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借制度转型之机规避银行债务现象分析

企业借制度转型之机规避银行债务现象分析

一、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学军[1](2010)在《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03年开始,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到目前为止,中央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花钱买机制”政策已经基本实施完毕,但是就目前来看,中央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输血”工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历史问题刚已抹去,新的信贷风险又要形成。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治标不治本,未能使农村信用社建立一种良性的“造血机制”。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已成为关乎农村信用社前途命运的重要课题。论文在分析信贷风险防范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并深入剖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现况,提出了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并从农村信用社外部视角提出了优化农村信用社信贷环境的政策建议。论文的研究结论是:(1)农村信用社自深化改革试点以来,其经营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各项业务有了较快发展。中央银行的注资,取得了显着成效,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其不良资产逐年下降,不良贷款率显着下降。(2)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仍然相当高。(3)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担保抵押流于形式、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以及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等方面。(4)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体制和国家经济政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内部管理、经营手段等方面。

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2](2005)在《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立足于中国渐进式的转轨路径,分析了转型期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表现和影响。计划轨和市场轨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地方政府在自身改革的不同阶段,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银行改革中的制度缺陷,不断改变对银行金融资源的争夺方式,由初始的直接行政干预到对银行决策施加影响,再过渡到目前通过逃废银行债务等间接争夺银行资源,而中央政府和银行体系则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来抵御地方政府的争夺。双方博弈的结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对全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金融微观主体的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建议从地方政府职能转换、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地方治理和银行改革的良性互动。

于恒兵[3](2004)在《论银行债权的安全及法律保障》文中认为摘要:银行债权不同于一般民商债权,其安全与否涉及国计民生,因而对其在法律上进行特殊保护意义重大。但由于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不完备的转型期,银行债权的安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其中有银行内部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外部的因素,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信用的缺损、企业逃废债、公司人格的瑕疵、企业破产制度的缺损、征信制度的缺失、市场中介行为的失范、司法信用的危机等。笔者认为,鉴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特质,要切实维护银行债权的安全,必须首先从市场主体(企业、社会中介等)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入手,用“信用的尺子”规范市场行为(破产、交易等);其次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让政府和司法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消极作用;同时,银行作为市场主体,要改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业务行为。

彭卫平[4](2004)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由于诸多因素形成国有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使国有银行经营困难,并使社会可持续发展缺乏高效率的资金供给。以金融开放为背景,以信贷风险以及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为轴心,本文考察了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良贷款的重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差距以及不良资产的形成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建议中既有系统性的建议,又有针对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些瓶颈问题的建议。

林健[5](2004)在《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通过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偷税漏税、提供虚假信息等一系列违法和违反信用原则的行为谋取私利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障碍。企业信用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转轨时期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保障。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对企业信用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的总体特征,借助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市场经济的企业信用进行了深入的经济学分析,系统研究了企业信用的需求与供给以及均衡关系。 其次,本文研究了市场经济下企业征信制度、企业信用评估制度、信用约束与监督机制,运用比较分析法,比较了现代市场经济下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信用体系模式的主要异同。本文分析了转轨时期企业信用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危害,并从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现有经济体制角度对转轨时期的企业信用危机产生根源进行剖析,探究了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和信用危机产生的根源。 最后,本文在理性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信用体系的优劣并参考其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提出了从制度设计上和法理依据上解决我国企业信用征集、评估、失信惩罚机制等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和构建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解决方案。

马勇,梁树涛,张若鸣[6](2004)在《试论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文中提出

周为民[7](2002)在《从呆帐核销反映的问题 看深化资产保全的对策》文中研究指明 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相当的企业通过转换机制的形式,从原有的经营理念、机制、利益分配上进行重大的改革,以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体制。不容否认的是,在企业转制的同时不少企业借转制之机,也实现了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目的,使得银行信贷资产遭受重大损失。笔者通过对呆帐核销审理发现不少损害银行债权,危及资产保全的行为,现就其表现形式、资产保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个人看法。一、呆帐核销中主要问题的表现形式1、政府为企业逃废债的方式从单纯以行政为主的形式,转到更多地利用法律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呆帐核销材料反映情况表明,企业逃废债方式逐步走向依法行事,其方式从以前

孙勇[8](2002)在《清非盘活抓存量 化解风险提质量——对大通地区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工作的思考》文中提出

邱佛发,何国钦[9](2002)在《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剖析》文中研究指明

孙勇,张有荣[10](2001)在《找准病症 摸清底数 化解风险 提高质量──对大通地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二、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信贷风险防范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信贷概述
    2.2 信贷风险概述
    2.3 信贷风险分类
    2.4 银行业信贷风险的来源
    2.5 信贷风险的特征
    2.6 信贷风险管理
3 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水平
    3.2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实表征
    3.3 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4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4.1 健全信贷风险内控体系
    4.2 加强信贷客户行业授信管理
    4.3 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
    4.4 优化贷款担保方式,降低贷款担保风险
    4.5 完善化解和处置存量不良贷款的措施
    4.6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
5 优化农村信用社外部信贷环境的建议
    5.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5.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5.3 加快企业改革
    5.4 塑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5.5 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
    5.6 建立与当地政府的协调机制
    5.7 减少农村信用社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致谢

(2)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型不同阶段地方治理模式与银行改革的互动
二、地方政府争夺银行资源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以及转轨期“弱财政、强金融”的格局, 是地方政府争夺银行资源的重要原因。
    2.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狭窄, 是其争夺银行金融资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地方官员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考核导向, 是激励地方政府争夺银行金融资源的重要因素。
    4.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第二财政”的性质, 中央政府的隐含担保降低了地方政府为争夺金融资源所应承担的风险。
三、转型期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互动带来的影响
    1.转型期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 直接影响金融资源在全社会的合理配置。
    2.转型期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 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3.转型期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干预, 直接影响了银行业的市场化经营。
    4.转型期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互动, 促进了银行业内控机制的改善和银行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建立转型期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良性互动关系的政策建议
    1.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换、投融资体制改革, 改革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方式。
        (1) 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换。
        (2)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3) 改革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方式。
    2.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银行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加强外部监管。
        (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改变目前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隐含担保制度。
        (2) 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监管。
        (3) 完善银行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3.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4.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3)论银行债权的安全及法律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 银行债权安全的意义、法律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 影响银行债权安全的八大因素
    因素之一:商业信用的缺损
    因素之二:企业逃废银行债权的普遍性
    因素之三:公司人格的瑕疵
    因素之四:企业破产制度的缺损
    因素之五:个人和企业征信制度的缺失
    因素之六:市场中介行为的失范
    因素之七:司法信用的危机
    因素之八:银行自身机制的残缺
三、 从法律上保护银行债权的对策
    (一) 完善信用立法,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二) 建立诚信政府,使之在银行债权安全中起促进作用
    (三)树立司法权威,强化银行债权的司法保护
    (四)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银行债权质量
    (五) 建立和完善银企不良债权处理制度
    (六) 规范中介行为,保护银行债权
    (七) 强本固源,强化银行内部管理,保全银行债权
    (八) 用法与德的整合力量屏蔽银行债权风险
参考文献
论文独创性声明

(4)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1 信贷风险与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1.1 风险与金融风险
    1.2 信贷风险
        1.2.1 信贷风险的概念
        1.2.2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风险
        1.2.3 委托代理问题
        1.2.4 汇率、利率波动与银行信贷风险
        1.2.5 金融自由化与银行信贷风险
    1.3 信贷风险管理
        1.3.1 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1.3.2 政府干预与信贷风险管理
        1.3.3 信贷风险管理的地位
2 金融风险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国际考察
    2.1 墨西哥和东南亚金融动荡
    2.2 WTO与金融服务协议
        2.2.1 国际服务贸易概念
        2.2.2 金融服务协议(GATS)
    2.3 国际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制度
        2.3.1 日本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2.3.2 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2.4 银行内部风险定价模型
        2.4.2 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
    2.5 美欧银行不良资产重组
        2.5.1 美国银行业的状况和做法
        2.5.2 北欧四国的经验
        2.6.1 巴塞尔协议
        2.6.2 国际金融业监管模式
3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3.1 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演变
    3.2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内部管理模式
        3.2.1 宏观信贷风险管理
        3.2.2 微观信贷风险管理
        3.2.3 信贷管理制度的缺陷
    3.3 贷款增长与不良贷款
    3.4 信贷潜在的宏观风险
        3.4.1 国际比较
        3.4.2 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4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的建议
    4.1 信贷风险管理的原则
    4.2 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
    4.3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4.3.1 公司治理产权明晰
        4.3.2 依法监管 制衡有度
        4.3.3 适应形势 完善内控
        4.3.4 多层防范 注重合作
参考文献
后记

(5)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特点及创新
第二章 企业信用研究综述与评价
    2.1 企业信用内涵的讨论
    2.2 企业与企业信用问题
    2.3 近现代西方企业信用学说
    2.4 马克思关于企业信用问题的论述
    2.5 国内对企业信用问题的研究及其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信用的属性、功能及信用的供求均衡分析
    3.1 企业信用研究的AFE模型:属性、功能与供求均衡
    3.2 企业信用的属性
    3.3 企业信用关系的分类及内容
    3.4 企业信用的经济功能
    3.5 企业信用的需求与供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征信制度、信用评估模式与信用约束机制
    4.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征信制度研究
    4.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评估模式
    4.3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约束与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轨时期的我国企业信用:规模、结构及问题
    5.1 我国企业信用规模和结构问题
    5.2 我国企业信用微观运行效率问题
    5.3 我国企业资信评估体系问题
    5.4 企业信用监督机制与信用风险保障机制问题
    5.5 不良的企业信用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转轨时期我国企业的信用缺乏及其原因分析
    6.1 企业信用缺失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6.2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状况的基本估计
    6.3 政府的职能错位与企业信用缺失
    6.4 转轨时期的我国企业制度与企业信用缺失
    6.5 我国产业组织特征与企业信用缺失
    6.6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文化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重构
    7.1 构筑企业信用体系的微观基础
    7.2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
    7.3 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7.4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征信模式
    7.5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致谢

(8)清非盘活抓存量 化解风险提质量——对大通地区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通地区金融机构面临现状及困境
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三、对策及建议

(9)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转制过程中银行债权被大量逃废的主要原因
二、防范对策

(10)找准病症 摸清底数 化解风险 提高质量──对大通地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一) 政策性和行政干预因素。
    (二) 企业经营性因素。
    (三) 企业转制因素。
    (四) 银行自身的原因。
三、对策及建议

四、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 王学军.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 [2]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J]. 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 金融研究, 2005(05)
  • [3]论银行债权的安全及法律保障[D]. 于恒兵. 华东政法学院, 2004(01)
  • [4]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研究[D]. 彭卫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04(02)
  • [5]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D]. 林健. 暨南大学, 2004(01)
  • [6]试论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J]. 马勇,梁树涛,张若鸣. 黑龙江金融, 2004(01)
  • [7]从呆帐核销反映的问题 看深化资产保全的对策[J]. 周为民. 国际金融, 2002(07)
  • [8]清非盘活抓存量 化解风险提质量——对大通地区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工作的思考[J]. 孙勇. 青海金融, 2002(01)
  • [9]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剖析[J]. 邱佛发,何国钦. 中国金融, 2002(01)
  • [10]找准病症 摸清底数 化解风险 提高质量──对大通地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对策分析[J]. 孙勇,张有荣. 青海金融, 2001(09)

标签:;  ;  ;  ;  ;  

企业借制度转型之机规避银行债务现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