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位移分光光度法测定胃鲁通含量

电荷位移分光光度法测定胃鲁通含量

一、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维脑路通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罗秀琴,孙小祥[1](2019)在《荷移-UV法测定曲克芦丁片中总黄酮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荷移-UV法测定曲克芦丁片中总黄酮含量。方法以AlCl3为受电子试剂,芦丁为对照,采用荷移-UV法测定曲克芦丁片中总黄酮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该方法在0~50μg·mL-1内线性良好,精密度RSD%为0.248,重复性RSD%为0.851,方法在2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96.8%,RSD%为1.785。结论荷移-UV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可用于曲克芦丁片中总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闫肃[2](2016)在《曲克芦丁片处方工艺的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曲克芦丁作为芦丁的改进物质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聚作用,防止血栓形成,疏通血管、增加血中氧的含量,改善微循环,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增进侧支循环。在治疗静脉病、脑血管、糖尿病方面应用广泛,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在镇痛方面的作用效果显着。曲克芦丁片适用于闭塞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毛细血管出血等。是临床上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的常见药物,具有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等特点。2014年国家对曲克芦丁片质量标准进行了升级,升级后标准去掉了“崩解时限”和“其他羟乙基泸定衍生物”项,增加了“溶出度”和“其他组分”项,通过对原处方工艺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发现“溶出度”项目虽然符合新升级标准的要求,但是已接近标准边缘,需要进行处方的改进和工艺的优化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标准升级前的处方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评价,证明应当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第二阶段,进行了曲克芦丁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影响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原料药结晶颗粒大小、晶型,崩解剂加入方法,填充剂的影响,润滑剂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等。通过从崩解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等方面的考察对处方工艺进行了改进,确定了优选处方工艺,并进行了三批放大批产品(工艺验证)的生产。第三阶段,对确定的处方优化后生产的三批产品,进行了鉴别、溶出度、重量差异、含量测定、其他组分(最大单杂、其他单杂、总杂)等方面质量的研究,并对药典的方法进行确认,丰富和完善了曲克芦丁片的质量标准。第四阶段,对三批放大批产品(工艺验证)进行影响因素考察、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考察,通过考察结果,证明新处方工艺稳定,质量良好。

陈智娴[3](2010)在《荷移-紫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陈智娴[4](2009)在《电荷转移反应与光谱法联用测定抗生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电荷转移反应是基于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之间的电荷转移形成荷移复合物的一类反应。将其应用于药物分析而形成的荷移光度法以其简单、快速、准确而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电荷转移反应与紫外光度法、荧光光度法联用测定抗生素以及导数技术、同步荧光分析法测定体液中阿米卡星等展开一系列研究工作。论文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综述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荷移络合物形成的机制,综述了电荷转移反应在医学、化学上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同步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第二部分罗红霉素与碘的荷移反应及其测定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手段,研究了电子给体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与电子受体碘(I2)之间的电荷转移反应,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罗红霉素与碘在乙醇溶液中室温下即可生成稳定的1:1.5型络合物,Lmax=290,360 nm,罗红霉素浓度在2~500 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用拟定的方法测定胶囊、分散片中的罗红霉素含量,结果与药典方法一致,其回收率为96.2%~101.94%。第三部分荷移-荧光光谱法测定阿米卡星以荧光光度法为手段,研究了电子给体阿米卡星(amikacin,AK)与电子受体2,3-二氰-5,6-二氯-1,4-对苯醌(DDQ)之间的电荷转移反应,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测定阿米卡星新方法。并将此法应用于药物制剂中阿米卡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与标示量一致,回收率在96.15~103.42%。第四部分荷移-同步荧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尿液中的阿米卡星含量建立了荷移-同步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血清中阿米卡星(AK)含量和荷移-导数同步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尿样中阿米卡星(AK)含量的新方法,有效避开了血清、尿样对药物的干扰,成功的直接测定了血清、尿样中的阿米卡星,并对血清,尿液中药物的回收率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为阿米卡星的临床药物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第五部分主要结论及工作展望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并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赵辉,李占灵[5](2008)在《荷移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19902007年国内基于荷移反应的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反应体系、吸收波长、摩尔吸光系数、线性范围、回收率等参数。并对荷移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丽清[6](2007)在《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现新的化学发光反应,建立新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其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是将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应用于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以克服化学发光分析选择性差的不足。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化学发光新体系在抗肿瘤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本论文将流动注射新技术应用于化学发光分析,对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诸因素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阿霉素、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氨基蝶呤等抗肿瘤药物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测定以上物质的检出限分别6×10-9g mL-1、6×10-9g mL-1、6×10-8g mL-1、6×10-8g mL-1、6×10-9g mL-1、6×10-9g mL-1,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8~6.0×10-5g mL-1、1.0×10-8-6.0×10-5g mL-1 1.0×10-7~1.0x10-4gmL-1、1.0×10-7~8.0×10-5gmL-1、1.0×10-8~8.0×10-5gmL-1、1.0×10-8~6.0×10-5g mL-1。这些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靠,为研究药物代谢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并对化学发光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2化学发光新体系在喹诺酮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灵敏度高、可靠性好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生物体内或自然环境中低含量的此类物质的分析测定要求。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这4种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其检出限分别为7×10-9g mL-1、3×10-9g mL-1、4×10-8g mL-1、6×10-9g mL-1,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8~6.0×10-6g mL-1、1.0×10-8~6.0×10-5g mL-1、1.0×10-8~1.0×10-5g mL-1、1.0×10-8~6.0×10-5g mL-1、并将这些方法分别应用于药剂和体液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3镝离子敏化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稀土离子Dy3+可以大大提高化学发光强度,据此建立了Dy3+敏化化学发光新体系,探讨了该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机理。测定了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吡哌酸和依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测定这些药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9~8.0×10-6g mL-1、1.0×10-9~1.0×10-5g mL-1、1.0×10-9~6.0×10-5g mL-1、1.0×10-9~8.0×10-6g mL-1、1.0×10-9~8.0×10-6g mL-1、检出限分别为6×10-10g mL-1、3×10-10g mL-3×10-10g mL-1、6×10-10g mL-1、4×10-10g mL-1。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仪器设备操作简单、无需光源、无背景散射等背景干扰的优点,尤其是与流动注射相结合,测定简单快速、重现性好。4毛细管电泳一电化学发光检测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本论文以毛细管电泳为分离手段,以电化学发光为检测手段,建立了CE-ECL同时检测脯氨酸和吡哌酸;利多卡因、脯氨酸和洛美沙星;普鲁卡因、布比卡因、加替沙星、恩诺沙星和培氟沙星的新方法。讨论了联吡啶钌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和pH值、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测定的线性范围,并将这些方法成功的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李俊[7](2007)在《电荷转移光度分析、微乳液流动相HPLC法测定抗生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建立了测定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消旋山莨菪碱等四种药物的电荷转移光度分析法,并建立了一种微乳液作为流动相新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来测定乙酰螺旋霉素片四个成分,这些方法对分析环境样品和食品中抗生素等药物残留有参考价值。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TCNQ)作为受体,建立了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荷移光度分析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很宽,简单准确,经济快速。对阿奇霉素与TCNQ的荷移反应,研究了它们之间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最佳条件,由斜率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络合物组成是1:1;对于琥乙红霉素与TCNQ荷移反应,利用琥乙红霉素与TCNO形成1:1荷移络合物,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片剂中药物含量;研究了罗红霉素与TCNO之间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最佳条件,确定络合物组成是1:1。2)以水杨基荧光酮(SAF)作为电荷受体,首次建立了水杨基荧光酮作为受体的消旋山莨菪碱测试新方法。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它们之间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条件,由饱和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络合物组成是2:1。3)建立了用微乳液作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螺旋霉素片的四个成分。方法用于牛奶中乙酰螺旋霉素测定,实验用时少,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流动相是环境友好的化学成分。

于素华,龚爱琴,嵇正平,马正军,朱霞石[8](2006)在《曲克芦丁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碱性硼砂溶液中,铁氰化钾可以氧化曲克芦丁,在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剂作用下发生显色反应.基于此,利用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曲克芦丁.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6×10-5)2.4×10-4m o.lL-1,加标回收率为98.20%103.3%,相对标准偏差为2.2%(n=9).利用该方法对曲克芦丁片剂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全红,白小红,杨雪[9](2005)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曲克芦丁片中曲克芦丁和微量芦丁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曲克芦丁片中曲克芦丁和微量芦丁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该法测定曲克芦丁的工作曲线方程为ΔA=0.009 28C-0.005 89,r=0.999 2(n=5),线性范围为0.0043.04μg/ml,平均回收率为(94.6±1.5)%,日内RSD(相对标准偏差)为(0.14±0.05)%,日间RSD为(1.8±0.5)%;芦丁的工作曲线方程为ΔA=0.026 99C-0.007 57,r=0.999 3(n=5),线性范围为0.0042.48μg/ml,平均回收率为(97.3±4.2)%,日内RSD为(0.13±0.05)%,日间RSD为(2.1±0.7)%。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郭怀忠[10](2005)在《电动微分析系统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应用毛细管电泳领域相关理论与技术对毛细管区带电泳、微流控芯片电泳和整体毛细管电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1毛细管电泳理论研究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1推导了一个毛细管电泳峰分离度的表达式ts=(Winj+Wdet)/(Δv-vd)。由上式可得出一定操作条件下,所需毛细管柱的最短柱长为tsv1。该式对一般的色谱分析和毛细管电色谱的条件优化也具有指导意义。1.2指出了毛细管电渗流产生与实验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了一个关于电渗流产生机制的假设:在电场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扩散层对缓冲液中同号离子的“电润滑”作用和对缓冲液中异号离子的“电阻滞”作用,使缓冲液中的正负离子相向运动产生的对本体缓冲液的推动力平衡被打破,从而产生与扩散层离子泳动方向一致的“净推动力”,使电渗流产生。同时,毛细管内壁对缓冲液的一般阻滞作用对电渗流的大小也有重要影响。利用该假设对电渗流平头流型的成因、毛细管内径、温度、缓冲液浓度和有机改性剂等对电渗流的影响重新进行了解释,这也有助于不同种类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柱床的设计和分析条件的优化。1.3对影响毛细管电泳重现性的因素与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阐明了对分析过程的综合控制有助于结果重现性的改善。1.4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曲克芦丁制剂中三羟乙基芦丁的含量,板蓝根注射液中胞苷、腺苷、鸟苷和尿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毛细管电泳—质谱/质谱方法对曲克芦丁及其主要杂质进行了鉴定。2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本文研制了一台正交结构的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对微流控芯片的尺寸与通道结构适应性强,操作灵活方便,并可采用不同波长的激光与滤光片来选择不同的测定条件。利用自组建的显微成像系统对芯片的弯道效应进行了观察。提出了芯片电泳组分进样时间与其迁移时间的关系式tinj=(linj·Esep)/(lsep·Einj)·tm。以维生素B2为实际样品,激发波长473nm,检测波长520hm,考察了芯片通道结构的设计、芯片通道的处理过程、分析条件的优化和结果重现性等。还对安非他明类毒品的芯片电泳分离分析进行了初步考察。由于药物大多具有紫外吸收,本文同时设计了一套芯片紫外检测系统,采用通道尾部接合石英毛细管的杂交芯片,对联磺甲氧苄啶片中的三组分、冬虫夏草中的三种核苷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电泳分析在药物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3毛细管电色谱基本理论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3.1在组分的电泳因素基本不影响其色谱行为的前提下,推导出新的组分保留因子表达式kCEC=k′-μep/(μeo+μep)(Ⅰ)及kCEC=k′-(μep-μep0)/(μeo+μep)(Ⅱ),两者互为补充。同时对毛细管电色谱文献中组分保留因子的两种表达式kCEC=k′+k′μep/μeo+μep/μeo(Ⅲ)及kCEC=(k′-μep/μeo)/(1+μep/μeo)(Ⅳ)进行了讨论,指出了表达式(Ⅲ)推导中引用组分电泳迁移距离的错误。当μeo=0时,(Ⅱ)式能够弥补表达式(Ⅰ)和(Ⅳ)式的不足,有效反映组分的μep和k′对kCEC的影响。(Ⅰ)和(Ⅱ)式能够使组分保留因子始终反映出组分色谱与电泳行为的综合作用。3.2制备了四种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分别以BMA和LMA为单体,均含电渗流引发剂AMPS的两种整体柱与分别以BMA和LMA为单体均不含AMPS的两种整体柱。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不含电渗流引发剂的两种电色谱整体柱进行表面修饰,电渗流产生状况一致,分离性能相似。而含电渗流引发剂的LMA柱电渗流小且不稳定,组分峰形差。电渗流引发剂似乎只适用于短碳链固定相的情况。3.3采用含电渗流引发剂的BMA柱对联磺甲氧苄啶片中的三组分进行了分离,对曲克芦丁片中曲克芦丁的含量、冬虫夏草中胞苷和腺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整体毛细管电色谱法对于中药和西药的分析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虽柱效较低,但方法的重现性和耐用性等优于相应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整体毛细管电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二、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维脑路通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维脑路通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荷移-UV法测定曲克芦丁片中总黄酮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制备
        2.1.1 对照溶液:
        2.1.2 1% AlCl3溶液:
        2.1.3 供试液:
    2.2 检测波长
    2.3 荷移反应条件优化
        2.3.1 酸碱的影响:
        2.3.2 AlCl3的用量的影响:
        2.3.3 温度影响:
        2.3.4 测定时间考察:
    2.4 线性范围
    2.5 精密度实验
    2.6 稳定性实验
    2.7 重复性实验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
    2.9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2)曲克芦丁片处方工艺的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现行曲克芦丁片处方及制备工艺
    2.1 现行曲克芦丁片处方
    2.2 现行曲克芦丁片工艺分析
        2.2.1 主要生产设备
        2.2.2 工艺流程图
    2.3 曲克芦丁片质量标准分析
        2.3.1 曲克芦丁片原质量标准
        2.3.2 2014 年升级的曲克芦丁片质量标准
        2.3.3 2015 年中国药典对曲克芦丁片的要求
        2.3.4 质量标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曲克芦丁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曲克芦丁的理化性质
    3.3 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
        3.3.1 润滑剂的影响
        3.3.2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3.3.3 崩解剂的影响
    3.4 曲克芦丁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确定
    3.5 小试三批生产
        3.5.1 小试三批产品的生产
        3.5.2 溶出曲线的比较
    3.6 曲克芦丁片处方工艺验证试验
        3.6.1 生产环境
        3.6.2 生产设备
        3.6.3 生产处方
        3.6.4 生产工艺
        3.6.5 检验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曲克芦丁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2 性状检测
    4.3 鉴别项目检测
        4.3.1 测定法
        4.3.2 检测结果
    4.4 其他组分项目检测
        4.4.1 检测条件
        4.4.2 系统适用性
        4.4.3 专属性
        4.4.4 样品测定
    4.5 溶出度项目检测
        4.5.1 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
        4.5.2 溶出方法及其转速的选择
        4.5.3 线性关系考察与标准曲线的制备
        4.5.4 空白回收试验
        4.5.5 溶出度的测定
    4.6 重量差异项目检测
        4.6.1 测定法
        4.6.2 检测结果
    4.7 含量测定项目检测
        4.7.1 检测条件
        4.7.2 系统适用性
        4.7.3 回收率试验
        4.7.4 精密度
        4.7.5 专属性
        4.7.6 线性
        4.7.7 含量的测定
    4.8 结果与讨论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曲克芦丁片稳定性考察
    5.1 影响因素试验
        5.1.1 高温试验
        5.1.2 高湿试验
        5.1.3 强光照射试验
        5.1.4 结果与讨论
    5.2 曲克芦丁片的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5.2.1 加速试验
        5.2.2 长期试验
        5.2.3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产品曲克芦丁片注册申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3)荷移-紫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
2 荷移-紫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4 喹诺酮类抗生素
    2.5 磺胺类抗生素
    2.6 氨基酸的测定
    2.7 其他药物及其制剂的测定
3 展 望

(4)电荷转移反应与光谱法联用测定抗生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 电荷转移反应与光谱法联用的研究
        1.1 荷移络合物的形成机制
        1.2 电荷转移反应在医学中的应用
        1.3 电荷转移反应在化学中的应用
        1.4 展望
    2 同步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1 同步扫描技术与同步荧光光谱
        2.2 同步荧光与化学计量法的结合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3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罗红霉素与碘的荷移反应及其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药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条件的优化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精密度检验及检测限的测定
        2.4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2.5 反应机理初探
        2.6 样品的测定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荷移-荧光光谱法测定阿米卡星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药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条件的选择优化
        2.2 络合比组成的测定
        2.3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2.4 样品制剂中阿米卡星含量及回收率的测定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荷移-同步荧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尿液中的阿米卡星含量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药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血清中阿米卡星回收率的测定
        2.2 尿样中阿米卡星回收率的测定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结论及展望
    1 主要结论
    2 论文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荷移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苯醌 (p-BQ)
2 四氰基对苯醌 (TCNQ)
3 四氯苯醌 (TCBQ)
4 氯冉酸 (CAA)
5 茜素类
6 其他电子接受体
7 结语

(6)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化学发光基本原理
    1.3 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3.1 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
        1.3.2 铈(Ⅳ)化学发光体系
        1.3.3 其它无机氧化剂的化学发光体系
    1.4 毛细管电泳法
        1.4.1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1.4.2 毛细管电泳检测器
        1.4.3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应用
    1.5 化学发光最新进展
        1.5.1 化学发光成像技术研究
        1.5.2 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5.3 纳米材料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5.4 后化学发光现象的研究
        1.5.5 与化学发光联用的新技术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化学发光新体系在抗肿瘤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羟基喜树碱
        2.1.1 引言
        2.1.2 实验部分
        2.1.3 结果与讨论
    2.2 高锰酸钾-甲醛-丝裂霉素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2.2.1 引言
        2.2.2 实验部分
        2.2.3 结果与讨论
    2.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霉素
        2.3.1 引言
        2.3.2 实验部分
        2.3.3 结果与讨论
    2.4 高锰酸钾-甲醛-氟尿嘧啶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氟尿嘧啶
        2.4.1 引言
        2.4.2 实验部分
        2.4.3 结果与讨论
    2.5 高锰酸钾-甲醛-6-巯基嘌呤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2.5.1 引言
        2.5.2 实验部分
        2.5.3 结果与讨论
    2.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氨基喋呤
        2.6.1 引言
        2.6.2 实验部分
        2.6.3 结果和讨论
第3章 化学发光新体系在喹诺酮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3.1 铈(Ⅳ)-连二亚硫酸钠-氧氟沙星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3.1.1 引言
        3.1.2 实验部分
        3.1.3 结果与讨论
    3.2 铈(Ⅳ)-硫代硫酸钠-洛美沙星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3.2.1 引言
        3.2.2 实验部分
        3.2.3 结果与讨论
    3.3 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环丙沙星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3.3.1 引言
        3.3.2 实验部分
        3.3.3 结果与讨论
    3.4 铈(Ⅳ)-连二亚硫酸钠-诺氟沙星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3.4.1 引言
        3.4.2 实验部分
        3.4.3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稀土离子敏化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4.1 镝-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培氟沙星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4.1.1 引言
        4.1.2 实验部分
        4.1.3 结果与讨论
    4.2 镝-铈(Ⅳ)-硫代硫酸钠-依诺沙星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4.2.1 引言
        4.2.2 实验部分
        4.2.3 结果与讨论
    4.3 镝敏化氟罗沙星的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
        4.3.1 引言
        4.3.2 实验部分
        4.3.3 结果与讨论
    4.4 吡哌酸的镝敏化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
        4.4.1 引言
        4.4.2 实验部分
        4.4.3 结果与讨论
    4.5 镝敏化依诺沙星的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
        4.5.1 引言
        4.5.2 实验部分
        4.5.3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5.1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脯氨酸和吡哌酸
        5.1.1 引言
        5.1.2 实验部分
        5.1.3 结果与讨论
    5.2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利多卡因、脯氨酸和洛美沙星
        5.2.1 引言
        5.2.2 实验部分
        5.2.3 结果与讨论
    5.3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麻醉剂和喹诺酮类药物
        5.3.1 引言
        5.3.2 实验部分
        5.3.3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电荷转移光度分析、微乳液流动相HPLC法测定抗生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电荷转移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一. 电荷转移反应的原理
        二. 电荷转移反应在化学、医学上的应用
    第二节 微乳液流动相 HPLC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研究
        一. 微乳液体系
        二. 微乳液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第三节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阿奇霉素与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的荷移反应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1. 实验条件选择
        2. 比尔定律线性范围
        3. 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4. 动力学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
        5. 试样的测定
第三章 琥乙红霉素与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的荷移反应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1. 实验条件选择
        2. 比尔定律线性范围
        3. 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4. 动力学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
        5. 试样的测定
第四章 罗红霉素的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1. 实验条件选择
        2. 比尔定律线性范围
        3. 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4. 动力学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
        5. 试样的测定
第五章 消旋山莨菪碱与水杨基荧光酮的荷移反应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1. 实验条件的选择
        2. 络合物组成测定
        3. 反应机理探讨
        4. 试样的测定
第六章 微乳液流动相 HPLC法分析乙酰螺旋霉素含量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微乳液组成确定
        2. 微乳液相图的测定和绘制
        3. 流动相速度确定
        4. 微乳液组成比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5. 乙酰螺旋霉素药片定量分析
        6. 牛奶中乙酰螺旋霉素残留的测定
        7. 结论与展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曲克芦丁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2.2 介质酸度的影响
    2.3 硼砂溶液浓度的影响
    2.4 铁氰化钾溶液浓度的影响
    2.5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浓度的影响
    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2.7 发色反应机理探讨
    2.8 干扰试验
    2.9 工作曲线及回归方程
    2.10 回收率及样品分析

(10)电动微分析系统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毛细管电泳概述
    1.2 微流控芯片电泳分析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2.1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1.2.2 微流控芯片分析的进样方式
        1.2.3 微流控芯片分析的检测方式
        1.2.4 微流控芯片的流体行为研究
        1.2.5 微流控芯片电泳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2.6 小结
    1.3 毛细管电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3.1 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原理
        1.3.2 毛细管电色谱的装置及操作简介
        1.3.3 毛细管电色谱的影响因素
        1.3.4 毛细管电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3.5 小结
    1.4 质谱联用技术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理论研究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1 毛细管电泳峰分离度修正表达式的建立
        2.1.1 分离度表达式的推导
        2.1.2 实验条件优化
    2.2 毛细管电泳中电渗流产生机理的探讨
        2.2.1 电渗流概述
        2.2.2 实验部分
        2.2.3 电渗流起源的探讨
    2.3 影响毛细管电泳重现性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2.3.1 毛细管电渗流控制
        2.3.2 进样控制
        2.3.3 信号采集及处理
    2.4 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4.1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板蓝根注射液中四种核昔的含量
        2.4.2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两种维脑路通制剂中曲克芦丁的含量
        2.4.3 曲克芦丁及其主要杂质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质谱鉴定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1 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
        3.1.1 仪器与材料
        3.1.2 激光诱导荧光芯片检测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3.1.3 PMMA芯片的处理
        3.1.4 显微成像系统的建立
        3.1.5 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2 微流控芯片紫外分光光度检测系统
        3.2.1 系统简介
        3.2.2 微流控芯片紫外分光光度检测系统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毛细管电色谱基本理论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4.1 毛细管电色谱中组分保留因子表达式的讨论
        4.1.1 新的组分保留因子表达式(I)的推导
        4.1.2 对文献报道的保留因子表达式的讨论
        4.1.3 新的组分保留因子表达式(II)的推导
    4.2 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
        4.2.1 仪器与试药
        4.2.2 毛细管预处理
        4.2.3 整体固定相的制备
        4.2.4 检测窗口的制备
    4.3 整体毛细管电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4.3.1 联磺甲氧苄啶片的整体毛细管电色谱分析
        4.3.2 整体毛细管电色谱法测定冬虫夏草中胞苷与腺苷的含量
        4.3.3 整体毛细管电色谱法测定曲克芦丁片剂中曲克芦丁的含量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维脑路通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荷移-UV法测定曲克芦丁片中总黄酮含量[J]. 罗秀琴,孙小祥. 海峡药学, 2019(11)
  • [2]曲克芦丁片处方工艺的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D]. 闫肃.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4)
  • [3]荷移-紫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 陈智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12)
  • [4]电荷转移反应与光谱法联用测定抗生素的研究[D]. 陈智娴. 江苏大学, 2009(02)
  • [5]荷移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J]. 赵辉,李占灵. 化学试剂, 2008(09)
  • [6]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李丽清. 河北大学, 2007(03)
  • [7]电荷转移光度分析、微乳液流动相HPLC法测定抗生素研究[D]. 李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04)
  • [8]曲克芦丁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J]. 于素华,龚爱琴,嵇正平,马正军,朱霞石.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 [9]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曲克芦丁片中曲克芦丁和微量芦丁的含量[J]. 全红,白小红,杨雪.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05)
  • [10]电动微分析系统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郭怀忠. 沈阳药科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电荷位移分光光度法测定胃鲁通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