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高空间供暖系统

开发高空间供暖系统

一、研制出高大空间供暖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仲文洲[1](2021)在《形式与能量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调控是建筑最原初而本质的动机。应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各种建筑形式,即是平衡对风、光、热等能量要素获取、保蓄、释放的稳定结构。从这个意义而言,建筑形式的本质是一种气候环境影响下,能量流动的物质呈现——建筑形式是能量的构形。对建筑形式与能量的研究,能够厘清当代建筑学在环境调控领域的诸多问题。在认识论上,强调环境调控是建筑形式生成的核心驱动,使建筑设计的本体与核心回归空间与建造;在方法论上,能量成为技术介入与知识拓展的接口,集成跨学科交流下的知识、方法与工具,形成系统化的环境调控理论与方法体系。论文引入能量的角度审视建筑形式,重构环境调控视野下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流变;将其放置在更大的环境系统中,讨论在“人、建筑、气候”关系中进行的能量过程与形式生成;搭建起建筑学与生物气候学、建筑热力学的联系,直接指向形式与能量的数学及物理关系;应用数值模拟量化验证典型气候区民居中的能量过程,提取反映建筑形式特征、环境调控策略与能量运行机制的热力学模型——构建环境调控视野下,形式与能量的理论模型、系统模型、数理模型与分析模型。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通过有机建筑理论、建筑生物气候学、热力学建筑理论等基础理论阐释形式能量法则;进而借助进化论、系统论和复杂性科学来构建形式基于能量的发展路径与机制;以历史梳理的方式刻画建筑起源、乡土发展、机械介入的纵向建筑发展剖面,在时间维度下总结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历史演进,归纳其呈现出的被动调节、主动干预与整体共构三种形式追随能量的内在逻辑。第二部分是系统研究,在“人、建筑、气候”中定义由外部能量系统、建筑调控系统、人体反应系统组构的热力学系统,明确各自的对象与内容、分析技术与评价指标;将多目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集成的建筑形式解构为对应特定功能的系统构成;清晰地展现环境调控系统与建筑的影响要素、对应关系与形式呈现;同时也为建筑形式与能量交互机制的量化分析提供系统化的结构。第三部分是数理研究,通过环境物理参数的聚类分析及完备性研究,对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要素进行影响因子的归纳、提取,阐释各形式因子与能量过程的数学和物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数理模型的数值模拟耦合解析法。第四部分是范型研究,通过物质形式的类型解析与能量过程的量化解析,从典型气候区民居原型中解释形式与能量相互影响的机制,提取反映内在热力学逻辑和形式生成规律的热力学模型,为当代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可参照的图示工具。全文正文约18.8万字,共有图表200余幅。

刘畅[2](2020)在《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倡导人文性、时代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礼堂建筑凝聚着时代建筑文化的精华,可称为城市灵魂的“文脉”。然而,由于现存礼堂建筑建造年代较早,建造技术和相关规范标准的不健全等因素使其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如果一味的考虑拆除,会造成文化遗产的丢失和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使礼堂建筑在保留传统文化特有风格的基础上满足新时代对建筑环境及功能的要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基于绿色化理念和技术,对现存礼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寒冷地区礼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工程案例调研及现场测试调研,分析了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的现状,并总结提出现存礼堂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建筑立面形象、功能空间、声学环境和建筑能耗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归纳总结可以为下一步提出礼堂建筑改造策略提供明确的依据。首先,基于现存礼堂立面陈旧、剥落等现状,提出了立面重构和立面修复的改造技术策略,使立面在保留传统文化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美化与更新;第二,基于功能空间问题,结合现行规范标准,提出了空间形态重组和空间功能优化的改造技术策略,使空间更加灵活的适用于现阶段的使用需求;第三,基于室内声学问题,提出空间形态改造和界面装饰的改造技术策略,改善了室内视听效果;第四,基于建筑能耗较高,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较差等问题,提出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资源应用的改造技术策略,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节约了能源。基于以上研究,结合所参与的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礼堂建筑改造设计实践,通过对该项目外立面、室内功能空间、围护结构构造做法进行的调研分析,以及对室内声环境和热环境进行的现场实测,总结提出了适用于该礼堂建筑的改造原则和技术策略,并从立面造型改造、功能空间重组、室内声环境提升、围护结构优化四个方面探讨了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的绿色化改造设计方法。基于EASE和Design Builder软件对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了室内声环境、热工性能模拟计算以及投资收益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礼堂绿色化改造设计实践,使得礼堂建筑重新焕发生机的同时也保护了历史文化。因此,该研究成果可对推动既有礼堂建筑开展绿色化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史鑫[3](2019)在《安徽某旅游演出半开放建筑中庭冬季供暖方案优化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化一种适合安徽黄山某旅游演出的半开放建筑中庭的供暖方案,对比分析多种供暖方式的特点,初步选取喷口送风+地面辐射、喷口送风+燃气红外辐射、喷口送风+瓦楞板踢脚线散热器这三种复合供暖方式。以实际建筑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运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分析在送风角度为0°、30°、45°这三种不同送风角度九种不同工况下的室内气流分布特性,确定最优方案。与普通中庭相比,本演出建筑跨度广、空间大而且顶部为半敞开空间,敞开部分与室外大气接触,外部冷气流由此直接沉降到中庭内部。建筑内部水域面积众多,池水蒸发导致室内湿度的升高。演出舞台、戏水池等各种娱乐设备繁多。结构的复杂性势必会影响室内气流组织的分布特性。论文通过对九种工况下人员活动区的平均温度、平均风速以及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均匀性进行分析,对供暖系统进行优化。从喷口尺寸,送风速度、喷口高度、喷口排列方式进行优化,对优化过的方案进行热舒适性分析,通过PMV、PPD等热舒适性指标验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供暖方式为喷口送风+地面辐射复合供暖。喷口安装在建筑中部,沿中庭长度方向分散布置,排列方式为插排。送风速度为4m/s。

杨梦瑶[4](2019)在《高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气流组织的设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高大空间建筑的冷热负荷非常大,室内热环境也比较复杂。如果气流组织设计的不合理,空调运行时就会出现工作区过冷或者过热的问题,这样不仅工作区的热环境达不到舒适度要求,而且还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地设计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对于提高人体的舒适度和降低空调的能耗这两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RNG K-ε模型为基础,在保证空调送风量一定的前提下,夏季工况下,利用CFD技术对高大空间建筑的分层空调在不同工况下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别是:送风速度为8.34m/s、4.53m/s和10.04m/s的三种工况,送风温度为16℃、18℃和20℃的三种工况,送风角度为水平送风、向下倾斜15°和30°的三种工况和送风高度为7.7m,6.7m和5.7m的三种工况,然后对这些工况下的工作区人体舒适度和空调的能耗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在冬季工况下,利用CFD技术对采用热风供暖不同的送风角度:水平送风、向下倾斜15°和30°三种工况,采用热风+地板辐射联合供暖和单一地板辐射采暖的各种工况下的气流组织分别进行模拟研究,然后对这些工况下的工作区人体舒适度和空调能耗分别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工况下,将初步设计方案(送风速度为8.34m/s,送风温度为16℃,水平送风和送风高度为7.7m)命名为工况1,与之相比:(1)当送风速度增大到10.04m/s时,人员活动区的平均温度比工况1降低0.2℃,空调能耗比其减小6.18%;(2)当送风温度减小到16℃时,人员活动区的平均温度也较低,舒适度符合设计要求,但是其空调能耗比工况1增大30.49%;(3)当送风角度增大到15°时,平均温度比工况1降低0.3℃,人员活动区的温度和速度分布较为理想,舒适度较高,空调能耗比工况1减小7.74%;(4)当送风高度降低到5.7m时,工作区的平均温度比工况1降低0.5℃,空调承担的冷负荷比其减小13.23%;(5)在夏季气流组织优化后的设计方案中,人员活动区的平均风速为0.256m/s,平均温度为25.5℃,ADPI值为78.3%,优化后的气流组织效果较好,并且空调能耗比工况1减少17.04%,比较节能。冬季工况下:(1)随着喷口送风角度的增大,工作区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空间出现的“上热下冷”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随着送风角度的增大,空调的热负荷逐渐增多。当送风角度为15°时,工作区的平均温度比水平送风升高0.5℃,热负荷比水平送风增大3.35%;(2)采用单一地板辐射采暖时,工作区的平均温度比热风+地板辐射采暖的工况升高1.2℃,能耗也比其降低11.04%,采暖效果较好。

张军[5](2018)在《焊接车间送风系统对局部工位作业环境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焊接车间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焊接烟尘,还会产生光污染、辐射以及噪声等,不仅对焊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影响生产效率。本课题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研究对象为郑州某焊接车间送风系统对局部工位作业环境的影响。该焊接车间冬季采用高温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受负压风机影响,供暖效果不佳,车间内实际温度只能达到6℃。经过实地调查和大量查阅资料,提出全新风热风供暖方案以改善焊接车间局部工位的作业环境。本课题首先对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理论计算,为后续的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根据焊接厂房实际情况,选取焊接车间大顶蒙皮焊接工位为数值模拟计算区域,利用ICEM建立物理模型,采用结构化网格划分网格,通过CFD方法研究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对焊接车间局部工位作业环境温度、速度以及浓度场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送风参数对焊接车间局部工位作业环境温度和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送风口安装高度高于进风百叶窗高度时(进风百叶窗高度为2.5m),热风受冷风阻隔作用失去供暖效果;适当的调节全面进风角度(通过调节进风百叶窗百叶角度实现)可以改善冷风对焊接工位作业环境的影响;随着送风温度的提高,焊接车间整体平均温度提高,焊接工位处平均温度提高;随着送风速度的提高,焊接工位处平均温度以及流速提高;减小送风角度,焊接工位处温度以及流速分布不均匀,增大送风角度时,供暖效果不佳。通过改变机械通风量对焊接车间焊接烟尘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当焊接车间只采用全面通风去除焊接烟尘时,单台风机排风量为25000m3/h时即可满足去除焊接烟尘的目的。为研究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对排除焊接烟尘是否有积极作用,在单台风机排风量为20000m3/h的背景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对排除焊接工位处的焊接烟尘有积极作用,对降低焊接车间整体焊接烟尘浓度不如全面通风效果好。本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应用于高大厂房的可行性,为焊接车间供暖、通风除尘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薛明珠[6](2016)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在高海拔寒冷地区大空间建筑中的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海拔寒冷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具有海拔高、气压低、气温低,冬季漫长等特点,建筑供暖期长,供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较高。对于大空间建筑中常用的供暖末端在高海拔地区其供暖能耗是否受其气候条件的影响,前人研究较少。本文以日喀则某大空间建筑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为基础进行研究,为高海拔寒冷地区大空间建筑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应用提供参考,对高海拔寒冷地区供暖末端的选择调控具有指导意义。在本文研究中,笔者首先针对空气热物性参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得出规律,得出只有空气密度、大气压、导温系数、运动粘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他热物性参数与海拔高度无关。其次,针对大空间建筑中常用的供暖末端——风机盘管和低温地板辐射的换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其换热系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风机盘管换热系数较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换热系数随海拔高度的衰减较大,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制热量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小。再次,利用eQUEST能耗模拟软件,以高原地区某机场为建筑基础,建立水源热泵+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和水源热泵+风机盘管供暖系统模型,进行能耗分析,并将建筑所在地改为冬季室外气温相似的北京地区进行两系统对照分析,得出结论,相较于平原地区,风机盘管供暖末端在高海拔地区能耗增加较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更多,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小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更适合在高原地区使用。然后,对位于拉萨市的水源热泵+风机盘管供暖系统和日喀则市的水源热泵+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现场实验测试,分析系统的能耗和室内的温度分布,在实测过程中,发现未考虑高海拔对风机盘管换热影响而设计的供暖系统不能达到室内设计供暖需求,而不考虑海拔高度影响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其供暖效果可以达到设计要求。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最后,本文对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进行优化分析。就不同供回水温度工况下的室内温度分布,使用Fluent Airpak建立模型并分析比较,并对不同供回水温度工况下的系统年运行能耗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供回水温度的热舒适性和节能性,得出42℃/37℃为最优供回水温度。

唐新宇[7](2015)在《肉类加工厂中大空间供暖单元机的优势比较》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能源问题日趋重视,及民众对副食肉类质量要求的提高,肉类加工厂企业的竞争加剧,肉制品加工厂房的改造和新建数量的增加,工程中对厂房等工业建筑的环境要求和生产时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肉类加工厂中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其中一些生产车间高度较高,其中的工艺性设备占用空间大,管线繁多,布置较为复杂。从空间热力传导方式出发,对肉类加工厂建筑内较高的空间中常用的空调供暖设备及使用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对目前较为常见的供暖方式进行列举和比较,指出各种方式在肉类加工项目中的优缺点,从而获取较为适用的供暖方式。为以后项目中的工作简化做出借鉴和参考。

朱彦波[8](2015)在《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采暖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相比常规单体建筑,高大空间建筑具有高度高、跨度大的几何特征,使得其冬季采暖较为复杂,容易产生严重的垂直温度分层以及水平舒适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上部空气温度过高导致无用耗热量增大,进而采暖运行能耗显着升高。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发展,但目前的采暖方式仍难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解决热空气上浮。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能够很好解决垂直温度热分层现象的采暖方式–––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本文首先对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进行了现场试验,检验其解决不利温度热分层现象的能力;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探寻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采暖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在试验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数值模拟在预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温度分布及气流组织的准确性;提出可提供新风的新型采暖方式–––一种冷风环绕式热风分散采暖装置,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其采暖效果;采用CFD计算方法对五种不同采暖方式进行仿真计算,比较不同采暖方式的采暖、节能效果;最后考虑到温度分层的不同,已有的热负荷计算方式不适于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采暖热负荷计算,本文提出通过区域模型法对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采暖热负荷进行计算,并与CFD计算结果比较,验证其可行性。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能够满足采暖舒适度要求,可较好地解决不利垂直温度热分层问题,能够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而在需要提供新风时,冷风环绕式热风分散采暖装置的采暖、节能效果更佳。同时区域模型法相比其他计算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计算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采暖热负荷。本文的研究内容将会较好地解决高大空间冬季采暖的关键问题,并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艾帅[9](2014)在《高大空间工业建筑采暖方式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不同的暖通工程师对于高大空间工业建筑的采暖设计,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合理的采暖方式不仅能改善室内环境,提高室内舒适度,而且还能降低采暖能耗,节约社会能源。本文以实际工程的改造为基础,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大空间工业建筑不同的采暖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前期,对神木某厂房进行了调研,调研后发现工业建筑仅采用散热器采暖时,会出现诸多问题,如中部工作区温度偏低,且地面有结冰现象;竖直方向上温度梯度大,出现了严重的“分层”现象;室内升温慢;热量集中在顶部存在有大量的能源浪费等。因此有了对厂房采暖系统的改造和论文主体的提出。之后,通过理论对比分析,并且运用AIRPAK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业建筑常用的五种采暖方式,即散热器采暖、辐射采暖、辐射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热风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和横向热风幕采暖,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保证工作区平均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计算出不同采暖工况下工作区温度场、竖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并对采暖能耗进行了分析比对。结果显示:(1)工作区温度分布均匀性从好到较差的依次为:辐射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辐射采暖、热风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横向热风幕采暖、散热器采暖;(2)辐射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辐射采暖、横向热风幕采暖、热风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和散热器采暖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分别为0.21℃/m2、0.23℃/m2、0.28℃/m2、0.35℃/m2、0.61℃/m2;(3)横向热风幕采暖、辐射采暖、热风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辐射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的节能率分别为传统散热器采暖形式的28%、26%、22%、18%。当采用辐射采暖时,若适当的降低2-3℃的设计温度,模拟后得出的辐射采暖、辐射采暖+散热器值班采暖的节能率升高至33%与30%,其节能效果更加明显。模拟结果可为今后高大空间工业厂房的采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罗继杰,白小步,黄金强[10](2013)在《我国燃气辐射供暖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分析》文中提出分析了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和燃气辐射供暖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燃气辐射供暖在我国的应用背景、引进和推广情况,指出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燃气辐射供暖的市场应用前景。认为燃气辐射供暖发展潜力较大,但同时应解决设计标准、产品使用和推广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特别值得关注。

二、研制出高大空间供暖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制出高大空间供暖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形式与能量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视角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视角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核心概念
        1.2.1 形式能量法则/形式重力法则
        1.2.2 建筑环境调控
        1.2.3 建筑气候适应性
        1.2.4 能量机制
        1.2.5 建筑热力学模型
    1.3 研究综述
        1.3.1 有关环境调控的理论研究
        1.3.2 有关热力学建筑理论的研究
        1.3.3 有关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研究
        1.3.4 小结
    1.4 研究内容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3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建筑形式与能量法则的理论模型构建
    2.1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理论基础
        2.1.1 气候与生物——建筑生物气候学
        2.1.2 适应与进化——生物进化论思想
        2.1.3 耗散与协同——热力学建筑理论
    2.2 建筑形式的能量法则
        2.2.1 形式、物质与能量
        2.2.2 重力法则与能量法则:从静力学到热力学
        2.2.3 能量视角下的建筑特征
    2.3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共构
        2.3.1 形式适应气候——建筑环境调控的原始起源与乡土发展
        2.3.2 形式追随设备——建筑环境调控的机械介入与价值异化
        2.3.3 形式响应能量——建筑环境调控的自然回归与整体共构
    2.4 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发展机制与价值取向
        2.4.1 建筑进化——建筑形式与能量的发展机制
        2.4.2 能量响应——建筑形式与能量的价值取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形式与能量关系的系统模型构建
    3.1 建筑环境调控的系统模型
        3.1.1 复杂性科学视角
        3.1.2 建筑环境调控系统
        3.1.3 建筑环境调控系统的历史维度
        3.1.4 建筑环境调控的系统模型
    3.2 气候——外部能量系统
        3.2.1 气候的释义
        3.2.2 气候与能量
        3.2.3 气候的层级
        3.2.4 全球性气候
        3.2.5 微气候
    3.3 舒适——人体反应系统
        3.3.1 人体热舒适与能量平衡
        3.3.2 物理参数
        3.3.3 人体热舒适的综合评价
        3.3.4 热舒适指标的选取
    3.4 建筑——建筑调控系统
        3.4.1 能量转换方式
        3.4.2 建筑传热过程
    3.5 环境调控系统的形式呈现
        3.5.1 被动式环境调控系统的形式呈现
        3.5.2 主动式环境调控系统的形式呈现
        3.5.3 案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形式与能量机制的数理模型构建
    4.1 建筑调控系统的能量机制
        4.1.1 能量捕获——促进
        4.1.2 能量隔离——抑制
        4.1.3 能量阻尼——延迟
    4.2 建筑形式因子与环境物理参数的聚类分析与完备性研究
        4.2.1 界面
        4.2.2 体形
    4.3 基于数理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
        4.3.1 建筑性能数值模拟概论
        4.3.2 传导、对流、辐射耦合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形式与能量原型的分析模型构建
    5.1 建筑热力学模型的定义
        5.1.1 类型·原型与范型·模型
        5.1.2 建筑环境调控的类型研究
        5.1.3 建筑热力学模型——分析模型
    5.2 酷寒区热力学原型——东北汉族民居
    5.3 寒冷区热力学原型——晋西半地坑窑民居
    5.4 干寒区热力学原型——青甘庄窠民居
    5.5 温暖区热力学原型——云南汉式合院民居
    5.6 湿晦区热力学原型——徽州厅井民居
    5.7 湿热区热力学原型——岭南广府民居
    5.8 建筑形式因子气候适应性综合分析
        5.8.1 建筑形式因子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5.8.2 各气候区建筑原型的对比分析
    5.9 热力学模型
    5.10 热力学模型图示工具
        5.10.1 环境调控的建筑设计
        5.10.2 设计流程与工具
        5.10.3 热力学模型图示工具的应用原理与优点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性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礼堂建筑的沿革
        1.2.2 礼堂建筑改造的必要性
        1.2.3 礼堂建筑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礼堂建筑应用现状调研及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寒冷地区
        2.1.2 礼堂建筑
        2.1.3 礼堂建筑绿色化改造
    2.2 相关标准法规调研
    2.3 礼堂建筑应用现状调研
        2.3.1 调研范围与方法
        2.3.2 问卷调研
        2.3.3 案例调研
        2.3.4 现场测试调研
    2.4 礼堂建筑调研问题总结分析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礼堂建筑立面造型及功能提升改造技术策略
    3.1 礼堂建筑改造原则
        3.1.1 保护性原则
        3.1.2 功能性原则
        3.1.3 经济性原则
        3.1.4 安全性原则
    3.2 立面造型的重构与修复
        3.2.1 立面重构
        3.2.2 立面修复
    3.3 功能空间的重组与优化
        3.3.1 功能空间分析
        3.3.2 空间形态重组
        3.3.3 空间功能优化
    3.4 室内声环境提升改造技术策略
        3.4.1 室内声学参数分析
        3.4.2 室内声环境模拟软件介绍及模型建立
        3.4.3 空间形态改造策略
        3.4.4 界面装饰改造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礼堂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策略
    4.1 节能改造影响因素
        4.1.1 地域气候特征
        4.1.2 建筑环境舒适度影响
        4.1.3 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
    4.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策略及方案优化
        4.2.1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策略
        4.2.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方案优化
    4.3 遮阳改造技术策略
        4.3.1 内遮阳软卷帘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4.3.2 内遮阳百叶帘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4.3.3 内遮阳形式比较
    4.4 空调系统改造技术策略
        4.4.1 分层空调
        4.4.2 置换通风
        4.4.3 地板送风
    4.5 可再生资源应用策略
        4.5.1 太阳能资源应用策略
        4.5.2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礼堂建筑改造设计与应用实践——以山东省监狱礼堂建筑改造为例
    5.1 项目概况
    5.2 气候条件分析
    5.3 现场调研与实测
        5.3.1 现场调研
        5.3.2 现场实测与分析
    5.4 改造方案优化设计
        5.4.1 改造目标
        5.4.2 立面造型改造
        5.4.3 功能空间改造
        5.4.4 室内声环境提升改造
        5.4.5 围护结构改造
    5.5 改造方案性能模拟
        5.5.1 声环境模拟对比分析
        5.5.2 能耗模拟对比分析
    5.6 改造方案经济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1 礼堂建筑改造调查问卷
附录2 笔者调研现存礼堂建筑一览表(按省市分类)
附录3 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礼堂改造图纸

(3)安徽某旅游演出半开放建筑中庭冬季供暖方案优化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大空间供暖方式
        1.2.1 单一供暖方式
        1.2.2 组合供暖方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采暖方式及热舒适研究现状
        1.3.2 国内采暖方式及热舒适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思路介绍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2.1 项目概况
        2.1.1 建筑平面图
        2.1.2 建筑内部视觉图
    2.2 负荷计算
        2.2.1 室外参数
        2.2.2 室内参数
        2.2.3 湿负荷计算
        2.2.4 按冬季空调要求确定送风量和送风参数
        2.2.5 冬季空调空气处理过程
    2.3 模型简化和假设
        2.3.1 模型简述
        2.3.2 模型建立条件
        2.3.3 边界条件的确立
        2.3.4 辐射模型的选取
        2.3.5 网格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辅助供暖方案及模型建立
    3.1 地面辐射供暖特点
        3.1.1 辐射供暖特点
        3.1.2 参数计算
        3.1.3 辅助供暖设备边界条件的确立
    3.2 燃气辐射采暖特点
        3.2.1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的原理
        3.2.2 燃气辐射采暖系统的组成
        3.2.3 辅助供暖设备边界条件的确立
    3.3 散热片供暖特点
        3.3.1 瓦楞板踢脚线散热器
        3.3.2 瓦楞板踢脚线散热器设计计算
        3.3.3 辅助供暖设备边界条件的确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4.1 球形喷口侧送风+地板辐射
        4.1.1 模拟结果及分析
        4.1.2 供暖效果分析
    4.2 球形喷口侧送风+燃气辐射
        4.2.1 模拟结果及分析
    4.3 球形喷口侧送风+踢脚线散热器
        4.3.1 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送风速度及基于热舒适性分析的高度优化设计
    5.1 风速优化
    5.2 优化效果分析
    5.3 送风高度优化
        5.3.1 热舒适性指标
        5.3.2 热舒适性评价
    5.4 优化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与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4)高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气流组织的设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高大空间建筑的发展
        1.1.2 高大空间建筑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高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气流组织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标准
    2.1 分层空调的冷负荷特点及工程计算方法
    2.2 分层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及工程计算方法
        2.2.1 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理论概述
        2.2.2 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形式
        2.2.3 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计算
    2.3 气流组织的评价标准
        2.3.1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
        2.3.2 热舒适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3.1 CFD技术简介
    3.2 基本控制方程
    3.3 湍流的模型
    3.4 计算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展览馆的气流组织模拟研究及验证
    4.1 工程背景
        4.1.1 室内、室外设计参数
        4.1.2 夏季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方案
    4.2 物理模型的建立
        4.2.1 计算区域的确定及简化
        4.2.2 边界条件
    4.3 模拟结果分析
    4.4 实测值与模拟值比较
    4.5 理论值与模拟值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夏季工况下气流组织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5.1 送风速度的影响
    5.2 送风温度的影响
    5.3 送风角度的影响
    5.4 送风口高度的影响
    5.5 气流组织优化设计方案的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冬季工况下气流组织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6.1 热风供暖的气流组织方案
    6.2 送风角度的影响
        6.2.1 边界条件
        6.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6.3 不同采暖方式的气流组织的影响
        6.3.1 边界条件
        6.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焊接车间送风系统对局部工位作业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焊接车间的特点以及生产环境
        1.1.2 焊接烟尘及其危害
        1.1.3 焊接烟尘的治理方式
        1.1.4 焊接车间供暖方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焊接烟尘的发尘特性研究
        1.2.2 焊接烟尘的扩散特性研究
        1.2.3 焊接烟尘的治理研究
        1.2.4 焊接车间供暖研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设计和理论计算
    2.1 课题研究背景
    2.2 供暖方案比较分析
    2.3 试验工位的确定
    2.4 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CFD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通用控制方程
    3.2 湍流模型
    3.3 Boussinesq假设
    3.4 多相流模型
    3.5 物理模型
        3.5.1 数值模拟计算区域确定
        3.5.2 物理模型建立
        3.5.3 网格的划分
    3.6 边界条件设定
        3.6.1 湍动强度以及湍动长度尺寸计算
        3.6.2 外围护结构固定热流量计算
        3.6.3 焊接点固定热流量计算
        3.6.4 人员固定热流量计算
        3.6.5 焊接烟尘质量流量的确定
    3.7 模型验证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焊接车间局部工位温度场和速度场数值模拟
    4.1 研究方法
        4.1.1 云图对比分析方法
        4.1.2 焊接工位处平均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1.3 参考线位置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2 改变送风口安装高度数值模拟分析
    4.3 改变全面通风进风角度数值模拟分析
        4.3.1 温度、速度场云图对比分析
        4.3.2 焊接工位处平均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4.4 改变送风角度数值模拟分析
        4.4.1 焊接工位处平均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4.4.2 参考线位置上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4.5 改变送风速度数值模拟分析
        4.5.1 焊接工位处平均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4.5.2 参考线位置上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4.6 改变送风温度数值模拟分析
        4.6.1 温度场云图对比分析
        4.6.2 焊接工位处平均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4.6.3 参考线位置上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焊接车间局部工位焊烟浓度场数值模拟
    5.1 研究方法
        5.1.1 云图对比分析方法
        5.1.2 参考线位置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5.2 机械通风量对焊烟浓度场的影响规律
        5.2.1 计算工况
        5.2.2 焊烟浓度场云图对比分析
        5.2.3 参考线位置上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5.3 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在机械通风背景下对焊烟浓度场的影响
        5.3.1 计算工况
        5.3.2 焊烟浓度场云图对比分析
        5.3.3 参考线位置上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5.4 送风参数对焊烟浓度场的影响
        5.4.1 送风速度对焊接工位处焊烟浓度场的影响
        5.4.2 送风角度对焊接工位处焊烟浓度场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在高海拔寒冷地区大空间建筑中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课题组在高寒地区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高原寒冷地区气候特性
    2.1 高海拔寒冷地区气候特点
    2.2 室外气温特征分析
    2.3 热物性参数随海拔变化规律
        2.3.1 空气密度
        2.3.2 导热系数
        2.3.3 定压比热容
        2.3.4 导温系数
        2.3.5 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
        2.3.6 体积膨胀系数
        2.3.7 普朗特数
    2.4 本章小结
3 几种供暖方式的理论分析
    3.1 高大空间建筑的特点
    3.2 对流换热供暖性能分析
    3.3 地板表面辐射换热量及换热系数
    3.4 本章小结
4 地板辐射供暖与风机盘管供暖在高海拔寒冷地区的模型建立与比较
    4.1 建筑概况
    4.2 模拟软件介绍
    4.3 模拟结果
        4.3.1 日喀则地区水源热泵+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4.3.2 日喀则地区水源热泵+风机盘管供暖系统
        4.3.3 北京地区水源热泵+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4.3.4 北京地区水源热泵+风机盘管供暖系统
    4.4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测与分析
    5.1 现场实验介绍
    5.2 测试内容
    5.3 测试仪器与实验方法介绍
        5.3.1 测试仪器
        5.3.2 测试方法
    5.4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1 室外气象数据
        5.4.2 室内壁温、空气温度及黑球温度
        5.4.3 供暖系统的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地板辐射供暖在高原寒冷地区的优化运行
    6.1 不同供回水温度下的室内温度分布
        6.1.1 建立模型
        6.1.2 地板温度分析
        6.1.3 工作区域温度分析
        6.1.4 垂直方向温度分析
    6.2 不同供回水温度条件下的系统能耗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7)肉类加工厂中大空间供暖单元机的优势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2高度较高的厂房中的供暖设备
3工业厂房高大空间供暖设计方案比较
    3. 1散热器供暖
    3. 2辐射供暖
    3. 3热风供暖
    3. 4大空间供暖单元机供暖
4结束语

(8)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采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案
第2章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现场试验研究
    2.1 现场试验目的
    2.2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简介
    2.3 实验方案
        2.3.1 测试参数
        2.3.2 测试仪器
        2.3.3 测点布置
    2.4 无供暖工况
    2.5 供暖工况
    2.6 过热工况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FLUENT软件简要介绍
        3.1.1 FLUENT概述
        3.1.2 计算过程
        3.1.3 网格划分
        3.1.4 计算方法
    3.2 模型概况及其简化
        3.2.1 几何模型
        3.2.2 网格生成
        3.2.3 边界条件设定
        3.2.4 计算相关参数设定
    3.3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3.4 模拟结果的分析
    3.5 影响采暖效果的因素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新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提出
        4.1.1 新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提出依据
        4.1.2 新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工作原理
    4.2 模拟相关参数设定
        4.2.1 几何模型
        4.2.2 边界条件设定
        4.2.3 计算相关参数设定
        4.2.4 网格划分
    4.3 结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区域模型的高大空间采暖热负荷计算
    5.1 区域模型简介
    5.2 区域模型的理论分析
        5.2.1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射流模型
        5.2.2 边界层模型
        5.2.3 壁面热平衡模型
        5.2.4 区域间质量、能量守恒模型
    5.3 计算程序
    5.4 模型的验证
        5.4.1 模型概述
        5.4.2 经验参数的取值:
        5.4.3 计算结果及其CFD的验证
        5.4.4 不同区域划分数量的计算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采暖方式的效果比较
    6.1 采暖舒适度评价指标
    6.2 几何模型
    6.3 边界条件
    6.4 模拟结果及分析
        6.4.1 温度场比较
        6.4.2 耗热量比较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高大空间工业建筑采暖方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大空间工业建筑的传热特点
    1.2 高大空间工业建筑的采暖方式
    1.3 国内外现状
    1.4 论文的提出以及方法内容
2. 采暖机理的研究
    2.1 辐射板的传热过程
        2.1.1 辐射板表面与室内空气的对流换热量
        2.1.2 辐射板表面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辐射换热量
    2.2 热风采暖设备的传热过程
        2.2.1 热水的冷却传热量
        2.2.2 热水与散热管内壁之间的对流换热传热量
        2.2.3 散热管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导热传热量
        2.2.4 散热管外壁与冷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传热量
        2.2.5 冷空气的加热传热量
    2.3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2.3.1 围护结构内表面与外表面温度差作用下的围护结构导热量
        2.3.2 围护结构内表面与厂房内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
        2.3.3 围护结构各内表面之间通过辐射作用进行的换热量
    2.4 室内空气热平衡
        2.4.1 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的对流换热
        2.4.2 冷风渗透耗热量
    2.5 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
        2.5.1 人体与辐射装置的热辐射
        2.5.2 人体与围护结构的冷辐射
        2.5.3 人体与环境空气间的对流热换热量
    2.6 本章总结
3. 工业建筑采暖的数值模拟
    3.1 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3.1.1 Airpak 软件简介
        3.1.2 空气流动控制方程
        3.1.3 辐射模型
        3.1.4 收敛原则
    3.2 CFD 数值模拟
        3.2.1 采暖模型的简化与建立
        3.2.2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的确定
        3.2.3 模拟参数的确定
        3.2.4 模型建立
        3.2.5 网格的生成
        3.2.6 模拟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采暖方式的能耗对比及经济性分析
    4.1 建筑能耗软件介绍
    4.2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变化对能耗的影响
    4.3 AIRPAK 软件模拟计算能耗
5. 实际厂房的采暖设计对比
    5.1 工业建筑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
    5.2 设备的选取原则
    5.3 采暖设计的对比
    5.4 改造方案的确定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研制出高大空间供暖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形式与能量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模型研究[D]. 仲文洲. 东南大学, 2021
  • [2]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研究与应用[D]. 刘畅.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3]安徽某旅游演出半开放建筑中庭冬季供暖方案优化模拟[D]. 史鑫. 东华大学, 2019(03)
  • [4]高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气流组织的设计优化研究[D]. 杨梦瑶. 西华大学, 2019(02)
  • [5]焊接车间送风系统对局部工位作业环境的影响[D]. 张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6]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在高海拔寒冷地区大空间建筑中的适用性研究[D]. 薛明珠. 重庆大学, 2016(03)
  • [7]肉类加工厂中大空间供暖单元机的优势比较[J]. 唐新宇. 肉类工业, 2015(11)
  • [8]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采暖性能研究[D]. 朱彦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9]高大空间工业建筑采暖方式的对比研究[D]. 艾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7)
  • [10]我国燃气辐射供暖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分析[A]. 罗继杰,白小步,黄金强. 绿色设计 创新 实践——第5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 2013(总第283期)

标签:;  ;  ;  ;  ;  

开发高空间供暖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