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贫困大学生的生活

丰富贫困大学生的生活

一、让贫困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论文文献综述)

廉吉忠[1](2021)在《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中认为

周汉杰[2](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资助育人,一直以来属于思政教育非常重要的方式。高等学府用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等方式帮助家庭贫困学生以及学业成就优秀的学生,并让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这些工作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构成部分,也是辅导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基础和根本目标。学生资助是一项伟大且长时间需要坚持的工作,其战略定位是辅助家庭贫困生度过难关、安心学习、并且成为发光发热以及为祖国明天添砖加瓦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同等获得青春美好时光优秀的学习机会以及积极施展才华的舞台,享受教育快乐和平等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从高x校的维度来分析,学校有关赞助、帮助扶持工作是为了让家庭艰难学生享受平等学习机会的郑重允诺,并且在有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增强思政教育的工作水平,贯彻实施帮扶和教学育人彼此融合的方针和思想,实现培养优秀学生使之成为未来的有用人才的伟大目标,是深化资助育人的机制认知、提升资助育人效果的需要。论文围绕“高校资助育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效果进行理论剖析,重构高校资助育人效果评价体系,综合使用了文献查阅分析、问卷调查以及回访分析、横向纵向的参照对比研究,多维度、多方面分析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的表现方式及所存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探索提高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资助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法工具。在对高校资助育人效果评估的基础上,以思想教育、制度保障和育人实践活动为对策,健全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的内容;丰富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视野。

盛涛,杨静逸[3](2019)在《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文中认为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参与教育扶贫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应提高政治站位,科学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帮助贫困大学生重构生活世界""引导贫困大学生重建精神世界",从构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打造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以及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工作制度等方面,建立科学工作机制,切实提升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引导他们脱真贫、真脱贫。

杨定明[4](2019)在《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是一切社会的关系的总和,人类自出生起就离不开社会人际交往。交往不仅是人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是人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人际交往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人际交往自然也就深受这些客观条件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熏陶与教化。社会文化环境不仅对人际交往的内容产生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际交往所采用的形式。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经济、信息全球化带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的交往观念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实交往实践和网络虚拟交往中,人际交往问题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对如何创造和谐人际关系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导致一些大学生因人际交往出现极端恶性事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到他们的成长成才。通过对交往、人际交往、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等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涵化及其本质进行阐释,并通过社会调查实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儒家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现状;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涵化存在问题,特别是“缺情”问题凸显以及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不足的原因。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优秀传统儒家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传统儒家文化中蕴含着怎样的人际交往精华思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具有怎样的当代价值?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的理念、原则和途经有哪些?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扬弃,将其优秀的思想精华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相结合,实现传统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服务。发掘优秀传统儒家文化蕴含的“人之常情”,包含亲情、爱情、友情、“泛爱众”、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同”情怀,归纳儒家文化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情絜情等儒家人情观,凸显儒家人际交往重情理念,提炼并遵循尊重与关怀、仁爱与宽容、理性与适度、明礼与重信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主要原则。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可以通过打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创设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网络媒介正能量导向来构建富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通过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疏导、重课堂教学主阵地引领大学生人际交往、设计丰富多彩的宿舍书院文化来全方位涵化大学生人际交往;通过创设大学生企业实践情感交往平台、公益组织培育大学生关爱他人情感来强化大学生人际的社会关爱力;通过注重提升自我沟通素养,锻造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学向经典、行在当下,实践养成、重情至善实现自我能力与境界提升来达到大学生自我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的目的,发挥优秀传统儒家文化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涵化大学生重情重义,从而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实现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以奋斗之我圆梦青春中国,为培育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张超蕊[5](2019)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可见,我国在现阶段依然非常重视教育公平的问题。在高等教育中要想推进教育公平,我们势必要高度关注大学生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呈上升趋势,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尚有不足之处。因此,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公平,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已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贫困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从重经济扶助忽视精神诉求、重整体教育轻视个性发展、重传统说教漠视情感交融、重个体工作未形成教育合力等四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探讨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人文关怀举措不够全面;教育过程缺乏整体的合力;教育主体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贫困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最后,针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结合人文关怀的原则,从搭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社会平台、促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多方联动、重视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策略,最终让贫困大学生实现心理上的脱贫,使其成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

孙梁[6](2018)在《小组工作方法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H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地提高,高等院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随之提高。如何改善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已经引起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中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具有多种原因,而我国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正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希望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结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通过开展不同的小组社会工作活动,来进一步改善高校中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困扰。进而完成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改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探索。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某高校为例,选取学校中部分贫困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在活动开始前,主要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将参加活动的贫困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接下来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分别以不同的主题对这些同学开展了6次小组活动。目的在于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自己,以便找到解决各自心理状态困扰的对策。每一次活动后,都进行相应的过程评估与改进方案,希望能更好的帮助贫困大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本论文的小组活动主要分为活动前期、中期、后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进行反思与总结。结果表明,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对于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起到一定的效果,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最后,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表现从个人、家庭、学校的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吴守林[7](2017)在《刍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文中提出在校贫困大学生,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虽然经历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的喜悦,但是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除了来自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困难。即使社会和学校等机构,给予贫困大学生一定的帮助,但是自卑、焦虑、孤僻、嫉妒等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着,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要从根本上分析、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实施相关教育方法。

谷霞[8](2016)在《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加大。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经济与精神双重压力下容易产生思想和心理问题。近年来,国家在帮扶贫困大学生工作上出台一系列资助政策,这些资助政策在物质上对贫困大学生有所帮助,但是在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中还存在政治信仰缺失、人生理想缺乏以及心理问题严重等情况,这就表明了贫困大学生在物质贫困的同时,还存在“精神贫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在经济扶贫的同时,做好精神扶贫,进一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对贫困大学生思想、行为及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的研究,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相关问题概述;第二部分阐述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三部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进行探讨。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援助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胡卓理[9](2016)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出现,是当前教育界和全社会都热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迈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获得了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贫困大学生问题随之逐步扩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些年高校发生的贫困生极端事件,让原本存在的高校贫困生问题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焦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让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彰显人文关怀和影响校园稳定的迫切需求。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和新态势,心理成因变得更为复杂,不良心理状况造成恶性事件频发,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中急需正视、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高校加强贫困大学生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新时期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探究根本原因,找到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而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本文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结合多年面对贫困大学生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从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际调查入手,以真实案例和科学分析展现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分析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索研究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做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做好此项工作作出深度剖析,提出解决办法。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讲述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界定贫困大学生这一概念,提出心理健康的含义,界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展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时,深刻剖析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复杂因素。社会大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贫困生自身素质,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四者综合作用对贫困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现存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认识不足,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理念淡薄,精神鼓励和经济帮扶不能有效搭配,教育方法不能入脑入心、滞后单一等等。第二部分,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实现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认识到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重视这一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第三部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对策。本部分是文章主体。要想有效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从五个方面入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贫困生帮扶育人体系,把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关怀和温暖真正送到贫困生心坎上,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方式,改变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最终达到改变他们贫困现状和命运目的。第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成立心理咨询室、专门研究贫困生心理特征,建立动态档案、跟踪贫困生心理变化,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要成立贫困生自己的社团组织、开展朋辈模式互帮互助,精神上鼓励激励,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第二,必须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要求。第三,要在物质上给予贫困生必要的经济帮扶,这是短期内有效解决贫困生经济困境最直接的办法。第四,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治疗和疏导工作。第五,依靠就业帮扶,让贫困生有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未来,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最终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并逐步强大起来。

王雨萌[10](2015)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人文关怀正是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党中央十分重视人文关怀问题,在十七大基础上,十八大报告又再次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营造自尊自信、积极的社会氛围。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好贫困大学生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问题,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然而在现实中,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以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这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为后文的写作进行铺垫;第二部分是一般理论阐述,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意义进行概括和分析;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现状进行分析,集中阐述了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几方面分析人文关怀不足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和心理辅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载体功能、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及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自立自强教育等五个方面。本文旨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内容,为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让贫困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贫困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论文提纲范文)

(2)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
        1.4.1 本文研究思路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高校资助育人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助
        2.1.2 资助育人
        2.1.3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2 资助育人效果分析的理论依据
        2.2.1 以人为本的思想
        2.2.2 人的全面发展
        2.2.3 “三全育人”思想
    2.3 资助育人效果分析的评价体系
        2.3.1 资助育人效果的评价指标
        2.3.2 资助育人效果的影响因素
第3章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的调查研究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1 问卷设计
        3.1.2 问卷调查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有效样本组成分析
        3.2.2 受助学生心理情况分析
        3.2.3 受助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表现分析
        3.2.4 受助学生获奖或受表彰情况分析
        3.2.5 受助学生感恩奉献表现情况分析
        3.2.6 老师问卷调查分析
    3.3 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
        3.3.1 工作成效
        3.3.2 存在问题
第4章 影响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的原因分析
    4.1 现行资助机制不够完善
        4.1.1 认定机制不健全
        4.1.2 监督机制不到位
        4.1.3 制约机制不得力
    4.2 工作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4.2.1 人员配比不足
        4.2.2 人员专业性不够
        4.2.3 人员流动性较大
    4.3 育人环节落实不够到位
        4.3.1 育人的核心理念不够突出
        4.3.2 资助育人过程简单化
        4.3.3 勤工助学岗位与完成学业实践脱节
        4.3.4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
第5章 提高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的对策
    5.1 以思想教育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观念变化
        5.1.1 树立资助重育人的观念
        5.1.2 培养受助者敢担责任的意识
        5.1.3 确立扶贫先扶志的理念
    5.2 以育人活动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效果提升
        5.2.1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强大学生自信心
        5.2.2 在诚信感恩教育活动中鼓励大学生积极作为
        5.2.3 在育人实践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5.3 以制度保障推进资助育人机制的不断完善
        5.3.1 做好贫困认定工作
        5.3.2 加强法律监督工作
        5.3.3 规范育人管理工作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科学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 廓清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帮助贫困大学生重构生活世界
    (二) 引导贫困大学生重建精神世界
三 对策探讨:切实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4)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的基本理论阐释
    第一节 交往及人际交往概述
        一、交往的本质及特征
        二、人际交往特征及分类
        三、人际交往的素质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特点及社会文化背景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特点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四种偏向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观念变化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文化因子
        五、大学生良善人际交往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然
    第三节 涵化及儒家文化
        一、涵化的内涵
        二、涵化即文化涵养教化
        三、涵化与儒家文化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乎其成人成才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人的成人成才理论支撑
        一、交往助推人“全面而自由发展”
        二、交往“以确立统一、有序的社会规范为归宿”
        三、儒家“君父同伦”人际血缘亲情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关乎其成人
        一、人际关系是人生中的重要财富
        二、人从对象中反观自己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再塑其品性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其成才
        一、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助推其成才
        二、大学生不良的人际交往阻碍其成才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现状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一、大学生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三、儒家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现状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涵化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个体自我修养不足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性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缺情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不足的原因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观念障碍
        二、个体自我认知偏差
        三、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
        四、网络信息弱化人际交往
        五、媒介宣推不力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涵化凸显重情理念
    第一节 情为何物
        一、情及人情
        二、人情共同性
        三、情为爱
    第二节 儒家人情观
        一、儒家为人情创设理论基础
        二、儒学人情基本原则
    第三节 儒家及当代社会人情观
        一、中国古代社会富有人情味
        二、儒家人情观的负面影响
        三、当代社会市场经济冲淡人情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原则
    第一节 尊重与关怀
        一、尊重原则
        二、关怀原则
    第二节 仁爱与宽容
        一、仁爱原则
        二、宽容原则
    第三节 理性与适度
        一、理性原则
        二、适度原则
    第四节 明礼与重信
        一、明礼原则
        二、重信原则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涵化路径
    第一节 构建富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
        一、打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
        二、创设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强化网络媒介正能量导向
    第二节 全方位涵化大学生人际交往
        一、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疏导
        二、重课堂教学主阵地引领大学生人际交往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宿舍书院文化
    第三节 强化社会关爱力
        一、创设大学生企业实践情感交往平台
        二、公益组织培育大学生关爱他人情感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人际交往能力锻炼
        一、大学生自我沟通素养与能力锻造
        二、大学生自我能力与境界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二 人文关怀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思想
        三 中国共产党的人文关怀理念
第三章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第一节 贫困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一 自尊自立与敏感自卑共存
        二 渴望人际交往与封闭自我共存
        三 感恩心理与抱怨心理共存
    第二节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 重经济扶助忽视精神诉求
        二 重整体教育轻视个性发展
        三 重传统说教漠视情感交融
        四 重个体工作未形成教育合力
    第三节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一 人文关怀举措不够全面
        二 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三 教育主体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四 贫困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
第四章 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第一节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原则
        一 人性化原则
        二 个性化原则
        三 生活化原则
        四 幸福化原则
    第二节 搭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社会平台
        一 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二 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三 关怀贫困大学生家庭状况
        四 拓宽贫困大学生就业渠道
    第三节 促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多方联动
        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二 增强心理辅导课程的针对性
        三 广泛开展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
        四 注重优良校风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节 重视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一 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 引导贫困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
        三 引导贫困大学生提升自我调适能力
        四 引导贫困大学生深化感恩意识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小组工作方法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H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问题
    0.3 研究目标和意义
    0.4 创新点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文献回顾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向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贫困大学生
        2.1.2 心理状态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支持理论
        2.2.2 优势视角理论
        2.2.3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2.3 分析框架
3 研究方法
    3.1 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3.1.1 小组工作模式
        3.1.2 小组工作技巧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1 选取的范围
        3.2.2 选取的标准
    3.3 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4 数据收集统计方法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3.4.2 SPSS数据分析方法
4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4.1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表现
        4.1.1 内心自卑
        4.1.2 感到迷茫
        4.1.3 时常焦虑
        4.1.4 自我封闭
        4.1.5 活动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
    4.2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原因分析
        4.2.1 贫困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中
        4.2.2 家庭教育影响其心理状态发展
        4.2.3 不良的校园文化易助长消极观念
        4.2.4 社会对于贫困有不正确的价值观
5 小组工作方法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实务流程
    5.1 小组介入方案设计
        5.1.1 小组的目标
        5.1.2 小组成员招募
        5.1.3 小组成员问题
        5.1.4 小组活动设计
        5.1.5 介入方案评估
    5.2 小组介入实施过程
        5.2.1 小组前期活动
        5.2.2 小组中期活动
        5.2.3 小组后期活动
    5.3 小组介入结果评估
        5.3.1 服务对象的评估
        5.3.2 对社会工作者的评估
        5.3.3 小组活动结果评估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存在较大问题
        6.1.2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既受自身因素影响又受家庭、社会等影响
        6.1.3 小组工作方法对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具有显着效果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快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
        6.2.2 引入小组方法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6.2.3 发挥家庭对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作用
        6.2.4 构建反贫困歧视的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
        6.2.5 鼓励贫困大学生自尊自强并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刍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 盲目的自卑
    (二) 过度焦虑
    (三) 孤僻封闭
    (四) 容易嫉妒
二针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方法
    (一) 提供经济帮助
        1. 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问题。
        2.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3. 提供兼职岗位。
    (二) 尊重学生自我发展
        1. 正视自我。
        2. 尊重理解。
        3. 营养良好的环境氛围。
        4. 丰富课堂文化。
    (三)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
        1. 开设心理健康课。
        2. 有针对的疏导。
三结语

(8)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高校贫困大学生相关问题概述
    1.1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1.2 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原因
    1.3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
        1.3.1 奖学金政策
        1.3.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1.3.3 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政策
        1.3.4 勤工助学政策
    1.4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4.1 有利于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1.4.2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1.4.3 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接受平等教育
第二章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1 贫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1.1 政治信仰教育
        2.1.2 人生理想教育
        2.1.3 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2.1.4 艰苦奋斗教育
    2.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1 心理健康课程渗透
        2.2.2 团体心理辅导塑造健全人格
        2.2.3 对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咨询
    2.3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2.3.1 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择业观
        2.3.2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援助
第三章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3.1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3.1.1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3.1.2 心理健康教育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3.1.3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3.1.4 诚实守信教育是塑造贫困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必然要素
        3.1.5 社会实践是提升贫困大学生修养的重要途径
    3.2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3.2.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完善
        3.2.3 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不够系统
第四章 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4.1 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1.1 健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4.1.2 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2 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4.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4.2.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
    4.3 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3.1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4.3.2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坚持针对性原则
        4.3.3 鼓励贫困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信心水平
    4.4 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4.4.1 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促进贫困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
        4.4.2 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增强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4.3 通过社会实践工作,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5 经济资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4.5.1 国家资助政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4.5.2 企业资助与敬业精神教育相结合
        4.5.3 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意识教育相结合
        4.5.4 社会资助与友善价值观培养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录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9)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心理健康的含义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心理问题
        1.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3. 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三) 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 家庭环境的影响
        3. 学校环境的影响
        4. 贫困生自身的问题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
    (一) 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基础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四) 改变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三、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对策
    (一) 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成立心理咨询室,专门研究贫困生心理特征
        2. 建立动态档案,跟踪贫困生心理变化
        3. 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4. 精神上关怀激励
        5. 成立贫困生社团,朋辈模式互帮互助
        6.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 加强励志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四) 物质上给予必要的帮助
    (五) 就业帮扶使贫困生免除后顾之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问题缘起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论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创新之处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概述
    (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相关概念界定
        1.贫困大学生
        2.思想政治教育
        3.人文关怀
        4.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依据
        1.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
        2.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3.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以人为本思想
        4.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有助于推进高校教育公平实现
        3.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与方法
        3.调查结果简单分析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已取得的成绩
        1.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日益受到重视
        2.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环境得到改善
        3.贫困大学生在人文关怀中得到激励与成长
    (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不足
        1.重视经济援助,轻视心理辅导
        2.重视开展活动,轻视载体功能
        3.重视共性教育,轻视个性差异
        4.重视关怀形式,轻视机制建设
        5.重视帮扶指导,轻视自强教育
    (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足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2.学校教育因素
        3.贫困大学生家庭因素
        4.贫困大学生个体因素
四、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一)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和心理辅导
        1.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以人为本的经济援助
        2.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
    (二)发挥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载体功能
        1.发挥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功能
        2.发挥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活动载体功能
    (三)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工作方法
        1.注重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四)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相关机制
        1.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保障机制
        2.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评价机制
    (五)强化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自立自强教育
        1.培养贫困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精神
        2.引导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顺利成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让贫困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廉吉忠.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研究[D]. 周汉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3]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 盛涛,杨静逸. 教育现代化, 2019(A5)
  • [4]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D]. 杨定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5]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 张超蕊. 东北农业大学, 2019(12)
  • [6]小组工作方法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H高校为例[D]. 孙梁. 辽宁大学, 2018(01)
  • [7]刍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J]. 吴守林. 教育现代化, 2017(32)
  • [8]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 谷霞.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9]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胡卓理.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10]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雨萌. 渤海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丰富贫困大学生的生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