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课”机制在师范院校教师试讲课中的应用

浅谈“讲课”机制在师范院校教师试讲课中的应用

一、浅谈“说课”机制在高师学生试讲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林静[1](2020)在《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文中提出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提出,“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随着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师范教育的改制,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迎来了新的契机。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研究如何在变化的师范教育体系中挖掘中师优秀的教育传统,探究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与路径。论文主要由引言、核心内容以及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几个方面的内容。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四章内容,主要围绕卓越小学教师的素质、当前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中等师范教育的优良教育传统以及完善路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从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卓越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二章则是从生源选拔、培养目标、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几个方面探究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在小学教师培养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第三章则是本研究的借鉴基础。分析了中等师范教育阶段哪些优良教育传统可为当下小学教师培养提供借鉴。第四章则是以中等师范教育的优良教育传统为分析视角,以现在小学教师培养的问题为分析焦点,以在传承中创新的态度,从吸引人才志做教师、坚持孕育师范特色、培养师范生“专广融研”的素质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参考,以期以历史营养滋润卓越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新素养”,从而培养“兼善天下”的卓越小学教师。

潘淇,胡明华,邓丹[2](2019)在《论地方本科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试讲中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试讲对化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提升等均有重要作用,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在试讲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李海[3](2019)在《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发展的设计研究 ——以三个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实践知能是上海“青浦经验”发展到今天最核心的概念,是顾泠沅先生、鲍建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经过青浦实验、教师行动教育模式和教师发展指导者三个阶段40年左右的实践研究所形成的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顾泠沅先生、鲍建生教授及其团队关于实践知能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词源学、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与实践知能有关的词语“知识”、“能力”、“实践”的生活来源及其发展,分析了与这些词语相关的哲学观点以及各个不同哲学观点的共同之处。然后结合相关理论尤其是结合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四个问题,进一步探寻了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理论基础,重新界定了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概念。在鲍建生教授关于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框架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框架进行了细化。在这个细化了的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框架下,以《数学教育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研究》为主要干预性课程,选择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内容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教学对某高校的2015级44名职前数学教师、2016级76名职前数学教师在2017年秋季学期和2018年秋季学期分别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发展的干预性教学。本文以设计研究为研究的方法论,在细化了的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框架基础上,编制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提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讨论等收集研究数据的方法,对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知能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主要解决四个研究问题:(1)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是怎样的?(2)职前数学教师在学习干预课程中的教学理论时,对三个定理证明的教学进行了什么样的分析?这些分析对他们理解这三个定理的教学有什么帮助?(3)在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模型框架之下,职前数学教师对研究者提供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文本案例的学习、思考和研讨,对职前数学教师理解三个定理的教学有什么作用?(4)经过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干预性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产生了哪些变化?经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知能现状不容乐观,但同时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知能并非空白,虽然职前数学教师没有真正做数学教师的经验,但他们在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知识基础、教学过程和支持系统领域都存在着一定的积累,这些积累来自于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包括中小学的教育过程和大学教育过程和部分职前数学教师做中小学数学家教的过程;职前数学教师通过接受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他们在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数学素养和信息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经验尤其是课堂把控能力还比较薄弱;2.通过运用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模型进行教学干预,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知能得到很大的发展,表现为实践知能的前后测存在显着性差异;3.实践知能模型应用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在应用过程中需做好设计,即需要一个科学的教学干预过程;4.在实践知能干预性课程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的教和学,也要注重随时将理论与三个定理证明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在这一结合过程中,组织、引导职前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理论的学习、思考、分析和研讨,不但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教学理论,也有利于理解具体数学教学内容的教学;5.为职前数学教师提供比较成熟的三个定理证明教学的教学案例,并且组织他们对案例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讨论、交流,对他们理解三个定理的证明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6.通过数学教学理论学习、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设计教学、讨论和信心宣告,职前数学教师在实践知能的支持系统(信念与态度)得到提高。7.本研究设计的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干预性教学,对提高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知能具有明显的作用。这些研究结论,对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研究、我国的数学教师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最后,结合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对高校数学教师教育数学专业任课教师和数学教育类课程任课教师给出了一些建议。并且对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相信,为开拓新的数学教育研究广阔天地,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做出了些许的进展工作。

赵婷婷[4](2018)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指出教师职业能力是其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职业能力是胜任教师岗位的核心要素,是区别于其他职业领域的能力,是其求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其在其求职过程中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本研究认为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对国内外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依据《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等相关国家政策及文献资料,构建了应用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沟通合作能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七个方面。并从能力本位理论阐述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运用文本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通过对云师大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暨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以及学院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其成绩,发现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调查发现:第一,成效方面。本专业树立了“能力本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的全面充足为学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二课堂相结合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搭建了平台;较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专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方面,职业能力训练系统性有待完善;职业能力培养基础方面,部分实践类课程偏向理论化;职业能力培养指导方面,校内课外活动指导有待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方面,校外实践成效尚有提升空间。第三,职业能力培养不足原因。主要是:课堂互动性有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育教学条件滞后;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再次,介绍和分析了奥克兰大学、台北市立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域外三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经验。研究表明,三所高校均采用实践取向理念,并将其理念落实到课程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如,奥克兰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将实习环节贯穿于三年课程中,以培养学生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组织活动能力。台北市立大学将教法课程学习与实习活动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同样,海南师范大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组织活动能力。此外,海南师范大学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最后,本研究针对云师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对策。第一,细化职业能力实施方案,树立职业能力目标。学院应进一步细化职业能力实施方案,并通过显性与隐形的途径引导学生明确职业能力目标。第二,模块化课程设置,能力培养与兴趣特长相结合。为了适应全科型教师的发展趋势,提倡模块化课程设置,强化多科教学能力。在课程实施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云南多民族的现状,应增设具有区域少数民族的特色课程。第三,第一二课堂无缝衔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围绕职业能力,建立能力训练中心并定时开展专业技能活动。第四,校内外有机衔接,加强职业能力训练。校外实践环节是学生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应不断完善校外实践各个环节,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合理安排见习时间、完善实习制度、拓展校外实践形式。第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用“引进来”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第六,建立多位协同培养机制。完善与实习基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并落实“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不断更新教学条件。

谢鑫[5](2018)在《“师者之师”的大学课堂:教育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须“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助力。教师教育质量之根本在于教师教育课程质量,2011年教育部开始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并强调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主导或引导下的教学过程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效教学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教育理论课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成分,其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直接干系到师范生教育教学专业素质之养成,而实际上,当前包括师范生教育理论课课堂在内的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仍存有或轻或重、表征各异的低效甚至负效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广泛而持续的关切,国内现有的对这类问题的研究虽视角多样、重视实证、成果丰硕,但总体上仍存在以下五点不足:在研究领域上,大学“遭冷落”,中小学“被偏爱”;在研究对象上,重“教的有效”,轻“学的有效”;在研究方法上,量化实证多而质性实证尚缺;在研究内容上,对实践策略的研究略显乏力;在研究深度上,较一般化,缺乏对具体课程的针对性研究。本研究首先以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科立考的有效教学“背景-过程-结果”分析工具等为基础,初步形成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系统分析框架,以此作为研究起点;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大学课堂教学低效问题的五项系统外部诱因、大学本科师范生教育理论课的五项教学特质等,为实证研究的深度开展厘清了相关的理论问题(第一章)。其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搜集数据与资料,量化的SPSS统计分析与质性的扎根理论探索等分析方法结合互补、各项实证研究彼此印证,构建了教育理论课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特征和影响因素扎根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准绳和基点,从案例院校的侧面探析了我国本科师范生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基本现状、低效问题及其深层肇因,此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第三章)。最后,再镜鉴大学与教师教育领域有效教学策略的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兼具理论支撑力、现实针对感和实践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方法与相关的保障条件(第四章)。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其一,扎根理论模型显示,教师教学准备的充分适切、教学表达的清晰明了、教学效果的反思改进、以实例经验促进理论教学、依循教材与拓展内容的张力平衡、互动实操与教师指导的张力平衡、学习管理严与宽的张力平衡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参与、课堂学习体验、课堂学习收获上的有效化是教育理论课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的十项基本特征;教师教育者的课堂教学背景、师范生的课堂学习背景以及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条件则是其有效性的三大影响因素。其二,案例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本科师范生教育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大多数评价维度及其具体指标上仍未达到“有效”水平;“学评教”数据在不同从教意向、通过CET-4与否、不同课外自学时长的师范生间存在一定的显着性差异,在不同类型的教育理论课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教师课堂常规教学行为的低效化、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双重不力、依循教材和拓展内容的失衡、互动实操和教师指导的失衡、课堂学习评价与管理的低效化以及学生课堂隐性逃课行为不止、课堂活动参与质量不高、课堂学习收获十分有限、课外学习兴趣与投入低下等是其低效问题的主要表征;本科师范生从教意愿不明确或被动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弱、功利型学习动机占据要位、对课程内在价值认知不当等是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低效问题的主体性肇因,教师教育者中小学一线教育实践经验缺乏、“师者之师”的教学理解缺位、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激情缺失等是其主导性肇因,班级规模过大和混班制的挑战、考试难度偏低及其内容导向失当、教学媒体和课程安排等方面的缺漏则是其条件性肇因。其三,要针对性地缓解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现存低效问题,提升其有效性,一方面,教师教育者应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主动学习和采用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策略及其具体的方法、技巧,包括:有效的讲授和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践法、研讨教学法等;另一方面,高校层面应积极创设相应的有效教学保障条件,包括:推动“大学-中小学”合作平台和有效教学共同体的创建、分别提供“师者之师”和“未来教师”以教学管评制度和学习环境的适切支撑,并确保教育理论课课程安排、教材选用和考试设计等方面的配合优化作用。

闫亚军[6](2017)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以湖北师范大学师范英语专业为例》文中认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推进,国家对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要求的提高,教师资格证改革将实行全国统考,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教师资格证实行定期注册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但是近年来,高师院校在追求综合化的过程中失去了其原有的师范性,因此,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高师院校应该从职前课程改革方面入手来应对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的挑战。本文以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为理论指导,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由省考到全国统考这一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选取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和2014级师范英语专业1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围绕课程改革,在对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师院校师范英语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高师院校师范英语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的意义,相关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以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文本分析对象,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实践性课程三个方面分析其现有的课程设置中的优势与不足。第三部分以湖北师范大学师范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实施和评价情况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学生对教师资格统考的认知程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师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其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其原因。第四部分以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为背景对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出改革的建议。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长期承担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任,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湖北师范大学应该以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为政策导向,从师范英语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师专业技能课,教师专业实践课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发展。

刘祥学[7](2017)在《双师驱动: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高师学生的师范技能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适应形势,创新培养机制,推动多部门合作,这样才能实现培养目标。我校历史学专业近年来根据中学用人情况的反馈,制定了"来即能用"的培养目标,推行、完善本科导师制,在高师内部选派优秀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技能培养导师,同时,聘请中学优秀历史教师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以共同培养,强化本专业的师范技能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谢燕[8](2016)在《我校英专师范生教学试讲现状和试讲效果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试讲是师范类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范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师教学技能完全运用于教学实际的实践过程,也是衡量师范生实践教学水平是否达标的量尺。主要调查普洱学院师范类英语专科学生教学模拟课——试讲教学的现状,并对其效果进行思考和分析,为更好地完善师范生试讲提供一定的教学依据。

周绍梅[9](2015)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校内试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职院校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试讲是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初步尝试。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在试讲过程中存在基本功不扎实、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树立正确意识,做好准备工作;优化课程设置,夯实教学基本功;培训指导教师,丰富指导模式;增加实践机会,提高试讲能力。

李红梅,唐海军[10](2015)在《高师院校学生试讲途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试讲是培养高师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高效率的试教需要建立完善的试讲制度、遴选合适的指导教师、注重试讲成长过程指导。每课一问一说、每讲一思、小组合作试讲是提高试讲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浅谈“说课”机制在高师学生试讲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说课”机制在高师学生试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1. 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
        2. 教师质量卓越发展的现实诉求
        3. 学习机缘和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四) 相关文献综述
        1. 关于卓越教师的研究
        2. 关于中师教育的研究
        3. 现有研究述评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访谈法
一、 卓越小学教师的“源”与“析”
    (一) 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变革
        1. 培养层次:由“中师”到“高师”
        2. 培养目标:由“合格”到“卓越”
        3. 培养理念:由“阶段性”到“终身化”
    (二) 卓越小学教师素质解析
        1. 专业精神高尚
        2. 专业知识融通
        3. 专业能力出色
二、 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薄弱环节——基于现实的分析
    (一) 生源选拔:师范生质量参差不齐
        1. 师范改革:生源质量今非昔比
        2. 卓师探索:师范生择优培养
    (二) 培养:改进与问题并存
        1. 培养目标:理念先进,但“小学性”凸显不足
        2. 校园文化:师范性势微,综合化增强
        3. 课程设置:模块比重失衡,内容欠整合
    (三) 实训:“学、践”脱节,指导欠佳
        1. 见习实习时间不足,后续指导有待完善
        2. 与实践基地未实现有效联动
三、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营养——中师优秀教育传统挖掘
    (一) 政策优势与师范底蕴,孕育教师情怀坚定化
        1. “定向”的政策优势,保障师范生的“去向”
        2. 严谨的招生方式,促生源“优质”与“适宜”
        3. 浓郁的师范文化,坚定师范生的“教育志向”
    (二) 课程设置与课外活动,造就教师素养综合化
        1. 文理兼通的课程设置,造就教师知识全面化
        2. 体艺兼备的课外活动,孕育教师能力多样化
        3. 严谨的管理方式,造就教师性格严谨化
    (三) 教技训练与系统实习,培养教师教学扎实化
        1. 教技训练日常化,熟习三字一话两表达
        2. 见习实习多样化,营造教学环境实效化
四、 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路径探索——传承与革新并存
    (一) 生源优质:吸引人才志做教师
        1. 理念先行:凸显教师社会地位
        2. 政策驱动: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3. 招生改革:丰富生源选拔方式
    (二) 目标定位:坚持孕育师范特色
        1. 培养定位:宏观标杆与学校底蕴相结合
        2. 文化彰显:凸显校园文化的师范性
        3. 主体自觉:涵养个体的“师范我”
    (三) 专业塑造:造就“专、广、融、研”
        1. 锤炼教技:加强基本功训练,造就教师职业技能规范化
        2. 整合视野:完善课程结构,促进学科知识融合化
        3. 活动育能:设置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综合化
        4. 更新实践:落地UGS模式,实现实训、反思、研究一体化
结语 —基于传承的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论地方本科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试讲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师范生实践教学试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二、各地方高师院校应积极行动, 全面强化素质教育教学举措, 提高化学师范生试讲水平
    (一) 地方高师院校在转型发展期, 尽快完善化学师范生试讲制度
    (二) 积极开设教师教育相关专业课程, 全面加强化学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
    (三) 通过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开展实验技能训练和考核, 全面提高化学师范生实验基本技能

(3)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发展的设计研究 ——以三个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到教师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1.1.2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重要转型
        1.1.3 我国职前数学教师培养概要及其主要问题
        1.1.4 初中几何证明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教学困难
        1.1.5 重视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职前数学教师
        1.2.2 实践知能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了解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1.3.2 优化高等师范院校对职前数学教师培养的方式
        1.3.3 为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4 研究问题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实践知能
        2.1.1 实践知能相关词语的词源分析
        2.1.2 知识的哲学理论概览
        2.1.3 知识及其分类
        2.1.4 实践的哲学理论概览
        2.1.5 教师知识及其分类
        2.1.6 教师知识的实践取向
        2.1.7 已有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研究
    2.2 发展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与能力的模式、方法与措施
    2.3 职前数学教师数学推理与证明教学知识研究
    2.4 几何证明教学研究
        2.4.1 什么是推理与证明
        2.4.2 数学推理与证明历史发展的简要轮廓
        2.4.3 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理论框架
    3.1 已有“知能”研究文献述评
    3.2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概念和结构
        3.2.1 顾泠沅先生和鲍建生教授关注实践知能的缘起及基本研究思路
        3.2.2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概念及其结构发展的简要脉络
        3.2.3 已有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概念及其结构述评
        3.2.4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研究的展望
        3.2.5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理论基础
        3.2.6 本研究的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定义及其框架
        3.2.7 对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框架的进一步细化
第4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三个定理的选定
    4.3 实践知能发展干预性课程的教学
        4.3.1 干预课程的教学目标
        4.3.2 干预课程的教学内容
        4.3.3 干预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措施
    4.4 研究方法
        4.4.1 设计研究概述及其与本研究的关系
        4.4.2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及其子问题对应的研究方法
    4.5 研究流程
        4.5.1 设计研究的研究流程
        4.5.2 第一轮、第二轮研究研究流程
    4.6 研究工具
        4.6.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问卷调查表(前后测)的形成
        4.6.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变化情况访谈提纲的形成
    4.7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具体实施
        4.7.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问卷调查的实施
        4.7.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访谈的实施
    4.8 研究数据的收集
    4.9 研究数据的分析方式
    4.10 研究的信度、效度与伦理
        4.10.1 研究的信度
        4.10.2 研究的效度
        4.10.3 研究的伦理
第5章 第一轮研究结果
    5.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5.1.1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三个定理及其证明的掌握
        5.1.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知识基础的现状
        5.1.3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教学过程的现状
        5.1.4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支持系统的现状
    5.2 职前数学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时对三个定理教学的分析
        5.2.1 职前数学教师对青浦经验的四条数学教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
        5.2.2 职前数学教师应用脚手架理论对三个证明教学的分析
        5.2.3 职前数学教师学习弗赖登塔尔的教学理论时对三个定理教学的分析
        5.2.4 小结
    5.3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变化
        5.3.1 整体上实践知能的前后测差异情况
        5.3.2 职前数学教师在实践知能各个子成分的变化
        5.3.3 通过对个别研究对象的访谈看研究对象实践知能的变化
第6章 第二轮研究结果
    6.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6.1.1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三个定理及其证明的掌握
        6.1.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知识基础的现状
        6.1.3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教学过程的现状
        6.1.4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支持系统的现状
    6.2 职前数学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中对三个定理教学的分析
        6.2.1 职前数学教师对青浦经验的四条数学教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
        6.2.2 职前数学教师应用脚手架理论对三个证明教学的分析
        6.2.3 职前数学教师学习弗赖登塔尔的教学理论时对三个定理教学的分析
    6.3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个定理教学设计案例的学习和研讨
        6.3.1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案例的学习和研讨
        6.3.2 职前数学教师对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案例的学习和研讨
        6.3.3 职前数学教师对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案例的学习和研讨
        6.3.4 案例学习、思考和研讨对职前数学教师理解三个定理教学的意义
    6.4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变化
        6.4.1 整体上实践知能的前后测差异情况
        6.4.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各个子成分的变化
        6.4.3 通过对个别研究对象的访谈看研究对象实践知能的变化
第7章 对两轮研究的总结
    7.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7.1.1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个定理内容及其证明掌握的现状
        7.1.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7.2 教学理论的学习、讨论和分析对掌握三个定理教学的价值
    7.3 教学案例对职前数学教师理解三个定理教学的意义
    7.4 两轮研究问卷数据合并后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变化
        7.4.1 整体上实践知能的前后测差异情况
        7.4.2 两轮问卷调查数据合并后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各个子成分的变化
        7.4.3 从两轮研究中访谈个别研究对象而发现研究对象实践知能的变化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启示与建议
        8.2.1 研究启示
        8.2.2 建议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4 研究的主要贡献
    8.5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职前数学教师对其他同学三个定理证明的讨论提纲
    附录2 :研究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变化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3 :职前数学教师从业信心宣告书
    附录4 :职前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实践知能问卷调查表
    附录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2.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3.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6 :职前数学教师三个定理证明教学设计案例学习思考提纲
    附录7 :职前数学教师三个定理证明教学设计案例研讨讨论提纲
    附录8 :职前数学教师干预性课程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个人简历
    2.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
    3.发表论文
致谢

(4)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职业能力相关研究
        二、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相关研究
        三、小教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四、应用型本科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应用型本科小教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
        二、小学教育专业
        三、职业能力
        四、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五、应用型小教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分析框架建构
        一、职业教育范畴
        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三、小教职业能力结构分析框架
第三章 云南师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调查
        一、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
        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
    第二节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成效
        一、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课程设置的全面充足为学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第一二课堂相结合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搭建了平台
        四、较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节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概况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之原因
第四章 国内外小学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奥克兰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办学情况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三、教育实习
    第二节 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系办学情况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三、师资情况
    第三节 海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办学情况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三、实践课程
        四、实践活动
    第四节 域外小教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经验分析
        一、培养导向方面:坚持能力发展的实践取向
        二、实践训练方面:围绕能力科学开展校内活动
        三、培养保障方面:较为完善的能力训练制度
第五章 云南师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第一节 细化能力实施方案,树立职业能力目标
        一、细化职业能力实施方案
        二、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明确职业能力目标
    第二节 模块化课程设置,能力培养与特长兴趣结合
        一、模块化课程设置,强化多科教学能力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应用性
        三、增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程
    第三节 第一二课堂无缝衔接,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一、建立能力训练中心,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丰富竞赛活动,增加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第四节 校内外有机结合,加强职业能力训练
        一、合理安排见习时间,保障职业能力训练
        二、完善校外实习守则,明确各项任务
        三、拓展校外实践形式,增加教育教学实践量
    第五节 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第六节 建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保障机制
        一、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二、完善与实习基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
        三、不断更新提升教学设备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师者之师”的大学课堂:教育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引言 何以“师者之师”的大学课堂?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高校教师的本科教学工作获国家持续性的高度重视
        (二)本科师范生成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对象
        (三)我国大学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低效问题的严峻化
        (四)本科师范生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如何?为何?何解?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大学有效教学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有效教学”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
        (二)“教育理论课”
        (三)“本科教学”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有效教学意蕴
        二、课堂有效教学“背景-过程-结果”要素的系统分析框架构建
    第二节 大学课堂教学低效问题的关键背景:系统外部诱因管窥
        一、高教规模持续扩张与大学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的“稀释”
        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与大学教师知识垄断者身份的式微
        三、功利主义社会风潮与大学中功利型教风学风的滋长
        四、中小学阶段应试教育与学生被动化学习的“余毒”
        五、大学评价重心的偏离及教学管理制度的乏力
    第三节 大学教学及本科师范生教育理论课教学的特性初探
        一、大学本科教学的基本属性
        二、我国大学教学的现实特点
        三、大学本科师范生教育理论课的教学特质
第二章 教育理论课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特征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方法简介
        二、问题界定
        三、数据搜集
    第二节 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程序
        一、第一级:开放编码(Open coding)
        二、第二级:主轴编码(Axial coding)
        三、第三级: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
    第三节 教育理论课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特征与影响因素阐释
        一、教育理论课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特征
        二、本科师范生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对扎根理论研究局限性的反思
        一、理论关系精密性的局限
        二、样本采集多样性的局限
        三、理论观念预设性的局限
第三章 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现状、问题及其肇因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调查与观察工具
        三、数据搜集及分析
    第二节 两所院校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问卷的量化分析
        一、各分量表及其维度的总体表现
        二、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背景有效性的具体现状
        三、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具体现状
        四、本科师范生教育理论课课堂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具体现状
        五、“生评教”数据在不同背景师范生间的差异分析
        六、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低效问题的基本肇因分析
    第三节 X大学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肇因
        一、X大学与Y学院的校间差异
        二、X大学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的问题识别
        三、X大学不同教育理论课程间的差异分析
        四、X大学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低效问题的关键肇因透析
第四章 教育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化:教学策略与保障条件
    第一节 “内修”:教育理论课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大学有效课堂的一般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理念与策略
        三、模拟实践法的有效实施理念与策略
        四、研讨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理念与策略
    第二节 “外塑”: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的保障条件
        一、“大学-中小学”合作平台与有效教学共同体的创建
        二、教师教学管评制度和师范生学习环境的适切支撑
        三、教育理论课课程设置、教材、考试等方面配合优化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以湖北师范大学师范英语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课题来源
        (一)教师资格证“国考”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师范性不突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课程
        (三)教师教育课程
        (四)英语专业教师教育课程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师范英语专业课程的研究
        (二)关于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研究
        (三)关于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研究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高师英语师范模块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基于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师范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时代性
        (三)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性
第三章 高校英语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一、专业理论课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
        (二)重理论性轻实践性
        (三)重必修课轻选修课
    二、专业技能课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重书本知识轻实际运用能力
        (二)设计教学计划技能发展不全面
        (三)实施教学活动技能发展不全面
        (四)评估教学活动技能发展不全面
    三、实践课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实践课程考核机制不健全
        (二)实践课程培养结果不理想
        (三)实践课程评价形式不丰富
第四章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政策导向
        (一)教师资格证由“省考”到“国考”的变化历程
        (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二、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改革
        (一)增设师范类课程
        (二)增设实践性课程
        (三)增设必修课课程
    三、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
        (一)增设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课程
        (二)增设与教师资格证统考相关的课程
    四、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改革
        (一)建立健全实习生指导体系
        (二)合理制定实习生培养计划
        (三)丰富师范生实践课程形式
        (四)组织师范生模拟考试试讲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三、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信

(7)双师驱动: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高师院校师范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二、给学生找导师, 将师范技能培养外延至中学
三、内聘专业教师为导师, 负责师范技能的校内指导与培养跟踪
四、实践总结

(8)我校英专师范生教学试讲现状和试讲效果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试讲的重要性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
     (一) 部分师范生敷衍的试讲态度
     (二) 师范生的试讲制度不完善
     (三) 师范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课程设置

(9)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校内试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校内试讲的重要性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试讲中存在的问题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校内试讲对策
    (一 )树立正确意识 ,做好准备工作 。
    (二)优化课程设置,夯实教学基本功。
    (三)培训指导教师,丰富指导模式。
    (四)增加实践机会,提高试讲能力。

四、浅谈“说课”机制在高师学生试讲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D]. 宋林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论地方本科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试讲中的问题及对策[J]. 潘淇,胡明华,邓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12)
  • [3]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发展的设计研究 ——以三个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为例[D]. 李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4]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D]. 赵婷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师者之师”的大学课堂:教育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研究[D]. 谢鑫.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5)
  • [6]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以湖北师范大学师范英语专业为例[D]. 闫亚军. 湖北师范大学, 2017(01)
  • [7]双师驱动: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 刘祥学.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7(01)
  • [8]我校英专师范生教学试讲现状和试讲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 谢燕.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1)
  • [9]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校内试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周绍梅. 考试周刊, 2015(60)
  • [10]高师院校学生试讲途径探讨[J]. 李红梅,唐海军.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5(02)

标签:;  ;  ;  ;  ;  

浅谈“讲课”机制在师范院校教师试讲课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