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国际 Cochrane 年会论文集 - 行动和决策的基础:21 世纪 Cochrane 合作的挑战

第八届国际 Cochrane 年会论文集 - 行动和决策的基础:21 世纪 Cochrane 合作的挑战

一、第八届国际Cochrane年会会讯——行动和决策的依据:21世纪Cochrane协作网面临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许辉[1](2020)在《基于跨理论模型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制信效度较好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问卷和健康行为问卷,为评价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行为执行情况提供测量工具;对影响乳腺癌病人服药行为因素的质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主题分析,总结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横断面调查了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变化趋势,寻找依从性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准确找出干预时机及干预对象;在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知信行理论制定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干预方案并实施,帮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维持健康行为的稳定期,评价干预方案对病人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指数及服药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混合性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问卷及健康行为问卷的研制及应用严格按照心理学测量工具编制指南,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进行概念界定,根据现有指南、专家共识及乳腺癌病人心理特点构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问卷和健康行为问卷的各维度和初始条目;邀请5位专家对问卷初稿内容进行两轮评价和修订,应用内容效度指数CVI测定问卷的内容效度;选定10名病人进行问卷表面效度的测定,并获得测试所需的时间;综合专家和病人评价结果,形成初始化问卷。应用该初始问卷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进行调查;项目分析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计算Cronbach’sα系数来确定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疾病知识问卷同时测量问卷的折半信度,健康行为问卷测量重测信度和折半信度,最终形成正式问卷。应用正式形成的疾病知识问卷和健康行为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的疾病知识和健康行为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第二部分: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整合:按照SPIDER系统检索方法制定检索式,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Psyc INFO、CINAHL,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2月。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文献并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根据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筛选出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2名研究者独立分析纳入的研究并提取作者、国家等一般信息,将纳入的研究导入NVivo 11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按照主题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信息进行主题综合,提出新的解释与说明,找出病人报告的影响服药行为的因素。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应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及自行设计的内分泌治疗现状调查表对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横断面电话随访及资料收集。对可能影响病人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显着性差异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检验水准α=0.05。3、基于跨理论模型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成立研究团队,根据第一部分疾病知识问卷和健康行为问卷内容编写乳腺癌健康知识手册,基于跨理论模型并根据服药行为影响因素质性整合的结果制定阶段性知信行干预方案,建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随访流程。基于乳腺癌病人服药依从性横断面调查的研究结果,选择在辽宁省某两家三甲医院就诊术后行内分泌治疗第18~30个月的符合纳排标准的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并于第1、3个月按照标准随访流程,对病人进行电话或微信常规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干预前评估病人的健康行为所处阶段及服药行为类型,建立微信群,根据跨理论模型各阶段的定义总结出的病人各行为阶段特点及研究团队制定的干预方案实施干预。每周一个主题,每天两次,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与及时的解答。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的干预效果。结果:第一部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问卷的研制及应用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问卷最终包括5个维度,21个条目:问卷内容效度CVI是0.92,内容效度变化范围为0.867?1.0。项目分析初始条目全部保留。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21个条目5个因子的问卷,累积贡献率为63.98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项拟合指标符合要求。问卷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19,分半信度为0.882(p<0.01),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范围为0.604?0.85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平均得分为79.79±14.49分,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疾病知识主要受病人的教育程度、医疗费用负担影响(p<0.05)。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行为问卷最终包括5个维度,25个条目:问卷CVI0.93,内容效度指数范围为0.8?1.0。项目分析后删除10项,保留27项。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形成25个条目,5个因子的问卷,累积贡献率为59.425%;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拟合指标符合要求。问卷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99,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在0.616~0.896之间,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59、重测信度0.704(p<0.05)。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97.38±13.00;服药时长、饮酒状况、工作状况是影响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构建及效果评价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整合:通过数据库检索,共筛选出486项研究,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17篇。样本量从12例到43例不等。经过对纳入研究的内容分析及主题凝练最终获得知识、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支持和服药行为5个主题及17个副主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的服药行为归纳为接受坚持型、犹豫尝试型、忍受煎熬型和拒绝放弃型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可以相互转换,病人可以由任何一种服药类型直接变为拒绝放弃型,也可逐渐改变。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888例病人配合完成横断面调查随访,769例(86.6%)坚持治疗,119例(13.4%)中断治疗,TAM服药第2~3年的病人出现明显的服药中断率,而AIs组在第1~2年及第3年开始服药中断率明显升高。仍在服药的769例病人中,422例病人报告一直坚持服药,几乎没有发生过漏服药物的情况,占服药病人的54.88%;754人完成MMAS问卷,63.9%病人依从性良好,36.1%依从性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服药持久性主要受年龄(≤39岁或≥60岁)、服药时长、服药种类、副作用的影响;服药的依从性主要受服药时长、合并疾病数量及副作用影响。3、基于跨理论模型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构建及效果评价:基于跨理论模型制定的阶段性知信行干预方案的实施,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同测量时间服药依从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得分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健康行为所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p<0.05);不同测量时间点的健康指数和健康状况自评得分有显着差异(p<0.05),将EQ-5D健康五维度三水平进一步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同测量时间点的自理能力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组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不同测量时间点的日常生活能力维度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测量时间服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行为在分组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将服药行为类型按照对应依从性得分给与相应的赋分比较后发现,接受坚持型和忍受煎熬型干预前后存在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研制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问卷及健康行为问卷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有效、客观地评价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的执行情况。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行为受知识、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和支持的影响,知识和决策平衡决定病人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而支持和自我效能决定了服药行为的类型,临床应注意和识别忍受煎熬型和犹豫尝试型的女性。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在第2~3年下降明显。服药依从性受服药种类、服药时长及副作用等因素影响。提示对服药第2~3年的病人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病人的药物副作用得到有针对性的干预及内分泌药物相关知识的及时获得性。4、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分阶段知信行干预方案能够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健康指数和健康状况。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测量可以联合服药行为类型及MMAS量表进行评价。

喻佳洁,李琰,陈雯雯,李幼平[2](2019)在《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人文反思共同推动》文中指出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人文反思共同催生了循证医学,"以需求为导向,遵循证据的实践、关注实践结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的循证医学又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科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循证医学在服务各种重大卫生需求的过程中逐渐从临床医学发展到公共卫生、社会、管理、经济、政策研究和教育等领域。其生产的高质量证据也成为各领域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次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人文反思角度阐述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杨平生[3](2018)在《政策制定理论中的循证决策研究》文中提出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Policy Making)又称“基于证据的决策”发轫于循证医学,不仅是当前公共政策制定理论与方法领域比较新的研究议题,也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依赖于行政长官等权力精英的意志,这与政策制定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价值精神相左。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公民和社会对政府政策制定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循证决策不仅为政策制定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供契机,而且在实践层面也的确利于更好地政策制定。基于此,公共政策领域循证决策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时间为脉络回顾了循证决策的缘起和演变,着重分析循证决策在公共政策领域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决策过程程序化、模型化是公共政策领域循证决策发展的特征之一,以这一特征为突破口,将当前公共政策领域循证决策模型划分为循证决策过程模型、循证决策系统模型和循证决策功能模型,剥离出循证决策的结构要素,具体分析结构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循证决策过程。进一步将循证决策模型置于政策制定知识途径的框架下分析,并以知识和决策权的匹配关系为视角审视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制度。循证决策过程中遵循知识与决策权相匹配的逻辑,通过知识差异调整、优化决策权配置和建构合理地政策制定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循证决策进行辩证性评价,循证决策不仅丰富了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方法,优化了决策权配置,而且实现了对有限理性选择模型的发展和超越。另一方面循证决策也存在诸如证据局限性、大数据的挑战以及知识与权力联盟的局限性。循证决策在公共政策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对于循证决策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循证决策作为政策制定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是对传统政策制定理论和方法的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循证决策使得政策制定主体不断树立循证思维、证据意识,重新建构政策制定者、政策研究者、利益相关者以及证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同时循证决策强调知识与决策权的匹配关系,通过知识优化决策权配置,对于建构合理地政策制定模型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史楠楠[4](2016)在《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中医临床诊疗以辩证论治为核心,诊疗方案动态,灵活,体现个体化和地域性特点,这样使得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优秀的诊疗技术难以推广也使其科学性受到质疑。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作为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促进中医药推广应用的有力手段受到政府和专家的高度重视。白“十一五”期间至今,已发布了500余项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但许多指南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在实践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缺乏符合中医诊疗特点的方法学工具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符合中医特点、清晰可操作的方法学工具,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地区特点(香港),使用建立的方法学工具制定一份香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在实践过程中验证本方法学的可行性。研究目的:1、建立一套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工具,帮助制定证据强、临床适用性高、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及方法学工具制定一份地区(香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探索方法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梳理国际上常用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手册、工具及相关方法,对不同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中的关键要素进行总结抽提,结合定量分析、归纳比对等方法确定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中必要环节。而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血压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6-2010年期间文献中高血压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使用情况及依从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508名中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使用高血压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通过分析高血压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存在的共性缺陷。针对共性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方法学工具,并将方法学工具与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的必要环节相结合,最终形成具特色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学工具。在此基础上,选取香港地区中医临床实践的地域背景、人群特征、用药习惯等,运用本研究提出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工具,按照规范流程,收集数据,综合证据制定出一份香港地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以验证方法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本研究经过系统文献检索,共得到19份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组织指南制定方法的相关工具或手册,11项关键要素被确定为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必要要素。通过高血压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在临床科研和临床实践中的使用情况分析,总结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可能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缺乏规范的制定程序、缺乏科学证据、缺乏临床适用性、缺乏规范的报道。通过分析这4项主要缺陷分析的成因,从方法学角度提出了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学工具,主要包括3个阶段6个步骤,证据综合表格及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报道规范。针对缺乏规范制定程序的问题,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规范为清晰可操作的步骤流程,并在不同步骤下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学工具,加强操作性和依从性;针对缺乏证据支持问题,采用循证方法、数据挖掘、德尔菲法收集证据并进行证据综合,最大程度上加强指南证据的力度;针对缺乏临床适用性问题,研究突破传统意义上“临床证据”的概念,将本地专家经验、用药习惯、中医诊疗背景等信息作为重要证据融入指南内容;针对缺乏规范报道的问题,本文给出了10个领域19个条目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报告规范,并对每个领域及条目,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以便于清晰规范的报道指南内容。最后,选择香港地区常见病慢性胃炎为对象,遵循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基本程序,开展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工作。在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通过组建指南的起草委员会,确定了工作职责和工作计划。第二阶段,指南的制定阶段。首先,从3个方面收集了证据,通过文献检索定位了6份慢性胃炎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用AGREEII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出3份质量较高的指南,对其中的证据条目进行拆分,作为文献证据来源;使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中药方剂、针灸穴位等信息进行提取;采用德尔菲法,收集本地中医医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意见、现有治疗方案与本地法律背景、诊疗环境的适用程度等信息。然后,将三方面的证据进行综合,形成慢性胃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基本条目内容,每个条目给出对应的支持证据。最后,通过正式专家共识会议法,判断进入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条目内容。最后,按照规范报告格式的条目,起草中英版指南。第三阶段,完成阶段,制定了指南的更新计划、实施方案。

臧其胜[5](2014)在《态度、行动与结构:福利中国的演进逻辑》文中认为福利制度的设计与范围形塑与决定它们自身的合法性,缺乏认同则意味着合法性危机,而福利制度合法性的危机正是福利态度研究的首要动机。福利制度应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结果,福利态度则是观察一致同意的窗口。它是对幸福状态与社会福利制度以给予支持或不支持的方式作出回应的一种倾向;是研究的对象,也是贯穿全文的主轴。2013年关于“延迟退休”的政策方案引发的对“闭门会议”及其方案内容的质疑可谓是一场合法性危机。而要化解危机,福利制度的生成应该遵循从态度到行动再到结构的特定逻辑,政治计算应是形成政策选择的基础。本研究从需要的逻辑起点出发,考察了影响福利态度的宏观的结构化背景与微观的初始化资源,回答了“处于何种状态中的行动者的福利态度有助于福利制度合法性的生成”的核心议题,勾勒出福利中国演进的逻辑。在文献回顾上,借助于CiteSpace III专业软件完成了文献综述技术的可视化转变,总结了福利态度研究的制度与文化双重视角,厘清了福利态度的分析维度: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全景视角、类型法与比较法,追随循证研究的理念,彰显了社会政策研究的“向前看”与“价值有涉”的特性。作为福利制度的社会政策的出发点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健康与自主。它是理解福利制度的关键,是社会资源分配和福利制度运作的价值基础。人类需要的满足可以通过劳动实现,但当资源成为财产时,劳动的自由性无法保证,人们被迫选择工作,而工作的不确定性构成了现代社会一切麻烦的根源。基于此,人们不得不通过行动来扞卫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在考察了构成人的基本条件的五种路径——价值论、资源论、权利论、需要论与能力论—的纷争后,衡量基本条件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路径被奉为行动的圭臬。据此综观当代中国人之为人的现实处境,可以发现当代中国人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与理想状态存在较大差距。行动者的福利态度并非在基本需要满足状态下形成,这是形成福利态度差异的诱因,也是福利态度生成的逻辑起点。因而,研究并不关注福利制度的合法性,也不关注福利态度与福利制度类型的匹配性,而是关注处于何种状态中的行动者的福利态度才有助于福利制度合法性的生成这一核心议题。合法性危机的本质在于认同的危机,根源在于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存在差异,因而无法就福利制度达成一致同意的原则。处于基本需要满足状态中的行动者的福利态度才有助于福利制度合法性的生成,而当下的福利态度可能是既有的制度与文化预先结构化的结果。研究发现,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满足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需要的工业主义演进逻辑同样驱动着中国福利制度的扩张,而以阶级、雇主、女性等为中心的行动者视角的解释则很乏力;西方社会遵循的是从慈悲正义到公民权利的逻辑,而中国遵循的却是以国家为本的社会稳定的逻辑;西方社会受公民文化的长期影响,而中国受子民文化的长期影响,这些是东亚福利体制的典型特征,而其本质是维系国家相对于社会的合法性。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中国的公民社会只能说处于萌芽状态,国家能力远远强于社会,公民参与仍处于较低梯阶;从公民文化与福利文化的关系而言,公民文化远未成熟,作为实践的福利文化缺乏良好发育的土壤,其实践性常常降格成合法化精英操纵下的社会政策的工具。换句话说,既有的制度与文化未能有效保证福利态度生成所需状态的获得。福利态度不仅受到制度与文化的规制,同时也受到行动者公民身份的影响。公民身份是行动者的初始化资源,是追求平等的体系;它是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同时成为需要本身。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一个追求平等的体系却在制造着新的不平等。工作与家庭是最好的福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行动者进入市场前的初始化资源是不平等的,公民身份存在差异,基本政治与经济资格的保障程度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市场与家庭失灵也就不可避免。如果追求平等的机制本身并不平等,其结果也很难是平等的。在公民身份的强有力的道德诉求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能够生成缩小差距的社会动力,这为从“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到“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的转化提供了保证。但在当下中国,公众的福利态度受到制度与文化的遮蔽,公民身份所包含的权利未能获得有效保障。作为需要满足的重要途径,福利通常被视为一种商品、礼物、技术,或可以施与、也可以剥夺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一项权利。唯有从资源观转向权利观,行动者的自治地位才有可能获得保证,从“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到“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的转化才有可能实现。在无知之幕下,行动者的自然天赋和社会环境中的偶然因素对福利态度的影响归于无效;但事实上,受制度、文化与身份的多重规制,行动者的福利态度更可能受到扭曲、遮蔽,从而产生异化,其支持的福利制度的合法性就难以保证。要保证福利制度的合法性就必须保证福利态度生成的事实状态的正义性,而不能停留于对事实装作无知的理想状态中。这就是必须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从而解除福利态度上的遮蔽,这是福利治理的必然要求。但需要的满足并不能自动实现,它必须获得权利的保障。唯有将“需要是一项权利”作为福利行动的中轴,即以福利权作为行动所应遵循的中轴原理,福利制度才会拥有合法性。我们期望未来福利制度是行动者在基本需要满足的状态下通过自由辩论而一致同意的结果,但更为务实的路径是,正在设计的福利制度必须保证行动者基本需要的满足。福利制度的设计应从需要出发,坚持循证实践理念,正确处理好政策与科学的关系,扎根社会团结与公民身份的规则之上。需要是福利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社会团结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或政策获得支持程度的重要指标,公民身份则是社会团结的核心。在未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以需要为本,以公民身份为规范性机制,以社会团结为纽带的福利共同体。这是最低的理想,也是最高的理想。

黄飞[6](2014)在《卫生人力政策同类综述及方法学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卫生人力是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卫生人力危机,主要体现在卫生人员的数量、分布及质量方面。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政策加以应对,研究者也开展了对于相关政策的研究。以此为基础,伴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各类卫生人力政策的系统综述研究逐渐展开,为整合原始研究的证据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卫生人力政策系统综述的研究内容有哪些、质量水平如何,关系到其能否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可靠的决策依据,因此,随着此类系统综述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者开始利用同类综合的方法,对系统综述的研究内容进行整合、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使证据更为集中、可靠性更易判断,更方便卫生管理者和决策者借鉴和使用。当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进一步改善卫生人员的规模和素质,推动卫生人员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利用同类综合这一方法,对卫生人力政策的系统综述进行整合,总结各类政策及其效果,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对于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政策的制定或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同类综合的方法,对卫生人力政策的系统综述研究进行整合、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可靠的决策依据。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卫生人力政策系统综述的研究现状及特点;2)评价纳入系统综述的方法学质量,发现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3)归纳各系统综述中所包含的卫生人力政策及其效果;4)为我国决策者制定或完善相关政策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和检索策略,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 CNKI、WHO等中英文数据库、相关机构网站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从文献的最早收录时间开始至2013年10月;另外还对相关的期刊及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了补充检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纳入以卫生人力政策为主题的系统综述研究。利用经过调整的AMSTAR标准对纳入系统综述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方法学的适当性。设计信息提取表提取关键信息,分析纳入系统综述的主要特征,总结各类卫生人力政策及其所针对的卫生人力问题,比较各类政策的效果。为了保证整个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上述各个环节都由至少两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并通过讨论解决分歧,达成一致意见。研究结果(1)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系统综述80篇,虽然大多数系统综述没有对研究地点进行限制,但受到纳入的原始研究的影响,绝大多数系统综述针对发达国家。(2)纳入系统综述的方法学质量得分从3~10.5分不等,平均得分为7.169±1.779分;从各条目的符合程度来看,数据库检索、纳入研究的描述以及结果的整合等方面符合程度较高,而在前期方案的制定、对发表情况或发表语言的考虑、以及对发表偏倚的判断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3)纳入的系统综述中包含的卫生人力政策可以分为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支持三大类,各类政策又包含诸多具体的措施。各类政策措施对于缓解卫生人力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研究较多、使用较广、效果较为明确的措施包括任务转移、在职培训以及定向培养。结论卫生人力政策系统综述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高,但在前期方案的制定、检索时对于发表情况及发表语言的考虑、对于发表偏倚的判断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会影响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支持等各类方面,不同的政策对于卫生人力的数量、分布和质量问题的某一方面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由于纳入的原始研究绝大多数来自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借鉴相关经验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社会背景等各方面因素,慎重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政策建议(1)加强医学生培养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2)制定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作为定向培养政策的补充;(3)在基层卫生机构尝试任务转移与在岗培训政策的结合;(4)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适用性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井珊珊[7](2013)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慢病的发生发展呈现发病率高、年轻化等特点,慢病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慢病死亡占到我国总死亡构成的85%以上,大大影响了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社会的经济、医疗负担。面对慢病带来的巨大危害,慢病防控工作在国内和国际上得到充分的重视,慢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外慢病防控管理机构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慢病防控技术和措施的理论和政策。尽管政府的重视和多年的经验为我国慢病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缺乏多部门合作机制和宏观政策突破,慢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多以项目或试点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探索性研究。由于期限较短,易失去项目的可持续性,导致一些行之有效的慢病防控技术措施难以继续实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的慢病防治工作,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服务机构多提供与医疗收费有关的服务项目,较少提供或不提供与医疗收费无关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致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慢病防控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有效的人群防治技术措施也无法有序展开。国内外多年慢病防治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有效干预的措施和经验,充分证明了有效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或延缓慢病发病或使疾病逆转,无论在群体水平还是个体水平,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减少均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改善效果。但是,慢病防控是卫生系统的一项长期工作,将逐步融入到日常社区卫生服务中,针对不同人群实施的慢病防控技术如何成为系统性可操作的关键技术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大多数研究只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和地区进行若干措施的干预,很少对慢病防控技术进行推广的可操作性进行研究,缺少对技术和措施的合理性、可操控性和可管理性的研究和分析,造成了在这些措施在推广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从而浪费人力物力,效率低下。此外,缺少对慢病防控技术和措施的综合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在慢病控制技术实施和推广中不能做到各项措施相互配合和协调,不能很好的对慢病进行系统性的控制和预防以及合理的资源配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面对慢病的严峻挑战和威胁,加强对慢病防控技术的优化和制度安排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卫生技术部门和社区慢病防治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技术评估规范慢病防治技术,建立有效的慢病预防控制机制,从而提高政府、人群对慢病危害和防治的重视和资源支持,提高慢病防治的能力和慢病控制效果,是当前慢病防控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对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的内涵及其外延进行界定;(2)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筛选与应用;(3)慢病防控策略的科学与规范。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慢病的危害及慢病防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科学方法筛选慢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具体目的:1.构建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的理论模型;2.建立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指标体系,并筛选出适用于基层慢病防控的关键技术;3.提出慢病防控技术应用的系统策略,通过规范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导向慢病控制“早防早治”的经济有效模式,有效地提高卫生资源的合理应用,同时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定量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济南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项目2009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山东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技术开展情况调查以及慢病防控技术需求调查。定性资料主要包括德尔菲专家咨询和专题小组讨论。本研究的人群调查以济南市的章丘、长清和平阴为样本县,按经济状况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按照同样方法每个乡镇抽取6个村,每村抽取20户农村居民,共抽取984户农村家庭的3458人作为调查样本。另外,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抽取济南、青岛、潍坊、临沂、济宁和菏泽6市,每个市抽取3个区,每个区抽取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最终抽取59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率分析以及慢病防控技术需求调查的分析样本。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全面掌握慢病防控全流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建立慢病防控技术体系,为关键技术筛选提供原始的初筛待选技术清单,服务于关键技术筛选的框架设计;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对关键技术筛选的原则、评价指标等关键问题进行多次集中讨论并最终确定评价指标;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TOPSIS综合评价法对关键技术进行筛选和排序,并辅助以直接评分法进行检验;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的效率及效率低下的原因和改进方向。研究结果(1)样本地区慢病控制体系基本情况:济南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设置了慢病科,但是有的区县没有专职从事慢病防控的工作人员。济南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用于慢病防控的工作经费差别较大,市中区、天桥区和历城区在2011年均没有慢病防控工作经费,平阴县疾控在2011年的慢病防控工作经费仅占全年总业务经费的4%,而槐荫区则达到了25.5%。济南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慢病防控活动,如2011年“创建无烟城市,推动控烟立法”项目得到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同意;2012年开展慢病基线调查、无烟环境促进项目基线调查;在槐荫区、天桥区、章丘市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人群干预试点工作;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召开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启动暨肿瘤与死因监测培训会。明确了2015年济南市慢病防控工作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如2013年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治科所的专业人员占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要达5%以上,死因登记报告率要达到600/10万以上等。(2)居民慢病危害及防治分析结果:慢病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所在县区、是否饮酒、是否加入新农合、是否接受过新农合的免费体检以及炊事能源是否为清洁能源是影响样本人群慢病患病率的显着因素。慢病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所在县区以及是否饮酒是影响慢病患病概率的显着因素,其中年龄对慢病的患病影响较大,较高的文化程度和收入因素是慢病患病概率的保护因素。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是否加入新农合、是否接受过新农合的免费体检以及炊事能源是否清洁能源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的慢病患病概率没有显着影响。农村慢病患者治疗率与治疗费用分析结果:治疗费用影响着农村慢病患者治疗率,在各级慢病治疗机构中,村卫生室治疗的费用最低,其次是药店购药费用,再次乡镇卫生院的治疗费用,最高的是县级及以上级医院的治疗费用。慢病病例治疗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感健康状况、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以及系统疾病的种类是影响慢病治疗率的显着因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县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以及是否加入新农合对慢病病例的治疗率无显着影响;慢病病例治疗费用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所在县区、自感健康状况、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以及系统疾病种类是影响慢病治疗费用的显着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以及是否加入新农合对慢病治疗费用无显着影响。慢病病例治疗率及治疗费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感健康状况、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是否在200米以内以及系统疾病种类是影响慢病治疗率的显着因素,所在县区、自感健康状况以及系统疾病的种类是影响慢病治疗费用的显着因素。(3)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通过文献复习建立慢病防控技术体系,该体系按照慢病防控技术针对的不同人群,分为一级技术、二级技术和三级技术。其中一级技术包括针对全人群的慢病防控技术措施、针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管理技术措施和针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技术措施。二级技术包括健教措施、行为干预措施、医疗卫生服务措施等8类,三级技术共33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慢病可控危险因素的,基于慢病防控生命周期的,基于技术层级和技术范畴的四维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模型,将慢病可控危险因素的类型与慢病防控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慢病可控危险因素类型为一级指标,慢病防控生命周期为二级指标,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涉及的技术环节为三级指标。慢病可控危险因素分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膳食不合理、缺乏身体活动、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7大类,选取依据危险因素发生概率、危险因素危害性、危险因素防控能力提高迫切性3个方面综合指标确定危险因素的权重;运用防控环节的关键性和防控环节的有效性作为慢病防控生命周期中各项技术筛选的评价指标。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TOPSIS分析法对慢病防控技术首先按照慢病可控危险因素分类进行评价和排序,并筛选出7大类危险因素的50项关键技术,然后最终确定对慢病防控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15项关键技术。(4)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技术应用效率评价: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数、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财政拨款经费和慢病防控相关设备配备种类数作为投入指标,选取参加慢病防控技术培训班人次数、开展慢病防控现场技术指导次数、发放慢病防控宣传资料册数、45岁以上血糖监测人次数、高血压患者建档人数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建档人数作为产出指标,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的平均效率得分较低,为0.73;通过效率的提高可以多为374个糖尿病高危个体建立健康档案;慢病防控技术培训人次需增加35%,现场技术指导次数需增加33%,慢病防控宣传册需增加29%,血糖监测人次需增加41%,高血压患者建档人数需增加31%。慢病防控技术应用的系统策略(1)强化慢病控制的机制建设,包括发挥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作用,发挥信息化建设制度的作用,建立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制度,建立慢病控制的社区管理评价制度。(2)重视慢病控制技术效率措施的导向作用,包括慢病控制工作理念的调整,慢病控制工作重点的调整和慢病控制工作投入的调整。(3)建立慢病防控技术措施的创新机制,包括建立发挥居民主动控制慢病危害因素的机制,建立家庭责任医生慢病控制效率的责任机制。

吴巧瑜[8](2011)在《民间商会社会治理功能的变迁研究 ——以香港潮州商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透过对香港潮州商会的个案研究,从对其历史的和现状的考察,来探讨香港潮州商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模式及其社会治理功能的变迁。众多特殊性使香港社会现象成为独具研究价值的题域,其中,香港民间商会组织无疑应有一席之地。香港民间商会以其兼备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行会组织的双重特征而独具特色,其独特的社会治理功能在香港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近现代社会主流的观点大多把它归结为香港“行政主导加广泛咨询民主”的政制、规范的法制以及自由的贸易体系等政府与市场的体制要素,甚少从社会层面,如民间商会等中间组织来挖掘其深层的体制外要素。香港潮州商会从1921年成立至今90年来,秉承敦睦乡谊、弘扬文化、促进工商、服务社会、兴学育才、扶贫救灾的宗旨,开拓奋进,使其成就为凝聚香港潮人的核心、联络世界各地潮团的纽带和沟通海内外潮商的桥梁。今天,香港潮州商会作为香港一百多万潮藉乡亲中历史最悠久且最具代表性的工商团体,在香港社会治理的框架中,已经成为与政府、企业并存的第三种力量,在维护市场秩序乃至维持社会正常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论文一方面通过追溯香港潮州商会的发展变迁历史,客观地描述香港潮州商会由一般的地缘性商人团体演变为当今香港突显社会治理功能的工商团体的不同凡响过程的田野志;另一方面,将其作为观察政府与社会的新视角,通过考察商会存在的合法性、商会的内部治理结构、商会的社会网络以及商会的外部制度环境等变量在不同时期的状况与特点,力图揭示香港潮州商会社会治理功能的发展变迁规律。从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香港潮州商会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从传统到趋新再到开放的特点,而其社会治理功能也表现出从自治到协治再到共治的发展变迁逻辑。

罗向阳[9](2010)在《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文中认为华人社团跨境活动是全球化的产物,它伴随全球化的发展而兴起。从全球化背景来考察华人社团跨境活动,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代华人社团的存在、发展与影响,也是中国可以借重而得以加快融入国际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当今国际社会中出现诸多与世界各国利益密切相关,而又非主权国家与政府间国际组织所能独立予以治理的全球难题。尤其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因民族矛盾、文化冲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资源分配、贸易磨擦等引起华人居住国主流社会不安和疑虑的问题,华人社团可凭籍华人血缘关系与内在文化认同优势建立起来的华人网络资源,在相关领域开展跨境活动,设法化解矛盾,减少磨擦,为全面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贡献、影响与话语权做出努力。与华人社团跨境活动实践的重要性相反,华人社团发展国际化现象与趋势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引起学界的关注,但是对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从国际关系视角研究华人社团跨境活动更是缺乏。论文对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预设的命题是:华人社团作为非国家行为主体、非政府组织的一种形式,借助天然的文化和血缘纽带开展的跨境活动,能够在某些领域发挥主权国家和其他非政府组织难以起到的作用。尽管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其效应目前尚显微弱,但华人社团未来的跨境活动在整个国际关系中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国际社会融合与发展的需要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的吸引力,推动华人社团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越来越多的跨境活动,其影响无论是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是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在论文中,该命题具体化为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内涵,兴起的宏观背景和现实条件,运行机制,活动的领域及影响,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等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证。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非国家行为主体定位华人社团的身份,并据此来考察、研究其跨境活动;以全球化视野,运用新的范式,对华人社团跨境活动进行研究;探索和建立华人社团跨境活动与非政府组织、国家和国际关系之间的互动模式;构建“华人-→华人社团-→华人社会-→国家-→国际关系”的多层次分析系统,为后续研究提供可供参照的认知框架,拓宽和丰富了华人华侨理论研究的内容与层次。

李晓强[10](2008)在《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新需求的涌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正在经历着又一次范式转换,许多学者称其为“工程教育再造”。这次再造,实际上就是要超越二战前的“技术范式”(强调技术应用和实践操作)、二战后的“科学范式”(强调工程科学与理论分析),确立“工程范式”,即面向全球化时代的工程实践,强调工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强调工程教育的实学原则、集成原则和创新原则。本文综合采用了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针对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本文着重探讨了工程教育再造的理论基础——再造论和知行论,提出了集成“系统方式”、“三件设计法”、“CDIO框架”、“情景规划法”、以及“基准优化与最佳实践法”的工程教育再造方法,并辨析了工程、工程人力资源和工程教育等相关理念。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可归纳为“三件整合,集成创新”。“三件”是指工程教育在时间维度的“从何而来,现居何处,意欲何往”,空间维度的“慧件、软件和硬件”;“集成”主要指“愿景和行动”的集成,理论、方法和最佳实践的集成。工程教育再造的路径,是指工程教育由“科学范式”转换为“工程范式”的实施路线。本文从“宏观层面的部署”、“官产学研的合作”、“大学内部的变革”、“质量系统的构建”和“环境条件的改善”五个方面,对全球工程教育再造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51位专家的集体座谈和14位院士的个人访谈,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工作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要素选择原则和筛选过程,得到了工程教育再造的要素框架。该框架包括了战略、教师、学生、课程计划、工程教育体系和环境等五大模块,共51项要素。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271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了工程教育再造的关键要素,并以此为据,提出了工程教育再造的关键举措,包括:(1)确立工程教育的战略地位,构建分工合理的工程教育体系;(2)完善工科教师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意识和能力;(3)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通道;(4)面向未来工程人才的素质要求,推动课程计划与教学模式的改革;(5)建设工程教育的支撑环境,形成崇尚工程文化的社会氛围。进而设计出系统性的再造计划,包括大学生工程训练计划、教师工程能力提升计划、产学合作战略伙伴计划、工程教育研究平台计划、工程精英奖学金计划、工学院领导力训练计划。

二、第八届国际Cochrane年会会讯——行动和决策的依据:21世纪Cochrane协作网面临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八届国际Cochrane年会会讯——行动和决策的依据:21世纪Cochrane协作网面临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跨理论模型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知信行模式
        1.2.2 跨理论模型
        1.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4 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1.3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健康行为问卷的研制及应用
    第一阶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问卷及健康行为问卷的设计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调查工具
        2.4 问卷编制过程
        2.4.1 初始化问卷
        2.4.2 项目分析
        2.4.3 效度检验
        2.4.4 信度分析
        2.5 伦理学
        2.6 资料收集
        2.7 资料处理与分析
    第二阶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知识问卷的结果及应用
        1 结果
        1.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知识问卷一般资料
        1.2 初始化问卷形成
        1.3 条目分析
        1.4 效度检验
        1.4.1 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
        1.4.2 结构效度
        1.5 信度分析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知识知晓现状
        2.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相关知识的单因素分析
        2.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相关知识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项目分析
        3.2 效度分析
        3.3 信度分析
        3.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知晓现状
        3.4.1 影响疾病知识的单因素分析
        3.4.2 疾病知识的多因素分析
        3.5 问卷的实用性及局限性
        4 小结
    第三阶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行为问卷的结果及应用
        1 结果
        1.1 病人一般资料
        1.2 初始化问卷形成
        1.3 条目分析
        1.4 效度检验
        1.4.1 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
        1.4.2 结构效度
        1.5 信度分析
        1.5.1 内部一致性信度
        1.5.2 重测信度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行为现状
        2.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2.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项目分析
        3.2 效度分析
        3.3 信度分析
        3.3.1 内部一致性
        3.3.2 重测信度
        3.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行为现状
        3.4.1 健康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3.4.2 健康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3.5 问卷的实用性及局限性
        3.6 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跨理论模型提升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构建及效果评价
    第一阶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整合
        1 前言及背景
        2 材料及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
        2.4 文献质量评价
        2.5 信息提取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3.3 整合结果
        3.3.1 知识
        3.3.2 决策平衡
        3.3.3 自我效能
        3.3.4 支持
        3.3.5 治疗行为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阶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调查工具
        2.2.2 服药中断率计算方法
        2.2.3 副作用发生率计算方法
        2.2.4 伦理学
        2.2.5 资料收集
        2.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服药中断率
        3.3 服药依从率
        3.4 影响因素
        3.4.1 服药持久性影响因素
        3.4.2 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治疗依从性现状
        4.1.1 服药中断率
        4.1.2 服药依从率
        4.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4.2.1 药物种类
        4.2.2 服药时长
        4.2.3 副作用
        4.2.4 其他因素
        4.3 研究优势及局限性
        5 结论
    第三阶段 基于跨理论模型提升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构建及效果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结局评价指标
        2.4 质量控制
        2.5 干预方法
        2.5.1 对照组的措施
        2.5.2 干预组的措施
        2.6 数据收集
        2.7 统计分析
        2.8 伦理学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3.3 干预前后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的比较
        3.4 干预前后健康指数的比较
        3.5 服药行为类型量化赋分及比较分析
        4 讨论
        4.1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可明显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
        4.2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可有效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状况
        4.3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对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健康指数有影响
        4.4 服药行为类型赋分量化后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的依从性的补充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对临床工作和未来研究的启示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政策制定理论中的循证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循证决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循证决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框架
第2章 循证决策的缘起与演变
    2.1 循证决策的前身: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发展
    2.2 循证决策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发展特征
        2.2.1 政府主导
        2.2.2 研究内容多样化
        2.2.3 试点项目为主要形式
        2.2.4 决策过程模型化
    2.3 小结
第3章 公共政策领域中循证决策模型及其结构要素
    3.1 循证决策模型
        3.1.1 决策过程模型
        3.1.2 决策系统模型
        3.1.3 决策功能模型
    3.2 循证决策的结构要素
        3.2.1 证据
        3.2.2 利益相关者
        3.2.3 政策研究者
        3.2.4 政策制定者
    3.3 小结
第4章 政策制定知识途径下的循证决策
    4.1 政策制定中的知识途径
    4.2 知识途径下的决策模型
        4.2.1 精英决策
        4.2.2 公民参与决策
        4.2.3 循证决策:基于精英决策和公民参与决策之间
    4.3 循证决策实践中的决策权配置——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制度为例
    4.4 小结
第5章 对循证决策的评价
    5.1 循证决策对政策制定理论的贡献
        5.1.1 丰富了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方法
        5.1.2 对有限理性选择模型的发展和超越
        5.1.3 优化决策权配置
    5.2 循证决策的局限性
        5.2.1 证据的局限性
        5.2.2 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
        5.2.3 知识与权力的联盟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1. 临床实践指南发展概述
    2.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的常用方法学介绍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中的关键要素分析
    1.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手册的检索与要素提取
    2.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手册的基本情况描述
    3.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关键要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1.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在科学研究中的使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2.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3. 针对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关键问题的改进意见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及方法学工具设计
    1. 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的设计思路
    2. 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综合方法制定地区(香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实践验证
    1.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准备阶段
    2.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阶段
    3.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完成阶段
    4. 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应用情况
    小结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伦理申请文件
    针对香港中医医师的调查问卷(第一轮)
    针对香港中医医师的调查问卷(第二轮)
    针对香港中医医师的线上调查问卷
    香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胃脘痛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5)态度、行动与结构:福利中国的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问题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福利态度研究的文本检视
    第一节 福利态度研究的知识图谱
    第二节 福利态度生成的解释路径
    第三节 福利态度的分析维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案
    第一节 分析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构安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本需要:福利态度生成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劳动、工作与行动
    第二节 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人之为人的现实处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民社会:福利态度生成的结构化背景
    第一节 福利制度生成的路径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
    第三节 福利文化与公民文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民身份:福利态度生成的初始化资源
    第一节 从需要到公民身份
    第二节 不平等的体系
    第三节 权利的缺失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检验:福利态度生成的多重规制
    第一节 福利态度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福利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福利态度的理想与现实的分歧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福利行动:从个人困扰到政策议程
    第一节 福利的性质
    第二节 从个人困扰到政策议程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演进逻辑:从福利国家走向福利共同体
    第一节 寻找福利中轴
    第二节 走向福利共同体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福利态度的核心模块
后记

(6)卫生人力政策同类综述及方法学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确定纳入和排除研究的标准
    2. 资料来源
    3. 系统综述的检索
    4. 系统综述的筛选
    5. 系统综述关键信息的提取
    6. 纳入系统综述的质量评价
    7. 结果分析与整合
    8. 论文总体框架
结果与分析
    1. 纳入系统综述的主要特征
    2. 纳入系统综述的方法学质量
    3. 卫生人力政策的主题分类
    4. 各类卫生人力政策及其效果
讨论
    1. 方法学讨论
    2. 卫生人力政策系统综述的研究现状与方法学质量
    3. 各类卫生人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结论与建议
    1. 对研究者的建议
    2. 对卫生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建议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本研究的创新点
    2.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检索系统综述的几种策略
附件2:信息提取表
附件3:方法学质量评价表
附件4:方法学质量评价得分
附件5:在职培训策略系统综述研究的特征
附件6:任务转移策略系统综述研究的特征
附表

(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的必要性
    1.3 研究现状及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1.5 本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1 慢病防控关键技术概念界定
    2.2 慢病防关键技术筛选理论依据
    2.3 卫生技术评估现状
    2.4 主要卫生技术评估方法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资料分析方法
    3.3 技术筛选路线
第四章 样本地区慢病控制体系基本情况
    4.1 机构建设情况
    4.2 政策制度建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本地区慢病危害及防治分析
    5.1 样本地区的基本情况
    5.2 调查信息的基本情况
    5.3 样本地区慢病危害及防治分析
    5.4 慢病的治疗率、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
    6.1 慢病防控技术的应用及监管目标分析
    6.2 慢病防控技术体系框架
    6.3 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的框架设计
    6.4 德尔菲专家咨询关键技术筛选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率评价
    7.1 评价指标选择
    7.2 DEA模型的选择
    7.3 总体效率得分
    7.4 投影分析
    7.5 规模收益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8.2 主要的研究产出与结果的应用
    8.3 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界定与应用
    8.4 慢病防控技术应用的系统策略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民间商会社会治理功能的变迁研究 ——以香港潮州商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外相关研究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大陆相关研究现状
        三、香港地区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视角与相关概念
        一、理论视角:治理理论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材料来源
第二章 20世纪初香港社会变迁中的潮商及其商人团体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香港的社会变迁
        一、政治上建立港督专制的殖民管制模式
        二、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制度
        三、社会上形成以英国殖民者和绅商为主宰的治理结构
        四、文化上营造"中西传统共存"的独特人文景观
    第二节 潮州商帮的形成与香港潮商的崛起
        一、近代潮州商帮的形成——以红头船商帮的涌现为标志
        二、红头船商帮闯港谋生的回眸
    第三节 香港潮商地位的嬗变及其早期商业团体的兴起
        一、香港潮商地位的嬗变:从拓荒者到南北行的中坚
        二、早期香港潮商商业团体的兴起
    第四节 旅港潮州八邑商会的合法性考察
        一、合法性的涵义以及合法性的基础
        二、商会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传统文化认同
第三章 传统与自治:早期香港潮州商会的社会治理功能
    第一节 传统的自主自治结构
        一、自主治理的内部结构
        二、早期商会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以潮商为主体的社会网络体系
    第三节 外部制度环境
        一、相关法律法规
        二、政策环境
        三、商会与政府的关系
    第四节 自主治理模式下的社会治理功能
        一、自定章程、自筹经费、自我管理与自治功能
        二、办"潮商学校"、修"潮州义山"与服务功能
        三、赈"潮汕八二风灾"与社会公益功能
        四、撤销洋米进口税、恢复香港批信与利益代表功能
第四章 趋新与协治:现代香港潮州商会的社会治理功能
    第一节 法制型治理结构与权威型治理结构的融合
        一、现代商会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
        二、现代商会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国际化社会网络的建构
        一、国际化社会网络建构的动因
        二、国际化社会网络体系建构的标志
    第三节 外部制度环境
        一、在法律法规方面
        二、现代香港潮州商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第四节 协治治理模式下的社会治理功能
        一、"香港潮州会馆"的落成与自治功能的突显
        二、新春团拜、宴贺乡彦与社会动员功能的加强
        三、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的拓展
        四、反对重估地税政策与参政议政功能的体现
        五、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与协助政府施政治理功能的渐现
第五章 开放与共治:当代香港潮州商会的社会治理功能
    第一节 合纵连横治理结构的建立
        一、当代香港潮州商会的机构设置
        二、当代商会的运作机制
    第二节 多元化社会网络体系的形成
        一、社会网络的年轻化发展:"香港潮州商会青委会"的成立
        二、社会网络的本土化发展:"香港潮属社团总会"的创立
        三、社会网络的知识化发展:"香港潮汕同学会"的创办
    第三节 外部制度环境
        一、商会与香港特区政府友好的协作关系
        二、商会与大陆地方政府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节 合作治理模式下商会的社会治理功能
        一、"盂兰胜会"申遗成功与传统文化道德教化功能的强化
        二、修改会章、鼓励会员积极参政议政与政治功能的突显
        三、积极介入地方社会事务与公共管理功能的彰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课题缘起
    二 国内外现有研究综述
    三 理论创新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命题与分析路径
    五 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一章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第二节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主要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兴起的宏观背景与现实环境
    第一节 全球化的宏观背景
    第二节 华人社团居住国因素
    第三节 华人社团自身建设因素
    第四节 中国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开展跨境活动的华人社团常见组织架构
    第二节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保障机制
    第三节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协作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主要议题及其效应
    第一节 社会文化领域的华人社团跨境活动及其效应
    第二节 经贸科技领域的华人社团跨境活动及其效应
    第三节 政治外交领域的华人社团跨境活动及其效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面临的困难
    第一节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未能完全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
    第二节 华人社团在居住地与中国拓展活动空间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华人社团跨境活动内部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 促进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思考
    第五节 对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的展望
    本章小结
结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10)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工程教育再造的浪潮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3 研究方法概述
    1.3 相关术语界定与说明
2 工程教育再造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2.1 再造论
        2.1.1 工程界的见解
        2.1.2 管理界的观点
        2.1.3 教育界的尝试
    2.2 知行论
        2.2.1 知与行的学说
        2.2.2 课程论的主张
        2.2.3 多元化的视角
    2.3 工程教育再造的适用方法
        2.3.1 系统方式
        2.3.2 "慧、软、硬"三件设计法
        2.3.3 情景规划法
        2.3.4 CDIO框架
        2.3.5 基准优化与最佳实践
    2.4 本章小结
3 愿景:工程教育再造的理念与目标
    3.1 工程教育再造应有的理念
        3.1.1 工程观
        3.1.2 工程人力资源观
        3.1.3 工程教育观
    3.2 现居何处:工程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辨识
        3.2.1 缘起和成长
        3.2.2 挑战和机遇
    3.3 意欲何往:工程教育再造的目标反求
        3.3.1 未来工程实践的大背景
        3.3.2 未来工程人才的关键能力
        3.3.3 工程教育的目标模式
    3.4 本章小结
4 行动:工程教育再造的探索与实践
    4.1 宏观层面的研究与部署
        4.1.1 美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4.1.2 欧洲工程教育再造的三步曲
    4.2 官产学研的合作与探索
        4.2.1 面向HEE的EEC计划
        4.2.2 面向K-12的PLTW计划
    4.3 大学内部的变革与实践
        4.3.1 创业型大学理念的弘扬
        4.3.2 问题类学科组织的创新
        4.3.3 归纳式教学模式的推动
    4.4 质量系统的建立与推广
        4.4.1 柔性的工程教育鉴定标准
        4.4.2 多样的国际流动互认协议
    4.5 环境条件的营造与改善
        4.5.1 提高大众对工程的认识
        4.5.2 对工程教育研究的支持
    4.6 本章小结
5 工程教育再造的要素与对策
    5.1 现场访谈调查
        5.1.1 目的与方法
        5.1.2 结果与讨论
    5.2 工程教育再造的要素框架
        5.2.1 战略模块(Z)
        5.2.2 教师模块(J)
        5.2.3 学生模块(X)
        5.2.4 课程计划模块(K)
        5.2.5 工程教育体系和环境模块(H)
    5.3 问卷调查
        5.3.1 目的与方法
        5.3.2 结果与讨论
    5.4 工程教育再造的对策建议
        5.4.1 关键举措
        5.4.2 再造计划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访谈提纲
附录Ⅱ:调查问卷
附录Ⅲ:欧洲TREE项目主题与内容
作者简历

四、第八届国际Cochrane年会会讯——行动和决策的依据:21世纪Cochrane协作网面临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跨理论模型提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干预研究[D]. 许辉.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2]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人文反思共同推动[J]. 喻佳洁,李琰,陈雯雯,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9(01)
  • [3]政策制定理论中的循证决策研究[D]. 杨平生.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1)
  • [4]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研究[D]. 史楠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5]态度、行动与结构:福利中国的演进逻辑[D]. 臧其胜. 南京大学, 2014(01)
  • [6]卫生人力政策同类综述及方法学质量评价[D]. 黄飞. 山东大学, 2014(11)
  • [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D]. 井珊珊. 山东大学, 2013(04)
  • [8]民间商会社会治理功能的变迁研究 ——以香港潮州商会为例[D]. 吴巧瑜. 武汉大学, 2011(05)
  • [9]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 罗向阳. 暨南大学, 2010(07)
  • [10]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 李晓强. 浙江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第八届国际 Cochrane 年会论文集 - 行动和决策的基础:21 世纪 Cochrane 合作的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