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创新

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创新

一、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强[1](2021)在《L公司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想要在竞争愈来愈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不得不将竞争范围向整个供应链扩展。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采购管理,其对于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等方面作用巨大。L公司所在的轴承行业近些年在国内市场的处境不容乐观,企业收入增速、产量、产值以及销量在不断下降。企业在面对诸多压力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高端轴承的市场需求却在不断增加,这又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L公司近几年的销售收入虽然在缓慢上升,但其客户群体大多为小型企业,总体利润较小,其为了寻找利润增长空间,近些年不断将目光投向采购管理的降本增效,但是成本降低空间越来越小。故如何从采购管理中寻找利润增长空间成了L公司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以L公司采购管理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采购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借鉴其他企业在类似领域内的先进经验,探索L公司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针对L公司采购部门对外部资源的管理、企业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及管理策略,以及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做了四方面的改进。其一,结合供应链背景,运用因子分析法与Kraljic采购定位矩阵对企业所需采购物资进行分类定位,并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部分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价排序。其二,根据物资定位结果制定相应的采购物资管理策略,并对同类物资的供应商制定管理要点。其三,结合采购物资分类定位结果,为各类物资的供应商确定对应的合作关系及管理要点。其四,利用供应链的协同思想改进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过程。最后为保证改进方案能够在企业有效实施,制定相关保障措施。通过本文对L公司在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进行改进研究,对提高L公司采购管理能力、寻找利润增长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对类似企业的采购管理也具有借鉴价值。

尚洁[2](2021)在《浅谈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供应链环境背景,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经由新型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可对企业运营质量与管理效率起到促进作用,故而需予以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供应链环境的特征与传统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难点,并阐述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差异,从实施即时制采购、优化采购技术报告、组建规范化管理组、加强成本分析调研、建立供货商考评体系、定期更新物采系统等路径,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提出新思路,进而促使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借助关乎企业生产安全的关键物资采购环节,可对企业既定目标的达标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可在专业化物资采购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逐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运用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重新调整物资采购管理计划,以免受固有思维影响,延缓物资采购速度,以便加快企业现代化发展速度,保障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质量,满足新时代企业运营生产发展要求。

贲莉[3](2020)在《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H公司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崛起与普及,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先进的物流模式对于自身经营与管理的重大意义。而当前很多企业对于物流成本还没有办法实现高效的控制,导致企业的利润提升空间较小。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深度挖掘基于供应链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将物流管理以一个新的视角去剖析,分析各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流程之间的关联,用成本作业法、库存管理法等知识去进一步理解,找出该公司相关层面的各种弊端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辅助高管人员清楚了解公司当中物流成本的现有状况,能够更好的引导公司改善物流成本控制状况。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公司对于物流成本进行控制能力,在总体上掌控物流成本总额,另一方面有益于增强公司现有供应链的平稳程度。除此之外,能够给别的产业、集团的物流成本的控制创造实践指导。因此,本文以H公司作为案例,对于供应链背景下H公司如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展开研究,希望可以对于H公司乃至别的公司的物流成本控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状况、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阐释与说明;其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物流成本的概念与构成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与阐释,并且分析供应链环境当中物流成本控制的特征与思路;再次,分析H公司物流成本的构成现状,指出在供应链基础上,H公司的物流成本控制还存在着成本控制观念不到位、成本控制体制不健全、公司成本核算体制不健全、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比较高以及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与不足;之后对于上述问题存在原因做出分析,得出造成H公司供应链环境当中物流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于优化路径设计的总体思路、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的作业成本核算步骤、目标成本控制的方法进行了设计,并且给出了改进建议与保障措施,H公司应该通过树立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健全成本控制体制、强化公司成本核算、减少公司物流成本、整理供应链业务程序、加强公司库存监管、创建先进的信息系统以及建设外部物流体系等措施对于现有问题做出改进。

王鸣松[4](2020)在《基于供应链的A公司物流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激烈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供应链管理理论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控制成为降低物流成本新的突破口。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控制打破传统物流成本控制的局限性,它从供应链的角度将企业所涉及的所有物流成本都纳入研究范围内,从整体上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这对控制企业物流成本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制造企业A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目标,首先,通过对供应链物流成本相关文献和着作的梳理,阐述与供应链物流成本相关的概念,分析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以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法。以及概述A公司组织结构和物流活动流程,分析当前A公司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和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其次,利用作业成本法从企业供应链视角对A公司物流活动过程中的货物运输、库存管理、信息处理、产品包装以及货物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并通过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A公司物流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出发结合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保障机制,以实现物流总成本最低目标。本文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主要是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通过对内部供应链整条网络结构的分析,拓宽物流成本核算范围,从而使物流活动过程中效益背反原理得到有效控制,并利用作业成本法代替传统成本法对物流成本核算,使物流成本的间接费用得到有效的分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项作业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从而有利于企业控制物流成本。

王雨[5](2020)在《考虑消费者偏好的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机理与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的繁荣,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人们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也逐渐重视环境保护。政府日趋严厉的环保政策与管制、逐渐增强的消费者环保意识、合作伙伴要求与市场需求变化等压力迫使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低碳创新正在成为企业获取经济增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低碳创新过程中,如何为成员树立低碳创新有利可图的观念?如何激发成员低碳创新热情和有效约束成员合作行为?如何处理与有效利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溢出来促进更多成员进行低碳创新?如何有效分配低碳创新产生的收益?上述问题是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制造业供应链为研究背景来分析供应链内低碳创新的实现机理。首先,利用企业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来说服成员企业低碳创新是有利可图的。其次,通过构建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低碳创新策略模型来引导成员对低碳创新达成共识。最后,通过构建不同激励契约下的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与政府补贴的供应链低碳创新策略模型去探究激励机制对供应链成员低碳创新行为与利润分配的影响路径,从而实现供应链低碳创新发展阶段不同目标与不同激励机制的有效配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企业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过程中,利用层次回归分析获得企业低碳创新对企业一般绩效与绿色绩效的正向作用路径,从而来说明企业低碳创新活动的实施有利于供应链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2)从供应链主导成员为主体所采用的内部管理机制入手,通过构建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供应链低碳创新策略模型去探究链内成员态度迁移与决策类型变化双重条件下链内成员低碳创新的实现路径。(3)从契约的激励属性视角,通过细化激励契约为单一激励与组合激励契约来探究价格补贴契约、成本分担契约、收入共享契约与以上三种契约组合后新的组合契约(如价格补贴-成本分担,价格补贴-收入共享,成本分担-收入共享及价格补贴-成本分担-收入共享契约)对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的促进效果,分析与比较单一激励机制与组合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创新行为能促进企业绩效,消费者偏好与政府干预能促进这种关系;惩罚契约具有良好的约束效果,但不能促进成员实现双赢;激励契约能很好实现供应链与成员利润提升,组合契约比单一契约对低碳创新实现的促进效果更显着。

安玉莲[6](2020)在《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鸡肉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是人们喜爱的佳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伴随着鸡肉需求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鸡肉质量安全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也影响着肉鸡养殖行业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导致鸡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活动不规范,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间不能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是关键。本文依据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借鉴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课题组(1)前期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结构方程计量模型分析、熵变模型分析、微分博弈分析和数据模拟仿真等方法,在论证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质量协同控制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现状描述性分析、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形成与实现机制、实现条件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依据鸡肉的生产工艺流程,阐明了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标准与关键特性,提出并论证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目标与标志、层次与内容。研究结果表明:鸡肉供应链是一种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的鸡肉具有产品整体属性,其质量标准除具有食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外,还有品类指标、营销指标、诚信指标和服务指标;为保障鸡肉质量,必须开展覆盖从养殖到屠宰加工最后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协同控制;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内容涉及环境维护、投入品来源、检疫检验、档案管理、动物福利和设施配置等方面。利用来自于9省的836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质量控制水平现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认知协同水平较高,对质量标准的了解程度以及所采用的质量标准协同状况较差;屠宰加工企业的在环境维护等6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水平总体上优于肉鸡养殖场(户),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状况较差。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水平受经营特征、环境特征和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显着的正向影响;肉鸡养殖场(户)的标准认知特征、经营特征、决策者特征及环境特征对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有显着的正影响;肉鸡养殖场(户)经营特征和决策者特征对标准认知特征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运用因果分析、图析分析和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剖析了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实施质量协同控制的动力来自于降低风险、提高质量、增加收益,信息流和价格发挥传导作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消费理念、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自主的行业协会发挥促进作用,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的质量标准、充分的信息共享、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发挥保障作用。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构成主导机制,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辅助机制;增加负熵流和减少正熵流是促进两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效应的根本途径。借鉴供应链质量控制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考虑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的动态性,运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数据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验证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双方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最优质量控制水平,明确了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与鸡肉供应链的最优值函数均大于分散博弈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水平与最优值函数;当且仅当供应链总体利润分配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肉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个体利润达到帕累托最优,双方实现质量协同控制。基于前文研究结论,从肉鸡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消费者五个层面提出了促进肉鸡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肉鸡养殖场(户)应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提升经营特征,完善企业制度,同时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屠宰加工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惩罚机制和协同度评价体系;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行业支持政策,尽快完善鸡肉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理顺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质量追溯制度;行业协会应出台协会质量标准,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职能;消费者应该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提高维权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

吴强[7](2020)在《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奶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乳品生产国。近年来,涉及乳品质量安全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乳品质量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乳品质量目标与产能目标冲突,乳品质量提升与奶业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质量控制水平与成本不协调、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是关键。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表明,实施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是改善乳品质量、协调质量与产能目标,促进奶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依据供应链管理、认知行为、协同学、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协同度、Logit-ISM、结构方程、演化博弈、委托代理和模拟仿真等模型方法,从概念界定、现状描述、协同度测算、影响因素确定、形成机制剖析、实现机制解析和对策建议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由奶牛养殖场户(简称奶农,全文同)、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组成的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供应链环境下影响乳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投入品来源(采购)、检疫检验、环境维护、设施配置、生产档案和员工培训等6方面。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包括:含义是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间在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配合得当、协同一致,共同维护乳品质量、提高乳品供应链竞争力;模式包括横向层面协同和纵向层面协同;目标由状态目标和结果目标两部分构成,结果目标是状态目标的外在表现,状态目标是结果目标的内在基础;标志是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间质量控制行为配合得当,乳品质量指标得到有效保障;决策参量有质量预防水平、质量检验水平、质量成本分摊、质量收益分配和质量缺陷惩罚等,各决策参量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乳品质量水平和供应链整体收益。利用来自全国10省份590家奶农、224家乳品加工企业和750家超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首先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描述性分析了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质量协同控制的认知、行为及其协同状况,然后利用复合协同度模型测算了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三方对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的重要性认知处于良好协同状态,对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的认知处于低度协同状态;三方在投入品来源(采购)、检疫检验和环境维护等3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处于良好协同状态,但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协同状况欠佳,在设施配置和档案管理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协同状况较差。总体来看,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有序度要高于养殖和销售环节,各环节间的协调性、配合性和同步性还较差,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处于初级协同阶段。基于590家奶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实证分析了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递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原奶质量标准认知、饲料质量标准认知、饲养环境标准认知、稳定销售渠道、提升原奶价格、风险分摊、信息共享、信任程度和政府鼓励支持对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有显着影响。其中,政府鼓励支持、原奶质量标准认知、饲料质量标准认知、饲养环境标准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稳定销售渠道、提升原奶价格是中层间接因素,受访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风险分摊、信息共享、信任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基于750家超市的问卷调查数据,依据“经营能力、内部动力、外部推力、合作伙伴关系—中间合力—协同意愿”的分析思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能力、内部动力、外部推力、中间合力和合作伙伴关系对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经营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外部推力,然后依次是合作伙伴关系和内部动力。结合乳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和运行规律,从动力因素、促进因素、保障因素、传导过程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剖析了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得出结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提升质量、规避风险、增加收益是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动力因素,通过质量信息流和行为信息流的传导作用,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个体素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信息共享、相互信任是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促进因素,发挥加快质量协同控制进程的作用;政府监管、第三方检测、内部监管、市场秩序是保障因素,具有引领质量协同控制轨迹的作用。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印证了乳品供应链中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演进过程、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低收益率与高溢出率均会导致市场失灵。当奶农采取高级预防策略和乳品加工企业采取高级检验策略收益率较低时,(基本预防,基本检验)将是双方质量控制博弈的稳定策略,此时,政府应给予采取高级控制策略方足够的补贴,以激励双方实施质量协同控制;当奶农采取高级预防策略或乳品加工企业采取高级检验策略收益率提高,但溢出率较高时,另一方将采取“搭便车”行为,则(高级预防,基本检验)或(基本预防,高级检验)将是双方质量控制博弈的稳定策略,此时,政府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迫使“搭便车”行为者进行质量协同控制;政府补贴对奶农的效用更为明显,政府惩罚具有“正强化”和“负强化”双重作用。综合运用最优化原理、博弈论、委托代理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印证了信息对称、单边信息不对称和双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乳品供应链中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的最优质量控制策略,以及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质量预防水平隐匿时,乳品加工企业将采取“质量预防不足”策略;当质量检验水平隐匿时,超市将实施“质量检验过度”策略;当质量预防水平和质量检验水平均隐匿时,乳品加工企业的“质量预防不足”与超市的“质量检验过度”同时存在;合理的供应链利益分配合同设计,可促使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实施质量协同控制。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4个方面:一是提高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改善质量控制行为;二是健全运行机制,促进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三是增强乳品加工企业的综合能力,强化内部监管与服务能力;四是营造良好协同环境条件,提升质量协同控制水平。

毋江波[8](2019)在《竞合环境下基于信息和关系的企业战略匹配研究 ——企业集成情报运作与价值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和信息作为重要的价值来源受到广泛关注,“数据+算法”被认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代表了一种新的决策机制。但数据或信息的意义广泛而多元,在特定的视角之下,一个理解和认识信息或数据的基础性框架体系变得至关重要,框架体系提供了认知前提和系统参照。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从一开始就致力于从海量知识或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情报,因此,企业竞争情报活动所特有的框架体系和运作流程,代表了企业认识、理解和挖掘信息价值的能力。随着供应链由链式结构向网状结构的发展,以及竞合(Co-opetition)理论的提出,企业开始从“企业供应链”视角出发,向供应链上下游寻求价值增值空间,合作竞争成为当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的主流模式,企业竞争情报的研究视域也由以往主要关注产业层面的竞争转向了关注供应链环境下的竞合。同时,“集成情报”(Integrated Intelligence:Buldger N,2015)时代的到来,使得情报要素变得更为多元、复杂和多样,情报研究必须同时关注和处理传统情报要素与新的情报要素,并使二者有机融合为一体。竞争情报活动以竞争情报循环为基础,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涵盖了信息需求者、信息收集者、信息分析者等各类企业内部关系主体,同时外部集成要素也将竞合环境下的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这三类重要的关系主体纳入研究体系,与企业内部关系主体一起构成了情报价值发现和利用的主导力量。竞争情报的价值取决于情报人员的感知能力、洞察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也依赖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信息交互活动。当前,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在信息和关系的不同分支领域已有大量成果,但在构建同时包含信息和关系的更为全面系统的企业竞争情报体系及其运作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的研究正基于此。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企业都需要通过战略规划和决策,来确定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战略方向,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无论怎样的企业,都以提供产品/服务获取价值,都有特定的组织结构、运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基于这些企业共性,借用经典的Miles-Snow战略模型,本文将企业从战略角度分为防御型企业、开创型企业和分析型企业三种类型加以研究。不同的主导战略决定了企业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的差异,进而决定了企业制度和文化。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的战略定位已经演变为其所在的供应链在相应产业市场中的定位,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必须置于更为完整的战略体系之中进行全面规划。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从企业战略到供应链战略以及竞争战略,不同战略之间的匹配成为企业选择核心业务领域,确定并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活动对企业战略的支持,也开始强调由主要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转向了支持企业的整个战略体系。因此,本文从供应链管理(合作)和企业集成情报的跨学科领域切入,遵循“宏观体系构建——中观企业运作——微观要素关系”的研究思路,层层递进,从理论到实践,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宏观层面,本文基于“企业供应链”视角,兼顾竞争与合作,将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融入,基于博伊索特(Boisot)的信息空间理论和申农(Shannon)与韦弗(Weaver)的信息传播理论,从信息特征和关系主体两个方面对竞合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情报循环(CIC)进行了拓展,并基于信息的扩散特征,建立了企业内外部竞争情报活动的动态运作框架,进一步地,本文引入经典的迪尔-肯尼迪(Deal-Kennedy)企业文化理论,对企业内部的显性和隐性关系主体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企业内部竞争情报活动与企业不同层面的生产运营活动统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内部竞争情报运作体系(图3.6);在企业外部,本文以产品/服务为中心,搭建了竞争情报活动内外部交互运作分析框架(图3.7),并分别构建了企业需求端(图3.8)、供应端(图3.10)和战略层(图3.11)的企业竞争情报运作体系,由此,将企业内外部竞争情报活动进行了有机融合,构建了竞合环境下信息和关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覆盖企业内外部的完整的企业竞争情报体系及其运作流程分析框架。2.中观层面,本文基于企业竞争情报价值链、情报价值以及企业竞争情报在供应链层面的价值研究,对企业内部信息和关系主体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构建了企业内部信息和关系的运作分析框架(图4.2),并结合Brititci et al.(2004)的企业合作理论与Wolter(2011)的竞争理论,构建了企业外部合作和竞争关系运作分析框架(图4.5-4.6)。然后借用Miles-Snow战略模型的企业分类和Fisher的供应链特性分析,以供应链合作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匹配作为企业的增值目标,将企业竞争情报增值过程与企业内外部运作流程统一起来,分别构建了防御型企业和开创型企业的内外部竞争情报增值运作模式,并运用扩展/虚拟企业模式对合作层面的竞争情报运作流程进行了拓展,为不同企业通过内外部竞争情报运作活动有效制定和实施其竞合战略,不断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以实现企业增值提供了新的、具有广泛参照性的运作框架。3.微观层面,本文基于企业竞争情报的价值特性,结合战略匹配相关研究,将企业竞争情报的价值实现与企业战略匹配统一起来,首先研究并展示了企业信息和关系要素与企业战略体系的复杂运作系统(图5.1)。然后,为了梳理系统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系统观,本文进一步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SM方法),结合MICMAC方法,构建了基于信息和关系的企业战略匹配解释结构模型(图6.3)。该模型表明:在企业的系统运行过程中,内部各类关系要素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是内外部战略匹配的驱动力,同时内部协同是外部协同的基础,内部管理应先于外部协同;认知类信息在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表明高层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协同的重要中介要素,主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文件类信息有很强的联动作用,具有存量和增量的双重价值;同时,当供应链战略保证了企业的供应链能力,与企业的竞争战略协同运作,并共同支持企业的核心产品战略时,系统就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战略匹配状态;企业的内部信息与关系对企业的内外部战略匹配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协同作用,与外部竞合维度的信息和关系要素联动,通过共同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和关键流程运作,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在理论层面,本研究整合了企业竞争情报信息和关系维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基于信息和关系的企业竞争情报体系,弥补了当前在理论研究中缺少兼顾信息和关系的系统性框架的不足,丰富了现有的情报理论;其次,研究中对供应链基本结构单元“供应商-企业-客户”和“企业供应链”视角的提炼和引入,使合作层面的研究具备了“企业”中心性,有助于企业竞争情报和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视域的拓展和新问题的提出;再次,本研究将情报价值实现与企业的战略匹配统一起来,提出了从战略层面衡量企业竞争情报价值的一般标准,从系统运作层面解决了当前情报价值动态衡量的难题,为竞争情报活动的价值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实践层面,本文从战略视角提出的防御型企业和开创型企业竞争情报增值运作模式可以演化发展为特定的企业运作模式,体现了理论模式的一般性和广泛参照性;同时,基于信息和关系的企业战略匹配模型的提出,直观清晰地揭示了信息和关系要素在战略匹配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直接用于审视企业的内外部运作流程和个体、部门/群体以及组织间的协同,有助于企业从整体上把控自身的发展,有针对性的、高效地进行管理协调,以改善企业的运行效率,并使企业的战略管理和规划更契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另外,本文对ISM方法的应用,无论是在企业竞争情报领域还是供应链管理领域,都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已通过本研究得到印证。ISM方法兼具定性和定量特性,在整体关系呈现和过程展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可以弥补定量研究方法无法展示过程和缺乏整体视域的不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观性,为相关研究者从系统的整体视域出发开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可资借鉴的方法路径。

邓智婷[9](2019)在《基于电商参与的供应链环境下农户融资决策研究》文中指出在传统银行授信模式下,由于抵押物的缺失和高信用风险,农户长期面临融资难困境,而这也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供应链生产模式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农业供应链的发展为农户融资模式创新提供了突破口。政府、业界和学者都在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和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运用,如国家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销售,推进供应链金融保障农村资金供给来扩大农业生产,实现农商互联,促进农产业结构升级。因此,研究电商参与的供应链融资决策,并将其用于解决农户的生产决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关资金约束下的供应链生产和融资决策研究大多都是基于银行处于完全竞争环境的假设下,上下游企业在批发价合同下的供销产业链关系,鲜有文章同时考虑到电商平台兼具销售渠道服务和融资担保两重功能的模型构建。考虑到农业为典型的产出不确定行业,大多供应链类文章聚焦于农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协调和风险共担决策,极少文章研究资金约束背景下,参与主体的生产努力投入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各方的决策影响。因而,本文在供应链金融理论基础上,从运营管理角度出发,以农户经营决策为重点,考虑到农户自身资金有限的禀赋约束,在电商提供销售渠道下研究电商、农户、银行间的博弈互动以及相关参数变动后的比较静态分析。本文具体解决了不同融资模式下农户的生产融资决策问题、银行的名义利率设定问题和电商平台的服务费率设定问题;担保融资下电商平台担保决策的权衡问题;产出不确定情况下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预计生产量和生产努力投入)的影响因素问题。首先,本文回顾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包括供应链金融的内涵、特点、运行模式以及其在农业中的具体运用。其次,本文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比较分析了供应链各方在集中决策模式和分散决策模式下的最优决策行为以及各决策模式下的效用水平,其中分散决策模式又根据参与方的主导地位不同分为银行主导式、电商主导式和电商平台担保式三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资金并不是越充足对其越有利,资金约束能使农户利润大于同等条件下无资金约束状况。在担保模式中,随着资金的增加,农户产量可能下降,并且资金约束能提升农户的利润水平;电商担保决策比较复杂,受银行期望利率、农户自有资金以及电商的服务费率三者关系影响,且电商平台总是会在农户最挣扎的时候倾向于为农户贷款担保。其次,在农户产出不确定情况下,构建了生产努力投入影响产量的随机产出模型,探讨了农户生产努力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的初始资金大小并不影响电商平台的利润和服务费率以及农户的生产投入量和生产努力,只影响农户的利润;银行期望利率和农户利润为正向关系。最后,本文根据理论模型推导和算例分析(MATLAB R2013b)结合实际情况,为农户乃至其他参与方的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程度的建议。

林坤毅[10](2019)在《供应链环境下生产企业供应物流优化研究 ——以SE(广西)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向集约化转型,物流cengjing这个“黑大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合理优化的物流起到降本增效,助推企业健康地发展和“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最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正因如此现代物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相关学者所重视。本论文以SE(广西)公司为例,研究生产企业供应物流优化问题。物流一度成为SE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面临着物流信息流通不畅,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库存结构不合理,整体库存过高,运输效率低下,第三方供应商选择科学等问题。为了彻底改变现状,SE公司成立了的物流优化项目,以全面提升SE公司物流为目标,并最终实现提高SE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该优化项目共分为三期,第一期专门优化企业内部的原木供应物流,本篇论文就基于对SE公司原木供应物流优化展开研究。主要研究了SE公司的物流运营现状,设定KPI直观地测量物流运作水平,应用相关的物流理论知识分析物流三个主要环节:信息管理、库存管理以及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根据这些分析成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物流优化的策略,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最终将方案实施,最终提升了SE公司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整体地物流成本。研究借鉴了物流优化的相关方法,从ERP系统中收集了一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最后对比优化前后的物流数据和运行表现,突出物流优化的成果。

二、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L公司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框架
        1.3.2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采购与采购管理相关研究
        2.1.1 采购的内涵与演变
        2.1.2 采购管理的内容
    2.2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
        2.2.1 供应链的概念及发展
        2.2.2 供应链管理的演变
        2.2.3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3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相关研究
        2.3.1 供应链管理对采购管理的要求
        2.3.2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主要内容
        2.3.3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模式与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比较
        2.3.4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实践
3 L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L公司简介
        3.1.1 轴承行业现状
        3.1.2 L公司经营现状
        3.1.3 L公司组织架构
        3.1.4 L公司在供应链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要求
    3.2 L公司采购管理现状
        3.2.1 采购部门对外部资源的管理现状
        3.2.2 企业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及管理现状
        3.2.3 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情况
        3.2.4 采购管理现状问卷调查
    3.3 L公司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采购部门对外部资源的管理粗放
        3.3.2 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单一
        3.3.3 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协同不够紧密
4 L公司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4.1 L公司采购部门对外部资源管理方法的改进
        4.1.1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物资管理方法的改进
        4.1.2 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的改进
    4.2 L公司采购部门对外部资源管理要点的确定
        4.2.1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物资管理策略的制定
        4.2.2 供应链环境下同类物资供应商管理要点的确定
    4.3 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细化与管理
        4.3.1 基于采购物资定位的供应商分类
        4.3.2 与各类物资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及管理要点的确定
    4.4 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协同过程的改进
        4.4.1 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协同内容的扩展
        4.4.2 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协同过程的改进设计
5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1 企业高层的支持
    5.2 加强监督
    5.3 拓展企业内外部沟通渠道
    5.4 加强企业内外部的沟通
    5.5 提高采购团队人员素质
    5.6 扩展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内容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采购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2)浅谈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供应链环境的特征
3、传统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难点
4、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差异
    4.1 采购目标
    4.2 采购方法
    4.3 采购性质
5、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5.1 实施即时制采购
    5.2 优化采购技术报告
    5.3 组建规范化管理组
    5.4 分类管理采购物资
    5.5 优化供货商考评体系
    5.6 定期更新物采系统
6、结论

(3)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H公司物流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观状
        2.1.2 国内研究观状
    2.2 有关概念界定
        2.2.1 物流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2.2.2 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
        2.2.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2.3 基于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特征
        2.3.1 将供应链成本总额作为最低目标
        2.3.2 管理对象涉及供应链所有物流活动
        2.3.3 必须实现信息充分共享
    2.4 基于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的物流成本控制的思路
        2.4.1 从供应链总体上减少物流成本
        2.4.2 改善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
        2.4.3 剑建先进信息系统减少物流成本
        2.4.4 提升顾客服务水平减少物流成本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H公司简介
    3.2 H公司物流成本的构成现状
        3.2.1 运送成本
        3.2.2 包装成本
        3.2.3 订单处理成本
        3.2.4 装货卸货和搬运成本
        3.2.5 仓储成本
    3.3 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3.1 成本控制观念不足,成本控制体制不健全
        3.3.2 公司成本核算体制不健全
        3.3.3 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比较高
        3.3.4 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系统不完善
    3.4 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3.4.1 管理者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
        3.4.2 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3.4.3 库存管理水平较差
        3.4.4 关于是否需要“物流外包”内部分歧明显
        3.4.5 信息化应用的环境较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优化路径设计
    4.1 确定优化路径设计的总体思路
        4.1.1 供应链环境下各物流成本控制范围及公司的确定
        4.1.2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成本控制业务流程的调整与改进
    4.2 对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的作业成本进行核算
        4.2.1 明确作业链流程
        4.2.2 确定作业分解步骤
        4.2.3 对于作业成本进行核算
    4.3 对供应链背景下的目标成本进行控制
        4.3.1 成本预测
        4.3.2 成本分解
    4.4 基于供应链管理背景的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优化路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优化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成本控制观念,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5.1.1 设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建立成本控制观念
        5.1.2 健全成本控制体制,增强供应链环境中物流成本控制的效率
    5.2 强化公司成本核算,减少公司物流成本
        5.2.1 设计考核管理体制,强化公司成本核算
        5.2.2 通过测算、调控等手段,减少公司物流成本
    5.3 整理供应链业务程序,加强公司库存监管
        5.3.1 整理供应链业务程序
        5.3.2 加强公司库存监管
    5.4 创建先进的信息系统,建设外部物流体系
        5.4.1 创建先进的信息系统
        5.4.2 建设外部物流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供应链的A公司物流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构成研究
        1.2.2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3 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物流成本相关概述
        2.1.1 供应链
        2.1.2 物流成本
    2.2 基于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
    2.3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公司物流成本构成和控制现状
    3.1 A公司概况
        3.1.1 A公司简介
        3.1.2 A公司的组织结构
        3.1.3 A公司物流作业流程
    3.2 A公司物流成本构成
        3.2.1 运输成本
        3.2.2 仓储成本
        3.2.3 物流信息成本
        3.2.4 包装成本
        3.2.5 装卸与搬运成本
    3.3 A公司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3.3.1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3.3.2 仓储成本高,出库效率低
        3.3.3 运输成本高
        3.3.4 物流成本控制意识落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物流成本核算
    4.1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作业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1 必要性
        4.1.2 可行性
    4.2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作业流程
        4.2.1 作业成本核算流程
        4.2.2 作业及作业中心的确立
        4.2.3 资源确认和资源种类分配
        4.2.4 资源动因的确立,以及分配资源到物流作业
        4.2.5 物流总成本确立
    4.3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单项作业成本核算及分析
        4.3.1 运输作业成本
        4.3.2 仓储作业成本
        4.3.3 物流信息作业成本
        4.3.4 包装作业成本
        4.3.5 装卸搬运作业成本
    4.4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物流总成本核算及分析
        4.4.1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物流总成本核算
        4.4.2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总成本分析
        4.4.3 与传统成本法计算结果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5.1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物流成本控制目标和原则
    5.2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单项作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5.2.1 运输作业成本控制策略
        5.2.2 仓储作业成本控制策略
        5.2.3 物流信息作业成本控制策略
        5.2.4 包装作业成本控制策略
        5.2.5 装卸搬运作业成本控制策略
    5.3 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物流成本控制保障机制
        5.3.1 加强核算,降低物流类成本费用
        5.3.2 从供应链视角加强库存管理
        5.3.3 树立现代物流新概念
        5.3.4 完善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制度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考虑消费者偏好的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机理与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与创新点
2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2.1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假设条件
    2.2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准备与设计
    2.3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分析
    2.4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策略研究
    3.1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低碳创新情境描述
    3.2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低碳创新策略模型
    3.3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的成员最优决策分析与效果模拟
    3.4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低碳创新的实现策略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消费者偏好与激励契约鼓励下的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程度研究
    4.1 消费者偏好与激励契约鼓励下的供应链低碳创新情境描述
    4.2 单一激励契约与组合契约下链内成员策略模型构建
    4.3 激励契约鼓励下的链内成员最优策略分析与效果模拟
    4.4 消费者偏好与激励契约鼓励下低碳创新的实现程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的管理策略
    5.1 加强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
    5.2 重视消费者偏好对低碳创新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
    5.3 发挥政府对低碳创新实现的管制作用
    5.4 优化供应链目标与契约类型的匹配程度
    5.5 完善供应链成员间协作的深度与契约类型的匹配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2 食品(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3 鸡肉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4 已有观点与主要不足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鸡肉供应链
        2.1.1 鸡肉整体产品概念
        2.1.2 鸡肉的质量标准与关键质量特性
        2.1.3 鸡肉供应链的结构、特征
    2.2 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2.2.1 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
        2.2.2 鸡肉质量的影响因素
    2.3 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在鸡肉质量形成中的作用
        2.3.1 肉鸡养殖场(户)的作用
        2.3.2 屠宰加工企业的作用
    2.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
        2.4.1 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2.4.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内容
        2.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与标志
        2.4.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策略的含义与内容
    2.5 本章小结
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描述性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特征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数据来源
        3.1.3 样本数据特征
    3.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分析思路与判断依据
        3.2.1 质量协同控制认知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2.2 质量协同控制活动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认知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比较
        3.3.2 质量控制标准了解程度的比较
    3.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活动的比较分析
        3.4.1 采用质量标准的比较
        3.4.2 环境维护质量控制的协同状况
        3.4.3 投入品来源质量控制的协同状况
        3.4.4 检疫检验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5 动物福利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6 档案管理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4.7 设施配置质量协同控制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1 理论分析
        4.1.2 研究假说
        4.1.3 变量说明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3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4.4 模型最终估计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分析
    5.1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机制分析框架
    5.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主导机制
        5.2.1 动力机制
        5.2.2 传导机制
    5.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辅助机制
        5.3.1 保障机制
        5.3.2 促进机制
    5.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
        5.4.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5.4.2 熵变模型构建
        5.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过程分析
        5.4.4 减少系统内部正熵,逐步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目标
        5.4.5 增加负熵流,实现促进机制
        5.4.6 减少正熵流,实现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分析
    6.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6.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模型
        6.2.1 Nash非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6.2.2 屠宰加工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主从微分博弈模型
        6.2.3 协同合作微分博弈模型
        6.2.4 比较分析
    6.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与模拟仿真
        6.3.1 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2 质量协同控制的模拟仿真
    6.4 本章小结
7 促进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7.1 肉鸡养殖场(户)自身的对策建议
        7.1.1 提高决策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7.1.2 扩大养殖规模,改善经营特征
        7.1.3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质量行为
        7.1.4 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交流沟通
    7.2 屠宰加工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7.2.1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协同
        7.2.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7.2.3 制定质量协同控制评估体系
    7.3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7.3.1 加大行业政策支持,改善外部环境
        7.3.2 健全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
        7.3.3 理顺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水平
        7.3.4 完善鸡肉质量可追溯制度
    7.4 行业协会层面的对策建议
        7.4.1 制定协会质量标准
        7.4.2 加强协会信息披露的职能
        7.4.3 加强监督和行业内部惩罚制度
    7.5 消费者层面的对策建议
        7.5.1 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和安全购买能力
        7.5.2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7.5.3 积极参与社会监督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养殖场(户)
附录二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屠宰加工企业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2 关于食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3 关于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4 关于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乳品与乳品供应链
        2.1.1 乳品的概念与内涵
        2.1.2 乳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2.1.3 乳品供应链的结构与特征
    2.2 供应链环境下乳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2.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
        2.3.1 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
        2.3.2 质量协同控制的内涵
        2.3.3 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与标志
        2.3.4 质量协同控制的模式与内容
    2.4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决策框架
        2.4.1 质量预防水平
        2.4.2 质量检验水平
        2.4.3 质量成本分摊
        2.4.4 质量收益分配
        2.4.5 质量缺陷惩罚
    2.5 本章小结
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认知、行为与协同度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情况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样本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3.2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认知与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3.2.1 质量协同控制认知状况描述性分析
        3.2.2 质量协同控制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3.3 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协同度的测算
        3.3.1 模型构建、序参量选取及数据整理
        3.3.2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2 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4.1.3 估计结果与讨论
    4.2 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2.2 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4.2.3 模型估计与检验
        4.2.4 估计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机制分析
    5.1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条件与机制框架
        5.1.1 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条件
        5.1.2 质量协同控制的机制框架
    5.2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主导机制
        5.2.1 动力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2.2 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传导过程
        5.2.3 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路径
    5.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辅助机制
        5.3.1 促进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3.2 保障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4 本章小结
6 乳品供应链中养殖与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问题描述与博弈主体策略
        6.1.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经济逻辑
        6.1.3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的基本假设
    6.2 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6.2.1 演化博弈收益矩阵
        6.2.2 复制动态方程与均衡点
        6.2.3 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6.2.4 演化稳定策略形成机理分析
    6.3 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1 补贴机制下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2 惩罚机制下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4 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乳品供应链中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分析
    7.1 问题描述与研究假设
    7.2 信息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7.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7.3.1 乳品加工企业的质量预防水平隐匿
        7.3.2 超市的质量检验水平隐匿
        7.3.3 质量预防水平和质量检验水平均隐匿
        7.3.4 基于内部惩罚和内外部损失分摊契约的比较分析
    7.4 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7.5 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促进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8.1 提高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改善质量协同控制行为
    8.2 健全运行机制,促进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
    8.3 增强综合能力,强化内部监管与服务能力
    8.4 营造良好协同环境条件,提升质量协同控制水平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竞合环境下基于信息和关系的企业战略匹配研究 ——企业集成情报运作与价值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基础理论观点
        1.3.1 信息与关系
        1.3.2 供应链结构单元:供应商-企业-客户
        1.3.3 竞合情报观
        1.3.4 战略匹配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1.6.1 信息与关系维度的整合
        1.6.2 独特的理论研究视角
        1.6.3 竞争情报价值与战略匹配的统一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企业竞争情报的双维度——信息与关系
        2.1.1 竞争情报的信息维度
        2.1.2 竞争情报的关系维度
    2.2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情报
        2.2.1 供应链管理
        2.2.2 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情报研究
    2.3 企业竞争情报价值、供应链增值与供应链情报价值
        2.3.1 企业竞争情报价值
        2.3.2 供应链增值
        2.3.3 供应链情报价值
    2.4 情报价值实现与战略匹配
第三章 竞合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体系及其运作流程分析
    3.1 竞合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信息流程分析
    3.2 信息的扩散特征与企业内外部竞争情报活动的动态过程
    3.3 竞合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情报体系及其运作流程
        3.3.1 企业内部信息、内部关系和内部竞争情报运作流程
        3.3.2 企业外部信息、外部关系和外部竞争情报运作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竞合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增值运作模式研究
    4.1 企业的信息类型、内部关系及企业内部信息和关系的运作框架
        4.1.1 企业的信息类型
        4.1.2 企业的内部关系角色及其信息特性对企业运营决策的支持
        4.1.3 企业内部运营活动中的信息过程和关系运作框架
    4.2 企业外部竞争情报运作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框架
        4.2.1 企业合作关系框架
        4.2.2 企业竞争关系框架
    4.3 企业类型与供应链类型
        4.3.1 企业类型
        4.3.2 供应链类型
    4.4 不同类型企业的内外部竞争情报增值运作模式研究
        4.4.1 防御型企业的竞争情报增值运作模式
        4.4.2 开创型企业的竞争情报增值运作模式
        4.4.3 扩展/虚拟企业模式在合作层面对企业增值运作模式的拓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关系与企业战略体系运作系统
    5.1 企业信息和关系分析
        5.1.1 企业内部信息与关系
        5.1.2 企业外部信息与关系
    5.2 企业战略体系分析
        5.2.1 企业内部战略
        5.2.2 企业外部战略
    5.3 信息-关系与企业战略体系运作系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信息和关系的企业战略匹配模型构建与系统分析
    6.1 企业战略匹配模型构建
        6.1.1 系统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SM)
        6.1.2 基于信息和关系的企业战略匹配模型构建
    6.2 系统分析与讨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7.1 主要的理论分析框架
        7.1.1 企业内部运作框架
        7.1.2 企业内外部交互框架
        7.1.3 竞争情报活动与内部流程的统一框架
        7.1.4 企业外部合作与竞争关系框架
    7.2 主要结论
        7.2.1 信息和关系的统一
        7.2.2 竞争和合作的统一
        7.2.3 情报价值和战略匹配的统一
    7.3 管理启示
        7.3.1 管理决策启示
        7.3.2 理论研究启示
        7.3.3 研究方法启示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学术活动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基于电商参与的供应链环境下农户融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需求不确定下供应链融资经营决策
        1.2.2 产出不确定下经营决策
        1.2.3 供应链成员间努力行为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第2章 供应链金融基本理论
    2.1 供应链金融起源
        2.1.1 产业组织演进
        2.1.2 供应链金融供需双方的业务需求
    2.2 供应链金融概念和特点
        2.2.1 供应链金融概念
        2.2.2 供应链金融特点
    2.3 供应链金融基本模式
        2.3.1 预付账款融资
        2.3.2 存货融资
        2.3.3 应收账款融资
        2.3.4 战略关系融资
    2.4 电商参与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
        2.4.1 农业供应链金融概况
        2.4.2 电商架构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践——旺农贷
    2.5 供应链融资决策理论
        2.5.1 双层规划问题
        2.5.2 博弈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不确定下农户的供应链融资决策
    3.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3.2 农户无资金约束的供应链运营决策
        3.2.1 集中决策
        3.2.2 分散决策
    3.3 农户资金约束下的供应链融资运营决策
        3.3.1 银行融资集中决策
        3.3.2 银行主导式融资分散决策
        3.3.3 平台主导式融资分散决策
        3.3.4 电商担保下融资分散决策
    3.4 算例分析
        3.4.1 银行融资集中决策
        3.4.2 银行主导式融资分散决策
        3.4.3 平台主导式融资分散决策
        3.4.4 电商担保下融资分散决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出不确定下考虑生产努力的农户的供应链融资决策
    4.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4.2 农户无资金约束的供应链运营决策
        4.2.1 集中决策
        4.2.2 分散决策
    4.3 农户资金约束下的供应链融资运营决策
        4.3.1 集中决策
        4.3.2 分散决策
    4.4 算例分析
        4.4.1 不考虑生产努力的供应链决策分析
        4.4.2 考虑生产努力下的供应链决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和启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10)供应链环境下生产企业供应物流优化研究 ——以SE(广西)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物流及生产企业供应物流相关理论
    2.1 物流及企业供应物流概述
        2.1.1 物流、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理论概述
        2.1.2 企业供应链环境概述
        2.1.3 企业供应物流内容与作用
    2.2 物流优化的相关理论及指导方法
        2.2.1 物流优化理论
        2.2.2 物流优化价值的理论
    2.3 物流优化思路及指导方法
    2.4 物流优化中的“效益背反”
第三章 SE公司原木供应物流分析
    3.1 原木供应物流的特点
        3.1.1 木材行业的特点
        3.1.2 木材物流系统的构成
        3.1.3 木材物流的特点
        3.1.4 木材企业对木材供应物流的要求
        3.1.5 木材供应物流目标
    3.2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概况
        3.2.1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模式
    3.3 SE公司供应物流存在的问题
        3.3.1 SE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3.3.2 SE公司独立库存存在的问题
        3.3.3 SE公司原材料供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3.3.4 SE公司物流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3.3.5 SE公司物流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3.3.6 SE公司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优化策略
    4.1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优化目标
        4.1.1 总体优化思路
        4.1.2 优化基本原则
        4.1.3 优化主要目标
    4.2 SE公司木材供应物流信息管理优化
        4.2.1 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
        4.2.2 木材入库管理信息化流程
        4.2.3 木材出库管理信息化流程
        4.2.4 木材库存基本信息管理
        4.2.5 物流管理报表生成
        4.2.6 条形码管理木材库存
    4.3 SE公司的木材库存管理优化
        4.3.1 SE公司木材MRP管理方法
        4.3.2 SE公司MRP库存控制计算模型及程序
        4.3.3 SE公司供应链环境下的MRP方法解决方式
        4.3.4 JMI方法介绍
        4.3.5 SE公司JMI实施步骤
        4.3.6 合理规划联合仓库
    4.4 运输管理优化
        4.4.1 降低运输的成本
        4.4.2 优化运输线路
    4.5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流程和考核体系优化
        4.5.1 第三方物流以及利弊
        4.5.2 第三方物流选择
        4.5.3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运营KPI考核优化
    4.6 SE公司物流优化综合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5.3 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L公司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改进研究[D]. 李世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浅谈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J]. 尚洁.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10)
  • [3]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H公司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 贲莉.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4]基于供应链的A公司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 王鸣松.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5]考虑消费者偏好的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机理与管理策略研究[D]. 王雨.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6]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研究[D]. 安玉莲.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7]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 吴强.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8]竞合环境下基于信息和关系的企业战略匹配研究 ——企业集成情报运作与价值实现[D]. 毋江波. 山西大学, 2019(02)
  • [9]基于电商参与的供应链环境下农户融资决策研究[D]. 邓智婷. 深圳大学, 2019(12)
  • [10]供应链环境下生产企业供应物流优化研究 ——以SE(广西)公司为例[D]. 林坤毅. 广西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