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过以下违规行为?

您是否有过以下违规行为?

一、您有过下列违章现象吗(论文文献综述)

徐凌峰[1](2021)在《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与控制》文中提出企业是运用所属的各类型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以期达到盈利目的的法人和社会经济组织,作为商品经济组织类型的模式之一,企业能够完成经济资源的配置,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路程中,管理者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较忽略相应的安全管理,导致企业安全事故时常发生,而现有研究也指出,人为因素又是导致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分析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与传播,探索防控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对策,对于扼制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选题基于企业的实际安全管理现状,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传播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期了解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传播的基本情况,对于防控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十分重要。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于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构建“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分析主范畴之间的典型结构关系,解释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机理;(2)基于传染病模型对于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传播过程进行多智能体仿真;(3)根据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概念模型及仿真结果,针对影响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和仿真过程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防控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提供借鉴。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影响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初始范畴共包含21个初始范畴,影响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主范畴共有12个,最终得出4个核心范畴,分别为个体特质、个人素养、企业安全管控措施、工作满意度。运用Netlogo软件通过仿真构建基于传染病模型的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将仿真模型所涉及的不安全行为传播的不安全势能水平、传播意愿、约束能力、承受系数等参数代入到模型中,最终得出仿真结果。通过对于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模型的仿真与分析结果,基于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提出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控制措施,如提高员工个人素养、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加强在企业安全管控措施方面的建设等。

张静怡[2](2020)在《风险心理及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飞行员的操作行为对航空安全起到关键作用,飞行冒险行为常常会引发违规,从而导致飞行事故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个体行为受其心理特征影响。因此,本研究聚焦于风险心理模型的构建,并研究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首先,为探究与飞行冒险倾向密切相关的心理影响因素,采用大样本纸笔问卷测验的方式收集661名飞行学员的飞行冒险倾向得分和各项心理因素得分。对问卷得分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16PF)中只有E因素(恃强性)和L因素(怀疑性)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弱相关关系;而对于16PF的八个次级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也都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弱相关关系;两个社会认知因素,即风险知觉和危险态度都与飞行冒险倾向存在中度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以飞行冒险倾向得分作为因变量,各心理因素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含有人格特质的心理模型对飞行冒险倾向的解释率仅为7.9%;而在模型中纳入两个社会认知因素后,对飞行冒险倾向的解释率上升至30.4%。其次,为进一步探究风险心理对飞行冒险操作行为的影响,选取31名飞行员及飞行学员作为被试,通过模拟飞行实验测量其飞行冒险操作得分,以此为因变量,再将其各项心理因素得分作为自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6PF中仅M因素(幻想性)对飞行冒险操作存在正向影响,而E因素(恃强性)、F因素(兴奋性)、G因素(有恒性)、H因素(敢为性)、L因素(怀疑性)、N因素(世故性)、Q3因素(自律性)和Q4因素(紧张性)均对飞行冒险操作产生负向影响;社会认知因素中:危险态度正向影响飞行冒险操作得分,风险知觉负向影响飞行冒险操作得分。最后,结合相关监控标准及局方文件,对实际运行中的飞行冒险行为进行分析,得出20项与飞行冒险行为密切相关的违规型超限事件。通过进一步的飞行数据统计和风险评价后发现,“收起落架晚”这一超限事件的风险等级最高,应予以重点监控。风险心理模型中包含人格特质和社会认知因素,均对飞行冒险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出于风险管理考虑,人格测量固然可以作为飞行员选拔的有效方式,但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也能有效减少飞行冒险行为的发生,提高航空安全。

曹钰洁[3](2019)在《成都火车站流动摊贩规范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管理工作是随着城市的不断推进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成都火车站一直是西南铁路客运枢纽和成都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地区,人流、物流、车流密集,巨量的人员流动性为这一区域带来了可观的商机,流动摊贩应运而生,并成为城市管理难题,成都火车站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作用,与其他地区的流动摊贩管理工作相比,有其特殊难点。现就目前成都火车站地区流动摊贩管理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以此不断探索车站地区城市管理新方法,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新机制。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火车站城市管理的现状与工作模式。收集并整理了近7年来流动摊贩管理情况数据,对流动摊贩和过往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流动摊贩基本情况、户籍构成、经营种类、分布特点等情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听取了流动摊贩与城管队员对流动摊贩规范管理的看法及意见建议,整理分析了相关数据。特别对成都火车站地区藏族流动摊贩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在解决流动摊贩本身的问题之外,对边远贫苦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工作探索更多可能性。研究发现,成都火车站流动摊贩规范管理存在车站环境复杂、体制建设滞后、队伍管理欠缺、社会支持度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文章对问题作出了相应原因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车站地区扩容改造势在必行,城管执法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执法,城管部门要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上要扩大公众参与、提升社会动员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现代科技”,此外还应该加强城市管理长效联动机制、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等。

刘磊[4](2018)在《中国早期电影院空间文化研究(1896-1949)》文中认为电影院曾是城市在不同时代的地理标志和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记忆和文化传统,其凝结着大众对城市的感知、体验与认同。本文以电影院为研究对象,以1896-1949年为限,采取新文化史研究自下而上的微观研究视角,试图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衣食住行这些世俗层面来观察发生在电影院中的历史现象,以期在历史的细枝末节、电影院的犄角旮旯里梳理出中国早期电影院的发展脉络、文化逻辑和市场规律,并呈现出一幅以电影院空间为表征的社会文化图景。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社会学家纷纷将时间上的青睐转移到空间上来。西方空间理论鼻祖式人物列斐伏尔的“三元组合概念”——空间实践、空间的再现、再现的空间,给本文行文结构带来启示,在此基础上,将全文研究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电影院的感知空间、电影院的社会空间、电影院的再现空间。电影院的感知空间,即电影院物质和物质化的空间,其可在两个层面上被阅读和分析:一是对其表象(分布、位置、环境、建筑、银幕画面、声音)进行实物性的描绘,二是从外在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过程中寻求物质空间的社会文化解释。电影院首先是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是地图上所呈现出的空间分布,它在宏观上涉及中国早期电影院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在微观上关系到电影院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特征。电影院的建筑,它不仅是一种工程技术,更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物化形式,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往往比建筑本身更为重要。“听觉”是继“视觉”之后,电影院里又一重要感知方式,“有声电影”的到来,不仅给电影带来了“声音”技术,更是对电影美学的一场颠覆性革命,它影响到了电影的拍摄方法,改变了观众的感知方式和观影体验,还关涉到了现代性、民族、国家和地方等议题。电影院的社会空间,由物质空间之外的各种复杂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关系网络组成。其根植于生产关系、意识形态、权力争夺、话语模式、行为习惯等中,包括电影院商人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行为,社会改良家推行的观影行为规范,国家颁布的电影院管理条例、规章和电影检查制度,等等。与此同时,电影院还展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缩影,有整个社会道德失范、秩序混乱下的军警之患,也有因爱国情感或者职业歧视引发的暴力抗击电影院事件,有殖民者对被殖民国家的书写,也有被殖民者对国家主权的争夺和民族形象的建构,有知识精英和大众媒体对公共话语的塑造,也有市民观众对高压政治的反抗,它是种种社会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的化身。可以说,电影院本身上演着比其放映的影片更精彩的演出,其蕴含的消费、权力、阶级、种族、性别、现代性、身份等问题,使其成为研究社会空间性的最佳文本之一。电影院的再现空间,它是围绕“影片”“媒介”和“人”展开的有关符号、经验、记忆与想象的生产、重构过程,它涉及城市中广大小市民阶层对电影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关系到电影院空间的延伸和对电影的传播,它也与电影院中活动的“人”密切相关。小市民是中国早期电影最庞大的观众群体,小市民观众对武侠神怪片、鸳鸯蝴蝶片的推崇,内地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冷落,左翼电影迎合小市民的商业策略,都说明在市场表象之下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起了重要作用。电影广告、海报、说明书等媒介的生产与消费,使观众的观影活动无形间从电影院进入了更广大的日常生活空间,与影片一起成为个体与集体对特定时代影院记忆的一部分。电影院中一切的活动实践,都最终需指向行为主体,即“人”,电影院中除了观众、明星以外,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也是重要的群体,他们作为影院中“第三只眼睛”,所形成对影院的体验、记忆完全不同于观众,从而成为早期电影院一个丰富的注脚。最后,本文在呈现与“还原”——中国早期电影院是什么样的?早期观众是如何看电影的——这一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的同时,着重思考以下几个关于早期电影院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观众为何去电影院?作为“公共空间”的电影院,其空间本体特征是什么?国家权力对公共生活的渗入与控制是如何体现在电影院的日常经营与观众看电影行为中?在回答这些问题基础上,认为中国早期电影院参与了近代以来现代性、民族、国家等宏大议题的建构,这是中国早期电影院发展的一条主线。

王传连[5](2018)在《生理因素对驾驶人风险认知及驾驶行为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汽车保有量的逐渐上升,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道路交通事故也给人们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交通事故的发生通常与人、车、路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而其中由―人因‖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据绝大部分比例。由于驾驶人的危险驾驶行为以及较差的驾驶技能更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驾驶行为和驾驶技能又受驾驶人生理因素的瞬间及长期持续性影响。生理因素是指驾驶人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原因(如,性别、体力、视力以及驾驶人的行动特征等),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法为基础,对驾驶人进行驾驶行为及驾驶技能调查,同时辅以生理因素对其日常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力图研究几种典型生理因素对驾驶人驾驶行为及风险认知在不同层级的影响。在对国内外生理因素与驾驶人行为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驾驶人行为问卷、驾驶技能问卷以及相关生理评估量表等,对职业及非职业驾驶人进行调查,分别对近视的非职业驾驶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职业驾驶人、以及患有肌肉骨骼疾患的职业驾驶人进行生理因素与驾驶行为等的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视力近视驾驶人的生存质量显着影响其驾驶能力和危险感知能力;高生存质量的近视驾驶人其驾驶能力和风险认知能力均强于低生存质量驾驶人;并且生存质量对驾驶能力和风险认知能力的影响高于其他影响因素。同时,视力近视程度高的驾驶人夜间驾驶风险接受能力较低,并且驾驶能力弱于低近视程度驾驶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对职业驾驶人的记忆力流失和风险感知能力下降这两个方面产生显着影响。而患有高风险OSA的驾驶人其危险驾驶行为相对更多,且其驾驶技能相对弱于患有低风险OSA驾驶人。OSA对白班(昼间驾驶车辆)驾驶人在日常驾驶过程中的记忆力流失情况以及风险感知能力影响显着,且夜班(夜间驾驶车辆)OSA高风险驾驶人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比夜班OSA低风险驾驶人更差。在驾驶技能方面,OSA高风险出租车驾驶人的驾驶技能在总体上弱于OSA低风险驾驶人。驾驶人患肌肉骨骼疾患(MSD)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异常驾驶行为中的一般性失误、危险性失误行为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且其严重程度越高,出行失误行为的频率越高。MSD可作为自变量显着预测驾驶人的一般失误和危险性失误行为。此外,人的年龄、驾龄、情绪,驾驶技能也均会影响异常驾驶行为的变化。

韩韵哲[6](2018)在《天津港A集装箱码头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港口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大港口将适应市场变化趋势作为企业发展的风向标。港口企业为增加其核心竞争力,纷纷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在原有港口装卸业的基础上,以国际物流业作为其延伸。客户关系管理是各类港口之间竞争的主要体现。近年来,各类港口提供的服务、开展的营销工作存在明显的同质化问题,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港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努力与客户实现共赢,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本文以港口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以天津港A集装箱码头(以下也简称A集装箱码头)为重点研究个体,从管理理念、技术和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简述港口物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提出适应于客户关系管理需要的管理与IT人员培养、管理系统的不断改进、将客户关系管理纳入到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服务流程的改进、供应链上建立合作、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不确定性、不断完善现有的市场营销策略等对策建议,并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组织结构完善、适应于客户关系管理评价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等具体实施措施,以达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港口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杜氏欣(DO THI HAN)[7](2017)在《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行为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动自行车作为解决能源紧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具有快捷、便利、经济、实用以及出行的覆盖距离比传统自行车要长等优点,从出现以来逐渐走进家家户户,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已成为居民短距离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处常出现闯红灯、穿越机动车、错用车道等不安全行为,导致交叉口交通秩序混乱,不仅降低了交叉口和路段的服务水平,还易于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了解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运行机理可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对于交通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针对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的行为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微观行为模型,从而提出了针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管理措施。本研究为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以及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以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的运行特征为核心,在提高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前提下展开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电动自行车标准化、特征、安全及管理等四方面研究的现状,明确本研究的方向及重点。接着,在文献综述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的实地视频拍摄及问卷调查对电动自行车的通行能力、出行特征以及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随后,对信号控制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在空间状态下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交叉口电动自行车排队模型及膨胀模型。这些研究结果可对本论文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电动自行车的问题在交通系统中是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交叉口处电动自行车的运行更加复杂。电动自行车到达交叉口时将与其它车辆汇集,形成了多种冲突及干扰,不仅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常出现闯红灯、逆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不安全行为,对骑行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通过分析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与其他车辆的干扰机理及其特征,了解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不安全行为特征,找出导致这些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可对提高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具有很大的帮助。基于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运行特征、跟驰理论,建立了电动自行车的纵向前进和横向移动模型。通过研究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微观行为特征,并且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建立直行电动自行车穿越右转机动车可接受间隙的模型。最后,本论文通过实际视频拍摄,结合对北京市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闯红灯的意向调查,利用广义力模型(GF模型)对电动自行车闯红灯概率进行了建模。这些模型可作为混合交通流领域的理论依据,也可以对提高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措施提供了参考。最后,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的管理经验之上,结合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对电动自行车提出了管理政策,包括:电动自行车车辆管理政策、骑行者管理政策以及电动自行车行驶道路管理措施。其中,对于电动自行车车辆管理政策,提出了车辆类型、车辆上牌等政策;对于骑行者管理政策,提出了对骑行者年龄、身体条件、驾照、安全培训等管理措施;随后,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措施主要从道路设计、交叉口设计以及信号控制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适用电动自行车路段设计方法如在车道上添加视错觉标线、实现机非分隔;在交叉口提出电动自行车过街优化设计、左转电动自行车等候区设计以及电动自行车停车区设计方法,并且对信号控制交叉口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段满珍[8](2017)在《基于博弈论的居住区共享停车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与原有停车设施规划不足、配建标准偏低、停车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的矛盾导致城市停车困难。因停车拥挤导致车辆巡游时间过长、出入口排队、违规占道停车,进而引发交通纠纷、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因不同类型建筑物停车吸引特性不同导致停车设施利用不均衡的问题同样严重。虽然咪表、VMS等现代化停车装备的引入和停车换乘、阶梯式计价等停车管理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停车问题,但停车位不足的根源性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停车位共享指具有不同属性的相邻土地间共用停车场地,以降低单独使用的总量的一种手段,也是抑制性停车需求控制背景下的产物。但是居住区停车位因其特殊的归属权和管理权问题一直没有被作为共享资源考虑,只有在面临严重的城市停车问题,以及土地资源限制性使用的条件下才开始受到关注。居住区停车位共享策略是利用居住区停车位与其它类型停车位在时间利用方面的互补性来实现停车资源的共享共用,因其庞大的数量和时间方面的特殊优势成为缓解社会停车难的最有利资源。但是居住区停车位又因其特殊的归属权,在共享实施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博弈论和共享停车理论相结合,从分析驾驶人、停车位拥有者、停车设施管理者偏好入手,研究居住区停车位参与下的共享停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考虑到传统群体式停车诱导容易导致局部停车拥挤的问题,提出了个性化停车诱导的定义和服务流程,结合居住区共享停车的需求,设计了基于APP的个性化停车诱导系统物理架构和功能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该框架的几个核心问题。(2)针对居住区停车位能否实现共享这一问题,收集共享停车和博弈理论在交通方面的应用成果,结合国内外共享停车实践,分析论证居住区停车位实施共享的可行性。通过对居住区车辆出行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居住区停车位闲置特性;结合居住区停车位对外共享意愿调研结果,分析居住区停车位实施共享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设计规划问题、管理问题和意识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居住区停车位对外共享的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标定,并提供了可参考数据和模型应用实例,用于评估居住区现有条件下的最大对外共享服务能力,为实时共享停车提供理论基础。(3)由于居住区停车位共享涉及驾驶人、停车位提供者和城市停车设施管理者等多方利益,因停车选择过程中各方的偏好不同,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利益的分歧,因此引入博弈论对停车选择过程中各方的博弈关系进行研究。文中首先利用共享停车调查结果对影响停车场选择的要素进行分析,从而确立了居住区共享停车中的三方博弈关系,并对博弈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停车博弈,包括:(1)共享平台和驾驶人之间的动态博弈,给出了停车高峰期二者博弈的基本式,分析了博弈的纳什均衡解;(2)高峰停车中n个驾驶人之间的拥挤停车博弈,通过四个推论分析了由拥挤停车向共享停车转化的基本条件;拥挤停车博弈分析结果表明,拥挤停车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违章停车的收益大于共享停车。因此,共享停车的实施务必研究停车秩序管理和违章处罚的阈值。(3)文中通过建立停车秩序管理者和违章驾驶人博弈模型,研究停车秩序管理者和驾驶人博弈的均衡条件。利用案例对几个模型的应用和价值进行说明。针对共享停车中的几种博弈现象,研究了共享停车的博弈均衡:包括n个停车驾驶人的纳什均衡,共同决策下的Cournot均衡,理想状况下的垄断博弈和共享停车动态博弈的Stackelberg均衡。(4)根据博弈分析结果,重点研究个性化共享停车诱导之下的动态博弈行为,利用共享停车选择核心要素构建共享平台和驾驶人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双层规划模型,描述二者停车选择博弈行为。重点是基于一定的居住区共享停车假设条件,定义了高峰泊位溢出指数、居住区停车场实际泊位空闲率、居住区停车位高峰对外共享率等评价指标,分别以驾驶人共享停车收益最大化和共享平台协调控制的停车管理效果最佳为目标,建立二者博弈的双层规划模型。通过博弈模型的协调控制,实现二者博弈的均衡,达到区域范围停车场的均衡利用。根据模型的求解条件,设计了基于变形粒子群算法的嵌套优化算法求解博弈模型的均衡解,并以某市商业中心区及周边居住小区为例进行模型仿真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构建了居住区停车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用于描述居住区参与共享停车的服务能力;(2)研究了居住区停车位参与下的共享停车选择行为核心影响要素,分析了驾驶人、停车位供应者和共享停车管理平台之间的博弈关系、博弈模型基本式和博弈均衡解;(3)构建了基于APP共享停车管理框架下的居住区共享停车服务模型,为实现居住区共享停车和停车资源的均衡协调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吴春林[9](2016)在《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领导力未发挥应有作用导致的现场管控薄弱是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如何通过改善安全领导力提升建设项目安全绩效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尚未很好回答的问题。本论文凝练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开发安全领导力测评量表,研究安全领导力对建设项目安全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建筑业安全领导行为规范,设计并验证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为改善安全领导力从而提升建设项目安全绩效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首先,基于人种志研究和扎根理论,凝练出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共包含安全影响与德行垂范、安全指导与愿景激励、安全关注与个人尊重、安全控制与绩效管理四个维度;提出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理论模型,指出建筑业安全领导力包含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三个层面,并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两大路径作用于建设项目安全绩效。其次,基于结构化访谈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因子结构并开发出安全领导力量表,为安全领导力实证研究提供测评工具。再次,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研究建设项目各方安全领导力的影响关系,阐释了安全领导力对项目安全绩效作用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两大路径。最后,基于以上成果,提炼出建筑业管理者的安全领导行为规范,作为设计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的基础和依据;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证调研,发掘出安全领导力有效性评价指标,作为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设计阶段的有效性论证依据;基于行动式研究,在案例项目上设计并实施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通过纵向效果评价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归纳出建筑业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方法和流程。本论文提出了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理论模型,为本领域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开发了安全领导力因子结构和量表,为开展安全领导力现状评估和持续改善提供了测评工具;揭示了各方安全领导力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影响项目安全绩效的机理,丰富了安全领导力的理论成果;提炼出建筑业安全领导行为规范并设计实施有效的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为提升建筑业安全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行动式研究的安全领导力设计与实施流程,可作为管理工具指导从业者在安全领导力改善中的规范性实践。

何宗玉[10](2015)在《A公司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越发旺盛,电力工程大量涌现,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纵观近年来我国电力工程的总体施工水平及安全管理能力来说,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而,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急待研究的问题。本论文结合A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展开研究,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各种安全影响因素,运用事故树分析法找出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及通过成功树找出解决措施,运用系统分析法对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归纳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归纳总结的因素及解决方案作出分析评价。通过分析和研究,弄清了公司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和症结,结合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现状,运用PDCA循环优化了公司项目安全管理流程、安全管理审批流程、分包项目的安全管理与合同管理流程、项目实施阶段安全管理流程及建立了安全预警系统等等优化措施,通过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探讨出符合公司安全管理实际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合杭线铁路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通过对其在工程中实际运行效果的分析和总结,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在该项目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保障了该项目工程提前顺利竣工,确保了安全文明生产,实现了无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也验证了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当前安全文明生产需要,解决了公司过去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及实践检验,我们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僵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不适应公司安全文明生产的需要,安全管理体系必须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持续不断优化,也只有结合实际不断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适应公司安全文明生产的需要,从而,确保公司安全文明生产。

二、您有过下列违章现象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您有过下列违章现象吗(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
    1.5 研究路线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理论综述
    2.1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现状概述
        2.1.1 群体行为的概念界定
        2.1.2 不安全行为的概念界定
        2.1.3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
    2.2 行为传播与控制的研究概述
        2.2.1 行为传播的概念界定
        2.2.2 行为传播控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2.3 扎根理论的研究概述
    2.4 传染病模型的研究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的扎根理论分析
    3.1 扎根理论方法的确定
    3.2 扎根理论的步骤
    3.3 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
    3.4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的扎根分析
        3.4.1 开放式编码
        3.4.2 主轴编码
        3.4.3 选择性编码
        3.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模型的构建与仿真
    4.1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模型的可行性
    4.2 建模方法与仿真平台
        4.2.1 基于Multi-Agent的建模方法
        4.2.2 Netlogo仿真平台
    4.3 基于Multi-Agent的仿真模型构建
        4.3.1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过程
        4.3.2 模型构建
    4.4 仿真准备
        4.4.1 仿真目标与仿真假设
        4.4.2 主体属性和交互规则
        4.4.3 仿真参数设定
    4.5 仿真结果分析
        4.5.1 对比实验设计
        4.5.2 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4.5.3 不安全势能水平差和约束能力的交互影响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的控制
    5.1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控制措施
    5.2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控制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风险心理及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心理
        1.2.2 飞行冒险行为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线
第二章 风险心理因素的问卷测量
    2.1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
    2.2 风险知觉与危险态度
    2.3 研究对象及方法
    2.4 问卷测量结果
        2.4.1 描述性统计
        2.4.2 信、效度检验
    2.5 飞行学员16PF得分与中国常模的对比
    2.6 飞行学员心理因素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
    2.7 风险心理因素间的相关性
第三章 风险心理模型的构建
    3.1 飞行冒险行为的问卷测量
        3.1.1 飞行冒险倾向量表
        3.1.2 信、效度检验
    3.2 风险心理的构成
        3.2.1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3.2.2 分层回归模型
    3.3 分析与讨论
        3.3.1 飞行冒险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
        3.3.2 飞行冒险倾向的两面性
第四章 风险心理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
    4.1 模拟飞行实验
        4.1.1 实验对象
        4.1.2 实验设备
        4.1.3 实验场景
        4.1.4 实验流程
    4.2 飞行冒险操作的测量
    4.3 风险心理对飞行冒险操作的影响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广义线性模型
    4.4 分析与讨论
        4.4.1 飞行冒险行为的心理特征
        4.4.2 心理特征的整体性
        4.4.3 风险知觉的特异性和危险态度的迁移性
        4.4.4 飞行学员群体中的达克效应
第五章 飞行运行中的冒险行为分析
    5.1 风险心理与飞行运行
        5.1.1 风险心理对超限行为的影响
        5.1.2 风险心理对运行安全的影响
    5.2 飞行运行作风
        5.2.1 职业操守
        5.2.2 飞行纪律
    5.3 飞行运行中的冒险行为
        5.3.1 违规型超限与作风类超限
        5.3.2 冒险行为在飞行运行中的风险等级评价
    5.4 分析与讨论
        5.4.1 飞行运行作风与违规型超限
        5.4.2 飞行冒险行为的风险评价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模拟飞行任务书
附录B 模拟飞行实验被试知情同意书
附录C 模拟飞行数据提取与飞行冒险行为得分计算程序代码
作者简介

(3)成都火车站流动摊贩规范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流动摊贩
        2.1.2 城管
        2.1.3 城管执法
        2.1.4 城市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第3章 成都火车站流动摊贩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时间、地点及对象的选取
    3.2 调查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访谈调查法
    3.3 摊贩的基本情况
        3.3.1 户籍构成
        3.3.2 年龄及性别构成
        3.3.3 生活状态
        3.3.4 经营种类
        3.3.5 分布特点
    3.4 摊贩形成原因的分析
        3.4.1 摊贩驱利因素
        3.4.2 市场需求因素
        3.4.3 社会保障因素
第4章 成都火车站流动摊贩管理现状
    4.1 日常管理模式
    4.2 集中整治模式
    4.3 保障工作模式
    4.4 案例分析——以藏族流动摊贩集中整治为例
        4.4.1 藏民摆摊经营的历史
        4.4.2 整治过程
        4.4.3 整治结果
        4.4.4 分析与总结
第5章 成都火车站流动摊贩管理困境及原因分析
    5.1 管理困境
        5.1.1 管理理念与方式滞后
        5.1.2 城管队伍难以满足管理要求
        5.1.3 流动摊贩抗拒管理
        5.1.4 “管理—反弹”现象严重
        5.1.5 舆情以负面为主
    5.2 原因分析
        5.2.1 管理理念与方式滞后的原因分析
        5.2.2 城管队伍难以满足管理要求的原因分析
        5.2.3 流动摊贩抗拒管理的原因分析
        5.2.4 “管理—反弹”现象严重的原因分析
        5.2.5 舆情以负面为主的原因分析
第6章 国内外流动摊贩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6.1 国外流动摊贩管理经验
    6.2 国内流动摊贩管理经验
    6.3 国内外经验对火车站地区流动摊贩规范管理的启示
第7章 火车站流动摊贩规范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7.1 理念与规划先行
        7.1.1 树牢“两个理念”
        7.1.2 车站地区扩容改造势在必行
    7.2 立足城管实际
        7.2.1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能力
        7.2.2 城市管理精细化,日常管理全面加强
    7.3 正面引导流动摊贩
        7.3.1 提倡流动摊贩成立自治组织
        7.3.2 加强就业扶持和完善社会保障
    7.4 深化组织部署
        7.4.1 加强多部门联动,提升管理效能
        7.4.2 扩大公众参与,提升社会动员能力
    7.5 提升智慧管理能力
        7.5.1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互联网辅助监管
        7.5.2 创新“人工智能”应用,探索“非现场执法”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火车站流动摊贩从业状况调查表
附录2 火车站流动摊贩旅客意见调查表
附录3 针对城管执法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4 针对流动摊贩的访谈提纲

(4)中国早期电影院空间文化研究(1896-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概念:电影院
    二、电影院史前史:电影的传入与放映
    三、研究综述
    四、理论依据
        (一) 背景: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转向
        (二) 灵魂:文化研究
        (三) 骨架:空间理论
        (四) 理论适用与反思
    五、研究框架
        (一) 电影院的感知空间
        (二) 电影院的社会空间
        (三) 电影院的再现空间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编电影院的感知空间第一章 分布
    第一节 中国早期电影院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一、分布概览
        二、分布特征
    第二节 电影院在城市空间的分布:以青岛为例
        一、电影院在青岛的城市空间分布
        二、电影院在青岛城市空间分布的特征
        三、电影院在青岛的“地方感”
第二章 建筑
    第一节 地理位置
        一、位于广场中心
        二、位于马路交叉口
        三、与街道成排布置
        四、置于其它建筑体内
    第二节 外观风貌
        一、西方梦幻:殖民语境下中国影院建筑的西洋化
        二、民族特色:中国元素与地方性特征的渐现
    第三节 内部空间
        一、兼具多重功能的大厅
        二、从传统戏院到现代观众厅
        三、附属空间的完善
    第四节 设备配置
        一、通风设备与公共健康
        二、冷暖气设备与影院营收
        三、灯的装置:从观赏到照明的需求变化
    第五节 建筑安全
        一、“少奶奶”扇倒大逸乐影戏院始末
        二、建筑规则中的安全标准
        三、工务局、警察局的安全检查
第三章 声音
    第一节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一、有声电影的传入
        二、有声电影本土化过程中的特点
        三、观众对有声电影的接受与排斥
    第二节 声音焦虑下的技术、民族与国家
    第三节 国语与方言之争:以粤语片为例
        一、粤语片兴起的契机
        二、粤语片的本土化接受现状
        三、粤语片“禁”与“反禁”的四个阶段
        四、“禁”与“反禁”的两条线索
第二编 电影院的社会空间第四章 经营
    第一节 资本形式
        一、10年代:外资垄断下的雷玛斯时代
        二、20年代:国人自营电影院的突围与起步
        三、30—40年代:多元化的资本组成
    第二节 供片关系
        一、电影院获取影片的的途径
        二、电影院与制片商的利润分成
        三、供片纠纷与合同的不平等性
    第三节 放映机制
        一、影院等级下的轮次放映
        二、从循环放映到分场放映
        三、放映机制主导下的票价制定
    第四节 营销策略
        一、费尽心力的新片炒作
        二、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
        三、博人眼球的明星登场
    第五节 抗税斗争
第五章 规训
    第一节 电影院里的形形色色
        一、吃相百态
        二、秩序混乱
        三、人声鼎沸
        四、色情泛滥
    第二节 空间规训:卫生与文明
        一、中国式卫生
        二、从空间的“卫生化”到卫生的“空间化”
    第三节 行为规训:如何看电影
        一、来自精英阶层的改良指导
        二、商业路径中的观影规范
        三、国家权力下的行为控制
    第四节 电影检查:看什么电影
    第五节 规训的效果:抵抗与错位
        一、精英改良的失败
        二、“对号入座”风波
        三、“禁烟运动”的夭折
        四、反思
第六章 冲突
    第一节 日常纠纷
    第二节 军警之患
        一、军人看白戏及军民矛盾
        二、都市内战——金都血案
        三、军人为何看白戏
    第三节 民族矛盾
        一、电影院中的情感政治
        二、焚烧“汉奸”影片《木兰从军》
    第四节 公会暴力
        一、《假凤虚凰》事件
        二、电影事件中的职业身份认同
        三、公会暴力在电影事件中的复杂性
第七章 殖民
    第一节 伪满洲国的电影院
        一、疯狂建设与严密控制
        二、商业失败与殖民流产
    第二节 沦陷时期的京津电影院
        一、影院业的“恢复”
        二、日伪对电影院的建设、控制与检查
        三、日伪对电影院的殖民利用
        四、商业、爱国与殖民的博弈
    第三节 “孤岛”和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院
        一、“繁荣”的“孤岛”影院业
        二、“繁荣”背后:谴责与辩护
        三、“高调”的商业:日本对上海电影业的殖民策略
第三编 电影院的再现空间第八章 影片
    第一节 小市民市场下的“武侠神怪”与“鸳鸯蝴蝶”
        一、谁是小市民
        二、火烧银幕:武侠神怪片的流行与“销迹”
        三、另一个维度:鸳鸯蝴蝶派电影
    第二节 在政治与商业之间徘徊的左翼电影
        一、国民党对左翼电影的“推波助澜”
        二、小市民喜欢看左翼电影吗?
    第三节 映像之别——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分野
        一、地位: “重要”而非“垄断”
        二、问题:诲盗、色情与辱华
        三、阻力:文化、节奏与语言
第九章 媒介
    第一节 笔墨硝烟——报纸广告
        一、电影广告的噱头
        二、电影广告市场的失序
    第二节 视觉代言——电影海报
        一、电影海报的来源、特性与历史
        二、电影海报的三种功能
    第三节 纸上舞台——电影说明书
        一、电影说明书的一般形制
        二、电影说明书之于观众的意义
        三、电影说明书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话语空间——电影批评
        一、影评与公共空间
        二、影评的话语模式
    第五节 以声夺人——唱片与无线电广播
        一、电影歌曲的流行
        二、留声机、无线电对电影的传播
第十章 群体
    第一节 众生群像——观众
        一、观众结构:谁去电影院
        二、观众心理:为什么去电影院
        三、观众反应:文化的再生产
    第二节 职业困境——影院员工
        一、售(收)票员:为生计奔波
        二、引导员:学“坏”了的女子
        三、译意风小姐:昙花一现的宠儿
        四、解说员:幻影时代的说书人
        五、纠纷与罢工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生理因素对驾驶人风险认知及驾驶行为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驾驶人的感知能力与驾驶安全
        1.2.2 驾驶人的健康状况与驾驶安全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组织结构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驾驶行为及风险认知基础理论
    2.1 驾驶行为
        2.1.1 驾驶行为的定义
        2.1.2 驾驶行为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2.2 驾驶技能
        2.2.1 驾驶技能的相关理论
        2.2.2 驾驶技能的研究方法
    2.3 风险认知
        2.3.1 风险认知的定义
        2.3.2 风险认知的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1 近视驾驶人数据收集及分析
        3.1.1 调查方法
        3.1.2 被试者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3.2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驾驶人数据收集与分析
        3.2.1 调查方法
        3.2.2 被试者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3.3 下背痛驾驶人数据收集及分析
        3.3.1 调查方法
        3.3.2 被试者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觉近视驾驶人夜间驾驶技能及风险认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概述
    4.2 调查统计
    4.3 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4.3.1 视觉近视者生存质量量表信度和效度
        4.3.2 驾驶技能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4.4 视觉近视驾驶人生存质量与驾驶技能相关性分析
    4.5 基于人口学变量的视觉近视驾驶人夜间风险认知和驾驶能力差异分析
    4.6 结构方程模型
    4.7 近视驾驶人夜间驾驶技能和危险感知回归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患有OSA的倒班制出租车驾驶人其驾驶适宜性研究
    5.1 研究概述
    5.2 调查统计
    5.3 量表修订
    5.4 OSA对驾驶行为及驾驶技能的影响
    5.5 不同OSA风险等级驾驶人其驾驶行为及驾驶技能差异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职业驾驶人肌肉骨骼疾患与驾驶行为
    6.1 研究概述
    6.2 调查统计
        6.2.1 参与人员
        6.2.2 问卷结构
        6.2.3 量表信效度分析
    6.3 驾驶人肌肉骨骼疾患的普遍性
    6.4 情绪、驾驶技能与驾驶行为
    6.5 人口学变量与驾驶行为
    6.6 驾驶行为预测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生理因素对驾驶人行为影响管控方法研究
    7.1 视觉近视驾驶人日常管理
        7.1.1 驾驶人夜间视力的保护
        7.1.2 驾驶人视力矫正及管理
    7.2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驾驶人的管理
        7.2.1 患有OSA驾驶人的行为干预
        7.2.2 患有OSA驾驶人的治疗
    7.3 患有肌肉骨骼疾患的驾驶人的管理
        7.3.1 职业驾驶人肌肉骨骼疾患的预防
        7.3.2 职业驾驶人肌肉骨骼疾患的治疗
    7.4 职业驾驶人的行业管理
    7.5 职业驾驶人所在企业管理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天津港A集装箱码头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客户关系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客户关系管理内涵
        2.1.1 客户关系管理有关概念概述
        2.1.2 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3 客户关系管理发展历史与沿革
    2.2 服务营销理念概述
        2.2.1 服务营销的含义
        2.2.2 服务营销的特征
        2.2.3 服务营销的性质
第3章 天津港A集装箱码头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3.1 企业概况
    3.2 企业的区域竞争态势以及SWOT分析
    3.3 CRM在企业客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3.3.1 企业客户服务综合管理体系与传统服务模式简介
        3.3.2 客户关系主管及专员的岗位职责
        3.3.3 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管理
        3.3.4 客户满意度调查管理
第4章 天津港A集装箱码头客户关系管理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企业CRM运营后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调查对象及样本
        4.1.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2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4.2.1 管理认知不足
        4.2.2 管理意识落后
        4.2.3 信息化程度不够
        4.2.4 客户管理水平不佳
        4.2.5 工作流程欠佳
        4.2.6 服务质量不高
    4.3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3.1 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基础不够扎实
        4.3.2 与企业文化融合程度不够
        4.3.3 企业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客户关系管理需要
第5章 天津港A集装箱码头客户关系管理对策建议与实施保障
    5.1 对策建议
        5.1.1 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5.1.2 将客户关系管理评价纳入到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
        5.1.3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改进
        5.1.4 不断完善现有的服务营销策略
        5.1.5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流程的改进
        5.1.6 适应于CRM的管理体系结构的完善
    5.2 实施保障
        5.2.1 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保障
        5.2.2 适应CRM的组织保障
        5.2.3 符合CRM的人力资源保障
        5.2.4 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保障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与展望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行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概述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概述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2.4 论文结构
    1.3 电动自行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电动自行车标准研究综述
        1.3.2 电动自行车交通特征综述
        1.3.3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综述
        1.3.4 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综述
        1.3.5 摩托车交通的研究综述
        1.3.6 研究发展趋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交通调查与数据获取
    2.1 研究对象界定
    2.2 电动自行车交通流调查
        2.2.1 数据调查方法
        2.2.2 调查时间、地点及原则
        2.2.3 数据特性及类型
    2.3 基本调查参数
        2.3.1 视频调查数据统计
        2.3.2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2.3.3 物理参数
        2.3.4 采样间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动自行车交通行为特征研究
    3.1 电动自行车特点
        3.1.1 电动自行车的优点
        3.1.2 电动自行车的缺点
    3.2 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基本特征
        3.2.1 骑行者性别
        3.2.2 骑行者年龄
        3.2.3 骑行者收入水平
        3.2.4 骑行者职业
        3.2.5 骑行者出行目的
        3.2.6 骑行者出行时间及距离
        3.2.7 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原因
    3.3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行为特征研究
        3.3.1 电动自行车到达交叉口特征
        3.3.2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释放特征
        3.3.3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延误特征
        3.3.4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排队特征
        3.3.5 电动自行车群体特征
        3.3.6 电动自行车行驶特征
        3.3.7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其它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不安全行为研究
    4.1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冲突问题确定
        4.1.1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冲突定义
        4.1.2 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4.2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冲突分析
        4.2.1 交叉口类型
        4.2.2 左转电动自行车与交通流的冲突
        4.2.3 直行电动自行车与交通流的冲突
        4.2.4 右转电动自行车与交通流的冲突
        4.2.5 右转机动车与电动自行车的冲突
    4.3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自由行为分析
    4.4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违章行为研究
        4.4.1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违章行为特征分析
        4.4.2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超速行驶行为
        4.4.3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闯红灯行为
        4.4.4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逆向行驶行为
        4.4.5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错用车道行为
        4.4.6 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待行违章行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微观行为模型研究
    5.1 电动自行车纵向前进及横向移动模型
        5.1.1 电动自行车纵向前进模型
        5.1.2 电动自行车横向移动模型
        5.1.3 电动自行车交通流仿真
    5.2 直行电动自行车穿越右转机动车可接受间隙
        5.2.1 电动自行车穿越行为分析
        5.2.2 采取数据方法
        5.2.3 模型的构建
        5.2.4 模型的验证
        5.2.5 判断角色模型
    5.3 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闯红灯概率模型
        5.3.1 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闯红灯的数据调查
        5.3.2 模型参数
        5.3.3 模型构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措施分析
    6.1 电动自行车现状与问题分析
        6.1.1 法律法规及问题分析
        6.1.2 国内电动自行车管理措施
        6.1.3 国外电动自行车管理措施
    6.2 电动自行车在交通系统的定位
        6.2.1 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及重量确定
        6.2.2 电动自行车出行距离确定
    6.3 电动自行车管理方法
        6.3.1 政策法规
        6.3.2 电动自行车行驶道路管理措施
    6.4 本章小结
结论
    1. 主要的研究成果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博弈论的居住区共享停车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面向个体需求的共享停车管理系统框架及核心问题分析
    2.1 群体式停车诱导的不足与个性化诱导需求的提出
    2.2 个性化停车诱导的定义和服务流程
        2.2.1 个性化停车诱导定义
        2.2.2 个性化停车诱导服务流程
    2.3 个性化停车诱导系统的功能需求
    2.4 个性化停车诱导系统物理架构
    2.5 个性化停车诱导服务平台主要功能
        2.5.1 共享平台中心管理系统
        2.5.2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2.5.3 居住区停车位共享管理子系统
        2.5.4 终端APP子系统
        2.5.5 共享信息融合子系统
        2.5.6 共享协作子系统
    2.6 个性化共享停车诱导服务框架的核心问题
        2.6.1 居住区停车位对外共享可行性及服务能力评估
        2.6.2 居住区停车位对外共享条件下的停车选择行为博弈分析
        2.6.3 基于停车选择行为博弈的居住区共享停车服务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居住区停车位对外共享可行性及服务能力评估
    3.1 居住区停车位类型
    3.2 居住区停车位对外共享可行性分析
        3.2.1 对外共享的时间可行性分析
        3.2.2 共享意愿分析
        3.2.2.1 共享停车意愿调查
        3.2.2.2 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3.2.3 对外共享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3 居住区停车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
        3.3.1 居住区共享停车的基本条件
        3.3.2 模型假设及构建
        3.3.3 模型参数估计
        3.3.4 模型求解
        3.3.5 服务模型其它参考数据
        3.3.6 算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居住区停车位共享条件下的停车选择行为博弈分析
    4.1 居住区共享停车博弈分析理论基础
        4.1.1 博弈论的引入
        4.1.2 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
        4.1.3 博弈论应用基本原理
    4.2 居住区参与下的共享停车博弈关系
        4.2.1 基于共享停车理念的停车场选择要素分析
        4.2.2 诱导服从率分析——停车选择概率非集计模型
        4.2.3 居住区共享停车博弈关系的确立
    4.3 居住区共享停车博弈分析
        4.3.1 共享平台与驾驶人之间的动态博弈—核心博弈
        4.3.1.1 博弈的基本式
        4.3.1.2 停车高峰期的博弈基本式
        4.3.1.3 博弈基本式的纳什均衡解
        4.3.2 n个驾驶人之间的博弈—拥挤停车与共享停车选择问题
        4.3.2.1 拥挤停车和共享停车问题
        4.3.2.2 拥挤停车问题博弈分析结果
        4.3.3 停车秩序管理者和违章驾驶人之间的博弈—违章处罚问题
        4.3.3.1 违章检查与违章停车的博弈
        4.3.3.2 博弈分析结果——违章停车管理措施分析
        4.3.4 三种博弈分析的思考
        4.3.5 共享停车博弈分析结果应用算例
    4.4 居住区共享停车博弈均衡形式
        4.4.1 共享停车博弈的纳什均衡
        4.4.2 共享停车博弈的Cournot均衡
        4.4.3 共享停车博弈的系统最优垄断均衡
        4.4.4 共享停车博弈的Stackelberg均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停车选择行为博弈的居住区共享停车服务模型
    5.1 动态博弈的引入
    5.2 共享平台和驾驶人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分析
    5.3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停车场分配模型
        5.3.1 问题描述
        5.3.2 居住区共享停车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5.3.3 模型指标定义
        5.3.4 建模过程
        5.3.4.1 基本参数假设
        5.3.4.2 驾驶人策略
        5.3.4.3 共享平台策略
    5.4 模型算法及求解
        5.4.1 模型算法设计思想
        5.4.2 模型算法求解步骤
    5.5 案例仿真分析
        5.5.1 仿真区域选取
        5.5.2 仿真基础数据
        5.5.3 仿真参数设置
        5.5.4 数值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业的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且近年来未有明显改善
        1.1.2 安全领导力能够有效改善建筑业的安全形势
        1.1.3 安全领导力尚未在建设管理研究领域引起广泛重视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安全领导力及其对安全绩效的影响
        1.2.2 安全领导力与安全管理
        1.2.3 安全领导力与安全文化
        1.2.4 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绩效的影响
        1.2.5 安全领导力的有效性
        1.2.6 行动式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标、范围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范围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建筑业安全领导力及理论模型构建
    2.1 建筑业安全领导力人种志研究对象选取和预调研
    2.2 建筑业安全领导力人种志研究方法
        2.2.1 实证数据收集
        2.2.2 实证数据分析
    2.3 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2.3.1 安全影响与德行垂范
        2.3.2 安全指导与愿景激励
        2.3.3 安全关注与个人尊重
        2.3.4 安全控制与绩效管理
        2.3.5 安全领导力四大维度的关联性分析
    2.4 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理论模型
    2.5 小结
第3章 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因子结构和测评量表
    3.1 建筑业安全领导力因子结构和测评量表开发
        3.1.1 安全领导力及其维度
        3.1.2 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安全领导力因子结构和测评量表开发
        3.1.3 班组长安全领导力测评量表
    3.2 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因子结构和测评量表开发
        3.2.1 因子选取和预调研
        3.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3.3 建设项目工人安全行为的测评
    3.4 小结
第4章 建筑业安全领导力对建设项目安全绩效的作用机理
    4.1 现有研究评述
    4.2 建设项目各方安全领导力影响关系的理论假设模型
        4.2.1 建设单位安全领导力与总包单位安全领导力的关系
        4.2.2 总包单位安全领导力与班组长安全领导力的关系
    4.3 建设项目各方安全领导力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4.3.1 调研量表和受调研人员
        4.3.2 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方法
        4.3.3 假设检验结果
    4.4 安全领导力对建设项目安全绩效作用的安全管理路径
        4.4.1 建设项目各方安全领导力的直接作用关系
        4.4.2 领导力驱动的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方法与实践
    4.5 安全领导力对建设项目安全绩效作用的安全文化路径
    4.6 小结
第5章 建筑业管理者安全领导行为规范和安全领导力有效性评价指标
    5.1 建筑业管理者安全领导行为规范
        5.1.1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者安全领导行为规范
        5.1.2 总包单位项目管理者安全领导行为规范
    5.2 安全领导行为规范的有效性评价
        5.2.1 安全领导力有效性评价指标初步确定
        5.2.2 安全领导力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
        5.2.3 关键的安全领导力有效性评价指标
    5.3 小结
第6章 基于行动式研究的建筑业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
    6.1 行动式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6.2 案例项目选取及其安全初始状态调研
        6.2.1 案例项目选取和简介
        6.2.2 初始状态调研与问题诊断
    6.3 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6.3.1 方案初步设计
        6.3.2 方案比选和完善
        6.3.3 方案实施与监督落实
    6.4 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价
        6.4.1 方案落实力度和效果调研
        6.4.2 各方安全领导力改善纵向测评
        6.4.3 建设项目安全文化改善纵向测评
    6.5 基于行动式研究的安全领导力改善方案设计与实施流程
        6.5.1 方案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与问题总结
        6.5.2 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流程与方法总结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工作回顾与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安全领导力因子结构和测评量表开发预调研方案
附录B 建设单位安全领导力测评问卷(总包单位评价)
附录C 建设项目安全文化测评问卷(总包单位评价)
附录D 行动式研究方案之“安全与健康固定议程”
附录E 行动式研究方案之“高层管理者工地安全走访”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A公司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结构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2.2 安全管理研究分析方法
    2.3 国内外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2.4 当前我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章 A公司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A公司安全管理的现状
        3.2.1 A公司项目安全管理主要特点
        3.2.2 A公司项目安全管理采取主要措施
    3.3 A公司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初步分析
第四章 A公司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思路
    4.2 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
        4.2.1 基于头脑风暴法的初步分析
        4.2.2 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深入分析
        4.2.3 基于系统分析法的归纳总结
    4.3 基于APH的安全影响因素评价
        4.3.1 研究设计
        4.3.2 数据分析
        4.3.3 评价结论
第五章 A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
    5.1 安全管理流程的优化
        5.1.1 基于PDCA的安全管理闭环体系的建立
        5.1.2 安全管理审批流程的优化
    5.2 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5.2.1 安全监控风险点的确立
        5.2.2 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5.3 强化分包项目的安全管理
        5.3.1 项目分包对象的筛选
        5.3.2 项目分包合同管理
        5.3.3 分包项目安全管理纳入常态化
第六章 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在合杭线铁路项目上的应用
    6.1 合杭线铁路项目简介
    6.2 安全管理目标及要求
    6.3 合杭线铁路项目安全管理流程的应用
    6.4 合杭线铁路项目安全预警系统的应用
    6.5 合杭线铁路项目强化分包项目的安全管理的应用
    6.6 优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效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您有过下列违章现象吗(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传播与控制[D]. 徐凌峰.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2]风险心理及其对飞行冒险行为的影响研究[D]. 张静怡.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3]成都火车站流动摊贩规范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曹钰洁.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4]中国早期电影院空间文化研究(1896-1949)[D]. 刘磊. 山东大学, 2018(12)
  • [5]生理因素对驾驶人风险认知及驾驶行为影响研究[D]. 王传连. 长安大学, 2018(01)
  • [6]天津港A集装箱码头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韩韵哲.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2)
  • [7]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行为机理研究[D]. 杜氏欣(DO THI HAN).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5)
  • [8]基于博弈论的居住区共享停车理论与方法研究[D]. 段满珍. 吉林大学, 2017(11)
  • [9]建筑业安全领导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吴春林. 清华大学, 2016(11)
  • [10]A公司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何宗玉. 东华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您是否有过以下违规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