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附15例报告)

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附15例报告)

一、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附1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葛金华,连豫苞,宋惠雯[1](2020)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38例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其细菌培养结果,为其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 38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肝区疼痛等;多数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共培养出致病菌(穿刺液或血液)16例,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15例(其中ESBLs 1例)、大肠埃希菌1例。临床治愈或好转3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合理选择抗生素联合肝脓肿穿刺引流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关建勋[2](2019)在《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是否合并肝脓肿分为病例组(合并肝脓肿)和对照组(未合并肝脓肿),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时体温、病史长短、有无糖尿病史、病史时间、结石所在位置、有无胆道手术史、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LYM#)、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AKP)、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血肌酐、有无贫血。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出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由此确定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实验共收集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50例,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99例,平均年龄53.5±10.5岁,合并肝脓肿患者45例,发生率为30%。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P<0.001)、淋巴细胞绝对值(P<0.001)、血清白蛋白(P=0.002)、AST(P=0.024)、病史时间(P=0.001)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淋巴细胞绝对值<1.1*10 9/L(P<0.001,OR=23.459,95%CI=8.529-64.576)、AST ≥ 40U/L(P=0.012,OR=3.946,95%CI=1.355-11.487)、病史时间≤21 天(P=0.010,OR=4.028,95%CI=1.389-11.681)。结论: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AST升高、发生急性胆道感染是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状况异常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具有上述因素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加以重视,术前明确有无肝脓肿形成,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刘洪勇[3](2019)在《单中心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药敏结果及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肝脏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胆汁分泌、物质代谢、凝血、解毒、吞噬、免疫等作用,在机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肝脏可以被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形成感染性的肝病。肝脓肿(liver abscess)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主要有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 liver abscess BLA)和阿米巴肝脓肿(Amoeba hepatic abscess)。其中,BLA在所有的肝脓肿中大约占80%[1]。因为BLA起病急、进展迅速、极易引起败血症及肝功能损伤,即使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也会有4%6%的死亡率,所以在临床上它还是一种可以致死的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彩色超声和CT等辅助检查技术的发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各种外科技术的干预,使我们现在对肝脓肿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认识均有所变化。致病的细菌可以通过胆道系统、肝动脉、门静脉、肝脏破损的伤口等途径进入肝脏,或者经由附近受感染的组织蔓延使得肝脏的实质发生炎性反应甚至坏死,从而形成脓肿。目前糖尿病被认为也是其重要的发病高危因素。既往在BLA的致病菌方面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等为主,但是现在演变为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肝脓肿的外科治疗方式伴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以往的开腹脓肿切开引流,已经转变为目前的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8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细菌培养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结果:BLA在临床上主要以高热、寒战、腹痛、肝区叩击痛为主;脓肿多为单发,位置多在肝右叶,有分隔;且脓肿的影像学表现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BLA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且与脓肿数量及病因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不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敏感性达98%以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高,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抗生素敏感性达90%以上;外科干预以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为主。结论:针对无胆系疾病的肝脓肿患者尤其肝脓肿个数为单一的,本研究建议早期经验性足量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头孢三代、四代)或选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针对与胆系疾病有关的肝脓肿建议早期足量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然后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宁杨[4](2019)在《住院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障碍和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易合并肝脓肿。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 liver abscess,BLA)患者的症状、体征多不典型,若不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BLA病例的临床特点差异,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住院的181例BL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BLA患者73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合并BLA患者108例(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病原学资料、治疗方法、临床结局等。结果:1.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非糖尿病组{(63.05±13.79)岁vs(58.59±15.4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以男性多见(64%vs 61%),无显着差异(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较非糖尿病组高{2.00(1.43,3.47)万元vs 1.72(1.24,2.39)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感染途径均以隐源性感染为主(67.12%vs60.19%),以糖尿病组患者更多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寒战(94.5%vs 90.7%,P>0.05),其次为恶心/呕吐(39.7%vs 45.4%,P>0.05)、右上腹痛(37.0%vs 53.7%,P<0.05)。另有全身乏力(23.3%vs 15.7%)、咳嗽/咳痰(12.3%vs 8.3%)等症状均无显着差异(P>0.05)。糖尿病组右上腹痛的发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显着(P<0.05),但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右上腹压痛(45.2%vs 44.5%)、肝区叩痛(31.5%vs 23.1%)、肺部啰音(4.2%vs 2.8%)、皮肤/巩膜黄染(1.4%vs 6.5%)等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4.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白细胞计数{11.81(8.69,13.78)×109/L vs 10.73(7.97,14.98)×109/L}、血红蛋白{(120.02±18.89)g/L vs(120.02±19.79)g/L}、血小板计数{219.00(142.50,298.00)×109/L vs 242.00(135.00,350.75)×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3.00(35.80,85.50)U/L vs 57.00(34.00,101.75)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43(27.50,66.00)U/L vs 36.50(26.00,63.50)U/L}、碱性磷酸酶{154.20(114.50,195.00)U/L vs 131.50(104.00,207.75)U/L}、总胆红素{16.20(12.20,26.05)μmol/L vs 15.20(11.03,124.68)μmol/L}、肌酐{62.00(54.00,84.00)μmol/L vs 68.50(53.55,81.00)μmol/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8.90(26.30,33.75)s vs 29.80(26.83,32.60)s}、凝血酶原时间{13.30(12.50,14.10)s vs 13.35(12.50,14.10)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比例较非糖尿病组常见(80.8%vs 63.9%,P<0.05)。非糖尿病组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较糖尿病组明显{109.00(61.50,166.50)U/L vs 131.00(76.78,238.75)U/L,P<0.05}。糖尿病组白蛋白较非糖尿病组低{(31.25±7.20)g/L vs(33.69±5.2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尿素氮较非糖尿病组高{5.41(4.22,8.05)mmol/L vs 4.52(3.38,5.62)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解质紊乱以糖尿病组多见(68.5%vs 51.9%,P<0.05)。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BLA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单个脓肿(76.4%vs78.1%),多见于肝右叶(64.4%vs 56.5%),最大直径以510 cm居多(52.1%vs49.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脓肿内气体形成以糖尿病组多见(13.7%vs4.6%,P<0.05)。6.两组血培养阳性率均不高(36.4%vs 24.5%,P>0.05)。两组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其中,血培养(75.0%vs 75.0%)、脓液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率(92.9%vs 82.1%)均无差异(P>0.05)。7.两组单独抗生素(43.8%vs 49.1%)、抗生素+引流(43.8%vs 39.8%)、抗生素+抽脓(8.2%vs 8.3%)、抗生素+手术(4.1%vs 2.8%)治疗方案选择的比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94.5%vs 98.1%,P>0.05)。结论:1.中老年男性为BLA的高发人群,合并2型糖尿病时往往更年长。2.合并BLA时,住院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右上腹痛症状相对不明显,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警惕肝脓肿可能。3.2型糖尿病合并BLA患者感染程度、低白蛋白血症更为严重,电解质紊乱例数更多,住院费用更高;而两组间感染途径、常见症状及体征、影像学主要表现、常见病原菌无明显差异。

吴聪[5](2019)在《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单中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治疗及转归,提高临床医师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查找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出院诊断为肝脓肿患者214例。结果1.一般资料:214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其中男性148例,占69.2%,女性66例,占30.9%。年龄23-89岁,平均年龄58.9岁,≥60岁比例50%。2.主要临床表现:发热症状的患者高达96.3%,上腹疼痛不适的占40.2%,腹部压痛占39.7%,发热伴腹部不适占12.6%。3.合并疾病:合并糖尿病96例,胆道疾病61例,二者患病年龄高峰均为60-69岁。4.首诊科室:主要为肝胆外科、感染性疾病科、消化内科,共171例,占79.9%,其中肝胆外科占48.6%。5.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完善了腹部US或(和)上腹部CT检查,CT检查阳性率96.2%,高于US。肝脓肿发生于肝右叶比例为65.4%,肝右叶、肝左叶的单发多于肝双叶,多发少于肝双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174例,占81.3%,未升高占18.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06例,占96.3%,未升高占3.7%;血沉增快198例,占95.7%;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比例100%;降钙素原升高62例,占84.9%。7.病原菌分布:214例患者176例进行血培养或(和)脓液培养,其中血培养119例,培养出致病菌31例,阳性率26.1%;脓液培养116例,培养出致病菌87例,阳性率75.0%,血培养与脓液培养均阳性12例,而且脓液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血液培养(P<0.05)。共有106例肝脓肿患者培养出致病菌,有103例患者培养出单菌株,占97.17%,3例患者培养出双菌株,占2.83%。革兰阴性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有17株(18.3%)。培养出革兰阴性菌93例,占85.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70例,占64.22%;大肠埃希菌20例,占18.35%。革兰阳性球菌16例,占14.7%:主要为葡萄球菌、粪肠链球菌各4例,占3.67%;咽峡链球菌3例,占 2.75%。8.药敏结果:109株致病菌均完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四代头孢中的头孢吡肟、磺胺类中的甲氧苄氨嘧啶/磺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基糖苷类中的妥布霉素、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为100%;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性>96%,耐药性为0。氨苄西林耐药性100%;哌拉西林耐药性40%。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头霉素类中的头孢西丁、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为100%;三、四代头孢(不加酶制剂)耐药性>90%,氨苄西林、头孢呋辛耐药性100%。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中的万古霉素、四环素类中的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为100%;三代头孢、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链阳菌素(奎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性>90%,红霉素、呋喃妥因、克林霉素敏感性低,氨苄西林敏感性为0。应用最多的抗菌素人次为三代头孢,占31.0%,其次为喹诺酮类,占27.0%,硝基咪唑类均为联合用药。9.治疗及转归: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案①单纯抗菌素;②经皮脓肿穿刺引流+抗菌素。治愈或好转的有212例,无好转自动出院的有12例,12例患者出院后随访8例,3例死亡,4例失访。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好发于老年男性,年龄高峰60-69岁;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发热伴腹部不适比例偏低;合并糖尿病、胆道疾病的患者为患病高危人群;首诊科室以肝胆外科最多;部分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未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临床有发热或感染患者应重视血液细菌培养;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主要应用的抗菌素:三代头孢、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碳青霉烯类应用较多;主要治疗方式:经皮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抗菌素。

谷星灼[6](2016)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细针抽吸与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细菌性肝脓肿90例,其中脓肿直径≥5 cm者48例,直径<5 cm 42例。对以上两种大小的脓肿,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细针抽吸术和置管引流术两种方法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直径≥5 cm的肝脓肿,在治愈率、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上,两者无明显区别(P>0.05),而在脓腔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上(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径<5cm的治疗组中,两种治疗方法在治愈率、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的比较上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上,存在区别(P<0.05)。结论:对于直径≥5cm和直径<5cm的PLA,应分别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引流和细针抽吸作为治疗手段。

刘军廷[7](2016)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与腹腔镜手术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与腹腔镜手术引流在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长医附属和济医院普外科收治并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病人共46例,其中,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进行治疗的患者共2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引流治疗的患者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在本研究中,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录入,根据样本类型选取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选用秩和检验对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46例患者中,经血培养及脓液培养的患者为41例,培养结果显示,13例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7例患者被确诊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3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1例患者经脓液培养确诊为阳性,其中,16例患者被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观察组患者共21例,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共25例,经腹腔镜手术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在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费用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为主;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腹腔镜手术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相较腹腔镜手术引流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郭婧[8](2016)在《糖尿病伴多脏器细菌性脓肿1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16例糖尿病伴多脏器细菌性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胸腹腔实质性细菌性脏器脓肿1046例患病情况,其中糖尿病274例,非糖尿病772例。糖尿病伴单脏器脓肿258例,糖尿病伴两个脏器脓肿仅16例;非糖尿病患者均为单脏器脓肿。重点回顾性分析16例糖尿病伴多脏器细菌性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糖尿病伴多脏器脓肿占所有住院胸腹腔实质性脏器脓肿的1.5%(16/1046),占糖尿病合并脏器脓肿的5.8%(16/274);在单发脏器脓肿中,肝脓肿占55.7%(574/1030),糖尿病伴肝脓肿占68.2%(176/258)。糖尿病伴发肝脓肿的患者容易出现多脏器脓肿。2.糖尿病伴多脏器细菌性脓肿以男性多见(81.2%),男:女为4.3:1;6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主(62.5%);血糖多控制不理想,HbA1c平均(10.6±2.9)%;既往有明确感染灶不多见(37.5%);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热型均不规则,以高热或超高热为主,其中体温≥39.0oC占93.7%;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平均(15.25±6.8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最高值平均(88.24±6.99)%;脓液培养阳性率高,达100.0%,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达81.2%。3.各脏器脓肿特点:肝脓肿以肝右叶(62.5%)、单发脓肿(56.3%)、直径5.0010.00cm(50.0%)较多见;肾脏脓肿以右侧肾脏(80.0%)、单发脓肿(80.0%)多见;肺脓肿以双侧肺脏(63.6%)、多发脓肿(81.8%)多见。4.所有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头孢二代或喹诺酮类,联合硝基咪唑类或抗真菌药能有效控制感染,经超声或CT引导行脓肿穿刺抽脓/置管引流8例(50.0%),以超声引导为主。5.14例好转出院,2例自动离院失访,有效率达87.5%。结论:1.糖尿病伴多脏器脓肿并不少见,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肝脓肿,发生肝脓肿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其他多脏器脓肿,病情凶险。2.中老年男性人群,出现高热,白细胞明显增多,应警惕脏器脓肿的发生,若为糖尿病患者,要重视是否存在多脏器脓肿。3.糖尿病伴多脏器脓肿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最常见,早期、合理应用有效抗生素,适时经超声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抽脓/置管引流,可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马杰[9](2014)在《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差异,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5例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28例(DM组),非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47例(非DM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肝脓肿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结果: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腹痛症状、腹部压痛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比较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及血小板计数>300×109/L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培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25);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延误诊治较非DM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症状体征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且易并发其他部位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治疗应强调有效控制血糖、及时穿刺治疗、合理、足量应用抗菌药物、脓腔个体化治疗和营养支持,从而提高疗效,降低住院费用。

丛铁川,刘玉和,高为华,李天成,王全桂,肖水芳,秦永[10](2013)在《肺炎克雷伯杆菌颈部坏死性筋膜炎3例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导致的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分析我国大陆地区该病和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坏死性筋膜炎和肝脓肿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治愈,无明显并发症,未发生迁移性感染。我国大陆地区亦未发现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综合征的患者罹患坏死性筋膜炎。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导致的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有出现迁移性感染的可能,但我国大陆地区尚未见报道。

二、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附1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附1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38例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实验室检查
    2.3 影像学检查
    2.4 病原学检测及药敏
    2.5 并发症
    2.6 治疗和转归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3.2 辅助检查
    3.3 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
    3.4 并发症
    3.5 治疗

(2)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单中心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药敏结果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病因及高危因素
    2.2 病理变化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诊断
    2.6 鉴别诊断
    2.7 治疗方法
第3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3 研究方法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临床表现
    4.2 影像学表现
    4.3 致病菌种类
    4.4 致病菌药物敏感结果
    4.5 诊治方案及预后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住院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一)前言
(二)临床资料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单中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6)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致病菌
    2.2 临床表现
    2.3 辅助检查
        2.3.1 实验室检查
        2.3.2 影像学检查
        2.3.3 穿刺活检
    2.4 诊断
    2.5 治疗
        2.5.1 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抽脓或置管引流术
        2.5.2 传统开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2.5.3 肝叶切除术
        2.5.4 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2.5.5 门静脉插管注射抗生素治疗
        2.5.6 手术引流后带蒂大网膜填塞
        2.5.7 中药治疗
        2.5.8 支持和抗生素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来源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仪器与方法
        3.2.1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术(PNA)
        3.2.2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CD)
    3.3 治愈标准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4.1.1 性别
        4.1.2 年龄
        4.1.3 临床表现
        4.1.4 致病菌
        4.1.5 合并基础疾病
        4.1.6 脓肿分布
    4.2 PNA与PCD治疗效果对比
        4.2.1 超声介入治疗直径 ≥5 cm细菌性肝脓肿的两种方法效果比较
        4.2.2 超声介入治疗直径 <5 cm细菌性肝脓肿的两种方法效果比较
        4.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与腹腔镜手术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患者疾病史
    1.4 患者临床表现
    1.5 病原菌
    1.6 手术治疗
    1.7 拔管参考标准
    1.8 疗效判断指标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2.3 两组患者致病菌培养结果
    2.4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对比分析
    2.5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糖尿病伴多脏器细菌性脓肿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病因
    3.3 临床表现
    3.4 辅助检查
    3.5 脓肿特点
    3.6 病原学检查
    3.7 治疗及预后
4. 讨论
    4.1 病因
    4.2 临床表现
    4.3 实验室检查
    4.4 影响学检查
    4.5 诊断思路
    4.6 治疗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资料登记表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肺炎克雷伯杆菌颈部坏死性筋膜炎3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典型病例
    2.2 文献复习
3 讨论

四、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附1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38例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分析[J]. 葛金华,连豫苞,宋惠雯. 基层医学论坛, 2020(11)
  • [2]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D]. 关建勋.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3]单中心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药敏结果及临床分析[D]. 刘洪勇. 吉林大学, 2019(11)
  • [4]住院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D]. 宁杨.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5]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单中心分析[D]. 吴聪. 滨州医学院, 2019(02)
  • [6]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比较[D]. 谷星灼. 吉林大学, 2016(09)
  • [7]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与腹腔镜手术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研究[D]. 刘军廷.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8]糖尿病伴多脏器细菌性脓肿16例临床分析[D]. 郭婧.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9]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分析[D]. 马杰.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10]肺炎克雷伯杆菌颈部坏死性筋膜炎3例及文献复习[J]. 丛铁川,刘玉和,高为华,李天成,王全桂,肖水芳,秦永.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19)

标签:;  ;  ;  ;  

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附1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