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滩羊血清蛋白成分含量研究

宁夏滩羊血清蛋白成分含量研究

一、宁夏滩羊血清蛋白组分含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万宗[1](2020)在《荞麦秸秆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过去几十年内因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而在畜禽疾病得到控制的同时抗生素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细菌出现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环境污染等。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甘露寡糖是抗生素有效替代品之一,对动物具有积极影响。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开展了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宁夏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消化代谢、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瘤胃发酵参数影响的研究,为滩羊的绿色、高效养殖和秸秆饲用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健康无病、平均体重30.5kg的宁夏滩羊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独笼饲养。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MOS、基础日粮+2%MOS和基础日粮+3%MOS,试验以纤维素酶处理荞麦秸秆后,再与玉米青贮以40:60混合作为试验羊粗饲料,基础日粮精粗比均为30:70。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试验0d、30d、60d时滩羊瘤胃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而TVFA、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比值均随甘露寡糖添加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对照组均为最低,试验Ⅱ组均为最高(除异戊酸),试验Ⅰ、Ⅱ组乙酸含量显着高于试验Ⅲ组(P<0.05)。对滩羊ADF表观消化率、进食氮、粪氮、尿氮、消化氮、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以及能量代谢也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甘露寡糖后DM、NDF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DM(60.37%)、NDF(59.32%)表观消化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排出氮显着降低、氮利用率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显着提高,试验Ⅰ组总排出氮(P<0.01)最低、氮利用率(P<0.01)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最高,值分别为6.71g/d、55.43%、85.4%;粪能和尿能最低,代谢能和总能代谢率最高(P>0.05)。(2)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试验0d、30d、60d时滩羊血清尿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甘露寡糖后血清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均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在60d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球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和葡萄糖含量显着提高(P<0.05)。(3)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能提高羊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试验30d、60d时滩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A、IgG、IgM)和抗氧化酶活性(T-AOC、T-SOD)均随甘露寡糖添加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甘露寡糖添加量为2%时,试验30d的IgA和IgM浓度、60d的IgG浓度、60d的T-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0d和60d时的MDA含量最低(P>0.05)。(4)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体长增长量、体高增长量、羊肉失水率、羊肉pH值以及屠宰性能指标影响不显着(P>0.05);试验Ⅰ组滩羊胸围增长量和眼肌面积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同时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净肉重、胴体净肉率(49.03%)和纯利润达到最高,料重比和骨肉比最小,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Ⅱ组羊肉剪切力、滴水损失、肉色黄度和亮度值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或P<0.01),大理石纹评分和熟肉率(60.28%)达到最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1-2%甘露寡糖能提高滩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和抗氧化能力以及瘤胃发酵参数,能促进营养物质、氮和能量的消化代谢,改善羊肉品质。

靳长青[2](2019)在《基于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罗布麻饲喂效果研究》文中提出自2000年宁夏地区实施禁牧封育政策以来,滩羊生产从自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养殖,高能量饲料及舍饲方式不仅增加了滩羊饲养成本,也降低了羊肉品质。近年来,生态草牧业逐渐发展为区域特色产业,这为滩羊养殖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罗布麻是一种宁夏地区的生态经济型植物,具有降压、降血脂的功效,前期的预实验证明可作为滩羊的功能性饲料。本论文在饲喂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血清代谢组学与肝脏转录组学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从不同层次上,研究罗布麻功能性饲料对滩羊血清生化指标、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代谢调控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罗布麻功能性饲料(以下简称罗布麻饲料)能够促进滩羊体重增加,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肉品质保水性能。将添加0%(CK),5%,10%和15%的罗布麻的饲料分为A、B、C和D组。饲喂后B组滩羊体重增长最快,其次是C组、A组,D组增长最慢;随着罗布麻添加量的增加,甘油三酯含量持续降低,并且试验期内时间越长,效果越显着,试验结束时C组达到最低水平(1.62±0.07mol/L);同时总胆固醇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总蛋白和白蛋白变化不显着,碱性磷酸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也增加了;罗布麻饲料还可增加滩羊肉的保水性,提高了熟肉率,其中C组熟肉率最高,且失水率最低。2.罗布麻饲料可以引起滩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发生显着的变化。60例样本(时间序列)共检测到832个代谢物,筛选出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对氯酚下调,β-羟丁酸、焦儿茶酚、富马酸、乙基丙二酸、2羟基苯乙酸、龙胆酸及原儿茶酸7种代谢物上调;差异代谢物涉及到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胆汁酸代谢途径。3.罗布麻饲料可以引起滩羊肝脏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12例样品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05.55 Gb Clean Data,发掘新基因1766个,其中1018个得到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与种类随着罗布麻添加量增高而增加,与A组相比,B、C、D三组差异表达基因(DEG)上调数目分别为20、449、1644,下调基因数目为3、2751、3358,其中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 4)、乙酰-CoA酰基转移酶1(ACAA1)及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等基因上调,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LYCD)下调;GO分类结果中,DEG主要富集骨骼系统发育、器官形态发育及组织发育、细胞应激反应、细胞因子负反馈调节、甘油三酯代谢、系统发育、细胞调节过程及高尔基体发育等GO项;KEGG注释结果主要涉及到PI3K-Akt信号转导、AMPK信号转导、PPAR信号转导及脂肪酸代谢与降解等代谢通路。4.罗布麻饲料是通过促进胆汁酸代谢、抑制脂肪酸合成影响滩羊脂类代谢。结果显示,基于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在从40个样本(添加量差异)中检测到821个代谢物,转录组测序从12例肝脏组织中发掘新基因1766个,其中1018个得到功能注释;筛选出丙氨酸、氧胆酸、邻苯二酚、β-羟丁酸、龙胆酸及缬氨酸等可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并分别关联到脂肪酸结合蛋白1、白介素2、干扰素调节因子5、泛素偶联酶E2M、氧甾醇结合蛋白以及蛋白质激酶C等基因;涉及到碳代谢、脂肪酸代谢、胆汁酸代谢、酪氨酸代谢、泛酸酯和CoA生物合成及广泛代谢途径,联合分析表明罗布麻主要通过能量代谢途径中的酶类与细胞因子参与调控滩羊脂类代谢。

李瑞雪,夏伦志,汪泰初,王钰婷,黄先智,范涛[3](2016)在《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试验旨在探究桑叶粉在皖西白鹅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桑叶饲料资源在家禽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选用120日龄的皖西白鹅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半,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2%、3%、4%桑叶粉的配方饲粮,试验期为50 d。结果表明:添加桑叶粉后,皖西白鹅的平均日采食量明显降低(P<0.01),3%桑叶粉组、4%桑叶粉组的平均日增重与2%桑叶粉组差异极显着(P<0.01),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饲料增重比逐渐增大,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屠宰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半净膛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食桑叶粉能极显着降低皖西白鹅腹脂率(P<0.01),各试验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添加4%桑叶粉试验组的肝体比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桑叶粉的添加明显降低了皖西白鹅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和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各试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等生化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桑叶作为一种植物蛋白饲料在皖西白鹅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4%。

谭晓川[4](2014)在《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初步发掘》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以及对新发现的布拖黑绵羊和贾洛藏系绵羊新资源生产性能的测定,从而对四川绵羊资源做了进一步的整合处理。川西南山地区主要分布有山地型藏系绵羊和凉山半细毛羊,还有新发现的纯黑色的基因资源(暂名-布拖黑绵羊);西部高原区主要分布着高原型、山谷型藏绵羊以及最近发现的贾洛藏绵羊。在这两个区域内有关新发现的布拖黑绵羊和贾洛藏系绵羊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为了探明这两种新的绵羊资源的生产性能特性以充实四川绵羊资源库我们分别作了试验。为了探明布拖黑绵羊的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随机选用地方品种羊(暂名-布拖黑绵羊)以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凉山半细毛羊与本地绵羊杂交后得的白色个体)的周岁母羊各5只对它们的体尺、屠宰性能、肉质性状、氨基酸及矿物质成分以及挥发性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胸围、屠宰前活重、胴体净肉重和GR值这四项指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布拖黑绵羊,其它指标差异不显着;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棕榈烯酸、豆蔻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亚油酸等构成,其中布拖黑绵羊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显着性(P<0.05)的高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其它脂肪酸含量两种羊差异不显着(P>0.05);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肉中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总量均高于布拖黑绵羊;改良羊肉中的组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达到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的比例,并且钙、磷含量显着地高于布拖黑绵羊(P<0.05),而布拖黑绵羊肉铜含量极显着地高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P<0.01)。为了探明贾洛藏系绵羊的生产性能及肉质特性,随机选用成年贾洛藏系绵羊和阿坝本地绵羊的成年母羊各5只对它们的体尺、屠宰性能、肉质性状、氨基酸及矿物质成分以及挥发性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贾洛藏系绵羊的胸深、屠宰率、净肉率这三项指标显着低于本地绵羊,而皮宽指标贾洛藏系绵羊显着高于本地绵羊,其他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贾洛羊和本地羊的氨基酸组成中9种必须氨基酸占肉样的比列都是前者低于后者,且只有组氨酸占蛋白质的比例(贾洛2.44%、本地2.4%)要高于或等于理想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2.4%;贾洛藏系绵羊中矿物质元素中只有钙的含量显着地高于本地绵羊(P<0.05),其他元素两种羊差异不显着(P>0.05)。四川绵羊资源总体上体质结实,结构均匀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被毛颜色白色居多,只有新发现的贾洛藏系绵羊为白褐相间,布拖黑绵羊为黑色被毛。生长发育方面贾洛藏系绵羊的体尺指标在本地及培育品种中占比较大的优势。繁殖性能方面凉山半细毛羊及引入品种较好,外来引入品种湖羊的初情期和性成熟期最早。产肉性能方面贾洛藏绵羊在宰前体重、胴体重和屠宰率这三个指标表现优异,特别是本地品种中屠宰率最高的也是贾洛藏系绵羊。产毛性能中培育品种凉山半细毛羊的性能较好,其净毛率达到了67%,凉山半细毛羊的羊毛长度要低于边区莱斯特羊和林肯羊,但是高于罗姆尼羊、考力代羊、新疆细毛羊和茨盖羊。高原型西藏羊、湖羊和小尾寒羊有较高的皮用价值。在生理生化指标上,凉山半细毛羊、小尾寒羊以及贾洛藏系绵羊的体温和脉搏指数相差不大,但是凉山半细毛羊呼吸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羊;小尾寒羊血液中球蛋白含量要高于凉山半细毛羊;罗姆尼羊血液中红细胞数含量要高过凉山半细毛羊和小尾寒羊,白细胞数含量和血清总蛋白含量小尾寒羊是这三种羊中最高的。此次试验只是收集了布拖黑绵羊周岁母羊以及成年贾洛藏系绵羊母羊的部分生产性能及肉质特性数据,而后续对其按性别、年龄来划分收集其生产性能数据工作以及后面在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会持续的进行着,同时对引进品种、凉山半细毛以及西藏羊在资源调查表中欠缺的部分也会持续的更新填补。四川绵羊资源调查描述表格的完善是后续四川绵羊资源库建立的基础,是为发掘、评估和利用四川绵羊资源做的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课题组将继续为完善四川绵羊资源调查表做进一步研究。

郎侠[5](2011)在《欧拉型藏羊消化系统发育和肌肉H-FABP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讨藏羊消化系统发育和肌肉H-FABP基因表达规律,本研究选择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黄河第一大弯处甘肃省玛曲县的欧拉型藏羊为研究对象,将60只公羔分别于0、2、7、14、21、28、42、56、72、84、98和112日龄屠宰,采用大体解剖技术、酶活性分析法、生长曲线拟合方程及real time PCR技术等研究了0112d(哺乳期)欧拉型藏羊羔羊消化道的发育规律及其瘤胃内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羔羊不同生理时期皱胃、小肠内容物及黏膜消化酶、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羔羊消化器官的生长曲线拟合;H-FABP基因在欧拉羊心脏组织和肌肉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以及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欧拉型藏羊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瘤胃内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测定了各日龄欧拉型藏羊羔羊体重,肝脏、胰腺重量,复胃及内容物重量,复胃净重,小肠、大肠、盲肠净重、相对重,胃容积及肠长度;测定了瘤胃内容物微生物酶活及各胃室pH。结果表明:(1)欧拉型藏羊羔羊在0112d的消化道发育迅速,消化道各部位增重明显,容积和长度等指标都显着增加,尤其瘤胃和小肠的增重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增重速度;(2)欧拉型藏羊羔羊跟群放牧食入部分牧草可明显刺激瘤胃的发育,70d时,瘤胃pH已接近成年羊水平,并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皱胃pH维持较低水平,呈强酸性;(3)瘤胃微生物酶活性随着日龄增长而提高,其中淀粉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增加显着,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增加较缓慢,蛋白酶缓慢降低,且纤维素酶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112d时羔羊的消化道及其功能已接近成年水平;(4)在欧拉型藏羊生产实践中,70d断奶较适宜,56d是可接受的最早断奶日龄。2欧拉型藏羊羔羊消化器官发育的生长曲线拟合分析采用CurveExpert1.3和SPSS11.5分析软件对不同日龄欧拉型藏羊羔羊各消化器官进行四种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欧拉型藏羊早期生长过程中体重、体尺及消化器官的变化符合生物自然生长规律,Richards曲线模型是拟合欧拉型藏羊羔羊体重和胸围早期生长的最优模型,R2分别为0.9900858和0.9956355;Exponential Association是拟合欧拉型藏羊羔羊体高和体长早期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R2分别为0.9958635和0.9989817;Gompertz Relation模型是拟合羔羊瘤胃、网胃和瓣胃重量生长曲线的最优模型,R2分别为0.9969633、0.9990474和0.9991166;4th Degree Polynomial Fit模型是皱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以及肝脏和胰脏重量变化拟合的最优模型,R2分别为0.9982634、0.9995719、0.9993717、0.9993425、0.9982556和0.9987633;Logistic模型是空肠和直肠重量变化拟合的最优模型,R2分别为0.9993071和0.9995853;4th Degree Polynomial Fit模型是羔羊各胃室容积变化拟合的最优模型,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R2分别为0.9998086、0.9960602、0.9979316和0.9843221;4th Degree Polynomial Fit模型是拟合羔羊肠道长度生长曲线的最优模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R2分别为0.9989660、0.9986684、0.9962898、0.9986193、0.9972662和0.9982142。3欧拉型藏羊羔羊消化道pH及主要消化酶发育规律取羔羊皱胃粘膜、内容物,小肠粘膜、内容物等以及胰腺,测定其pH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随着欧拉型藏羊羔羊日龄增大,皱胃(内容物、不同部位黏膜)pH呈现下降趋势,均呈强酸性。初生羔羊皱胃(内容物、不同部位黏膜)pH均显着高于其他日龄(P<0.05)。羔羊到42d后,皱胃内pH变化基本不大(P>0.05);(2)初生羔羊皱胃凝乳酶比活性较高,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酶比活性在迅速降低,在羔羊42d前,皱胃凝乳酶比活性的变化幅度很大,42d后变化幅度较小。皱胃内容物蛋白水解酶比活性相对最低,羔羊皱胃幽门腺区蛋白水解酶比活性低于胃底中部和皱胃贲门腺区(P<0.05),胃底中部和皱胃贲门腺区蛋白水解酶比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42d后皱胃胃底中部黏膜蛋白水解酶比活性基本稳定。初生羔羊有较高的胃前脂酶比活性;(3)羔羊胰腺、小肠pH随日龄变化不大:胰腺均大于7,呈弱碱性。回肠pH高于空肠(P<0. 05),空肠的pH高于十二指肠(P<0. 05),十二指肠最低。羔羊十二指肠段pH呈弱酸性,空肠和回肠pH呈弱碱性;(4)羔羊出生后小肠内就存在较高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空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最高,回肠次之,十二指肠最低。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呈现为增加趋势,70d后羔羊小肠内容物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5)羔羊小肠不同部位淀粉酶活性不同,空肠段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淀粉酶活性持续增加,到84d后小肠各段淀粉酶活性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初生羔羊小肠乳糖酶活性较高,小肠不同部位乳糖酶活性不同,空肠段内容物和粘膜乳糖酶活性最高,十二指肠次之,回肠最低;羔羊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显着高于其内容物乳糖酶活性;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乳糖酶活性降低,70d后酶活恒定;(6)不同日龄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内容物和粘膜脂肪酶活性不同,空肠段脂肪酶活性最高,回肠次之,十二指肠最低,且羔羊小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其粘膜脂肪酶活性;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脂肪酶活性逐渐升高,到84d后小肠各段粘膜脂肪酶活性基本呈稳定趋势;(7)羔羊胰脏主要消化酶活性随日龄变化不大。4羔羊肌肉H-FABP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取2、21、56、84和112日龄欧拉型藏羊公羔(各日龄5只)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心脏样品,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肉H-FABP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欧拉型臧羊肌肉IMF含量持续上升,不同部位组织IMF含量存在差异;(2)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其肌肉H-FABP mRNA的表达不同,并存在组织差异性,221d降低,21d后持续上升,各日龄间差异显着;H-FABP mRNA表达量在21112d羔羊生长期间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表明H-FABP基因在生长发育早期就影响IMF含量,可以作为影响欧拉型臧羊IMF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

陈书明,曹新鹏,胡军,常云花[6](2010)在《6种血清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了人和5种动物(鸡、牛、兔、羊与猪)血清的蛋白组分,结果表明,人和兔血清的电泳图谱为5条带,从正极到负极分别为清蛋白和α1,α2,β,γ球蛋白;鸡、牛和羊血清的电泳图谱为4条带,从正极到负极分别为清蛋白和α,β,γ球蛋白;猪血清的电泳图谱为3条带,从正极到负极分别为清蛋白,α与β球蛋白混合带,γ球蛋白。且不同种类血清相对应条带的带宽、着色深浅也不同。说明不同动物血清蛋白组分与含量存在差异。

决肯·阿尼瓦什[7](2010)在《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养羊大国,新疆是我国主要绵羊生产基地,巴什拜羊是新疆乃至国内外不可多见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特殊生物学特征和特性。近年来,虽然对巴什拜羊进行了本品种选育为主的多方面常规育种工作,但对巴什拜羊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分子水平的研究很少,未见从形态特征到分子遗传标记的系统研究报告。本文采用从形态标记、细胞遗传标记、生化标记到分子遗传标记的各项研究方法,比较系统的研究了巴什拜羊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为今后肉羊生产中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研究、传统畜牧业的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践和理论依据。1.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1)巴什拜羊种质特性研究显示:巴什拜羊的外形呈方圆形,躯体各部位结构匀称,肉用型明显,遗传性稳定、属于结实性体质。毛属粗毛,毛色以宗红色毛为主,有黑色和白色毛。角形以公母羊都无角为主,有两角和多角形。巴什拜断奶公、母羔羊生长指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生长指标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大,到成年差异最显着(P<0.01)。巴什拜羊从断奶到成年一直保持屠宰率、净肉率和骨肉比等主要产肉指标平均56%、45%和1:4kg以上的水平,放牧条件下春季到秋季抓膘性能达20—25%1巴什拜羊受胎率97%,繁殖力110%、羔羊成活率98%以上。巴什拜羊的基础生理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血清胆固醇含量低其它地方绵羊品种,其它成分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巴什拜公、母羊胆小,容易受惊,野性大,但合群性好,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将牧群分开,具有良好的放牧特性,表现为采食快、爬山能力强,采食过程中的选择性不强,采食前进速度和采食速度较快。(2)巴什拜羊产肉性能研究显示:巴什拜羊在没有任何补给草料的自然放牧条件下,4.5月龄断奶羔羊平均屠宰率为56.00%、胴体重为19.0kg、净肉率为45.7%、骨肉比为1:4.00kg,周岁公、母羊和成年公、母羊同样的保持这个水平。以上四个主要产肉指标居全国首位,基本接近欧洲6月龄育肥羔羊的中等水平巴什拜羔羊眼肌面积15.60cm2,腰部肌厚和大腿肌厚各4 cm2,臀脂占活重的5%,总脂肪占活重的19.39%。肉色鲜红、肉嫩多汁,营养成分全面,蛋白质含量19.38%、脂肪含量10.1%,胆固醇含量42mg/100g,脂肪酸种类齐全,必需脂肪酸含量44.2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88.27%,微量元素含量丰富。(3)生长规律研究显示:巴什拜羊一出生就进入最高体重增长速度和强度,也是从初生到0-60日龄绝对增长速度最高,公羔393g-295g/d,母羔372g-275g/d,相对增长强度强,公羔80.38%-19.22%、母羔78.37%一18.92%,4月龄羔羊体重35.5kg,达到成年羊体重的一半以上,典型的早熟绵羊品种。(4)巴什拜羊与野生盘羊杂交结果分析显示:野生盘羊杂交三代(回交二代)羔羊的瘦肉重显着的高于纯巴什拜羊(P<0.05),而肌内脂肪和背部脂肪层厚度显着的低于纯巴什拜羔羊(P<0.05),脂臀重、总脂肪重、脂臀占活重率、总脂肪占活重率、腰部脂肪厚度等指标及显着的低于纯巴什拜羊(P<0.01)。回交二代羊其屠宰率、胴体重、净肉率和骨肉比与纯巴什拜羊的成绩相似,但总脂肪比纯巴什拜羊减少3910g,净肉重增多了15.0%,脂臀重减少了85.3%,腰部及大腿肌层各增厚0.5cm,腰部和背部脂肪层各减薄1.5cm和1.Ocm,总脂肪含量减少53.36%,尾脂肪、肌内脂肪、肾脂肪和大网膜(脂肪)都有减少的趋势。纯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后代羊肉的常规营养成分中,水分、蛋白质含量、钙、磷和胆固醇之间有一定的数值差异,但差异不显着(P>0.05),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所有脂肪酸含量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纯巴什拜羊肉成分中钾的含量显着(P<0.05)的高于杂交后代羊,杂交后代羊肉中锌的含量级显着(P<0.01)的高于纯巴什拜羊,其它成分差异不显着(P>0.05)。纯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后代羊肉的每个氨基酸含量之间差异不显着,但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合值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巴什拜羊改良效果明显,有保留本身的优点,也吸收野生盘羊的优点,杂交后代出现双重效益的杂种优势。2.巴什拜羊多态性研究发现(1)形态标记研究证实:巴什拜羊的毛色有红、黑、白三种颜色,受三对有显性等级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显性等级为红>黑>白,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红毛基因的基因、基因型频率和产肉性能比其它毛色羊占优势,巴什拜羊的不同毛色可以作产肉性能的形态遗传标记参考。巴什拜羊角与其它的绵羊一样受三对复等位基因的控制和从性遗传的支配。但角形遗传比较特殊,有多角型,多角羊在公、母羊中都有,是特有的品种标志,有角巴什拜羊的屠宰率低于无角羊。巴什拜羊群体中角形基因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这与实际育种工作方向相符。巴什拜羊的白脸性状受一对基因的控制,而且绝对显性的常染色体遗传。(2)细胞遗传标记研究显示:巴什拜羊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54,性染色体构成为,雄性XY;雌性XX。正常体细胞(2n=54)占总观察细胞数的比率为90.42%,而2n≠54的细胞频率为9.58%。发现部分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变异,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也可能是试验失误。(3)生化遗传标记证实:巴什拜羊LDH同工酶含量顺序为LDH1> LDH3> LDH2 > LDH5> LDH4;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多态性。LDH同工酶中LDH1和LDH3与巴什拜羊的体重有着级显着(P<0.001)的正相关,LDH2、LDH4和LDH5与巴什拜羊的体重呈负相关,而且LDH2和LDH4呈级显着(P<0.001)的负相关。LDH1和LDH3可以作巴什拜羊产肉性状早期选种的辅助遗传标记参考。Es同工酶中除了Es5与巴什拜羊的体重呈极显着(P<0.001)的正相关外,其余的全部呈负相关,而且Es1、Es3、Es4呈级显着(P<0.01)的负相关,表明,Es同工酶中只有Es5可以作巴什拜羊产肉性状的早期选中辅助遗传标记参考。Tf基因座的七个等位基因中Tfa和Tfp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3750和0.2292。Hb基因座具有A、B两个等位基因,各基因频率为0.5208和0.4792。发现巴什拜羊的HbAB介于高原型与平原型之间,海拔适应范围比较广,可作为早期选择的遗传标记参考。HbAB基因型各类群的各座位均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比较适合于公羊的早期种选择。(4)微卫星遗传标记研究证实:①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11个。②巴什拜羊红毛品系、黑毛品系、白毛品系和瘦肉型新品系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926、0.7690、0.7721和0.8320,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8174、0.7985、0.7921和0.8468,遗传多样性丰富。③巴什拜羊群体的总近交系数为-0.1782,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211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237,巴什拜羊2.3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97.63%的遗传变异是由个体间的差异引起的;基因流Nm平均值为8.9167,没有遗传分化现象。聚类分析发现,红毛品系与黑毛品系亲缘关系较近,之后与白毛品系相聚,最后与瘦肉型新品系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品系育成史基本一致。④微卫星座位BM143、OARJMP8、BL1038、OARHH35、ILSTS018、BMS648 BM143、BM4311八个标记对巴什拜羊红毛、黑毛、白毛三个品系的体重体尺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相关,但与野生盘羊杂交的瘦肉型品系没有任何显着性相关。其中BMS648对红毛品系的所有生长指标都呈级显着的相关(P<0.01),BL1038对体长、胸围、管围有极显着相关(P<0.01),体高和体重有显着相关(P<0.05),BM143对胸围、管围体重有极显着相关(P<0.01),对体长有显着相关(P<0.05), ILSTS018对体长、管围、体重有极显着相关(P<0.01),对胸围有显着相关(P<0.05),其他座位没有相关或相关性不大。OARHH35对黑毛品系的体重有极显着相关(P<0.01),对体长和胸围有极显着相关(P<0.05),其他座位没有相关或相关性不大。BMS648座位对白毛品系的体高和体长有极显着相关(P<0.01),对胸围和体重有显着相关(P<0.05),其他座位没有相关或相关性不大。对差异显着的座位不同基因型进行多重比较显示:同一座位不同基因型对不同品系生长指标产生正、负效应。(5)巴什拜羊Callipyge基因和Leptin检测发现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巴什拜羊双肌臀(CLPG)基因和瘦素(LEPTIN)基因SNPs,发现CLPG基因和LEPTIN基因的SNPs在巴什拜羊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在CLPGD和CLPGE引物扩增区域四个群体都发现了AA、AB和BB三种基因型,但没有发现A→G碱基突变。LA、LB引物扩增区域发现AA、AB基因型,LC引物扩增区域发现、BB两个纯合基因型。

朱文渊[8](2009)在《6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型和微卫星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为了筛选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提高绵羊多羔群体的选育效率,本研究对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萨福克、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肉用品系、体大品系6个品种(系)绵羊血红蛋白(Hb)、血清酯酶(ES)和血清转铁蛋白(Tf)3个血液蛋白位点及OarAE101、BM143和OarHH35 3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检测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小尾寒羊43只、无角陶赛特58只、萨福克56只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其中产羔母羊情况如下:小尾寒羊34只、无角陶赛特37只、萨福克3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的检测采用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显色的方法,共检测小尾寒羊42只、无角陶赛特52只、萨福克44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其中产羔母羊情况如下:小尾寒羊34只、无角陶赛特35只、萨福克30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绵羊血液蛋白标记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1)萨福克Hb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高于HbAB基因型(P<0.01),分别为1.81±0.40和1.00±0.00羔/胎,说明萨福克HbBB基因型与产双羔相关,产双羔群体选育应该选留HbBB基因型,淘汰HbAB和HbAA基因型;无角陶赛特HbAA、HbAB基因型均产双羔,而HbB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仅为1.64±0.49羔/胎,说明HbA等位基因与双羔性状有关;其余4个品种(系)不同Hb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2)小尾寒羊Tf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最高,达到3.5只,显着高于TfAB基因型(1.50±1.00),可用于3羔以上群体的早期选育;中美肉用TfAC基因型和中美体大TfAA、TfCC基因型具有多羔的趋势,且中美体大TfCC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1.50±0.71)显着高于TfAC基因型(1.00±0.00);其余3个品种(系)不同Tf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3)中美多胎和小尾寒羊的ESa表型均具有多羔的趋势,提示在选育过程中淘汰ESA表型有助于提高产羔数;其它4个品种(系)ESa和ESA表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绵羊微卫星标记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可作为多羔性状辅助选育的微卫星标记有:OarHH35的117bp/121bp和OarAE101的103bp /111bp基因型(小尾寒羊);OarHH35的127bp /141bp,BM143的104bp /114bp和OarAE101的103bp /103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多胎));OarAE101的111bp/111bp基因型和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肉用));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萨福克)。而萨福克OarHH35的125bp/139bp、127bp/141bp基因型均产单羔,在多羔性状的选育中应予以淘汰。由本试验可得出结论:(1)绵羊的血液蛋白位点和微卫星位点的一些基因型和绵羊的多羔性状间具有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存在着品种(系)差异性;(2)应根据不同品种(系)各自的多羔基因型进行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

张卿[9](2008)在《滩羊3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羊毛性状QTL探测》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利用滩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的8个父系半同胞参考家系共576个个体,分析了绵羊基因组3号染色体上13个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和群体杂合度,构建了3号染色体遗传连锁框架图谱,采用差异群体设计对影响滩羊10个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进行了检测研究,表型性状包括:初生重、二毛期活重、初生毛长、初生弯曲数、肩部弯曲数、股部弯曲数、毛股花穗类型、毛股紧实度、花案清晰度、弯曲比例。所选的微卫星标记在参考群体中平均检测到11个(520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778 ( 0.20420.8320 ),群体杂合度平均值为0.5951(0.20940.8459)。13个标记中有9个呈现高度多态性,2个呈现中度多态性,2个呈现低度多态性,为该群体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构建的滩羊第3号染色体遗传连锁框架图总长度为466.7cM,标记平均间距为38.9cM,其中标记ILSTS049与CSRD264间距最大,为65.6cM,而BM2830和MCMA13间距最小,为4.9cM。图谱中13个标记的顺序与美国USDA-MARC和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公布的SM4.7最新绵羊连锁图相同,但大部分标记间距大于后两者。对参考群体中161个后代的10个重要性状的表型资料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初生重与初生毛长、初生弯曲数、二毛期活重、股部弯曲数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初生毛长与初生弯曲数、花案清晰度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二毛期活重、肩部弯曲数、股部弯曲数呈显着正相关;初生弯曲数与花案清晰度、肩部弯曲数、股部弯曲数、弯曲比例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毛股紧实度呈显着正相关;花案清晰度与弯曲比例呈极显着正相关;花穗类型与肩部弯曲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股部弯曲数呈显着正相关;毛股紧实度与肩部弯曲数、股部弯曲数、弯曲比例呈极显着正相关;肩部弯曲数与股部弯曲数、弯曲比例呈极显着正相关;股部弯曲数与弯曲比例呈显着正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即公羊效应)对花案清晰度和毛股紧实度的影响不显着、对花穗类型影响显着之外对其余7个性状影响均极显着。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中除花案清晰度、毛股紧实度和花穗类型在各家系间差异不显着之外,其它各个性状在家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10个表型性状的QTL检测分析结果表明:QTL Express软件检测到了两个QTL区域,花案清晰度的QTL和花穗类型的QTL,但二者均未达到显着水平,未检测到明显的有关其他性状的QTL。

李向军[10](2008)在《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雌性哺乳动物生殖周期中,生殖器官发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细胞凋亡在这种周期性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DAPI原位荧光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低繁殖力品种萨福克羊成年母羊主要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进行细胞凋亡的确认与定位,并对细胞凋亡基因Bad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目的在于对母羊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过程的细胞凋亡机制进行探讨,为阐述细胞凋亡对母羊繁殖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DAPI原位荧光标记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卵巢中卵泡上皮细胞、颗粒细胞、膜细胞和黄体细胞均有凋亡现象。在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中,萨福克羊比小尾寒羊表达出较多数量的凋亡细胞。黄体后期萨福克羊的细胞凋亡较小尾寒羊明显。在萨福克羊黄体期输卵管各部位上皮中发现有极少数分泌细胞具有凋亡特征,而在小尾寒羊未检测到凋亡细胞。黄体期两品种羊输卵管上皮下结缔组织有少数凋亡细胞。两品种羊在卵泡期输卵管各部位均未检测到凋亡细胞。在黄体期,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子宫内膜的基质与腺体内皮中均检测到大量凋亡细胞,而在卵泡期,两品种羊的腺体中未检测到细胞凋亡,子宫内膜基质中检测到少量细胞发生凋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Bad基因表达与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Bad在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生殖系统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呈部位依赖性和周期依赖性的特点。Bad在这两种绵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大体相似:1.原始卵泡、初级卵泡与次级卵泡中卵母细胞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三级卵泡卵母细胞(P<0.01):2.次级卵泡卵泡上皮细胞Ba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高于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卵泡上皮细胞(P<0.01);3.后期黄体细胞Ba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高于初期黄体(P<0.01);4.黄体期Bad在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强于卵泡期(P<0.01);5.黄体期Bad在子宫内膜腺体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卵泡期(P<0.01);6.黄体期Bad在子宫内膜基质中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细胞率均显着高于卵泡期(P<0.01)。Bad在这两种绵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1.萨福克羊三级卵泡颗粒细胞的Bad阳性细胞率显着高于小尾寒羊(P<0.01);2.萨福克羊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膜细胞Ba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高于小尾寒羊(P<0.01);3.Bad在两品种羊输卵管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存在显着差异(P<0.01),但无规律可循;4.萨福克羊子宫内膜腺体卵泡期Bad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小尾寒羊(P<0.01);5.黄体期小尾寒羊子宫内膜子叶基质Ba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着高于萨福克(P<0.01)。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是母羊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的重要调节机制,细胞凋亡基因Bad参与了这种周期性变化调控。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生殖器官中的细胞凋亡的差异与Bad基因的表达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繁殖力高低差异的基础。

二、宁夏滩羊血清蛋白组分含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夏滩羊血清蛋白组分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荞麦秸秆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选题背景
    2 秸秆饲用化技术
        2.1 物理处理法
        2.2 化学处理法
        2.3 生物学处理法
    3 甘露寡糖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
        3.1 甘露寡糖的生理功能
        3.2 甘露寡糖对动物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3 甘露寡糖的饲喂效果
    4 过瘤胃氨基酸研究进展
        4.1 过瘤胃氨基酸的保护方法
        4.2 过瘤胃氨基酸的应用效果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露寡糖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基础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消化代谢
        1.5 试验样品采集与测定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2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2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甘露寡糖对滩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基础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试验样品采集与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
        2.2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2.3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血清UREA、TG、TC、FFA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
        3.2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3.3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血清UREA、TG、TC、FFA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甘露寡糖对滩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基础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试验样品采集与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2.2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3.2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甘露寡糖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基础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试验方法及样品采集
        1.5 试验样品分析测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2.3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1 总体结论
    2 创新点
    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罗布麻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意义与内容
    1.4 创新点
    1.5 技术流程图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2.3 体重、血清生化及肉品质相关指标测定
    2.4 血清代谢组学测定
    2.5 肝脏转录组测定
    2.6 Real-time PCR检测
    2.7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罗布麻饲料对滩羊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罗布麻饲料对滩羊血清代谢的影响分析
    4.1 结果与分析
    4.2 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转录组学的罗布麻饲料对滩羊脂类代谢的影响分析
    5.1 结果与分析
    5.2 讨论
    5.3 小结
第六章 罗布麻饲料对滩羊营养代谢影响的联合分析
    6.1 结果与分析
    6.2 讨论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3)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
    1.3 性能指标及测定方法
        1.3.1 生长性能
        1.3.2 屠宰性能指标
        1.3.3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桑叶粉对皖西白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2.3 桑叶粉对皖西白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桑叶粉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桑叶粉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桑叶粉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4)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初步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四川省绵羊资源现状
    1.2 绵羊生产性能及肉质研究的概况
        1.2.1 绵羊生产性能研究概况
        1.2.2 绵羊肉质的研究概况
    1.3 绵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1.3.1 DNA分子水平的研究概况
        1.3.2 分子标记的应用
    1.4 绵羊的杂交改良研究概况
    1.5 绵羊资源的研究发展趋势
        1.5.1 绵羊品种资源的保护
        1.5.2 绵羊资源的充分利用
    1.6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群体的选择
    2.2 测定内容
        2.2.1 绵羊体重、体尺指标的测定
        2.2.2 绵羊屠宰性能测定
        2.2.3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2.4 绵羊矿物质成分测定
        2.2.5 羊肉氨基酸成分测定
        2.2.6 羊肉脂肪成分测定
        2.2.7 羊肉挥发性成分测定
    2.3 四川省绵羊资源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羊肉质比较结果分析
        3.1.1 体尺指标分析
        3.1.2 屠宰性能分析
        3.1.3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3.1.4 氨基酸含量分析
        3.1.5 矿物质含量分析
        3.1.6 脂肪酸含量分析
        3.1.7 挥发性成分分析
    3.2 四川省绵羊资源的研究结果分析
        3.2.1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情况
        3.2.2 四川绵羊资源生理生化指标
        3.2.3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特征描述
        3.2.4 四川绵羊资源生长发育指标
        3.2.5 四川绵羊资源繁殖性能
        3.2.6 四川绵羊资源生产性能
        3.2.7 四川绵羊资源遗传指标分析
        3.2.8 四川绵羊资源饲养管理状况
        3.2.9 四川绵羊资源评估与保存信息
4. 讨论
    4.1 布拖黑绵羊和贾洛藏系绵羊的肉质及生产性能
        4.1.1 体尺指标
        4.1.2 屠宰性能
        4.1.3 常规营养成分
        4.1.4 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
        4.1.5 脂肪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
    4.2 四川省绵羊资源的研究
        4.2.1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情况
        4.2.2 四川绵羊资源生理生化指标
        4.2.3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特征
        4.2.4 四川绵羊资源生长发育指标
        4.2.5 四川绵羊资源繁殖性能
        4.2.6 四川绵羊资源生产性能
        4.2.7 四川绵羊资源遗传指标
        4.2.8 四川绵羊资源饲养管理状况
        4.2.9 四川绵羊资源评估与保存信息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5)欧拉型藏羊消化系统发育和肌肉H-FABP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欧拉型藏羊研究现状
        1 欧拉型藏羊介绍
        2 欧拉型藏羊研究概况
    第二章 生长模型概述
        1 模拟畜禽生长的数学方程
        2 畜禽生长模型概述
        3 对生长模型的评价
    第三章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及功能的发育概述
        1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发育
        2 反刍动物消化功能的发育
    第四章 脂肪结合蛋白基因(H-FABP)的研究概况
        1 H-FABP 基因的概念
        2 H-FABP 基因的定位
        3 H-FABP 基因的分布
        4 H-FABP 基因的结构
        5 H-FABP 基因的功能
        6 H-FABP 基因的研究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欧拉型藏羊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瘤胃内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牧场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试羊饲养管理
        2.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羔羊胃室的日龄变化
        3.2 羔羊胃室机能的日龄变化
        3.3 不同日龄羔羊肠道及胰腺、肝脏的变化
        3.4 羔羊胃肠道相对重量(%胃肠道总重)的日龄变化
        4 讨论
        4.1 羔羊消化器官的发育
        4.2 羔羊瘤胃pH 的变化
        4.3 羔羊瘤胃微生物酶活的日龄变化
        5 小结
    第二章 欧拉型藏羊消化器官发育的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欧拉型藏羊羔羊体重和体尺
        3.2 欧拉型藏羊羔羊消化器官
        3.3 欧拉型藏羊羔羊各胃室容积及肠道长度的曲线模型
        4 讨论
        4.1 欧拉型藏羊体重、体尺的变化
        4.2 消化器官的变化
        5 小结
    第三章 欧拉型藏羊消化道pH 及主要消化酶发育规律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牧场的选择
        2.2 实验动物(羊只)的选择
        2.3 样品的采集
        2.4 样品的预处理
        2.5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2.6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皱胃pH 及消化酶的发育变化
        3.2 羔羊胰腺、小肠pH 的日龄变化
        3.3 羔羊小肠消化酶比活性的日龄变化
        3.4 羔羊胰脏中各种消化酶活性的日龄变化
        4 讨论
        4.1 部分消化器官及消化腺pH 的变化
        4.2 皱胃消化酶的变化
        4.3 小肠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4.4 小肠碳水化合物酶活性的变化
        4.5 小肠脂肪酶活性的变化
        4.6 胰腺消化酶的变化
        5 小结
    第四章 欧拉型藏羊肌肉H-FABP 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欧拉型藏羊羔羊肌肉IMF 含量
        3.2 样品总RNA 的质量检测
        3.3 H-FABP 基因及GAPDH 基因RT-PCR 扩增结果
        3.4 H-FABP 和GAPDH 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
        3.5 欧拉型藏羊肌肉H-FABP m RNA 表达的变化规律
        3.6 欧拉型藏羊肌肉H-FABP m RNA 表达与IMF 含量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欧拉型臧羊肌肉IMF 含量
        4.2 关于总RNA 的提取
        4.3 欧拉型臧羊肌肉H-FABP m RNA 表达的变化
        5 小结
本研究的结论、创新点及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 结论
    2 创新点及理论意义
    3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酶活测定方法
    二 H-FABP 基因表达测定方法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6种血清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样品
        1.1.2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准备和点样
        1.2.2 电泳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醋酸纤维素薄膜的选择与预处理
    3.2 点样
    3.3 电泳
    3.4 染色

(7)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国内外家畜遗传资源及遗传多样性
        1 国内外家畜遗传资源及保护现状
        2 国内外家畜遗传资源
        2.1 国外家畜遗传资源
        2.2 我国家畜遗传资源
        3 遗传多样性
        3.1 遗传多样性概述
        3.2 遗传多样性的内涵及其研究层次
        3.3 家畜遗传多样性
        4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4.1 形态学多样性
        4.2 细胞水平的多样性
        4.3 生化多态性
        4.4 DNA分子标记
    第二章 绵羊遗传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
        1 绵羊在系统分类学中的地位
        2 绵羊的起源
        3 我国绵羊品种资源概况
        4 绵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5 巴什拜羊
        5.1 巴什拜羊的育成历史
        5.2 巴什拜羊的研究进展
        5.3 巴什拜羊原产地自然环境
        5.3.1 地理位置
        5.3.2 地形地貌
        5.3.3 气候特征
        5.4 巴什拜羊的生物学特性
        5.4.1 巴什拜羊的品种特征
        5.4.2 生产性能
    第三章 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1 遗传标记的种类
        1.1 遗传标记概念
        1.2 分子标记分类
        1.2.1 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
        1.2.2 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
        1.2.3 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
    第四章 微卫星遗传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1 微卫星标记的原理
        2 微卫星标记分析
        3 微卫星标记的特点
        3.1 丰富的多态性
        3.2 微卫星标记的保守性
        3.3 易检测、重复性好、省时,适于自动化分析
        4 微卫星在羊遗传育种的应用
        4.1 构建基因图谱
        4.2 制作DNA指纹图
        4.3 定位功能基因和QTL
        4.4 个体及群体亲缘关系的鉴定
        4.5 杂种优势预测
    第五章 Callipyge、Leptin基因和SNP研究进展
        1 Callipyge基因
        1.1 Callipyge基因的遗传方式
        1.2 Callipyge基因的印记性
        1.3 Callipyge基因突变与SNP
        1.4 Callipyge基因的遗传效应
        1.4.1 Callipyge基因对瘦肉率的影响
        1.4.2 Callipyge基因对屠宰率的影响
        1.4.3 Callipyge基因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1.4.4 Callipyge基因对肉质的影响
        1.4.5 Callipyge基因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2 Leptin基因
        2.1 Leptin基因结构
        2.2 Leptin的氨基酸序列
        2.3 Leptin的生物学作用
        2.3.1 Leptin与脂肪
        2.3.2 Leptin与生长和代谢
        2.3.3 Leptin与生殖和发育
        2.3.4 Leptin与免疫和造血机能
        2.3.5 Leptin参与应激反应
        3 SNP分子标记
        3.1 PCR-SSCP标记(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部分 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一章 巴什拜羊种质特性的研究
        1 引言
        2 巴什拜羊原产地生态环境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3.1 气温
        2.3.2 降水
        2.3.3 日照
        3 巴什拜羊的品种特征及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巴什拜羊外形体质描述
        3.2.2 各龄巴什拜羊体尺、体重测量鉴定
        3.2.3 毛色、毛质、毛量
        3.2.4 生产性能
        3.3 巴什拜羊的活动行为
        4 巴什拜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巴什拜羊与杂交后代基础生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5 讨论与小结
        5.1 外形体质与体尺体重
        5.2 生产性能
        5.3 生理生化指标
        5.4 巴什拜羊的活动行为
    第二章 巴什拜羔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收集资料
        2.2.2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羔羊不同生长时期体重、体尺测定结果
        3.2 羔羊在不同生长阶段体重体尺变化规律的测定结果
        3.3 生长曲线
        3.3.1 体重生长曲线
        3.3.2 体高生长曲线
        3.3.3 体长生长曲线
        3.3.4 体胸生长曲线
        3.3.5 管围生长曲线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巴什拜羊产肉性能与肉品质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32只巴什拜羔羊屠宰实验结果
        3.2 巴什拜羔羊肉剃肉及成分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效果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杂交后代羔羊生长发育观察、测定
        2.2.2 屠宰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一代生长发育
        3.2 回交二代羔羊生长发育
        3.3 巴什拜羊和各代杂交羊体尺、体重测量结果对比
        3.4 屠宰性能结果对比
        3.5 肉成分的结果对比
        3.5.1 巴什拜羊和杂交后代羊肉常规营养成分
        3.5.2 巴什拜羊和杂交后代羊肉脂肪酸含量
        3.5.3 巴什拜羊和杂交后代羊肉微量元素含量
        3.5.4 巴什拜羊和杂交后代羊肉氨基酸含量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部分 巴什拜羊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一章 巴什拜羊形态多样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选配实验及观察收集资料方法
        2.2.2 什拜羊毛色的遗传
        2.2.3 什拜羊角形的遗传
        2.2.4 什拜羊白脸性状的遗传
        3 结果与分析
        3.1 巴什拜羊毛色遗传结果
        3.2 不同毛色巴什拜羊体尺、体重差异分析
        3.3 巴什拜羊角形遗传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4.1 毛色
        4.2 角形
    第二章 巴什拜羊细胞遗传多态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羊
        2.1.2 药品和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主要药品配制
        2.2.2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2.2.3 染色体核型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染色体多态性分析
        3.2 染色体核型分析
        3.2.1 不同品种染色体核型图片
        3.2.2 染色体的相对长度
        3.2.3 染色体着丝粒指数及臂比值
        3.2.4 什拜羊部分染色体变异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巴什拜羊生化遗传多态性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羊和来源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LDH同工酶的多态性
        3.2 Es和LDH与巴什拜羊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巴什拜羊其它血清蛋白多态性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4.1 同工酶
        4.2 血清蛋白
    第四章 巴什拜羊微卫星座位多态性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羊样品及性状记录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试验药品及试剂
        2.1.4 常规溶液及试剂配制
        2.1.5 分析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DNA的提取
        2.2.2 基因组DNA质量及浓度检测
        2.2.3 PCR扩增
        2.2.4 PCR扩增产物检测
        2.2.5 微卫星位点PCR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电泳和染色
        2.2.6 带型分析
        3 数据统计分析
        3.1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
        3.2 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E)
        3.3 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
        3.4 群体杂合度(Heterozygosity,H)
        3.5 群体间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DA)
        3.6 F-统计量
        3.7 基因流
        3.8 聚类分析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及微卫星PCR产物的电泳结果
        4.1.1 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
        4.1.2 微卫星PCR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4.2 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
        4.3 个绵羊品系微卫星位点的群体遗传特性
        4.4 品系间遗传变异分析
        4.4.1 F-统计量与基因流
        4.4.2 群体间遗传距离和系统发生关系
        5 讨论
        5.1 关于抽样和样本含量
        5.2 微卫星座位的选择
        5.3 关于基因型判断的问题
        5.4 关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5.5 群体间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
        5.5.1 基因分化系数与基因流
        5.5.2 聚类分析
        6 小结
    第五章 微卫星标记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同四章)
        3 数据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4.2 各微卫星位点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各微卫星标记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分析
        5 讨论
        5.1 关于微卫星标记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5.2 关于微卫星标记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
        6 小结
    第六章 巴什拜羊Callipyge基因和Leptin基因的PCR-SSCP检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有关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2.1.2 数据分析软件
        3 试验方法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同四章)
        3.2 引物设计
        3.3 目的片段检测
        3.3.1 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3.3.2 PCR-SSCP检测
        3.4 数据分析
        3.4.1 基因型频率(Genotypic Frequency)(同四章)
        3.4.2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ies)(同四章)
        3.4.3 杂合度(Heterozygosity,H)(同四章)
        3.4.4 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同四章)
        3.4.5 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同四章)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因组DNA的检测结果
        4.2 PCR产物结果
        4.3 PCR-SSCP结果
        4.3.1 基因多态性分析
        4.4 品系间遗传变异分析
        4.4.1 F-统计量与基因流
        5 讨论与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8)6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型和微卫星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多羔绵羊的个体选择
    引言
    第一节 绵羊的多羔性
    第二节 绵羊的血液蛋白型与多羔性
    第三节 绵羊的微卫星与多羔性
    结语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试验动物及血样的采集处理
    第二节 血液蛋白型的检测
    第三节 微卫星多态性的检测
    第四节 结果的判读、计算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6 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多羔性状
    第二节 6 个绵羊品种(系)3 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多羔性状
    第二节 绵羊品种(系)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
    第三节 血液蛋白和微卫星作为多羔遗传标记的比较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血液蛋白多态性检测常用溶液的配制
    附录2 微卫星多态性检测常用溶液的配制
致谢
作者简历

(9)滩羊3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羊毛性状QTL探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分子标记简述
    1.3 绵羊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1.4 QTL 定位理论
        1.4.1 QTL 检测与定位试验设计
        1.4.2 QTL 检测与定位方法
    1.5 选题背景
        1.5.1 滩羊及其二毛皮简介
        1.5.2 绵羊毛皮性状研究现状
        1.5.3 滩羊二毛皮研究现状
        1.5.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耳组织采集方法
        2.2.2 样品DNA 的提取
        2.2.3 基因组DNA 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2.2.4 PCR 扩增
        2.2.5 遗传分析仪分析
        2.2.6 Genemapper 软件分析
        2.2.7 统计分析
        2.2.8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2.2.9 羊毛性状QTL 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组DNA 检测
        3.1.1 琼脂糖检测结果
        3.1.2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
    3.2 扩增产物检测结果
        3.2.1 单一PCR 扩增结果
        3.2.2 多重PCR 扩增检测结果
    3.3 遗传自动分析仪分析结果
    3.4 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3.4.1 微卫星标记基因数字化分型结果
        3.4.2 群体微卫星基因型统计分析结果
    3.5 滩羊3 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
    3.6 性状表型资料统计分析
        3.6.1 表型性状基本统计量分析结果
        3.6.2 表型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3.6.3 对各个性状的表型值按家系进行统计分析
        3.6.4 最小二乘分析结果
        3.6.5 方差分析结果
    3.7 羊毛QTL 定位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4.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4.2 作图群体的构建
    4.3 微卫星标记的选择
    4.4 PCR 扩增及多重PCR 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4.5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探讨
    4.6 性状表型资料的分析
    4.7 QTL 检测和定位的分析
    4.8 QTL 定位的研究前景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主要实验器材和药品
    附录二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附录三 重要的网络资源
致谢

(10)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绵羊繁殖性状研究进展
    1.2 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1.3 细胞凋亡在雌性动物生殖系统的作用
2 不同繁殖力母羊生殖器官细胞凋亡的原位荧光标记特征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3 不同繁殖力母羊生殖器官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D的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宁夏滩羊血清蛋白组分含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荞麦秸秆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滩羊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 杨万宗. 宁夏大学, 2020(03)
  • [2]基于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罗布麻饲喂效果研究[D]. 靳长青. 宁夏大学, 2019
  • [3]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李瑞雪,夏伦志,汪泰初,王钰婷,黄先智,范涛. 中国畜牧杂志, 2016(17)
  • [4]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初步发掘[D]. 谭晓川.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
  • [5]欧拉型藏羊消化系统发育和肌肉H-FABP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D]. 郎侠.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4)
  • [6]6种血清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J]. 陈书明,曹新鹏,胡军,常云花. 山西农业科学, 2010(06)
  • [7]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 决肯·阿尼瓦什.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8]6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型和微卫星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D]. 朱文渊.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 [9]滩羊3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羊毛性状QTL探测[D]. 张卿.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9)
  • [10]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细胞凋亡特点的研究[D]. 李向军. 吉林农业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宁夏滩羊血清蛋白成分含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