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早期局灶性角膜上皮切除治疗的临床观察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早期局灶性角膜上皮切除治疗的临床观察

一、病灶性角膜上皮清除治疗中早期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罗瑞[1](2021)在《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猫难治性角膜溃疡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角膜溃疡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角膜上皮发生任何的缺失都可称为角膜溃疡,为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大多数是由于角膜损伤而继发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患眼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痉挛并伴有脓性分泌物等。简单的角膜溃疡通常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即可痊愈,但当溃疡经久不愈,易转成难治性的角膜溃疡。当发展为深层角膜溃疡时,容易导致角膜穿孔,当角膜发生穿孔或濒临穿孔、视力严重受损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发展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养宠人士越来越多,为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角膜溃疡,本文就选取收集2020年6月1日起至2021年3月1日期间,在广东省深圳地区瑞鹏宠物医院第二中心医院就诊的角膜溃疡病例患病猫共计120例,患眼数共计139例。通过对患猫感染角膜溃疡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不同感染原因进行药物治疗及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联合手术治疗,分别进行疗效分析,为猫角膜溃疡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1)通过临床诊断结合眼科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定角膜溃疡等级,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并进行病因的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一般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比如两性霉素B、那他霉素、氟康唑,也可服用伊曲康唑胶囊等,以及免疫抑制剂类的环孢素滴眼液;当发生病毒所致的角膜溃疡时,选取病原敏感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炎症,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当症状较严重时,或者病毒伴随全身反应,可以应用全身抗病毒治疗的方法,防止感染加重;细菌性角膜溃疡首选妥布霉素联合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联合头孢菌素,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妥布霉素滴眼液(托百士)、氧氟沙星(泰利必妥)局部点眼结合硫酸新霉素消炎眼膏治疗效果较好。(2)先进行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则为难治性角膜溃疡并联合手术进行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方式为:角膜溃疡清创术、角膜板层切除术、带蒂结膜瓣遮盖术、结膜瓣遮盖术、眼睑内翻矫正术及角膜热成型术等治疗,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不同程度角膜溃疡:治疗轻度角膜溃疡患眼5例,有效数为5例,有效率为100.00%;治疗中度角膜溃疡患眼9例,有效数为8例,有效率为88.89%;治疗重度角膜溃疡患眼32例,有效数为29例,有效率为90.62%。可得药物联合手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有效率非常高。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角膜溃疡:治疗浅层角膜溃疡患眼4例,有效数为4例,有效率为100.00%;治疗复杂性角膜溃疡患眼24例,有效数为23例,有效率为95.83%;治疗深层角膜溃疡患眼14例,有效数为12例,有效率为85.71%;治疗边缘性角膜溃疡患眼4例,有效数为3例,有效率为75.00%。总计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6.91%,药物治疗无效后联合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1.30%。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不同角膜溃疡感染原因的结果及分析:其中微生物感染导致的角膜溃疡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患眼11例,有效数为9例,有效率为81.82%;机械损伤导致的角膜溃疡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患眼28例,有效数为26例,有效率为92.86%;化学物质灼烧导致的角膜溃疡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患眼3例,有效数为3例,有效率为100.00%;而由于干眼症(2例)和角膜异物(6例)等原因导致的角膜溃疡联合手术治疗患眼4例,有效数为4例,有效率为100.00%。(3)药物治疗对于浅层的角膜溃疡效果甚好,但角膜溃疡发展为难治性角膜溃疡时,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单纯进行药物治疗。

张红超[2](2021)在《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角膜溃疡(Cornea Ulceration)是兽医临床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病原菌主要为伪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目前,治疗角膜溃疡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如联合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或带蒂结膜瓣遮盖术。但是,对这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对郑州地区102例角膜溃疡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然后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用主要致病菌构建犬角膜溃疡模型,进而观察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和带蒂结膜瓣遮盖术对角膜溃疡的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试验一:102例犬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郑州市三家宠物医院收治的102例犬角膜溃疡病例,统计其发病原因、年龄、性别、品种、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细胞刷蘸取溃疡灶样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细菌培养与纯化,然后使用MALDI Biotyper系统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将所分离的主要菌株做眼科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发病率较高的品种为贵宾、比熊、京巴、柯基和混血犬;年龄从2月龄至1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0.54岁,发病原因主要以外伤(22例,21.57%)和干眼症(14例,13.73%)为主。(2)细菌培养阳性99例,以伪中间葡萄球菌感染的混合感染病例为主;体外抑菌有效的抗生素有头孢甲肟(96.94%)、利福平(98.98%)、妥布霉素(97.96%)、左氧氟沙星(93.88%)和环丙沙星(96.94%);而对四环素(91.84%)、红霉素(96.94%)和氯霉素(51.02%)有耐药性。试验二:不同治疗方法对伪中间葡萄球菌性犬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选用15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使用微量注射器吸取伪中间葡萄球菌菌液注入角膜基质层内构建犬角膜溃疡模型。造模后48 h,使用0.5%聚维酮碘生理盐水溶液对溃疡灶进行冲洗。同时滴加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12次/d,两种药物用药间隔为1 min。造模成功后,随机选择3只犬用于抗生素治疗组,12只犬用于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在术眼消毒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左眼行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右眼行带蒂结膜瓣遮盖术。并于术后7、14、21、28、35和42 d统计相关临床指标和信息。根据临床观察指标和症状进行评分。试验结果如下:(1)单纯抗生素治疗组实验犬在治疗后36-46h内均出现角膜穿孔,前房塌陷,虹膜脱出,羞明,流泪,眼分泌物增多;角膜大面积水肿、不透明,多象限内可见新生血管。单纯抗生素治疗组治疗无效。(2)手术治疗组角膜浑浊度评分: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14和21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28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5和42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3)手术治疗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术前及术后7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21、28和35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42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手术治疗组角膜水肿面积评分: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和14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21、28、35和42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手术治疗组泪液量检测结果:术前及术后2-6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18、32、38和42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在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手术治疗组眼内压检测结果:术前及术后2-6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18、32、38和42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在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三:不同治疗方法对伪中间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犬角膜组织病理学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的12只实验犬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于术后14、28、35和42 d进行手术采取角膜。将采集的角膜沿手术位置一分为二,一半用于组织切片制作,一半用于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试验结果如下:(1)单纯抗生素治疗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角膜上皮层缺失,结构不完整,内皮细胞层部分区域缺失,后弹力层缺失。溃疡灶内可见新生肉芽组织,但无法完全闭合溃疡灶。(2)手术治疗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结构完整,角膜上皮层重新上皮化,纤维蛋白排列整齐有序,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结构完整。带蒂结膜瓣遮盖组溃疡灶处完全覆盖结膜上皮,细胞密度高,排列杂乱无章,基质层可见新生血管,纤维蛋白排列无序。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结构完整。(3)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术后14和28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LR2、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术后35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LR2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其余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2d,两组各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4)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术后14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VEGF、FGF和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术后28d,两组各细胞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5和42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其余生长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四: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的疗效观察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采取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连续观察至60 d。术后泪液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眼内压在术后5-11 d内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余时间点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没有病例出现重复感染,术后恢复效果良好,视力均得到恢复。综上所述,郑州市102例犬角膜溃疡病例中的犬品种多为泰迪和短头颅犬,感染的细菌主要为伪中间葡萄球菌且对红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术后恢复效果优于结膜瓣遮盖术,角膜愈合与透明度良好,纤维蛋白排列整齐有序,上皮层结构完整。

张希[3](2021)在《角膜交联技术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病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角膜交联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并接受了角膜交联术治疗的24例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共24只眼),通过比较24位既往患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在接受角膜交联术前后,术眼的病灶上皮缺损的大小,愈合时间,裸眼视力,探讨角膜交联术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角膜刮片涂片及培养,联合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并应用眼前节照相和前节OCT检查协助评估角膜溃疡的浸润深度和上皮缺损大小。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给予角膜交联术辅助治疗。记录患者治疗术前术后眼部病情变化。结果:在参与研究的24例患者中,共13例男性,11例女性,平均年龄54.08±13.21,最大年龄为71岁,最小年龄33岁。患病的24只眼,全部进行了角膜交联术治疗,平均溃疡面积14.55±11.71mm2,平均再上皮化时间7.07±2.2天,19例患者裸眼视力提高,没有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没有观察到角膜失代偿,1例患者术后病情进展,进行了角膜移植术。结论:角膜交联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治疗非深度浸润的真菌性角膜炎时,角膜交联术相较于板层、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具有安全有效、高效、原材料成本低廉、无切口的优点。患者痛苦小,接受力强,避免了角膜移植术后的多种并发症,如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植片融解、脱落、再次行角膜移植术的风险。节省了角膜移植术后所需的大量护理时间以及抗排斥治疗的成本。患者术后满意度高、视力提高明显,在未来可以作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替代方法。

李涵灵[4](2021)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内淋巴管增生研究》文中提出[目 的]通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疾病模型的建立以追踪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中小鼠角膜内淋巴管增生规律,以探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程转规与淋巴管生成关系,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 法]使用角膜环钻对BLA/C小鼠角膜中央上皮制造规律圆形缺损,实验组小鼠右眼接种1型单纯疱疹病毒,左眼接种等体积DMEM培养液,另取一组小鼠双眼接种同等体积为空白对照组。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评估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在、接种即刻、接种病毒感染后3D、5D、7D、10D、14D、28D、58D时间点眼表临床症状、角膜混浊度、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等三个方面进行眼部临床症状评估,并进拍照、记录数据;再对每个时间点的小鼠角膜取进行取材固定,对其进行LVYE-1、CD3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程中各阶段角膜淋巴管、血管的位置、形态及分布规律,计算出各感染阶段中角膜内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血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淋巴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数据,并与空白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以得出在单纯病毒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中各感染阶段临床症状表现规律,总结淋巴管、血管生长特点及规律,以得出淋巴管密度、血管密度、血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淋巴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结 果]1).小鼠右眼角膜在环钻形成角膜上皮缺损后3天内可修复,但此后眼部临床症状逐渐加重,10~14天时角膜溃疡及角膜水肿形成,症状严重程度达到高峰,可出现免疫反应介导的角膜基质炎,病情发展至接种病毒28天后眼部症状缓解,角膜上皮修复,角膜水肿消退,残留角膜混浊。整个病程中,眼部临床症状、角膜混浊度、荧光色染色等评分均在接种1型单纯疱疹病毒后3天~14天时呈现上升的趋势,眼部临床症状、荧光色染色评分在接种28天后下降,角膜瘢痕形成,角膜透明度降低。小鼠左眼、空白对照组在整个病程中均未出现感染临床症状。2).感染1型单纯疱疹病毒病毒后3天,淋巴管早于血管有长入角膜内的趋势,病程发展到5以后,淋巴管与血管已伴随长入角膜内,两者出现分叉,直至14天时,血管末端相比淋巴管更能接近角膜溃疡处,而28天以后,淋巴管、血管均已靠近角膜溃疡处或已长入角膜溃疡内,两者成网状分布交错生长,形成规模不再进展。小鼠左眼、空白对照组的小鼠角膜在整个观察期内未见血管、淋巴管长入角膜。3)小鼠右眼角膜内血管密度与淋巴管密度在整个病程中呈现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第7天时血管与淋巴管密度相当,当至第28天~58天时血管密度与淋巴管密度均已稳定不再有明显变化。4)在感染病毒5天内,淋巴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较血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的距离远,而此后,血管生长均大于淋巴管更接近角膜中央,血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大于淋巴管末端至角膜缘,直至28D天后血管末端趋于接近角膜中央溃疡趋于灶,淋巴管也可靠近角膜溃疡区或长入其内。5)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与血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淋巴管末端至角膜缘生长规律相似,在急性期3天~14天时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而至28天~58天时上升趋势缓慢趋于稳定,与眼部临床症状呈相似的表现趋势,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血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淋巴管末端至角膜缘与眼部临床症状的发展变化一致,在急性期即感染14天以前,眼部临床症状严重,病程发展较快,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血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淋巴管末端至角膜缘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当疾病发展至慢性期及28天以后时,临床症状逐渐缓解趋于稳定时,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血管末端至角膜缘距离、淋巴管末端至角膜缘也基本形成规模不再有明显变化。[结 论]1)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早期角膜上皮可在3天内修复,但病情仍在发展;2)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过程中伴随着角膜内血管和淋巴管的增生;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中,淋巴管与血管的增生可不同步;4)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程中淋巴管早于血管长入角膜内,病程后期血管生长速度快于淋巴管,血管末端更接近角膜中央溃疡灶;5)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程中急性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情发展较快,淋巴管密度、血管密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直至病程晚期形成规模不再进展;6)淋巴管生长可加重局部免疫炎症反应,从而造成角膜损伤,但角膜淋巴管的生成也有助于减轻角膜水肿;7)不同时期对血管和淋巴管的调控有望成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预防与治疗靶点。

王岚[5](2021)在《树鼩细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白介素-17在模型中的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眼表疾病,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是其常见的病原菌。本实验建立树鼩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观察模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征,并观察树鼩细菌性角膜炎病理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L-17在树鼩细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方法](1)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化增菌后,分别挑取细菌单菌落至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37℃恒温摇床振荡培养24h,调节菌浓度至1×109 CFU/ml。将36只成年健康树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PA组、SAU组和对照组。采用角膜接触镜辅助的角膜划痕法造成树鼩角膜损伤,将菌悬液接种于受损角膜。PA组滴加铜绿假单胞菌菌液,SAU组滴加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对照组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成功建立模型后第1、4、7、14天通过前段照相、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对模型感染症状进行评估,病理切片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鉴定感染角膜组织中的微生物,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2)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后,在上述相应时间点进行取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树鼩角膜组织中IL-17mRNA的表达,ELISA及Western Blot印迹方法检测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PA组和SAU组成功感染的树鼩均出现典型临床症状,角膜炎临床表现、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规律相吻合。两个模型组病情发展过程相似:在造模后24-36 h内出现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角膜水肿,基质层有炎性浸润,共聚焦检查可见划痕并在划痕周围伴有高反光的炎症细胞。随后炎症反应逐渐增强,感染后第4d进入高峰期,炎性渗出增多,形成浸润性病灶,基质层炎症细胞有更广范围的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共聚焦检查显示溃疡区域炎症细胞密度更大,伴有中高反光坏死组织。感染后第7d进入恢复期,炎性浸润减弱,角膜逐渐恢复透明,角膜结构进行修复,溃疡面开始愈合但极易遗留瘢痕。角膜组织培养物DNA测序结果证实PA组和SAU组树鼩角膜炎症分别系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造模成功率为92%和100%。(2)成功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IL-1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在树鼩角膜中与角膜炎症的严重情况基本一致,感染后IL-17表达逐渐升高,第4d达到表达峰值,之后表达逐渐降低。但模型组组间比较,感染后相同时间点PA组和SAU组的IL-1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采用角膜接触镜辅助的角膜划痕法成功建立了更接近人细菌性角膜炎自然感染病程的树鼩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奠定基础。(2)IL-17在树鼩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模型中均有表达,且与病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在角膜炎症反应较为严重、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的感染初期及炎症高峰期,IL-17有高表达。证明IL-17参与了树鼩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生发展,但是其具体功能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韩子嫚[6](2021)在《新冠疫情期间应用部分穿透性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研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应急性、治疗性部分穿透性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对重度感染性角膜溃疡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科行应急性、治疗性部分穿透深板层角膜移植的患者23例(眼),其中男14眼,女9眼,平均年龄58.4±15.0(23~82)岁,角膜溃疡病灶直径(mm):6.674±1.202(5~9),病灶穿孔部分平均直径(mm):2.630±0.772(2~5)。按照术中使用角膜植片类型,分为甘油冷冻保存人角膜组和生物工程角膜组,其中甘油冷冻角膜组12眼、生物工程角膜组11眼。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原发病控制率、眼球解剖完整性;次要观察指标为: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3、7天、1、3、6月及最后一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及中央角膜厚度、并发症。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21眼原发病得到控制,保留了眼部解剖的完整性,两组角膜在原发病控制率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949)。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天):生物角膜组7.4±3.239、甘油冷冻保存人角膜组6.45±3.012,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426)。术后3、7天、1、3、6月及最后一次随访的平均BCVA(Log MAR),生物工程角膜组分别为:2.85±0.76、2.85±0.76、2.77±0.90、2.52±0.85、2.50±0.90、2.50±0.90;甘油冷冻保存人角膜组分别为:2.95±0.65、2.95±0.65、2.93±0.51、2.48±0.77、1.83±0.75、1.83±0.7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分别为0.756、0.756、0.705、0.654、0.061、0.061)。术后7天开始,两组角膜植片,在角膜透明度评分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分别为0.006、0.036、0.01、0.029、0.029)。术后3个月起,两组植片在角膜新生血管评分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分别为0.003、0.001、0.001)。术后3、6个月,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μm):生物工程角膜组1029.00±64.45(978~1205)、972.50±62.21(872~1103);甘油冷冻保存人角膜组:1025.91±52.98(977~1107)、921.00±49.20(867~996),二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468;P=0.072)。7眼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及时予以治疗后均得到控制,两组植片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481)。结论:新冠疫情期间应急性、治疗性部分穿透性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对重度感染性角膜溃疡的病人治疗中,在控制原发病和眼球解剖完整性上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在部分穿透性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应用中,生物工程角膜和甘油冷冻保存人角膜在临床疗效上,几乎不存在差异。因此在缺乏新鲜人角膜时,对重度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中,可利用生物角膜和甘油冷冻保存人角膜行应急性、治疗性部分穿透性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罗顺荣,吴护平,林志荣[7](2020)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角膜胶原交联术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2例(82眼),在联合用药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行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主观症状、角膜溃疡愈合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溃疡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观察时间为6个月至3年,角膜溃疡逐渐愈合形成不同程度瘢痕71例(愈合率87%),其中视力提高且不需要再次手术患者52例;病情仍然进一步加重,急性期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8例,急性期行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患者1例;溃疡稳定但再次复发加重并行角膜移植术患者2例。结论: 角膜胶原交联术是真菌性角膜溃疡新的治疗方法,且其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简单、安全、有效。

刘娟君[8](2020)在《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1.根据排纳标准,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院门诊经眼前段检查、角膜荧光染色检查、溃疡组织刮片检查染色及细菌培养等检查筛选出的、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83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50眼)和对照组41例(50眼)。在治疗前,对两组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病种、基本病情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在保持患者原有抗生素滴眼液不变的基础上,对两组病例进行差异化治疗:治疗组为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照组单纯使用角膜修复剂,角膜修复剂均选用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两组疗程均为6周。3.采集病例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的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等信息,采用溃疡面积、裸眼视力等指标,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1.治疗6周后,治疗组显效8例(16%),有效38例(76%),无效4(8%);对照组显效2例(4%),有效37例(74%),无效11(22%),?2=27.49,P<0.05,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25)。且对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三个时间点的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发现,治疗2周后两组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4周后、治疗6周治疗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在改善角膜溃疡面积方面,治疗6周后,治疗组溃疡面积(3.08±0.46),对照组溃疡面积(3.16±0.46),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研究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结论:1.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可以加快对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的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角膜的修复,包括细菌性角膜溃疡、真菌性角膜溃疡、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和蚕蚀性角膜溃疡等。2.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治疗角膜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促进角膜溃疡的修复愈合,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角膜修复剂治疗。3.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治疗角膜溃疡的疗效与治疗时长呈正相关,但其最佳治疗周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治疗角膜溃疡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贾杰[9](2020)在《树鼩真菌性角膜炎病程全转录组分析及miR-204-3p靶向KRT16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其中茄病镰刀菌是最主要的致病性真菌。目前临床低毒、高效的抗真菌药物有限,且存在角膜供体缺乏、手术后感染复发率高的问题。真菌性角膜炎已经成为眼科疾病中最棘手的眼科疾病之一,至今没有特别有效根治的方法。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及致病性真菌感染后的免疫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动物模型是进行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研究和抗真菌药物研发的重要手段。由于啮齿类动物和兔的角膜结构与人类的差异,已建立的动物模型在角膜疾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受限,因此亟待开发更为适合的、经济实惠的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树鼩角膜结构与人类非常相似,其感染茄病镰刀菌初期的角膜症状也与人类真菌性角膜炎症状较为相似。通过研究树鼩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有利于研究人类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理,为抗真菌药物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茄病镰刀菌感染树鼩角膜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树鼩模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树鼩真菌角膜炎不同病程下(茄病镰刀菌感染树鼩角膜7天、14天和30天后)的角膜组织mRNA、miRNA、circRNA以及lncRNA表达谱,统计分析不同感染时期树鼩真菌性角膜炎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关联分析,构建不同感染时期树鼩真菌性角膜炎网络调控通路:(1)miRNA-mRNA、circRNA-mRNA、lncRNA-mRNA关联分析miRNA、circRNA和lncRNA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2)构建lncRNA-mRNA-miRNA、circRNA-mRNA-miRNA调控网络,分析树鼩真菌性角膜炎不同病程中差异性表达基因的调控网络。同时筛选在树鼩真菌性角膜炎不同病程下显着性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向mRNA,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研究miRNA和mRNA的靶向关系;并通过向真菌性角膜炎树鼩的角膜组织注射miRNA(miR-204-3p)进行体内实验,造成角膜组织特异性高表达miRNA,Western blot检测角膜组织靶蛋白(KRT16)表达水平,病理分析注射miRNA后角膜组织病理特征,研究miRNA及其靶基因在树鼩真菌性角膜炎角膜恢复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果感染7天后,82个mRNA(上调67个,下调15个),64个miRNA(上调27个,下调37个),59个circRNA(上调32个,下调27个),141个lncRNA(上调133个,下调8个)显着性差异表达;感染第14天,56个mRNA(上调54个,下调2个),63个miRNA(上调19个,44个下调),14个circRNA(上调8个,下调6个)和31个lncRNA(上调22个,下调9个)显着性差异表达;感染第30天,41个mRNA(上调37个,下调4个),20个miRNA(上调18个,下调2个),6个circRNA(上调5个,下调1个)和36个lncRNA(上调24个,下调12个)显着性差异表达;29个mRNA和14个miRNA在感染第7天、14天和30天均显着性差异性表达。显着性差异表达的基因多富集于应激和免疫反应生物学功能,PI3K-Akt、NF-κB、Jak-STAT 信号通路。感染7天、14天和30天均显着性上调表达的13个mRNA,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并与显着性差异表达3个miRNA和7个lncRNA具有靶向关系;感染前期(7天和14天)均显着性差异性表达的23个mRNA(上调16个,下调7个)主要富集于PI3K-Akt、Jak-STAT信号通路,且与显着性差异表达11个miRNA和2个lncRNA具有靶向关系;感染后期(14天和30天)均显着性差异性表达的10个mRNA(上调9个,下调1个),主要富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相关通路(KEGG pathway:tup05150),与显着性差异表达的7个miRNA具有靶向关系的。qPCR检测树鼩感染茄病镰刀菌感染7天、14天和30天角膜组织中ALPL、TREML1、PDE1B、KLK7、miR-204-3p、miR-214-3p 和 miR-149-5p 基因表达水平,qPCR结果与RNA测序结果一致。ceRNA分析结果显示显着性差异表达的7个miRNA、37个lncRNA和4个mRNA构建了 49条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显着性差异表达的25个miRNA、38 个 circRNA 和 62 个 mRNA 构建了 188 条 circRNA-miRNA-mRNA 调控网络。miR-204-3p和KRT16基因在茄病镰刀菌感染后7天、14天和30天均呈现显着性差异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二者具有靶向结合关系。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树鼩角膜组织注射miR-204-3p 7天、14天后,注射眼的角膜组织中miR-204-3p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眼的角膜,且注射眼的角膜组织中KRT16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未为注射眼的角膜组织。角膜组织病理检测发现,相比未注射miR-204-3p的对照组,注射miR-204-3p后,真菌性角膜炎症状较轻,病程缩短,角膜恢复明显。结论本研究对树鼩真菌性角膜炎不同病程阶段的角膜全转录组分析获得关键差异性表达基因包括 KRT16、TREML1、LPS、CCL2 和 CCR2、CCL7 和 CCR7、IL-1β,重要的miRNA包括miR-204-3p、miR-214-3p以及miR-149-5p;重要的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NF-κB、Jak-STAT信号通路信号通路。另外,本研究证实了 miR-204-3p通过靶向KRT16调控树鼩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恢复。同时,本研究构建了一系列调控网络关系,阐述了真菌感染过程中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今后研究人类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以及抗真菌药物靶点筛选提实验依据。

王熠[10](2020)在《SHIP-1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炎症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研究SHIP-1(含SH2肌醇5磷酸酶1,SH2-containing inositol 5’-phosphatase 1)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免疫炎症的调控作用,探讨SHIP-1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和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6~8周龄的雄性近交系C57BL/6小鼠,通过角膜划痕接种法(角膜上划#字划痕再滴入病毒液)建立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感染模型,观察小鼠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模型不同时间的临床表现。在角膜单疱病毒感染造模后第14天给予SHIP-1拮抗剂或SHIP-1激动剂干预,拮抗剂干预是予以结膜下注射5微升SHIP-1拮抗剂3α-Aminocholestane(氨基胆甾烷),对照组予以相同剂量溶剂小鼠结膜下注射。激动剂干预是予以结膜下注射5微升SHIP-1激动剂Rosiptor(罗西普托),对照组予以相同剂量溶剂对小鼠结膜下注射。拮抗剂和激动剂干预后第1、3、7、14天进行随访,并根据角膜溃疡面积、深度、溃疡形态及角膜新生血管进行临床评分。干预后第14天,小鼠采取脊髓脱臼法致死,取角膜进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角膜中CD4+细胞、SHIP-1,取角膜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取脾脏、淋巴结、三叉神经节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细胞和CD8+细胞。结果:1.小鼠角膜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第1天,角膜表面粗糙,透明,虹膜纹理清楚,瞳孔可见;感染后第3天,角膜表面粗糙,部分角膜混浊,虹膜可见,瞳孔窥不清;感染后第7天,角膜表面粗糙,大部分角膜混浊,并且密度增大,呈灰白色的浑浊,角膜缘可见新生血管,虹膜部分可见,瞳孔窥不清;感染后第14天,角膜中央溃疡灶白色致密,覆盖整个瞳孔区,虹膜不见,新生血管长至瞳孔区,可有前房积血或前房积脓。2.小鼠SHIP-1拮抗剂处理后第14天,小鼠角膜HE染色可见实验组角膜上皮仍不光滑完整,角膜基质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对照组角膜上皮较光滑完整,角膜基质轻度水肿,少量炎症浸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CD4+细胞浸润增加,SHIP-1于角膜上皮下和基质表达少。特异性拮抗了SHIP-1之后可加重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炎症反应。处理后第14天,两组间临床评分(8.67±1.03 vs.6.33±0.52,t=5.534,p=0.003)和角膜新生血管评分(7.83±0.41 vs.5.33±1.63,t=3.478,p=0.018)的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显着性。小鼠颈部淋巴结和脾脏流式细胞计数发现实验组中CD4+和CD8+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峰值1.6K vs.675,峰值1.7K vs.550;峰值24K vs.4K,峰值9.5K vs.1.5K)。3.小鼠SHIP-1激动剂处理后第14天,HE染色可见实验组角膜上皮光滑完整,角膜基轻度水肿,炎症细胞少量浸润;对照组角膜上皮较光滑完整,角膜基质轻度水肿,大量炎症浸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CD4+细胞浸润少,SHIP-1于角膜上皮下和基质表达多。特异性激动了SHIP-1之后可减轻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炎症反应。处理后第14天,两组间临床评分(4.50±0.55 vs.6.50±0.55,t=-5.477,p=0.003)和角膜新生血管评分(2.17±1.72 vs.3.38±0.41,t=-2.712,p=0.042)的结果显示出显着性统计学差异。通过对小鼠颈部淋巴结进行流式细胞计数,发现实验组中CD4+和CD8+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峰值55 vs.140,峰值45 vs.110);通过对小鼠脾脏进行流式细胞计数,发现实验组中CD4+细胞数稍高于对照组(峰值275 vs.210),CD8+细胞数稍高于对照组(峰值160 vs.125)。结论:1.通过对SHIP-1的调控可以干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炎症发展过程。2.SHIP-1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CD4+T细胞的调控完成的。

二、病灶性角膜上皮清除治疗中早期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灶性角膜上皮清除治疗中早期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猫难治性角膜溃疡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s)
第1章 引言
    1.1 角膜的基本结构与机理特点
        1.1.1 角膜的基本结构
        1.1.2 角膜结构的机理特点
    1.2 角膜溃疡诱因及病因
        1.2.1 真菌性角膜溃疡
        1.2.2 细菌性角膜溃疡
        1.2.3 病毒性角膜溃疡
    1.3 角膜溃疡症状
    1.4 难治性角膜溃疡的发生
    1.5 角膜溃疡诊断方法
    1.6 难治性角膜溃疡的治疗
        1.6.1 药物治疗
        1.6.2 药物联合手术治疗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难治性角膜溃疡的诊断与治疗
    2.1 病例、诊断仪器及治疗药物
        2.1.1 临床病例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2.1.3 试验主要药品
    2.2 诊断及结果分析
        2.2.1 临床检查
        2.2.2 眼科检查
        2.2.3 实验室检查
        2.2.4 纳入标准
        2.2.5 排除标准
        2.2.6 角膜溃疡分级
        2.2.7 治疗原则
        2.2.8 临床检查结果
        2.2.9 眼科学检查结果
    2.3 治疗及结果分析
        2.3.1 药物治疗
        2.3.2 手术治疗
        2.3.3 术后护理
        2.3.4 疗效评判
        2.3.5 治疗结果及分析
    2.4 讨论
        2.4.1 难治性角膜溃疡的诊断
        2.4.2 难治性角膜溃疡的治疗
第3章 典型病例分析
    3.1 病例分析 1: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疱疹病毒所致角膜溃疡
    3.2 病例分析 2: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猫复杂性角膜溃疡
    3.3 小结
    3.4 角膜溃疡的预防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角膜溃疡的病因和愈合机制
        1 角膜溃疡的病因与致病机制
        1.1 角膜溃疡的病因
        1.2 角膜溃疡的致病机制
        2 角膜上皮层伤口的愈合机制
        2.1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2.2 Toll样受体2
        2.3 蛋白酶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2.4 细胞外基质(ECM)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3 角膜基质伤口的愈合机制
        3.1 愈合过程中角膜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3.2 免疫系统细胞在基质修复中的作用
        3.3 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外基质的改建
        3.4 与基质创面愈合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
    第二章 治疗角膜溃疡方法的研究进展
        1 药物治疗
        2 角膜工程生物材料
        2.1 胶原蛋白
        2.2 丝素蛋白
        2.3 明胶
        2.4 脱细胞角膜
        2.5 壳聚糖
        2.6 其他合成聚合物水凝胶
        3 手术治疗
        3.1 角膜溃疡清创术
        3.2 结膜瓣遮盖术
        3.3 羊膜移植术
        3.4 穿透角膜移植术
        3.5 板层角膜移植术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102例犬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1 材料
        1.1 临床病例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常用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
        2.3 MALDI Biotyper系统鉴定细菌和细菌保存
        2.4 药物敏感性试验
        3 结果
        3.1 病因
        3.2 发病率
        3.3 品种
        3.4 性别和年龄
        3.5 治疗方法
        3.6 治疗效果
        3.7 细菌学分类
        3.8 药物敏感性试验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治疗方法对犬伪中间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试剂配制
        1.4 仪器和设备
        1.5 手术器械
        2 方法
        2.1 造模前准备
        2.2 麻醉与保定
        2.3 术部消毒
        2.4 角膜溃疡模型建立
        2.5 手术治疗前准备
        2.6 抗生素治疗组
        2.7 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
        2.8 术后护理
        3 术后临床常规检查及裂隙灯观察
        3.1 临床检查
        3.2 裂隙灯检查
        3.3 治疗过程中犬泪液量检测
        3.4 犬眼内压测定
        4 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抗生素治疗组裂隙灯观察的变化
        5.2 手术治疗组裂隙灯观察
        5.3 临床评分
        5.4 泪液量检测结果
        5.5 眼内压检测结果
        5.6 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5.7 三种治疗方案的愈合时间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治疗方法对角膜溃疡模型犬角膜组织病理学与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剂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犬术前准备
        2.3 手术采样
        2.4 组织切片制作
        2.5 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组织病理学观察
        3.1.1 抗生素治疗组组织病理学观察
        3.1.2 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病理学切片观察
        3.2 qPCR检测角膜细胞因子的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的疗效观察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
        1.2 临床病例介绍
        2 方法
        2.1 术前临床检查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护理
        2.4 术后临床检查
        3 结果
        3.1 术前检查结果
        3.2 术后检查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

(3)角膜交联技术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真菌性角膜炎
        2.1.1 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点
        2.1.2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
        2.1.3 真菌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
        2.1.4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
        2.1.5 真菌性角膜炎的传统治疗
    2.2 角膜交联技术
        2.2.1 角膜交联技术的原理
        2.2.2 角膜交联技术的发展历史
        2.2.3 角膜交联术的操作方法
    2.3 角膜交联术用于治疗感染性角膜炎
        2.3.1 感染性角膜炎对角膜的损伤
        2.3.2 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原理
    2.4 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成果
    2.5 角膜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诊断方法
        3.2.1 临床表现及病史
        3.2.2 辅助检查
    3.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1 纳入标准
        3.3.2 排除标准
    3.4 治疗方法
        3.4.1 药物治疗
        3.4.2 手术治疗
    3.5 预后评估
第4章 结果
    4.1 完成角膜愈合的情况
    4.2 溃疡位置
    4.3 前房积脓
    4.4 视力恢复情况
    4.5 真菌培养结果
    4.6 系统性疾病
    4.7 不良事件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内淋巴管增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中的局部免疫反应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树鼩细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白介素-17在模型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建立树鼩细菌性角膜炎模型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IL-17在树鼩细菌性角膜炎模型中的表达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新冠疫情期间应用部分穿透性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研究对象
        2.角膜来源
    二、纳排标准
    三、手术方法
        1.手术方法
    四、术后处理
    五、术后用药
    六、术后随访
    七、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视力
        1.1 术前视力
        1.2 术后平均BCVA
    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天)
    三、角膜植片中央厚度(μm)
    四、角膜透明度
    五、角膜新生血管
    六、原发病的控制情况
    七、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非人供体来源的替代角膜植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现代医学对角膜溃疡的认识
    2.传统医学中对角膜溃疡的认识
    3.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数据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背景资料分析
    2.2 治疗后资料分析
    2.3 治疗结果分析
    2.4 安全性评价
3.讨论
    3.1 研究意义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
    3.3 病因病机探讨
    3.4 托里消毒散的来源、方药组成及分析
    3.5 托里消毒散的现代研究
    3.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9)树鼩真菌性角膜炎病程全转录组分析及miR-204-3p靶向KRT16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2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3 真菌性角膜发病的分子免疫机制
    4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第一部分 树鼩的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树鼩真菌性角膜炎不同病程全转录组水平差异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miR-204-3p靶向调节KRT16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miR-204-3p调控KRT16基因在树鼩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资助项目
致谢
附录

(10)SHIP-1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炎症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
    3.2 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形态学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表现
    3.3 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免疫学改变
    3.4 拮抗 SHIP-1 可加重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炎症反应
    3.5 激动 SHIP-1 可减轻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炎症反应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和角膜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病灶性角膜上皮清除治疗中早期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猫难治性角膜溃疡的疗效分析[D]. 罗瑞.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D]. 张红超. 扬州大学, 2021
  • [3]角膜交联技术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病中的作用[D]. 张希. 吉林大学, 2021(01)
  • [4]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内淋巴管增生研究[D]. 李涵灵.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5]树鼩细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白介素-17在模型中的表达[D]. 王岚.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新冠疫情期间应用部分穿透性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溃疡[D]. 韩子嫚.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J]. 罗顺荣,吴护平,林志荣.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08)
  • [8]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临床观察[D]. 刘娟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9]树鼩真菌性角膜炎病程全转录组分析及miR-204-3p靶向KRT16的调控作用[D]. 贾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SHIP-1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炎症调控的研究[D]. 王熠. 浙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早期局灶性角膜上皮切除治疗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