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urbo C语言的通信程序设计

基于Turbo C语言的通信程序设计

一、基于Turbo C语言的通讯程序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苏杭[1](2021)在《智能纸尿裤传感系统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丧失言语和行动能力的失能老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通常这些老人还患有尿失禁、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尿液检查来判断身体状况。尿液中相关疾病标志物浓度水平是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依据。在医院里,患者需要自主取样,并由检验人员依靠尿液分析仪对尿液进行检测分析,这种检测方式对卧床患有尿失禁的失能老人是十分困难的,该类人群通常需要穿戴纸尿裤来解决失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智能纸尿裤传感系统,将生物传感器与纸尿裤相结合,设计可获取传感器信号的检测装置,实现对尿液中疾病标志物的在线检测,利用无线通讯模块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智能手机App中,临床医生、主管护士和患者家属经过授权后可随时通过手机查看检测结果。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制备了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底的葡萄糖和尿酸传感器,利用四硫富瓦烯(TTF)对工作电极进行修饰,并用戊二醛(GA)对葡萄糖氧化酶(GOD)或尿酸氧化酶(UOD)进行固定。此外,提出了一种自膨胀“阀”,用于控制进入传感器的尿量。设计了用于获取传感器信号的检测装置的硬件电路,对其中的主控芯片、运算放大器、电源芯片、无线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等元器件进行选型。通过基准电源芯片输出精度在±1%以内电压作为恒电位电路的虚拟地和模数转换器(ADC)的基准,保证检测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设计了恒电位电路、信号采集调理电路、无线通讯模块和显示模块的连接电路。(2)编写了检测装置下位机程序,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App软件,搭建配合App使用的服务器平台。通过C语言编写检测装置的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i-t)实现程序,其电压扫描速率可达1.2mV/s、采样间隔为0.1 s。通过滑动平均滤波程序去除原始信号中的无用噪声。信号经主控芯片处理、计算出检测结果,并显示在OLED屏幕。同步地,检测结果由检测装置中的无线模块发送至智能手机App中。其中App主要实现功能包括:用户的注册、登录;与检测装置的无线连接;检测结果的无线接收;数据可视化与本地存储;数据上传服务器中的数据库;异地查询检测结果。基于SpringBoot框架与Java语言,编写了 Windows电脑下服务器平台后端程序,实现检测数据的远程存储;临床医生、主管护士、家属等授权用户可利用App对检测结果异地查看。(3)对智能纸尿裤传感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与应用研究。检测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CHI660E在检测方法及参数设置相同情况下,进行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的氧化还原测试实验,通过Bland-Altman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检测装置性能接近CHI660E。开展了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尿酸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在0~20 mM范围内的葡萄糖和0~0.8 mM范围内的尿酸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0582 μA/mM和1.5043 μA/mM,相关系数都达到0.92以上,表明传感器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度。此外,还开展了生物传感器的抗干扰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在有抗坏血酸、氯化钾等干扰物的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性。最后,通过志愿者穿戴智能纸尿裤进行实测实验,验证了该传感系统各主要功能的可行性。

徐闻璐[2](2021)在《基于FPGA的物理层协议栈硬件加速架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协议栈中进行高容量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量随之提高,对协议栈的系统传输效率、运行时间有了更高的要求。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LTE协议栈的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数据共享通道(PDSCH)发送端功能,并使用它作为数据处理的核心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协议栈系统的数据处理的性能,适用于大容量实时信号和协议处理,利用现有开源OAI平台可以实现LTE协议栈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AI平台和FPGA相结合的协议栈硬件加速体系架构。在FPGA中实现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物理层比特级和符号级部分,在OAI上实现包括MAC层在内的上级网络层功能。重点研究了 PDSCH数据处理流程的设计过程,并在硬件平台上进行了相关功能仿真与验证。首先,基于OAI EPC+OAI eNB+OAI UE的运行模式,实现了传统3GPP网络仿真。设计出采用FPGA+OAI的软硬件结合系统架构,在该系统架构下划分和研究相关模块,对系统设计的相关功能模块进行介绍。其次,PDSCH中下行信道数据处理流程的实现主要由比特级和符号级组成。采用OAI提供了 FPGA仿真测试的数据,以此为基础,对FPGA模块进行了细分设计。最后,采用Verilog HDL语言对功能模块进行FPGA实现。经过与OAI数据的对比,以及参照协议的规范,功能仿真的结果正确,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完成PDSCH发送端的FPGA程序设计;并对硬件仿真时间结果与OAI的相关运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协议栈硬件加速架构的可行性,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给上层进行复杂的调度算法,缓解了系统的整体压力。

周文迪[3](2021)在《面向C程序的软件功耗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计算性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运算速度越快,运行的应用程序越复杂,设备消耗的电量也越大。由于受到计算机硬件设备大小和芯片制作工艺的约束,降低计算机硬件功耗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从软件层面降低功耗的办法受到了普遍关注。而软件功耗评估作为软件功耗优化研究的基础,更是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现有软件功耗评估方法大多集中于软件功耗的建模与优化上,研究者通过建立相应的软件功耗模型来评估软件功耗,进而为软件功耗的优化指明方向。软件功耗的建模分析方法往往是针对具体的应用软件,然而在系统软件的功耗特性方面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且现有研究大都处于理论层面,实际应用与评估工具较少。C语言作为一种当前主流的程序设计语言,凭借其灵活以及性能优势,在嵌入式软件、数据存储、操作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以有效评估软件功耗为目标,以C程序为例,分别对系统软件功耗和应用软件功耗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系统软件功耗的评估,本文通过对C程序具体语句的测量,在分析其功耗特性和现有基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软件功耗的评估基准CEC(C Energy Consumption)-Bench Mark。对于应用软件功耗的评估,本文对软件功耗评估工具HMSim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其功耗评估算法和用户交互方式,设计实现了评估工具B-HMSim。最后,对提出的评估基准CEC-Benchmark和评估工具B-HMSim进行了实验验证。总的来说,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C程序不同类型语句的软件功耗进行实际测量,分析总结了C程序语句的功耗特性,并提出了C程序语句的软件功耗优化策略。2.设计了评估基准CEC-Benchmark和综合评价指标R,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R越小,说明在该系统软件下执行C程序耗能越小。3.参考算法级建模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C程序软件功耗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函数软件功耗的评估方法,并在HMSim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评估工具B-HMSim。功耗目前已经成为软件评估的重要指标,本文设计的CEC-Benchmark和B-HMSim可以有效的帮助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功耗进行评估与优化。CEC-Benchmark能够有效评估系统软件的功耗特性,综合评价指标R可以有效的帮助嵌入式开发者选择和优化系统软件。在设计C程序应用软件时,开发者可以利用B-HMSim来评估其功能函数的功耗,进而对算法和程序进行优化,减少软件的能量消耗。

许万友[4](2021)在《汽车驾驶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时代,汽车作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常用交通工具,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却令政府倍感压力。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出现,有效缓解这种状况。汽车驾驶模拟器是对实车性能的模拟仿真,让体验者有实车操作感。该模拟器加强行车操作训练和安全培训,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安全系数高、可节约大量资源的设备。如何真实模拟汽车在行进中的状态,实时采集各种车辆参数就变的十分重要。为了完成对行车过程状态及相关参数的采集,并且保证这些数据的采集要具有实时性、精确性、可靠性,需要设计一个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是由传感器、上位机、硬件接口电路和控制代码所构成。数据采集系统是采集驾驶人员的相关驾驶动作,并且将这些信号通过转换、调理等处理,最后将其传送至计算机,作为计算机计算的最初数据,从而对车辆运动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本文根据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特点,分析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F103ZET6芯片为微处理器的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档位状态、油门状态、离合器状态、手刹状态、脚刹状态、雨刷状态、车灯状态、车锁状态以及方向盘状态的采集,通过通讯协议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完成采集数据的传输。本文主要工作内容为:一、对需要采集的驾驶操作信号进行分类,并确定其相关采集方法。二、根据不同采集信号,设计不同的传感器以及相应采集装置的机械结构,最后设计各传感器电路原理图并制作电路板。三、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根据数据采集系统功能,微处理器选择STM32F103ZET6芯片。完成方向盘状态、油门状态、离合器状态、手刹状态、脚刹状态、雨刷状态、车灯状态、车锁状态、档位状态等采集模块电路设计。完成电源系统电路、复位控制电路、系统时钟电路、通讯协议接口电路、下载接口电路等外围电路设计。根据各模块电路原理图,制作电路板。四、采集系统软件结构设计。选用C语言编写采集模块程序、串口通讯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上位机程序,完成对应功能设置。五、将采集到的操作数据进行串口调试,并经过上位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速度快、精度高、实时性高,达到预期数据采集效果,能够让操作人员体验实车操作。

张寒冰[5](2021)在《C语言程序设计智能化教学改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各大高校的课程编排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种编程方法具有严格的语法规范,高校将其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语言,旨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素养,但C语言的知识结构复杂,学习难度较大。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诸多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围绕C语言程序设计的内容、流程等,分析其智能化改革措施。

罗冬梅[6](2020)在《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

李赫[7](2019)在《基于TMS320C6678多核DSP的LTE无线网络系统优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LTE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网络提出了更高传输速率,更低传输延时,更稳定传输效果等要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作为软件无线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LTE无线网络系统的实现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网络体验,必须对DSP处理过程进行优化。为此,本文将以LTE无线网络系统为背景,研究TMS320C6678多核DSP的优化方法,针对不同功能模块设计具体的优化方案,使得系统性能明显提升。全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DSP软件优化方法,包括编译器优化,C语言优化和汇编优化等方法,以LTE发射机中的调制模块为例,首先分析该模块存在的问题,然后设计了详细的软件优化方案,包括采用了编译控制指令,添加内联函数,特殊关键字等C语言优化方法,最后进行程序运行时间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程序运行效率显着提升。(2)研究了LTE接收机中解调模块的算法特点,从该模块数据处理复杂度高的特点出发,设计了C语言优化和汇编优化两种方案,针对汇编优化方案的实现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该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针对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编写汇编语言的优化方案明显优于C语言优化的方案。(3)研究了TMS320C6678多核DSP芯片的架构和多核编程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中断处理的多核并行数据处理方案。然后将该方案应用于本文系统的解调模块中,基于该模块进行了多核的任务划分和数据分割,最后进行了多核并行实验,验证该模块进行多核并行加速的效果。从测试结果看,进行多核并行计算可以进一步提升程序运行效率。

段晓磊[8](2017)在《基于ARM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视频监控一直是信息领域热门的应用技术之一,它以直观、方便与信息内容丰富的特点而广泛被人们所关注。随着嵌入式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视频监控系统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嵌入式视频监控方向蓬勃发展。相比于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它具有小巧灵活、高可靠性、组网方便、可远程监控等优点,更适合应用于交通、银行、小区、工业控制等场合中。本文基于Linux+ARM嵌入式平台设计开发了一个实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远程主机和手机实时观看前端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同时对视频中运动目标检测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在监控区域中对运动物体自动拍摄与保存。系统的设计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以ARM9为处理器,处理器外接USB摄像头、wifi无线网卡等外围设备;软件部分的设计首先对系统的引导程序、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的进行了设计和编译,并对设备驱动程序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然后利用V4L2接口实现对视频数据采集,按照JPEG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压缩、采用帧差法实现运动物体的检测、利用Socket实现数据的网络传输,当移植在系统中的MJPG-streamer流媒体视频服务器接收到远程客户端的请求时,就会把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在遵照TCP协议下通过网络传输到客户端。本系统基本实现了视频图像的采集、传输、显示、保存功能,绝大部分模块的实现都是采用Linux下的C编程,经过系统的测试,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经分析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傅琴玲[9](2012)在《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研究》文中认为自1999年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实施以来,教育部已批准了68所试点院校,现代远程教育初具规模。试点学校开发了大量的网络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学习支持服务,保证了试点的顺利开展。为提高支持服务的水平,有关部门对服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评估,促进了服务的开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社会认可度、评审标准的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认证是一种新的、与传统的评估不同的教育评价方式,已经被国际上很多国家应用于数字化学习领域,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成功经验和实际做法对我国开展数字化学习服务的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可行的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指标体系,通过对学习服务的认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维护数字化学习者的利益,推进数字化学习服务的发展。本文在远程教育理论和服务管理思想基础上,在认证思想的指导下,对中国大陆、台湾、欧洲、英国、美国等开展的数字化学习评估或认证的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针对国内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的实践,依据科学评判,重点突出,方向明确,从易到难,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等原则,从学习者支持、教学者支持、课程、教学过程、技术、评价与改进六个维度对数字化学习服务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服务认证指标体系。本研究依据所构建的服务认证指标体系,对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数字化学习服务进行了试认证,初步检验了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试认证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最终确定一个含6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40项三级指标的服务认证指标体系。

李琦[10](2009)在《B/S模式C语言考试及自动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在各类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C语言均被列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考核中使用的传统手工阅卷已经逐渐走向计算机自动评阅。目前很多关于C语言的上机考试系统,客观题自动评分技术较为成熟。但对于程序设计题,主要采用的是结果比对评分法,即只依据程序运行结果与标准结果相符程度给出相应分数,并不查看考生的程序内容,显然不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并且有失公允。而且大部分这样的考试系统,也是基于C/S模式的,存在时空受限等缺点,用于远程教育和教学辅助网站时受限。针对上述问题,本人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B/S模式的C语言上机考试及自动评分系统。目的是,一方面实现C语言课程的完全无纸化考试及自动评阅,尤其是对程序设计题的自动评阅,减少阅卷工作量,提高评阅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为C语言教学网站提供一套完备的自我测试系统,为C语言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好支持。在系统开发中,主要对考试系统中的自动组卷、考生考试及自动评分系统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重点是程序设计题的自动评分方法。在比较结果的评分方法基础上,设计了修复编译评分与关键代码对比相结合的方法,使评分结果更加公正、准确。对于只有少量错误的考生程序,应用编译原理中的词法和语法的分析方法,找出其中的错误并修改,使之能运行,然后根据结果信息及错误情况进行评分,解决了考生因编程中的小失误而导致大量丢分的问题。而对于错误严重、无输出结果或结果不正确的程序,则对程序进行关键代码对比,根据对比情况给出相应分数,使评分结果更加接近于人工阅卷。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用户的需求,注重软件的实用性。该系统设计成功后,经过大量测试和一定范围试用,初步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自动评分准确,评分标准统一,整体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二、基于Turbo C语言的通讯程序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Turbo C语言的通讯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纸尿裤传感系统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智能纸尿裤传感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3 系统检测原理
        2.3.1 电化学检测方法
        2.3.2 葡萄糖、尿酸检测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传感器和硬件电路设计
    3.1 传感器制作
        3.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3.1.2 制作方法
        3.1.3 传感器的嵌入与优化
    3.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2.1 主控芯片
        3.2.2 系统电源模块
        3.2.3 恒电位电路设计
        3.2.4 信号采集调理模块
        3.2.5 无线通讯模块
        3.2.6 显示及交互模块
        3.2.7 PCB板制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纸尿裤传感系统软件设计
    4.1 基于C语言的下位机软件设计
        4.1.1 下位机程序结构设计
        4.1.2 信号发生程序设计
        4.1.3 模数转换及信号滤波程序设计
        4.1.4 OLED显示程序设计
        4.1.5 无线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4.2 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App设计
        4.2.1 客户端用户注册、登录程序设计
        4.2.2 无线设备连接、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4.2.3 数据存储与图形化显示
    4.3 服务器端程序设计
        4.3.1 服务端程序技术架构
        4.3.2 功能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纸尿裤传感系统测试与应用研究
    5.1 系统检测功能调试与验证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1.3 结果与讨论
    5.2 系统对葡萄糖、尿酸的检测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2.4 结果与讨论
    5.3 智能纸尿裤系统实时检测应用
        5.3.1 实验方法
        5.3.2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科研成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基于FPGA的物理层协议栈硬件加速架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OAI平台及FPGA开发介绍
    2.1 OAI平台介绍
        2.1.1 OAI平台简介及软件结构
        2.1.2 OAI主要功能与运行模式
        2.1.3 OAI实现LTE的网络拓扑结构
    2.2 FPGA开发平台介绍
        2.2.1 FPGA的特点
        2.2.2 硬件描述语言及模块设计原则
        2.2.3 FPGA设计流程介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PGA的LTE硬件加速架构设计与实现
    3.1 软硬件结合的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 基于FPGA的硬件加速架构设计
        3.2.1 比特级FPGA设计
        3.2.2 符号级FPGA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OAI+FPGA硬件加速架构仿真结果分析
    4.1 基于OAI+FPGA加速架构验证平台搭建
        4.1.1 验证平台总体介绍
        4.1.2 基于软件仿真平台OAI的协议栈搭建
        4.1.3 基于硬件平台FPGA的芯片性能分析
    4.2 硬件加速架构的功能仿真结果与分析
        4.2.1 比特级模块仿真与分析
        4.2.2 符号级模块仿真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面向C程序的软件功耗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软件功耗的基本定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软件功耗的建模分析方法
        2.2.1 指令级建模分析方法
        2.2.2 算法级建模分析方法
        2.2.3 体系结构级建模分析方法
    2.3 基准测试方法
        2.3.1 基准测试的概念
        2.3.2 基准测试的规范
        2.3.3 基准测试程序与综合评价指标
        2.3.4 现有基准分析
    2.4 评估工具HMSim
        2.4.1 HMSim概述
        2.4.2 HMSim基本组成
        2.4.3 HMSim软件功耗评估方法
        2.4.4 HMSim使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软件功耗的评估方法
    3.1 引言
    3.2 C程序软件功耗特性分析
        3.2.1 数据类型语句
        3.2.2 分支语句
        3.2.3 循环语句
        3.2.4 函数语句
        3.2.5 数据结构语句
        3.2.6 面向C程序的优化策略
    3.3 系统软件功耗评估基准CEC-Benchmark
        3.3.1 基准测试方法
        3.3.2 基准测试程序的设计
        3.3.3 基准综合评价指标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用软件功耗的评估方法
    4.1 引言
    4.2 函数软件功耗的评估方法
        4.2.1 函数软件功耗与时间的关系
        4.2.2 函数软件功耗与空间的关系
        4.2.3 函数软件功耗的评估方法
    4.3 软件功耗评估工具HMSim的改进B-HMSim
        4.3.1 B-HMSim总体设计
        4.3.2 B-HMSim子系统设计
        4.3.3 B-HMSim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环境
    5.3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3.1 面向C程序的功耗优化策略验证
        5.3.2 系统软件功耗评估基准CEC-Benchmark有效性验证
        5.3.3 软件功耗评估工具B-HMSim验证
        5.3.4 函数软件功耗评估方法有效性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汽车驾驶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车驾驶模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数据采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布置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布置
第二章 数据信号分类与采集
    2.1 驾驶模拟设备的选择
    2.2 数据采集原理介绍
    2.3 操作信号分类
    2.4 传感器的选择
        2.4.1 霍尔传感器
        2.4.2 电位器传感器
    2.5 采集信号调理
    2.6 操作信号采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要求
    3.2 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2.1 开关量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2.2 模拟量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 数据采集系统外围电路设计
        3.3.1 微处理器选择
        3.3.2 电源系统设计
        3.3.3 系统时钟电路
        3.3.4 通讯协议接口电路设计
        3.3.5 复位控制电路设计
        3.3.6 JTAG下载接口电路
    3.4 系统硬件电路抗干扰方法
    3.5 电路板制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4.1 软件系统主程序流程
    4.2 软件设计语言的选择
    4.3 开关量采集程序设计
    4.4 模拟量采集程序设计
    4.5 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4.6 上位机界面设计
    4.7 软件抗干扰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试与验证
    5.1 串口调试
    5.2 上位机调试
    5.3 上位机调试结果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C语言程序设计智能化教学改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C语言程序设计智能化教学改革的体系结构
2 C语言程序设计智能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2.2 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2.3 引入智能化教学分析与决策
3 结语

(7)基于TMS320C6678多核DSP的LTE无线网络系统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DSP优化技术研究
        1.2.1 发展现状
        1.2.2 DSP优化技术研究
    1.3 基于DSP处理器的项目开发流程
    1.4 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于DSP处理器的LTE系统架构
    2.1 系统架构
    2.2 LTE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
        2.2.1 LTE数据传输的无线帧结构
        2.2.2 时隙结构和物理资源
    2.3 系统关键模块介绍
    2.4 系统性能测试及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TE系统发射机调制模块的优化
    3.1 DSP软件开发优化方法
        3.1.1 编译器优化
        3.1.2 C语言优化
    3.2 调制模块实现及问题分析
    3.3 模块优化方案设计及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TE系统接收机解调模块的优化
    4.1 汇编优化方法
    4.2 解调模块实现及问题分析
    4.3 基于C语言的优化方案设计及性能测试
    4.4 基于汇编语言的优化方案设计及性能测试
        4.4.1 优化方案设计及编程实现
        4.4.2 模块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MS320C6678多核DSP并行计算实现
    5.1 TMS320C6678多核DSP平台
        5.1.1 TMS320C6678DSP芯片架构
        5.1.2 TMS320C6678内核结构
    5.2 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编程实现
        5.2.1 多核编程的难点
        5.2.2 多核同步技术
        5.2.3 Chip Support Library编程接口
        5.2.4 中断处理流程及实现方案
    5.3 LTE系统接收机解调模块的多核并行计算实验
        5.3.1 多核并行计算方案
        5.3.2 多核编程环境配置
        5.3.3 优化性能测试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8)基于ARM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2 嵌入式硬件平台
        2.2.1 系统处理器的选择
        2.2.2 s3c2440硬件平台的介绍
    2.3 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
        2.3.1 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
        2.3.2 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三章 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
    3.1 构建交叉编译开发环境
    3.2 引导程序的构建
        3.2.1 Bootloader的启动过程
        3.2.2 uboot的编译
    3.3 Linux内核的移植
        3.3.1 内核结构组成
        3.3.2 内核移植
    3.4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第四章 系统设备驱动的实现
    4.1 Linux设备管理
        4.1.1 设备驱动和设备文件
        4.1.2 设备控制的实现
    4.2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
        4.2.1 设备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
        4.2.2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步骤
        4.2.3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编译与测试
    4.3 USB驱动程序的研究和设计
        4.3.1 USB接口概述
        4.3.2 USB总线概述
        4.3.3 USB描述符和urb的运用
        4.3.4 USB驱动程序的设计
        4.3.5 USB摄像头驱动程序配置和移植
    4.4 wifi网卡驱动程序的设计
        4.4.1 wifi技术简介
        4.4.2 wifi网卡的配置和移植
第五章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程序的设计
    5.1 视频数据的采集
        5.1.1 Video4Linux2简介
        5.1.2 Video4Linux2的的架构
        5.1.3 视频数据采集的实现
    5.2 运动物体的检测
        5.2.1 常用的运动检测算法
        5.2.2 基于帧间差分法运动物体检测的实现
    5.3 视频数据的压缩
        5.3.1 视频压缩算法的选择
        5.3.2 JPEG压缩算法的实现
    5.4 视频图像数据的网络传输
        5.4.1 TCP/IP协议
        5.4.2 网络传输中的Socket技术
    5.5 视频监控系统的服务器的实现
        5.5.1 MJPG-stream简介
        5.5.2 MJPG-stream视频服务器的移植
    5.6 wifi应用程序的设计和配置
        5.6.1 wifi网卡的认证和加密
        5.6.2 wifi网卡的无线热点功能的实现
    5.7 html语言的应用
        5.7.1 html的介绍
        5.7.2 客户端显示页面的设计
第六章 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环境
        6.1.1 系统测试环境
        6.1.2 测试环境搭建
    6.2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试
        6.2.1 启动MJPG-stream服务器
        6.2.2 视频监控客户端的测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论文的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9)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步骤与流程
    1.3.1 研究步骤
    1.3.2 研究流程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认证相关概念
    2.1.2 服务相关概念
    2.1.3 数字化学习服务
2.2 远程教育学习的理论
    2.2.1 成人学习理论
    2.2.2 自主学习理论
    2.2.3 合作学习理论
    2.2.4 远程教学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 3 国内外数字化学习服务评价
3.1 国内数字化学习服务评价现状
    3.1.1 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学习服务的功能
    3.1.2 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学习服务的评价
3.2. 台湾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
3.3 欧洲数字化学习认证
3.4 美国数字化学习认证
3.5 英国数字化学习认证 4 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标准体系的制定
4.1 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的定位
4.2 认证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4.2.2 重点突出原则
    4.2.3 导向性原则
    4.2.4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4.2.5 发展性原则
4.3 建立认证指标的步骤
4.4 认证标准的设计
    4.3.1 认证指标结构设计
    4.3.2 认证指标选项的确定
    4.3.3 认证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5 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指标的修改与验证
5.1 服务认证指标的试用
5.2 实施阶段
5.3 试认证过程的分析
    5.3.1 学习者支持维度
    5.3.2 教学者支持维度
    5.3.3 课程维度
    5.3.4 教学过程维度
    5.3.5 技术维度
    5.3.6 评价与改进维度
5.4 修改阶段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特色与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6.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B/S模式C语言考试及自动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1.2.1 客观性试题测评技术
        1.2.2 主观性试题测评技术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
    1.5 课题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1.5.1 考评系统的构建
        1.5.2 B/S 模式下系统的实现
第二章 系统综述
    2.1 用户需求与系统目标
    2.2 指导思想和可行性研究
    2.3 系统实现的开发工具、语言及方法
        2.3.1 网站开发工具和语言
        2.3.2 C/C++语言
        2.3.3 混合编程方法的选用
        2.3.4 TCC 行编译命令的使用
        2.3.5 数据库和多客户环境下数据库应用模式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组成
        3.1.1 系统功能分类和模块功能划分
        3.1.2 用户角色设计
        3.1.3 考试组织与管理模式
    3.2 数据库设计
        3.2.1 题库类数据表的设计
    3.3 系统安全研究与设计
        3.3.1 考试信息的安全性设计
        3.3.2 考试系统的安全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考试模块的实现
        4.1.1 考试模式的分类
        4.1.2 具体考试流程的实现
        4.1.3 异卷考试的解决方案
        4.1.4 自我测试与同卷考试的解决方案
        4.1.5 考试时间控制与考试页面的监控
        4.1.6 考生答案的收集保存
        4.1.7 考题页面的设计
    4.2 组卷模块的实现
        4.2.1 对组卷方式划分的具体说明
        4.2.2 组卷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的说明
        4.2.3 对部分参数在页面间暂存格式的说明
        4.2.4 自动组卷的一般操作流程
        4.2.5 组卷涉及的关键算法的分析
    4.3 自动阅卷模块的实现
        4.3.1 自动阅卷流程的设计
        4.3.2 选择题和判断题评改流程与实现
        4.3.3 程序填空题与程序阅读题评改流程与实现
        4.3.4 程序设计题评阅流程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分析
    5.2 测试方法和过程
    5.3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总结与前景展望
    6.2 需要改进的地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CONTRAST 函数流程图
    附录 B 双线程解决死循环代码
    附录 C 词法分析扫描程序分隔代码
    附录 D 词法分析程序将单词转换成标识符的代码
    附录 E 未定义标识符修正代码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基于Turbo C语言的通讯程序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纸尿裤传感系统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苏杭. 山东大学, 2021(12)
  • [2]基于FPGA的物理层协议栈硬件加速架构设计与实现[D]. 徐闻璐.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面向C程序的软件功耗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D]. 周文迪. 四川大学, 2021(02)
  • [4]汽车驾驶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许万友.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5]C语言程序设计智能化教学改革分析[J]. 张寒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02)
  • [6]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D]. 罗冬梅.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7]基于TMS320C6678多核DSP的LTE无线网络系统优化技术研究[D]. 李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8]基于ARM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段晓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9]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研究[D]. 傅琴玲. 北京交通大学, 2012(01)
  • [10]B/S模式C语言考试及自动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琦.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基于Turbo C语言的通信程序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