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水文自动预报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锦州市水文自动预报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锦州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阎诗佳[1](2020)在《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分析及运行保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水库大坝作为水资源时空分配调控的重要工程措施,在防洪、灌溉、发电、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看到水库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重要隐患,水库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导致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水库安全度汛是重中之重,小型水库安全则是其关键要害。约占水库总数95.2%的小型水库,数量众多、分布极广、设施设备老化严重、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是重大的度汛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大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能力分析,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最大程度地保障水库安全度汛,让人们能够在享受小型水库带来极大效益的同时,减少其运行给人们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风险。本文从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出发,结合辽宁省水文、地质、气象等条件,构建了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模型,对其进行应用,并在充分调研辽宁省小型水库运行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安全运行分析,提出了辽宁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保障机制,为辽宁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提供了决策依据。成果如下。(1)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模型理论方法。从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的概念入手,梳理了以小型水库分区、降雨径流关系、水库现时库容下所能承受的径流深为依据的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模型理论方法。结合辽宁省流域特点,将小型水库按照辽宁省水文分区进行分区分类。按照各分区的流域特点,确定小型水库各自分区降雨径流关系的计算方法。再按照流域径流深折算方法,计算出小型水库现时库容下的总径流深。通过各分区小型水库总径流深和降雨径流关系确定其暴雨承载能力,并根据暴雨承载能力和降雨气象预报之间的关系进行水库防汛预警。(2)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模型构建及应用。基于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模型理论方法,选用典型强降雨过程的小型水库为样本,收集省级防汛平台的降雨、库容、土壤含水率等数据,进行模型计算,通过模型模拟、优化调参确定模型计算各参数取值,完成模型构建,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校验。对模型进行应用,预报强降雨过程下小型水库的暴雨承载能力,并发布预警。(3)辽宁省小型水库运行保障机制构建。在全面调查辽宁省小型水库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水库工程、水库管理等安全运行情况入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建立健全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分析预警系统,构建辽宁省小型水库运行保障机制,以提高小型水库安全运行能力。

谭笑[2](2019)在《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的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文中提出锦州市是辽宁省重要工业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辽宁省的56%,约为全国的19%。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原本稀少的水资源量变得更加紧缺,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锦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展2011~2017年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评价,进行锦州市2020~2025年需水量预测及承载力评价,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途径。(1)在收集了锦州市降水量、水资源量和用水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锦州市水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在保证生态需水的条件下,基于虚拟水和“社会—经济—生态”的角度,对锦州市2011~2017年需水量进行分析。2011、2012、2013和2016年锦州市虚拟水赤字>0,水资源社会和经济压力指数>1,生态压力指数均<0.3,表明水资源量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未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态环境用水对水资源供应压力较小。2014、2015和2017年锦州市虚拟水赤字<0,水资源社会和经济压力指数均<1,生态压力指数均<0.3,虽然生态环境用水对水资源供应压力较小,但水资源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可能造成不可更新的水资源被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2)依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结合专家意见,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筛选出9个关键因子,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水资源承载力状态细分为五个等级,设计和拟定了9项单项指标的五级分级标准值,为评价模型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状态提供了标准。依据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筛选原则,通过对多种评价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对比分析,筛选出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3)应用YAAHP软件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以评价指标和水资源承载力分级标准为依据,对2011~2017年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及综合分析,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较强,评价结果为IV级;2011、2013、2016和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一般,评价结果为Ⅲ级;2014和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较弱,评价结果为Ⅱ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综合分析结果差异性较大,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较强,但评价结果与综合分析结果一致,可作为参考,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比综合分析结果稍微偏低,但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主观赋权带来的误差。因此,主成分分析法更适用于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4)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锦州市2020~2025年不同水文年下需水量预测及水资源量分析。丰水年和平水年时,水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需求;枯水年时,水资源量不足以满足城市的生产生活、消费和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水资源供给压力较大。并依据锦州市发展规划对2020和2025年需水量进行预测,将两种需水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差较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锦州市2020和2025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水资源承载力较弱。根据评价结果,给出水资源优化配置途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完善生态环境建设。

王静[3](2017)在《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福建省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对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水情值班系统承担着全省的水雨情报汛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目前,我省的水情值班系统信息处理手段相对落后,各种数据处理普遍采用人工加计算机处理的方式,缺乏集成化运行系统;急需的临时报表缺乏定制功能,手工编制需要处理海量数据,效率低、速度慢,渐已无法适应防汛减灾工作的高需求。因此,需要建设适应新形势下防汛减灾工作的福建水情会商系统,提高水情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数据质量,使决策者能够迅速掌握全省范围的动态雨水情,并为防汛会商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辅助,对于提高防汛指挥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与实现了包括水情总览图、雨水情可视查询、报表自动生成和扩展表维护等功能组成的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为全省水文情报预报和防汛抗旱提供决策支持。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为我省防汛会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为防汛部门和领导提供汛情信息,为防汛决策提供支撑,在防汛工作中发挥显着成效。对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特色总结如下:1)论文对水文信息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本文所做的工作和论文组织架构。2)论文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福建省水文地图制作技术、水文历史特征值数据库建设技术、可定制报表技术、GIS与MIS信息关联技术及采用VML语言实现数据图形化等相关技术。3)论文从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功能方面,系统建设所需要的数据方面以及系统建成以后对性能的要求三方面开展了需求分析设计。4)论文从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建设的整体架构、系统建设功能、系统建设所需数据库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同时介绍了系统的具体技术路线。5)对设计的系统进行实现,给出了系统功能实现的步骤。详细讲述了系统各功能开发的难点所用到的技术以及成果展示。

杜文婧[4](2015)在《基于GIS的阜新市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为有效管理和实时显示雨情信息,本设计采用C/S结构的开发模式,以ArcObjects作为开发工具,C#作为开发语言,通过ArcSDE访问后台SQL Server数据库统计雨情信息,实现系统的数据查询、图形显示、分级面积计算、等值面图、报表和地图输出等功能。系统功能完善,运行良好,在阜新市水文局已经得到实际应用,能够为降雨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决策服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数据采用服务器端集中管理的模式,客户端无需安装ArcSDE即可通过局域网连接到服务器,间接的访问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便于数据管理又提高了客户端执行效率。(2)空间插值算法研究比较。分别采用距离反比加权法、克里格插值法和样条函数法进行空间内插,并生成降雨量等值面图。通过对比分析,在生成阜新市降雨量等值面图时,距离反比加权法的插值精度较高,适用于降雨空间插值。(3)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设计。雨情观测站通过GPRS通信方式将雨情数据传送到遥测数据库中,遥测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管理数据。系统采用ArcObjects的扩展ArcMap的二次开发模式,通过编写代码对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实现系统的功能。

李智[5](2014)在《基于WEBGIS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山丘暴雨频发,受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频繁,且极易诱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山洪灾害本身具有突发性强,成灾快的特点,防范难度较大.我国以非工程措施为重点的山洪灾害防治研究起步较晚,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地防御山洪灾害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是当前迫切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山洪灾害防御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当前的技术,主要是WEBGIS技术的现状和架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山洪灾害防御的需求,分析研究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并针对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现。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重要的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系统的建设将提高暴雨山洪灾害数据的传输共享、监测查询、预警分析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更充分地发挥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工程的减灾效益。本文以锦州市太和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为背景,讨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制定了灵活有效地山洪灾害预警模型,实现了通用的跨GIS平台的WEBGIS系统,使系统能够广泛适应山洪灾害防治的需要,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胡余忠[6](2013)在《安徽省水文情报服务基础分析与建设构想》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安徽省水文情报站网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文章总结梳理了水文数据源、信息流程以及共享集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据源规整、改进报汛基础环境、强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构想。

李凯[7](2013)在《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北京市水文总站水文测报系统共有137个雨水情监测站,包括56个中央报汛站,67个市级报汛站,14个水资源监测站,从信息类别来分,包括123个雨量站和76个水位监测站。在分析原有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测报系统的建设基础,同时紧密结合北京市水文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建设一套适合雨水情信息处理的系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防汛抗旱和水文业务工作的具体需求,提出了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技术原理和方案,给出了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总体框架。首先,在系统设计阶段,通过对系统需求进行详细采集,分析所需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其次,在数据流程设计上,按照涉及的业务类型不同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将数据流程和数据同步作为主要阐述对象,经过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等阶段,完成整个系统的建设。最后,通过对比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实施前后的情况,对系统建设效果进行分析,用实际效果展现了水文信息化建设在防汛抗旱和水文业务工作中的作用。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市的传统水文工作方式,为首都经济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本系统采用了新的设计理念,即应用了数据层概念的数据流程模式,其设计成果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地区的水文自动化监测领域。

胡余忠[8](2013)在《安徽省水文情报服务基础分析与建设构想》文中提出基于安徽省水文情报站网的发展现状,本文总结梳理了水文数据源、信息流程以及共享集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据源规整、改进报汛基础环境、强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构想。

刘昌东[9](2013)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与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陆地面积约三分之二地区为山区,其主要气候为东亚季风气候,暴雨分布范围广。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降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汛期高度集中,山洪灾害频发,尤其是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国最为常见。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减少群死群伤,国家防办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103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2010年开始加快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全国2058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四个方面。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3-2015年将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山区河道治理。在水利行业标准体系中,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标准较多,预警系统、群测群防等山洪灾害防治特有建设内容则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支撑,导致各地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设备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山洪灾害防治需求。本文结合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系统梳理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内容、建设环节,针对各项建设内容分析研究已有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总结凝练需要规范的内容。从山洪灾害调查、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数据共享、项目建设管理和群测群防等七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需求,初步提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体系框架,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体系建立提供参考。并针对监测预警平台开展标准化典型研究,详细分析了数据库和软件功能方面需要规范的内容。本文最后总结了主要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洛珠尼玛,晋美次旦,强巴次成[10](2011)在《西藏水文信息化的一些思考》文中认为分析藏水文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考西藏水文信息化的发展,西藏水文信息化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此,着重研究西藏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和运行问题,规划的标准要高,考虑的情况要全面,人才和运行经费一定要有保障。建设、运行有3点特殊要求:系统建设前必须经过针对性实验研究;设备和通信信道具有西藏特点的特殊要求;西藏水文需要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的人才,为此专门成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部门,以便加强建设和应用。

二、锦州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锦州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分析及运行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洪水预报研究现状
        1.2.2 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1.2.3 小型水库运行保障机制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气象
        2.1.4 河流水系
    2.2 工程建设
        2.2.1 水文站网建设
        2.2.2 水库工程建设
    2.3 近年防汛形势
第三章 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模型理论方法
    3.1 概念及模型思路
    3.2 模型计算分区
    3.3 模型计算方法
        3.3.1 降雨径流计算
        3.3.2 水库径流深计算
        3.3.3 暴雨承载能力计算
    3.4 模型精度检验
        3.4.1 按分区验证模型精度
        3.4.2 按降雨级别验证模型精度
    3.5 模型预警
第四章 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模型构建及应用
    4.1 样本及数据选择
        4.1.1 场次降雨选择
        4.1.2 样本水库选择
        4.1.3 数据选择
    4.2 模型参数确定
    4.3 模型模拟
        4.3.1 模型计算
        4.3.2 参数优化
    4.4 模型校验
    4.5 模型应用
第五章 辽宁省小型水库运行保障机制
    5.1 辽宁省小型水库运行现状
    5.2 辽宁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分析
        5.2.1 暴雨承载能力安全运行分析
        5.2.2 工程安全运行分析
        5.2.3 管理安全运行分析
        5.2.4 分析结论
    5.3 辽宁省小型水库运行保障机制构建
        5.3.1 以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分析为基础的防汛调度保障机制
        5.3.2 以小型水库工程维护为核心的工程保障机制
        5.3.3 以小型水库管理体制为重点的组织保障机制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的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承载力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国内研究进展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锦州市区域概况及水资源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河流水系
        2.1.5 生态环境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与耕地
        2.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水资源概况
        2.3.1 降水量分析
        2.3.2 水资源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锦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需水量分析
    3.1 锦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2 用水结构分析
    3.2 现状年需水量与水资源量对比分析
        3.2.1 基于虚拟水赤字的需水量与水资源量对比分析
        3.2.2 基于“社会—经济—生态”的需水量与水资源量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方法筛选
    4.1 水资源评价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
        4.1.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3 评价指标分级
    4.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筛选
        4.2.1 评价方法筛选原则
        4.2.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4.2.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筛选
    4.3 本章小结
5 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评价
    5.1 数据来源
    5.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5.2.1 主成分分析法模型的构建
        5.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5.2.3 各主成分求解
        5.2.4 评价结果分析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5.3.1 层次分析结构建立
        5.3.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5.3.3 权重确定
        5.3.4 评价结果分析
    5.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5.4.1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
        5.4.2 隶属度的确定
        5.4.3 评价结果分析
    5.5 三种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锦州市2020~2025年需水量预测及承载力评价
    6.1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2020~2025年需水量预测
        6.1.1 灰色预测GM(1,1)模型
        6.1.2 灰色预测模型建立
        6.1.3 预测模型检验分析
        6.1.4 锦州市2020~2025年需水量预测
    6.2 不同情景下的锦州市2020~2025年需水量与水资源量对比分析
        6.2.1 基于虚拟水赤字的需水量与水资源量对比分析
        6.2.2 基于“社会—经济—生态”的需水量与水资源量对比分析
    6.3 基于锦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2020和2025年需水量预测
        6.3.1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6.3.2 锦州市2020年和2025年需水量预测
    6.4 两种需水量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6.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锦州市2020和2025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6.5.1 数据标准化处理
        6.5.2 各主成分求解
        6.5.3 评价结果分析
    6.6 水资源优化配置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水文信息化研究进展
        1.2.2 国内水文信息化研究进展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和组织架构介绍
        1.3.1 本文所做的工作
        1.3.2 论文组织架构介绍
第二章 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相关技术
    2.1 福建省水文地图制作技术
        2.1.1 水文地图制作技术流程图
        2.1.2 水文地图制作相关技术
    2.2 水文历史特征值数据库建设相关技术
    2.3 可定制报表生成技术
    2.4 GIS与MIS信息关联技术
    2.5 采用VML语言实现数据图形化
第三章 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1.1 水情总览图
        3.1.2 雨水情可视查询
        3.1.3 报表自动生成
        3.1.4 扩展表维护
    3.2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3.2.1 地理空间数据
        3.2.2 实时雨水情数据
        3.2.3 历史特征值数据
    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4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5 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 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整体架构
    4.3 系统设计依据
    4.4 系统功能划分与设计
        4.4.1 功能内容
        4.4.2 功能图
        4.4.3 功能表
    4.5 数据库设计
        4.5.1 基础表关系设计
        4.5.2 表结构说明
    4.6 算法设计
        4.6.1 降雨量加权平均
        4.6.2 跨时间雨量查询
        4.6.3 径流量分析
        4.6.4 雨水情实时监控
第五章 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功能实现
    5.1 技术路线
        5.1.1 软硬件配置
        5.1.2 系统网络环境
        5.1.3 系统实施技术路线
    5.2 水情总览图
    5.3 雨水情可视查询
        5.3.1 雨情查询
        5.3.2 水情查询
        5.3.3 图表生成查询
    5.4 报表自动生成
        5.4.1 第一类报表
        5.4.2 第二类报表
        5.4.3 第三类报表
    5.5 扩展表维护
    5.6 系统应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GIS的阜新市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研究现状
        1.2.2 雨情系统发展现状
    1.3 建立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的方法及意义
2 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开发的技术概述
    2.1 GIS开发方式
    2.2 组件式GIS
    2.3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2.3.1 空间数据库概述
        2.3.2 空间数据模型
        2.3.3 空间数据库引擎
    2.4 空间插值算法
        2.4.1 空间插值的理论基础
        2.4.2 空间插值的常用算法
        2.4.3 空间插值算法比较
3 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
        3.1.3 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运行环境
    3.2 系统数据结构
        3.2.1 关系数据
        3.2.2 地理数据
    3.3 降雨量系统总体设计
        3.3.1 降雨量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3.2 降雨量系统功能设计
    3.4 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开发框架的构建
    3.5 数据连接设计与配置
        3.5.1 后台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建立
        3.5.2 服务器端数据的管理
        3.5.3 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数据
4 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开发与实现
    4.1 系统开发方式
        4.1.1 AO组件
        4.1.2 系统开发语言和环境
        4.1.3 基于AO进行系统二次开发的方式
    4.2 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功能实现
        4.2.1 雨情数据查询
        4.2.2 雨情数据分析
        4.2.3 雨情数据显示
        4.2.4 降雨等值面生成
        4.2.5 雨量分级并计算面积
        4.2.6 地图输出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系统功能实现代码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WEBGIS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理信息体统概述
    1.3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情况
    2.2 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2.3 区域内气象水文
    2.4 研究区域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
    2.5 区域历史情况及防御现状
    2.6 危险性区域划分
        2.6.1 划分原则
        2.6.2 危险区域的划定
第3章 监测预警系统总体设计
    3.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总体结构与设计原则
        3.1.1 总体结构
        3.1.2 设计原则
        3.1.3 系统设置模式
    3.2 水雨情监测
        3.2.1 监测方式
        3.2.2 信息传输通信网的选择
    3.3 预警指标的确定
        3.3.1 告知性预警(Ⅲ级)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3.3.2 警戒性性预警(准备转移Ⅱ级)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3.3.3 紧急性预警(立即转移Ⅰ级)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3.4 监测预警平台
第4章 监测预警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监测预警平台的组成与功能
        4.1.1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4.1.2 基本平台
    4.2 信息汇集子系统
        4.2.1 设计原则与条件
        4.2.2 数据接收处理
    4.3 信息服务子系统
        4.3.1 信息查询
        4.3.2 暴雨监测预报预警平台
    4.4 预警信息发布模块
        4.4.1 预警信息生成
        4.4.2 预警信息发布
        4.4.3 应急响应服务
    4.5 预警平台软硬件配置
        4.5.1 主要硬件配置
        4.5.2 系统及应用软件
第5章 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
    5.1 页面设计
    5.2 信息汇集系统的实现
    5.3 信息查询子系统的实现
    5.4 实现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进展
        1.2.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述
        1.2.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国内外应用状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据需求和关键技术分析
    2.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分析
        2.1.1 数据采集的工作机制
        2.1.2 数据存储
        2.1.3 数据传输
    2.2 水文雨水情数据特点分析
        2.2.1 季节周期性
        2.2.2 同时间点高密度性
    2.3 防汛抗旱和数据整编对数据共享的需求
    2.4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4.1 Microsoft.NET
        2.4.2 Java Applet插件技术
        2.4.3 Web GIS技术
        2.4.4 中间件技术
    2.5 小结
第三章 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需求分析
    3.2 系统设计
        3.2.1 总体架构
        3.2.2 物理结构
        3.2.3 开发运行环境
        3.2.4 子系统架构与模块设计
        3.2.5 数据库设计
    3.3 数据流程设计
        3.3.1 概述
        3.3.2 数据类型分析
        3.3.3 数据分层设计
        3.3.4 数据共享流程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4.1 数据录入
        3.4.2 数据计算
        3.4.3 数据整理
        3.4.4 数据上传
        3.4.5 数据报汛
        3.4.6 数据查询
        3.4.7 站务管理
        3.4.8 测洪方案管理
        3.4.9 基本信息管理
        3.4.10 预报成果查询
    3.5 系统实现
        3.5.1 实施计划表
        3.5.2 系统实施过程
    3.6 小结
第四章 系统应用及效果分析
    4.1 应用背景
    4.2 实施过程
    4.3 效果分析
    4.4 系统优化与功能扩展
        4.4.1 数据流程优化
        4.4.2 与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功能扩展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8)安徽省水文情报服务基础分析与建设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 引子
2 水文情报站网
    2.1 现状评价
    2.2 变化与问题
3 信息流程与数据源布局
    3.1 信息传输模式
    3.2 数据源布局
    3.3 数据源整合思路
    3.4 报汛基础改进思路
    3.5 服务平台改进思路
4 结语

(9)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的山洪灾害
        1.1.2 山洪灾害防治投入
        1.1.3 相关研究综述
    1.2 选题的意义
        1.2.1 必要性和紧迫性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标准化基本理论
    2.1 标准
        2.1.1 标准的概念
        2.1.2 标准的作用
        2.1.3 标准的分类
        2.1.4 标准文件和规范性文件
    2.2 标准化和标准体系
        2.2.1 概念
        2.2.2 标准体系的作用
        2.2.3 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
    2.3 水利技术标准体系
        2.3.1 基本情况
        2.3.2 特点
        2.3.3 与防洪减灾和山洪相关的标准
第三章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基础
    3.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3.1.1 监测系统
        3.1.2 监测预警平台
        3.1.3 预警系统
        3.1.4 群测群防体系
    3.2 已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2.1 水文水环境
        3.2.2 水利信息化
        3.2.3 防汛抗旱
        3.2.4 《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以外的相关标准
        3.2.5 小结
    3.3 规范性文件
        3.3.1 国家层面规范性文件
        3.3.2 省级规范性文件
        3.3.3 小结
第四章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需求
    4.1 山洪灾害调查
        4.1.1 目的和内容
        4.1.2 已有规范和存在问题
        4.1.3 需规范内容
    4.2 监测系统
        4.2.1 目的和内容
        4.2.2 已有规范和存在问题
        4.2.3 需规范内容
    4.3 监测预警平台
        4.3.1 目的和内容
        4.3.2 有规范和存在问题
        4.3.3 需规范内容
    4.4 预警系统
        4.4.1 目的和内容
        4.4.2 已有规范和存在问题
        4.4.3 需规范内容
    4.5 数据共享
        4.5.1 目的和内容
        4.5.2 已有规范和存在问题
        4.5.3 需规范内容
    4.6 项目建设管理
        4.6.1 目的和内容
        4.6.2 已有规范和存在问题
        4.6.3 需规范内容
    4.7 群测群防
        4.7.1 目的和内容
        4.7.2 已有规范和存在问题
        4.7.3 需规范内容
第五章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体系研究
    5.1 洪灾害调查
    5.2 监测系统
    5.3 监测预警平台
    5.4 预警系统
    5.5 数据共享
    5.6 项目建设管理
    5.7 群测群防
第六章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标准化研究
    6.1 数据库表结构
        6.1.1 经规范的表结构
        6.1.2 需要规范的表结构
    6.2 软件平台
        6.2.1 已经规范的内容
        6.2.2 需要规范的内容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7.1.1 总结
    7.1.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相关工作及成果
附录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界面
致谢

(10)西藏水文信息化的一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西藏水文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历程
    1.1 计算机网络和网站
    1.2 水文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
    1.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2 西藏水文信息化问题分析
    2.1 计算机网络和网站
    2.2 水文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
    2.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3 西藏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一些思考
    3.1 注重规划
    3.2 完善系统建设
        3.2.1 系统实验研究
        3.2.2 设施设备特殊要求
    3.3 加强人才培养
    3.4 加强管理
    3.5 实现高效应用
4 结语

四、锦州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省小型水库暴雨承载能力分析及运行保障机制研究[D]. 阎诗佳.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2]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的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D]. 谭笑.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3]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王静. 福州大学, 2017(05)
  • [4]基于GIS的阜新市降雨量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杜文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03)
  • [5]基于WEBGIS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智.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3)
  • [6]安徽省水文情报服务基础分析与建设构想[A]. 胡余忠. 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4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013
  • [7]雨水情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凯.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3(08)
  • [8]安徽省水文情报服务基础分析与建设构想[J]. 胡余忠. 江淮水利科技, 2013(03)
  • [9]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研究[D]. 刘昌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01)
  • [10]西藏水文信息化的一些思考[J]. 洛珠尼玛,晋美次旦,强巴次成. 水利信息化, 2011(04)

标签:;  ;  ;  ;  ;  

锦州市水文自动预报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