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管的制备方法

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管的制备方法

一、地下节水渗灌管的制备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韩梦雪[1](2021)在《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对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枸杞作为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已成为西北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干旱缺水是制约其种植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研究新型灌溉技术对土壤水分和枸杞产量的影响有助于优化枸杞灌溉措施,对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陶瓷灌水器出流特性,设计了一种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系统,研究了不同灌水器设计流量和埋深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和施氮量条件下的水氮利用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柴达木枸杞微孔陶瓷根灌适宜技术参数,以期为枸杞科学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设计了一种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系统。基于微孔陶瓷灌水器自适应灌溉的出流特性,设计了由持续灌水模块、加压施肥模块和灌溉管网三部分组成的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系统,制定了微压灌水(0.2~0.5 m)和加压施肥(10 m)交替使用的运行模式。对系统可靠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施用尿素和复合肥的过程中陶瓷灌水器的流量随施肥时间增加而出现流量略微下降的趋势,在施肥时间为4 h时,施用尿素和复合肥处理的陶瓷灌水器平均相对流量分别为99.1%和98.5%;当施肥完成后对管网进行冲洗可有效减少灌水器上附着的水肥残留物质,施用尿素和复合肥的处理灌水器平均相对流量均可恢复到99.5%以上。短时间内使用陶瓷灌水器加压施肥不会造成灌水器堵塞,系统可有效运行。(2)分析了陶瓷灌水器不同设计流量和埋深对土壤水分和枸杞产量的影响。在枸杞主根区,微孔陶瓷根灌土壤含水率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70.6~78.9%附近,土壤水分环境相对稳定,而滴灌土壤水分呈明显的干湿交替状态,土壤含水率在田间持水率的57.2~93.3%范围内波动。微孔陶瓷根灌不同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着,仅在灌水器设计流量和埋深适宜的条件下,微孔陶瓷根灌才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其中以设计流量为0.15 L/h、埋深为30 cm处理的表现最佳,与滴灌相比,其枸杞产量平均增加了12.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3.8%。(3)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分布和枸杞产量的影响。在施氮量相同情况下,微孔陶瓷根灌穴施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处理分别较地表滴灌处理增产20.3%、10.9%;而在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进行减氮处理时,中氮和低氮处理的产量分别为高氮处理产量的87.7%和79.7%。在微孔陶瓷根灌不同施氮量下,采收期后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明显降低,同时低氮处理较高氮处理不同位置的硝态氮含量分布更均匀,但其峰值所在土层会加深20 cm左右。(4)确定了微孔陶瓷根灌适用于柴达木枸杞的技术参数。综合考虑枸杞种植生产,推荐微孔陶瓷根灌技术在柴达木枸杞种植区域使用时,使用设计流量为0.15 L/h、埋深为30 cm的陶瓷灌水器;在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时,使用微孔陶瓷根灌灌水、穴施施肥能收获最佳的产量。

渠永平,张增志[2](2020)在《聚丙烯酰胺/蒙脱土渗灌材料制备及其导水性能野外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沙生植物微需水量的特点,利用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和蒙脱土(Montmorillonite,MMT)复合制备了一种渗灌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成膜性能和吸释水性能,并对渗灌系统的自调节导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然后在乌兰布和沙漠进行了渗灌系统的野外试验,最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自调节导水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M与MMT的最佳质量比为0.25,PAM和MMT制备的复合导水材料可在纤维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膜,且导水材料的吸水和释水性能较为均衡,干湿交替试验显示其可根据土壤湿度自调节导水速率。沙漠野外试验表明,肉苁蓉接种率从对照组的23%提高到86%。材料微观分析表明:PAM通过插层作用进入MMT片层间形成复合导水材料,导水材料主要依靠PAM和MMT的相互作用传导水分,PAM的干燥收缩和吸水溶胀会引起MMT的连接和分开,从而引起水分传导速率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渗灌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谈灵操[3](2020)在《基于拉伸流变的多孔微灌带一步法连续成型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微灌技术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节水灌溉器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制造过程复杂、成型效率低、维护与回收再利用困难等缺陷。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团队自行研制体积拉伸流场主导的偏心转子挤出机基础上,采用挤出发泡吹塑一步法,在较短热机械历程下制造出新型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基与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基多孔微灌带,并对其微观结构与水力性能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分析了偏心转子挤出机输送特性及原理,并基于体积拉伸流变主导的塑料挤出特性制备了LDPE基发泡材料,通过在LDPE2426H基体中加入纳米炭黑(Carbon black,CB)、LDPE2520D、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交联剂等不同材料,提高熔体强度及泡孔成核密度进行挤出发泡以改善泡孔结构,探究复合、共混与交联对聚合物泡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相多组分物料在体积拉伸流场下挤出发泡实现了良好混合分散,显着降低泡孔尺寸、提高泡孔密度与孔隙率,从而改善泡孔结构,明显提高泡沫性能。其次,利用偏心转子挤出机挤出发泡吹塑过程的双向拉伸破孔机制,构建微灌带内部的多孔多通道微观形态,制造出具有不同孔隙率与开孔率的多孔微灌带,研究了其综合性能与开孔机理。实验表明:拉伸或吹胀作用均可对泡沫进行良好地破孔,两者协同作用可实现更高的破孔效率,且开孔更为均匀,过高的拉伸比与吹胀比均会降低孔隙率与开孔率;拉伸比为2.0、吹胀比为1.2时,孔隙率与开孔率达到最高值;添加相容或不相容的第二相、交联或纳米复合可有效提高微灌带的孔隙率与开孔率,但不同材料体系在拉伸与吹胀过程中的开孔效率与机理有所差异,含有不相容硬相PS的LDPE基发泡材料开孔效率最低。接着,研究所成型的LDPE基多孔微灌带的水力性能,以及拉伸比与吹胀比、泡沫微观结构与水力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了微灌带渗流特性。结果表明:多孔微灌带的压力与流量关系符合指数关系,流态指数x介于0.9~2.0间,在很低压力下实现了微流量灌溉,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且流量调节范围大;开孔率越高,流态指数x与渗透率K越大,渗水均匀度越高;拉伸与吹胀协同破孔可提高开孔均匀度,降低多孔微灌带的流态指数;适当的开孔率与灌溉压力可提高灌水均匀度。最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挤出发泡吹塑一步法成型工艺,制备出全生物降解的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有机蒙脱土(Organic montmorillonite,OMMT)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多孔微灌带,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微观结构、水力性能等综合性能,探究PBS与OMMT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PBS形成原位亚微米级纤维,有利于材料的强韧化;OMMT在拉伸流场中实现了良好的分散、插层和剥离,并主要分布于PBS中和PBS/PLA界面上,其余以剥离态分布于PLA中,大幅提高了泡孔密度与孔隙率,降低了泡孔尺寸与表观密度;其水力性能与LDPE基多孔微灌带类似,压力与流量间符合指数关系,流态指数x介于0.9~1.7之间。本文所制备的多孔微灌带具有加工热历程短、成型过程简单、制造成本低、渗流特性好与流量调节范围大等优点,有望在使用过程中实现自适应的微流量节能灌溉,对推动多孔微灌带大范围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焦炳忠[4](2020)在《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宁夏地处我国半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极为短缺,当地农林牧业的灌溉主要以黄河水为主,随着黄河水量的消减及新型工业用水量的增加,经济林果作为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其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如何通过改进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经济林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干旱地区经果林精准灌溉,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果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以同心圆枣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确定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加工工艺和布设方式,深入探讨地下渗灌对枣树耗水规律、根系分布、土壤水分变化及渗灌管田间应用技术参数,全面解析地下渗灌技术在林果业中的抗旱节水增产机理。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物理特性,发现橡胶颗粒增多,加工温度低,拉伸力度大,均可使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孔密度增多。加工温度对地下渗灌灌水器吸水时间和膨胀率的影响大于原料配比和拉伸力度。加工温度对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量影响较小,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的渗水量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从不同压力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制造偏差系数来看,T2P3L1处理(橡胶粉末:聚乙烯为2.86:1、加工温度151℃、拉伸力度5 N)和T2P1L2处理(橡胶粉末:聚乙烯为2.50:1、加工温度151℃、拉伸力度10N)性能最优。(2)通过研究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当压力范围在0.02-0.08 MPa时,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稳定后的额定流量为1.42~4.93 L/(min·m);压力越大额定流量越大,地下渗灌灌水器越长平均额定流量越小。地下渗灌灌水器湿润体的形状为椭柱体,随时间增长湿润体逐渐增大,不同压力下渗水速率均为垂直向下>水平方向>垂直向上,湿润锋运移距离与灌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在0.99以上。确定了地下渗灌灌水器在2种土壤中的应用参数,其中,砂质土壤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深度15~30 cm,半径30~40 cm较适宜;砂壤土布设深度30~45 cm,半径40~50 cm较适宜。(3)由地下渗灌方式与枣树耗水规律研究得出:不同处理对枣树各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及日耗水强度影响显着,相同生育期内灌水量与日耗水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同处理下各生育期作物耗水量和日耗水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枣树果实膨大期耗水量最大,日均耗水强度在1.08~2.69 mm/d,耗水模数在38.73~46.01%之间。枣树作物系数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4)根据微孔渗灌室内水分入渗特性,研究了地下渗灌灌水器不同布设方式对土壤水分和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渗灌灌水器埋深的增加,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布范围和湿润中心均向下移动;随着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半径的增大,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布范围和湿润锋峰值均向外移动;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湿润体的范围逐渐增大。垂直方向40~60 cm 土层各处理的根系干质量密度最大,区间为176.38~181.04g/m3之间,占0~200 cm土层总根系干质量密度的28.65%~30.12%。水平方向根系干质量密度增量主要分布在20~80 cm,20~40cm根系干质量密度最多,区间为129.58~133.24 g/m3,占枣树水平方向0~200 cm 土层根系干质量密度的24.66%~26.01%。(5)由不同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30R30W0.8处理(埋深30 cm、布设半径30 cm和作物-皿系数0.8)下产量最高,3年的枣树产量分别为 7600.49、7588.15、7394.71 kg/hm2;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 3.15、3.04、3.01 kg/m3;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3.37、3.44、3.31 kg/m3,均与其他处理存在显着差异(P<0.05)。(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TOPSIS模型对枣树各指标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均表现为D30R30W0.8处理最优。因此,确定宁夏半干旱区枣树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合理布置方式为:以地表向下埋深30 cm,以树干为中心向外30 cm的环形布设,灌水量以作物-皿系数0.8最佳,揭示了地下渗灌方式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

李梦刚,孙兆军,焦炳忠,韩磊,李兴强,李茜[5](2020)在《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及工作压力对微孔地下渗灌管渗水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明晰灌溉水泥沙质量浓度和压力对微孔地下渗灌管渗水性能的影响,为微孔地下渗灌管的田间应用提供理依据。【方法】在0~100 kPa压力范围内,用自来水和浑水对微孔地下渗灌管进行通水试验,分析压力和泥沙质量浓度对微孔地下渗灌管渗水性能的影响。【结果】①灌溉水泥沙质量浓度增加,渗水速率随通水时间延长持续降低。②不同泥沙质量浓度条件下,管道流态指数均大于1,相关系数R2大于0.98,渗水速率对压力变化敏感。随着泥沙质量浓度的增加,管道渗水速率对压力的敏感程度增加。③进水口压力越小对灌溉水源的要求越高,高压力条件下可适当减缓灌溉水中泥沙给管道渗水性能带来的影响。【结论】灌溉水泥沙量是影响微孔地下渗灌管渗水性能的主要因素,当泥沙质量浓度小于1.0 g/L时,增大灌溉系统压力可有效保障微孔地下渗灌管渗水性能。

韩懂懂[6](2020)在《地下垂直渗灌对枣树耗水规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传统地面灌溉土壤水分分布浅层化,无法解决果树根系水分补给路径长且水分利用效率低的林果业用水问题,结合枣树根系分布特征,以地下渗灌管和宁夏灵武长枣树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地下垂直渗灌管长度(L1:10 cm、L2:20 cm、L3:30 cm、L4:40 cm)土壤水分入渗室内模拟试验,以及枣树不同灌溉定额(W1:210 mm、W2:300 mm、W3:390 mm)和地下垂直渗灌管不同埋深(D1:10 cm、D2:20 cm、D3:30cm)的大田试验,分析地下垂直渗灌土壤水分入渗特征与不同处理对枣树各生育时期耗水规律、生长发育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枣树地下垂直渗灌适宜灌溉定额和埋深,为地下垂直渗灌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地下垂直渗灌不同管道长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灌水时间相同时,湿润锋运移速度随管道长度的增大而加快。灌水定额相同时,不同渗灌管长度土壤含水率等值线形状差异不大,均近似为“椭球体”,湿润体纵向大小表现为L4(大于100 cm)>L3(98.67 cm)>L2(97.24cm)>L1(84.24 cm),横向大小表现为 L1(57.53 cm)>L2(52.02cm)>L3(49.42 cm)>L4(45.29cm),且土壤含水率均呈现由内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渗灌管道出水口位置土壤含水量为18.68%~22.56%,土壤湿润锋处土壤含水量降至10.03%~11.34%。(2)地下垂直渗灌对枣树耗水规律与作物系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灌溉定额条件下,枣树耗水量与作物系数随渗灌管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灌溉定额W2、W3处理时,管道埋深对枣树耗水量与作物系数的影响较弱,耗水量和作物系数差异较小。在同一管道埋深条件下,2018年、2019年枣树各生育期、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作物系数均表现为W3>W2>W1。地下垂直渗灌条件下,全生育期相同水分处理下各生育期作物耗水量、日均耗水强度和作物系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果实膨大期均达到最大值。(3)地下垂直渗灌不同埋深与灌溉定额对枣树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灌溉定额条件,与D1、D3处理相比,D2处理能够明显促进枣树新梢直径、枣吊长度和座果率的增长,同时枣树产量提高4.45%~24.5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1%~22.54%。渗灌管埋深D2条件下,与W1处理相比,W2、W3处理能够明显促进枣树新梢直径、枣吊长度、座果率和产量的增长,灌溉定额从W2提高为W3时枣树产量无显着差异(P>0.05),2018年、2019年水分利用效率反而降低21.22%和16.50%。因此,地下垂直渗灌在灌溉定额为300mm和埋深20 cm时更适宜枣树生长,且有助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论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田间定位试验,初步确定了地下垂直渗灌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和适宜枣树灌溉定额及最佳布设位置,为枣树水分管理、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同时为地下垂直渗灌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程康[7](2020)在《制备工艺对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是一种兼具灌溉和输水功能的新型渗灌管,利用其内部孔隙将灌溉水输送到作物根区土壤的节能环保型渗灌装置。与塑料渗灌产品相比,微孔陶瓷具有成本低廉,经久耐用,节能环保等优点,能够较好的应用在渗灌中。目前,我国缺乏对以微孔陶瓷作为原料的渗灌管的研究,如何通过简单而快捷的成型方法制备陶瓷渗灌管十分有研究的必要。故此,本文探讨了一种低成本的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制备工艺,通过分析坯体含水率、有机润滑剂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微孔陶瓷渗灌管性能的影响,确定制备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最佳的坯体含水率、有机润滑剂含量和烧结温度。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坯体含水率的升高,孔隙率、抗弯强度、线收缩率和弯曲度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密度没有明显变化。添加有机润滑剂的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的抗弯强度、弯曲度、线收缩率和密度普遍降低,而孔隙率普遍增大,并且随着有机润滑剂含量的增加,抗弯强度和线收缩率先增大后减小,孔隙率和密度没有明显变化,弯曲度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孔隙率逐渐减小,而抗弯强度、弯曲度和线收缩率收缩率呈上升的趋势,密度没有明显变化。坯体含水率和有机润滑剂含量对物相成分没有影响,而烧结温度对物相成分有显着影响。微孔陶瓷管道的微观结构随着坯体含水率和有机润滑剂含量增加表现为孔隙数量增多,致密性降低,而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孔隙数量明显减少,致密性大大提高。(2)坯体含水率、有机润滑剂含量和烧结温度对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的水力性能有较大影响。总体而言,随着工作压力水头的增大,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流量呈线性增加。而在较低的压力水头下,随着坯体含水率的升高,流量和渗透系数整体呈降低的趋势;随着有机润滑剂含量的增加,流量和渗透系数均呈升高的趋势;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渗透系数呈下降的趋势。(3)经筛选对比,采用坯体含水率为36%,有机润滑剂含量为1.0%,烧结温度为1083℃制备的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具有33.6%的孔隙率,8.2MPa的抗弯强度和6.9%的烧结线收缩率,同时兼具良好的水力性能,可为制备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提供参考依据。

陈慧芳[8](2020)在《微咸水灌溉陶瓷灌水器堵塞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灌溉用灌水器,陶瓷灌水器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然而,处于灌溉系统关键部位的陶瓷灌水器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堵塞问题,直接影响灌溉系统的使用寿命和运行表现,严重制约了陶瓷灌水器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为此,本文以陶瓷灌水器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学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技术(SEM-EDS)等现代分析技术对灌水器流量、堵塞物化学成分、含量以及堵塞物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索了微咸水灌溉条件下陶瓷灌水器化学堵塞的发生行为以及动态响应机制。并基于抗堵塞试验,从运行方式方面提出面向化学堵塞的控制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对微咸水灌溉系统陶瓷灌水器堵塞特性进行了研究。微咸水灌溉确会导致灌水器平均相对流量(Dra)的减小,高电导率(EC)微咸水对灌水器堵塞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灌水器堵塞发生的部位是灌水器内壁,而非灌水器内部孔隙。灌水器内壁形成的化学沉淀是灌水器堵塞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成分为碳酸钙、二氧化硅、钙长石以及极少量的氯化钠,其中诱发灌水器化学堵塞的主要物质为碳酸钙。且灌水器堵塞并非突然形成,而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2)建立了面向控制陶瓷灌水器化学堵塞的冲洗频率。相较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灌溉系统,采取毛管冲洗措施可有效地减少灌水器内壁堵塞物含量,进而降低灌水器堵塞的风险,使灌水器流量在较长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冲洗频率为1次/1d时控制堵塞的效果最佳,但综合考虑操作的简便性以及冲洗消耗水量,可将适宜的冲洗频率降低为1次/5d。毛管冲洗不会减少堵塞物质的种类,只会对灌水器内壁堵塞物种类所占百分比有较大影响。处于毛管不同位置的灌水器堵塞程度差异明显,沿毛管方向的灌水器的堵塞程度呈减小趋势,都表现为首部>中部>尾部。(3)提出了面向陶瓷灌水器化学堵塞的“双重”控制措施。相较于单独的安装过滤装置、毛管冲洗及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安装过滤装置配合毛管冲洗可有效降低灌水器内壁化学沉淀的含量,进而使得灌水器的平均相对流量提高。堵塞物质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性,碳酸钙含量沿毛管方向不断减小,而二氧化硅含量在毛管的首、中、尾部的分布并无明显规律。因此,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灌溉系统使用“双重”控堵措施。

王富斌[9](2020)在《玉米秸秆复合管的地表水力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为更好的利用秸秆资源,缓解秸秆直接还田后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研发一种秸秆复合管,应用于地下灌溉技术中,延伸了新的地下灌溉技术——秸秆地下灌溉技术。本研究以秸秆还田为基础,将秸秆和土壤、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秸秆复合管成型机的挤压,形成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复合管,并将其应用于农田中,作为地下灌溉的毛管,完成作物灌溉的同时实现秸秆还田。文章以秸秆掺量、初始含水率、螺旋轴转速作为3个试验因素,每个试验因素设置3个水平,秸秆掺量选取5%、7%、9%等3个水平,初始含水率选取20%、22%、24%等3个水平,螺旋轴转速选取50、62、74 r/min等3个水平。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共有9组试验方案组合,每组试验处理设置3个重复。通过对成型的秸秆复合管的容重、初始吸水率、单位长度出水量、出水均匀度、入渗速率、灌水均匀度等试验指标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计算相应的试验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定符合农田灌溉的秸秆复合管的配比,为更好地指导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1)秸秆复合管在稳定成型性能方面,试验测试了其容重和初始吸水率。根据试验结果,秸秆掺量为5%,含水率为22%,螺旋轴转速为62 r/min时,秸秆复合管的容重最大,有利于其稳定成型。秸秆掺量为5%,含水率为20%,螺旋轴转速为50 r/min时,秸秆复合管的初始吸水率最大,也能保持其稳定的形态。成型的稳定是秸秆复合管应用的基础。(2)在自由出流条件下,测试了秸秆复合管的单位长度出水量和出水均匀度2项指标。秸秆掺量为9%,含水率为24%,螺旋轴转速为50 r/min时,秸秆复合管的单位长度出水量最大,与痕量灌溉相比,可解决作物需水高峰期的供水问题。秸秆掺量为5%,含水率为24%,螺旋轴转速为50 r/min时,秸秆复合管的出水均匀度最大,但还不满足灌溉要求。(3)在地埋条件下,秸秆复合管的入渗速率和灌水均匀度是衡量其在田间应用的重要指标。秸秆掺量为5%,含水率为20%,螺旋轴转速为62 r/min时,秸秆复合管的平均入渗速率最大。秸秆掺量为7%,含水率为22%,螺旋轴转速为50 r/min时,秸秆复合管的灌水均匀度最大,可满足农田地面灌溉的要求。(4)对秸秆复合管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定秸秆复合管应用的最佳试验组合为:秸秆掺量为5%,含水率为22%,螺旋轴转速为50 r/min。选取了综合指标最大的3各试验处理对其地埋条件的入渗速率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函数拟合可得,秸秆复合管的入渗速率符合对数函数关系。对秸秆复合管水力性能的研究,是推动秸秆地下灌溉技术的重要方面,同时,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秸秆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将带动农业生产的技术变革,农业技术的发展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秸秆复合管的应用是秸秆地下灌溉的发展核心产品,其相关性能的测试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秸秆复合管的在田间的成型与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仵峰,王富斌,宰松梅,楚运旺[10](2019)在《玉米秸秆复合渗灌管研制及渗水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秸秆地下灌溉是将作物秸秆与土壤混合挤压形成具有渗水能力的复合渗灌管进行田间灌水的一项技术,开发符合灌水要求的秸秆复合管材关系到秸秆地下灌溉的成败。利用自制的秸秆复合管成型机,以秸秆掺量、含水率、螺旋轴转速为参数,在室内进行了基于玉米秸秆的秸秆复合管性能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秸秆复合管材的成型和渗水性能,分析了秸秆掺量、初始含水率、螺旋轴转速对秸秆复合管材的容重、渗水速率和渗水均匀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复合管材的容重在1.278~1.355g/cm3之间,影响其容重的主要因素是秸秆掺量,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加,复合管材的容重减小;秸秆掺量为5%,初始含水率为22%,螺旋轴转速为62 r/min时,有利于秸秆复合管成型;2)在0.25 m压力水头自由出流条件下,1 h的秸秆复合管材渗水速率在0.76~1.40 L/(m·h)之间,与常用的微灌灌水器流量相当。秸秆掺量为9%,初始含水率为24%,螺旋轴转速为50r/min时,秸秆复合管材渗水速率最大;3)低压自由出流条件下,秸秆复合管材透水均匀系数在0.13~0.35之间,秸秆掺量为5%,初始含水率为24%,螺旋轴转速为50 r/min时,透水均匀系数最大,仍不能满足灌溉要求;4)综合考虑秸秆复合管材容重、渗水速率及渗水均匀度等因素,秸秆掺量为5%,初始含水率为24%,螺旋轴转速为50r/min时,秸秆复合管材综合性能指标最优。上述结论对秸秆复合管材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田间节水技术的发展。

二、地下节水渗灌管的制备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下节水渗灌管的制备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对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2.1 枸杞灌溉研究进展
        1.2.2 微孔陶瓷根灌研究进展
        1.2.3 水肥一体化研究进展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系统组成及运行模式
        2.2.1 系统组成
        2.2.2 系统运行模式
    2.3 系统运行可靠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陶瓷灌水器设计流量和埋深对土壤水分及枸杞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地土壤参数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3.2.2 枸杞生长参数
        3.2.3 枸杞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分布及枸杞产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土壤含水率分布特征
        4.2.2 土壤含氮量变化特征
        4.2.3 枸杞生长参数
        4.2.4 枸杞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系统设计
        5.1.2 陶瓷灌水器设计流量和埋深对土壤水分及枸杞产量的影响
        5.1.3 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水氮分布及枸杞产量的影响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聚丙烯酰胺/蒙脱土渗灌材料制备及其导水性能野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原料
    1.2 渗灌复合材料制备及渗灌系统设计
    1.3 渗灌复合材料室内试验与性能分析
        1.3.1 成膜性能
        1.3.2 吸释性能
    1.4 渗灌系统导水性能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渗灌复合材料成膜性能分析
    2.2 渗灌复合材料吸释水性能分析
    2.3 渗灌系统导水性能分析
    2.4 渗灌系统荒漠化现场应用
    2.5 渗灌材料自调节导水机理分析
3 结论

(3)基于拉伸流变的多孔微灌带一步法连续成型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灌技术研究现状
        1.2.1 滴灌灌水器
        1.2.2 滴灌带制造
        1.2.3 渗灌技术
    1.3 多孔聚合物制备方法
        1.3.1 发泡法
        1.3.2 其他方法
    1.4 PE与PLA发泡研究现状
        1.4.1 PE发泡
        1.4.2 PLA发泡
    1.5 现状总结与问题分析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拉伸流变主导的挤出发泡特性及实验方案
    2.1 连续体积拉伸流场
    2.2 拉伸流变主导的塑化输运装置
        2.2.1 偏心转子挤出机结构与原理
        2.2.2 体积拉伸流场下的发泡特性
    2.3 实验方案
        2.3.1 实验原材料
        2.3.2 设备及仪器
        2.3.3 样品的制备
        2.3.4 测试与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拉伸流场主导的LDPE基发泡材料结构与性能
    3.1 LDPE发泡
        3.1.1 泡孔结构
        3.1.2 结晶性能
        3.1.3 力学性能
    3.2 LDPE/CB发泡
        3.2.1 复合材料
        3.2.2 泡孔结构
        3.2.3 结晶性能
        3.2.4 力学性能
        3.2.5 发泡过程
    3.3 LDPE/PS发泡
        3.3.1 共混材料
        3.3.2 泡孔结构
        3.3.3 结晶性能
        3.3.4 力学性能
        3.3.5 LDPE/PS/CB发泡
    3.4 LDPE/LDPE/CB发泡
        3.4.1 泡孔结构
        3.4.2 结晶性能
        3.4.3 力学性能
    3.5 LDPE/DCP/CB发泡
        3.5.1 泡孔结构
        3.5.2 结晶性能
        3.5.3 力学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工工艺对LDPE基多孔微灌带结构与性能影响
    4.1 挤出工艺的影响
        4.1.1 转速的影响
        4.1.2 温度的影响
    4.2 吹塑工艺的影响
        4.2.1 拉伸破孔
        4.2.2 吹胀破孔
        4.2.3 吹拉协同破孔
    4.3 各材料体系比较
        4.3.1 基本属性
        4.3.2 破孔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DPE基多孔微灌带水力性能及渗流特性
    5.1 压力与流量关系
    5.2 渗水均匀度系数
    5.3 各材料体系比较
    5.4 渗流特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拉伸流场主导的PLA基多孔微灌带结构与性能
    6.1 PLA/PBS共混物
        6.1.1 微观形貌
        6.1.2 结晶性能
        6.1.3 冲击韧性
    6.2 PLA/PBS/OMMT复合材料
        6.2.1 微观形貌
        6.2.2 剥离机理
        6.2.3 溶解实验
        6.2.4 DSC分析
        6.2.5 DMA分析
        6.2.6 热稳定性分析
        6.2.7 力学性能测试
    6.3 PLA/PBS/OMMT发泡材料
        6.3.1 微观结构
        6.3.2 力学性能
    6.4 PLA基多孔微灌带性能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下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地下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进展
        1.2.3 枣树耗水需水规律及生长特性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物理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2 试验过程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过程及现象
        2.2.2 不同加工工艺对渗水孔隙率的影响
        2.2.3 不同加工工艺对吸水稳定时间和膨胀能力的影响
        2.2.4 不同加工工艺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2.2.5 各处理下地下渗灌灌水器出水量与压力的关系
        2.2.6 各处理下地下渗灌灌水器制造偏差系数
    2.3 讨论
        2.3.1 不同加工工艺对地下渗灌灌水器物理特性的影响
        2.3.2 不同加工工艺对地下渗灌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地下渗灌管在空气中的渗水试验
        3.1.2 地下渗灌管在土壤中的渗水试验
        3.1.3 地下渗灌入渗技术参数试验
        3.1.4 测定指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地下渗灌灌水器工作稳定性分析
        3.2.2 地下渗灌灌水器在土壤中湿润体特征
        3.2.3 压力水头、渗水时间与累计渗水量之间的关系
        3.2.4 地下渗灌灌水器土壤水分运动模型
        3.2.5 地下渗灌灌水器入渗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讨论
        3.3.1 地下渗灌灌水器长度和压力对渗水性能和均匀度的影响
        3.3.2 地下渗灌灌水器在林果树中应用参数确定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耗水规律与作物系数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1.3 土壤水分及气象数据监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4.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4.3.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作物耗水量和作物系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和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育期水分变化的影响
        5.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渗灌方式对枣树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5.3.2 不同渗灌方式对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5.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研究区概况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6.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农艺性状的影响
        6.2.3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6.2.4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优选
    6.3 讨论
        6.3.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6.3.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方式对枣树节水增产综合效益评价
    7.1 主成分分析及评价
        7.1.1 评价指标标准化
        7.1.2 计算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7.1.3 计算贡献率及提取主成分
        7.1.4 计算主成分评价值
    7.2 基于TOPSIS法的地下渗灌灌水器枣树综合评价
        7.2.1 TOPSIS模型建立
        7.2.2 TOPSIS模型评价的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5)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及工作压力对微孔地下渗灌管渗水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样品
    1.2 试验装置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渗水速率随通水时间的变化
    2.2 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和压力条件下渗水性能
    2.3 渗水速率拟合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6)地下垂直渗灌对枣树耗水规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方案况与研究方法
    2.1 不同灌水压力与不同灌水器长度土壤水分入渗试验
    2.2 枣树不同灌溉定额与渗灌管道不同埋深试验
第三章 地下垂直渗灌不同管道长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3.1 地下垂直渗灌不同压力水头对流量的影响
    3.2 地下垂直渗灌不同管道长度对土壤累积入渗量的影响
    3.3 地下垂直渗灌不同管道长度土壤对湿润锋运移规律的影响
    3.4 地下垂直渗灌不同管道长度对湿润体水分分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垂直渗灌对枣树耗水规律与作物系数的影响研究
    4.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4.2 地下垂直渗灌枣树各生育期耗水规律
    4.3 地下垂直渗灌对枣树各生育期内作物系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垂直渗灌不同埋深与灌溉定额对枣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5.1 不同灌溉定额与渗灌管埋深对枣树新梢生长的影响
    5.2 不同灌溉定额与渗灌管埋深对枣树枣吊生长的影响
    5.3 不同灌溉定额与渗灌管埋深对枣树开花座果率及产量的影响
    5.4 不同灌溉定额与渗灌管埋深对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制备工艺对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渗灌研究进展
        1.2.2 陶瓷灌水装置研究进展
        1.2.3 微孔陶瓷材料和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制备
        2.1.1 配料
        2.1.2 陈腐与练泥
        2.1.3 挤出成型
        2.1.4 坯体干燥
        2.1.5 坯体烧结
    2.2 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性能试验设计
    2.3 试验设备
    2.4 测试指标与方法
        2.4.1 材料性能
        2.4.2 结构表征
        2.4.3 水力性能
第三章 含水率对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3.1 含水率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3.1.1 材料性能
        3.1.2 结构性能
    3.2 含水率对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3.2.1 材料性能
        3.2.2 结构弯曲度
        3.2.3 水力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润滑剂含量对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4.1 有机润滑剂含量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4.1.1 材料性能
        4.1.2 结构性能
    4.2 有机润滑剂含量对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4.2.1 材料性能
        4.2.2 结构弯曲度
        4.2.3 水力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烧结温度对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5.1 烧结温度对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5.1.1 材料性能
        5.1.2 结构弯曲度
        5.1.3 水力性能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含水率对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6.1.2 有机润滑剂含量对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6.1.3 烧结温度对黏土基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微咸水灌溉陶瓷灌水器堵塞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问题分类与形成原因
        1.2.2 滴灌系统灌水器化学堵塞研究进展
        1.2.3 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1.3 现有研究中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不同电导率微咸水灌溉的陶瓷灌水器堵塞规律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试内容和方法
        2.1.4 灌水器评估参数
        2.1.5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电导率微咸水灌溉灌水器流量变化
        2.2.2 不同电导率微咸水灌溉灌水器化学堵塞物质分析
        2.2.3 不同电导率微咸水灌溉灌水器堵塞物质的动态生长过程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冲洗频率对陶瓷灌水器堵塞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布置
        3.1.4 冲洗处理方式
        3.1.5 测定内容和方法
        3.1.6 陶瓷灌水器堵塞评估指标方法
        3.1.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冲洗频率对陶瓷灌水器流量的影响
        3.2.2 冲洗频率对灌水器堵塞位置的影响
        3.2.3 冲洗频率对堵塞物种类的影响
        3.2.4 灌水器堵塞程度随堵塞物含量增长的动态变化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装过滤装置配合毛管冲洗控制微咸水渗灌系统陶瓷灌水器堵塞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试验用微咸水水质
        4.1.3 试验布置
        4.1.4 安装过滤装置、冲洗处理方式
        4.1.5 测定内容和方法
        4.1.6 评价参数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安装过滤装置和毛管冲洗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
        4.2.2 安装过滤装置配合毛管冲洗对固体含量的影响
        4.2.3 安装过滤装置配合毛管冲洗对堵塞物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微咸水灌溉陶瓷灌水器堵塞发生行为及机制研究
        5.1.2 面向控制陶瓷灌水器化学堵塞的冲洗频率
        5.1.3 面向陶瓷灌水器化学堵塞的“双重”控制方法。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玉米秸秆复合管的地表水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灌溉技术
        1.3.1 农田水利发展史
        1.3.2 地下灌溉技术
    1.4 秸秆还田技术
        1.4.1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1.4.2 秸秆间接还田技术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设计
    2.4 创新点
3 秸秆复合管成型与出水性能
    3.1 试验布置
    3.2 秸秆复合管成型性能研究
    3.3 秸秆复合管单位长度出水量研究
    3.4 秸秆复合管出水均匀度研究
    3.5 小结
4 秸秆复合管地埋水力性能
    4.1 试验布置
    4.2 不同配比秸秆复合管平均入渗速率研究
    4.3 秸秆复合管入渗速率的变化
    4.4 不同配比秸秆复合管灌水均匀度变化
    4.5 秸秆复合管的灌水均匀度
    4.6 小结
5 秸秆复合管综合性能分析
    5.1 秸秆复合管综合性能指标研究
    5.2 秸秆复合管入渗速率的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10)玉米秸秆复合渗灌管研制及渗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因素对秸秆复合管材容重的影响
    2.2 不同因素对秸秆复合管材渗水量的影响
    2.3 不同因素对秸秆复合管材的渗水均匀系数的影响
    2.4 秸秆复合管综合性能分析
3 结论

四、地下节水渗灌管的制备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水肥一体化微孔陶瓷根灌对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韩梦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聚丙烯酰胺/蒙脱土渗灌材料制备及其导水性能野外试验[J]. 渠永平,张增志. 农业工程学报, 2020(18)
  • [3]基于拉伸流变的多孔微灌带一步法连续成型及其性能研究[D]. 谈灵操.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D]. 焦炳忠. 宁夏大学, 2020(02)
  • [5]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及工作压力对微孔地下渗灌管渗水性能的影响[J]. 李梦刚,孙兆军,焦炳忠,韩磊,李兴强,李茜. 灌溉排水学报, 2020(06)
  • [6]地下垂直渗灌对枣树耗水规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 韩懂懂. 宁夏大学, 2020(03)
  • [7]制备工艺对微孔陶瓷管道性能的影响[D]. 程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微咸水灌溉陶瓷灌水器堵塞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D]. 陈慧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9]玉米秸秆复合管的地表水力性能研究[D]. 王富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玉米秸秆复合渗灌管研制及渗水性能研究[J]. 仵峰,王富斌,宰松梅,楚运旺.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4)

标签:;  ;  ;  ;  ;  

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管的制备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