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环保型洗衣液配方的研究与进展

功能性环保型洗衣液配方的研究与进展

一、功能环保洗衣粉配方的研究与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1](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提出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刘琪灵[2](2021)在《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性能及应用》文中指出本文通过三步法制备了4种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简称Cn-NEO9),并研究了其表面化学性能和应用性能。选择其中性能较为优异的油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简称C18-NEO9)应用于微乳液和洗衣液中,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通过酯化反应、酰化反应和乙氧基化反应制备出了Cn-NEO9。298 K测得Cn-NEO9静态表面化学结果表明,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Cn-NEO9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降低,而临界表面张力(γcmc)升高,表面吸附效率(pc20)由大到小依次为棕榈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简称C16-NEO9)、肉豆蔻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简称C14-NEO9)、C18-NEO9、月桂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简称C12-NEO9)。298 K测得Cn-NEO9动态表面化学结果表明,当Cn-NEO9质量浓度小于cmc时,其在吸附前期为扩散控制吸附,吸附后期为混合动力控制吸附;当其质量浓度大于cmc时,吸附过程为混合动力控制。同时,吸附前期和吸附后期的扩散系数都随着Cn-NEO9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吸附前期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仅在Cn-NEO9的质量浓度大于cmc时体现。Cn-NEO9的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系列Cn-NEO9的浊点均高于60℃;系列Cn-NEO9中C18-NEO9水溶性最好,在2℃下仍然没有凝胶区;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Cn-NEO9的润湿性先减弱后加强,乳化性能逐渐增强,起泡性逐渐降低,稳泡性有所提升。Cn-NEO9对于不同污布的去污能力大小排序为皮脂污布>炭黑污布>蛋白污布,且随着疏水碳链长度的增加,对不同污布的去污效果都有下降。以C18-NEO9作为乳化剂制备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通过拟三相图、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确定较优配方。此时该微乳体系平均粒径为18.6 nm,多分散指数(PDI值)为0.206。当微乳体系含水量大于70%时,可形成O/W型微乳液。透射电镜照片显示,此时微乳液滴分布均匀,呈球形。较优配方的微乳液下的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和耐高温性,但不耐酸碱和电解质。以C18-NEO9作为活性物制备了三种洗衣液。其中,浓缩洗衣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洗衣凝珠和含蛋白酶的洗衣凝珠为金黄色透明液体。三种配方均无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三种洗衣液的粘度、p H、耐热耐寒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均达到标准。在泡沫性能方面,三种配方的起泡性和稳泡性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标准洗衣液。在去污性能方面,与标准洗衣液相比,浓缩洗衣液去污性能略优;洗衣凝珠和含蛋白酶洗衣凝珠的去污性能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含蛋白酶洗衣凝珠对蛋白污布的去污性能有所下降,但仍优于无蛋白酶洗衣凝珠配方。

朱宏杰[3](2020)在《织物洗涤中低温含氧体系漂白催化剂的制备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漂白过程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氧化漂白剂在织物,硬表面漂白上也已经应用了很多年。这种漂白剂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漂白效率不足,实际应用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系统中引入了漂白活化剂和催化剂。本文基于市场已有的漂白活化剂和催化剂的缺陷,如低温活性不足、对织物破坏严重等,开发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用于棉织物的催化漂白,一种是基于镧系金属的配合物体系,另外一种是无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体系。首先,本文通过氯化铈与水溶性的邻二酚类配体Tiron络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的配合物,并且对其漂白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40℃下其漂白效率和对棉织物强度的破坏均与漂白活化剂四乙酰乙二胺(TAED)相当,且用量更少。另外,本文还发现一类杂环化合物1,4,7-三甲基-1,4,7-三氮杂环壬烷(TMTACN),它无需与金属离子络合便具备了可观的漂白催化活性。探究了该催化剂用量、SPC用量、污渍类型、漂白时间等等对漂白结果影响,并在自动洗碗机中应用评估。对其在漂白过程中对棉织物的破坏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对棉织物的破坏程度相比于锰配合物有了极大降低。后续继续深入研究它的漂白过程作用机理和活性中间体,发现TMTACN作为前驱体与漂液中的金属锰离子发生原位络合起到了协同催化的作用。

何一波[4](2020)在《NAS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NAS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始建于1968年的地方国营小厂,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涅盘新生、快速扩展和海外发展三个大的阶段,现已经成为中国洗涤用品行业龙头企业。在NAS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了适应发展的不同的竞争战略才有了今天NAS的辉煌,但是,当前面对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内外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NAS的发展速度明显下降,显然原有的竞争战略已经不适应现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该如何选择新的竞争发展战略,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以NAS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NAS集团)为研究对象,依托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借助PEST、五力模型、SWOT等方法分析NAS集团面临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内部环境,据此制定其总体战略和业务战略,并提出组织制度、培育机制、人才保障、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研究得出通过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创建国际知名品牌、突破行业核心技术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等路径来实施公司在产品发展、品牌发展、核心技术和全球战略的目标,使NAS集团发展成为洗涤剂行业国际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基本实现“明天的NAS是世界的NAS”的企业战略目标。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NAS集团探索新一轮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也对其他日化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参考价值。

王伟[5](2020)在《重型机车清洗剂的研究与制备》文中研究说明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备受瞩目。列车表面的污垢不仅会增加列车的摩擦阻力,而且会腐蚀车体表面,危及列车安全,因此列车的清洁与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污垢牢固的附着在车体的表面,污染源的复杂多样以及污染物的重复覆盖,使得清洗难度加大,所以对清洗剂的选用要求更为苛刻。为了研究一种适用于动车表面清洗的有机型浓缩复合酶洗涤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14种表面活性剂与4类生物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对动车表面污渍模拟物(蛋白渍、油渍、淀粉、纤维素和四种污渍混合物)的去污能力;采用正交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与复合生物酶的配比,以及复合酶稳定剂;通过响应面得到复合酶最佳洗涤环境。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动车表面污渍模拟物的去污能力。结果表明,去污效果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LAD)、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其中清洗剂样品AES对动车表面蛋白类污渍模拟物血渍去污力最好为85.60%;清洗剂样品LAS对动车表面油渍类污渍模拟物油渍去污力最高为83.38%;清洗剂样品SDS对动车表面淀粉类污渍模拟物紫薯去污力最高为70.70%;清洗剂样品LAS对动车表面纤维素类污渍模拟物蔬菜汁去污力最高为75.01%。淀粉和纤维素类污渍亲水性弱,且其分子结构与污布相似,两者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附着力更强,所以去污力较低。(2)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与生物酶组合对各类污渍模拟物的去污能力。结果表明,在40℃、p H 7.0的清洗环境,蛋白酶4、蛋白酶5、脂肪酶3、淀粉酶3和纤维素酶1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洗涤剂样品AES添加蛋白酶5对血渍的去污力最高为99.15%,提高了14.55%;洗涤剂样品LAS添加脂肪酶3对油渍的去污力最高为86.13%,提高了2.75%;洗涤剂样品AEO添加淀粉酶3对淀粉去污力最好高75.31%,提高了9.07%;洗涤剂样品SDS添加纤维素酶1对纤维素去污力最高为80.91%,提高了7.87%。实验发现不同表面活性剂和生物酶存在协同复合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复配。(3)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对动车表面污渍混合物去污效果最佳的复合酶清洗剂配方为A(SDS):B(AES):C(LAS):D(LAD):E(NPEO):F(AEO):G(纤维素酶1):H(蛋白酶5):I(蛋白酶4):J(脂肪酶3):K(淀粉酶3)=0:1:3:5:3:1:1:0.4:0.6:0.4:0.2。通过响应面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复合酶洗涤剂洗涤最佳温度为40.1℃、p H为7.1及其去污力为86.92%。(4)为提高复合酶在洗涤过程中的活性,对复合酶稳定剂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稳定剂选用可与对生物酶形成保护膜或加固分子空间构象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钙离子、丙二醇、硼酸和丙三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复合酶稳定剂配方为A(丙三醇):B(丙二醇):C(硼酸):D(聚乙烯吡咯烷酮):E(氯化钙)=25:2:0.02:0.05:0.5。使用此稳定剂,提高复合酶洗涤剂去污力8%。

朴栖西[6](2020)在《金佛手精油及其微胶囊的杀虫活性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佛手是芸香科、柑桔属的植物,佛手精油是从其果皮中通过压榨法和水汽蒸馏法得到的气味清新、略带花香的挥发性芳香油,具有较高的香料应用价值和生理活性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浙江金华(最着名的佛手产地)的金佛手柑果的精油,分析其香气成分组成,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详细研究了金佛手精油及其微胶囊的杀虫活性和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抗菌、消炎、美白等方面的作用功效,拓展金佛手精油在化妆品、保健品、抗菌消炎药物领域。其一,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佛手精油,并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得到金佛手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金佛手精油含有30余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大部分为单萜烯类化合物,其中d-柠檬烯(43.39%)、γ-松油烯(18.57%)、α-蒎烯(2.88%)和β-蒎烯(2.69%)等四种化合物含量最多,还含有少量的萜烯类氧化物。其二,采用触杀等宏观方式,通过急性应激、寿命、生殖率、孵化率、行为学等实验评价线虫的杀虫活性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金佛手精油对秀丽隐杆线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LD50=1.48 mg/ml,并且由于精油中的四种主要成分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致死线虫,结果得出,d-柠檬烯可以触杀致死,进而导致其孵化率降低,在2mg/ml下培养的线虫,只有9%的孵化率;γ-松油烯由于其高毒性,以及α-蒎烯作为强驱避剂,均可以使线虫产卵能力降低,通过2mg/ml处理过的线虫产卵总数为202个,比未经精油处理的数量低36个;β-蒎烯具有剧毒,会干扰线虫的正常生长,使其身体和头部等器官均受到抑制,经2mg/mlβ-蒎烯处理过的身体弯曲数量为6.3±0.26,头部摆动数量为110±2.87;同时,该产品还能够降低线虫自身抗氧化的性能,当剂量浓度为1.5mg/ml的金佛手精油在20h左右时,线虫的生存率降到50%以下,存活的寿命也比对照组减少了8天。其三,采用包埋络合法包埋微胶囊,以β-环糊精作为壁材,包埋金佛手精油。并采用扫描电镜和热重进行表征,微胶囊最优芯壁比为1:6,包埋得率为96.24%,包埋率为32.67±1.16%。同时,我们探究了微胶囊和四种主要单体杀虫试验和急性验证试验。稳定性实验证明了微胶囊具有持续释放的作用,可缓慢释放活性成分,具有持久的杀虫效果,在第4h时,对线虫的致死率达到77%。单体的致死实验证明,在24h内d-柠檬烯、γ-松油烯、α-蒎烯和β-蒎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死率分别为69.67%、66%、88%和90%。急性应激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精油被包埋成微胶囊后和其中四种主要单体可以通过降低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性而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其四,金佛手精油不仅具有天然、独特的香气,还具有杀菌功效,故本研究以微胶囊为原料,首先验证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实验结果出现了明显抑菌圈。又探究了金佛手精油的斑贴实验和抑制酪氨酸酶的美白实验。通过志愿者人体斑贴实验,结果表明,在0-2%的安全使用范围内,金佛手精油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同时,抑制酪氨酸酶的美白实验结果表明,金佛手精油用量低至0.5mg/ml时,最终的抑制率可达9.26%,抑制率的范围为0.5%-9.26%,且金佛手纯露的剂量浓度从20mg/ml起,对酪氨酸酶也具有抑制作用,最终抑制率可达16.3%。以上结果证明金佛手精油确有美白作用。因此,本研究还利用金佛手精油和其微胶囊制作了系列日用品,开发了牙膏、洗衣粉、洗发露、沐浴露、润肤露、香皂等产品。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表明柑橘类植物金佛手精油及微胶囊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和日化的应用,有望用于替代化学合成农药而具将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助于开发金佛手精油及香精新产品、新用途,拓展新市场,充分发挥金佛手精油优势的同时,也达到推进佛手柑果开发应用市场发展的目的,进而促进金佛手植物深加工产业发展和拓展其应用领域。

刘佳[7](2020)在《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生物降解性好等特性,在日化、环境、医药、食品和纺织等领域呈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生物表面活性剂种类繁多,其中槐糖脂(SL)是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中有应用前途的一类表面活性剂。本论文以S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SL、SL分别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鼠李糖脂(RL)复配体系的理化性质,并探究了它们在棉织物前处理工艺和棉织物皂洗上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SL是一种低泡型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58 mg/L,SL在CMC下可将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4.72 m N/m。SL的化学需氧量比同浓度渗透剂的降低了52%,五日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为0.44,说明SL的可生化性好。优化了复配体系SL/SDBS和SL/RL的复配比例,在优化比例下,复配体系SL/SDBS和SL/RL对棉帆布的润湿时间均少于10 s,乳化性能也分别提高了6%和27%,其耐碱(氢氧化钠)效果显着,都达到了35 g/L。(2)在退煮漂一浴法和三步法工艺中,复配体系SL/SDBS和SL/RL的应用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SL。退煮漂一浴法与传统三步法工艺相比,复配体系SL/SDBS和SL/RL的应用效果优于高效精练剂,且棉织物的各项性能均有所提升。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退煮漂一浴法可以代替传统三步法。(3)复配体系SL/SDBS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皂洗效果最为明显,当染料量为5%时,SL/SDBS复配体系的皂洗效果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提高了62%。染料量在2%~4%时,复配体系SL/RL的皂洗效果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SL/SDBS和SL/RL复配体系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碳酸钠和硅酸钠,对两种复配体系都有一定的助洗作用,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助洗效果最突出,对复配体系SL/SDBS和SL/RL皂洗效果分别提高了3.8%和3.6%,棉织物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有0.5~1.0级的提升。以上结论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SL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与SDBS和RL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其性能,SL的复配体系在棉织物前处理和棉织物皂洗工艺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为SL在纺织染整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纪艳艳[8](2019)在《艾蒿的提取及抗菌洗涤剂的制备》文中提出洗涤剂作为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在选择的时候,绿色、环保、低刺激以及功能化成为我们的首要关注点。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对此本文做了以下的研究:首先采用化学方法对艾蒿进行提取,其次将所得的提取液做抗菌性测试以及红外分析,最后把抗菌提取液以一定的比例添加到绿色环保洗涤剂中并做性能分析。在艾蒿的提取过程中,本次课题主要采用了三种提取方法,然后通过提取率以及提取液的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来评价提取方法的优劣。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艾蒿进行提取,最终结合单因素分析确定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用质量分数为30%的酒精作为提取溶剂,以10:1的液料比配制成提取混合液,然后把提取混合液置于70℃的高温高压染色机中浸泡1.5小时后,再蒸馏3个小时,所得的艾蒿提取回收率可达到35.1%。其次为了探究得到艾蒿挥发油的可能性,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对艾蒿进行提取,发现由于艾蒿挥发油含量极低,挥发油提取器中几乎无油层出现,很难直接分离得到艾蒿精油,并且将艾蒿精油添加到洗涤剂中,成本太高利用价值不大,所以最终放弃直接提取艾蒿精油。最后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艾蒿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再结合正交分析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用质量分数为30%的酒精作为提取溶剂,以10:1的液料比配制提取混合液,然后用超声波以70%的功率比处理30min后,再蒸馏3个小时,所得的艾蒿提取回收率可达33.9%。在提取液的抗菌性能研究过程中,选用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测试菌种,通过琼脂平皿扩散法来评价提取液的抗菌性,并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的艾蒿挥发油样品的抗菌性做了对比。研究发现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提取液抗菌性较艾蒿挥发油样品抗菌性较差,但比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提取液抗菌性好。为了进一步探究提取液的抗菌性,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后并做抗菌测试,发现只有提取原液具有抗菌性,其余均无。说明艾蒿提取液的抗菌性主要与提取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在浓缩过程中可能会损失提取液中的有效抗菌成分。为此对照了抗菌提取液以及艾蒿挥发油样品的红外光谱图,明确了两者抗菌性的差异主要在于艾蒿提取液的纯度以及提取成分的完整性。其中提取液的抗菌成分主要是酮类化合物,而挥发油样品的抗菌成分不止有酮类化合物还有酯类、醚类以及酚类等。在抗菌洗涤剂的制备中,选择绿色环保、低刺激、易降解的表面活性剂AOS、APG0814、APG1214与AES、LAS、6501以及三乙醇胺进行复配。通过进一步分析所得样品的外观稳定性以及去污力,最终确定了洗涤剂的基础配方为APG1214(AOS、APG0814):LAS:6501:三乙醇胺:去离子水=6:4:13:2:1:74。然后再用艾蒿提取液部分代替去离子水添加到洗涤剂中,通过洗涤剂的外观稳定性、去污力以及其他性能综合评价,得到的最终洗涤剂配方为APG1214:LAS:6501:三乙醇胺:艾蒿提取液:去离子水=6:4:13:2:1:15:59。该洗涤剂的主要性能在于:去污力为38.3比标准合成洗涤剂高2.0,含固量却只有17.3%,且洗涤剂的刺激性低,有一定的抗菌性,原液的pH为8.45,1%的洗涤液的pH为6.96,接近人体皮肤的酸碱度,符合消费者对于洗涤剂的基本要求。最后通过抗菌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艾蒿提取液对抗菌洗涤剂的影响。抗菌测试结果显示,添加提取液后洗涤剂的抑菌圈直径由0.8mm提高到1.4mm,抗菌性显着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图的对照可以看出洗涤剂抗菌性能的提高是提取液与洗涤剂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并无新的物质。说明提取液对洗涤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会造成影响,洗涤剂安全可靠。

陈伟钊[9](2018)在《产内切葡聚糖酶和内切木聚糖酶新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分子改造》文中提出内切葡聚糖酶(endo-1,4-β-D glucanase,EC3.2.1.4)是纤维素水解酶系的重要组分,可随机作用于纤维素长链内部,即在β-1,4-糖苷键将其切断,降解为小分子多糖。内切木聚糖酶(endo-1,4-β-D-xylanohydrolase,EC3.2.1.8)是木聚糖降解酶系中最主要的成分,它可特异性的作用于木聚糖长链上的β-1,4糖苷键,将木聚糖水解为低聚木糖及少量的木二糖及木糖。本论文从内蒙古、深圳红树林等多地的碱湖、淤泥中分离得一批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菌株。其中,嗜碱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31可同时产生宽pH适应性的中性内切葡聚糖酶及耐碱性内切木聚糖酶。本文克隆了该菌株的内切葡聚糖酶新基因egh31及内切木聚糖酶新基因xynh31,进而在大肠杆菌和里氏木霉中进行了高效表达,并对其酶分子进行了改造。主要内容如下:(一)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31的筛选本课题从天然碱性环境中筛选到一批可分泌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的菌株。其中菌株H31表现出较高的产酶能力,其发酵液中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4.12 U/mL,内切木聚糖酶酶活达51.4 U/mL。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外观形态综合判断其分类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treptomyces sp.H31属于嗜碱菌,具有可在高碱性条件(pH 9.0)下培养的优点,在大规模发酵生产时可减少杂菌污染。(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h31的克隆、原核及真核表达以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3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到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h31,该基因包含76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25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5.03,分子量为26.58 kDa。经BLAST分析,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属于糖苷水解酶第12家族,与来源于Streptomyces sp.CC77的第5家族(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5)β-1,4-内切葡聚糖酶的相似度最高,一致性为83%。该基因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和真菌里氏木霉T.reesei QM9414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其酶活性分别达到13.6 U/mL和31.46 U/mL,其比活分别为153.7 U/mg和161.2U/mg。酶学性质实验结果显示:该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7左右,在pH 3-11之间稳定性较高;金属离子Ca2+、Zn2+及Ni2+对其酶活力有较高的促进作用,而Mg2+、Fe3+及Al3+则对其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酶在SDS及市售洗涤剂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EDTA对该酶的酶活性影响甚微。实验证明内切葡聚糖酶Egh31同时具有中性、碱性内切葡聚糖酶的优点,是具有宽pH适应范围的优良工业用酶。综合酶学性质及基因同源性分析,初步推断egh31基因为新的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三)内切木聚糖酶基因xynh3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本文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从Streptomyces sp.H31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内切木聚糖酶Xynh31,其分子量约为42 kDa,理论等电点(pI)8.18,比活为671.63U/mg。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9,最适反应温度为50℃左右,在中、碱性条件下具有较高酶活,热稳定性较高。对金属离子及去污剂等耐受性较好。该酶符合造纸工业用酶的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糖苷水解酶第10家族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成功克隆到内切木聚糖酶基因xynh31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该ORF长1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BLAST分析结果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来源于Streptomyces Halstedii Jm8的第10家族的木聚糖酶Xylanase A相似性最高,但一致性最高仅为82%。根据序列分析结果,结合酶蛋白分子量、理论等电点及酶学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推断该基因为一新发现的β-1,4-内切木聚糖酶基因。利用大肠杆菌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其最高酶活可达186.3 U/mL,重组内切木聚糖酶的比活为628.4 U/mg,重组酶与野生酶酶学性质基本一致。(四)内切葡聚糖酶Egh31及木聚糖酶Xynh31的酶分子改造通过序列比对及蛋白结构同源建模分析可知,内切葡聚糖酶Egh31缺少结合结构域,因此在其基因的C末端添加了来源于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sp.Ⅲ-3的内切葡聚糖酶的结合结构域(CBD)。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CBD的重组内切葡聚糖酶的温度稳定性在55℃条件下提高约30%;并且在1%SDS条件下,酶活性比原Egh31提高约40%。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结合结构域的内切葡聚糖酶Egh31在纺织业的酶洗整理和洗涤剂工业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同源模拟了木聚糖酶Xynh31的蛋白3D结构,并预测其可能的催化位点。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E171D/E279D突变体,证明了所预测的171,279位谷氨酸(Glu)是活性催化位点。通过定点突变,选取Xynh31蛋白第210位氨基酸赖氨酸,将其突变为精氨酸,结果发现突变体Xynh31-K210R最适反应温度比重组酶Xynh31提高了5℃,且在60℃下保存60 min,其残余酶活力仍高达60%以上,表明本文通过定点突变引入精氨酸,成功提高了内切木聚糖酶Xynh31的热稳定性。通过本论文研究,得到了酶学性质优良的新型中性内切葡聚糖酶及耐碱性内切木聚糖酶,并对它们进行了酶分子改造,初步探讨了内切葡聚糖酶及内切木聚糖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丰富了内切葡聚糖酶及内切木聚糖酶的工业应用选择,也为工业用酶的酶分子改造提供了依据。

朱明华[10](2015)在《绿色表面活性剂MES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是以可再生天然植物油脂为原料,具有优良的洗涤性能、可生物降解性、抗硬水性和绿色环保等优点的新一代表面活性剂。对国内外MES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介绍了该产品在国内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情况,并已经应用于洗衣粉、肥皂、餐具洗涤剂和衣用液体洗涤剂等工业领域。对我国MES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功能环保洗衣粉配方的研究与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功能环保洗衣粉配方的研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性能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2.1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醚的简介
        1.2.2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醚的合成
        1.2.3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醚的研究进展
    1.3 微乳液概况
        1.3.1 微乳液的简介
        1.3.2 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1.3.3 微乳液的应用
    1.4 洗衣液概况
        1.4.1 洗衣液的简介
        1.4.2 洗衣液的配方组成
        1.4.3 洗衣液的发展趋势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及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合成原理及方法
        2.2.4 反应转化率的测定
        2.2.5 产物表征
        2.2.6 产物的表面化学性能测定原理及方法
        2.2.7 产物的应用性能测定原理及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产物表征
        2.3.2 产物的静态表面张力
        2.3.3 产物的动态表面张力
        2.3.4 产物的应用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在微乳液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微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3.2.4 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的绘制及体系构建
        3.2.5 微乳液的稳定性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乳液的结构表征
        3.3.2 微乳液的体系构建
        3.3.3 微乳液的稳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在洗衣液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配方的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配方的外观及气味
        4.3.2 配方的理化指标
        4.3.3 配方的泡沫及去污性能
        4.3.4 配方的成本核算
    4.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织物洗涤中低温含氧体系漂白催化剂的制备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洗涤剂的基本组成
    1.3 漂白活化剂
    1.4 金属配合物漂白催化剂
        1.4.1 锰配合物催化剂
        1.4.2 铁配合物催化剂
        1.4.3 其他金属配合物
    1.5 无金属漂白催化剂
    1.6 含氧漂白剂漂白机理
    1.7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
第2章 镧系金属配合物催化漂白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漂白结果评价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活化剂TAED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2.3.2 铈盐用于漂白催化筛选
        2.3.3 Ce/Tiron配比及用量对漂白结果影响
        2.3.4 不同配体铈配合物对织物漂白结果影响
        2.3.5 配体上取代基对织物漂白结果影响
        2.3.6 Nd和Pr的Tiron配合物对漂白结果影响
        2.3.7 配合物与纯配体漂白结果比较
        2.3.8 Ce-Tiron对织物破坏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MTACN无金属催化漂白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漂白结果评价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MTACN对不同污渍漂白影响
        3.3.2 TMTACN用量对漂白结果影响
        3.3.3 SPC用量对漂白结果影响
        3.3.4 漂白时间对漂白结果影响
        3.3.5 TMTACN自动洗碗机应用评估
        3.3.6 几种其他类型的环状胺对漂白结果影响
        3.3.7 织物破坏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MTACN无金属催化漂白作用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4.2.2 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茶渍溶液ICP分析
        4.3.2 强螯合剂对漂白结果影响
        4.3.3 氧化还原电位分析
        4.3.4 催化过程活性中间体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NAS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想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企业战略相关概念
        2.2.1 企业战略的含义
        2.2.2 企业战略的目的
        2.2.3 企业战略的特征
    2.3 战略管理相关概念
        2.3.1 战略管理的含义
        2.3.2 战略管理的特点
        2.3.3 战略管理的过程
    2.4 研究方法与工具
        2.4.1 PEST分析
        2.4.2 五力模型
        2.4.3 SWOT分析
第三章 NAS集团现状分析
    3.1 NAS集团基本概况
    3.2 NAS集团发展历程
    3.3 NAS集团组织机构
    3.4 NAS集团经营现状
第四章 NAS集团环境分析
    4.1 NAS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4.1.1 外部环境分析
        4.1.2 行业环境分析
        4.1.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4.2 NAS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4.2.1 资源能力状况分析
        4.2.2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NAS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
    5.1 战略关键因素分析
        5.1.1 企业优势
        5.1.2 企业劣势
        5.1.3 企业机会
        5.1.4 企业威胁
    5.2 NAS集团发展战略选择
    5.3 NAS集团总体发展战略
        5.3.1 愿景思路
        5.3.2 战略目标
        5.3.3 核心能力
        5.3.4 业务组合
        5.3.5 实施构想
第六章 NAS集团业务战略组合
    6.1 基础业务
        6.1.1 基本思路
        6.1.2 主要目标
        6.1.3 实施路径
    6.2 战略业务
        6.2.1 基本思路
        6.2.2 主要目标
        6.2.3 实施路径
    6.3 新兴业务
        6.3.1 基本思路
        6.3.2 主要目标
        6.3.3 实施路径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 组织和制度保障
    7.2 培育和教育保障
    7.3 人才和创新保障
    7.4 政策和资金保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重型机车清洗剂的研究与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重型机车清洗剂现状
        1.2.1 污垢种类
        1.2.2 重型机车清洗剂
        1.2.3 清洗剂的发展趋势
    1.3 生物酶作为洗涤助剂的发展
        1.3.1 蛋白酶
        1.3.2 脂肪酶
        1.3.3 纤维素酶
        1.3.4 淀粉酶
        1.3.5 复合酶和新型酶
    1.4 洗涤剂组分对生物酶的影响
        1.4.1 表面活性剂对生物酶的影响
        1.4.2 洗涤剂助剂对生物酶的影响
        1.4.3 酶稳定剂的研究
    1.5 去污力的测定方法
    1.6 课题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过程
        2.2.1 去污力测定
        2.2.2 污布制作与酶稳定剂配置
        2.2.3 清洗剂样品的配置
        2.2.4 表面活性剂筛选
        2.2.5 生物酶的筛选
    2.3 复合酶清洗剂配备
    2.4 酶稳定剂选择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与生物酶的筛选
    3.1 引言
    3.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3.2.1 蛋白类
        3.2.2 油渍类
        3.2.3 淀粉类
        3.2.4 纤维素类
    3.3 蛋白酶的筛选
    3.4 脂肪酶的筛选
    3.5 淀粉酶的筛选
    3.6 纤维素酶的筛选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酶清洗剂的研究
    4.1 引言
    4.2 复合酶对混合污布的去污能力
    4.3 温度和pH对复合酶清洗剂的影响
        4.3.1 温度对复合酶清洗剂的影响
        4.3.2 pH对复合酶清洗剂的影响
    4.4 响应面试验结果
    4.5 响应面试验分析
    4.6 浓度对去污力的影响
    4.7 验证实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酶稳定剂的研究
    5.1 引言
    5.2 复合酶稳定剂的选择
    5.3 与其他洗涤剂对比
        5.3.1 与市场产品相比
        5.3.2 与前人研究相比
    5.4 对模拟金属的清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6.1 总结
    6.2 建议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与被接收论文
致谢

(6)金佛手精油及其微胶囊的杀虫活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金佛手精油的研究进展
        1.2.1 金佛手精油的提取方法
        1.2.2 金佛手精油的作用
        1.2.3 金佛手精油在日用品中的应用
        1.2.4 金佛手精油微胶囊的制备
    1.3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微胶囊概念
        1.3.2 微胶囊化的应用
        1.3.3 微胶囊制备方法
        1.3.4 微胶囊质量评定
    1.4 秀丽隐杆线虫简介
        1.4.1 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理特征
        1.4.2 秀丽隐杆线虫的生长周期
        1.4.3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生物模型的优势
        1.4.4 秀丽隐杆线虫的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
第2章 金佛手精油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器材
    2.3 实验方法
        2.3.1 金佛手精油的提取及分析
        2.3.2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保存
        2.3.3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保存及同步化
        2.3.4 金佛手精油对线虫的致死率实验
        2.3.5 氧化应激实验
        2.3.6 寿命实验
        2.3.7 生殖率实验
        2.3.8 孵化率实验
        2.3.9 行为学实验
        2.3.10 金佛手精油主要成分对线虫的存活率和氧化应激实验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金佛手精油提取的GD-MS分析
        2.5.2 金佛手精油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死率
        2.5.3 氧化应激实验
        2.5.4 寿命实验
        2.5.5 生殖率实验
        2.5.6 孵化率实验
        2.5.7 行为学实验
        2.5.8 主要成分的存活率和氧化应激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佛手精油微胶囊对线虫的毒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线虫和菌株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β-环糊精水溶液和精油溶液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金佛手精油微胶囊
        3.3.2 金佛手精油微胶囊的缓释实验
        3.3.3 金佛手精油微胶囊对线虫的致死率和氧化应激实验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芯壁比
        3.5.2 缓释实验
        3.5.3 微胶囊的致死率和氧化应激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佛手精油在日用品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金佛手精油微胶囊的抑菌实验
    4.3 金佛手精油和纯露的斑贴实验
        4.3.1 研究背景
        4.3.2 实验准备
        4.3.3 实验方法
        4.3.4 数据处理
        4.3.5 测试结果
        4.3.6 结论
    4.4 金佛手精油和纯露的美白实验
        4.4.1 实验准备
        4.4.2 实验方法
        4.4.3 实验结果
    4.5 其他金佛手日用品的制备
        4.5.1 金佛手精油微胶囊牙膏的制备
        4.5.2 金佛手精油微胶囊洗衣粉的制备
        4.5.3 金佛手精油沐浴露的制备
        4.5.4 金佛手精油身体乳的制备
        4.5.5 金佛手精油洗发香波的制备
        4.5.6 金佛手精油香皂的制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7)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表面活性剂概论
        1.1.1 表面活性剂分类
        1.1.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1.2 表面活性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1.3 生物表面活性剂概论
        1.3.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3.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4 槐糖脂概论
        1.4.1 槐糖脂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1.4.2 槐糖脂的应用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槐糖脂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
        2.3.2 泡沫性能
        2.3.3 降解性
        2.3.4 乳化性能
        2.3.5 润湿性
        2.3.6 去污性能
        2.3.7 复配性能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
        2.4.2 泡沫性能
        2.4.3 降解性
        2.4.4 乳化性能
        2.4.5 润湿性
        2.4.6 去污性能
        2.4.7 复配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槐糖脂在棉织物前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传统三步法工艺
        3.3.2 退煮漂一浴法
        3.3.3 槐糖脂在前处理传统工艺中的应用
        3.3.4 槐糖脂在退煮漂一浴法中的应用
        3.3.5 槐糖脂复配体系的应用
    3.4 分析方法
        3.4.1 织物退浆率的测试
        3.4.2 织物毛细效应的测试
        3.4.3 织物白度的测试
        3.4.4 织物断裂强力的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槐糖脂及复配体系在传统三步法工艺中的应用效果
        3.5.2 槐糖脂及复配体系在退煮漂一浴法中的应用效果
        3.5.3 前处理工艺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槐糖脂在棉织物皂洗上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活性染料染色配方与工艺流程
        4.3.2 皂洗工艺
        4.3.3 染料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4.3.4 槐糖脂用作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皂洗
        4.3.5 正交试验
        4.3.6 槐糖脂复配体系皂洗效果评价
    4.4 分析方法
        4.4.1 皂洗残液吸光度测试
        4.4.2 耐皂洗色牢度测试
        4.4.3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染料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4.5.2 槐糖脂用作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皂洗
        4.5.3 正交试验
        4.5.4 槐糖脂复配体系皂洗效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8)艾蒿的提取及抗菌洗涤剂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艾蒿的概况
        1.1.1 艾蒿的活性组分及药理应用研究现状
        1.1.2 艾蒿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
    1.2 植物精油提取技术简介
        1.2.1 艾蒿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艾蒿提取技术的展望
    1.3 抗菌剂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1.3.1 无机抗菌剂研究进展
        1.3.2 有机抗菌剂研究进展
        1.3.3 天然抗菌剂研究进展
    1.4 洗涤的原理及表面活性剂理论
        1.4.1 洗涤的基本原理
        1.4.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理论
    1.5 洗涤剂及洗涤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5.1 洗涤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5.2 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6.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6.2 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及测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及测试办法
        2.2.1 艾蒿的提取
        2.2.2 艾蒿提取回收率的计算
        2.2.3 艾蒿提取液抗菌性能的测试
        2.2.4 艾蒿提取液红外光谱测试
        2.2.5 洗涤剂配方的确定
        2.2.6 洗涤剂洗涤性能的测试
        2.2.7 洗涤剂其他性能的测试
        2.2.8 提取液对洗涤剂抗菌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艾蒿提取工艺的确定
        3.1.1 水蒸气蒸馏法的单因素实验分析
        3.1.2 挥发油提取器提取艾蒿精油探究
        3.1.3 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正交分析
    3.2 提取液的抗菌性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
        3.2.1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的抗菌性测试
        3.2.2 不同浓度提取液的抗菌性测试
        3.2.3 提取液的红外谱图分析
    3.3 洗涤剂配方的确定
        3.3.1 洗涤剂配方初筛
        3.3.2 抗菌洗涤剂的制备及配方的确定
        3.3.3 提取液对洗涤剂抗菌性及稳定性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产内切葡聚糖酶和内切木聚糖酶新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分子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其水解酶系
        1.1.1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1.1.2 纤维素水解酶系及木聚糖水解酶系
    1.2 内切葡聚糖酶综述
        1.2.1 产内切葡聚糖酶细菌的筛选
        1.2.2 内切葡聚糖酶的分子结构及催化反应机理
        1.2.3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1.2.4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
        1.2.5 中性及碱性内切葡聚糖酶的应用
    1.3 内切木聚糖酶综述
        1.3.1 产中性、碱性内切木聚糖酶菌株的选育及其酶学性质
        1.3.2 内切木聚糖酶的家族分类、结构特点及催化机理
        1.3.3 内切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1.3.4 内切木聚糖酶的应用
    1.4 内切葡聚糖酶及内切木聚糖酶的酶分子改造
        1.4.1 酶分子改造的策略和方法
        1.4.2 结合结构域对纤维素酶的影响
        1.4.3 内切木聚糖酶热稳定性的酶分子改造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产内切葡聚糖酶、内切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
    引言
    2.1 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培养基及试剂
        2.1.3 引物
        2.1.4 主要设备
    2.2 方法
        2.2.1 产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
        2.2.2 酶活力测定方法
        2.2.3 产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菌株的鉴定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产酶菌株的筛选结果
        2.3.2 H31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
        2.3.3 H31菌株的鉴定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里氏木霉中的表达
    引言
    3.1 材料
        3.1.1 菌株及载体
        3.1.2 试剂及配方
        3.1.3 培养基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Streptomycessp.H31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h31的克隆
        3.2.2 重组大肠杆菌E.coliBL21Star(DE3)的诱导表达
        3.2.3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h31在里氏木霉中的表达
        3.2.4 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h31的克隆
        3.3.2 egh31基因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3.3.3 大肠杆菌重组内切葡聚糖酶rEgh31的分离纯化
        3.3.4 内切葡聚糖酶在里氏木霉中的表达
        3.3.5 里氏木霉表达重组酶tEgh31的分离纯化
        3.3.6 酶学性质及应用潜力研究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切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引言
    4.1 材料
        4.1.1 菌株与载体
        4.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4.1.3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内切木聚糖酶活性测定方法
        4.2.2 内切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4.2.3 内切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4.2.4 内切木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4.2.5 重组内切木聚糖酶rXynh31蛋白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内切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4.3.2 内切木聚糖酶基因xynh31的克隆
        4.3.3 内切木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4.3.4 重组内切木聚糖酶rXynh31蛋白分离纯化
        4.3.5 酶学性质研究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切葡聚糖酶Egh31及内切木聚糖酶Xynh31的酶分子改造
    引言
    5.1 材料
    5.2 方法
        5.2.1 利用OverlapPCR技术为H31内切葡聚糖酶基因添加结合结构域(CBD)
        5.2.2 木聚糖酶Xynh31的活性位点确定及酶分子改造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内切葡聚糖酶Egh31C-末端添加异源CBD
        5.3.2 融合酶Egh31-CBD的酶学性质分析
        5.3.3 木聚糖酶Xynh31同源建模及改造位点确定
        5.3.4 Xynh31突变体重组子酶活力的初步测定
        5.3.5 Xynh31-K210R突变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5.4 讨论
        5.4.1 内切葡聚糖酶Egh31的酶分子改造
        5.4.2 内切木聚糖酶Xynh31的酶分子改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之处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论文中出现的DNA序列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10)绿色表面活性剂MES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MES的发展状况
2 MES产品的性能优势
    2.1 抗硬水性强
    2.2 钙皂分散性好
    2.3 MES的去污能力强
    2.4 配伍性好
    2.5 生物降解性好
    2.6 性能温和
3 MES的应用
    3.1 在无磷或低磷洗衣粉方面的应用
    3.2 在餐具洗涤剂中的应用
    3.3 在衣用液体洗涤剂中的应用
    3.4 在肥皂中的应用
    3.5 在香波中的应用
    3.6 在个人清洁用品中的应用
    3.7 在牙膏中的应用
    3.8 其他应用
4 展望

四、功能环保洗衣粉配方的研究与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2]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性能及应用[D]. 刘琪灵. 江南大学, 2021(01)
  • [3]织物洗涤中低温含氧体系漂白催化剂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 朱宏杰.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4]NAS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何一波.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4)
  • [5]重型机车清洗剂的研究与制备[D]. 王伟.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 [6]金佛手精油及其微胶囊的杀虫活性及应用研究[D]. 朴栖西.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2)
  • [7]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D]. 刘佳.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8]艾蒿的提取及抗菌洗涤剂的制备[D]. 纪艳艳. 东华大学, 2019(03)
  • [9]产内切葡聚糖酶和内切木聚糖酶新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分子改造[D]. 陈伟钊.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绿色表面活性剂MES的应用研究进展[J]. 朱明华.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5(02)

标签:;  ;  ;  ;  ;  

功能性环保型洗衣液配方的研究与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