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护植物荷叶蕨

国家保护植物荷叶蕨

一、国家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宝,黄桂云,张国禹,吴笛,吴锦华,梁前艳,杨兰芳,陈会员,汪婷,杨朝东[1](2022)在《荷叶铁线蕨孢子体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研究》文中指出荷叶铁线蕨为岩生珍稀蕨类植物,分布在中国重庆市万州、涪陵等极少地区。为揭示荷叶铁线蕨生长特性,采集栽培在种质资源圃中的荷叶铁线蕨根样、根状茎、在阳光下生长和在阴暗环境下生长的叶片,固定于甲醛-酒精-乙酸溶液中,用双面刀片进行徒手切片,分别用三种0.1%苏丹红、0.1%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0.05%甲苯胺蓝染色剂染色,之后在莱卡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研究荷叶铁线蕨适应生长的环境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荷叶铁线蕨孢子体具初生结构,不定根内皮层具凯氏带和栓质化,厚壁组织层,皮层和表皮。(2)茎具网状中柱,内皮层具凯氏带且栓质化,厚壁组织层,皮层和薄的角质层。(3)叶具内皮层包围维管束,周缘厚壁组织层,等面叶,木质化表皮和薄角质层。(4)该植物的网状中柱、内皮层、厚壁组织层和木质化表皮等结构表明荷叶铁线蕨适应旱生环境,而其薄的角质层和等面叶则表明该植物适应阴生环境。因此,荷叶铁线蕨的解剖特征表明其适应阴生、干旱的岩生环境。

付琪[2](2019)在《荷叶铁线蕨性器官分化的微观形态观察及转录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蕨类植物因其较高的观赏及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诱导配子体高效形成孢子体以及探索与之相关的调控机制,是构建蕨类植物高效繁殖体系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以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作为研究材料,首先构建了配子体分别通过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方式高效产生孢子体的培养体系,并对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建成和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运用高通量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不同生殖方式不同发育时期的配子体进行研究,揭示与性器官分化以及无配子生殖高效产生孢子体过程有关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蕨类植物的高效繁殖以及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打下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配子体通过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高效产生孢子体的培养体系。将配子体置于含3.0mg/L赤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能刺激雌性生殖器官即颈卵器的分化,产生密布颈卵器的配子体。对这种配子体进行水培培养,可以促进受精现象的发生,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高效产生孢子体。一般一个配子体上能产生多个孢子体。将配子体置于添加有40g/L蔗糖和1/4 MS的培养基中培养,能抑制性器官的分化,促进配子体进行无配子生殖高效产生孢子体。一般一个配子体上能产生十几甚至几十个孢子体。2.对荷叶铁线蕨通过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产生的孢子体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倍性鉴定。发现孢子体组培苗的新叶形状、成年植株叶片在扫描电镜下的纹饰存在差异,是区分两种生殖方式的重要特征。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有性生殖孢子体为二倍体,无配子生殖孢子体为单倍体。从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能有效区别两种孢子体的引物,其中3对可用于构建指纹图谱。3.利用RNA-seq技术对能够进行无配子生殖高效产生孢子体的配子体进行测序,获得有效数据约4Gb,长度大于200bp的Unigene共62198个。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无配子生殖中4个时期的配子体进行测序,分别从各个时期鉴定到了20376、20592、22807和19750个基因。采用FDR≤0.001且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以上的条件,在Stage1和Stage2、Stage2和Stage3、Stage3和Stage4之间分别筛选出401、838和669个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与细胞壁合成和植物激素有关的代谢途径可能在无配子生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从差异表达基因中鉴定出24个与无配子生殖有关的转录因子。利用qRT-PCR研究12个候选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类型,结果表明GID1、DELLA、SERK4基因可能在无配子生殖启动中具有重要作用。4.为了能用qRT-PCR方法在荷叶铁线蕨不同试验条件下获得准确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运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10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0S、UBQ和H3基因适合用作配子体在蔗糖处理条件下的基因表达研究;40S和RPL35基因适合用作配子体在赤霉素处理条件下的基因表达研究;40S以及RPL35和REF2基因的组合适合配子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研究。5.对荷叶铁线蕨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总共6个时期的配子体进行高通量RNA测序,获得长度不少于200bp的unigene 264,791条。差异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与有性生殖相比,无配子生殖早期阶段的转录调控更为活跃。对两种生殖方式启动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只在无配子生殖早期阶段显着富集,进一步证明这两者在无配子生殖启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筛选出SPS、TPS/TPP、GID1和PP2C等与无配子生殖启动有关的基因。6.对性器官分化和无性胚细胞分化时期的配子体转录组进行比较研究,以padj<0.05作为标准,筛选出2466个DEGs,从中鉴定出66个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与被子植物中影响性器官分化的转录因子是同源的,可能在蕨类植物中与性器官分化有关。实时定量试验结果表明AGL1和BBM基因可能分别具有促进蕨类植物性器官和无性胚细胞分化进而进行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的作用。此外还筛选出22个甲基转移酶基因,说明DNA甲基化可能参与到蕨类植物配子体不同生殖方式的调控中。

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吴繁花,徐诗涛,罗佳佳[3](2019)在《铁线蕨属植物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铁线蕨属(Adiantum L.)隶属于铁线蕨科(Adiantaceae),属内植物为多年生中小型蕨类,适应性强,分布广泛。本属有200多种植物,中国现已发现30余种。铁线蕨属植物多数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诸多应用。此外,铁线蕨属植物外形美观,多用于室内盆栽和园林设计,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为了探究出更有效地保护及繁殖方法以及更高效地利用铁线蕨属植物的观赏及药用价值,本综述就繁殖技术、形态特征、园林及医药应用等方面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后续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李丘霖[4](2018)在《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Adiantum nelumboides X. C. Zhang)群落特征及其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荷叶铁线蕨(Adiantum nelumboides X.C.Zhang),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隶属于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是我国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也是铁线蕨科在亚洲唯一存在的单叶型蕨类植物,被列为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为重庆市8大极小种群物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东起重庆万州区、西至石柱县海拔150430 m、沿江近100 km长、向两岸纵深35 km之间的狭长地段,大部分生长在陡峭崖壁、石缝中,其种群及个体数量稀少,分布规模狭小,生境恶劣,生存状况极其严峻。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许多荷叶铁线蕨原有分布区因海拔较低而被淹没。当地居民也因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而大量进行采挖,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基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荷叶铁线蕨的生存数量及分布规模急剧缩减,濒临灭绝。本文通过对荷叶铁线蕨分布区的实地走访与野外群落调查,对现存荷叶铁线蕨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结合区系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等研究方法,对荷叶铁线蕨群落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生境因子分析、区系成分、物种多样性、群落搭配模式、生态位、种间联结性、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种群与环境因子关系等内容,以期为荷叶铁线蕨的拯救保护、回归自然、群落优化构建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对荷叶铁线蕨所有分布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共发现六个分布点,分别位于石柱县西沱镇水磨溪、忠县石宝镇光辉村红岩子沟、万州区武陵镇二面岩、万州区新乡镇小沱子偏岩和凉水井、万州区新乡镇三水村望天丘,其中忠县石宝镇红岩子沟为此次调查新发现分布点,这也是首次在忠县发现有荷叶铁线蕨的分布。对2005年、2013年、2017年分布点对比分析表明,荷叶铁线蕨分布区正逐年缩小,燕山、溪口等多个分布点逐渐消失,生境破碎化严重,现存的各荷叶铁线蕨种群呈现出相互隔离的“岛屿”状分布。(2)荷叶铁线蕨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127种,隶属于71科112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5种,被子植物59科98属112种。菊科植物、禾本科植物包含种类较多,在群落中占有较大优势。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为主,其中热带成分又占主要优势。群落物种的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小高位芽植物、矮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垂直结构主要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就各样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而言,总体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3)群落主要物种热图分析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在水磨溪、凉水井、望天丘样地中重要值相对较大,这三个样地主要物种构成分别为:牡荆+江南卷柏+知风草+荷叶铁线蕨、水麻+丛生蜘蛛抱蛋+江南卷柏+荷叶铁线蕨、牡荆+江南卷柏+槲蕨+荷叶铁线蕨。(4)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在荷叶铁线蕨群落25个主要物种中荷叶铁线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5.373),其次是江南卷柏(5.199)、野艾蒿(4.728)。荷叶铁线蕨与其他主要物种均有生态位重叠,NO值介于0.2920.974之间。其中与江南卷柏(0.974)、细穗腹水草(0.819)等草本的重叠值较大。荷叶铁线蕨群落25个主要物种组成的300个种对中,生态位重叠度较低(0,1级)的有88对,占总对数的29.34%,而重叠度较大(4,5级)的种对有131对,占总种对数的43.67%。因此,荷叶铁线蕨群落中主要物种间生态异质性较小,对资源利用分化不明显,在资源供应不足时将会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5)采用方差比率法进行荷叶铁线蕨群落物种总体联结性的检验,结果显示该荷叶铁线蕨群落主要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着正联结,表明该群落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对群落产生了影响。本研究运用联结系数(AC)、Ochai指数(OI)、Jaccard指数(JI)以及卡方(?2)检验进行种对间联结性分析,结果显示,与荷叶铁线蕨呈正联结关系的有13种,负联结的有10种,无联结的有1种,江南卷柏、褐果苔草、毛轴碎米蕨、牡荆、盐肤木与之有较强的正联结,但均未达到卡方检验的显着性水平。总体来看,荷叶铁线蕨与群落中大多数物种间联结性均不显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6)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因其本身的繁殖特性以及对生长环境条件的需求导致其种群呈现聚集分布。(7)通过对荷叶铁线蕨种群13种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以及主要环境因子与种群特征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因子(土壤全氮、含水量)、地形因子(坡度)及人为干扰因子是影响荷叶铁线蕨种群生存发展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对6个样地的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除水磨溪外,各样地种群动态指数均大于零,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按其增长性大小排序为:红岩子沟>偏岩>二面岩>凉水井>望天丘。其中望天丘种群接近于稳定型。(8)针对荷叶铁线蕨目前的濒危状况,应进一步加强就地保护,保护荷叶铁线蕨种群及其生境。忠县红岩子沟种群人为采挖严重,武陵二面岩种群保护薄弱,新乡偏岩种群位于林间道路旁易受人为干扰,因此对这三个种群的保护应更加重视。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可结合群落特征研究适当进行人为干预以促进种群更新及群落稳定。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人工繁育研究,通过孢子萌发、组织培养、人工栽培等获得大量植株,并将其种植于原生境或燕山、溪口等历史分布区中,从而实现增强回归及重建回归,或者在环境条件相似的适宜生境中进行异地回归,使其在自然条件下顺利生长,以达到最终的保护目的。

谢仲德,贾晗,付绍智,高文远,张植玮,孙伟[5](2017)在《三峡库区野生荷叶铁线蕨生态环境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调查研究三峡库区野生荷叶铁线蕨的生态环境特征,为荷叶铁线蕨的资源保护及人工培育提供参考依据。采用走访调查、实地踏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荷叶铁线蕨生长的植被、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土壤营养成份等进行研究分析。此次调查发现三峡库区野生荷叶铁线蕨分布区域快速缩小,很多分布点由于滥采滥挖,经历了从成片分布—块状分布—点状分布—消失的变化历程,目前仅在万州3个乡镇发现有4处野生荷叶铁线蕨分布。荷叶铁线蕨生长环境具有海拔低、坡陡、土层薄、东北坡向、郁闭度高和气候温暖湿润等特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有效氮、速效钾含量较高,而速效磷含量低。

周虹,李洋,张家发,任红,田宗伟,李媛,鲁曦卉,殷殷,王永旭,陈根发,雷冠军,王双敬,陈淑婧,曾俊强,周兴波,傅旭东[6](2017)在《三峡特有珍稀植物》文中认为早在三峡工程的论证阶段,植物学家就提出,三峡水库蓄水之后,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植物会受到淹没的直接影响。有人预言,这两种植物都生长在175米淹没线以下,前途堪忧。那么,三峡蓄水这些年,关于植物保护这一课,交出了怎样的一张答卷呢?疏花水柏枝可担重任?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

彭婷[7](2016)在《荷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及性器官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对表观遗传的研究不仅涉及动物,也深入到植物方面,表观遗传研究机理中常见的一种为DNA甲基化,主要集中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DNA甲基化研究及特异性基因各种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作用上。研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广泛使用的是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简称MSAP)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从一定水平上准确推测出全基因组甲基化程度,并根据测序结果发掘出有用目的基因,进行后续功能验证反应。MSAP技术主要使用2种同裂酶(对甲基敏感程度不同)切割基因组DNA,通过选择性扩增等PCR反应,分析判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荷叶铁线蕨在叶片、株型方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蕨类中二级珍稀孑遗植物。由于其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对其在家庭、花卉市场等领域的应用加深,近年来对荷叶铁线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起步迟,且荷叶铁线蕨一般位于深山岩石等处,所以对它的研究从引种开始,研究其快繁体系。对于分子方面研究刚开始起步。本实验选取荷叶铁线蕨无性和有性生殖中各三个时期的样品,做MSAP分析。经MSAP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荷叶铁线蕨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中存在频繁的DNA甲基化现象,并且随着性器官的分化及分生组织的产生,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而随着孢子体分化的产生,甲基化水平又开始降低,但比率仍然较高;研究还说明了随着荷叶铁线蕨的生长发育,还发生了明显的超甲基化及去甲基化现象,在不同时期中都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DNA甲基化程度差异性与荷叶铁线蕨的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有关联性;经过测序比对,筛选出2种差异基因,即S2P家族蛋白及WRKY转录因子。对这两种基因进行CpG岛预测,发现S2P不存在CpG岛,但GC含量达到55%;WRKY转录因子中存在两个CpG岛,GC含量达到80%。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计算这2种基因在6个不同发育时期中的不同的表达量,发现S2P在无性生殖孢子体形成阶段表达量最高,S2P序列来自于无性孢子体选择性扩增切胶所得,推测S2P的甲基化和无性孢子体形成可能有着重要作用;WRKY转录因子在有性生殖孢子体形成及无性生殖分生组织分化时期表达量较高,WRKY序列来自于有性孢子体形成时期选择性扩增切胶所得,推测WRKY转录因子的甲基化和有性孢子体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

李巧娟,钟倩云,邵莉,季华,陈龙清[8](2014)在《PEG胁迫对2种蕨类原叶体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下荷叶铁线蕨和扇叶铁线蕨原叶体的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选取3种浓度(0%、15%、30%)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细胞形态结构、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原叶体颜色越暗且长势变差;处理组(15%和30%)的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0%);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在胁迫期间增加不明显;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先升后降,都较对照的高,差异显着;荷叶铁线蕨原叶体不同处理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扇叶铁线蕨的轻度胁迫(15%)和重度胁迫(30%)都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均显着上升。该研究说明SP和CAT活性可作为评价这2种蕨类原叶体抗旱性的重要指标,可为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陈绍成[9](2014)在《三峡库区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荷叶铁线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荷叶铁线蕨来源于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L.var.sinense Y.X.Lin的干燥全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状蕨类植物,为铁线蕨科植物中在亚洲唯一分布的单叶型植物[1],仅分布于重庆市万州区和石柱县部分地带河谷、低山和丘陵有马尾松、柏木、青枫混交林下植被的岩石、石缝、黄砂石骨子薄土上;其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为长江三峡地区特有的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20世纪70年代,万县地区中草药调查队最早发现荷叶铁线蕨[3]。自1980年林氏[4]首次对荷叶铁线蕨进行了详细报道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种群分布格局、生物学特性、人

余顺慧,冉谷,蒋雪梅,邓洪平,周兴成[10](2013)在《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群落伴生维管植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原生境中伴生维管植物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伴生植物群落特征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原生境中伴生维管植物以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7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36科58属65种。荷叶铁线蕨伴生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但有向温带过渡的趋势。对荷叶铁线蕨原生境伴生种区系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保护好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并为三峡库区及其他区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供参考。

二、国家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论文提纲范文)

(1)荷叶铁线蕨孢子体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1.2 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定根的解剖结构
    2.2 根状茎的解剖结构
    2.3 不同光强下叶的解剖结构
3 讨论与结论

(2)荷叶铁线蕨性器官分化的微观形态观察及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蕨类植物配子体到孢子体过程
        2.1 植物世代交替现象
        2.2 蕨类植物配子体形成孢子体的途径
        2.3 配子体到孢子体生殖过程的基因调控
        2.4 蕨类植物性器官分化研究进展
    3 无配子生殖研究进展
        3.1 无配子生殖的离体诱导培养
        3.2 无配子生殖发生的机理
    4 体细胞获得胚胎发生能力的机理
    5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挖掘植物不同性状间及发育过程中关键基因的应用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荷叶铁线蕨配子体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的离体培养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孢子萌发
        2.3 有性生殖
        2.4 无配子生殖
        2.5 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培养条件
        2.6 扫描电镜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孢子萌发
        3.2 有性生殖
        3.3 无配子生殖
        3.4 能进行无配子生殖的配子体的形态特征
        3.5 无性芽点的特征
    4 讨论
        4.1 赤霉素对性器官分化的作用
        4.2 水对受精现象发生以及孢子体产生的作用
        4.3 外源糖诱导无配子生殖的作用
        4.4 配子体通过无配子生殖高效产生孢子体的现象
第三章 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孢子体形态观察及倍性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孢子体移栽及形态观察
        2.2 扫描电镜观察孢子体叶片
        2.3 流式细胞仪鉴定孢子体倍性
        2.4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孢子体倍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殖方式产生的孢子体的形态观察
        3.2 不同生殖方式孢子体叶片表面扫描电镜观察
        3.3 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结果
        3.4 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
    4 讨论
        4.1 不同生殖方式产生的孢子体的特征
        4.2 蕨类植物世代周期中倍性变化特征
        4.3 蕨类植物孢子体的倍性鉴定方法
第四章 配子体进行无配子生殖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及表达谱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配子体培养和取样
        2.2 RNA提取
        2.3 RNA-seq的实验步骤
        2.4 转录组数据分析
        2.5 数字基因表达谱(DGE)
        2.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7 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RNA提取
        3.2 转录组数据库的组装
        3.3 Unigene的功能注释
        3.4 数字基因表达谱文库构建
        3.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6 配子体无配子生殖过程中的差异事件分析
        3.7 无配子生殖过程中重要转录因子的鉴定
        3.8 候选基因在无配子生殖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研究
    4 讨论
        4.1 细胞壁代谢途径在无配子生殖中的调控作用
        4.2 激素代谢途径在无配子生殖中的调控作用
        4.3 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激酶基因在无配子生殖中的调控作用
        4.4 转录因子在无配子生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4.5 与无配子生殖启动有关的基因
第五章 荷叶铁线蕨配子体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外源物质处理
        2.3 不同生殖方式的发育时期
        2.4 总RNA提取和c DNA合成
        2.5 候选内参基因的选择和引物设计
        2.6 目的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2.7 qRT-PCR分析
        2.8 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引物的特异性分析
        3.2 候选内参基因的Ct值分析
        3.3 geNorm分析结果
        3.4 NormFinder分析结果
        3.5 BestKeeper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筛选不同实验条件下合适内参基因的必要性
        4.2 各实验条件下合适的内参基因
第六章 荷叶铁线蕨配子体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方式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RNA提取
        2.3 文库构建及测序
        2.4 测序数据处理
        2.5 基因注释
        2.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7 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生殖方式配子体的形态发育特征
        3.2 配子体转录组的测序及拼接
        3.3 unigene的功能注释
        3.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5 利用qRT-PCR方法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
        3.6 与不同生殖方式启动有关的代谢途径分析
        3.7 与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有关的基因在配子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
        3.8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有关的基因在配子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
    4 讨论
        4.1 配子体有性生殖和无配子生殖的总体基因表达模式
        4.2 细胞壁合成有关的基因在无配子生殖启动阶段的调控网络模式
        4.3 激素相关的基因在无配子生殖启动阶段的调控模式
第七章 与荷叶铁线蕨性器官及无性胚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配子体性器官分化与无性胚细胞分化时期比较分析
        3.2 转录因子在性器官以及无性胚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3.3 DNA甲基化有关的基因在性器官以及无性胚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3.4 候选基因的基因表达分析
    4 讨论
        4.1 转录因子在蕨类植物性器官及无性胚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4.2 DNA甲基化在性器官分化以及无性胚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致谢

(3)铁线蕨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配子体及孢子体的发育
    1.1 孢子
    1.2 配子体
    1.3 孢子体
2 快速离体繁殖
    2.1 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2.2 组织培养
        2.2.1 外植体类型
        2.2.2 组织培养快繁途径和最佳培养基
        2.2.3 植物激素的影响
    2.3 不完全培养技术
3 栽培管理
4 野生分布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5 铁线蕨属植物的药用价值
    5.1 治疗感冒发热
    5.2 凝血止痛
    5.3 利尿通淋
    5.4 抗炎抑菌
    5.5 抗癌抗病毒
    5.6 降血糖、血压
    5.7 抗氧化
6 结论与展望

(4)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Adiantum nelumboides X. C. Zhang)群落特征及其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进展
    1.2 濒危植物群落特征研究进展
        1.2.1 植物群落区系成分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1.2.2 生态位研究
        1.2.3 种间联结性研究
        1.2.4 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1.2.5 植物种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1.3 荷叶铁线蕨概述
        1.3.1 荷叶铁线蕨的发现
        1.3.2 荷叶铁线蕨的生物学特性
        1.3.3 荷叶铁线蕨的研究现状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设置与种群特征调查方法
        3.2.2 环境因子的调查方法
    3.3 数据处理
        3.3.1 群落植物区系分析方法
        3.3.2 群落植物生活型分析方法
        3.3.3 群落内物种重要值分析方法
        3.3.4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
        3.3.5 群落搭配模式探究方法
        3.3.6 生态位测度方法
        3.3.7 种间联结性分析方法
        3.3.8 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
        3.3.9 种群动态数量化方法
        3.3.10 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荷叶铁线蕨的分布现状
    4.2 荷叶铁线蕨群落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4.2.1 荷叶铁线蕨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4.2.2 荷叶铁线蕨群落生活型分析
        4.2.3 荷叶铁线蕨群落植物区系分析
        4.2.4 荷叶铁线蕨群落各样地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
    4.3 荷叶铁线蕨群落特征分析
        4.3.1 荷叶铁线蕨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4.3.2 荷叶铁线蕨群落搭配分析
        4.3.3 荷叶铁线蕨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分析
        4.3.4 荷叶铁线蕨群落主要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4.3.5 荷叶铁线蕨群落主要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4.4 荷叶铁线蕨种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4.4.1 荷叶铁线蕨种群生境环境因子特征
        4.4.2 荷叶铁线蕨种群生境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4.4.3 荷叶铁线蕨的种群特征分析
        4.4.4 荷叶铁线蕨种群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荷叶铁线蕨的分布现状分析
    5.2 物种组成与区系分析
    5.3 物种生活型及多样性分析
    5.4 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分析
    5.5 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5.6 荷叶铁线蕨种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7 荷叶铁线蕨群落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对策
        5.7.1 荷叶铁线蕨种群存在问题
        5.7.2 荷叶铁线蕨种群的保护对策
    5.8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荷叶铁线蕨样地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和参与课题

(5)三峡库区野生荷叶铁线蕨生态环境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理区域
    1.2 调查内容
2 结果
    2.1 资源分布
    2.2 伴生植物
    2.3 群落特征
    2.4 气候特征调查
        2.4.1 调查区域
        2.4.2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气候特征
        2.4.3 荷叶铁线蕨生长气候特征
    2.5 土壤地理特征及营养成分调查
        2.5.1 土壤地理特征调查
        2.5.2 土壤营养成分
3 结论
    3.1 地理环境特征
    3.2 自然环境特征
    3.3 土壤营养特征
4 讨论
    4.1 坡向
    4.2 植被
    4.3 土壤
        4.3.1 土薄
        4.3.2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4.4濒危特征
        4.4.1种群减少过程
        4.4.2滥采滥挖是濒危的主要原因

(7)荷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及性器官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蕨类植物研究概况
        1.1.1 蕨类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1.1.2 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
        1.1.3 蕨类性器官分化
        1.1.4 蕨类植物无配子生殖研究进展
        1.1.5 荷叶铁线蕨研究进展
    1.2 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1.2.1 DNA甲基化研究机理
        1.2.2 DNA甲基转移酶
        1.2.3 DNA甲基化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1.2.4 DNA甲基化研究方法
        1.2.5 基因CpG岛预测
    1.3 本研究具体内容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CTAB法提取DNA
        2.3.2 MSAP分析
        2.3.3 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
        2.3.4 差异条带统计
        2.3.5 目的条带切胶回收
        2.3.6 测序
        2.3.7 荧光实时定量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MSAP结果分析
        3.1.1DNA提取结果检测结果
        3.1.2 双酶切及预扩增结果
        3.1.3 选扩结果分析
    3.2 测序结果分析
    3.3 相关基因CpG岛预测
    3.4 S2P家族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qRT-PCR表达
4.讨论
    4.1 实验体系构建
    4.2 荷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及性器官分化中DNA甲基化分析
    4.3 S2P家族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的分析
    4.4 S2P家族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实时定量
5.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PEG胁迫对2种蕨类原叶体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和实验设计
    1.2 研究内容和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观测
    2.2 2种蕨的原叶体生理指标的变化
        2.2.1 丙二醛 (MDA) 含量的变化
        2.2.2 脯氨酸 (Pro) 含量的变化
        2.2.3 可溶性蛋白 (SP) 含量的变化
        2.2.4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的变化
        2.2.5 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9)三峡库区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荷叶铁线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分布特点及群落特征
    1.1地理分布与原生境情况
    1.2群落结构特征
2生长特性与繁殖技术
    2.1孢子繁殖
    2.2分株繁殖
    2.3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3等位酶分析及遗传多样性
4药理作用
5濒危原因
    5.1地理分布区域狭窄与独特原生境要求
    5.2有性繁殖的自然更新困难
    5.3物种间竞争处于劣势
    5.4人为因素
6保护对策
    6.1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
    6.2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
    6.3构建濒危植物繁殖基地与种植资源库
    6.4加强宣传,完善管理与法制制度
7展望

(10)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群落伴生维管植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落特征
    2.2 区系特征
        2.2.1 科的区系成分分析
        2.2.2 属的区系成分分析
3 结语

四、国家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论文参考文献)

  • [1]荷叶铁线蕨孢子体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研究[J]. 李林宝,黄桂云,张国禹,吴笛,吴锦华,梁前艳,杨兰芳,陈会员,汪婷,杨朝东. 广西植物, 2022(01)
  • [2]荷叶铁线蕨性器官分化的微观形态观察及转录组分析[D]. 付琪.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3]铁线蕨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 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吴繁花,徐诗涛,罗佳佳.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1)
  • [4]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Adiantum nelumboides X. C. Zhang)群落特征及其保护对策研究[D]. 李丘霖. 西南大学, 2018(01)
  • [5]三峡库区野生荷叶铁线蕨生态环境调查[J]. 谢仲德,贾晗,付绍智,高文远,张植玮,孙伟. 中国中药杂志, 2017(22)
  • [6]三峡特有珍稀植物[J]. 周虹,李洋,张家发,任红,田宗伟,李媛,鲁曦卉,殷殷,王永旭,陈根发,雷冠军,王双敬,陈淑婧,曾俊强,周兴波,傅旭东. 科学世界, 2017(05)
  • [7]荷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及性器官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研究[D]. 彭婷.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2)
  • [8]PEG胁迫对2种蕨类原叶体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李巧娟,钟倩云,邵莉,季华,陈龙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2)
  • [9]三峡库区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荷叶铁线蕨研究进展[J]. 陈绍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01)
  • [10]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群落伴生维管植物研究[J]. 余顺慧,冉谷,蒋雪梅,邓洪平,周兴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20)

标签:;  ;  ;  ;  ;  

国家保护植物荷叶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