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民主两公开”做好农村基层普法工作

突出“四民主两公开”做好农村基层普法工作

一、突出“四民主两公开” 抓好农村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林永招,吴志勇[1](2020)在《普法依法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协调小组认真履行职责,经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泉港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着。本文聚焦泉港区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做法,以期与

徐立[2](2019)在《广东省法治乡镇创建对策研究 ——以河源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个新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宏伟目标,是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重要指引,为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方向。目前,基层乡镇法治建设仍然比较滞后,法治机制构建不够完善,群众法治意识薄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法治中国建设的因素。法治乡镇创建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必须与本地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坚持依法维权等方面工作统筹推进。如果在某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和制约法治乡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本文以河源市为案例,创新提出“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和’法安河源、德润民心’专题活动相结合,深入推进法治创建工作”的法治建设模式,促进河源市基层治理法治化,推动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结合地方法治建设的相关理论,在当前中央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立足于广东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在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工作中获取的相关资料,总结了 2016年以来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镇街党政机关带头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进一步增强;三是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四是基层民主发展进一步规范。针对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的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从乡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执法人员履职能力、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群众法治观念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最后,就河源市如何更好地推进法治乡镇创建工作提出了对策,要通过健全完善乡镇法治工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人文环境、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健全地方法治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河源市法治建设“四级同创”的实效性,为“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提供法治保障。

文潇雅[3](2018)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研究——以甘肃省岷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担负法治宣传和依法治理职能的司法行政机关来说,紧扣时代主题,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努力开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显得尤为重要。

耿玉石[4](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六个“五年普法”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连续实施的六个五年普法规划,实现了由主管部门普法向全社会大合唱式普法的转变,由法律启蒙教育到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转变,由单一普法向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的转变,为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为依法有序稳定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聃[5](2017)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兼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文中研究指明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确保改革发展稳定的总开关,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就基层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向建华[6](2016)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西周乡里制、隋唐羁縻制、宋朝土司制、清朝保甲制,再发展为现代的“民族区域自治+村民自治”,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划出了不同的轨迹。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路径已迈开轻快脚步,兼具以村级党组织为代表的精英治理、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治理、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的信息化治理的模式及特征。但是,乡村治理主体的职责定位与作用发挥不足,乡村治理制度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体系的运行不够顺畅等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当前和今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应当注重乡村治理法治化制度体系建设,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和村民自治制度。同时,还应当从立法、司法、执法和普法角度,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一是强化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领导。二是要推进以村规民约为主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法治化。三是要推进城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法治化。四是要建立多元互补的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司法功能体系。五是要建立紧跟时代与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普法体系。

朱岩福[7](2016)在《海西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论断,这为新时期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海西顺利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三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姜洁[8](2015)在《依法治市在济南的实践及历史借鉴》文中研究说明依法治市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至为重要。济南市自1989年开展依法治市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指导下,以普法为基础,积极营造全民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社会氛围;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依法治市的历史中借鉴经验:党委高度重视是依法治市的重要保证,积极发挥好人大立法和执法监督作用是依法治市的前提和关键,公民法律素质的普遍提升是依法治市的基础,依法治理全方位推行和典型引路相结合是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路径。

李文静[9](2014)在《我国农村的法治主体建设》文中指出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农村法治建设相对于城市仍比较滞后,法治主体的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不仅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改进农村普法形式,依法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深入贯彻依法行政,杜绝司法腐败,还需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城市资源实现双向流通,引导农民入城,同时支持、鼓励城市人口进驻农村,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深层次动力。

周雨[10](2014)在《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而农村法治环境的构建则是成功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而我国新农村法治环境存在很多不足: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农民权利的保障不够完善等,深化农村改革,法治环境建设成为是重头戏。

二、突出“四民主两公开” 抓好农村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突出“四民主两公开” 抓好农村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普法依法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普法宣传形式单一,普法宣传感染力不强。
    (二)普法宣传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盲区。
    (三)普法依法治理的宣传内容针对性不强。
二、主要对策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二)持续深化村(社区)依法治理
    (三)坚持普法先行
    (四)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
    (五)突出普法形式创新
    (六)细耕法律服务保障“责任田”

(2)广东省法治乡镇创建对策研究 ——以河源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情况
        1.3.2 国外研究情况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法治乡镇建设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法制与法治
        2.1.2 地方法治建设
        2.1.3 法治乡镇创建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
        2.2.2 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理论
        2.2.3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论
3 广东省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工作现状及主要成效
    3.1 广东省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工作概况
        3.1.1 广东省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标准
        3.1.2 广东省河源市法治乡镇(街道)创建工作措施
    3.2 河源市Z镇的基本概况
        3.2.1 Z镇政府法治建设现状
        3.2.2 Z镇S村民主法治村建设现状
    3.3 广东省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3.4 广东省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乡镇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4.2 乡镇法治工作人员的依法治理工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3.4.3 乡镇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4.4 人民群众法治素养有待加强
4 广东省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领导干部履职意识因素制约法治乡镇创建
    4.2 法治监督机制因素制约法治乡镇创建
    4.3 执法人员能力因素制约法治乡镇创建
    4.4 群众法治意识因素制约法治乡镇创建
5 广东省河源市法治乡镇创建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5.1 健全完善乡镇法治工作体制机制
    5.2 营造良好的法治人文环境
    5.3 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5.4 建立健全地方法治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5.5 全面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研究——以甘肃省岷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岷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现状
    (一) “六五”普法工作的启动和推进
        1.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工作
        2. 明确工作职责, 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二) 创新形式, 突出重点,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 创新机制, 突出学法重点
        2. 创新载体, 突出应用重点
    (三) 强化措施, 不断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水平
        1. 大力开展创建活动,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2. 认真实施基层普法, 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发展不平衡, 认识水平存在差距
    (二)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工作载体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监督机制不完善, 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较低
三、提升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努力营造普法工作的良好氛围
        1. 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深入推进体制改革
        2. 加强科学民主决策, 逐步提高决策水平
    (二) 加大普法力度, 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1. 打造固定宣传阵地
        2. 打造媒体宣传阵地
    (三) 转变思维模式, 强化思维创新

(4)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六个“五年普法”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五”普法 (1986-1990) :法律常识的普及
二、“二五”普法 (1991-1995) :专业法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普及
三、“三五”普法 (1996-20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重点普及
四、“四五”普法 (2001-2005) :着力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
五、“五五”普法 (2006-2010) :“法律五进”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活动全面展开
六、“六五”普法 (2011-2015) :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七、六个“五年普法”的基本经验
    (一) 普法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有领导、有组织地系统推进
    (二) 以普法内容上的与时俱进和富有针对性, 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创新和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
    (四) 加强监督检查, 促进普法宣传教育要求落到实处
    (五) 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 全力提高社会法治化水平

(5)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兼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现状
     (一) 把法治教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二) 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 提高基层法治队伍工作能力
        1. 通过加强村规民约的“软法之治”, 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2. 通过规范“矛盾纠纷调解室”建设, 夯实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
        3. 通过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三) 建立重心下移的法治工作机制, 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
        1. 建立健全“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 不断提高基层民主自治水平。
        2. 建立“惠农便民五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制度, 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3. 试行“党员联户”工作制度, 开创基层治理解决问题新途径。
二、基层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一) 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
     (二) 基层依法自治落实不到位
     (三) 基层法治力量依然薄弱
     (四) 基层法治机制不够健全
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对策
     (一) 加大宣传力度, 实现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常态化
        1. 健全法治宣传机制。
        2. 创新法治宣传形式。
        3. 壮大法治宣传队伍。
     (二) 推进依法自治, 实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规范化
        1. 引导基层依法自治。
        2. 切实发挥堡垒作用。
        3. 打造法治示范单位。
     (三) 健全工作机制, 实现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法治化
        1. 运用法治思维解决信访事项。
        2. 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3. 建立基层网格管理平台。
     (四) 强化法治监督, 实现基层依法治理工作透明化
        1. 加强社会监督, 形成良好法治环境。
        2. 完善民主监督, 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6)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一章 乡村治理制度的历史延革及其演变——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乡村治理制度
        一、乡里制度(西周至隋唐时期)
        二、土司制度(宋仁宗至清雍正前期)
        三、保甲制度(清雍正以后至新中国成前)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乡村治理制度
        一、土地改革时期(1950—1952年)
        二、农业合作化时期(1953—1957年)
        三、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年)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到税费改革前的乡村治理制度
        一、乡政村治的多中心治理开端(改革开放初期)
        二、乡政村治的管瘤式治理危机(20世纪80至 90年代)
        三、乡政村治的输血式治理(21世纪初至税费改革前)
    第四节 税费改革后的当代乡村依法治理制度
第二章 来凤县乡村治理法治化实践
    第一节 来凤县乡村治理实践
        一、推进法治乡镇、法治村(社区)和法治院落建设
        二、城乡网格化管理
        三、推进律师进村与法律便民
    第二节 来凤县农村治理法治化模式及其特征
        一、以村级党组织为代表的精英治理模式
        二、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治理模式
        三、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的信息化治理模式
    第三节 来凤县乡村治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
        二、乡村治理主体的自身建设不足
        三、网格员队伍建设不力
        四、乡村司法资源供给不足
        五、乡村普法效能跟不上乡村发展需要
第三章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目标与国家治理善治
        一、国内关于国家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基础与现实
        二、国外关于国家治理与善治理论的研究现状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
    第三节 国家基层行政干预与村民自治
第四章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具体路径
    第一节 强化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
        二、建立推进机制
        三、严格考核奖惩
    第二节 推进村规民约法治化
        一、推进村规民约进一步体现法治化
        二、推进村规民约制定合乎法定程序
        三、强化对村规民约的审核监督
    第三节 推进城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法治化
        一、健全网格员薪酬保障机制
        二、规范部门工作进网格程序
        三、加大社管平台系统建设与功能模块拓展
        四、优化网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
        五、提升乡村网格化治理的法治化保障水平
    第四节 建立多元互补的乡村司法功能体系
        一、在战略上注重发挥大调解体系的补给作用
        二、完善乡村法律顾问制度
    第五节 建立紧跟时代与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普法机制
        一、确保法治宣传方式适合乡村实际
        二、法治宣传内容符合乡村需求
        三、推进法治宣传与其他工作结合
        四、抓好乡村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
结论
参考 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我国农村的法治主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治建设的二维结构
二、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
三、我国农村法治主体建设的现状
四、农村法治主体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的制约
    (二)法律文化传统的影响
    (三)基层行政、司法运行机制的制约
    (四)农民法律认知水平的局限
五、农村法治主体建设的一些对策
    (一)改进普法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法治观念的普及
    (二)加强法律公益组织和律师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支助
    (三)抓好农村执法活动,树立农村法治权威
    (四)借鉴传统治理经验,推进城乡一体化,引入农村精英阶层

四、突出“四民主两公开” 抓好农村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普法依法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为例[J]. 林永招,吴志勇. 中国司法, 2020(02)
  • [2]广东省法治乡镇创建对策研究 ——以河源市为例[D]. 徐立.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研究——以甘肃省岷县为例[J]. 文潇雅.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3)
  • [4]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六个“五年普法”述评[J]. 耿玉石. 泰山学院学报, 2018(01)
  • [5]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兼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J]. 王聃. 党政干部学刊, 2017(04)
  • [6]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D]. 向建华. 湖北民族学院, 2016(10)
  • [7]海西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问题研究[J]. 朱岩福.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6(01)
  • [8]依法治市在济南的实践及历史借鉴[J]. 姜洁.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01)
  • [9]我国农村的法治主体建设[J]. 李文静. 理论视野, 2014(10)
  • [10]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问题探析[A]. 周雨. 第五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 2014

标签:;  ;  ;  ;  ;  

突出“四民主两公开”做好农村基层普法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