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东西海铁联运打造中西部外贸绿色通道和中转站——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分析

联动东西海铁联运打造中西部外贸绿色通道和中转站——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分析

一、贯通东西海铁联运为中西部对外贸易营造绿色通道和中转站——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平标[1](2021)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运营组织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西部地区实现与东盟及其他国家区域联动和国际合作、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复合型对外开放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运输模式之一,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针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存在问题和发展形势,本文围绕其班列运营组织,提出西部陆海新通道货源市场分析、班列通道布局优化、班列产品设计优化、班列品牌建设4个关键科学问题的模型、方法,在理论上深化既有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布局和班列设计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提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货源分析方法。利用我国西部地区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实际数据,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运营调研数据,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的货源结构及目标市场;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货源吸引范围划分模型,设计了改进近邻传播(AP)聚类算法,在算法设计中内嵌衰减函数,可充分体现时空交互影响下的货源吸引衰减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市场需求预测方法,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的货运市场需求预测模型,采用网格搜索法确保模型的最佳参数;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钦州通道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货源吸引范围划分模型、货运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有效性。(2)提出了基于网络设计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通道布局优化方法。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主要线路的能力利用现状,识别铁路通道存在的能力瓶颈;分析影响铁路通道布局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布局问题与交通运输网络设计问题的共通点,将该问题转化为线路能力离散性变化的混合网络设计问题;以箱流总运输费用、线路新/改扩建费用及未运送箱流惩罚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箱流不可拆分、箱流树形径路、线路离散性变化的能力限制等约束,构建基于网络设计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进一步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可直接采用商业优化软件求解;对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布局开展案例分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布局规划提供决策支持。(3)提出了基于列流备选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设计优化方法。分析近几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方案和开行情况,提出班列运行组织存在的问题;总结班列方案构成要素,分析班列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引入列流备选集和服务网络,以含班列开行固定成本、箱流在途运输成本、箱流在途中转成本的班列设计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箱流守恒、箱流补轴次数、箱流运到期限、车站能力、线路能力、列车能力等约束,建立了基于列流备选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设计0-1线性规划模型,可采用商业优化软件有效求解;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实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提供支撑。(4)提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品牌建设方法。根据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组织开行现状,从发展政策、市场需求、铁路自身三个维度总结海铁联运班列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结合海铁联运班列特征,从加强班列精细组织、构建信息平台、延伸服务链条、优化多方合作等品牌建设发展策略,运用点-轴渐进扩散理论设计通道多点行动、通道发展协同、通道共建共享的品牌建设实施路径。

陈泓名[2](2021)在《钦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李玉[3](2020)在《Y公司水陆联运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为了配合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我国越来越重视多式联运在国内的发展,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多次提到有关多式联运的相关内容;自2013年起,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更进一步提升了多式联运在国内物流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国家还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提出全新要求:2020年多式联运货运量必须超过30亿吨,运量规模占全社会货运量的6%左右。因此从政府到企业,从沿海到内陆,从航运到铁路,从硬件到软件,都在逐步打破物流和运输领域多年来的僵局。这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和举措以空前的力度推动着多式联运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这给Y公司水陆联运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本文将以国内多式联运发展形势为研究背景,以Y公司当前面临的水陆联运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科学的水陆联运相关知识理论及方法,结合国内水陆联运的相关政策,为Y公司水陆联运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解决Y公司中存在水陆联运困扰。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随后全面搜集国内外水陆联运相关概念、方法及模型,为之后的研究和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接下来通过对Y公司水陆联运的现状以及国内多式联运情况的介绍将目前公司存在的水陆联运问题进行呈现,并且通过SWOT分析深入挖掘目前造成Y公司水陆联运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线路设计不科学、市场份额不稳定、财务风险不可控、园区效率不理想;最后将结合Y公司水陆联运实际情况,使用MBA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为其指定全新的提升方案:升级科学的联运路线、增加稳定的市场份额、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规划完善的物流园区,同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本文的建议及措施能够顺利执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Y公司解决目前水陆联运危机带来的困扰,同时这些提升方案还可以在国内其他同行企业类似问题解决时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兰筱琳[4](2020)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带一路”是陆海联动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而贸易通道是陆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跨区域互联互通的经络骨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将着眼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陆海均衡发展,既重视陆域和海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注重二者的互动衔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陆海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一带一路”跨区域经贸合作“快车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因此,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是“一带一路”陆海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就多次对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在内的多个“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枢纽节点进行参观考察并发表重要言论,充分肯定了这些港口对构建全球贸易网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就多项陆海贸易通道的建设发展达成了合作意向;在2019年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也展出了“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相关图片。这些都充分说明,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中国,“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和战略价值。鉴于“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其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目前,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和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在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陆海经济联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精髓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特征、具体内容、作用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了统计学相关方法,以耦合协调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以GML指数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进行测度。此后,本文又以福建省“丝路海运”为案例,分析了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使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发展前景和演进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布局、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从耦合协调情况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无论在陆域、海域还是陆海综合方面,贸易通道的耦合协调情况都得到了显着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更为均衡协调。从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呈现无效率状态,但近年来效率变化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对其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经历了增长期、波动期而后又回归增长期,各省份2018年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远高于2007年,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愈发有效率。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未来应遵循多层次多角度调整发展格局、扩展交汇试点与示范、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探索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的联动发展思路,围绕港口展开功能布局,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

祝婷[5](2020)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发展,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日益完善,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及功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变化。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综合性、世界化的概念。一方面,它有利于带动所在区域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一直深受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包括推进东北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亟需进一步发展、提升竞争力。本文的研究以现有研究成果为起点,对国内外的现有研究综述进行梳理分析。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又在对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定义、特点、发展条件、三种基本发展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竞争力和港口经济的相关概念,理顺研究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集装箱货运量不足、各港口间缺乏协调机制、航运软实力欠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不足、服务管理水平有待加强、航运人才缺乏、运力过剩等。同时重点分析上海港、釜山港、伦敦港、鹿特丹港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现实情况,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其中,政府层面主要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体系;拆解老旧船舶以缓解运力过剩压力;完善政策法规;加速港城一体,实现错位发展;完善航运市场体系;加强信息港建设,打造新型“智慧港口”;把握好“北极港口”发展新机遇;重视人才培养等。企业层面主要包括:加强企业间合作,与货主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服务,树立品牌文化,发展“绿色航运”;创新进步,积极变化调整;乘“一带一路”之风,提高联运协作能力;实施多项保障措施,保障战略的实施等。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提升一直是对标上海港和天津港进行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与釜山国际航运中心进行对照,分析釜山港发展的先进经验为大连港的发展提出新思路。文中提出要抓住北极航线的建设发展为大连港带来的新机遇。本文还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梁树琦[6](2019)在《基于煤炭企业交通模式选择的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我国煤炭资源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煤炭跨区域运输需求巨大。通过北煤南运满足华东、华南及华中地区煤炭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煤炭运输的一个主流向。北煤南运运量大、距离远,长期以来依靠海铁联运模式。然而海运模式近年来出现了港口能力受限、运能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向消费地的可靠供应和运输。在蒙华铁路这一运煤新通道开通的背景下,构建高效、便捷的北煤南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对海运市场波动、增强北煤南运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国内外针对煤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演变及优化的系统研究并不多,既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现代化集装箱综合运输以及高附加值零散白货的多式联运系统设计及网络优化等问题上。未来随着对老旧船只报废的政策不断推进,沿海干散货航运能力不断下降,蒙华铁路的建成将为北煤南运提供多重模式选择,北煤南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亟需相关理论研究的指导。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了北煤南运作为研究对象,引入蒙华铁路这一新运煤通道,展开我国北煤南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是:煤炭企业如何从综合交通运输的视角设计并优化北煤南运交通模式?这一问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以下两个子问题:(1)影响煤炭企业选择不同交通模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煤炭企业如何基于这些关键因素对煤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优化?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计量模型法并结合典型企业实地调研,对影响煤炭企业交通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同时论文从综合交通运输的视角出发构建了煤炭企业交通模式选择及优化的分析框架,结合鄂尔多斯至武汉、南京、泉州三大实证案例,通过竞争博弈模型及敏感性分析对该研究框架进行验证。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本文通过对大量既有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对煤炭运输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存在一定不匹配性。总体来看,实证研究相对较多,同时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炭集疏运系统优化、煤炭运输效率评价、煤炭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随着煤炭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及新通道的出现,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在煤炭运输问题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适用性及研究紧迫性。第二,本文结合既有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和我国煤炭资源基本特点,从煤炭运输网络结构、运输模式选择以及供需匹配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北煤南运交通模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研究的分析框架。框架包含三个维度、四大主体、五大要素,其中三个维度是功能维度、结构维度及运作维度;四大主体是运输模式构成、运输模式选择与竞争、运输网络构建与优化及运输效率评价;五大要素是经济性、时效性、便捷性、可靠性及安全性,依托该框架分析我国北煤南运不同阶段采用不同交通模式背后的机理。第三,为验证框架可靠性,论文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通过广义运输成本函数及竞争博弈模型,分析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的演变。实证结果验证了新煤运通道的出现对北煤南运综合交通模式的重要影响。结果显示:(1)蒙华铁路在北煤南运中短途市场中相较海铁联运模式的竞争效应显着;(2)受运输时效性和运输成本等综合影响,蒙华铁路将承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会促进海铁联运运价进一步降低,从而推进北煤南运整体运输成本的下降。第四,为从动态优化和演变的视角分析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论文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对海铁联运服务水平进行动态优化,探讨了煤炭运输时间价值及海铁联运运价优惠对北煤南运综合交通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1)海运服务水平的提升对蒙华铁路的竞争效应具有调节作用;(2)在市场细分方面,蒙华铁路将主要承担优质煤运输工作,而附加值较低、对时效性要求较低的远距离煤炭运输将主要采用海铁联运模式;(3)整体来看,煤炭运输时间价值越高,蒙华铁路对海铁联运的竞争效应越明显;针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煤炭品类,铁路直达运输比例逐渐增高。从而给出海铁联运和铁路直达运输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综合交通发展模式。在铁路运能得到释放、充足时,铁路将在北煤南运综合交通网络中发挥主要作用。

张操[7](2019)在《海铁联运项目投资战略分析 ——以Y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Y公司作为目前福建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精良、政策开放度最高的集装箱专用码头,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岸线资源,通关环境高效顺畅,股东背景实力雄厚,目前已完成“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码头一期项目建设。随着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的揭牌以及厦门港的持续整合,将给Y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部署,延伸码头集团产业链的战略布局,提升在中国海峡西岸的港口竞争力,拓展内陆经济腹地货源,构建港区集疏运物流体系,满足军用战备物资输送需求,Y公司计划投资建设国内首个海铁联运环保自动化码头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本文分为绪论、理论基础、战略投资分析、投资可行性分析、投资风险评价与对策、结论六大部分,主要以战略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为出发点,以具体项目为切入点,对公司战略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该项目投资是符合公司战略管理目标的需要,经济上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公司未来战略发展,同时对项目实施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方案。

钱小平[8](2019)在《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集装箱运输成为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高级运输组织形式,在发达国家先进港口占比达到20%至40%,而目前我国各大港口的占比多数不超过5%。集装箱海铁联运作为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本低、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少和安全的比较优势,尤其适合港口与内陆间(中长运距)的运输,成为世界很多国家优先发展的运输组织形式,近年来集装箱海铁联运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起步于2009年,2011年至2017年,海铁联运箱量实现了年均约40%的增速,线路不断增多,腹地不断延伸,营运机构不断增加;但即使2017年海铁联运箱量达到40.5万TEU,占总吞吐箱量2461万的比例也只有1.64%,远低于我国六大海铁联运示范通道的平均水平2.8%,同时基础设施薄弱、辐射腹地狭窄、铁路运价较高、业务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仍制约着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得出了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宜选择发展型战略。接着,分析了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需求,并运用灰色RBF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海铁联运的集装箱箱量进行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发展战略重点:建立全方位的揽货体系、高效的物流信息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最后结合宁波舟山港发展实际,提出了优化内陆“无水港”网络、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拓展新通道线路、加强集疏运设施建设、整合信息应用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保障等六点具体的发展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王刚[9](2018)在《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一定程度也推动了多式联运的发展。而“海铁联运”是最有效率的物流组织方式。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互补与交流的主动性意愿更加迫切,对基于海运的国际物流需求更大,海铁物流的发展已逐步重视起来。海铁联运是现代物流体系中多式联运的一种,是指进出口集装箱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港口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集装箱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港口之后由铁路运到目的城市的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一种运输方式。集装箱海铁联运是一种将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结合起来的物流运输模式。它经过简单的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和一次保险的运输流程由不同运输段的承运人公共承担完成以货物运输为目的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国的海铁联运是通过一个主干两个节点为构架,由铁路、公路、水运和海运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方式。其中,一个主干是指铁路集装箱运输,两个节点包括集装箱码头和内陆干港。国外海铁联运起步早,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的需求,海铁联运发展势头迅猛,在发达国家已占有较大的比重,铁路在港口集疏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海铁联运比例通常在20%25%。70年代,我国海上集装箱运输正式启动。但直到2002年,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才开始快速发展。近十余年来,在国家与地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加快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是落实实施新时期国家做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国家海铁联运示范通道、打造浙江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打造宁波国际强港、推动交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宁波市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手段刺激等方式,宁波海铁联运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更是取得了飞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此外,海铁联运班列数量稳步增加,班列模式也不断丰富。然而海铁联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业务流程环节众多,涉及部门众多,近年来虽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由于发展起步晚,运量占比偏低,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此外还存在铁路运能紧张、信息集成度低、辐射腹地狭窄等问题。自从2008年2月开出了首个集装箱海铁联运“五定”班列以来,宁波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迅速发展,并在2010年驶入了快车道,成为全国集装箱海铁联运“亮点”之一。随后,陆续开行了甬温班列、上饶至宁波北仑港两条“五定”班列及台州南至北仑港站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等,使得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宁波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宁波市大力推进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项目,即使浙江省内腹地以及江西、湖南、安徽等内陆腹地区域的进出口箱源采用铁路运输方式与海运衔接,提升进出口企业物流组织模式,降低物流成本。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功打通了铁路浙赣线沿线区域进出口集装箱经铁路到发港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2017年宁波舟山港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优化整合集装箱海铁联运平台资源,做大做强做优海铁联运品牌。目前宁波舟山港实现海铁联运业务的城市已达到36个,开通专列11条。截止2017年,宁波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已达到40万标准箱,排名中国港口前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比增长60%,增速全国排名第一。宁波海铁将结合多式联运大通道建设等发展战略,配合铁路系统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无缝对接,不断提高宁波海铁联运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港口拓展内陆腹地的能力。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是实现港口城市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想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则必须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提高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比重。本文围绕海铁联运有关理论和发展情况,研究宁波舟山港开展海铁联运业务的相关策略。本文首先阐述海铁联运研究背景和相关理论等方面概念,结合国内外主要港口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对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梳理,分析了宁波舟山港目前港口基本条件,区位优势,外部经济及市场环境,政策机遇以及对腹地经济及运输需求进行相关预测,又结合SWOT分析方法对宁波舟山港开展海铁联运的优劣势,机会、困难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理论指导结合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通过详细论述和分析为宁波舟山港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优化宁波舟山港的港口集疏运方式,最终希望可以为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献计献策,对港口保持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进行了相关分析及规划,同时,希望能对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本论文规划研究对加快宁波市海铁联运发展,强化中央与地方、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宁波市海铁联运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昊[10](2017)在《珠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走出去并主动与全球市场经济融合的势头越来越显着,国内生产行业产能的普遍提升和部分过剩也导致向外扩展市场的压力不断加大,产业逐步往内陆地区转移也持续推动内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种种因素下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也在不断增长,并带动了国内不同种类和层级港口的集装箱物流业务迅速发展。珠海港过往在华南地区主要的货源腹地是广东珠三角区域,长期以煤炭、铁矿石、油气化学品等大宗干散货类产品为主要进口货源,珠海当地及周边地区产业和经济情况对比深圳和广州不算发达,因此珠海港进出口货源集装箱使用率较低,集疏运方式仍旧以传统的单边公路、水路、或者公水、水水运输为主,较少涉及铁路段运输。目前在国际上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由于集装箱海铁联运在运输效率、环境保护、费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集装箱海铁联运已成为当地物流经济转型升级的持续性推动力,并随着经济发展向外波及,逐渐成为国际间港口物流业的主流运输方式之一。本文围绕集装箱海铁联运有关理论和发展情况,研究珠海港如何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的相关策略。本文首先说明集装箱海铁联运策略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研究理论和报告的文献述评。其次,阐述归纳国内外有关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的概念,结合国外发展成熟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模式,对比说明国内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情况和自有问题。再次,对影响珠海港发展海铁联运的本港基础设施、区位条件、外部市场环境、货源腹地等内外部因素进行梳理,结合SWO.析方法对珠海港开展海铁联运进行优劣势、机会、困难等方面分析。最后,通过进一步详细分析珠海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所存在问题的实际原因,以及潜在的海铁联运市场腹地分析和业务预测,通过理论结合珠海港实际发展情况,本文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珠海港深入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本文研究目的是基于当前集装箱多式联运和海铁联运理论基础,通过详细论述和分析珠海港自身业务发展情况、硬件条件、海铁联运货源腹地情况、周边港口竞争态势、海铁联运市场生态、海铁联运利益相关方情况、海铁联运经营管理、海铁联运产品市场营销等内外部有关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影响因素,运用SWOT分析法,对珠海港实际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及相应的策略实施方案,最终希望可以为珠海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贡献思想策略以及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二、贯通东西海铁联运为中西部对外贸易营造绿色通道和中转站——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贯通东西海铁联运为中西部对外贸易营造绿色通道和中转站——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运营组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集装箱运输需求分析研究综述
        1.2.2 运输通道布局研究综述
        1.2.3 班列组织优化研究综述
        1.2.4 货运品牌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海铁联运班列组织理论基础
    2.1 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发展概述
        2.1.1 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历程
        2.1.2 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内涵
        2.1.3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组织情况
    2.2 海铁联运班列运营组织理论
        2.2.1 货运需求理论
        2.2.2 运输通道理论
        2.2.3 货物班列理论
        2.2.4 集装箱运输理论
    2.3 小结
3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源分析方法研究
    3.1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源市场需求分析
        3.1.1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分析
        3.1.2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源结构现状分析
    3.2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源吸引范围划分模型
        3.2.1 建模思路
        3.2.2 显着性因子筛选
        3.2.3 变量标准化清洗
        3.2.4 改进AP聚类算法
    3.3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运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3.3.1 模型选择
        3.3.2 模型构建
        3.3.3 模型预测流程
    3.4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源组织案例分析
        3.4.1 通道货源吸引范围
        3.4.2 通道货运市场需求预测
    3.5 小结
4 基于网络设计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通道布局优化研究
    4.1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能力情况分析
        4.1.1 现有铁路通道及支撑网络
        4.1.2 铁路通道能力利用现状
        4.1.3 铁路通道能力瓶颈分析
    4.2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4.2.1 箱流需求
        4.2.2 铁路通道能力
        4.2.3 铁路通道扩能措施
        4.2.4 铁路箱流组织要求
    4.3 基于网络设计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布局优化模型
        4.3.1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布局问题分析
        4.3.2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布局优化流程
        4.3.3 优化模型构建
        4.3.4 整体模型及线性化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数据处理
        4.4.2 计算结果
        4.4.3 对比分析
    4.5 小结
5 基于列流备选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5.1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组织现状分析
        5.1.1 图定班列方案分析
        5.1.2 班列开行情况分析
        5.1.3 班列组织存在问题分析
    5.2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设计分析
        5.2.1 班列方案构成
        5.2.2 班列设计影响因素
    5.3 基于列流备选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设计优化模型
        5.3.1 问题描述及假设
        5.3.2 班列设计优化流程
        5.3.3 列流备选集生成及服务网络构建
        5.3.4 模型构建
    5.4 案例分析
        5.4.1 案例数据处理
        5.4.2 计算结果
        5.4.3 不同班列方案对比分析
    5.5 小结
6 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品牌建设研究
    6.1 海铁联运班列品牌建设制约因素
    6.2 海铁联运班列服务品牌构成要素
    6.3 海铁联运班列品牌建设发展策略
        6.3.1 实行班列品牌化经营
        6.3.2 加强联运班列精细组织
        6.3.3 构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
        6.3.4 延伸联运班列服务链条
        6.3.5 优化通道各方运营合作
    6.4 海铁联运班列品牌建设实施路径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Y公司水陆联运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2 理论依据及文献综述
    2.1 水陆联运理论
        2.1.1 多式联运定义
        2.1.2 水陆联运优缺点
        2.1.3 水陆联运计费方式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2.1 企业战略发展理论
        2.2.2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模型
    2.3 相关文献综述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3 Y公司水陆联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Y公司简介
    3.2 Y公司水陆联运现状及内部资源分析
        3.2.1 独有的战略资源
        3.2.2 水陆联运服务能力
        3.2.3 股东支持资源
        3.2.4 公司财务状况
    3.3 Y公司水陆联运外部环境分析
        3.3.1 PEST分析
        3.3.2 波特五力分析
    3.4 SWOT分析
        3.4.1 Y公司水陆联运优势
        3.4.2 Y公司水陆联运劣势
        3.4.3 Y公司水陆联运机会
        3.4.4 Y公司水陆联运威胁
    3.5 Y公司水陆联运危机成因确定
        3.5.1 线路设计不科学
        3.5.2 市场份额不稳定
        3.5.3 财务风险不可控
        3.5.4 园区效率不理想
4 Y公司水陆联运改进策略
    4.1 升级科学的联运线路
        4.1.1 制定丰富的全新线路
        4.1.2 设计科学的联运线路
        4.1.3 增加多元的备选方案
    4.2 增加稳定的市场份额
        4.2.1 全面创新增加特色
        4.2.2 合理调整产品价格
        4.2.3 提升服务稳定客户
    4.3 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
        4.3.1 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4.3.2 有效控制成本增长
        4.3.3 完善制度减少失误
    4.4 规划完善的物流园区
        4.4.1 完善园区各项硬件配备
        4.4.2 加强园区内部管理水平
        4.4.3 提升园区工作人员素质
5 Y公司水陆联运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1 升级内部管理机制
    5.2 完善公司考核机制
    5.3 强化公司团队精神
    5.4 全面树立公司形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范围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综述
        二、陆海关系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六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与理论
    第一节 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一、贸易通道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联动发展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三、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具体内容
        四、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作用机制
        五、推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
        二、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陆海经济联动的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
        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五、中巴经济走廊
        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第二节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
        二、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
        三、北冰洋蓝色经济通道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建设情况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总体情况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情况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影响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
        一、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基于贸易强度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联系分析
        三、基于贸易潜力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评价模型设计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理论选择
        一、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二、理论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实证筛选
        一、筛选依据
        二、实证指标体系构成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和权重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效率评价
    第一节 评价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
        二、归一法
        三、GML指数模型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案例分析——以福建“丝路海运”为例
    第一节 “丝路海运”的构建意义
        一、深化港航合作,加速形成便捷高效物流网络
        二、务实陆海联动,无缝衔接“一带一路”贸易通道
        三、推出中国标准,优化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
        四、夯实合作基础,打造经贸投资新高地
    第二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践模式
        一、“港口+互联网”联动发展模式
        二、“港口+城市”联动发展模式
        三、“港口+港口”联动发展模式
        四、“港口+服务”联动发展模式
    第三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建设成效
        一、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组建“丝路海运联盟”
        二、推进陆海通道联动,延伸“丝路海运”物流链条
        三、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提升“丝路海运”营商环境
    第四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环境保障
        四、服务保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预测分析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预测
        一、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陆海贸易通道运输量预测
        三、基于预测结果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传统安全风险
        二、非传统安全风险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陆海贸易通道网络布局加快形成
        二、陆海贸易通道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三、陆海贸易通道结构更加合理
        四、陆海贸易通道配套设施协同建设
第八章 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经济地理重组和发展格局调整
        二、扩展陆海贸易通道交汇试点与示范
        三、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
        四、助力国内发展的同时拓展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功能布局
        一、以港口整合提升为重点,优化陆海贸易通道集疏运体系
        二、以临海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形成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增长极”
        三、以“港口+腹地”为纽带,打造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助推器”
        四、以港口规模效应、错位竞争为原则,扩大“一带一路”辐射作用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从国际维度来看
        二、从国内维度来看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投融资机制
        二、安全保障机制
        三、法律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国际航运中心概念
        2.1.2 竞争力概念
        2.1.3 港口经济概念
    2.2 基本理论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区域经济学协同发展理论
3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自然地理优势
        3.1.2 基础设施优势
        3.1.3 联运优势
        3.1.4 人力资源优势
    3.2 劣势分析
        3.2.1 腹地经济不发达
        3.2.2 港口群协调机制不健全
        3.2.3 软环境建设不配套
        3.2.4 运力结构不合理
    3.3 竞争机会分析
        3.3.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3.2 大连自贸片区
        3.3.3 “一带一路”建设
        3.3.4 “央地合作”契机
        3.3.5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3.4 竞争威胁分析
        3.4.1 航运低谷期的持续影响
        3.4.2 国内外竞争对手竞争力强
    3.5 SWOT分析矩阵
        3.5.1 优势-机会SO战略
        3.5.2 劣势-机会WO战略
        3.5.3 优势-威胁ST战略
        3.5.4 劣势-威胁WT战略
    3.6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3.6.1 货源被分流严重导致集装箱货运量不足
        3.6.2 各区域港口功能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3.6.3 航运软实力发展不匹配
        3.6.4 临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航运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度低
        3.6.5 口岸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3.6.6 高级航运人才缺乏
        3.6.7 运力过剩问题严重
4 其他国际航运中心对大连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启示
    4.1 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
        4.1.1 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4.1.2 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4.2 釜山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
        4.2.1 釜山港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4.2.2 釜山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4.3 伦敦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
        4.3.1 伦敦港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4.3.2 伦敦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4.4 鹿特丹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
        4.4.1 鹿特丹港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4.4.2 鹿特丹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5 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5.1.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
        5.1.2 拆解老旧船舶缓解运力过剩
        5.1.3 完善政策法规等社会环境支持系统
        5.1.4 加速港城一体,港群内实行错位发展
        5.1.5 完善航运市场体系,发展航运服务业
        5.1.6 继续加强信息港建设,打造新型“智慧港口”
        5.1.7 规划建设,把握“北极港口”新机遇
        5.1.8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
    5.2 企业层面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5.2.1 加强企业间合作,与货主形成利益共同体
        5.2.2 提升服务,树立品牌文化,发展“绿色航运”
        5.2.3 创新进步,及时、积极变化调整
        5.2.4 乘“一带一路”之风,提高联运、协作能力
        5.2.5 实行多项保障措施,为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煤炭企业交通模式选择的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关理论研究
        2.1.1 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既有研究分布
        2.1.2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内涵研究
        2.1.3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演变研究
        2.1.4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运营研究
    2.2 煤炭运输模式选择及效率评价相关研究
        2.2.1 煤炭运输的特点研究
        2.2.2 煤炭运输模式选择研究
        2.2.3 煤炭运输需求预测研究
        2.2.4 煤炭运输系统效率评价研究
    2.3 煤炭综合运输网络优化的相关研究
        2.3.1 影响煤炭运输网络建设的因素研究
        2.3.2 煤炭综合运输网络优化研究
    2.4 北煤南运交通模式相关研究
        2.4.1 北煤南运交通模式现状研究
        2.4.2 北煤南运运输系统问题研究
        2.4.3 北煤南运交通体系优化研究
    2.5 相关研究评述
3 我国北煤南运运输通道发展现状
    3.1 我国北煤南运陆上运输通道
        3.1.1 我国煤炭铁路直达运输网络
        3.1.2 北煤南运三大铁路运输通道
    3.2 我国北煤南运海上运输通道
        3.2.1 北煤南运海铁联运主要通道
        3.2.2 北煤南运海上通道主要接卸港
    3.3 我国北煤南运关键问题和风险
        3.3.1 运能风险
        3.3.2 运价风险
        3.3.3 技术风险
    3.4 北煤南运运输通道未来演化
        3.4.1 新煤运通道出现及角色
        3.4.2 北煤南运运输通道演化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北煤南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分析框架
    4.1 我国煤炭运输网络结构及基本特征
        4.1.1 煤炭运输链条及其网络结构
        4.1.2 煤炭资源空间调配基本地理格局
        4.1.3 煤炭运输网络的复杂性
    4.2 煤炭运输资源基本类型与配置规律
        4.2.1 煤炭运输资源基本类型及特点
        4.2.2 煤炭运输资源配置规律
    4.3 基于模式选择的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分析框架
        4.3.1 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分析框架
        4.3.2 主要要素内涵及反馈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北煤南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及优化
    5.1 基于复杂网络的北煤南运综合运输网络优化
        5.1.1 综合运输网络下北煤南运网络结构
        5.1.2 北煤南运综合运输网络优化关键问题
        5.1.3 北煤南运综合运输网络优化模型
    5.2 基于交通模式选择的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构建
        5.2.1 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构建
        5.2.2 双层规划博弈模型构建及基本假定
        5.2.3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北煤南运交通模式选择
        5.2.4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设计
    5.3 新型互联网技术下煤炭运输网络的重构机制
        5.3.1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煤炭资源产销智能监测机制
        5.3.2 基于移动互联信息交互的运输资源共享机制
        5.3.3 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体化煤炭物流网络
    5.4 本章小结
6 北煤南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实证分析
    6.1 三大实证分析案例及煤炭供需概况
        6.1.1 鄂尔多斯煤炭供应基地概况
        6.1.2 三大煤炭消费地基本情况
        6.1.3 北煤南运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概况
    6.2 基于煤炭企业模式选择的运输网络优化实证分析
        6.2.1 北煤南运主要运输通道竞争模式分析
        6.2.2 竞争博弈模型相关参数确定
    6.3 北煤南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实证结果及讨论
        6.3.1 双层规划竞争博弈模型结果
        6.3.2 敏感性分析模型结果
        6.3.3 基于模型结果的相关启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蒙华铁路对北煤南运交通模式的影响调研一
附录B 蒙华铁路对北煤南运交通模式的影响调研二
附录C 蒙华铁路对北煤南运交通模式的影响调研三
附录D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海铁联运项目投资战略分析 ——以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项目研究理论
    2.1 海铁联运的概念
    2.2 战略投资的概念
    2.3 风险管理的概念
    2.4 战略分析工具
        2.4.1 PEST模型
        2.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2.4.3 SWOT分析模型
        2.4.4 STP营销理论
    2.5 研究现状
        2.5.1 国外研究现状
        2.5.2 国内研究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铁联运项目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Y公司概况
    3.2 项目PEST分析
        3.2.1 政策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技术环境
        3.2.4 社会环境
    3.3 项目五力模型分析
        3.3.1 潜在竞争者分析
        3.3.2 替代品分析
        3.3.3 客户分析
        3.3.4 供应商分析
        3.3.5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3.4 项目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遇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4.5 SWOT分析结论
    3.5 项目STP分析
        3.5.1 目标市场细分
        3.5.2 公司发展定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铁联运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建设方案
        4.1.2 项目投资方案
        4.1.3 项目实施计划
    4.2 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
        4.2.1 财务评价
        4.2.2 财务可行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铁联运项目风险评价与对策
    5.1 战略风险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5.1.1 战略风险的分析
        5.1.2 战略风险应对措施
    5.2 市场风险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5.2.1 市场风险的分析
        5.2.2 市场风险应对措施
    5.3 运营风险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5.3.1 运营风险的分析
        5.3.2 运营风险应对措施
    5.4 财务风险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5.4.1 财务风险的分析
        5.4.2 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5.5 法律风险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5.5.1 法律风险的分析
        5.5.2 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部署
        6.1.2 符合CS集团延伸码头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6.1.3 可以提高码头货源辐射能力,实现自我增长
        6.1.4 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风险是可控的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文章创新点
2 海铁联运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海铁联运相关理论
        2.1.1 集装箱海铁联运
        2.1.2 相关概念
    2.2 国内外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2.2.1 国外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2.2.2 国内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3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和发展战略方向
    3.1 宁波舟山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宁波舟山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内部条件
        3.1.2 宁波舟山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外部环境
    3.2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SWOT分析
        3.2.1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优势
        3.2.2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劣势
        3.2.3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机遇
        3.2.4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威胁
    3.3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方向的选择
4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需求和运量预测
    4.1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需求
        4.1.1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腹地经济
        4.1.2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集装箱腹地货源
    4.2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运量预测
        4.2.1 影响因素
        4.2.2 预测模型
5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与对策
    5.1 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5.1.1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目标
        5.1.2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重点
    5.2 发展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5.2.1 拓展完善内陆腹地“无水港”网络,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5.2.2 培育海铁联运市场经营主体,扶持发展无车(船)承运人
        5.2.3 拓展海铁联运新通道,加大新线路开发力度
        5.2.4 建设海铁联运物流节点,加快集疏运网络基础设施衔接融合
        5.2.5 整合规范集装箱海铁联运信息体系,加快信息化应用实践探索
        5.2.6 完善海铁联运扶持政策,建立全面人才保障体系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评述
        1.2.1 国外文献评述
        1.2.2 国内文献评述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主要依据
    1.5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和经验概述
    2.1 海铁联运的定义与内涵
        2.1.1 海铁联运
        2.1.2 集装箱海铁联运
    2.2 海铁联运发展经验
        2.2.1 国外海铁联运发展情况及经验
        2.2.2 国内海铁联运发展情况及经验
3 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相关因素分析
    3.1 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相关规划分析
        3.1.1 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分析
        3.1.2 宁波舟山港港口规划分析
    3.2 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市场与竞争力分析
        3.2.1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既有市场区域分布分析
        3.2.2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市场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3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腹地分析
    3.3 宁波海铁联运SWOT分析
        3.3.1 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的优势
        3.3.2 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的劣势
        3.3.3 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的机遇
        3.3.4 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的威胁
        3.3.5 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策略
4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问题及需求预测
    4.1 宁波舟山港港口发展现状
        4.1.1 宁波舟山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现状
        4.1.2 宁波舟山港港口货物集疏运现状
    4.2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4.2.1 宁波港海铁联运运输组织现状分析
        4.2.2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规模现状
        4.2.3 宁波舟山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4.2.4 宁波舟山港运输服务水平现状
        4.2.5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开行现状
    4.3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主要经验
        4.3.1 政府扶持政策为海铁联运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4.3.2 运营机制创新为海铁联运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4.3.3 运输组织优化为海铁联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3.4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3.5 货运营销的不断强化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4.4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当前存在问题
        4.4.1 整体规模偏小
        4.4.2 基础设施薄弱
        4.4.3 信息服务不足
        4.4.4 辐射腹地狭窄
    4.5 海铁联运需求预测
5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规划、建设策略及保障措施
    5.1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规划策略
    5.2 海铁联运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3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规划方向和目标
        5.3.1 总体布局
    5.4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建设策略
        5.4.1 基础设施建设
        5.4.2 运输组织优化
        5.4.3 信息系统支持
        5.4.4 口岸服务配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珠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述评
        1.2.1 国外文献述评
        1.2.2 国内文献述评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和经验概述
    2.1 海铁联运相关理论和概念
        2.1.1 海铁联运概念
        2.1.2 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
        2.1.3 海铁联运管理概念
    2.2 海铁联运发展经验
        2.2.1 国外海铁联运发展情况
        2.2.2 国内海铁联运发展情况
        2.2.3 海铁联运发展经验启示
第3章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1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3.1.1 港口铁路基础条件
        3.1.2 港口基础设施
        3.1.3 航线网络
    3.2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2.1 珠海港区位条件
        3.2.2 珠海港货源腹地发展情况
    3.3 珠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SWOT分析
        3.3.1 优势(Strengths)
        3.3.2 劣势(Weakness)
        3.3.3 机会(Opportunity)
        3.3.4 威胁(threat)
第4章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预测
    4.1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4.1.1 珠海港海铁联运组织模式
        4.1.2 珠海港海铁联运业务现状
        4.1.3 珠海港海铁联运业务布局
    4.2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基础条件还不完善
        4.2.2 组织管理体制松散
        4.2.3 信息化平台缺失
        4.2.4 竞争优势缺乏
    4.3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问题的原因
        4.3.1 海铁联运发展滞后
        4.3.2 海铁联运相关方定位关系不明确
        4.3.3 信息化水平不高
    4.4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预测
        4.4.1 珠海港海铁联运网络布局规划
        4.4.2 多式联运市场分析
        4.4.3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4.4.4 珠海港海铁联运运量预测
第5章 珠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
    5.1 珠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
        5.1.1 推动地方政府支持海铁联运发展
        5.1.2 珠海港海铁联运经营人建设和培育
        5.1.3 海铁联运链条实时可视化
        5.1.4 一站式海铁联运物流服务系统
        5.1.5 海铁联运“一单制”
        5.1.6 专业高效海铁联运方式
    5.2 珠海港海铁联运发展实施内部保障措施
        5.2.1 组建项目实施主体
        5.2.2 创新业务考核机制
        5.2.3 深化定期总结制度
    5.3 珠海港海铁联运建设实施外部保障措施
        5.3.1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5.3.2 加快落实战略协议
        5.3.3 建立区域海铁联运物流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贯通东西海铁联运为中西部对外贸易营造绿色通道和中转站——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运营组织方法研究[D]. 郑平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
  • [2]钦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策略研究[D]. 陈泓名. 广西大学, 2021
  • [3]Y公司水陆联运发展战略研究[D]. 李玉.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4]“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D]. 兰筱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5]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祝婷.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基于煤炭企业交通模式选择的北煤南运综合交通体系研究[D]. 梁树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3)
  • [7]海铁联运项目投资战略分析 ——以Y公司为例[D]. 张操. 厦门大学, 2019(08)
  • [8]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 钱小平. 宁波大学, 2019(06)
  • [9]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研究[D]. 王刚.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10]珠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研究[D]. 吴昊.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联动东西海铁联运打造中西部外贸绿色通道和中转站——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