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活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试验

丁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活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试验

一、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程海新,刘小会,田超,赵立波[1](2021)在《北京市2家儿童医院益生菌制剂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合理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2家儿童医院")益生菌制剂在门急诊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应用现状,探讨益生菌制剂在IBD中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2家儿童医院门急诊IBD处方516张,结合国内外指南,对其中益生菌制剂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2家儿童医院516张门急诊IBD处方中,药品金额共78 376.03元。其中,益生菌制剂处方147张,药品金额12 980.74元;涉及的益生菌制剂包括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68张)、复方嗜酸乳杆菌片(42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4张)、酪酸梭菌活菌散(14张)和布拉氏酵母菌散(5张);益生菌制剂不合理处方45张,涉及药品金额5 166.4元,不合理类型包括遴选药品不适宜(42张)和联合用药不适宜(3张)。结论:门急诊儿童IBD患者益生菌制剂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王长聪[2](2021)在《益生菌干预治疗儿童腹泻有效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尽管全球在降低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腹泻仍然是对儿童健康的严重威胁,尤其是对于5岁以下儿童。益生菌可以用来预防和改善腹泻发生的严重程度,对腹泻具有积极作用,但国内外尚无研究报道益生菌干预对18岁以下腹泻患儿的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本研究通过检索收集益生菌干预和腹泻患儿的腹泻指标,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生菌干预在腹泻患儿中的作用进行系统评估,为临床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Pub 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电子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电子数据库中,按照PICOS原则和纳入排除标准同时检索,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摘取,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R software version 3.6.2“meta”包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连续性结果变量用标准均值差(SMD)和95%置信区间(CI)评价,二分类结果用风险比(RR)和95%CI描述。当原始文献中没有直接提供连续变量的标准差时,采用Cochrane手册中提供的公式计算相应的标准差。用I2统计量评估统计学异质性,进行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用Egger检验识别可能的发表偏倚,并利用亚组分析探究潜在的异质性。结果:本研究检索到中文文献1583篇,其中万方数据库465篇,知网数据库13篇,维普数据库13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092篇;检索到英文文献14704篇,pubmed数据库7116篇,web of science数据库6018篇,Cochrane数据库1570篇。去除重复文献并对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进行阅读,并对其中293中文文献和170篇英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本研究最终纳入了符合标准的文献140篇,其中中文文献87篇,英文文献53篇,其中研究指标包括腹泻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第三天腹泻次数、干预后腹泻次数、第三天腹泻频率和干预后腹泻频率等7项。本研究根据GRADE系统的标准要求,经过评估认为所有的结局指标均应当考虑降低至少一个质量等级,因此所有结果的证据等级均为中等质量。以I2为检验指标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除第三天腹泻频率结局指标外,其余指标均具有高异质性的特征。分别有113篇、38篇和57篇文章研究腹泻持续时间和呕吐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益生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腹泻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SMD=-1.456(-1.640,-1.273)]、呕吐持续时间[SMD=-1.142(-1.436,-0.848)]和发热持续时间[SMD=-1.485(-1.771,-1.199)]。此外,研究第三天腹泻次数的文章和干预后腹泻次数的文章分别有23篇和29篇,综合分析的结果同样表明,益生菌干预对于改善腹泻患儿的第三天腹泻次数[SMD=-0.373(-0.617,-0.128)]和干预后腹泻次数[SMD=-1.014(-1.376,-0.653)]也有积极有益的作用。本研究同时分析了益生菌干预对第三天腹泻频率和干预后腹泻频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益生菌干预还可以降低腹泻患儿在第三天和干预后腹泻发生率,益生菌组第3天的腹泻发生率为34.67%(1378/4001),安慰剂或无效治疗对照组为58.22%(2224/3820)[RR=0.597(0.569,0.627)]。益生菌组干预后的腹泻发生率为29.38%(718/2444),而安慰剂或无效治疗对照组为46.33%(1067/2303)[RR=0.651(0.582,0.729)]。结论:1.益生菌干预可能可以有效缩短腹泻儿童的腹泻持续时间,且对不同类型的腹泻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益生菌干预还可能缓解腹泻儿童的其他常见症状,缩短腹泻患儿的呕吐持续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还可以降低干预第三天和干预后的腹泻发生风险;3.与非轮状病毒腹泻相比,益生菌对于治疗轮状病毒腹泻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4.联合使用多种益生菌可能会对腹泻儿童产生更好的治疗作用。

吕俊玲,李婷,裴艺芳,薛薇,李超,张田,赵紫楠[3](2020)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急慢性腹泻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6月2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完成文章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临床研究,涉及患者1122例,适应证包括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儿童急性腹泻、成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5项研究结果显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1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显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1项RCT结果显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有效治疗成人腹泻且安全性良好。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预防与治疗儿童及成人多种腹泻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4](2020)在《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指出高通量宏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等技术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内栖息种类超过1 500多种,生物量接近于1014菌落形成单位,并给机体增加约60万个基因。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起生物屏障、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并对机体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年龄、环境、饮食、疾病及用药等因素会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同时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感染,二重感染)、肝病、消化道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等密切有关,肠道微生态可为各类相关疾病甚至是肿瘤免疫治疗提供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微生态调节剂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起较好的调节作用,随着人体微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微生态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微生态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微生态学研究技术及相关的概念颠覆了以往的医学认知。因此我们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新版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供广大临床医师在选择和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时参考。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5](2020)在《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认为肠道是人体最庞大和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与感染、肝病、消化道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等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为各类相关疾病,甚至是肿瘤免疫治疗提供诊断工具与治疗策略[1]。微生态干预在人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综合治疗中也受到了高度重视。高通量宏基因测序技术应用研究发现,肠道内可能栖息着种类更多的细菌,其总生物量接近于

郑雨微[6](2020)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晚期早产儿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和PD-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

樊赛男,张坤,吕安平[7](2020)在《益生菌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黄疸在新生儿期常见,光疗是新生儿黄疸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也有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益生菌因其有益于宿主健康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黄疸患儿,特别是接受光照治疗同时添加益生菌,更有利于黄疸消褪。研究表明胆红素代谢异常与微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就益生菌辅助治疗新生黄疸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相关综述。

方玢[8](2020)在《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对早产小鼠远期行为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对早产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及远期行为学的影响,为益生菌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改善早产儿的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妊娠第16天用米非司酮胶囊II(米福RU486)皮下注射无菌孕鼠(150ug/只)建立早产模型。随机选择出生后第一天(postnatal day 1,P1)的小鼠分为早产对照组、早产实验组和足月对照组,每组各10只。早产对照组与早产实验组为孕鼠早产模型所生幼鼠,足月对照组为未进行干预的孕鼠自然分娩的幼鼠。早产实验组给予常乐康(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10ul/g进行灌胃,同一时间给予早产对照组与足月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组新生小鼠均连续灌胃一周。分别在P1、P8、P15、P22测量三组新生小鼠体质量。在P30至P34时间段进行水迷宫隐藏站台实验,P36进行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并在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表达情况。结果:1.随着天数增加,三组新生小鼠的体质量均增大(P<0.001);与早产对照组比较,在P1、P8、P15和P22,足月对照组的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在P1,早产实验组的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P8、P15和P22,早产实验组的体质量均增大(P<0.05);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在P1和P8,早产实验组的体质量均较小(P<0.001),而在P15和P22,两组体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随着天数增加,三组新生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在P30,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产对照组比较,在P31、P32、P33和P34,早产实验组与足月对照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但早产实验组与足月对照组之间比较无差别(P>0.05)。3.三组新生小鼠在空间探索实验过程中,穿越站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比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早产对照组比较,早产实验组与足月对照组的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增多(P<0.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比率明显增大(P<0.001),但早产实验组与足月对照组之间两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新生小鼠脑内α-Syn浓度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产对照组比较,早产实验组与足月对照组的脑内α-Syn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而早产实验组与足月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早产会导致小鼠的生长发育能力低下,长期使用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可以促进早产小鼠的生长发育。2.长期给予早产小鼠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喂养,可以降低α-Syn在脑中的积聚,从而减少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损伤,改善早产小鼠的远期行为发育。

秦桢伟[9](2019)在《益生菌干预抗生素治疗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后的肠道菌群代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抗生素治疗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后的肠道菌群代谢变化,进一步验证益生菌对减轻、恢复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是有效的。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明确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并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婴幼儿,共30例,年龄均在1~3岁之间,平均年龄2.16岁;其中男17例,女13例;抗生素治疗时间6~9天,平均治疗时间7.40天;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辅助检查证实为细菌感染;(3)均使用静脉注射类抗生素;(4)排除呼吸系统以外的感染性疾病,排除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等可能影响肠道菌群代谢的疾病。将入选的30例婴幼儿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其中益生菌组15例,抗生素使用期间同时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每天2次,每次2粒,连续口服14天;对照组15例,抗生素使用期间及抗生素使用后均不口服益生菌。从婴幼儿接受抗生素治疗开始,分别收集其第1天、第7天、第21天的粪便标本。将收集后的粪便标本置于基础培养基以及6种低聚糖培养基中,在恒温箱中发酵培养24小时,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粪便标本及各培养基中短链脂肪酸(SCFA)总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利用气体压力测量仪测定各培养基中产气含量,最后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的第7天及第21天,益生菌组粪便中总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2.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的第7天及第21天,益生菌组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的百分含量比分别为68:18:9、63:22:11,对照组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的百分含量比分别为73:18:3、71:20:5,其中丁酸含量的百分比在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3.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的第7天及第21天,粪便经体外发酵后,益生菌组总酸含量(YCFA培养基第21天除外)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4.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的第7天及第21天,粪便经体外发酵后,益生菌组乙酸含量(YCFA培养基第21天除外)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5.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的第7天及第21天,粪便经体外发酵后,益生菌组丙酸含量(FOS培养基第7天除外)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6.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的第7天及第21天,粪便经体外发酵后,益生菌组丁酸含量(INU培养基除外)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结论:1.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接受抗生素治疗后,肠道菌群代谢产生总酸、乙酸、丙酸、丁酸的能力下降。2.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的第21天,肠道菌群代谢产生SCFA能力依然低下。3.在益生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制剂)干预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后的第7天及第21天,益生菌组粪便中和体外发酵后SCFA总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菌群代谢角度表明,益生菌干预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是有效的。4.通过对比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粪便中及发酵后各种SCFA的含量,可证实益生菌有助于改善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平衡的恢复。5.肠道微生物体外发酵模型为评估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和益生菌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ChineseGeriatricsSociety,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Geriatrics[10](2019)在《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文中提出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二、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2家儿童医院益生菌制剂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合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IBD处方中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及益生菌制剂处方中患儿的年龄分布
    2.2 儿童IBD患者益生菌制剂处方用药品种分布
    2.3 儿童IBD患者益生菌制剂处方不合理情况
3 讨论
    3.1 儿童IBD治疗中益生菌制剂不合理使用问题及分析
        3.1.1 遴选药品不适宜:
        3.1.2 联合用药不适宜:
    3.2 IBD治疗经济现状分析
    3.3 临床益生菌制剂使用现状分析
    3.4 本研究的优势以及局限性

(2)益生菌干预治疗儿童腹泻有效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腹泻
        1.1.1 临床表现与分类
        1.1.2 流行病学特征
        1.1.3 腹泻的治疗
    1.2 益生菌
        1.2.1 益生菌与肠道功能
        1.2.2 益生菌的其他功能
    1.3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途径
    2.2 检索策略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文献查阅与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价
    2.7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文献基本特征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异质性检验
    3.5 合并效应量与森林图
    3.6 发表偏倚和剪补法(Trim-and-fill)
    3.7 亚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益生菌对机体的调控机制
    4.2 益生菌干预对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作用
    4.3 多种益生菌菌株联合使用对儿童腹泻的治疗作用
    4.4 益生菌补充剂的使用对儿童腹泻的治疗作用
    4.5 益生菌干预时长对儿童腹泻的治疗作用
    4.6 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急慢性腹泻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文献检索方法
        1.2.2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与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系统评价结果
        2.3.1 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2.3.2 儿童腹泻
        2.3.3 成人腹泻
3 讨论

(5)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代谢性疾病
3 肝硬化
    3.1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应用
    3.2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应用
    3.3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肝性脑病中的应用
4 肝衰竭与肝移植
    4.1 肝衰竭
    4.2 肝移植
5 胆道疾病
    5.1 胆石症与肠道微生态
    5.2 胆囊切除后综合征
6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10 胃肠道黏膜微生态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微生态综合治疗
    10.1 胃肠道黏膜微生态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要点
    10.2 胃肠道黏膜微生态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营养及微生态治疗
11 人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及2019-nCoV感染的微生态干预
12 FMT在微生态失衡中的应用

(8)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对早产小鼠远期行为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
    2.方法
        2.1 早产及足月小鼠造模
        2.2 分组及给药
        2.3 水迷宫实验
        2.3.1 隐藏站台实验
        2.3.2 空间探索实验
        2.4 α-Syn ELISA法检测
        2.4.1 组织匀浆制备
        2.4.2 试剂准备
        2.4.3 α-Syn检测
        2.5 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益生菌干预抗生素治疗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后的肠道菌群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方法
结果
    一、益生菌组和对照组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比较
    二、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粪便发酵后总酸含量比较
    三、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粪便发酵后乙酸含量比较
    四、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粪便发酵后丙酸含量比较
    五、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粪便发酵后丁酸含量比较
    六、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粪便发酵后产气含量比较
讨论
    一、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二、益生菌干预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机制
    三、短链脂肪酸(SCFA)及抗生素使用后SCFA的变化
    四、益生菌干预抗生素治疗婴幼儿CAP后SCFA分析
    五、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双解缩略词
致谢

四、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2家儿童医院益生菌制剂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合理性分析[J]. 程海新,刘小会,田超,赵立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09)
  • [2]益生菌干预治疗儿童腹泻有效性的meta分析[D]. 王长聪. 吉林大学, 2021(01)
  • [3]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急慢性腹泻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吕俊玲,李婷,裴艺芳,薛薇,李超,张田,赵紫楠.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09)
  • [4]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04)
  • [5]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08)
  • [6]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晚期早产儿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和PD-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D]. 郑雨微. 皖南医学院, 2020
  • [7]益生菌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 樊赛男,张坤,吕安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05)
  • [8]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对早产小鼠远期行为学的影响[D]. 方玢.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9]益生菌干预抗生素治疗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后的肠道菌群代谢研究[D]. 秦桢伟. 苏州大学, 2019(04)
  • [10]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J]. ChineseGeriatricsSociety,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Geriatrics.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04)

标签:;  ;  ;  ;  ;  

丁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活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