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厂房空调的探讨

封闭式厂房空调的探讨

一、封闭式厂房的空气调节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谭晓煜[1](2021)在《基于CFD平版印刷车间VOCs污染通风方式的选择与优化》文中认为为提高印刷车间内的通风效率,有效排出VOCs废气,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量和控制一个合理的车间劳动卫生情况,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平版印刷车间内现有的通风方式进行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侧送风、上送风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进行比较,给出在等熵面以下浓度符合规范要求的通风方式。同时结合现场操作条件,通过改变送风量、送风速度及排风口大小的方式对上送风进行结构优化,使得通风系统在合理新风量下达到理想的通风效果,工人劳动卫生条件达到满足。(1)在侧送风条件下,即使将风量加倍,等熵面及以下浓度不符合规范要求,且VOCs气体会在近地面处出现堆积的现象;在上送风条件下,风量较小值,等熵面以下浓度远低于规范要求,可以有效改善工人劳动卫生条件。(2)通过现场测试对平版印刷车间产生VOCs进行现场浓度分布分析,浓度测试结果显示在空间上非甲烷总烃浓度自下而上整体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与数值模拟甲苯浓度趋势分布相同。(3)通过送风量、送风速度和排风口位置对上送风方式进行优化。当送风量增加时,平版印刷车间内等熵面以下污染物浓度降低;当送风速度增大时,车间内VOC浓度分布随送风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在容易累积污染物的位置增设了排风口,车间污染物累积现象消失,车间平均浓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超标时需要在排风口后对对二次风进行净化处理。(4)对原车间进行送风方式的优化。在上送风方式下车间工位处VOCs浓度远低于侧送风条件下VOCs浓度,符合规范要求。

高彦明,毛宏智,肖益民,吴新平[2](2021)在《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自然通风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自然通风规律尚不明确的问题,在考虑电站运行工况周期变化特点及室外风压的基础上,优化了现有的自然通风网络模型,使其可用于计算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自然通风情况。并且,利用优化后的模型,模拟计算了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全年的自然通风情况。结果表明:热压是影响自然通风动力的最主要因素。整体上,自然通风量在冬季大于夏季;单日内,自然通风量受电站运行工况变化的影响。在发电和蓄能工况时,自然通风量较大,在卸载工况时,自然通风量较小。交通洞末端空气温度不受电站运行工况和自然通风量变化的影响,在单日内的变化幅度小于2℃,而在同季节的不同日之间的差异可达8.6℃。在过渡季的部分时段和整个夏季,交通洞末端空气温度高于规定的室内环境温度上限值,因此应开启空调制冷设备。通过优化后的模型与具体案例的分析,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及运行调控提供参考。

白晓伟[3](2020)在《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开始在各地涌现。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建筑类型,全民健身中心的功能强调群众参与性、弱化观演性,建筑内部多个大空间立体叠加组合。空间布局的高度紧凑性降低了全民健身中心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由此导致对空调系统的普遍依赖,而适宜季节内的自然通风则有助于缓解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巨大压力。在全民健身中心的各类设计因素中,空间形态作为建筑与环境的交互媒介,对气流具有重要的调控与引导作用。因此,亟待针对全民健身中心的空间特殊性与低成本运营要求,开展自然通风性能导向下的空间形态研究。本研究旨在整合各层级空间形态要素构建全民健身中心的自然通风系统,探索空间形态参数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建立基于预测模型的快速优化方法,对空间形态参数的最优组合方式展开搜索。对我国全民健身设施的发展动因和全民健身中心的基本特质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从必要性、可行性及气候潜力3方面出发,对全民健身中心与自然通风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对全国范围内48座典型全民健身中心进行调研分析,提取空间形态特征;对典型全民健身中心展开现场测试,获取室内风环境特征。从自然通风降温、改善空气品质和运动项目要求3方面出发,提取空气温度、空气龄和风速作为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性能评价目标。以此目标为导向,围绕空间形态要素对自然通风性能的作用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从进风口、形体空间、竖向腔体、出风口4个层级出发,对影响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空间形态要素进行分类解析。基于形态学分析方法,系统整合全民健身中心4个层级的空间形态要素,经过整体建筑的单元分区、形态要素的分区植入、分区系统的整合重构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建构整体的自然通风系统。结合全民健身中心的典型案例展开实践探讨,验证自然通风系统的建构流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有效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系统的几何控制参数展开模拟分析。基于调研统计数据建立基础实验模型,提取4个层级空间形态要素的15个基本几何控制参数构建参数化模型,采用Flunet软件对空气温度、空气龄和风速值进行批量计算。采用控制变量分组实验对几何参数展开局部敏感性分析,探索单一参数变化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趋势和作用规律;采用参数相关性方法展开全局敏感性分析,探索多个参数同时变化时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计算各几何参数的敏感性指标。为了实现自然通风性能导向下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快速优化,结合响应面方法建立自然通风性能预测模型,用以替代流程复杂、计算耗时的CFD数值模拟,采用遗传算法调用响应面模型展开多目标优化,并快速获取优化解集,从而为方案阶段空间形态设计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持。同时,搭建各功能模块协同工作的优化平台,开发易于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结合敏感性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结果,提出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设计策略。研究建立了基于形态学分析方法的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系统建构流程,揭示了空间形态参数对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参数的敏感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响应面的自然通风优化模型,实现了自然通风性能导向下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的快速优化,并提出了空间形态的设计策略。本研究能够充实大空间体育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方法体系,更新建筑自然通风性能优化的流程和方法,有助于实现全民健身中心的低成本可持续运营。

丁天成[4](2020)在《考虑膜材热工性能的气膜结构内部热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充气膜结构凭借良好的受力性能、经济性及环保特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空间结构当中。关于膜材及气膜结构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力学特性方面。对膜材热工性能及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的研究还较少,但膜材极薄且质轻,室外温度、日照辐射等环境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气膜内部热环境和人员活动的舒适性。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基于上述研究背景,论文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对膜材热工性能开展试验研究。首先基于光谱法,测试了单层膜材的热辐射性能,给出织物膜材对太阳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系数,研究发现,涂层、颜色等对膜材光谱反射比有较大影响。其次针对常温下膜材的热传导性能,分别采用稳态法和瞬态法进行了测试,给出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常温下建议采用稳态法;考虑温度变化时建议采用瞬态法,并探究了温度变化对膜材导热系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稳态平板法和防护热箱法研究多层组合膜构件的传热性能,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稳态平板法测得的热阻偏大。2、对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室内热环境的CFD数值模拟方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给出了适用于室内热环境模拟的模型等流场参数的设置建议:湍流模型建议选择RNG k-ε模型,辐射模型建议选择离散坐标DO模型,空气密度建议采用boussinesq假设。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室内热环境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气膜结构内部热环境特点,从温度、气流速度和不均匀系数三个角度,归纳出适合于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标准。3、气膜冰场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矩形气膜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分析了不同出风口位置、进风口数量、进风速度、进风温度、室外温度、膜材热工性能等各种室内外因素对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探究了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各种因素均对气膜室内热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室外温度、进风温度、单层膜与多层膜影响最大,进风速度、进风口数量、高反射低透光与高透光低反射膜影响次之,遮热与非遮热膜、不同出风口位置影响最小,可以忽略。

张晓阳[5](2018)在《煤化工项目高层封闭气化厂房通风次数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以新疆地区某煤气化项目为例,分别按照有害气体散放量和爆炸性气体散放量计算了气化封闭厂房的通风次数,为此类项目计算通风次数提供了一种思路。

陈会祥,黄德寅,王卉,薄亚莉,孙倩,张倩,李敏嫣[6](2017)在《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新风量及工人不适主诉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及检测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新风量以及工人的不适主诉,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对该企业洁净厂房进行送新风设施调查,采用TY-9900数字微风仪对各工作场所空气入口处进行新风量的测量和计算。对工作人员进行不适症状调查,采用SPSS软件对新风量不足和不适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企业洁净厂房各个区域统一采用屋顶向下送风的方式,采用孔板式圆形送风口,经检测,8个工作场所有4个(如包装办公室、会议室等等)新风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工作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憋气、头晕、乏力、疲劳等不适症状。新风量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6.45%,而新风量不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30.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与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呈负相关(r=-0.234,P<0.01)。[结论]由于新风量不足,员工长期处于不良空气质量的工作场所,会造成健康危害。应从合理适宜的新风量、良好的空气净化系统、合理的通风设施布置、日常维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宋国军,刘伟,陈滨[7](2017)在《某封闭式高层气化厂房事故通风量的计算一例》文中认为本文结合某项目封闭式高层气化厂房通风方案,在满足规范相应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事故通风换气次数的选取和风量的空间分配,为其他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赵永福[8](2017)在《粉煤气化厂房封闭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针对冬季寒冷地区粉煤气化装置采用封闭式厂房保暖的问题,借鉴火灾风险评估技术方法,采用Leak软件分析粉煤气化厂房可燃气体制备及输送过程发生泄漏的概率,采用PHAST软件分析有风及无风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火灾及爆炸的影响范围及风险程度。通过系统化的危险识别技术,从工艺过程、环境管理、设备保障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

杨洋[9](2016)在《职业卫生工程通风设计要求的对比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1.局部排风罩的罩口形式设置除通用的标准外,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的相关标准条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2.局部排风罩风速的要求,根据行业和条件,从0.2510m/s不等;3.全面通风主要是对换气次数和人均新风量有要求,人均新风量从≥2050m3/h不等;多个规范对正常的通风换气有不同规定,一般为68次/h,而HG/T 20698—2009附录C中102种无机和有机的化学物质车间的换气次数,AQ 4214—2011规定焊工的通风量应按不小于57m3/min进行设计(更加具体);4.关于事故通风,多个规范要求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风量可由正常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当房间高度小于或等于6m时,应按房间实际体积计算,当房间高度大于6m时,应按6m的空间体积计算;放散极毒物质的厂房,不应设置事故排风,当应设置时,应采取净化处理后排放。

庞集华[10](2016)在《封闭式煤气化厂房机械通风设计分析》文中指出以内蒙古地区某煤化工项目德士古煤气化装置为例,分析煤气化厂房防爆通风系统设计难点。探讨煤气化厂房消防设计中通风系统设计,介绍换气次数、通风量、自然补风的计算以及风机布置。提出煤气化厂房内加设可燃气体探测器并与事故通风联动、煤气化厂房内应选用防爆型风机的建议。

二、封闭式厂房的空气调节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封闭式厂房的空气调节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FD平版印刷车间VOCs污染通风方式的选择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印刷行业概况
        1.1.2 VOCs管控
        1.1.3 印刷行业VOCs的来源及危害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通风方式对污染物分布影响的研究现状
    1.4 存在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CFD基本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
    2.1 CFD基本理论
    2.2 数值模拟过程
        2.2.1 控制方程
        2.2.2 建立几何模型
        2.2.3 网格的划分
        2.2.4 材料物性的设置
        2.2.5 边界条件的确定
        2.2.6 数学模型的区域离散化方法
    2.3 模拟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2.3.1 研究对象
        2.3.2 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简化原则
    2.4 本章小结
3 车间模型气流组织模拟及分析优化
    3.1 印刷工作区VOCs现场测试
        3.1.1 采样位置的选择
        3.1.2 印刷车间监测点采样结果
    3.2 整体车间模型数值模拟
        3.2.1 全面通风(侧送风)车间浓度场分布
        3.2.2 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3.2.3 上送风形式下整体车间浓度场分布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通风方式下印刷车间VOC浓度模拟分析
    4.1 车间通风量的确定
    4.2 印刷过程不同通风方式的选择
        4.2.1 侧送风数值模拟过程分析
        4.2.2 上送风数值模拟过程分析
        4.2.3 两种送风方式结果的对比
    4.3 本章小结
5 上送风形式下模型气流组织模拟及分析优化
    5.1 物理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5.2 上送风形式参数优化模拟
        5.2.1 不同送风量下车间浓度分布模拟
        5.2.2 不同送风速度下车间浓度分布模拟
        5.2.3 不同排风口位置对于车间浓度分布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发表论文
    科研项目

(2)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自然通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抽蓄电站自然通风动力的影响因素
    1.1 空气湿度
    1.2 室外大气压力
    1.3 风 压
    1.4 热 压
2 自然通风网络模型
    2.1 分支与节点模型[20]
    2.2 空气流动计算模型
    2.3 空气温度计算模型
    2.4 围护结构传热计算模型
    2.5 模型的耦合求解计算
    2.6 模型验证
3 大万山岛抽蓄电站地下厂房自然通风计算条件
    3.1 通风网络结构
    3.2 设备散热量变化规律
    3.3 室外气象条件
    3.4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4 计算结果分析
    4.1 全年逐日变化分析
    4.2 各季节典型日逐时变化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3)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民健身中心
        1.2.2 大空间自然通风
        1.2.3 自然通风性能导向下的空间形态优化
        1.2.4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第2章 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基础研究
    2.1 全民健身设施的发展动因
        2.1.1 公众健身需求的增长
        2.1.2 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
        2.1.3 体育消费产业的推动
    2.2 全民健身中心的特质解析
        2.2.1 功能特质
        2.2.2 空间特质
        2.2.3 运营特质
    2.3 全民健身中心与自然通风的关联性分析
        2.3.1 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必要性分析
        2.3.2 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可行性分析
        2.3.3 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气候潜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民健身中心调研实测及自然通风目标建构
    3.1 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的调研分析
        3.1.1 调研样本库建立
        3.1.2 空间层级结构
        3.1.3 功能单元提取
        3.1.4 空间尺寸统计
        3.1.5 空间模式归纳
    3.2 全民健身中心室内风环境的现场实测
        3.2.1 实测对象的基本信息
        3.2.2 风环境实测方案
        3.2.3 实测结果分析
    3.3 自然通风性能评价目标
        3.3.1 自然通风降温
        3.3.2 改善空气品质
        3.3.3 运动项目要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全民健身中心自然通风的空间形态要素研究
    4.1 空间形态要素的类型解析
        4.1.1 进风口形态类型
        4.1.2 形体空间形态类型
        4.1.3 竖向腔体形态类型
        4.1.4 出风口形态类型
    4.2 自然通风系统的建构流程
        4.2.1 整体建筑的单元分区
        4.2.2 形态要素的分区植入
        4.2.3 分区系统的整合重构
        4.2.4 组合方案的综合优选
    4.3 自然通风系统的建构实践
        4.3.1 实践项目的基本信息
        4.3.2 实践项目的自然通风系统建构
        4.3.3 实践项目的模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对自然通风的敏感性分析
    5.1 基础实验模型
        5.1.1 基础实验模型设计
        5.1.2 空间形态参数提取
        5.1.3 参数化模型建构
    5.2 CFD模拟设置
        5.2.1 CFD模拟的参数设置
        5.2.2 CFD平台可靠性验证
    5.3 空间形态对自然通风的局部敏感性分析
        5.3.1 进风口参数变量的CFD模拟分析
        5.3.2 形体空间参数变量的CFD模拟分析
        5.3.3 竖向腔体参数变量的CFD模拟分析
        5.3.4 出风口参数变量的CFD模拟分析
        5.3.5 CFD模拟结果综合分析
    5.4 空间形态对自然通风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5.4.1 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
        5.4.2 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优化及设计策略
    6.1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优化方法比较分析
        6.1.1 基于CFD数值模拟的空间形态优化
        6.1.2 基于风洞试验的空间形态优化
        6.1.3 基于响应面的空间形态优化
    6.2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响应面预测模型建构
        6.2.1 输入与输出变量
        6.2.2 试验设计
        6.2.3 数据拟合与插值
        6.2.4 预测精度验证
    6.3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优化
        6.3.1 优化算法选择
        6.3.2 优化运算过程
        6.3.3 优化结果分析
    6.4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优化平台
        6.4.1 优化平台框架
        6.4.2 优化平台界面
    6.5 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6.5.1 腔体植入的设计策略
        6.5.2 形体空间的设计策略
        6.5.3 界面风口的设计策略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地调查项目基本信息
附录2 实测数据
附录3 响应面模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考虑膜材热工性能的气膜结构内部热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膜材热工性能
        1.2.2 室内热环境的CFD数值模拟
    1.3 课题主要内容
第2章 膜材热工性能研究
    2.1 膜材热辐射性能试验研究
        2.1.1 试验原理
        2.1.2 试验方案
        2.1.3 试验结果分析
    2.2 膜材热传导性能试验研究
        2.2.1 膜材热传导性能试验方法
        2.2.2 常温下膜材热传导性能的研究
        2.2.3 温度变化对膜材热传导性能的影响
    2.3 多层组合膜构件传热性能研究
        2.3.1 基于稳态双平板法的测试
        2.3.2 基于防护热箱法的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3.1 CFD数值模拟方法
        3.1.1 基本控制方程
        3.1.2 湍流模型
        3.1.3 辐射模型
    3.2 算例验证
        3.2.1 通风换热算例
        3.2.2 太阳辐射算例
    3.3 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评价标准
        3.3.1 温度舒适要求
        3.3.2 速度要求
        3.3.3 不均匀系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膜冰场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1 气膜模型建立与模拟参数设置
        4.1.1 几何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4.1.2 模拟参数设置
    4.2 数值模拟方案
        4.2.1 模拟工况
        4.2.2 测试截面与测点选取
    4.3 风口位置与数量影响
        4.3.1 不同出风口位置
        4.3.2 不同进风口数量
    4.4 进风参数与室外温度影响
        4.4.1 进风温度
        4.4.2 进风速度
        4.4.3 室外温度
    4.5 膜材热工性能
        4.5.1 遮热膜与非遮热膜
        4.5.2 单层膜与多层复合膜
        4.5.3 高反射低透光与高透光低反射膜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煤化工项目高层封闭气化厂房通风次数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气化技术流程及危险介质概述
2 厂房内存在大量设备及阀门
3 封闭的厂房使得危险介质容易聚集
4 厂房防火分区的划分复杂
5 厂房通风量的计算
    5.1 计算依据
        5.1.1 气化厂房防火分区的划分
        5.1.2 根据有害气体散放量计算通风量
        5.1.3 根据爆炸性气体散放量计算通风量
    5.2 计算过程 (以气化厂房第4防火分区为例计算)
        5.2.1 以有害气体散放量计算通风量
        5.2.2 以爆炸性气体散放量计算通风量
    5.3 计算结果和结论
6 总结

(6)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新风量及工人不适主诉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工作环境调查
        1.2.2工作人员主诉症状调查
        1.2.3 新风量检测
        1.2.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送新风设施调查情况
    2.2 工作环境新风量检测结果
    2.3 工作人员主诉症状调查
3 讨论

(7)某封闭式高层气化厂房事故通风量的计算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项目概况
3 通风量计算公式
4 换气次数的确定
5 通风量分区计算
6 结束语

(8)粉煤气化厂房封闭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封闭式厂房利于寒冷地区煤气化装置设备冬季保暖
3 生产过程火灾、爆炸风险辨识与分析
    3.1 主要物料的危险特性
    3.2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
    3.3 事故后果模拟及计算结果比较
    3.4 风险分级评估
4 厂房封闭应采取的基本安全措施
5 结论

(10)封闭式煤气化厂房机械通风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德士古煤气化工艺概述
2 德士古煤气化厂房简介
3 煤气化厂房防爆通风系统设计难点
    3.1 生产介质危险性大
    3.2 建筑内高温、高压设备多存在大量的释放源
    3.3 厂房封闭使易燃易爆物质容易积聚
    3.4 生产规模大易燃易爆物质容易形成死角
    3.5 防火分区划分复杂防爆通风系统设置难度大
4 煤气化厂房通风系统的设计
    4.1 通风系统的换气次数
    4.2 通风系统通风量的计算
    4.3 事故通风的设计
    4.4 自然补风的计算
    4.5 通风系统风机的布置
    4.6 事故通风设施自动报警装置的设置
    4.7 除尘系统
5 总结

四、封闭式厂房的空气调节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FD平版印刷车间VOCs污染通风方式的选择与优化[D]. 谭晓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自然通风模拟研究[J]. 高彦明,毛宏智,肖益民,吴新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1(03)
  • [3]基于自然通风性能的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形态优化研究[D]. 白晓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考虑膜材热工性能的气膜结构内部热环境研究[D]. 丁天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煤化工项目高层封闭气化厂房通风次数探讨[J]. 张晓阳. 山东化工, 2018(14)
  • [6]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新风量及工人不适主诉调查[J]. 陈会祥,黄德寅,王卉,薄亚莉,孙倩,张倩,李敏嫣.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03)
  • [7]某封闭式高层气化厂房事故通风量的计算一例[J]. 宋国军,刘伟,陈滨. 绿色环保建材, 2017(04)
  • [8]粉煤气化厂房封闭安全性分析[J]. 赵永福.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03)
  • [9]职业卫生工程通风设计要求的对比与分析[A]. 杨洋. 智慧安全与职业卫生的实践研究——2016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10]封闭式煤气化厂房机械通风设计分析[J]. 庞集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6(06)

标签:;  ;  ;  ;  ;  

封闭式厂房空调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