电安全防护措施
        6.4.3 模板工程安全防护措施
        6.4.4 安全通道防护措施
    6.5 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6.5.1 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6.5.2 危险物品安全技术措施
    6.6 对可能造成损害的地下管线专项防护措施
        6.6.1 地下管线保护原则
        6.6.2 管线悬吊保护加固措施
        6.6.3 施工范围内管线破坏应急措施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文明施工
    7.1 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
        7.1.1 环境保护体系
        7.1.2 组织机构、职责
    7.2 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
        7.2.1 环境保护目标
        7.2.2 环境保护指标
    7.3 环境保护职责
    7.4 环境保护措施
        7.4.1 噪声污染防治
        7.4.2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7.4.3 危险品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7.4.4 生态环境保护
    7.5 环境清理
    7.6 表土剥离及复垦措施
    7.7 “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措施
    7.8 文明施工
        7.8.1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7.8.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8.3 灭火器、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托架
        7.8.4 仓库、弃渣场及堆弃场的文明施工措施
        7.8.5 施工车辆的文明施工措施
        7.8.6 垃圾箱、厕所、值班房、临时工棚文明措施
        7.8.7 “工完、料净、场地清”措施
        7.8.8 各种安全标志牌
    7.9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8.1 编制原则
    8.2 工期要求及进度安排指标
        8.2.1 施工进度工期要求
        8.2.2 施工进度安排指标
    8.3 工程施工甘特图
    8.4 工期保证措施
        8.4.1 组织机构
        8.4.2 人员保证措施
        8.4.3 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8.4.4 后勤保证措施
        8.4.5 技术保证措施
        8.4.6 加强现场管理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资源配置计划及保证措施
    9.1 施工导流资源配置计划
    9.2 施工场地清表
    9.3 沟槽开挖
    9.4 灰土垫层及砂砾垫层施工
    9.5 管道安装
    9.6 管周人工砂砾回填
    9.7 镇墩及阀井施工
    9.8 打压试验
    9.9 管顶土方回填
    9.10 管道冲洗消毒
    9.11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9.12 人力资源配备计划
    9.13 保证措施
    9.14 物资采购
        9.14.1 采购原则、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9.14.2 需求计划和招标采购计划的编报、审批
        9.14.3 招标采购
        9.14.4 质量控制及验收
    9.1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泰山天外村游览线生活取用型泉水景观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
        1.1.2 泰安市政府提出打造泰安“山、水、城”一体的生态格局
        1.1.3 独特的泰山泉水景观与无序利用的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相关概念
        1.3.2 泉水景观的研究
        1.3.3 泰山泉水的研究
        1.3.4 风景名胜区中有关取水政策及管理的研究
        1.3.5 研究概况评述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对象选择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案例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1.2 环境行为学理论
        2.1.3 景观设计学理论
    2.2 国内外案例分析
        2.2.1 韩国庆州国立公园饮水台景观
        2.2.2 济南黑虎泉取水景观
        2.2.3 案例总结
3 天外村游览线生活取用型泉水景观及空间特色
    3.1 泰山泉水概况
        3.1.1 泰山泉水的特点
        3.1.2 泰山泉水的文化形态
        3.1.2.1 物质文化
        3.1.2.2 精神文化
    3.2 天外村游览线生活取用型泉水概况及实例
        3.2.1 泉水分布概况
        3.2.2 泉水实例
    3.3 天外村游览线泉水景观的空间特色
        3.3.1 生活取用型泉水景观空间的界定
        3.3.2 泉水景观空间特色
        3.3.2.1 整体空间特色
        3.3.2.2 泉水景观空间类型
        3.3.2.3 与各景观元素的关系
4 天外村游览线生活取用型泉水景观满意度研究
    4.1 泉水景观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
    4.2 数据及研究方法
        4.2.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4.2.2 信度检验
        4.2.3 满意度研究方法
        4.2.4 游客半结构化访谈
    4.3 结果分析
        4.3.1 使用属性和使用特征分析
        4.3.2 泉水景观满意度分析
        4.3.3 不同取水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满意度差异分析
    4.4 泰山天外村游览线泉水景观优化提升建议
        4.4.1 提高道路可达性和美观性
        4.4.2 动态检测泉水的水质
        4.4.3 完善泉水景观的配套服务设施
        4.4.4 全面禁止私采、兜售泰山泉水的行为
5 实践案例——天外村大众泉泉水景观环境改造
    5.1 概况
    5.2 现状分析
        5.2.1 自然景观
        5.2.2 人文景观
        5.2.3 场地存在的问题
    5.3 方案设计
        5.3.1 改造理念
        5.3.2 改造要点
        5.3.3 总体定位
        5.3.4 方案构思
        5.3.4.1 竖向设计
        5.3.4.2 道路与铺装设计
        5.3.4.3 植物设计
        5.3.4.4 节点设计
        5.3.4.5 直饮泉水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社会实践情况

(10)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生态及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 ——以平阳县顺溪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水利水电工程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影响
        1.2.2 水利水电工程对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1.2.3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平阳县顺溪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2.1 工程所在流域基本情况
    2.2 顺溪水利枢纽所在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2.2.1 顺溪水利枢纽地理位置
        2.2.2 自然环境
        2.2.3 生态环境
    2.3 社会环境
        2.3.1 行政区域及人口
        2.3.2 社会经济
        2.3.3 土地利用
        2.3.4 取水、用水
        2.3.5 人群健康
        2.3.6 文物、矿产及旅游景观
        2.3.7 污染源
第三章 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1 对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3.1.1 工程开工建设之前
        3.1.2 工程建设期间
        3.1.3 工程建设完成后
    3.2 对当地财政收入的影响
        3.2.1 工程开工建设之前
        3.2.2 工程建设期间
        3.2.3 工程建设完成后
    3.3 对当地农民收入的影响
        3.3.1 农民纯收入及其变化
        3.3.2 农民非农收入及其变化
    3.4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 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1 对水文情势级水环境的影响
        4.1.1 水库初期蓄水
        4.1.2 运行期库区水文情势
        4.1.3 运行期坝下游河道水文情势
        4.1.4 对水环境影响
        4.1.5 运行期对水质的影响
        4.1.6 对五十丈引水工程水源地的影响
    4.2 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
        4.2.1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4.2.2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4.3 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
        4.3.1 对水生生境的影响
        4.3.2 对库区饵料生物的影响
        4.3.3 对鱼类的影响
    4.4 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4.4.1 水库渗漏
        4.4.2 岸坡稳定
        4.4.3 水库淹没
    4.5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5.1 诱发多种形式的水土流失
        4.5.2 泥沙淤积、影响水质
第五章 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5.1 对移民环境的影响
        5.1.1 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
        5.1.2 对移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5.2 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的影响
        5.2.1 对交通设施的影响
        5.2.2 对通讯电力设施的影响
    5.3 对区域防洪、供水、灌溉的影响
        5.3.1 对防洪的影响
        5.3.2 对供水的影响
        5.3.3 对灌溉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录1:农民收入抽样调查问卷
附录2:移民搬迁调查问卷
附录3:平阳县行政区划图

四、枯水期临时取水设施建设问题的研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生态理水经验研究[D]. 景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绥化市北林区引水工程对呼兰河水文环境影响趋势研究[D]. 李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基于自然理念的廊坊市河流生态流量测算及保障策略研究 ——以龙河为例[D]. 冷吉卫.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研究[D]. 陈琴. 重庆大学, 2020
  • [5]汤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优化调整及保护对策研究[D]. 程浩.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共青城市供水系统建设规划与研究[D]. 阮鸣. 南昌大学, 2019(01)
  • [7]北方城市季节性河流滨河景观设计研究 ——以山西潇河城市段为例[D]. 赵维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8]黄陵县店头镇西沟供水工程施工Ⅰ标项施工组织设计[D]. 王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9]泰山天外村游览线生活取用型泉水景观满意度研究[D]. 朱兴晨.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10]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生态及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 ——以平阳县顺溪水利枢纽工程为例[D]. 奉海.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旱季临时取水设施建设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