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穗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抽穗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一、结球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增武,卜丽霞,姜言法,丁健,冯连杰,杨丽娟,邹永洲[1](2021)在《济南地区夏季结球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筛选出济南地区夏季适宜种植的结球大白菜品种,以‘夏阳50’为对照,对收集的6个结球大白菜品种从田间性状、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德高45’株型紧凑,高温下结球快且紧实,净菜率高,抗病毒病和软腐病,每667 m2产量达3 418.8 kg,比对照增产32.3%,适合在济南地区夏季推广种植。

胡齐赞[2](2019)在《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春大白菜于春夏之际上市,对保障蔬菜淡季的供应意义重大,而先期抽薹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选育强耐抽薹春大白菜品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常规育种进展较缓慢,迫切需要借助分子育种技术来提高效率。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耐抽薹大白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同时开展多种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实践的探索:对耐抽薹和易抽薹的两个大白菜材料进行SSR标记的筛选及验证;利用BSA-seq的方法对抽薹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进行定位;通过转录组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及功能分析,深入了解与抽薹性状相关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对差异表达的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与分析,从转录因子水平上探索大白菜耐抽薹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耐抽薹春大白菜的种质创新针对先期抽薹已成为制约我国春季大白菜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杂种优势育种途径,初步育成了耐抽薹性、结球性及抗性等性状优于‘菊锦’的新组合‘3-5-5-3-3×3-8-1-4-5’,并初步获得了叶片无毛的耐抽薹速生苗用大白菜新种质。2.大白菜抽薹性状相关的SSR分子标记研究采用大白菜耐抽薹的突变体‘012’与其易抽薹野生型‘006’所构建的分离群体开展分子标记筛选。通过62对SSR引物筛选,获得了一个SSR显性标记BRMS-026。对双亲及F2代分别进行SSR标记单株验证,结果表明,该标记与抽薹性状具有连锁关系,与控制易抽薹性状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13.51 c M。3.基于BSA-seq的抽薹性状定位研究利用BSA-seq的方法,得到4个与抽薹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分别位于A01和A08染色体上,总长度为2.97 Mb,候选区域内共注释到576个基因,其中在亲本间存在非同义突变基因共注释到88个。基于BSA-seq分析开发In Del标记引物,并在两个亲本与两个混池上进行多态性分析,A08染色体上的1个标记A08-8具有多态性。4.基于RNA-seq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易抽薹大白菜‘006’及其耐抽薹突变体‘012’花蕾开展了转录组测序,从转录组水平分析了大白菜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有5196个基因显着性差异表达,与‘006’相比,‘012’中有2521个基因显着性上调表达,2675个基因显着性下调表达。通过GO功能分析和KEGG生物学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述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了众多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转导通路,例如淀粉和蔗糖代谢、次生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氧化磷酸化过程等。多个已报道的与抽薹开花相关的基因在‘006’和‘012’之间也显着性差异表达。例如,AP3、SEP1、AP1等在‘012’中上调表达,FLC等在‘012’中下调表达,表明大白菜抽薹开花性状存在多路径调控。5.MADS-box基因家族的分析对转录组测序获得的31个MADS转录因子进行分析,突变体中上调最明显的Br MADS24位于系统进化树的A(AP1/FUL/CAL)亚组,对抽薹具有抑制作用,与下调极为明显的Br MADS28一起均位于A09染色体。下调最明显的Br MADS28位于系统进化树的SVP亚组,下调比较明显的Br MADS22、Br MADS2均位于TM3-like(SOC1)亚组,对抽薹具有促进作用。

武月[3](2019)在《大白菜主要产区根肿菌的单孢分离及分子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芸薹属根肿菌是主要寄生在芸薹属植株根部的专性寄生菌,可以在大多数十字花科作物的任何生育期内完成侵染,导致作物生长迟缓、枯萎、乃至整株死亡。由于根肿菌存在生理小种多样性现象,且生存状态不稳定易变异,导致抗病品种选育工作开展困难。本研究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单孢分离技术体系和Williams鉴别系统对湖北利川、内蒙古通辽、陕西太白、北京(农科院)、河南南阳、辽宁大连以及云南昆明等7个地区的大白菜根肿菌进行单孢分离及生理小种鉴定;对鉴定出来的不同生理小种进行致病性、侵染性和防御酶方面的研究;利用根肿菌中ITS序列的保守性及差异性,在分子水平检测了不同生理小种之间的差异。具体结果如下:1.经鉴定本研究从7个地区中成功分离出Williams鉴定系统中1-16号生理小种中除5号、13号和16号生理外其他的13个小种,5号生理小种为对Williams的4个寄主都不致病的小种,而13号和16号小种本实验室在前期的研究中已从辽宁沈阳和山东青岛地区的根肿菌中成功分离得到。因此目前已集齐了在Williams鉴别系统中除非致病小种5号生理小种外全部小种。对7个地区分离到的单孢小种统计发现,4号生理小种均是供试地区的优势小种。2.对本实验室共分离到的15个单孢生理小种分别在感病材料‘SN143’和抗病材料‘SN205’中的发病情况和侵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混菌的生理小种分型越多致病力越强;同一寄主上不同生理小种发病程度不同;对于同一小种来说,感病品种的侵染周期比抗病品种短,其中4号小种的侵染力和致病力都比较强。对受不同根肿菌单孢小种侵染的抗/感大白菜根系中CAT活性差异分析,发现接菌后CAT在抗/感大白菜根系中均在接菌12 d左右达到最高峰,且显着高于对照。而在接菌16 d左右时感病品种中CAT活性恢复正常但抗病品种中在持续显着高于对照,表明植物通过调节CAT活性抵抗根肿菌侵染主要发生在接菌后12天左右,抗病材料中CAT的作用更加持久。3.对受不同根肿菌单孢小种侵染的抗/感大白菜根系中POD活性差异分析,发现感病品种接种根肿菌单孢后第12 d开始P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并持续到接菌后16 d以上;而抗病品种中POD活性在接菌后第8 d显着高于对照,之后迅速下降,在接菌后12 d显着低于对照。表明POD主要与植株受损后的修复有关,修复能力越强,POD含量降低的越早。另外,我们发现感病品种在接菌12 d时,4号小种与试验组的其他小种相比有显着差异,表明POD含量也与小种有关,可用于区分4号小种与其它生理小种。4.对受不同根肿菌单孢小种侵染的抗/感大白菜根系中SOD活性差异分析,发现感病品种接种根肿菌单孢后第4 d开始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并持续到接菌后第8 d左右;而抗病品种中SOD活性在接菌后第8 d才显着高于对照并迅速恢复正常。表明SOD主要在大白菜对根肿菌的侵染早期起作用,感病材料能较早被侵染,故其SOD活性变化也较早。5.通过对CTAB法和硅藻土法提取的根肿菌DNA进行比较,发现CTAB法能更好地排除植物寄主的影响;对15种不同生理小种的ITS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发现ITS-1、ITS-2和18S处都具有差异,28S处没有差异。不同小种在这些ITS区域带型表现不同,可采用这4个ITS引物对根肿菌不同生理小种进行分子鉴定。总之,通过本项研究获得了根肿菌单孢生理小种15种;并明确了CAT和SOD可以作为早期筛选抗病品种的一项辅助指标,POD具有鉴定不同小种的能力;可运用ITS序列区分不同小种间存在的差异。

吕雅兰[4](2019)在《地方特色白菜品种‘绣花锦’生育特点及品质形成研究》文中提出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是我国原产的一种重要蔬菜,地方品种资源丰富。评价和鉴定地方品种资源对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绣花锦是湖州南浔传统地方品种,不仅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而且得到嘉兴、苏州、上海等地广大消费者的推崇。本文以目前普遍栽培的“白种”和“黄种”绣花锦为材料,研究绣花锦生长动态、生育特性,并以杭州地方白菜品种’杭州油冬儿’为对照研究了绣花锦的品质构成特点等内容,以明确绣花锦的生育特性及品质特点,为栽培绣花锦这一地方特色品种、打造传统品种品牌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绣花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品种,既具有结球白菜的若干特征,如叶片较大、叶面具皱褶且较柔软;也具有普通白菜的特征,如有明显的叶柄。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白种”绣花锦和“黄种”绣花锦生长动态基本一致,而且具有普通白菜品种的“慢-快-慢”生长规律,但由于叶片较为柔软,在生长后期,特别是霜冻天气来临后,株高、最大叶大小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适宜季节播种栽培条件下,“白种”绣花锦的生长量大于“黄种”绣花锦,在叶片数、最大叶叶柄长及单株鲜重等方面更为明显。2.以“白种”和“黄种”绣花锦为材料,通过播种期试验发现,在9月10日至11月10日期间,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现蕾、抽薹、始花时间以及始花至终花时间逐渐缩短,植株现蕾时的株高、叶片数逐渐降低。绣花锦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在两种绣花锦类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播种期对单株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影响,其中“白种”绣花锦平均种子千粒重0.94 g,种子生产适宜的播种期在9月10日前后,“黄种”绣花锦平均种子千粒重1.27 g,种子生产适宜的播种期在9月10日至10月10日。3.两种绣花锦及’杭州油冬儿’植株在定植后20 d~100 d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略有波动,三个品种蛋白质含量以“黄种”绣花锦最高,“白种”绣花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且生长期间波动较大。随着植株生长,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增加;三个参试品种中,“黄种”绣花锦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白种”绣花锦与’杭州油冬儿’可溶性糖含量较为接近;但定植80 d后,’杭州油冬儿’可溶性糖含量快速上升,并在定植100 d后其可溶性糖含量大于“黄种”绣花锦。三个品种粗纤维含量定植后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杭州油冬儿’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而“白种”绣花锦粗纤维含量相对较低。4.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所及的三个白菜品种均含有17种氨基酸及2种基本氨基酸(γ-氨基正丁酸和NH3),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未检测到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和色氨酸(Trp),另外3种植物体常见的氨基酸。“白种”绣花锦氨基酸总量高于“黄种”绣花锦,两种绣花锦氨基酸总量均远大于’杭州油冬儿’,但三个品种中 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十分接近(37.06%<~37.87%)。5.利用GC-MS对两种绣花锦和’杭州油冬儿’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到42种化合物,包含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腈类、肟类、酸类、杂环类、烃类、酰胺类、卤代化合物等11类。三个品种均含有2,4-庚二烯醛(E,E)、壬醛、反式-β-紫罗酮、2,2,6-三甲基环己酮、3-(甲硫基)丙腈、甲氧基苯肟、7-(2-呋喃基)庚酸甲酯、2-N-辛基呋喃、1-(4-甲氧基苯基)-5-[(苯基甲基)磺酰基]-1H-1,2,3,4-四唑9种香味物质。2,6,6-三甲基-1-环己烯-1-乙醛、2-溴甲基1-异丙烯基-3-甲基环戊烷、戊二酸,4-甲氧基苯基丁酯这三种成分在“白种”和“黄种”绣花锦中存在,但在‘杭州油冬儿’中却未检测到。

白晨熙[5](2019)在《不同大白菜品种耐热性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大白菜属于喜凉性蔬菜,夏季高温一直制约夏季大白菜的生产,所以培育耐热性大白菜品种十分迫切。耐热品种选种过程中,亲本耐热性选择的方法成为了制约耐热性筛选的重要因素,需要找出一种快速简便的鉴定耐热性的方法。本试验通过对45份大白菜品种分别在成株期、苗期、发芽期进行各项指标的研究,对各时期选择出准确、高效的大白菜耐热性鉴定指标,建立起一套适合于大白菜耐热性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耐热性不同的大白菜品种进行生理研究。1.成株期对6月10日、7月10日、8月10日播种下的大白菜品种进行田间调查,通过对田间大白菜叶球硬度、结球个数、单株产量调查,结果表明,6月10日与7月10日叶球顶部硬度与相对单株产量可以作为田间大白菜耐热性鉴定指标,并筛选出13份耐热大白菜品种,以供生产参考。2.苗期在光照培养箱中对大白菜幼苗进行39℃/32℃、32℃/25℃、25℃/18℃三个温度处理,结果表明39℃/32℃为鉴定耐热性最佳的温度处理,在此温度处理下,大白菜幼苗热害指数变化由高温胁迫的1 d时的0.85增加至7 d时的38.71,尽管变异系数由最初的234.57%降至65.77%,极差却由最初的7.50升至75.00,反映出不同品种大白菜幼苗热害指数存在较大差异,3.发芽期对25℃、32℃、39℃各试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进行统计,通过对发芽期相关萌发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的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仅11号由中间型归到了热敏感型中,结合田间综合评价的变化可以看出,11号在田间综合评价的中间型中为最小值,其他聚类结果一致。4.不同耐热性大白菜品种生理差异,设定两个大白菜播期6月10日与8月10日,研究不同耐热性大白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的绝对生长量并不能反映植株的耐热性,相对生长量可以较好的反应植株的耐受性;6月10日根系、叶片SOD、CAT、POD活性显着高于8月10日,且耐热品种增幅大于热敏感品种,耐热品种MDA含量变化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结球期内叶增幅为40.57%、44.35%。6月10日播期下的大白菜产量、品质显着低于8月10日播期,耐热大白菜品种品质在高温下生长优于热敏感品种,但在正常环境下生长品质表现较差。5.不同耐热性大白菜品种在不同播种时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率(WUE)、气孔导度(Gs)存在不同,同一播期下不同耐热性大白菜品种光合参数存在差异,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率(WUE)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曲线,且在8月10日播种热敏感品种夏秋56的最高。对不同耐热性大白菜的叶片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大白菜叶片结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在6月10日播种期存在差异;而除气孔密度两白菜具有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各气孔测量值标均无差异。

陈位平,孙信成,田军,詹远华,张忠武,杨连勇,彭元群,康杰[6](2018)在《洞庭湖地区越冬大白菜品比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为筛选出适合洞庭湖区域栽培的越冬大白菜品种,比较了10个参试大白菜品种的农艺性状等特征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新傲尔良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上比其他品种均要高,结球率100%,净菜率75.83%,产量达7 587.58 kg/667m2,新傲尔良大白菜品种仍可作为主栽品种在洞庭湖地区推广生产;考虑品种的更新换代,建议选择改良青杂三号,产量高,达到7 754.34 kg/667m2,经济效益好。

王莉莉[7](2018)在《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外源钙水平的生理响应》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钙的敏感性及早期便捷鉴定的方法,优选抗干烧心大白菜资源,本试验对20份大白菜材料钙敏感性进行了综合鉴定评价,研究了钙敏感性显着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对不同钙水平的生理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营养液钙素亏缺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干烧心指数差异较大,但均随钙水平的增加显着降低,而相同钙水平下则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供试材料在0.5 mmol/L钙水平下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的干烧心指数均值分别为0.46、18.00和35.00;以幼苗期钙水平0和莲座期、结球期钙水平0.5 mmol/L处理的大白菜干烧心指数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可将供试大白菜分成钙敏感性、钙不敏感型和中间型3类;而采用回归分析建立幼苗期干烧心指数回归模型,仅0.5与4.0 mmol/L钙水平下的植株鲜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入选。2.营养液钙水平显着影响大白菜的生长,两品种大白菜各部位的鲜重均随着钙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产量提高,但以钙敏感型品种增产率显着高于迟钝型品种,钙水平0.5和4.0 mmol/L条件下,迟钝型品种德高春的增产率仅15.14%,而敏感型品种菊春的增产率高达29.09%。3.随生长期的延长大白菜各器官的钙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均逐渐增加,且以钙水平4 mmol/L处理下大白菜的钙磷钾含量显着高于0.5 mmol/L,氮含量则无显着差异,而钙氮磷钾积累量均以4.0 mmol/L较高;钙敏感型不同的大白菜对钙水平的响应存在显着差异,如大白菜莲座期,在钙水平4.0 mmol/L条件下培养的德高春和菊春钙积累量分别较钙水平0.5 mmol/L提高了48.37%和277.42%。4.不同钙水平培养的德高春叶片铵态氮含量、GOGAT活性均无显着性差异,而菊春则以4.0 mmol/L处理显着高于0.5 mmol/L;两品种大白菜叶片硝态氮含量与GDH、GS活性在不同钙水平下均有显着性差异,如大白菜莲座期时,4.0 mmol/L处理的菊春分别较0.5 mmol/L高61.45%、97.67%、35.15%,德高春分别高35.00%、16.28%、31.48%。5.较高的钙水平可显着提高大白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尤以对钙敏感型品种菊春的影响显着大于迟钝型品种德高春,如钙水平4.0 mmol/L处理下菊春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气孔导度分别较钙水平0.5 mmol/L高53.80%、57.30%、42.00%,而德高春仅为27.32%、26.67%、3.18%;钙水平对菊春叶片Fv/Fm、PSⅡ、qP与NPQ的影响也显着大于德高春。6.钙水平4 mmol/L培养的两品种大白菜叶片SOD、POD、CAT活性以及ASA+DHA、ASA/DHA、GSH+GSSG、GSH/GSSG和APX、AOO、DHAR活性均显着高于0.5 mmol/L,但以钙敏感型菊春的增幅显着高于迟钝型德高春,如莲座期,菊春大白菜在钙水平4.0mmol/L处理的SOD、CAT、POD活性较钙水平0.5 mmol/L分别增加67.88%、72.05%、92.37%,而德高春仅增加了24.32%、30.90%、38.81%。

张彩玉[8](2018)在《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特征特性的鉴定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不结球白菜是一种大众消费性蔬菜,其起源中心是我国,在国内外广泛引种栽培,种质资源极其丰富。为了更有效地收集、保存、利用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在江浙沪一带及其它区域收集到的32份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41个农艺性状(包括22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的调查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分析,及品质评价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32份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分析后发现其中26份品种资源存在明显的变异或混杂现象,变异性状涵盖了观察的所有定性性状(22个)。在将至少具有一个变异/混杂性状确定为变异/混杂株的前提下,对32份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的变异/混杂株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2份品种材料中,变异/混杂株率介于0~30%之间,平均变异/混杂株率为5.31%。对不结球白菜形态特征、品种类型等考察分析表明,不结球白菜的品种多样性明显。2.对可能存在同名异种或同种异名的6类15份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的22个定性性状、19个定量性状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数据进行直观分析、欧氏距离比较及系统聚类分析,发现‘13-黑叶四月慢’与‘15-上海黑叶五月慢’、‘2-苏州青’与‘4-矮萁苏州青’及‘3-黑叶苏州青’均属于同种异名,而‘6-杭州油冬儿’与‘19-杭州油冬儿’、‘25-杭州油冬儿’及‘28-杭州油冬儿’属于同名异种,两份‘绣花锦’也为同名异种材料。3.以9个抽薹性不同的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为试材进行萌动种子4℃低温春化处理并结合长日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根据达到30%植株现蕾、抽薹所需的最短低温处理时间长短,以及该处理条件下从播种到现蕾、抽薹所需时间长短,可以鉴定不结球白菜冬性或耐抽薹性的强弱。在试验所及的9份材料中,‘12-四月慢’‘14-五月慢’、‘29-金华黑叶油冬’冬性最强,‘30-衢州青’冬性较强,‘25-杭州油冬儿’和‘2-苏州青’冬性较弱,‘4-矮萁苏州青’、‘5-矮抗青’和‘16-长梗白菜’冬性弱。4.以13份品质差异较大的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为材料对产品成熟期最大叶片的相关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品质指标在不同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品种间变异幅度大。统计后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的糯性品质与渣量极显着负相关,与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粗纤维、粗灰分、可滴定酸、维生素、干物质等营养品质及叶片组织结构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利用质构仪TPA测试对糯性与不结球白菜质构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表明,糯性与叶片和叶柄黏聚性等质构特性参数均无显着相关性,可初步判断白菜糯性品质构成因素区别于玉米、水稻中的黏糯性。

马关鹏,潘业勤,赵大芹[9](2017)在《耐抽薹大白菜越冬栽培品种鉴定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在贵阳地区对8个大白菜品种(组合)进行晚秋播种,露地地膜越冬栽培品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黔白5号早熟性好,采收期早,抽薹性晚;黔白9号中晚熟,抽薹性极晚;组合(BZ 1×E 2)中熟,抽薹性极晚;组合(BC 2×D-7)早熟,抽薹性极晚。经鉴定这4个品种(组合)综合性状优,抗病性强,极耐抽薹,适宜贵阳及气候相似地区冬春、早春推广种植,填补3—5月份的全国性大白菜春淡。

罗孝明,祁斌,赵大芹[10](2017)在《露地越冬大白菜品种筛选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对6个春大白菜品种进行冬春茬露地地膜田间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黔白10号早熟性好,生育期短,抽薹性晚;黔白8号在冬春低温条件下生长势强,耐低温、抽薹性极晚,两个品种在贵阳及气候相似地区可进行冬春、早春推广种植,填补3-5月份的全国性大白菜淡季市场。

二、结球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球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地区夏季结球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方法
        1.4.1 田间性状及抗病性调查
        1.4.2 产量调查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田间性状对比
    2.2 抗病性调查
    2.3 不同品种产量比较
3 结论

(2)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大白菜概述
    1.2 大白菜耐抽薹育种研究进展
        1.2.1 耐抽薹大白菜品种选育现状
        1.2.2 耐抽薹大白菜育种研究展望
    1.3 大白菜抽薹性状机理研究进展
        1.3.1 遗传规律研究
        1.3.2 生理生化研究
        1.3.3 分子机制研究
    1.4 分子标记及BSA-seq技术
        1.4.1 基因定位概述
        1.4.2 分子标记研究概述
        1.4.3 大白菜抽薹性状分子标记研究
        1.4.4 BSA-seq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1.5 转录组学及 RNA-Seq 技术
        1.5.1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5.2 RNA-Seq 技术在芸薹属蔬菜中的应用
    1.6 植物MADS-box基因研究进展
        1.6.1 MADS-box蛋白的结构研究
        1.6.2 植物MADS-box基因的分类研究
        1.6.3 植物MADS-box基因的功能研究
    1.7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2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资源材料
        2.1.2 育种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耐抽薹材料的筛选
        2.2.2 耐抽薹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2.2.3 组合选配结果
        2.2.4 耐抽薹结球大白菜杂交种繁制
        2.2.5 耐抽薹苗用大白菜种质创新
    2.3 讨论
3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SSR分子标记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构建基因池
        3.1.3 基因组DNA提取
        3.1.4 SSR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连锁SSR标记的筛选
        3.2.2 连锁SSR标记的验证
        3.2.3 连锁标记与目标性状遗传距离估算
    3.3 讨论
4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BSA-seq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遗传分析
        4.1.3 构建基因池
        4.1.4 重测序
        4.1.5 数据分析
        4.1.6 连锁标记开发与鉴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遗传分析
        4.2.2 测序数据统计
        4.2.3 SNP检测与注释
        4.2.4 SmallIn Del检测与注释
        4.2.5 关联分析结果
        4.2.6 候选区域的功能注释
        4.2.7 连锁标记开发
    4.3 讨论
5 大白菜抽薹性状蕾期转录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主要实验试剂
        5.1.3 总RNA提取与c DNA文库的构建
        5.1.4 转录组测序
        5.1.5 数据分析
        5.1.6 差异基因筛选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易抽薹和耐抽薹大白菜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
        5.2.2 基因定量分析
        5.2.3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5.2.4 差异表达mRNA的表达量验证
        5.2.5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5.2.6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分析
    5.3 讨论
6 与大白菜抽薹相关的MADS-box基因家族的分析鉴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数据材料
        6.1.2 大白菜MADS基因家族的鉴定
        6.1.3 MADS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
        6.1.4 大白菜MADS基因染色体分布
        6.1.5 大白菜MAD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大白菜MADS基因家族的鉴定
        6.2.2 大白菜MADS基因系统进化比较分析
        6.2.3 大白菜MAD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分析
        6.2.4 大白菜MAD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3 讨论
7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3)大白菜主要产区根肿菌的单孢分离及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十字花科根肿病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1.1.1 根肿菌的致病力分化
        1.1.2 根肿菌的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1.1.3 根肿菌单孢分离技术的研究
    1.2 寄主抗病与防御酶系的关系
    1.3 根肿菌检测技术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几个根肿菌主要发生地区的单胞菌生理小种鉴定
    2.1 材料方法
        2.1.1 供试菌种及材料
        2.1.2 根肿菌分离单孢及植株培养
        2.1.3 根肿菌的生理小种鉴定
        2.1.4 抗/感品种接种发病调查
        2.1.5 抗性等级划分标准
        2.1.6 侵染动态观察统计
    2.2 结果分析
        2.2.1 各地区根肿菌单孢的获得
        2.2.2 七个地区根肿菌单孢的Williams生理小种鉴定
        2.2.3 不同地区混生根肿菌致病力的差异
        2.2.4 各地区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的汇总
        2.2.5 各单孢生理小种致病力的差异
        2.2.6 各单孢生理小种对大白菜侵染力的差异
    2.3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根肿菌单孢小种侵染大白菜根部酶活性变化分析及分子鉴定
    3.1 材料
        3.1.1 供试菌种及材料
        3.1.2 试验药剂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3.2 方法
        3.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及接种
        3.2.2 防御酶酶液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3.2.3 根肿菌DNA提取方法及PCR检测
        3.2.4 ITS序列差异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防御酶指标的分析
        3.3.2 不同根肿菌DNA提取方法的PCR结果分析与比较
        3.3.3 不同生理小种根肿菌ITS区域PCR扩增结果分析
    3.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地方特色白菜品种‘绣花锦’生育特点及品质形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白菜概述
    1.2 白菜品种资源收集研究利用现状
        1.2.1 白菜品种资源收集与整理
        1.2.2 白菜品种资源利用现状
    1.3 白菜品质构成及研究进展
        1.3.1 白菜品质及其常规评价方法
        1.3.2 风味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绣花锦的生长动态与生育特点研究
    2.1 绣花锦植株生长动态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试验材料
        2.1.1.2 试验设计
        2.1.1.3 数据分析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小结与讨论
    2.2 绣花锦的生育特点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试验材料
        2.2.1.2 试验设计
        2.2.1.3 数据分析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绣花锦的生育期表现
        2.2.2.2 绣花锦植株生长动态
        2.2.2.3 绣花锦种子产量构成特点
        2.2.3 小结与讨论
3 绣花锦品质特点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设备与仪器
        3.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可溶性蛋白含量
        3.2.2 可溶性糖含量
        3.2.3 粗纤维含量
        3.2.4 氨基酸含量
        3.2.5 白菜挥发性成分分析
    3.3 讨论
        3.3.1 白菜蛋白、糖及粗纤维含量与风味品质的关系
        3.3.2 白菜中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品种间差异
        3.3.3 绣花锦独特香味的产生原因
4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5)不同大白菜品种耐热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植物热害及其症状表现
    1.2 大白菜耐热性研究进展
        1.2.1 大白菜耐热生理生化机制
        1.2.2 大白菜耐热分子机制
    1.3 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3.1 田间直接自然鉴定法
        1.3.2 人工模拟气候耐热性鉴定法
        1.3.3 种子活力指标
        1.3.4 间接鉴定法
        1.3.5 生理生化指标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大白菜成株期田间耐热性鉴定评价
        2.2.2 大白菜幼苗期耐热性鉴定评价
        2.2.3 大白菜发芽期耐热性鉴定评价
        2.2.4 耐热性差异大白菜生理特性研究
    2.3 测定方法
        2.3.0 生长量
        2.3.1 种子萌发相关指标
        2.3.2 热害指数
        2.3.3 SOD、CAT、POD活性与丙二醛含量
        2.3.4 光合参数
        2.3.5 产品品质
        2.3.6 大白菜叶球硬度
    2.4 处理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白菜品种耐热性田间鉴定
        3.1.1 播期对不同品种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3.1.2 播期对不同品种大白菜叶球硬度及结球率的影响
        3.1.3 田间大白菜成株耐热性综合评价
        3.1.4 大白菜成株耐热性简化指标评价
    3.2 大白菜幼苗期及发芽期耐热性鉴定
        3.2.1 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大白菜幼苗热害指数的影响
        3.2.2 大白菜幼苗热害指数聚类分析
        3.2.3 不同品种大白菜种子萌发对高温胁迫的反应
        3.2.4 大白菜种子萌芽期耐热性聚类分析
    3.3 不同耐热性大白菜某些生理特性比较差异
        3.3.1 耐热性差异大白菜不同播期的产量品质
        3.3.2 耐热性差异大白菜抗氧化活性变化
        3.3.3 耐热性差异大白菜MDA含量变化
        3.3.4 耐热性差异大白菜叶片水气交换参数
        3.3.5 不同耐热性大白菜品种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
4 讨论
    4.1 大白菜品种耐热性差异及鉴定评价方法
    4.2 大白菜品种耐热性差异的原因
        4.2.1 不同品种大白菜抗氧化系统对高温的适应能力显着不同
        4.2.2 不同品种大白菜光合作用对高温的适应性显着不同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洞庭湖地区越冬大白菜品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白菜的特征特性比较
    2.2 大白菜的产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7)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外源钙水平的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符号及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对钙的需求
        1.1.1 钙对植物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1.2 钙素不足引发的生理病害
    1.2 植物钙营养的生理作用
        1.2.1 钙与植物氮、磷、钾吸收的关系
        1.2.2 钙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
        1.2.3 钙对植物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
        1.2.4 钙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3 钙素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相关机制
        1.3.1 钙素对细胞壁结构的影响
        1.3.2 钙对细胞膜结构的影响
        1.3.3 钙离子作为植物细胞中的第二信使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一: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外源钙敏感性鉴定
        2.1.2 试验二:钙水平对不同钙敏感型大白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2 测定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外源钙素敏感性分析
        3.1.1 不同钙水平对大白菜干烧心指数的影响
        3.1.2 幼苗期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外源钙水平的响应
        3.1.3 莲座期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钙水平的响应
        3.1.4 结球期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钙水平的响应
        3.1.5 大白菜钙敏感性便捷鉴定指标的确定
        3.1.6 大白菜钙敏感性便捷鉴定指标的应用
    3.2 钙水平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3.3 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生长及氮磷钾钙吸收利用的影响
        3.3.1 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部位钙吸收特性的影响
        3.3.2 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部位氮吸收特性的影响
        3.3.3 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部位磷吸收特性的影响
        3.3.4 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部位钾吸收特性的影响
        3.3.5 钙水平对大白菜氮代谢的影响
    3.4 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叶片叶绿素荧光及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
        3.4.1 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叶片光合水气参数的影响
        3.4.2 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莲座期叶片光合水气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3.4.3 钙水平对大白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 钙水平对大白菜叶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3.5.1 钙水平对大白菜叶片MDA含量与SOD、CAT、POD活性的影响
        3.5.2 钙水平对大白菜ASA+DHA、ASA/DHA、GSH+GSSG、GSH/GSSG的影响
        3.5.3 钙水平对大白菜APX、AOO、DHAR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外源钙的敏感性
    4.2 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外源钙水平的响应特性
        4.2.1 不同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矿质元素吸收特性的影响
        4.2.3 不同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氮代谢的影响
        4.2.4 不同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叶片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4.2.5 不同钙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白菜抗氧化系统的表现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特征特性的鉴定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不结球白菜起源和分类
    1.2 种质资源概念及类别
    1.3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研究
        1.3.1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收集与整理
        1.3.2 不结球白菜形态特征鉴定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
        1.3.3 不结球白菜生物学特性鉴定
        1.3.4 不结球白菜品质评价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不结球白菜典型性一致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混杂变异的性状
        2.2.2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的变异/混杂株率
        2.2.3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
    2.3 讨论
3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的同名异种与同种异名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类别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的直观分析
        3.2.2 六类15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
    3.3 讨论
4 不结球白菜耐抽薹性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结球白菜资源的现蕾条件与现蕾时间
        4.2.2 不结球白菜品种资源的抽薹条件与抽薹时间分析
        4.2.3 不结球白菜品种资源的抽薹条件与抽薹时间分析
    4.3 讨论
5 不结球白菜品质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各参试材料的营养成分
        5.2.2 叶片解剖结构的品种间差异
        5.2.3 质构仪TPA测试分析
        5.2.4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的糯性品尝评价
        5.2.5 有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6 讨论
    6.1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变异、混杂原因分析
    6.2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的同名异种分析
    6.3 不结球白菜糯性品质研究探讨分析
7 本试验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9)耐抽薹大白菜越冬栽培品种鉴定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气温情况
    2.2 物候期
    2.3 主要植物学性状
    2.4 产量
    2.5 抗病性
3 讨论与小结

(10)露地越冬大白菜品种筛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气温情况
    2.2 物候期
    2.3 主要植物学性状
    2.4 丰产性
    2.5 抗病性
3 小结与讨论

四、结球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地区夏季结球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 李增武,卜丽霞,姜言法,丁健,冯连杰,杨丽娟,邹永洲. 中国果菜, 2021(05)
  • [2]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D]. 胡齐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3]大白菜主要产区根肿菌的单孢分离及分子鉴定[D]. 武月.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4]地方特色白菜品种‘绣花锦’生育特点及品质形成研究[D]. 吕雅兰. 浙江大学, 2019(01)
  • [5]不同大白菜品种耐热性鉴定[D]. 白晨熙.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6]洞庭湖地区越冬大白菜品比试验[J]. 陈位平,孙信成,田军,詹远华,张忠武,杨连勇,彭元群,康杰. 湖南农业科学, 2018(07)
  • [7]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外源钙水平的生理响应[D]. 王莉莉.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 [8]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资源特征特性的鉴定与评价研究[D]. 张彩玉. 浙江大学, 2018(06)
  • [9]耐抽薹大白菜越冬栽培品种鉴定试验[J]. 马关鹏,潘业勤,赵大芹. 种子, 2017(09)
  • [10]露地越冬大白菜品种筛选试验[J]. 罗孝明,祁斌,赵大芹. 农技服务, 2017(12)

标签:;  ;  ;  

抽穗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