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极鱼不怕冷?

为什么南极鱼不怕冷?

一、南极鱼为什么不怕冷?(论文文献综述)

赵源[1](2014)在《谷朊粉中抗冻蛋白及其多肽制备条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的冰淇淋及速冻食品在凝结、冷冻、运输、储存及销售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上下波动会造成重结晶现象的产生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口感。抗冻蛋白(antifreezing proteins,AFP)又被称冰结构蛋白(ice structuring proteins,ISP),其能阻止冰结晶的形成,控制其生长,改变冷冻或自然生长过程中晶核与晶体的生长速度、生长规律、冰晶体形状和大小,其可控制食品在冻结—融化—再冻结的温度波动过程中冰晶体由小变大的生长现象,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重结晶现象的产生。谷朊粉是小麦制品深加工生产的副产物,其蛋白含量丰富。与植物性抗冻蛋白、抗冻多肽提取制备的其它原料相比,谷朊粉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是提取制备抗冻蛋白及多肽的首选原材料。因此,以小麦深加工生产的副产物谷朊粉为原料,探索提取制备抗冻蛋白及抗冻多肽条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甚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为了研究谷朊粉中抗冻蛋白及其多肽的的制备条件,本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以谷朊粉为原料,以热滞活性作为参考指标,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谷朊粉中抗冻蛋白提取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07mol/L的NaOH溶液,固液比(m/v)=1:2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30℃的条件下谷朊粉中碱溶性蛋白的抗冻活性(THA)最高,这时其热滞活性高达0.1℃左右。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的抗冻蛋白粗品再经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进一步的纯化,经纯化后的蛋白组分分别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其热滞活性,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经纯化后的蛋白热滞活性最高为0.1℃左右,通过1000倍低温冷冻显微镜系统观察其晶体生长状况,结果发现:与牛血清蛋白相比,热滞活性为0.1℃的蛋白组分晶体大小一致、细腻均匀,表现出一定的抗冻活性。最后通过SDS-PAGE电泳确定以谷朊粉为原料制备的抗冻蛋白的分子量为43.14Ku左右。二、以粗提的抗冻蛋白为原料,以热滞活性作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在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下酶解时间、底物浓度、酶浓度、溶液pH、酶解温度对酶解多肽热滞活性的影响,确定制备抗冻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发现五个因素对酶解多肽热滞活性的影响由强到弱的次序依次为:溶液pH>酶解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酶解时间;结果表明:酶解时间2.5h、底物浓度9%、酶浓度4%、溶液pH8.0、55℃时酶解多肽的热滞活性最高,在此条件下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得其热滞活性高达0.27℃左右,在1000倍的低温冷冻显微镜下观察,其冰晶体形态大小一致、细腻均匀,表现出极强的抑制重结晶的能力。通过Tricine 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发现所制备抗冻多肽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8.0450.12Ku的范围内。

额尔敦木图,达尔嘉,刘图雅[2](2012)在《关于骆驼抗逆性的思考》文中指出从探险家发现南极鱼到科学家在南极鱼体内找到抗冷冻蛋白,联想到如何挖掘骆驼所具有的抗逆性。围绕骆驼特有的耐热、耐渴、耐寒、耐饿、耐粗饲料等生物学特性,对驼产业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吴涛[3](2009)在《黄鳝和欧洲鳗鲡胃蛋白酶原的分离纯化与酶的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胃蛋白酶是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中专门水解蛋白质中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的肽链内切酶,在鱼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和消化功能。在低温下仍然具有高活性的鱼体胃蛋白酶对食品加工、鱼类饵料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淡水鱼胃蛋白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淡水黄鳝和欧洲鳗鲡为材料,通过硫酸铵盐析、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以及Sephacryl S-200、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分别从黄鳝胃内纯化得到四种胃蛋白酶原,从欧洲鳗鲡胃内纯化得到三种胃蛋白酶原,并对相应酶的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研究为胃蛋白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这两种极具经济价值鱼类的消化生理研究打下基础。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在酸性条件下酶原从N端失去30-50个氨基酸残基片段后转变成活性酶的形式;SDS-PAGE显示纯化得到的四种黄鳝的胃蛋白酶原(PG-I,PG-II,PG-III(A)及PG-III(B))的分子量为36,36,36和35 kDa;相应的四种胃蛋白酶(P-I,P-II,P-III(A)及P-III(B))的分子量分别为32,32,31和32 kDa;欧洲鳗鲡的三种胃蛋白酶原(PG-I,PG-II和PG-III)和相应的胃蛋白酶(P-I,P-II和P-III)的分子量分别约为36,30;37,30;37和30 kDa。以酸变性牛血红蛋白为底物,四种黄鳝胃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3.5,3.0,3.0和3.0,最适温度分别为40,40,35和35℃;欧洲鳗鲡三种胃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3.5,2.5和2.5,最适温度分别为40,40和35℃。来自这两种鱼的胃蛋白酶都属于酸性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pepstatin是它们的有效抑制剂,但抑制??略有不同。四种黄鳝胃蛋白酶对酸变性牛血红蛋白的Km值和kcat分别为:1.2×10-4 mol/L,23.2 s-1; 8.7×10-5 mol/L,24.0 s-1;6.9×10-5 mol/L, 42.6 s-1; 8.8×10-5 mol/L和25.9 s-1;kcat/Km值依次是1.9×105 mol-1·L·s-1, 2.8×105 mol-1·L·s-1, 6.1×105 mol-1·L·s-1以及3.0×105 mol-1·L·s-1。三种欧洲鳗鲡胃蛋白酶对酸变性血红蛋白的Km值和kcat分别为:8.8×10-5 mol/L,23.7 s-1;9.2×10-5 mol/L,19.4 s-1;7.0×10-5 mol/L和34.4 s-1;kcat/Km依此是2.7×105 mol-1·L·s-1, 2.1×105 mol-1·L·s-1和4.9×105 mol-1·L·s-1。用大鼠抗黄鳍鲷PG-I,PG-II,PG-III和PG-IV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分别与四种黄鳝胃蛋白酶原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鳝PG-III(A)和PG-III(B)均能与四种多抗发生强烈的免疫交叉反应,而黄鳝PG-I和PG-II不能与大鼠抗黄鳍鲷PG-III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与另外三种多抗可以发生免疫交叉反应;欧洲鳗鲡PG-II,PG-III均能与四种多抗发生免疫交叉反应,PG-I只与抗黄鳍鲷PG-I,PG-II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而不与大鼠抗黄鳍鲷PG-III和PG-IV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

姜会仁[4](2009)在《鲸鱼为什么不怕寒冷》文中认为鲸鱼不同于其他鱼类,是温血动物,从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到酷热的赤道都可以看到鲸鱼的踪迹,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鲸鱼的体温均保持在36℃左右,常在极圈活动的鲸鱼,也演化出另一类局部异温功能。

张超[5](2008)在《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结构及其抗冻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抗冻蛋白(AFP,antifreeze protein)是一种可以非依数性降低冰点、抑制体系发生重结晶特性的蛋白质,广泛地分布在鱼类、动物、昆虫、植物以及微生物中,是生命体抵御外界寒冷环境应激性反应所产生的一种蛋白。据报道,AFP具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农作物抗寒能力,提高冷冻体细胞存活率等作用,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生物、临床医学和化工等领域。本文以谷物原料进行筛选,发现冬小麦麸皮中存在AFP,并进一步对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TaAFP)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理化特性、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并以一级结构为基础,探讨TaAFP与冰晶的结合方式,揭示其抗冻机理。论文首先研究了AFP的检测方法。文中比较了目前常用AFP的检测方法,发现差热分析仪法(DSC)具有样品用量小、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可以获得准确结果等优点,因此确定DSC法为本文AFP抗冻活性(THA)的检测方法。还进一步研究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各个因素,考察使用DSC法测定THA的稳定性、重复性和精密度,结果显示DSC法测定样品THA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复性和精密度,其RSD在0.4 %以下,相对标准偏差为3.84 %。具体的测定程序如下:样品溶解于1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8.0)达到最终蛋白浓度1.0 mg/mL,将10μL样品在坩埚中平衡15min后,按照1.0oC/min的速度进行升降温,在保留温度Th时,保持体系的冰晶质量含量占体系的10 % - 90 %(质量分数)。从多种谷物中筛选AFP,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筛选结果发现在冬小麦麸皮中存在AFP,进一步分别采用传统的分离法、特异性亲和法和条带切割法对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TaAFP)纯化,均获得电泳纯的样品。比较三种纯化方法的优缺点: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在AFP或其它活性物质的筛选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特异性亲和分离纯化法将来可能会适用于AFP大规模的粗分离;电泳条带切割法适用于高精度和高纯度样品的纯化和分析。研究了TaAFP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结果发现TaAFP中无糖基。氨基酸分析结果推测TaAFP由1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13085.2。其中,Glycine残基占52.26%(摩尔百分含量),属于富甘氨酸蛋白(GRP)。使用ExPASy数据库检索与TaAFP相关的GRP发现,TaAFP是一种与冷诱导或其它诱导相关的蛋白。TaAFP的变性温度为61.47oC,变性后,THA丧失,属于热不稳定型AFP。TaAFP在微碱性的环境中(pH 7.0-9.0)显示较高的THA,该环境恰好与植物的生理状态环境一致。TaAFP属于Ca2+-dependend AFP,在Ca2+存在的情况下,THA得到增强。TaAFP还具有AFP所应有的亲水性和较高的分配系数(质量分数大于90%)。MALDI-TOF-MS分析结果显示TaAF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37.711,与上述SDS-PAGE和氨基酸分析推测获得的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采用了结合N-末端测定和肽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测定TaAFP的一级结构,结果表明其一级结构为:MARKVIALAFLLLLTISLSKSNAAR VKYNGGESGGGGGGGGGGGGGGNGSGSGSGYGYNYGKGGGQSGGGQGGGGGGGGGGGSNGSGSGSGYGYGYGQGNGGAQGQGSGGGGGGGGGGGGGGSGQGSGSGYGYGYGKGGGGGGGGGGDGGGGGGGGSAYVGRHE,测定覆盖度达到100 %。TaAFP的二级结构分别采用圆二色性光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以及生物信息学的预测方法测定。TaAFP中α-helix的含量为10%-15%;β-sheet的含量为10%-20%,random coil的含量为40%-60%。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方法研究了TaAFP和(1121)冰晶面的结合情况。计算结果显示蛋白面M1(Met1、Lys4、Gly47、Asn48、Ser50、Gly51、Gly138、Gly139、Gly141、Gly142、Gly143、Gly161、Arg162、His163和Glu164)与冰晶面具有最强的结合能力。其中,静电作用和范德华作用大大超过了氢键的作用。另一方面,运用半经验量子力学的方法AM1和PM3进一步获得了TaAFP与冰晶面的微观相互作用。首先,当TaAFP与冰晶面作用时,蛋白面M1和冰晶之间发生弱轨道相互作用,AM1和PM3的计算结果均显示面M1与冰晶面之间的弱轨道相互作用是最强的。第二,半经验量子力学计算证实TaAFP与冰晶面之间存在电荷迁移,对整个体系而言,电子是从TaAFP迁移到冰晶上。因此,TaAFP与冰晶相互作用增强。第三,键级能的计算结果显示各个蛋白面与冰晶面的键级能基本上相当,其中,M1属于相互作用较强的面。因此,确定蛋白面M1是TaAFP与冰晶的最佳结合面。TaAFP的抗冻机理就在于M1通过库仑作用、范德华作用、轨道重合和电荷迁移等相互作用与冰晶面紧密的结合。当M1与冰晶面结合后TaAFP锚定于冰晶表面,冰晶如果继续生长,则冰晶的表面积需要增加,而冰晶表面积的增加则需要外界进一步提供能量。提供能量后,系统的熵降低,体系温度下降。在宏观上则表现为冰晶需要更低的温度才可以进一步生长,体系的冰点被降低,即产生热滞现象。

祁增年[6](2007)在《不怕冷的南极鱼》文中认为在寒冷刺骨的南极海水中,有130多种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从15厘米长的小鱼到2米长的大海鱼,它们在不同的深度巡游觅食。南极鱼类为何不怕寒冷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未解之谜。

王自磐[7](2004)在《倾听南极鸟语声》文中研究表明

晓雷[8](2003)在《南极鱼为何不怕冷》文中指出 在南极冰冷的海水中,有130多种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南极鱼为什么不怕冷?原来,奇特的南极鱼体内能自行合成脂类的防冻液,是汽车散热器中使用的亚乙基二醇防冻效率的300多

晓雷[9](2003)在《南极鱼为何不怕冷》文中认为 在南极冰冷的海水中,有130多种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从20厘米长的小海鱼到体长2米的大海鱼,它们在不同深度的海水里巡游觅食。南极鱼为什么不怕冷呢?近几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南极科学家们考察研究,终于弄清了南极鱼抗冻的奥秘。原来,奇

奇奇[10](2003)在《不怕冷的南极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南极洲是最冷的地方,南极洲附近海水的温度,往往只有-2℃。可是那里的鱼并没有被冻僵,

二、南极鱼为什么不怕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极鱼为什么不怕冷?(论文提纲范文)

(1)谷朊粉中抗冻蛋白及其多肽制备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抗冻蛋白及多肽的研究背景
    1.2 抗冻蛋白研究的历史进展
    1.3 抗冻蛋白的特性
        1.3.1 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
        1.3.2 抗冻蛋白修饰冰晶形态
    1.4 抗冻蛋白的分类
        1.4.1 鱼体中抗冻蛋白
        1.4.2 昆虫中抗冻蛋白
        1.4.3 植物中抗冻蛋白
        1.4.4 微生物中抗冻蛋白
    1.5 抗冻蛋白抗冻机制的研究
    1.6 抗冻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研究
    1.7 抗冻蛋白的应用
        1.7.1 抗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1.7.2 抗冻蛋白在农业中的应用
        1.7.3 抗冻蛋白在医学中的应用
        1.7.4 抗冻蛋白在其它行业中的运用
    1.8 抗冻蛋白抗冻活性的检测
        1.8.1 热滞活性的测定
        1.8.2 冰晶形态的观察
    1.9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0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谷朊粉中抗冻蛋白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谷朊粉基本成分的测定
        2.3.2 抗冻活性的测定
        2.3.3 抗冻蛋白粗品的提取工艺
        2.3.4 抗冻蛋白的纯化
        2.3.5 经纯化的蛋白组分分别进行抗冻活性的鉴定
    2.4 附加参数的测定
        2.4.1 抗冻蛋白提取率的测定
        2.4.2 凝胶电泳分析(SDS-PAGE)
    2.5 结果与分析
        2.5.1 谷朊粉中基本化学组成成分
        2.5.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2.5.3 正交试碱验的结果与分析
        2.5.4 SDS-PAGE 测定抗冻蛋白的分子量
        2.5.5 抗冻蛋白粗品的纯化
        2.5.6 经纯化的不同蛋白组分抗冻活性的鉴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抗冻多肽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碱性蛋白酶的酶活测定
        3.3.2 水解度(DH)的测定
        3.3.3 酶解工艺流程
        3.3.4 单因素试验对酶解过程热滞活性影响的研究
        3.3.5 正交试验对酶解过程抗冻多肽热滞活性影响的研究
        3.3.6 所制备抗冻多肽分子量的测定
        3.3.7 所制备抗冻多肽进行抗冻活性的鉴定
        3.3.8 所制备抗冻多肽抗冻活性与水解度关系的研究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碱性蛋白酶酶活的测定结果
        3.4.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4.3 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4.4 所制备抗冻多肽 Tricine SDS-PAGE 电泳结果
        3.4.5 所制备抗冻多肽抗冻活性的鉴定结果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黄鳝和欧洲鳗鲡胃蛋白酶原的分离纯化与酶的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黄鳝
    1.2 欧洲鳗鲡
    1.3 胃蛋白酶原及胃蛋白酶
        1.3.1 胃蛋白酶原及胃蛋白酶简介
        1.3.2 胃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1.3.3 胃蛋白酶的研究现状
        1.3.4 胃蛋白酶的应用研究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
    2.2 试剂
    2.3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
        2.3.1 胃蛋白酶原纯化所用溶液
        2.3.2 SDS-PAGE 所用溶液
        2.3.3 Zymography 所用溶液
        2.3.4 Western blot 所用溶液
    2.4 仪器
    2.5 实验方法
        2.5.1 胃蛋白酶原的分离纯化
        2.5.2 蛋白质浓度测定
        2.5.3 胃蛋白酶活力测定
        2.5.4 SDS-PAGE 及Zymography
        2.5.5 胃蛋白酶原激活过程的研究
        2.5.6 pH 和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2.5.7 抑制剂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2.5.8 胃蛋白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2.5.9 免疫交叉反应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黄鳝胃蛋白酶原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3.1.1 黄鳝胃蛋白酶原的纯化
        3.1.2 分子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3.1.3 Zymogram
        3.1.4 胃蛋白酶原向酶的转化
        3.1.5 pH 值和温度对黄鳝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1.6 抑制剂对黄鳝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1.7 黄鳝胃蛋白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3.1.8 免疫同源性分析
    3.2 欧洲鳗鲡胃蛋白酶原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3.2.1 欧洲鳗鲡胃蛋白酶原的纯化
        3.2.2 分子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3.2.3 Zymogram
        3.2.4 胃蛋白酶原向酶的转化
        3.2.5 pH 值和温度对欧洲鳗鲡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6 抑制剂对欧洲鳗鲡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7 欧洲鳗鲡胃蛋白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3.2.8 免疫同源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结构及其抗冻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抗冻蛋白的分类及其特点
        1.1.1 抗冻蛋白的分类
        1.1.2 抗冻蛋白的特性
        1.1.2.1 抗冻蛋白非依数性降低冰点的活性
        1.1.2.2 抗冻蛋白修饰冰晶形态的活性
        1.1.2.3 抗冻蛋白抑制冰晶发生重结晶的活性
    1.2 抗冻蛋白热滞活性的检测方法
        1.2.1 毛细管单晶生长法
        1.2.2 差示扫描量热法
        1.2.3 微量渗透压计法
        1.2.4 其它方法
    1.3 抗冻蛋白的分离纯化
        1.3.1 血清中抗冻蛋白的分离纯化
        1.3.2 动物组织中抗冻蛋白的分离纯化
        1.3.3 植物中抗冻蛋白的分离纯化
        1.3.4 抗冻蛋白的亲和分离纯化
    1.4 抗冻蛋白的结构研究
        1.4.1 鱼类抗冻蛋白
        1.4.2 植物抗冻蛋白
        1.4.3 昆虫抗冻蛋白
    1.5 抗冻蛋白的抗冻机理研究
        1.5.1 吸附-抑制模型
        1.5.2 晶格匹配模型
        1.5.3 偶极子-偶极子模型
        1.5.4 晶格占有模型
        1.5.5 氢原子结合模型
        1.5.6 刚体能量模型
        1.5.7 表面互补模型
    1.6 分子模拟研究抗冻蛋白抗冻机理
        1.6.1 分子模拟的基本方法
        1.6.2 分子模拟在抗冻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1.7 抗冻蛋白的应用研究
        1.7.1 抗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7.2 抗冻蛋白在器官保藏中的应用
        1.7.3 抗冻蛋白在基因工程改善植物抗冻性的应用
        1.7.4 抗冻蛋白在其它行业中的应用
    1.8 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8.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8.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9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冻蛋白抗冻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3.1 红萝卜抗冻蛋白的制备
        2.1.3.2 SDS-PAGE
        2.1.3.3 RP-HPLC 测定样品的纯度
        2.1.3.4 DSC 法测定样品THA
        2.1.3.5 DSC 法测定样品THA 的稳定性、专一性和精密度的评价
    2.2 结果与讨论
        2.2.1 DcAFP 的分离纯化
        2.2.2 升降温速率对THA 的影响
        2.2.3 原料浓度对THA 的影响
        2.2.4 冰晶含量对THA 的影响
        2.2.5 DSC法检测THA 稳定性的研究
        2.2.6 DSC法检测THA 重复性的研究
        2.2.7 DSC法检测THA 精密度的研究
    2.3 结论
    2.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分离纯化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1.3.1 电泳
        3.1.3.2 样品基本成分的测定方法
        3.1.3.3 RP-HPLC测定样品的纯度
        3.1.3.4 特异亲和法分离纯化抗冻蛋白
        3.1.3.5 抗冻蛋白的筛选
        3.1.3.6 DSC 法测定样品THA
        3.1.3.7 TaAFP 的传统分离方法
        3.1.3.8 TaAFP 的特异性亲和分离方法
        3.1.3.9 TaAFP 的条带切割分离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抗冻蛋白的筛选结果
        3.2.2 冬小麦麸皮的基本成分
        3.2.3 TaAFP 的传统分离方法
        3.2.4 TaAFP 的特异性亲和分离方法
        3.2.5 TaAFP 的条带切割分离方法
        3.2.6 三种分离方法获得的TaAFP 的比较
    3.3 结论
    3.4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性质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3.1 THA 的测定
        4.1.3.2 TaAFP 氨基酸组成分析
        4.1.3.3 TaAFP 热变性温度的测定
        4.1.3.4 溶液pH 值和阳离子种类对样品THA 的影响
        4.1.3.5 TaAFP 亲水性的测定
        4.1.3.6 TaAFP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4.1.3.7 电泳
        4.1.3.8 使用金手指特异亲和法测定TaAFP 的分配系数
    4.2 结果与讨论
        4.2.1 TaAFP的电泳分析结果
        4.2.2 TaAFP的氨基酸组成
        4.2.3 TaAFP 的变性温度以及其THA 的变化
        4.2.4 pH 值和阳离子对TaAFP 的THA 活性的影响
        4.2.5 TaAFP的亲水能力
        4.2.6 TaAFP的疏水能力
        4.2.7 TaAFP在冰晶相和液相的分配系数
    4.3 结论
    4.4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结构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2 实验方法
        5.1.2.1 MALDI-TOF-MS测定蛋白的分子量
        5.1.2.2 N-末端的测定
        5.1.2.3 TaAFP 酶切的方法
        5.1.2.4 肽指纹图谱的检测
        5.1.2.5 紫外波长检测
        5.1.2.6 Raman 光谱检测
        5.1.2.7 FT-IR 光谱检测
        5.1.2.8 圆二色性光谱检测
        5.1.2.9 二级结构的预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TaAFP 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
        5.2.2 TaAFP 序列的分析和确定
        5.2.3 TaAFP 同源性分析结果
        5.2.4 TaAFP 紫外光谱检测结果
        5.2.5 TaAFP 圆二色性光谱检测结果
        5.2.6 TaAFP Raman 光谱检测结果
        5.2.7 TaAFP FT-IR 光谱检测结果
        5.2.8 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 TaAFP 二级结构的结果
        5.2.9 TaAFP 二级结构的总结
    5.3 结论
    5.4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抗冻机理的研究
    6.1 实验方法
        6.1.1 TaAFP 的同源建模
        6.1.2 蛋白表面的选择和划分
        6.1.3 冰面的构建
        6.1.4 TaAFP-冰晶相互结合的模拟
        6.1.5 分子力学理论计算最佳TaAFP-冰晶结合面
        6.1.6 量子力学理论计算最佳TaAFP-冰晶结合面
    6.2 结果与讨论
        6.2.1 TaAFP 的建模结果
        6.2.2 TaAFP 蛋白表面区域划分结果
        6.2.3 分子力学方法计算TaAFP 与冰晶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6.2.4 体系总能量对TaAFP 与冰晶面之间相互作用能的影响
        6.2.5 分子轨道重叠对TaAFP 与冰晶面之间相互作用能的影响
        6.2.6 电荷迁移作用对TaAFP 与冰晶面之间相互作用能的影响
        6.2.7 键级能对TaAFP 与冰晶面之间相互作用能的影响
        6.2.8 TaAFP 与冰面结合的模型
    6.3 结论
    6.4 参考文献
论文主要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附:灯

四、南极鱼为什么不怕冷?(论文参考文献)

  • [1]谷朊粉中抗冻蛋白及其多肽制备条件的研究[D]. 赵源. 天津商业大学, 2014(02)
  • [2]关于骆驼抗逆性的思考[J]. 额尔敦木图,达尔嘉,刘图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02)
  • [3]黄鳝和欧洲鳗鲡胃蛋白酶原的分离纯化与酶的性质研究[D]. 吴涛. 集美大学, 2009(01)
  • [4]鲸鱼为什么不怕寒冷[J]. 姜会仁. 聪明泉(EQ版), 2009(03)
  • [5]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结构及其抗冻机理的研究[D]. 张超. 江南大学, 2008(03)
  • [6]不怕冷的南极鱼[J]. 祁增年. 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 2007(09)
  • [7]倾听南极鸟语声[J]. 王自磐. 大自然, 2004(06)
  • [8]南极鱼为何不怕冷[J]. 晓雷. 少儿科技, 2003(05)
  • [9]南极鱼为何不怕冷[J]. 晓雷. 世界, 2003(09)
  • [10]不怕冷的南极鱼[J]. 奇奇. 红领巾, 2003(01)

标签:;  ;  ;  ;  ;  

为什么南极鱼不怕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