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世界经济的“亮点”

亚洲——世界经济的“亮点”

一、亚洲——世界经济的“亮点”(论文文献综述)

徐秀军,张宇燕[1](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亚洲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亚洲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大幅下滑。疫情也给亚洲各经济体就业、收入、物价、债务、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凸显。但相比其他地区,亚洲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劲,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疫情期间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也呈现许多新的亮点。展望未来,亚洲经济将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仍面临重塑长期增长动力的严峻考验。

魏冉[2](2021)在《中国与东盟的联合国大会投票实践研究(1991-2019)》文中研究说明联合国是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大会投票成为考察会员国在国际事务立场相似性的重要途径。对联大投票的分析建立于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同时规避了经验主义的主观因素及不可控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通过系统考察1991-2019年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情况,探究影响中国-东盟投票立场一致或相异的因素,分析二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推动国际议题合作,以便精进中国-东盟合作、增益中国-东盟关系,并对中国如何借助联合国大会增强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启示。在理论层面,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是否会遵守国际规范,而对规范的遵守又会影响国家利益的偏好。笼统将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一概而论只能被视为一种简单的补充性解释,因此将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作为自变量解释国家投票行为之时,必须将其放置在特定的时段与国际议题下展开,同时说明选择依据。投票立场出现差异是国家基于利益与规范对相对收益进行衡量的结果。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为国家对某一决议或其映射的国际问题的利益认知出现根本性分歧;二是当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相斥时,国家在联大决议中坚持选择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的投票立场。简而言之,投票立场相异源于国家将维护利益置于遵守规范更优先的位置,投票立场代表了一国在特定情境下维护国家利益的最优选择。在经验层面,通过考察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大会三个主要议题领域的1104个决议发现,中国与东盟在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议题领域投票一致性最高;其次是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领域;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议题领域一致性最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将中国与东盟近30年的联合国大会投票趋势置于同时段内思考中国-东盟关系,可以发现:中国-东盟联大投票结果并未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国-东盟联大投票差异未削弱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体现出了双方包容互利的发展格局。研究还发现,美国因素拉低了中国与东盟的投票一致性。因此,中国应借助制度建设、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与讲究道义等优势,采取相关措施弱化美国影响,加强东盟与中国在国际事务立场上的协调与配合,提高中国-东盟联大投票一致性,从而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这对于化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战略压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袁佳豪[3](2021)在《我国租赁住房REITs的应用研究 ——以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大规模增长的城市人口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对我国租赁住房市场有了更高的需求,而传统的租赁住房融资方式存在较多局限性,与此同时,党中央大力倡导“租购并举”,始终坚持“住房不炒”的定位,然而我国租赁住房市场投资周期长、流动资金匮乏,进一步发展面临融资困难。REITs是解决租赁住房市场融资困难的重要手段,是能够盘活房地产存量资源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在此宏观背景下,REITs应用于租赁住房领域能够为促进我国租赁住房市场健康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大力发展租赁住房REITs能够间接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近些年来,我国REITs市场的发展十分迅猛,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支持REITs应用于租赁住房市场,本文通过对我国首支发行规模达到100亿的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产品进行研究,研究该产品亮点、不足之处和相关风险,对日后其他企业发行类似的REITs产品能够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对于我国租赁住房REITs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对REITs的分类以及当前全球REITs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其次,对案例公司、产品主要参与方、发行要素、交易结构和物业资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再次,对该产品的发行动因、产品亮点、产品不足和产品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认为该产品发行动因在于国家政策层面上不断鼓励和公司层面上的发展需求,该产品亮点之处在于完善的增信措施保障投资者利益、创新的结构模式起到破产隔离效果和合理避税的作用、首支百亿规模储架发行机制起到助推REITs市场发展的作用以及其稳定的现金流保障其偿付能力足够强,产品不足之处在于面临的税收负担较重降低了收益率、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其缺乏法律保障、信用评级机构过于单一、租赁住房收益率较低和流动性较差,面临的风险主要在市场波动风险、经营风险和利率风险三个方面,并且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和启示,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后续我国租赁住房REITs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对于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的成功发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优质的基础资产是该产品发行成功前提条件、稳定的净现金流入是该产品发行成功关键之处、完善的增信措施是该产品发行成功的强有力保障、该产品结构模式值得借鉴、储架式发行机制提高了该产品发行效率以及租赁住房REITs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针对该产品的不足之处,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环境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建立REITs独特的税收制度,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REITs法律制度,调整土地供应机制,以提高租赁住房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企业应在REITs产品评级时,引入多家信用评级机构,以提升评级结果的权威性,并在未来公募REITs制度正式建立以后,将该REITs产品向公募REITs转型以提升其流动性。希望以上结论能够推动REITs真正成为我国租赁住房领域投融资的有效工具。

杜家昕[4](2021)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隆升、扩展与北部河流、沙漠地貌的形成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欧板块的碰撞形成了“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高原的构造隆升和扩展对高原及周边区域的构造格局、地貌发育、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边界由阿尔金、海原等大型走滑断裂和祁连山逆冲断裂带所控制,其内部发育大量走滑、逆冲断裂及褶皱构造,吸收了主要的上地壳变形,影响着该区域的地貌形态和构造活动,研究这些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特征和构造转换模式是深入理解和认识新生代地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阿拉善地块则位于高原东北缘北部,地块南部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相接,分布一系列逆冲和左旋走滑断裂,同时也发育了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然而,祁连山内部断裂构造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带的构造应力是如何转换?阿拉善地块南部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是什么?黑河的河流地貌形成与巴丹吉林沙漠地貌演化对区域构造变形与扩展是如何响应的?因此,对该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构造转换机制、地形地貌演化、生态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不仅对认识和理解该区域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多圈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表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对于挖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善世界地质公园的国际价值和助力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湖泊并存地貌景观的申遗工作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遥感科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地质年代学等多学科交叉,通过多源遥感数据的处理、影像解译分析和野外考察验证,重点聚焦该地区的关键断裂带--昌马断裂和雅布赖断裂,分析其断裂的空间分布、几何分段特征和滑动速率,讨论它们与阿尔金断裂构造变形与应力转换关系,刻画北祁连、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块南部在距今33 Ma以来的构造变形机制和地貌发育过程,探究高原隆升与扩展对黑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生态环境和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湖泊并存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演化所起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1)1932年昌马地震沿NW-NWW的昌马断裂产生了长约120 km地表破裂带,由5段长为14.4-39.56 km不连续的一级破裂带组成;地震地表破裂可以跨越长0.3~4.5 km和宽2.2~5.4 km的阶区构造,但终止于断裂带最东端宽约6.3km的挤压型阶区;估算断裂中东段和东段的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3.43±0.5 mm/yr和4.49±0.5 mm/yr,吸收了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约3-4 mm/yr的变形。探槽的分析研究表明:晚第四纪以来主要经历了6次地震事件:事件一(距今9.4±1.0~9.6±1.0 ka),事件二(距今6140±30 BP~7.0±1.1 ka),事件三(距今3000±30~5700±30 BP),事件四(距今1960±30~2030±30 BP),事件五(距今<1960±30BP),以及事件六(1932年昌马地震)。(2)NE-NEE走向的雅布赖断裂长138 km,其南西段与北东段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中段以正断活动为主。磷灰石(U-Th)/He低温热年代学结果显示,雅布赖山在白垩纪(距今约135-71.5 Ma)时期,经历了快速冷却和构造抬升;白垩纪-始新世时期(距今约70-33.9 Ma),雅布赖山经历长期的剥蚀作用;渐新世-早上新世(距今约33.9-5 Ma),雅布赖断裂开始左旋走滑活动,造成白垩纪红色岩层发生47±2 km的左旋位错,其长期走滑速率为1.40±0.06 mm/yr;上新世(距今约5 Ma)以来,该区域构造应力由NE-SW向挤压应力转变为东西向的拉张应力,断裂活动表现为左旋走滑兼正断活动。雅布赖山的正断层活动造成下盘山体持续抬升,阻挡限制了沙山的迁移与扩展,为巴丹吉林沙漠中世界最壮观的高大沙山-湖泊并存的地貌景观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地势条件。(3)黑河上游、中游河道在北祁连山脉及其前缘的断裂构造活动影响下,发生自东向西迁移,穿过正义峡向北流至额济纳旗,形成了河流下游巨型冲洪积扇,成为巴丹吉林沙漠的主要物源。黑河流域1995-2015年的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以前,黑河中游长期的过度用水导致下游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2000年开始,对下游进行生态输水使得下游约69%的退化土地得到显着恢复,植被覆盖增加,年均降水增多,原本干涸的尾闾湖居延海也逐渐恢复。同时,调水平衡模型表明当中游向下游年平均输水量阈值为11亿立方米、下游与中游的径流量比值为1.4时,可以维持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用水平衡,这将为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跨流域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重底线”的可持续生态恢复提供重要参考。(4)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自33 Ma以来的构造地貌演化模式:第一阶段(33-10 Ma),在印度-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下,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活动延伸进入阿拉善地块南部,并影响了雅布赖断裂的左旋走滑活动;第二阶段(10-5 Ma),NE-SW向挤压应力使得高原东北缘地壳缩短,祁连山开始快速隆升,其内部和北祁连山前缘的走滑和逆冲构造开始活化,阿尔金断裂的走滑变形被祁连山内部的走滑和逆冲构造所吸收、转换,同时阿拉善地块南部左旋走滑活动逐渐减弱;第三阶段(5 Ma-至今),区域应力由NE-SW向挤压应力转换为近EW向的拉张应力,而雅布赖断裂则转变为以左旋走滑兼具正断活动的拉张性质;同时,北祁连山脉继续不断隆升和区域构造变形向河西走廊一带扩展,不仅控制了黑河中、下游河流迁移、改道,也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湖泊并存的独特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演化起到重要影响。综上,本研究从不同的时空尺度,揭示了新生代以来,在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南部“山脉-河流-绿洲-沙漠”系统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构造-气候-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出北祁连山脉的构造隆升与扩展对该区域地表演化过程的内、外动力两方面控制作用:在地壳增厚和构造抬升等内动力作用下,断裂和褶皱变形吸收了地壳变形,控制了河流地貌和沙漠地貌的形成格局;外动力方面,高原的隆升不仅影响了气候,使得祁连山脉第四纪形成冰冻圈,在其北部发育近东西走向的低洼廊道,为沙源物质提供运输通道,并在河西走廊及阿拉善南部形成了以荒漠、绿洲为主的生态环境格局。

周玉萍[5](2021)在《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莫迪政府上台后对印度外交政策作出显着调整,在处理与世界主要大国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时也表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莫迪政府变革性的外交举措既显现为不同于往届政府的外交理念和模式,同时也体现在总理莫迪任期内所制定对外政策的非连续性上。印度对外政策的变化影响地区秩序与国际格局,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本文以建构主义范式下的“身份”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对莫迪政府对外政策调整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并尝试作出规律性提炼与总结。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重点:说明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学界关于印度对外政策的研究作出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述评;基于已有的建构主义身份理论,对“身份—行为”分析路径进行创造性整合与阐释;提出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性;最后简要说明了论文的基本结构。正文第一章对国家身份和利益这两个核心概念作出明确界定,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建构主义范式下对国家政策的解释力。第二章回溯印度外交的文明基因、历史脉络与战略思维,综观当前国际体系结构和“他者”话语的建构作用,为深入探究印度对外政策进行了背景铺陈。第三章透过莫迪政府的认知特点,看行为主体如何理解和定位国家身份与利益。第四章从周边、区域、全球多个层面展示了莫迪政府的外交举措,并对印度对外政策的变化进行了规律性把握,即在本国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下,莫迪政府如何基于身份认知确定国家利益,进而产生政策行为。第五章选取莫迪政府对外政策中的典型案例来验证国家对外交往时“身份—行为”路径下的决策驱动机制,即在“印太”框架内,印度如何基于身份认知和利益目标,理解中、美两个主要大国的政策与角色,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对“他者”政策,实现具有明显转向表征的外交关系再造。结论部分系统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身份理论在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决策者对国家身份的认知从根本上左右着该国的对外行为。莫迪政府的政策调整正是基于认知的必然结果。对“身份—行为”逻辑的把握有助于“自我”对“他者”行为与角色作出充分研判,从而减少误读,合理决策,有效外交。

刘子龙[6](2021)在《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深部结构和成矿背景》文中研究表明北喜马拉雅(也称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是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尺度认识大型矿集区和成矿带形成的深部控制因素,研究摸清大型矿集区或成矿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最终理解大规模深部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对研究青藏高原碰撞造山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深部结构和成矿背景。研究区的深反射剖面位于藏南92°E附近,南起藏南拆离系主拆离断层以北约25km处,向北依次经过扎西康矿集区、雅拉香波穹窿,跨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到达冈底斯岩浆带内,共包含大、中、小炮的记录660个,全长约160km。深反射数据在两个年度内分段采集完成,本文在常规处理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拼接联线处理和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处理,并探索了以深反射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初至波、反射波和面波等信息,获取地壳自浅部到深部精细结构的方法。然后通过资料解释获得了可揭露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深部精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获得的主要认识与结论如下:(1)探索了基于深地震反射数据获取自浅部到深部精细结构的方法,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和稳健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可较好的提高反射数据成像质量,基于相对振幅保持的振幅恢复处理方法是反映地壳深部反射系数相对变化的关键步骤,单炮记录面波反演的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可有效补充浅层构造信息。(2)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雅江缝合带两侧具有显着不同的反射特征,反映其为两个大陆地壳的物质边界;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地壳按不同反射特征以藏南拆离系(STDS)和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系,上地壳反射波组呈现出同相轴倾角多变的特征,中地壳为多组北倾的叠瓦状双冲构造反射特征,下地壳为弱反射特征。(3)藏南拆离系(STDS)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韧性剪切带,同时具有滑脱带的作用,地表观测到的穹隆、断裂、褶皱等构造均位于其上部,是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关键控制因素。

本刊综合[7](2021)在《博鳌论坛关注亚洲经济复苏》文中指出4月18日,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在博鳌开幕。论坛当天发布《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等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亚洲经济体整体增速为-1.7%,但报告预测亚洲经济将出现恢复性增长,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5%以上。中国的表现成为亚洲经济体中最大的亮点。

倪月菊[8](2021)在《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一个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文中提出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议(RCEP)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大背景下成功签署。RCEP 15个国家是全球和区域价值链的深度参与者,一旦该协议正式实施,必将对全球价值链重塑产生深刻影响。笔者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认为RCEP将加速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步伐,使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由二战后日本学者构想的以日本为首的雁型发展模式加速向以中国和日本两国为头雁的"双头雁阵"模式转变。中国将依托RCEP这一巨大平台,深入参与亚太地区生产网络中并发挥更为重要的引领作用。这将对中国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关伟炽[9](2020)在《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主场外交活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国主场外交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亮点。新时代,运用主场外交的方式开展文化交流、进行文化互动,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以中国主场外交为对象,分析中国历次主场外交具体实践,探讨中国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要性、路径、特点、内容、影响等。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绪论,阐述选题背景,界定中国主场外交、中华文化的概念,梳理学术界关于主场外交、中华文化以及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学术成果。第二部分概述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的产生与发展,着重对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指出新时代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中国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原因、优势和路径等。第四部分从中国主场外交的具体实践出发,分析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内容以及海外对此的评价。第五部分是,分析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第六部分是对中国主场外交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最后,在新时代,以中国主场外交作为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新平台,能够更好地完成“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胡长琪[10](2020)在《心理连续性模型(PCM)视角下美国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的中国市场推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终极格斗冠军赛(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UFC),是当前世界最顶级的综合格斗(Mixed Martial Arts,MMA)赛事,自1993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完善与扩张,最终奠定了其世界综合格斗最高殿堂的地位。得益于UFC的成功,综合格斗也发展成为一项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竞技体育运动。如今UFC的影响力已遍布全球,是继北美四大体育联盟之后一股新崛起的力量,成为当今世界现象级的体育赛事。鉴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以及NBA在中国市场取得的可观效益,UFC从2009年末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通过多年的摸索与经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而且其作为一项职业体育赛事,有着以粉丝为中心的观赏性娱乐定位,其市场推广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开发观众、培育粉丝的过程。本文通过研究分析UFC在中国的市场推广过程,总结其中的亮点,为其他职业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借鉴,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UFC的中国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理论框架上,本研究创新性应用美国体育管理学界学者Daniel C.Funk和Jeff James提出的一种多维度球迷划分理论:心理连续性模型(Psychological Continuum Model,PCM),即意识-吸引-依恋-忠诚四个逐级递增的球迷发展阶段,尝试根据UFC中国市场粉丝的阶段性特征,划分为意识阶段的市场推广、吸引阶段的市场推广、依恋阶段的市场推广,深入分析UFC在每一阶段的市场表现特征以及所采取的推广策略。本研究运用PCM模型对UFC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经研究发现,UFC在中国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突出的亮点:1)赛事内容生态体系的打造,让拳迷们在多元立体的内容生态中潜移默化,逐渐与UFC产生稳定的情感联结。2)社交媒体的充分运用,促进了UFC赛事品牌的传播与拳迷的培育,让拳迷们对UFC赛事产生偏爱的同时,逐步拉近了与中国拳迷的距离。3)中国本土明星选手的打造,使得UFC在中国市场的名气日渐提升,同时让中国拳迷群体与UFC的心理联结变得持久且稳定。综上,对其他职业体育赛事提出几点建议:注重自身赛事产品的打磨以及赛事内容体系的打造;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价值;打造明星选手,并且学会巧妙地运用明星效应。与此同时,UFC在中国市场推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赛事播出平台相对单一,以至于没有顾及到部分潜在粉丝群体。2)拳迷活动体系不够完善,目前UFC拳迷活动的数量与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拳迷需求。3)赛事周边产品体系不够完善。目前UFC的赛事周边产品种类还不够丰富,部分产品供应量不足,网店与体验店数量偏少。综上,对UFC提出以下建议:探索多元组合的赛事播出渠道;丰富拳迷活动体系,打造精品的拳迷活动;完善赛事周边衍生品体系,提高产品丰富度、购买便利性以及拳迷体验感。

二、亚洲——世界经济的“亮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洲——世界经济的“亮点”(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与东盟的联合国大会投票实践研究(1991-201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利益、规范与联大投票实践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国家利益
        二、国际规范
    第二节 联大投票实践中利益与规范的考量
        一、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的逻辑联结
        二、联大投票实践中的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联合国框架下的合作及中国与东盟的联大投票情况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利益互补:东盟与联合国
        一、东盟-联合国伙伴关系历程
        二、东盟在联合国的身份与作用
    第二节 联合国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国际合作
        一、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政治合作
        二、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安全合作
    第三节 联大投票表决原则与投票情况
        一、联合国大会的表决原则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说明
        三、中国与东盟的联大投票情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利益视角下中国与东盟投票立场一致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联大决议中的共同利益诉求
        一、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大会中的涉核决议
        二、中国与东盟在涉核决议中的共同利益诉求
    第二节 多领域合作中的共同利益诉求
        一、政治互信的持续增进
        二、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
        三、其他领域合作的现实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规范视角下中国与东盟投票立场一致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强化主权的规范
        一、主权平等规范及相关决议
        二、民族自决与非殖民化原则及相关决议
        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及相关决议
    第二节 限制主权的规范
        一、维护人的尊严与促进人权及相关决议
        二、反对通过制裁解决争端及相关决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益与规范视角下中国与东盟投票立场相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利益的分歧
        一、涉及核问题决议中的国家安全利益分歧
        二、涉及中东问题决议中的国家政治利益分歧
        三、涉及旅行自由权决议中的国家经济利益分歧
    第二节 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一、涉及批评他国人权决议的利益诉求与规范冲突
        二、涉及禁止使用地雷决议的利益诉求与规范冲突
        三、涉及暂停使用死刑决议的利益诉求与规范冲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基于中国与东盟联大投票实践的思考
        一、“中国威胁论”与投票差异的非直接相关性
        二、投票差异未削弱中国-东盟国际合作
        三、美国因素对中国-东盟投票一致性的影响
    第二节 深化中国-东盟国际议题合作的路径探索与启示
        一、优化中国-东盟制度建设与合作
        二、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三、更加注重道义原则
    本章小结
结论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3)我国租赁住房REITs的应用研究 ——以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REITs概览与本文基础理论
    2.1 REITs的主要分类
        2.1.1 权益型、债权型和混合型REITs
        2.1.2 公司型、契约型和合伙型REITs
        2.1.3 公募和私募REITs
    2.2 全球REITs市场发展现状
        2.2.1 美国REITs市场发展现状
        2.2.2 亚洲REITs市场发展现状
        2.2.3 我国境内REITs市场发展现状
    2.3 本文基础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破产隔离机制
        2.3.3 信用增级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介绍
    3.1 案例公司简介
    3.2 主要参与方
    3.3 产品发行要素
    3.4 交易结构
    3.5 物业资产概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分析
    4.1 发行动因
        4.1.1 政策层面的不断鼓励
        4.1.2 公司层面的发展需求
    4.2 产品亮点
        4.2.1 增信措施完备
        4.2.2 结构模式创新
        4.2.3 百亿规模储架发行机制
        4.2.4 现金流稳定,偿付能力强
    4.3 产品不足
        4.3.1 税收负担较重
        4.3.2 缺乏法律保障
        4.3.3 信用评级机构单一
        4.3.4 租赁租房行业收益率低
        4.3.5 流动性差
    4.4 产品风险与应对措施
        4.4.1 市场波动风险和应对措施
        4.4.2 经营风险和应对措施
        4.4.3 利率风险和应对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优质的基础资产是前提
        5.1.2 稳定的净现金流入是关键
        5.1.3 完善的增信措施是保障
        5.1.4 产品结构模式值得借鉴
        5.1.5 储架式发行机制提高发行效率
        5.1.6 租赁住房REITs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5.2 相关建议
        5.2.1 出台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建立REITs独特税制
        5.2.2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REITs法律制度
        5.2.3 引入多家信用评级机构,提升评级结果的权威性
        5.2.4 调整土地供应机制,提高租赁住房资产收益率
        5.2.5 公募REITs转型,提高流动性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隆升、扩展与北部河流、沙漠地貌的形成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青藏高原东北缘内部构造形变、隆升与扩展模式
        1.2.2 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南部新生代构造转换关系
        1.2.3 青藏高原东北缘沙漠地貌演化
        1.2.4 青藏高原对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2.5 研究现状述评
    1.3 科学问题、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
        1.3.5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背景
    2.2 阿拉善地块南部地质背景
第3章 数据和方法
    3.1 数据源和预处理
    3.2 研究方法
        3.2.1 活动断裂几何学研究
        3.2.2 断裂活动时间测年
        3.2.3 断裂活动速率估算
        3.2.4 地形地貌形态分析
        3.2.5 沙漠地貌信息提取
        3.2.6 流域生态环境研究
第4章 昌马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研究
    4.1 昌马地震破裂带第四纪构造变形
        4.1.1 昌马地震破裂带几何分段
        4.1.2 昌马地震破裂带终止讨论
    4.2 昌马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
        4.2.1 昌马断裂带第四纪滑动速率测定
        4.2.2 昌马断裂古地震探究
        4.2.3 昌马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构造关系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雅布赖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5.1 雅布赖断裂带新生代几何构造
        5.1.1 南西段
        5.1.2 中段
        5.1.3 北东段
    5.2 雅布赖断裂带构造演化模式
        5.2.1 雅布赖断裂低温热年代学分析
        5.2.2 雅布赖断裂活动速率分析
        5.2.3 雅布赖断裂构造演化阶段
    5.3 雅布赖断裂带与巴丹吉林沙漠地貌演化关系研究
        5.3.1 雅布赖断裂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5.3.2 雅布赖断裂带与巴丹吉林沙漠地貌演化关系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黑河构造地貌响应与生态环境演化研究
    6.1 黑河流域长期演化与周围构造活动的关系
        6.1.1 黑河流域构造活动演化
        6.1.2 黑河流域面积高程积分分析
    6.2 黑河下游流域现代生态环境研究
        6.2.1 黑河下游近20 年荒漠化监测
        6.2.2 黑河下游近20 年植被水体变化
        6.2.3 黑河下游近20 年气候变化
    6.3 黑河流域构造环境与水资源平衡讨论
        6.3.1 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
        6.3.2 黑河流域构造环境对水资源平衡影响
    6.4 小结
第7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与河流、沙漠地貌演化响应
    7.1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
        7.1.1 33-10 Ma
        7.1.2 10-5 Ma
        7.1.3 5 Ma-现在
    7.2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地貌形成及对构造演化的响应
        7.2.1 地形地貌方面
        7.2.2 气候环境方面
        7.2.3 物质来源方面
        7.2.4 水源补给方面
第8章 结论、研究亮点和存在问题
    8.1 结论和主要进展
    8.2 研究亮点
    8.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观点和视角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分析理论和路径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性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性
    五、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国家身份和利益概念及应用
    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内核
    第二节 国家身份和利益概念
        一、国家身份概念
        二、利益驱动因素
    第三节 建构主义身份理论
        一、身份和利益的关系
        二、身份理论的解释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身份认知的背景:文化与体系
    第一节 印度的内在文明基底
        一、两种战略文化并存
        二、印度外交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 印度的外部体系环境
        一、体系结构的塑造力
        二、他者话语的作用力
    第三节 印度的主要战略思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莫迪政府的身份认知
    第一节 莫迪政府的认知特征
        一、批判性继承: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
        二、选择性内化:共有知识与他者观念
    第二节 多维度印度国家身份
        一、印度国家身份
        二、印度关系角色
    第三节 基于身份的国家利益
        一、硬实力利益维度
        二、软实力利益维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身份视域下印度对外政策演进
    第一节 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决策
        一、对外政策决策的制度特点
        二、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三、公众舆论的作用
    第二节 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重点
        一、邻国优先与互联互通
        二、印太战略与多方联盟
        三、全球治理与规范性议程
    第三节 延续与再造:印度对外政策
        一、对不结盟思想的继承和改造
        二、对实用主义逻辑延续并强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印太”框架内印度的大国关系再造
    第一节 印度的“印太”身份和利益
        一、身份角色定位
        二、国家利益需求
    第二节 莫迪政府的大国关系认知
        一、中国的对外政策和身份角色
        二、美国的对外政策和身份角色
        三、中美印三角关系中的互动
    第三节 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政策
        一、印度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二、印度对美政策及其演变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6)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深部结构和成矿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与数据采集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成矿带主要矿床及分布
    2.3 数据采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反射剖面数据处理
    3.1 深地震反射数据分析
    3.2 深反射数据特点及针对性处理措施
    3.3 主要处理步骤及参数选取
    3.4 处理流程与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反射数据的面波反演及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
    4.1 基本原理
    4.2 数据准备
    4.3 面波频散曲线提取
    4.4 频散曲线反演和横波速度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反射剖面基本特征与资料解释
    5.1 解释方法
    5.2 地震剖面的标识
    5.3 全地壳反射特征与主要层位的确定
    5.4 表层构造和断裂系统反射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部结构与成矿背景
    6.1 区域认识
    6.2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深部结构
    6.3 成矿背景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与认识
    7.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与科研成果

(7)博鳌论坛关注亚洲经济复苏(论文提纲范文)

合作成为论坛上的高频词
中国成亚洲经济体最大亮点
超六成企业家对亚洲经济复苏持乐观态度
数字经济时代的变局与挑战

(8)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一个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价值链重塑:挑战与机遇
    (一)全球价值链进入重塑期
    (二)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政策促资本和企业回流
    (三)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价值链转向区域化和本土化
二、亚太地区价值链形成及发展的事实特征
    (一)要素禀赋差异是亚太地区价值链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亚太区域价值链的韧性及其脆弱性
    (三)全球价值链重塑向亚太区域价值链的传导机制
三、RCEP可以通过深度一体化发挥稳链和强链作用
    (一)区域深度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二)区域深度一体化是稳链和强链的基石
四、RCEP时代亚太区域价值链的发展新趋势
    (一)RCEP平台将加速亚太地区“双头雁阵”价值链的形成
    (二)RCEP将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实验田
五、以RCEP为契机强化亚太区域价值链的路径选择

(9)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基本概念
        (一)主场外交
        (二)中华文化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主场外交的研究
        (二)关于中华文化的研究
        (三)关于主场外交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的产生与发展
    一、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的提出
    二、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进展
        (一)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的总体情况
        (二)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的类型
    三、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的特点
        (一)中国主场外交突出中国在国际机制中的角色
        (二)中国主场外交强调中国的主动性和塑造性
        (三)中国主场外交加强峰会城市与世界的联系
    四、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的作用
        (一)中国主场外交展示中国国家形象
        (二)中国主场外交丰富中国对外交往方式
        (三)中国主场外交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四)中国主场外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助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一、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性
        (一)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愈趋激烈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主场外交有助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一)中国主场外交为传播中华文化提供平台
        (二)中国主场外交可以主动展示中华文化风貌
        (三)中国主场外交提供文化交流对话契机
        (四)中国主场外交助力中华文化走向海外
    三、中国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路径
        (一)主旨演讲
        (二)文化参观
        (三)场景布置
        (四)文化演出
        (五)文化产业
        (六)举办城市
        (七)青年志愿者
        (八)新闻媒体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内容及其反响
    一、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内容
        (一)展示中华文化思想底蕴
        (二)展示中华文化艺术魅力
        (三)展示中华文化符号
        (四)展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品
        (五)展示峰会城市特色文化
    二、海外对于中国主场外交传播中华文化的反响
        (一)海外受众高度肯定中华文化底蕴
        (二)海外受众肯定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
        (三)中华文化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国际共识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
    一、中国主场外交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二、中国主场外交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三、中国主场外交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四、中国主场外交展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
第五章 主场外交视角下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对策思考
    一、注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尊重文化差异,引领舆论场风向
    三、做好主场外交场景设置与组织协调工作
    四、注重培养适应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人才
    五、注重发挥城市在主场外交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心理连续性模型(PCM)视角下美国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的中国市场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国内关于UFC的研究
        1.4.3 国外关于UFC的研究
        1.4.4 PCM的提出与相关研究
        1.4.5 体育赛事市场推广与粉丝培育研究
        1.4.6 国内格斗类赛事发展环境研究
        1.4.7 综述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参与型观察法
    2.3 研究背景
        2.3.1 UFC诞生背景
        2.3.2 赛事初创(1993-1995)
        2.3.3 濒临危机(1995-2000)
        2.3.4 Zuffa时代(2001-2016)
        2.3.5 Endeavor时代(2016 至今)
        2.3.6 UFC发展历程小结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UFC的中国市场环境分析
        3.1.1 政策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科技环境分析
        3.1.5 UFC的中国市场环境分析小结
    3.2 UFC中国市场推广的PCM阶段分析
        3.2.1 意识阶段的市场推广
        3.2.2 吸引阶段的市场推广
        3.2.3 依恋阶段的市场推广
    3.3 UFC中国市场推广的亮点分析
        3.3.1 赛事内容生态的打造
        3.3.2 社交媒体的充分运用
        3.3.3 明星选手的打造
    3.4 UFC中国市场推广的不足分析
        3.4.1 赛事播出平台相对单一
        3.4.2 拳迷活动体系有待完善
        3.4.3 赛事周边产品体系有待完善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UFC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消费群体
        4.1.2 UFC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环境
        4.1.3 在PCM各阶段UFC的主要推广策略
        4.1.4 UFC中国市场推广过程中的亮点
        4.1.5 UFC中国市场推广过程中的不足
    4.2 建议
        4.2.1 对UFC的建议
        4.2.2 对其他职业体育赛事的建议
    4.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亚洲——世界经济的“亮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肺炎疫情下亚洲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 徐秀军,张宇燕.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1(02)
  • [2]中国与东盟的联合国大会投票实践研究(1991-2019)[D]. 魏冉. 外交学院, 2021(11)
  • [3]我国租赁住房REITs的应用研究 ——以碧桂园租赁住房REITs为例[D]. 袁佳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隆升、扩展与北部河流、沙漠地貌的形成演化研究[D]. 杜家昕.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2021(01)
  • [5]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D]. 周玉萍. 外交学院, 2021(11)
  • [6]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深部结构和成矿背景[D]. 刘子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7]博鳌论坛关注亚洲经济复苏[J]. 本刊综合. 中国科技产业, 2021(05)
  • [8]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一个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J]. 倪月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
  • [9]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D]. 关伟炽. 暨南大学, 2020(04)
  • [10]心理连续性模型(PCM)视角下美国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的中国市场推广研究[D]. 胡长琪.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标签:;  ;  ;  ;  

亚洲——世界经济的“亮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