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设计

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设计

一、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雅[1](2021)在《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文中认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筑大环境进入转型性发展阶段,陕西省作为历史文化发祥地,其所继承下来的建筑本土原生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临建筑系统的重新构成。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外建筑思潮不断冲击影响着陕西省本土建筑风格,建筑市场一度呈现“西方化”与“国际化”。但对于陕西省本土文脉的建筑思想还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盲目接受国外建筑理论,使得建筑实践脱离建筑理论,建筑实践的繁荣景象与建筑理论的极度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结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陕西省现有的建筑理论系统性的总结、提炼和研究,导致建筑理论远远落后于建筑实践。本课题研究以论题的方式展开,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能够体现陕西省当代建筑思想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基础资料包括:陕西省建筑师在建筑领域进行的探索、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专业着作、陕西省高等院校建筑类硕博士论文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等。在本课题组,已有人进行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陕西省建筑思想的建筑师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的研究。本论文则透过陕西省高校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来看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统计分析的时间段均控制在1949年至今,其中因所收集到的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的发表是在1980年之后,所以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发表硕博士论文之后的时间。首先,本文以时间为纵轴,运用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了1984-1989年段、1990-1999年段、2000-2009年段和2010-2020年段四个历史时段的建筑学硕博士论文;其次,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出发,梳理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并从数据特征、理论特征和关键词特征三个方面对硕博士论文进行分析。随后,提出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由原创思想与引进思想两部分组成,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终,笔者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在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方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探讨。

王延延[2](2019)在《戏剧情节理论下特色小镇系统服务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消费者的消费和生活中心由物质转移到精神、教育、健康、娱乐、文化及信息消费,由此形成了由“有型经济”向“无形经济”的转变,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型思维模式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特色小镇是时代进程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平台,传统的旅游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其功能结构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但目前对特色小镇系统服务研究尚不成熟,针对该问题的解决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以服务设计为基础,站在用户的角度,以服务设计相关理论和戏剧情节理论有机结合对特色小镇系统服务设计进行相关研究。以用户为研究对象,在依托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人文优势、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四类特色小镇中,依据戏剧情节结构六部曲,对不同类型偏好的用户采集服务需求和关注要点,继而分析调研内容,确立不同资源优势型特色小镇系统服务的设计方向。并使用定量和定性的调查研究,结合行为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探索戏剧情节六部曲、服务设计流程与特色小镇的结合点以及在特色小镇系统服务中的适用性。完善特色小镇系统服务模式,构建特色小镇情节服务功能模型,并对特色小镇依托资源优势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设计策略指导蔚县青砂小镇设计实践,并输出青砂小镇主题实现、触点排序和触点体验设计的设计方案,最后对青砂小镇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验证,以优化设计,提升用户对蔚县青砂小镇系统服务的满意度。特色小镇系统服务研究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创造消费惊喜,提升精神满足。本文以服务设计和戏剧情节相关理论指导特色小镇系统服务的研究,对特色小镇系统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思考,也为相关领域的设计活动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与方法。

董华琳[3](2019)在《基于地域文化的小城镇广场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小城镇的建设规模得以扩展,在带动城镇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诸如,小城镇历史文化风貌遭到破坏,历史文化遗迹遭到毁坏,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遭到破坏,城镇的景观环境也日渐衰败。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城镇为了追求政绩造成本土地域文化的逐渐消失,人们逐步认识到地域文化在城镇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城镇的灵魂在于它独有的特色而存在,为城镇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城镇可持续性发展。面对当下城镇化的猛烈冲击,小城镇的地域文化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使之顺应时代的潮流,保护和弘扬我国小城镇的历史文化来营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小城镇,已成为当今社会热门的话题。在建设小城镇时,广场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广场设计体现并传承小城镇的历史文化风貌,打造出小城镇的新形象,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到得快速发展,其物质条件得以改善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更加重视,因此小城镇的公共空间设计得到了重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在建设规划中,广场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了城市更新的一种新手段。广场设计对于激发城镇活力、改善城镇历史文化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场不仅能够提升城镇的品质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优秀的广场设计能够融入到整个环境之中,人性化的设计使人们感受到城镇的亲切感与归属感。近几十年来广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弥补了城镇公共空间的缺失,但也呈现了一系列问题,脱离本国的实际一味的盲目模仿西方广场模式,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本国历史文化的丧失。现今不少学者专家们提出对本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之一些特色小镇旅游产业的兴起,各地方政府开始挖掘各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但却过于急功近利最终导致文化被滥用,设计手法缺乏创新。一些地方文化广场的兴起,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播贡献了一部分力量,但对于拯救中国传统文化事业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为此,文章中提出对地域文化的小城镇广场设计研究,对于国内外的广场实例进行研究分析时,总结设计方法和理念,对陈留镇广场的实践案例进行印证。在陈留镇广场设计中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对陈留镇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找到陈留镇广场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宜于小城镇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施措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城镇建设的综合效益。其次陈留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汉文化、河图文化等,充分挖掘这些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广场景观设计元素把本土文化融入其中,使得本土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得以体现,游人身临其中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还能满足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需求。如今文化广场不计其数,如何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建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文化广场,避免文化上的单一重复也是当今设计师所急需思考的问题。文中研究项目的所在地陈留镇,项目的设计最终是为了塑造文化景观在陈留镇的新形象,同时挖掘陈留的地域性文化进行体现,并将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到现代广场设计中,为现代城镇新形象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文对小城镇地域性历史文化深入研究,在新城镇建设中将广场设计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先是通过对广场设计背景的调查研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设计目标;接下来分析广场的设计原则、设计手法、设计表现,运用到实践案例陈留镇广场中,提出实施策略。最后将地域文化与可持续性在小城镇广场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总结,供今后参考和借鉴。

王林静,刘声[4](2018)在《基于TIS理论的浙江安吉县鄣吴镇城镇形象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浙江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发展的不断推进,为了避免全国"千镇一面"现象的蔓延,对浙江安吉鄣吴镇城镇形象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了解鄣吴镇的历史文化、现有产业和发展方向,本研究尝试将TIS(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理论导入城镇形象设计,对鄣吴镇进行城镇理念识别系统、城镇行为识别系统和城镇视觉识别系统的形象设计,营造鄣吴镇"昌硕之乡、竹扇之源、生态之境"的城镇形象。

张思维[5](2019)在《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升高,旅游业在我国大地上不断崛起并蓬勃发展。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居住生活空间拥挤,“城市病”不断加剧,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在乡村居住生活,以此带来了乡村旅游的热潮,有越来越多的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家乐等旅游形式蓬勃发展起来。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带,根据小城镇自身特色,旅游业也相继发展壮大起来。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建设特色小城镇,有利于小城镇产业与城镇建设有机融合,共同发展,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方向。长水河农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农业型旅游小城镇,不仅可以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持续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同时通过旅游业的打造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引领居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基于此,论文展开了对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规划设计的研究。首先,论文对农场型小城镇和农场型小城镇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探讨了小城镇旅游规划相关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生态美学理论;研究了旅游小城镇的功能、特点和模式;分别从小城镇旅游总体规划布局、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交通体系规划、整体景观风貌塑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分别进行相关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对国内外优秀的实践案例进行总结和借鉴分析。其次,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下,结合长水河农场的实际情况,对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总体特征等方面对长水河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客源市场定位、客源市场预测等方面对长水河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并提出长水河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为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规划设计提供现实依据。最后,结合以上所有分析,提出相应的规划发展战略、发展理论与定位、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并从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旅游交通体系规划、整体旅游形象设计、旅游产品体系设计和旅游支撑保障体系规划等五大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为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邴乐[6](2017)在《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形象识别系统构建研究 ——以河北保定顾家台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着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日益加快。当前,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众多的情况下,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真正实现可持续是我国多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对此中共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等概念均是在不断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努力尝试。本文研究的课题主要针对城镇建设中村镇特色缺失、传统村镇文化逐渐消亡、乡村识别性被不断削弱的问题。通过加强形象识别设计,构建乡村形象识别系统的方法,使乡村保持自身鲜明的可识性,达到传承和延续农村独特风貌和村镇文化的目的。本文以“形象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已有企业CIS理论和城市CIS理论的研究,按照乡村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尝试将企业CIS理论导入乡村形象构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乡村特色保护和发展,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形象构建的方法。文章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推导乡村CIS垫定研究基础。通过对企业主体、城市主体、乡村主体的综合情况对比分析,推导出适合乡村实际情况的形象识别体系。其次,对乡村CIS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归纳其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程序、构建原则等,将企业CIS理论无缝对接融入乡村形象设计体系中。然后,选取了河北保定顾家台村进行乡村CIS理论体系的实例验证,尝试将方法理论导入具体的实际项目中以期得到后期反馈来验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希望能够对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作用和选择可能性。

沈思[7](2016)在《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研究 ——以厦门鼓浪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与城市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在看似欣欣向荣的大规模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景观形象日益趋同,其个性和特色却日益萎缩。近几年来,关于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日益增多,但是相对的从人性化视角上对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研究,特别是从人文环境的角度对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深层次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针对这一状况,本文在梳理人文环境,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等概念内涵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人文环境这角度对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原则和标准进行探讨研究,并以厦门市鼓浪屿城市景观形象的现状和发展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鼓浪屿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高品质人文社区,它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更应当在基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考量。从而进一步揭示人文环境在鼓浪屿城市景观形象设计方面的研究价值,从人文环境的角度为鼓浪屿城市景观形象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和相关概念,主要提出研究选题与其研究背景,概述该选题的相关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研究的意义,主要的创新点,以及与人文环境、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相关概念综述。第二章是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深入分析人文与人文环境,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初步探讨出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研究的几大理念和基本原则。第三章是基于人文环境下的鼓浪屿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从鼓浪屿城市景观形象元素的几大构成对鼓浪屿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进行了问题分析和评价,得出基于人文环境下的鼓浪屿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中的建设标准和应有特性,就鼓浪屿绿化、风貌建筑、公共集聚空间、公共设施、街道和海岸线等这几个重要部分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提出建议及方案设计。

郝培琳[8](2015)在《非物质文化视角影响下城镇形象设计的研究 ——以陇县社火为例》文中指出我国的小城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曾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有相当一部分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都是出自各地的小城镇中,一些保存完好的小城镇可以说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缩影。对于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小城镇来说,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来生活、投资,必须首先让人来认识它,了解它,感受它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对小城镇的形象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小城镇的形象战略不仅仅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对小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建设的风格定位等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提升小城镇整体的品牌形象。很多小城镇由于定位不准确,没有用战略性的眼光来考虑自身的形象,盲目照搬照抄,导致了建设杂乱无章,难以形成统一而又独具特色的风格,或者“千镇一面”,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本文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内容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框架结构做简要的论述,理清研究思路。第二部对相关概念的诠释,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我国城镇形象建设的概念分析,对后面如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分析问题,提出在非物质文化视角影响下对城镇形象建设的方法及意义。第四部分解决问题,通过陇县实例研究,在社火文化影响下对陇县县城形象设计进行研究,对县城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第五部分是对陇县县城形象提升提出的具体方案设计,并且已经应用实施。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特色的城镇形象对社火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以及由陇县县城形象设计引发对城镇形象设计的建议与展望。本论文做了大量的基础调研和文献查阅工作,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含的把握和定位,以城市形象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方案的设计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社火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在非物质文化视角下城镇形象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保护方法,研究陇县形象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归纳如何在非物质文化影响下打造具有城镇文化,城镇特色的城镇形象。

葛之刚[9](2013)在《地域文化映射下的小城镇形象设计——以广西灵川县大圩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我国小城镇的文化形象及建设现状的分析研究,以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榜样——广西灵川县大圩镇为例,进行阐述说明。内容包括如何打造全新的城镇新形象,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深层次的发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城镇文化,从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等方面入手,营造和谐优美的小城镇景观形象,使小城镇形象向着各具特色、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刘莹[10](2013)在《云南滇西特色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解决之道。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要提高小城镇的城镇化质量,必须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这需要科学地规划小城镇的建设发展。科学地规划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基本依据和前提。进而促使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重大转变。特别是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建设具有差别化、个性化特点的小城镇,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这对提高农村的城镇化水平,扩大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造条件。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还能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科学地规划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使云南省小城镇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应着手从旅游小镇入手,充分挖掘云南省各地特色资源优势。本论文主要是在小城镇规划设计的一般理念和方法中,从解决实际问题角度出发,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旅游小镇的规划设计方法,并希望能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中发挥指导性的作用。论文中重点强调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重要性,强调在规划设计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展现特色民俗文化,使小镇经济得到发展,文化得到保护。本论文主要分为七部分:第一、二章主要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认真的剖析并清楚的认识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国内外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发展历程及理论研究、我国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滇西旅游小镇发展现状及特征;第三、四章分别通过对已经规划好的周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小镇——大理古城、和顺古镇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研究了项目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规划设计中虽然考虑了与旅游业的相结合,但没由表及里进行深度分析;第五章主要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得出在滇西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结合以往的规划设计经验,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大等喊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第七章对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和展望。

二、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国当代建筑理论研究
        1.3.2 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发展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2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研究对象的确立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限定
        2.1.1 当代
        2.1.2 建筑学
        2.1.3 建筑理论
        2.1.4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
    2.2 硕博士论文的收集
        2.2.1 确定高校研究范围
        2.2.2 论文收集的网上整理
        2.2.3 论文收集的实地调查
    2.3 硕博士论文的层次分析
        2.3.1 四所高校论文的统计分析
        2.3.2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
        2.3.3 国外建筑思想的冲击
    2.4 本章小结
3 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3.1 统计分析的基本范围和建筑理论框架
        3.1.1 基本范围
        3.1.2 建筑理论框架
        3.1.3 纵向时间段划分
    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梳理
        3.2.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2.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2.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2.4 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2.5 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2.6 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3 长安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3.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3.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3.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4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4.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4.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4.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5 西北工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5.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5.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5.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总结呈现与解析
    4.1 陕西省四所高校建筑理论硕士论文分类汇总
        4.1.1 硕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4.1.2 硕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4.1.3 硕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4.1.4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4.1.5 硕博士论文特征总结
    4.2 陕西省四所高校硕士论文选题的共同点
        4.2.1 建筑创作论
        4.2.2 居住建筑
        4.2.3 生态建筑学
        4.2.4 建筑评价理论
    4.3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的硕博士论文分析
        4.3.1 建筑方针
        4.3.2 民族性的现代化演绎
        4.3.3 地域性建筑的新作为
        4.3.4 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城市环境意识)
    4.4 本章小结
5 国外建筑思想的引进
    5.1 引进建筑思想的硕博士论文统计
        5.1.1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5.1.2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5.2 国外建筑思潮的发展
        5.2.1 经典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5.2.2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5.3 国外建筑理论引进的热点问题
        5.3.1 经典现代与先锋流派引进的统计分析
        5.3.2 国外建筑师及其设计理念引进的统计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
致谢

(2)戏剧情节理论下特色小镇系统服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
        1.1.2 特色小镇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特色小镇的服务设计研究现状
        1.2.2 国外特色小镇的服务设计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框架流程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框架流程
第2章 特色小镇发展与困境
    2.1 特色小镇概述
        2.1.1 特色小镇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2.1.2 特色小镇类型研究
        2.1.3 特色小镇服务系统分析
    2.2 特色小镇现有问题
        2.2.1 产业定位脱离实际
        2.2.2 服务模式生搬硬套
        2.2.3 风格打造同质化
        2.2.4 导视系统不和谐
        2.2.5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2.3 特色小镇发展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关理论与设计思考
    3.1 服务设计
        3.1.1 服务设计定义
        3.1.2 服务设计结果
        3.1.3 服务设计流程
    3.2 戏剧情节理论
        3.2.1 戏剧情节理论概述
        3.2.2 戏剧情节结构
        3.2.3 戏剧表现手法
    3.3 相关理论引入特色小镇系统服务设计的思考
        3.3.1 方法可行思考
        3.3.2 理论应用切入
        3.3.3 期待解决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戏剧情节理论的特色小镇系统服务设计研究
    4.1 戏剧情节理论与特色小镇系统服务要素对比研究
        4.1.1 戏剧主题与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对比研究
        4.1.2 戏剧剧场模型与服务要素对比研究
        4.1.3 戏剧情节与服务触点排序对比研究
        4.1.4 戏剧手法与接触点体验设计对比研究
        4.1.5 利益相关者分析
    4.2 基于戏剧情节理论的典型特色小镇服务设计研究
        4.2.1 样本小镇筛选
        4.2.2 特色小镇用户调研
        4.2.3 用户行为观察
    4.3 特色小镇戏剧情节服务设计策略
        4.3.1 自然资源优势型
        4.3.2 历史人文优势型
        4.3.3 成本优势型
        4.3.4 创新资源优势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蔚县青砂小镇设计实现
    5.1 蔚县青砂小镇
        5.1.1 主题定位
        5.1.2 蔚县青砂小镇情节结构
        5.1.3 基于情节结构的服务呈现
    5.2 蔚县青砂小镇的服务设计
        5.2.1 服务蓝图
        5.2.2 触点序列
    5.3 蔚县青砂小镇的主题实现
        5.3.1 主题形象设计
        5.3.2 主题产品形象设计
    5.4 蔚县青砂小镇触点体验设计
        5.4.1 整体APP框架
        5.4.2 APP启动闪屏图
        5.4.3 APP视觉展示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设计评估与验证
    6.1 蔚县青砂小镇系统服务设计评估
    6.2 触点体验设计评估
    6.3 设计优化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深度访谈大纲
附录2 访谈对象信息表
附录3 访谈信息录入表
附录4 调查问卷
附录5 蔚县青砂小镇系统服务设计评价表
附录6 蔚县青砂小镇APP体验设计评价表
附录7 成果展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基于地域文化的小城镇广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率先提出对小城镇地域文化的保护
        1.1.2 国内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提升对小城镇地域文化的保护
        1.1.3 河南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着重提高对小城镇地域文化的保护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
    1.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收集、整理文献综合分析法
        1.5.2 走访座谈评析法
        1.5.3 实际案例分析归纳法
        1.5.4 理论联系实践印证法
    1.6 论文的研究框架
2 小城镇建设中地域文化的相关概述
    2.1 地域文化的相关概念
        2.1.1 文化
        2.1.2 地域
        2.1.3 地域文化
        2.1.4 地域文化的特征
    2.2 小城镇建设中地域文化的形成及重要性
    2.3 小城镇建设中地域性文化的迫切性
    2.4 小城镇建设中对于地域文化特色的目标定位
        2.4.1 促进区域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
        2.4.2 迎合新时代精神需求
        2.4.3 创造文化多元性
    2.5 小城镇建设中空间形态呈现的地域文化特色
        2.5.1 外环境空间
        2.5.2 街巷空间
        2.5.3 建筑空间
        2.5.4 街道空间
        2.5.5 小型公园空间
        2.5.6 广场空间
    2.6 本章小结
3 小城镇广场在体现城镇地域文化中的作用
    3.1 传统城镇聚落广场的演变与作用
        3.1.1 传统城镇聚落广场的演变
        3.1.2 传统城镇广场的发展历程
        3.1.3 传统城镇中广场的作用
    3.2 小城镇广场的相关理论
        3.2.1 小城镇的界定及特点
        3.2.2 小城镇广场的定义与形成
        3.2.3 小城镇广场的分类
    3.3 小城镇广场的特点及其在当下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3.1 小城镇广场自身的特点
        3.3.2 小城镇广场与城市广场的对比
        3.3.3 小城镇广场在当下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4 小城镇广场作为体现城镇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3.4.1 小城镇广场作为体现城镇地域文化载体的地位分析
        3.4.2 小城镇广场中地域文化的价值功能分析
    3.5 本章总结
4 地域文化特色小城镇广场设计方法的探究
    4.1 我国小城镇广场现存的问题
    4.2 小城镇广场的设计原则及其指导理念
        4.2.1 凸显小城镇空间环境的地域特色
        4.2.2 提升小城镇的整体空间序列品质
        4.2.3 注重小城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2.4 传承小城镇宝贵的历史文化
    4.3 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城镇广场的目标及意义
        4.3.1 彰显小城镇的个性化
        4.3.2 增强城镇居民的认同感
        4.3.3 提升城镇居民的归属感
        4.3.4 提高城镇居民的自豪感
        4.3.5 进一步增进城镇居民的舒适感
    4.4 国内外小城镇广场的实例分析
        4.4.1 意大利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广场、墨西哥三文化广场
        4.4.2 三门峡马嵬驿广场、沈丘槐店镇文化广场、永城芒砀山汉文化广场
    4.5 小城镇广场体现地域文化的设计方法
        4.5.1 地域文化在广场设计方法上的体现
        4.5.2 地域文化在广场设计思想上的体现
        4.5.3 地域文化在广场设计手法上的体现
        4.5.4 地域文化在广场空间环境要素上的体现
5 实践案例分析小城镇广场的地域文化特色
    5.1 陈留镇概况
        5.1.1 陈留镇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5.1.2 陈留镇历史文化古迹
    5.2 陈留镇公共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5.3 陈留镇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
    5.4 陈留镇地域文化与陈留镇广场
        5.4.1 陈留镇文化与陈留镇广场
        5.4.2 陈留镇广场地域文化表达的设计方法
    5.5 陈留镇广场设计的目标和设计原则
        5.5.1 陈留镇广场设计的目标
        5.5.2 陈留镇广场设计原则
    5.6 陈留镇广场实例解析
        5.6.1 广场的场地分析
        5.6.2 广场设计理念与思想
        5.6.3 广场景观设计的表现
        5.6.4 陈留镇广场对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剖析及表现手法
        5.6.5 地域文化在陈留镇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塑造要素
    5.7 陈留镇广场设计实施策略
        5.7.1 规划设计方案机会优化降低成本
        5.7.2 规划设计中利用土地可能性的边界
        5.7.3 规划设计中建筑物的形态特征与造价
    5.8 本章总结
6 地域文化与可持续性在小城镇广场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6.1 地域文化在小城镇广场中的传承与发展
        6.1.1 小城镇地域的基本特色
        6.1.2 地域文化在小城镇广场设计的意义
        6.1.3 地域文化在小城镇广场设计中传承与发展
    6.2 可持续性在小城镇广场中的传承与发展
        6.2.1 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特征
        6.2.2 可持续性发展对小城镇广场设计的意义
        6.2.3 可持续性发展对小城镇广场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6.3 小城镇广场价值体现
        6.3.1 城镇传统历史文化得以延续
        6.3.2 增强城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6.3.3 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上进一步促进城镇旅游业发展
        6.3.4 展现小城镇的现代文化特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目录

(4)基于TIS理论的浙江安吉县鄣吴镇城镇形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TIS理论视角导入
    1.1 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 (TIS) 的定义
    1.2 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 (TIS) 的内容
    1.3 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 (TIS) 的功能
2 鄣吴镇城镇形象现状评析
    2.1 城镇理念形象要素分析
        (1) 历史:遗址宗谱传千秋
        (2) 文化:昌硕文化流百芳
    2.2 城镇行为形象要素分析
        (1) 技艺:书画折扇巧天工
        (2) 民俗:金龙腾飞舞乡情
    2.3 城镇视觉形象要素分析
        (1) 山林:高山起伏松竹林
        (2) 田园:茶田垄垄谷飘香
        (3) 水系:涓涓溪流月亮塘
        (4) 建筑:粉墙黛瓦旧石雕
        (5) 街巷:八府九弄十二巷
    2.4 城镇形象现存问题
        (1) 缺乏城镇特色形象展示面
        (2) 城镇行为形象展示空间未落实
        (3) 镇区建筑风貌混乱不协调
        (4) 城镇形象建设重视觉形象轻行为形象
3 鄣吴镇城镇形象设计
    3.1 城镇理念形象设计
    3.2 城镇行为形象设计
        (1) 旅游行为形象构建
        (2) 民众行为形象构建
        (3) 政府行为形象构建
    3.3 城镇视觉形象设计
        (1) 古村风貌营造
        (2) 建筑风貌营造
        (3) 沿溪景观营造
        (4) 山林田园景观营造
4 意义与价值
    4.1 探索“千镇一貌”现状下小城镇形象建设新思路
    4.2 有利于增强公众参与度提升民众认同感
    4.3 有助于城镇理念在人的行为与视觉效果上的落实

(5)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课题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课题目的
        1.2.2 研究课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综述简析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农场型小城镇
        2.1.2 农场型小城镇旅游
    2.2 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2.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2 感知价值理论
        2.2.3 生态美学理论
    2.3 农场型小城镇旅游特征与模式
        2.3.1 农场型小城镇旅游特征
        2.3.2 农场型小城镇旅游模式
    2.4 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规划设计内容
        2.4.1 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
        2.4.2 交通系统布局
        2.4.3 整体景观风貌塑造
        2.4.4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2.5 实践案例解析
        2.5.1 乌镇水乡小城镇旅游规划设计
        2.5.2 杨凌葡萄酒小镇旅游规划设计
        2.5.3 案例启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现状分析
    3.1 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概况
        3.1.1 区位地理
        3.1.2 历史沿革
        3.1.3 自然资源
        3.1.4 经济社会
        3.1.5 交通体系
    3.2 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资源评价
        3.2.1 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3.2.2 旅游资源评价
        3.2.3 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3.3 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旅游市场分析
        3.3.1 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3.3.2 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3.3.3 旅游市场客源预测
    3.4 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旅游发展条件
        3.4.1 旅游发展有利条件
        3.4.2 旅游发展限制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水河农场旅游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
    4.1 总体发展定位与目标
        4.1.1 发展战略
        4.1.2 发展理念与定位
        4.1.3 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
    4.2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4.2.1 旅游空间总体布局
        4.2.2 旅游分期开发
        4.2.3 生态资源保护
    4.3 旅游交通体系规划
        4.3.1 交通总体布局
        4.3.2 交通体系规划
        4.3.3 旅游路线设计
    4.4 整体旅游形象设计
        4.4.1 总体形象定位
        4.4.2 形象要素设计
    4.5 旅游产品体系设计
        4.5.1 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4.5.2 专项旅游产品设计
    4.6 旅游支撑保障体系
        4.6.1 旅游支撑体系
        4.6.2 旅游保障体系
        4.6.3 旅游政策体系
        4.6.4 旅游人力资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形象识别系统构建研究 ——以河北保定顾家台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
        1.1.2 传统农村文化的消逝
        1.1.3 “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号召
        1.1.4 乡村旅游业兴起和休闲经济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3.1 新型城镇化
        1.3.2 美丽乡村概念
        1.3.3 乡村概念界定及研究类别界定
        1.3.4 形象识别系统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研究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研究
    2.1 乡村CIS理论研究
    2.2 企业CIS基础理论研究
        2.2.1 企业CIS国外研究现状
        2.2.2 企业CIS国内研究现状
    2.3 城市CIS的基础理论研究
第三章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研究
    3.1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概念推导
        3.1.1 对企业CIS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
        3.1.2 城市形象设计导入CIS系统分析
        3.1.3 乡村CIS系统的推导
    3.2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理论界定
        3.2.1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的定义
        3.2.2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目的
        3.2.3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内容
        3.2.4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程序
        3.2.5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原则
第四章 乡村形象识别系统构建方法及实施
    4.1 前期调查与分析
        4.1.1 文献调研
        4.1.2 村庄调研
        4.1.3 调研结果分析
    4.2 乡村形象定位
        4.2.1 定位的原则
        4.2.2 定位的方法
    4.3 乡村形象识别内容设计
        4.3.1 理念识别设计
        4.3.2 行为识别设计
        4.3.3 视觉识别设计
    4.4 乡村形象的传播
        4.4.1 媒体传播
        4.4.2 口碑传播
        4.4.3 节庆活动推广
第五章 以河北保定顾家台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研究
    5.1 前期调查及分析
        5.1.1 顾家台村庄基本概况
        5.1.2 物质空间要素提炼
        5.1.3 文化体验要素提炼
        5.1.4 村庄整体规划背景分析
    5.2 村庄形象定位
    5.3 乡村形象识别内容设计
        5.3.1 理念识别的导入
        5.3.2 行为识别的导入
        5.3.3 视觉识别的导入
    5.4 顾家台村庄的形象传播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研究 ——以厦门鼓浪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及相关概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1.3.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1.4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标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主要创新点
    1.7 相关概念研究
        1.7.1 人文与人文环境
        1.7.2 城市的人文环境
        1.7.3 城市景观形象设计
        1.7.3.1 城市形象设计
        1.7.3.2 城市景观形象设计
第二章 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研究
    2.1 城市景观形象体系要素
    2.2 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意义
    2.3 城市景观形象设计基本原则
    2.4 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研究
        2.4.1 因地制宜的塑造城市易读性和多样性
        2.4.2 保留城市个性,发展城市特色景观
        2.4.3 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
        2.4.4 传统与现代文化在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
        2.4.5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中的表达
        2.4.6 城市景观形象设计对生态文化的重视
        2.4.7 人文多元创造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多元化
        2.4.8 更好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
第三章 基于人文环境下的鼓浪屿景观形象设计研究
    3.1 鼓浪屿概述
    3.2 鼓浪屿城市景观形象元素构成分析
        3.2.1 鼓浪屿自然环境
        3.2.2 鼓浪屿人文环境
        3.2.2.1 鼓浪屿建筑物
        3.2.2.2 鼓浪屿的街道
        3.2.2.3 鼓浪屿的广场
        3.2.2.4 鼓浪屿的公园
        3.2.2.5 鼓浪屿的公共设施
    3.3 鼓浪屿城市景观形象问题分析
    3.4 基于人文环境下鼓浪屿景观形象设计研究
        3.4.1 基于人文环境下的鼓浪屿景观形象设计的建设原则
        3.4.2 鼓浪屿景观形象设计应有的特征
        3.4.3 人文环境对鼓浪屿景观形象设计的推动
        3.4.4 鼓浪屿景观形象设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A 鼓浪屿十三个领事馆概况
附录B 鼓浪屿风貌建筑风格及现状

(8)非物质文化视角影响下城镇形象设计的研究 ——以陇县社火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现状
        1.3.1 国外城市形象理论研究
        1.3.2 国内城市形象理论研究研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引证法
        1.4.2 实地调研方法
    1.5 论文框架
2.相关理论研究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内容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背景
        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点
    2.2 社火文化
        2.2.1 社火文化的概念
        2.2.2 陇州社火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3 城镇形象设计
        2.3.1 小城镇形象的内涵和现状
        2.3.2 小城镇形象的理念识别系统
        2.3.3 小城镇形象的行为识别系统
        2.3.4 小城镇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
    2.4 本章小结
3.陇县县城形象的现状分析及设计探析
    3.1 小城镇形象设计要素
    3.2 小城镇形象设计的原则
        3.2.1 小城镇形象设计的的普遍原则
        3.2.2 小城镇生态平衡的审美设计原则
        3.2.3 设计的地方性原则
        3.2.4 设计的综合性原则
    3.3 陇县县城形象的现状分析以及设计对策
        3.3.1 建立城镇总体景观生态格局
        3.3.2 建立科学的开放空间框架
        3.3.3 提高城镇景观空间品质,注重三维景观效果
        3.3.4 糅合地域文化创造独特三维景观效果
    3.4 本章小结
4.社火文化下陇县县城形象设计与塑造—研究实例
    4.1 陇县概况
    4.2 陇县县城形象提升设计的整体规划
    4.3 陇县县城形象提升设计的具体方法
        4.3.1 陇县县城现状解读
        4.3.2 陇县县城设计规划构思——一轴一带一中心
        4.3.3 陇县县城规划具体内容
    4.4 本章小结
5 陇县县城形象提升的具体方案设计
    5.1 陇县县城形象设计之——一轴
        5.1.1 建筑节点改造
        5.1.2 广场改造方案
        5.1.3 街道景观改造
    5.2 陇县县城形象设计之——一带
        5.2.1 设计构思——“一湖两带三岸”
        5.2.2 景观意向——“一湖两带三岸”
    5.3 陇县县城形象设计之——一广场(社火广场)
    5.4 本章小结
6.由陇县县城形象设计引发对城镇形象设计的建议与展望
    6.1 城镇形象应该分地块开发控制与设计引导
    6.2 特色是小城镇形象设计的灵魂
    6.3 和谐和创新是小城镇形象设计的思路
        6.3.1 和谐是小城镇形象设计的基础
        6.3.2 创新是小城镇形象设计的关键
    6.4 创造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现代小城镇形象设计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图片索引

(10)云南滇西特色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云南省推进旅游小镇建设具备良好的基础
        1.1.2 旅游小镇建设是云南发展的新亮点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发展历程及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框架
    1.5 现行的规划设计及研究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1.5.1 城镇总体规划
        1.5.2 控制性详细规划
        1.5.3 城市设计
        1.5.4 城镇特色规划
        1.5.5 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分析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滇西旅游小镇现状概述
    2.1 滇西旅游小镇发展现状研究分析
        2.1.1 滇西区位概况
        2.1.2 滇西旅游小镇现状概况
    2.2 滇西旅游业发展简述
    2.3 滇西区域空间发展状况
    2.4 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理古城规划设计研究分析
    3.1 大理古城概况
        3.1.1 区域位置
        3.1.2 历史文化沿革
        3.1.3 大理古城的空间形态演变
    3.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3.2.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2 区域旅游资源的发展
    3.3 大理古城有关规划内容评价
        3.3.1 大理古城历史遗产
        3.3.2 大理古城人口构成
        3.3.3 古建筑、环境、街道及院落的形态变化
    3.4 大理古城的特色产业分析研究
        3.4.1 旅游产业优势
        3.4.2 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和顺古镇规划设计研究分析
    4.1 和顺古镇概况
        4.1.1 区域位置
        4.1.2 历史文化沿革
        4.1.3 古镇布局形态规划研究
    4.2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4.2.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2.2 和顺古镇区域旅游资源的发展
    4.3 和顺古镇有关规划内容评价
        4.3.1 古镇人口构成
        4.3.2 古建筑、环境、街道及院落的形态变化
    4.4 和顺古镇的特色产业分析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滇西特色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研究
    5.1 大理古城与和顺古镇实际案例比较
    5.2 滇西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原则
        5.2.1 区域功能定位
        5.2.2 注重保护历史民俗文化发展
        5.2.3 注重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5.2.4 注重特色传统民族建筑的保护、更新设计原则
        5.2.5 注重特色旅游线路规划
        5.2.6 注重生态规划设计原则
        5.2.7 注重空间形态规划设计
        5.2.8 注重资金来源多样化
        5.2.9 注重城市设计引导原则
    5.3 旅游小镇规划的指导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实例运用—瑞丽市姐相乡大等喊规划设计研究
    6.1 古村概述
        6.1.1 区域位置
        6.1.2 历史沿革
        6.1.3 村落布局形态
    6.2 大等喊旅游小镇规划设计
        6.2.1 大等喊区域功能定位
        6.2.2 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塑造历史文化环境
        6.2.3 因地制宜,打造自有的特色产业化发展
        6.2.4 注重特色传统民族建筑的保护、更新设计原则
        6.2.5 特色旅游线路规划
        6.2.6 结合生态规划设计
        6.2.7 空间形态规划设计
        6.2.8 资金来源多样化
        6.2.9 城市设计引导
    6.3 大理古城、和顺古镇、大等喊三者案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从事的研究

四、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D]. 张静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戏剧情节理论下特色小镇系统服务设计研究[D]. 王延延. 燕山大学, 2019(05)
  • [3]基于地域文化的小城镇广场设计研究[D]. 董华琳. 河南大学, 2019(01)
  • [4]基于TIS理论的浙江安吉县鄣吴镇城镇形象设计[J]. 王林静,刘声. 建筑与文化, 2018(07)
  • [5]长水河农场型小城镇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 张思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形象识别系统构建研究 ——以河北保定顾家台村为例[D]. 邴乐.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2)
  • [7]基于人文环境下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研究 ——以厦门鼓浪屿为例[D]. 沈思. 福州大学, 2016(07)
  • [8]非物质文化视角影响下城镇形象设计的研究 ——以陇县社火为例[D]. 郝培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2)
  • [9]地域文化映射下的小城镇形象设计——以广西灵川县大圩镇为例[J]. 葛之刚. 轻工科技, 2013(06)
  • [10]云南滇西特色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研究[D]. 刘莹.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