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的影响

压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的影响

一、制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影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1](2017)在《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及其缓释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利用多孔型亲水性的胶态二氧化硅(CSD)作为载体,采用溶剂旋蒸法制备口服高生物利用度的芦丁固体分散体(Ru-CSD-SD),使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作为骨架材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高生物利用度的芦丁固体分散体缓释片。以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固体分散体及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口服芦丁固体分散体及其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累积溶出度,考察不同型号的胶态二氧化硅、药物与载体不同比例及三种制备方法(喷雾干燥法、旋蒸法、研磨法)对芦丁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的影响。测定芦丁固体分散体的平衡溶解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定。(2)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以芦丁市售片剂为参比制剂,对自制芦丁固体分散体进行单剂量口服给药体内药动学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内药物浓度,使用DAS 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芦丁固体分散体在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3)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缓释片的制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累积释放度,考察HPMC规格、HPMC用量、填充剂种类、微晶纤维素用量和乳糖用量对芦丁固体分散体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HPMC用量、微晶纤维素用量和乳糖用量三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筛选出较优处方。(4)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以芦丁市售片剂为参比制剂,对自制芦丁固体分散体缓释片进行单剂量口服给药犬体内药动学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内药物浓度,使用DAS 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缓释片在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1)芦丁在蒸馏水中的回归方程为A=30.18 C-0.0218,r2=0.9993;在p H 1.0的溶液中回归方程为A=26.66 C+0.0010,r2=0.9999;在p H 6.8的溶液中回归方程为A=20.78C+0.0216,r2=0.9990。在0.0100.03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使用胶态二氧化硅AEROPERL?300 pharma为载体,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2,采用溶剂旋蒸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更好。芦丁原料药及Ru-CSD-SD在37℃水中平衡溶解度分别为72.69 mg/L、198.73 mg/L,制备成固体分散体(SD)后,芦丁平衡溶解度是原料药的2.7倍。(3)芦丁在犬体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AS=0.012 C+0.0539,r2=0.9998。血浆样品中芦丁在0.0520.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05μg/m L。(4)普通片剂的Cmax(μg/m L)、Tmax(h)、t1/2(h)、AUC0-t(μg·h/m L)、AUC0-∞(μg·h/m L)、MRT0-∞(h)分别为6.69±0.62、1.50±0.08、1.08±0.17、13.83±0.92、13.97±0.63、2.51±0.12;Ru-CSD-SD的Cmax(μg/m L)、Tmax(h)、t1/2(h)、AUC0-t(μg·h/m L)、AUC0-∞(μg·h/m L)、MRT0-∞(h)分别为103.45±4.62、0.49±0.02、10.90±1.45、143.09±0.22、170.41±6.42、11.56±0.10。Ru-CSD-SD的Cmax为普通片剂的15.46倍,AUC0∞是普通片剂的12.20倍。(5)使用HPMC K15M为骨架材料,乳糖为填充剂,HPMC用量占辅料的36%,微晶纤维素用量占辅料的6%,乳糖用量占辅料的46%,壳聚糖用量占辅料的12%。制备的缓释片在2、6、12 h累积释放率依次为(26.15±0.56)%、(57.56±2.57)%、(83.89±4.13)%。(6)普通片剂的Cmax(μg/m L)、Tmax(h)、t1/2(h)、AUC0-t(μg·h/m L)、AUC0-∞(μg·h/m L)、MRT0-∞(h)分别为6.69±0.62、1.50±0.08、1.08±0.17、13.83±0.92、13.97±0.63、2.51±0.12;Ru-CSD-SD缓释片的Cmax(μg/m L)、Tmax(h)、t1/2(h)、AUC0-t(μg·h/m L)、AUC0-∞(μg·h/m L)、MRT0-∞(h)分别为16.46±0.29、7.97±0.93、2.95±0.10、91.12±0.12、118.31±0.73、9.50±0.43。Ru-CSD-SD缓释片的Cmax为普通片剂的2.46倍,AUC0∞是普通片剂的8.47倍。结论:(1)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芦丁的体外分析。(2)制备的Ru-CSD-SD提高了芦丁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制备方法简单可行。(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度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用于芦丁在体内的分析。(4)制备的Ru-CSD-SD可显着提高芦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后续制备缓释片奠定了基础。(5)制备的Ru-CSD-SD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要求。(6)制备的Ru-CSD-SD缓释片可显着提高芦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陈莉,杜红丽,曾仁韬,张叶叶,鲁莹,蔡国君[2](2015)在《芦丁片剂药学综合性实验的流程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芦丁为模型药物,探讨新药片剂制备及药效学评价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流程和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槐米中的芦丁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米中芦丁含量及芦丁精制品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芦丁片含量;采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实验考察芦丁的药效;利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芦丁片剂。结果与结论本实验完成了槐米的质量评价,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纯化、含量测定,芦丁药效学考察及芦丁片处方工艺研究等内容,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实践了芦丁临床前研究的部分内容。

钟晓雨[3](2015)在《改良辅料1喘平缓释制剂释药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阐明以改良辅料1作为骨架材料的喘平缓释片的释药机制。方法对以改良辅料1为骨架材料的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零级模型、一级模型、Higuchi方程和Ritger-Peppas释药模型拟合,从溶出过程中各规定时间点取样测定片剂的溶蚀度、凝胶层和浸润层的厚度,并结合体视显微镜观察缓释片的形态变化、激光粒度仪测定缓释片中脱落颗粒的粒径、水下摄像观察缓释片溶出过程的动态变化和质构仪测定缓释片的凝胶强度来对改良辅料1喘平缓释片的释药机制进行研究,并与HPMC为骨架材料的缓释片进行比较。结果①以改良辅料1和HPMC为骨架材料的喘平缓释片经Ritger–Peppas方程拟合,三个处方中主要指标成分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的n值均在0.45和0.89之间,说明药物是以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释放的;在溶出过程中脱落的颗粒仍然含有少量的药物,药物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②三种处方的溶蚀率都是随着时间和累积释放率的增加而增加的,说明缓释片中三个指标成分的累积释放率与溶蚀率是成正相关的。③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发现3种缓释片中均存在较明显的三层界面,即:凝胶层、浸润层、玻璃核心,随着时间增加,凝胶层和浸润层的厚度会慢慢变厚,到一定时间后,凝胶层厚度变化不大,趋于恒定。④不同的处方,其脱落颗粒的粒径大小也不一样,处方1产生的脱落颗粒粒径最大,处方2产生的颗粒粒径相对较小。⑤随着时间增加,药物的溶出越来越多,杯底的脱落颗粒也越来越多。处方1约在第6 h时,片剂的结构已不太完整,其脱落的颗粒相对于其他两个处方也是最多的,而处方2和处方3到第8 h仍具有完整的片形。⑥处方1的凝胶强度随着时间增加而慢慢减小,其中,第6 h的凝胶强度比第4 h的稍小,但相差不大。结论三种处方的的释药机制均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另外,处方1在溶出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众多颗粒从片剂的表面脱落下来,提示处方1可能存在着新的释药模式─溶蚀-溶散-扩散机制。而处方2和处方3在溶出过程中,亦发现有颗粒从片剂的表面脱落下来,但相对较少,因此,可能也存在溶散的现象,但可能还是以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为主。

罗敏[4](2013)在《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临床前研究》文中提出甲磺酸普立地诺(Pridinol Mesylate, PM)是一种对骨骼肌具有松弛作用的中枢性抗胆碱药,临床上主要用于腰背疼痛,颈肩腕综合症,肩关节炎,脊椎变形等,并且对帕金森综合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PM的普通片、肠溶片、注射液和注射用粉针,在日本、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已经上市,但其缓释片在国内外均未见相关研究报道。骨架缓释片是将药物和一种或多种骨架材料以及其他辅料通过制片工艺而成型的片状固体制剂,其不仅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增加病人的顺应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峰谷”现象,减少用药总剂量,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对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进行了处方工艺筛选、质量标准、稳定性、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临床前研究,目的在于为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注册以及临床试验积累资料。第一部分,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工艺研究。以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优化处方,转篮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通过Ritger-Peppas漠型探讨缓释片的释药机制。采用湿法制粒法,筛选出最优处方(片重200mg):PM为12mg,HPMCK4M为60mg,EC为40mg, CMC-Na为4mg,淀粉为82mg,硬脂酸镁为2mg。体外释药特征:PM骨架缓释片体外释药时间达到12h以上,满足2010版中国药典对缓释片的体外释药要求;同时,其缓释片的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释药过程是药物扩散与骨架溶蚀同时进行。第二部分,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本文对PM骨架缓释片进行了性状、鉴别、体外释放度、含量以及有关物质的考察与研究。同时确定了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筛选出最适宜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岛津公司的VP-ODS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1辛烷磺酸钠的甲醇溶液-0.1%磷酸(60:4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5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显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高效、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PM骨架缓释片的含量与有关物质。三批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各项质量标准测定均符合相关要求。第三部分,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稳定性研究。本文对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进行了光照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研究。光照试验是在光照度为4500+500Lx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0、5、10天取样测定其性状、溶出度和含量等,并进行比较;加速试验是在温度为40+2℃,湿度为RH75%±5%的条件下,进行6个月的观测试验;长期试验是在温度为25+2℃,湿度为RH60%士10%条件下,进行36个月的观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骨架缓释片在光照条件、加速试验条件和长期试验条件下均较稳定。第四部分,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一般药理实验研究。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通过采用人和动物的体表面积换算法,计算出动物的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出高、中、低三组给药剂量,并测定甲磺酸普立地诺在这3组剂量下对小鼠自主活动、协调功能、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作用以及对大鼠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的影响。结果,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灌胃给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的一般行为和协调功能无明显影响;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作用无协同效应;低、中剂量组给药后,对小鼠自主活动影响不明显,但在高剂量给药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有所减少,这可能与甲磺酸普立地诺拮抗中枢M1受体并产生一定镇静作用有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对大鼠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率均未见明显影响(P>0.05)第五部分,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日本上市的甲磺酸普立地诺普通片为参比制剂,采用自身交叉给药试验方案,在Beagle犬体内对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了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及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24分别为1903.34ng/mL*h和1354.92ng/mL*h, Tmax分别为3.00h和1.00h,Cmax分别为243.71ng·mL-1和286.04ng·mL-1。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0.48%。

周珊珊[5](2013)在《葛根素固体分散体及骨架缓释片的研制》文中提出葛根素(Pueraria)目前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疗效较好,安全范围较广,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以葛根素为原料进行了系列处方前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制备葛根素固体分散体和葛根素骨架缓释片提供数据支撑;在接近体液PH值的磷酸缓冲液(PH=6.8)中,葛根素的平衡溶解度值和葛根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值均相对较高,故测定葛根素溶出度实验,选择PH=6.8的磷酸缓冲液作为溶出介质;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葛根素原料药的含量及用于研究制备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研究将难溶性药物葛根素制备成葛根素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采用饱和溶液法测定其平衡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以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制备方法、载体用量等,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最终确定采用熔融法,以PEG4000为载体,制备葛根素固体分散体,该方法可显着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但对葛根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几乎无影响,同时发现葛根素的平衡溶解度及葛根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均与介质的PH值有关,为葛根素吸收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采用HPLC方法,以葛根素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设计试验法,分别考察骨架材料、用量、填充剂的种类等,最终确定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以HPMC K100M和HPMC E4M作为复合骨架材料,用量分别为片剂总重的10%和20%,乳糖作为填充剂,用量为片剂总重的30%,制备的葛根素骨架缓释片,具有较明显的12h缓释效果,且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之后进行体外释药机制的研究,制备葛根素骨架缓释片释放规律符合Kormeyer-Peppas方程曲线,且释药过程是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的结果。

宋健[6](2012)在《天麻素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高血压导致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左心肥厚、终末期肾病和痴呆的危险性显着增加。老年性高血压主要以血管顺应性下降作为左室后负荷的主要成份,应采用以改善动脉血管顺应性为主的降压措施。目前,临床所用的降压药物一般都是以扩血管和降低外周阻力等为主,很少有增强血管顺应性,特别是大动脉顺应性的作用。从中药天麻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天麻素具有镇惊、抗癫痫、镇静、安眠作用,临床研究观察还具有降血压和降低外周阻力等作用,本文创新性提出了天麻素缓释骨架片,通过日服2次口服给药达到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目的。缓释骨架片作为能够缓释药物的剂型已被广泛研究,这种剂型通过其特殊骨架材料—羟丙甲纤维素(HPMC)吸水膨胀形成具有一定粘稠度的凝胶层,控制药物释放达到缓释的目的,该骨架材料最终完全溶解于水,释放全部药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已经被FDA批准为药用辅料。因此,将药物制成亲水凝胶骨架片,缓慢释放药物,减少用药次数,血药浓度平稳,无“峰谷”现象;药物与胃肠粘膜接触的浓度小,故可减少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从而防止或减轻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使用不同的骨架材料或采用不同的工艺制成的骨架制剂,可以不同的释药机制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提高病人的顺应性和用药水平。本课题以天麻素为模型药物,以HPMC为主要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一天给药两次的天麻素亲水凝胶骨架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理化性质研究、天麻素缓释片处方设计和工艺研究、释药机理研究、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研究。1.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理化性质研究考察了天麻素在水、0.1mol/L的盐酸和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建立了天麻素缓释片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及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天麻素在上述溶媒中的溶解度分别为312mg/ml/415mg/ml、351mg/ml,平衡溶解度均大于0.1g/ml。,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天麻素缓释片的含量,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模拟消化道的环境,选择0.1mol/L盐酸溶液和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建立了体外释药度的测定方法,为天麻素缓释片处方和工艺优化提供依据。2.天麻素缓释片的处方设计、工艺优化针对天麻素在不同溶媒中的溶解和缓释片临床应用的要求,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天麻素骨架缓释片,以体外释放百分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重复试验验证处方组成的可行性和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天麻素缓释片的释放速率随处方中HPMC含量的增加而减慢;随HPMC的黏度增大而减慢;在骨架材料中添加疏水性高分子材料EC作为阻滞剂时,天麻素缓释片的体外释放速率减慢,疏水材料的量越大,阻滞释放的效果越好;制粒用粘合剂、制粒方法、片重、压片压力等工艺条件对天麻素缓释片的释放速率也有明显影响;而释放介质、转速对天麻素缓释片的释放速率没有明显影响。采用HPMC和EC等混合型骨架材料研制的日服两次的天麻素缓释片,体外释药曲线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符合Higuchi方程。通过3批中试样品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可控,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良好,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且适合大生产的制备方法。3.天麻素缓释片体外释药机理、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日服两次的天麻素缓释片,体外释药结果表明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采用Higuchi、零级、一级方程和Ritger-Peppas指数模型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天麻素缓释片的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方程拟合结果与体外释药结果皆说明,天麻素缓释片体外释药是药物的自身扩散与亲水凝胶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通过3批中试样品的体外释放度试验,认证处方组成合理,制备工艺稳定。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天麻素缓释片对光稳定,在高湿条件下有明显吸湿性,10天片剂增重7.83%,含量下降4.39%,在高温条件下,有关物质增加,说明本品对湿、热不稳定,需密封于干燥阴凉处保存;6个月加速试验和12个月室温留样考察结果表明,天麻素缓释片质量稳定,暂定有效期为两年。

艾凤伟,李诗莹,成效天,李岩[7](2012)在《芦丁制剂的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芦丁剂型的改革,其溶解度增大、溶出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临床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芦丁制剂研究相关文献,对芦丁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芦丁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刘嘉[8](2011)在《酮洛芬24小时缓释片的制备与处方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酮洛芬是具有苯丙酸结构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痛风等的治疗。其普通口服制剂存在生物半衰期短(1.6~1.9 h)、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等缺点,临床应用时需频繁给药(每天3~4次),对胃肠道又具有刺激性,长期服用会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等症状。目前国内生产的酮洛芬制剂主要为普通片剂和肠溶胶囊,一日服药数次,患者顺应性不好,而且会带来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因此开展酮洛芬缓释制剂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课题结合国内缓控制剂辅料研究使用情况,选用不同黏度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基本骨架材料,乳糖作为填充剂,制备了能够持续24小时释放的酮洛芬骨架片。课题通过前期处方筛选对骨架材料、填充剂、黏合剂、润滑剂和助流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片剂制备方法进行初步确定,发现黏合剂的种类和制粒干燥温度对释放度均匀性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酮洛芬在pH7.2缓冲液中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了处方中影响主药释放的各种因素,包括HPMC用量、乳糖用量、主药粒径、黏合剂浓度,从结果看出,不同黏度的HPMC能不同程度地阻滞酮洛芬缓释片中药物的释放,乳糖促进药物的释放。进一步考察了工艺中制片方法、片剂大小以及制片压力对酮洛芬释放的影响,其中制片方法对片剂缓释效果有较大影响。根据上述考察结果确定了最优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连续制作了三批片剂样品,结果表明,酮洛芬的释放与预先估计一致,三批样品重量差异小,释放速率稳定。本课题还对酮洛芬24小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数据用Higuchi模型、零级释放模型、一级释放模型及Ritger-Peppas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酮洛芬缓释片的释药曲线符合一级方程,其释放机制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综合作用,属于不规则转运。本课题探讨了24 h缓释制剂开发、研制的一般途径,为今后缓释制剂处方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陈丽,葛为公,裴世成,吴钢,李惠萍[9](2011)在《芦丁壳聚糖缓释片处方设计及体外释放度测定》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以壳聚糖为骨架制备芦丁壳聚糖缓释片的工艺。方法以壳聚糖、阿拉伯胶和淀粉为辅料制备芦丁壳聚糖缓释片,以正交设计法进行处方筛选,用释放度实验考察芦丁壳聚糖缓释片不同释放时间的溶出参数。结果含壳聚糖1.5%、阿拉伯胶1.5%和淀粉0.5%时所制备的芦丁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其T50为(123.97±0.47)m in,Td为(216.69±2.71)m in,普通片T50为(4.90±1.24)m in,Td为(7.64±0.65)m in,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壳聚糖缓释效果良好,可作为芦丁缓释片的缓释辅料,该片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陈丽,葛为公,裴世成,李惠萍,吴钢[10](2010)在《芦丁壳聚糖缓释片的制备与释放度测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以壳聚糖为骨架制备芦丁壳聚糖缓释片的工艺。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为辅料制备芦丁壳聚糖缓释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释放度实验考察不同释放时间芦丁缓释片的溶出参数,并考察不同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芦丁释放速率变慢,1.5%壳聚糖醋酸溶液制备的芦丁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其中位时间(t50)为(327.68±0.92)min,溶出63.2%所需时间(td)为(542.17±1.05)min,普通片t50为(4.93±1.03)min,td为(7.68±0.77)min,两者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不同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主要在释放初期。结论壳聚糖对芦丁具有缓释作用,缓释效果良好,可作为芦丁缓释片的缓释辅料。

二、制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影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及其缓释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芦丁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精密度实验
        2.4 稳定性实验
        2.5 回收率实验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
        2.1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2.2 固体分散体制备的影响因素
        2.3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2.4 物相鉴定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芦丁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
        2.1 系统适应性
        2.2 标准曲线
        2.3 回收率
        2.4 精密度
        2.5 稳定性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
        2.1 药动学数据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部分 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缓释片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
        2.1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2.2 缓释片的制备
        2.3 释放度影响因素考察
        2.4 处方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六部分 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
        2.1 药动学数据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芦丁片剂药学综合性实验的流程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2方法与结果
3讨论

(3)改良辅料1喘平缓释制剂释药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不同类型缓控释制剂释药机制的的研究进展
        1.1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
        1.1.1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制剂的释药机制
        1.1.2 溶蚀性骨架缓释制剂的释药机制
        1.1.3 不溶性骨架缓释制剂的释药机制
        1.2 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
        1.3 膜控型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
    2 亲水凝胶骨架型制剂释药机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2.1 磁共振成像法
        2.2 形态学法
        2.3 质构仪法
    3 不同处方工艺对缓控释制剂释药机制的影响
    4 喘平方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改良辅料1喘平缓释片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2.1 色谱条件
        2.1.1 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色谱条件
        2.1.2 氢溴酸东莨菪碱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3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专属性试验
        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2.5 精密度试验
        2.6 稳定性试验
        2.7 重复性试验
        2.8 回收率试验
    3 小结
第三章 改良辅料1喘平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HPLC测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
    3 释药模型的拟合
    4 脱落颗粒的测定
    5 小结
第四章 溶蚀度的测定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溶蚀度的测定
    3 小结
第五章 形态结构的测定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形态结构的研究
        2.1 缓释片形态结构的研究
        2.2 脱落颗粒形态结构的研究
    3 小结
第六章 脱落颗粒的粒度测定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脱落颗粒的粒度测定
    3 小结
第七章 水下摄像法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水下摄像法对缓释片的研究
    3 小结
第八章 凝胶强度的测定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样品前处理
    3 缓释片凝胶强度的测定
    4 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临床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甲磺酸普立地诺
        1.1.1 甲磺酸普立地诺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1.2 甲磺酸普立地诺的制剂
    1.2 骨架缓释片
        1.2.1 生物融蚀性骨架缓释材料
        1.2.2 不溶性骨架缓释材料
        1.2.3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材料
    1.3 骨架缓释片的制备
        1.3.1 湿法制粒压片法
        1.3.2 干法制粒压片法
        1.3.3 粉末直接压片法
        1.3.4 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第2章 引言
第3章 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工艺研究
    3.1 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2.1 甲磺酸普立地诺理化性质鉴定
        3.2.2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3.2.3 单因素试验
        3.2.4 正交试验
        3.2.5 最优处方
        3.2.6 骨架缓释片的制备
        3.2.7 体外释放度
        3.2.8 释药模型拟合
    3.3 讨论
第4章 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4.1 材料
        4.1.1 仪器
        4.1.2 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2.1 性状
        4.2.2 鉴别
        4.2.3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学考察
        4.2.4 样品体外释放度检查
        4.2.5 含量测定与有关物质
    4.3 讨论
        4.3.1 体外释放度
        4.3.2 含量及有关物质
第5章 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稳定性研究
    5.1 材料
        5.1.1 材料
    5.2 方法与结果
        5.2.1 光照试验
        5.2.2 加速试验
        5.2.3 长期试验
    5.3 讨论
第6章 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一般药理学研究
    6.1 材料
        6.1.1 仪器
        6.1.2 试药
        6.1.3 试验动物
    6.2 方法与结果
        6.2.1 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6.2.2 PM骨架缓释片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6.3 讨论
第7章 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7.1 材料
        7.1.1 仪器与试药
        7.1.2 受试动物
    7.2 方法与结果
        7.2.1 分组及给药
        7.2.2 生物样本采集
        7.2.3 血药浓度测定
        7.2.4 PM骨架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7.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和申请的专利
    1 论文
    2 发明专利

(5)葛根素固体分散体及骨架缓释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葛根素
        1.1.1 葛根及葛根素简介
        1.1.2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
        1.1.3 葛根素的制剂学研究
    1.2 固体分散体技术
        1.2.1 固体分散体的特点
        1.2.2 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1.2.3 固体分散体的制法
    1.3 缓释制剂
        1.3.1 缓释制剂的剂型及特点
        1.3.2 缓释制剂的评价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材料
    2.3 葛根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2.3.1 葛根素的紫外吸收特性
        2.3.2 葛根素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2.3.3 葛根素原料的含量测定
        2.3.4 葛根素原料的水分测定
        2.3.5 葛根素原料的吸湿曲线的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3.1 实验仪器
    3.2 实验材料
    3.3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3.3.1 样品制备方法
        3.3.2 测定波长的选择
        3.3.3 溶出介质的选择
        3.3.4 标准曲线
        3.3.5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溶出度测定方法
    3.4 单因素考察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
        3.4.1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的筛选
        3.4.2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的筛选
        3.4.3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比例的筛选
        3.4.4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温度的筛选
        3.4.5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搅拌时间的筛选
        3.4.6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颗粒大小的筛选
        3.4.7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条件转速的筛选
        3.4.8 单因素考察结果
    3.5 正交设计法考察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
    3.6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3.6.1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平衡溶解度
        3.6.2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3.6.3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稳定性考察
        3.6.4 葛根素及其他辅料的休止角的测定
    3.7 小结
第四章 葛根素骨架缓释片的制备
    4.1 实验仪器及材料
    4.2 葛根素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工艺
    4.3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4.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4.3.2 流动相的考察
        4.3.3 标准曲线的考察
        4.3.4 精密度试验
        4.3.5 重现性试验
        4.3.6 稳定性试验
        4.3.7 加样回收试验
        4.3.8 葛根素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
    4.4 单因素工艺考察及基本处方
        4.4.1 HPMC K100M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4.2 HPMC E4M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4.3 填充剂种类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4.4 乳糖的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4.5 润滑剂硬脂酸镁的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4.6 溶出装置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4.7 转速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4.4.8 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
    4.4 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
    4.5 葛根素骨架缓释片的质量考察
        4.5.1 释放均一性
        4.5.2 工艺重现性
    4.6 小结
第五章 葛根素骨架缓释片释药机理的初步研究
    5.1 葛根素骨架缓释片释药机理的初步研究
    5.2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

(6)天麻素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理化性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2.1.1 紫外吸收波长的选择
        2.1.2 辅料对含量测定的影响
        2.1.3 标准曲线的制备
        2.1.4 精密度试验
        2.1.5 溶液的稳定性试验
        2.1.6 回收率试验
        2.2 天麻素在各种介质中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2.2.1 测定介质的配制
        2.2.2 测定方法
        2.2.3 测定结果
        2.3 天麻素缓释片释放度测定与相似性评价方法
        2.3.1 释放度测定方法
        2.3.2 释放曲线相似性计算
        2.4 天麻素缓释片含量测定方法
        2.5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建立
        2.5.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2.5.2 专属性试验
        2.5.3 最低检测限的测定
        2.5.4 标准曲线的制备
        2.5.5 重复性试验
        2.5.6 溶液稳定性试验
        2.5.7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天麻素缓释片处方与工艺优化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天麻素缓释片的制备
        2.1.1 基本处方
        2.1.2 制备方法
        2.2 单因素考察
        2.2.1 骨架材料HPMC粘度的选择
        2.2.2 HPMC用量的影响
        2.2.3 阻滞剂种类的影响
        2.2.4 阻滞剂用量的影响
        2.2.5 润湿剂的影响
        2.3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及用量
        2.4 工艺因素考察
        2.4.1 EC加入方式的选择
        2.4.2 片子形状的影响
        2.4.3 压片压力的影响
        2.4.4. 制备方法的影响
        2.5 最佳处方工艺
        2.5.1 处方(按1000片投料量计算)
        2.5.2 制备方法
        2.5.3 工艺流程
        2.6 释放条件的选择
        2.6.1 释放介质对天麻素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
        2.6.2 转速的影响
        2.7 天麻素缓释片的制备及重现性与均一性考察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天麻素缓释片释药机理与初步稳定性考察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天麻素缓释片体外释药性研究
        2.1.1 天麻素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
        2.1.2 释药模型的拟合
        2.1.3 释药机理分析
        2.2 天麻素缓释片质量标准研究
        2.2.1 性状
        2.2.2 鉴别
        2.2.3 有关物质检查
        2.2.4 释放度测定
        2.2.5 含量测定
        2.3 天麻素缓释片稳定性研究
        2.3.1 天麻素缓释片稳定性考察项目
        2.3.2 测定方法
        2.3.3 影响因素试验
        2.3.4 加速试验
        2.3.5 室温留样考察
    3 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芦丁制剂的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芦丁缓释片
2 芦丁环糊精包合物
3 芦丁微囊与微球
4 芦丁固体分散体和共沉淀物
5 芦丁亚微乳剂
6 芦丁滴丸
7 芦丁纳米晶体
8 芦丁聚合物胶束
9 芦丁水凝胶剂
10 芦丁泡腾颗粒剂
11 结语

(8)酮洛芬24小时缓释片的制备与处方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酮洛芬研究概况
    2.1 药效学研究
        2.1.1 抗炎作用
        2.1.2 镇痛作用
        2.1.3 解热作用
        2.1.4 不良反应
    2.2 药动学研究
    2.3 制剂工艺研究
        2.3.1 β-环糊精包合
        2.3.2 缓释制剂
        2.3.3 透皮制剂
        2.3.4 注射剂
    2.4 分析方法研究
        2.4.1 滴定法
        2.4.2 紫外分光光度法
        2.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2.4.4 其他分析方法
第3章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概述
    3.1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定义及特点
    3.2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类型及特点
        3.2.1 骨架片
        3.2.2 渗透泵制剂
        3.2.3 胃漂浮缓控释制剂
        3.2.4 多单元给药系统
第4章 酮洛芬24小时缓释片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
    4.1 仪器与试药
        4.1.1 仪器
        4.1.2 试药
    4.2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4.2.1 释放介质的选择
        4.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4.2.3 标准曲线的建立
        4.2.4 回收率试验
        4.2.5 稳定性考察
        4.2.6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4.2.7 酮洛芬缓释片释放度测定方法
    4.3 基本处方和制法的初步筛选
        4.3.1 骨架材料的选择
        4.3.2 填充剂的选择
        4.3.3 助流剂和润滑剂的选择
        4.3.4 黏合剂的选择
        4.3.5 基本处方和制法的确定
    4.4 处方中影响释药的因素考察
        4.4.1 HMPC K4M用量的影响
        4.4.2 HPMC K100用量的影响
        4.4.3 乳糖用量的影响
        4.4.4 酮洛芬粒径的影响
        4.4.5 黏合剂浓度的影响
    4.5 处方的优化与验证
    4.6 工艺因素对释放的影响
        4.6.1 制片方法对释药速率的影响
        4.6.2 片剂大小对释药速率的影响
        4.6.3 制片压力对释药速率的影响
    4.7 制备工艺的确定
    4.8 酮洛芬缓释片优化处方和工艺的重复性验证
    4.9 酮洛芬缓释片的释药机制初步探讨
    4.10 结果与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9)芦丁壳聚糖缓释片处方设计及体外释放度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试药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缓释片的制备
    2.2 缓释片硬度测定
    2.3 缓释片含量测定
        2.3.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3]
        2.3.2 精密度及稳定性试验
        2.3.3 加样回收率试验
        2.3.4 芦丁壳聚糖缓释片含量测定
    2.4 正交设计法筛选处方
    2.5 缓释片释放度测定[5]
        2.5.1 释放度测定
        2.5.2 溶出参数的比较
3 讨论

四、制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影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芦丁胶态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及其缓释片的研究[D]. 王宁.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2]芦丁片剂药学综合性实验的流程及方法研究[J]. 陈莉,杜红丽,曾仁韬,张叶叶,鲁莹,蔡国君. 药学实践杂志, 2015(04)
  • [3]改良辅料1喘平缓释制剂释药机制的研究[D]. 钟晓雨. 广东药学院, 2015(02)
  • [4]甲磺酸普立地诺骨架缓释片的临床前研究[D]. 罗敏. 西南大学, 2013(02)
  • [5]葛根素固体分散体及骨架缓释片的研制[D]. 周珊珊. 西南交通大学, 2013(S2)
  • [6]天麻素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D]. 宋健. 山东大学, 2012(06)
  • [7]芦丁制剂的研究新进展[J]. 艾凤伟,李诗莹,成效天,李岩. 中成药, 2012(07)
  • [8]酮洛芬24小时缓释片的制备与处方工艺优化[D]. 刘嘉.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9]芦丁壳聚糖缓释片处方设计及体外释放度测定[J]. 陈丽,葛为公,裴世成,吴钢,李惠萍.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1(02)
  • [10]芦丁壳聚糖缓释片的制备与释放度测定[J]. 陈丽,葛为公,裴世成,李惠萍,吴钢. 医药导报, 2010(10)

标签:;  ;  ;  ;  ;  

压片工艺对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