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钠联合甾体激素在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透明质酸钠联合甾体激素在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一、玻璃酸钠联合甾体激素在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汉东[1](2021)在《基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治疗Bigliani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1972年由Neer首次提出,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其由多种因素引起肩部在前屈、外展时,喙肩弓与肱骨大结节频繁撞击、挤压,造成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组织的损伤、退变,在我国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在肩痛中的比率为36.08%。目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由荷兰骨科协会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疗指南中积极推荐保守疗法进行干预,而只有少部分患者因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诊断明确的严重的肩袖撕裂采用手术治疗,且有研究者认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Bigliani Ⅰ、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疗效相近,指出肩峰形态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针刀疗法作为保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经筋理论对针刀选点治疗有指导作用,而在临床中依据经筋理论针刀干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具体优化治疗方式还需不断探讨。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基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治疗Bigliani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相比较,进而探讨经筋理论在针刀干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指导应用及优势,为进一步优化针刀选点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72例Bigliani Ⅰ型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为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肩胛肌群与肩袖肌群功能训练,且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试验组予针刀治疗。并在治疗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病史及影像学等资料,VAS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三个时间点(治疗后1周、2周及4周)进行,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患者肩部的疼痛改善情况;在相同时间点进行肩关节外展、前屈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及组间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外展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情况。应用Excel进行数据收集管理,并使用SPSS20.00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Origin2017作图。研究结果:70例患者完成随访,脱落2例。对照组与试验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患肩部位、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可比。两组患者在VAS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及外展活动度在组间、时间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5.35±0.67降至治疗后4周的1.59±0.96,试验组由治疗前的5.67±0.83降至治疗后4周的0.18±0.36,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在治疗后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由治疗前的42.21±3.42增加为治疗后4周的71.15±12.07,试验组由治疗前的46.50±3.80增至治疗后4周的90.95±5.17,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组间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屈活动度由治疗前的34.71±7.48增加为治疗后4周的68.26±19.55,试验组前屈活动度由治疗前的42.64±6.71增至治疗后4周的100.28±6.0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1周、2周、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展活动度由治疗前的40.15±6.91增加为治疗后4周的80.59±18.58,试验组外展活动度由治疗前的41.53±6.30增加为治疗后4周的105.28±8.78,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1周、2周、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针刀疗法与口服双氯芬酸钠胶囊二者联合肩关节功能训练均能缓解Bigliani 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外展、前屈及内旋活动,且针刀疗法对改善肩关节疼痛与活动度更显着。依据经筋理论能有效指导针刀选点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提升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

沈欣欣[2](2021)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等速肌力测试仪训练股四头肌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等速肌力测试仪训练股四头肌治疗髌股关节炎与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股四头肌锻炼相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寻找一种临床可行性高,疗效更为显着治疗本病的方案,以解决本病在临床治疗中能更好的缓解病情并提高临床治愈率的问题。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Ⅰ-Ⅲ级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患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一次共注射4次,配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天2组,共锻炼4周;实验组予毫针针刺股四头肌上的4处肌筋膜触发点,每周一次共治疗4周,联合等速肌力测试仪限弧模式锻炼股四头肌每周2次,共锻炼4周。选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Lsyholm评分及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次研究共60名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Lsyholm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两组膝关节Lsy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治疗后对照组膝关节Lsyholm评分与实验组膝关节Lsy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4)治疗后总体疗效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实验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40%。实验组临床治愈率60%,实验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等速肌力测试仪训练股四头肌治疗髌股关节炎疗效确切,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活动,适用临床治疗Ⅰ-Ⅲ级的髌股关节炎患者。

马增威[3](2021)在《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自拟活血利水方与洛索洛芬钠对比,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评估自拟活血利水方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自拟活血利水方的进一步推广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门诊就诊,经纳排标准筛选合格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共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单膝。治疗组患者口服自拟活血利水方(茯苓15g、泽泻12g、丹参10g、姜黄10g、牛膝12g、补骨脂10g、陈皮10g、延胡索10g、川芎10g、木瓜10g、炒白术10g、盐杜仲10g、甘草10g),嘱患者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服用3周。对照组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60mg/片,国药准字H20030769]口服,每次60mg,每日三次,服药3周。通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VAS评分、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AKS评分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和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组间进行方差分析。本研究的显着性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此研究自拟活血利水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脱落病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指数等基线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AKS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前后VAS积分变化决定,其中对照组治愈0人,显效23人,有效7人,无效0人;治疗组治愈5人,显效22人,有效3人,无效0人。组内分析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VAS评分(P=0.000<0.05)、关节屈伸度(P=0.000<0.05)、关节肿胀度(P=0.000<0.05)、AKS评分(P=0.000<0.05)等方面均具有显着差异,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膝关节改善作用明显。组间分析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膝关节VAS评分方面无显着差异(P=0.71>0.05),表明自拟活血利水方与洛索洛芬钠在改善膝关节VAS评分方面效果相当。在关节活动度(P=0.000<0.05)、关节肿胀度(P=0.000<0.05)、AKS评分(P=0.000<0.05)方面具有显着差异,表明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治疗效果优于洛索洛芬钠。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在改善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以及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洛索洛芬钠,在膝关节VAS评分方面与洛索洛芬钠相当。自拟活血利水方药物组成简单,服用方法简便,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张健哲[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当代医家治疗膝骨关节炎辨治经验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及SPSS 23.0,对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性文献”所载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当代医家对膝骨关节炎的辨治思路与用药、针灸处方规律,为当代医家经验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对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性文献”所载资料在严格执行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收录。借助WPS office2019建立数据库,对所录入信息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所录入医案的四诊信息、治则治法、中药处方、针灸处方进行数据挖掘,以探究当代医家证治规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80篇,纳入医案207例;其中包含中药处方180首,针灸处方27首。2.共纳入7种主要证候,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肝肾亏虚证”。3.当代医家以“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为膝骨关节炎主证。4.当代医家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为主要治法。5.所纳入180首中药处方,共含有238种单味药,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牛膝”。药性多为“甘温”之品,多属“肝”、“脾”、“肾”经。6.所纳入的27首针灸处方,共含穴位44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犊鼻穴”。穴位多以“下肢”穴位为主,多属“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各个证候主证、治法、方药信息以阐明当代医家辨治膝骨关节炎之规律2.通过聚类分析算法得到各主要证候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方18首。3.通过聚类分析算法得到14个核心穴位组合,以及穴位新方3首。

陶帅[5](2021)在《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机制》文中认为目的:针对绝经后女性这一膝骨关节炎高发人群,寻找其与天癸理论的内在联系;基于天癸理论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优势,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丰富天癸理论的临床应用及科学内涵。方法:(1)通过Cochrance系统评价对中药汤剂内服对比西药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研究,分别从不良反应、总有效率、WOMAC评分等方面进行论证。同时将筛选结果文献中的中药汤剂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并对补肾活血方进行组方解析。(2)纳入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67例,治疗组33例给予补肾活血方,对照组34例给予西乐葆,经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和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并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定。(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E2、MMP-13、CTX-Ⅱ、IL-1β、TNF-α各指标的变化,并通过WORMS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后膝关节MRI中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髓水肿、关节面下囊肿、半月板及关节腔积液的影像学变化,并分析其关联性。(4)采用卵巢切除术+右膝关节腔注射MIA建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模型,分为Control组、Model组、BSHXR-L组、BSHXR-M组、BSHXR-H组。分别运用大鼠最大跑步速度、肉眼观察评分、番红O-固绿染色、ELISA法、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补肾活血方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运用Western-Blot检测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qPCR检测Akt、mTOR及下游自噬基因的相对表达,并对miR-107与Akt、mTOR进行相关性分析。(5)建立体外软骨损伤模型,分为Control组、IL-1β组、BSHXR组、BSHXR+miR-107 inhibitor 组和 BSHXR+miR-107 inhibitor NC 组。ELISA 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上清液COL-Ⅱ、MMP-13、Aggrecan、TNF-α、IL-6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自噬小体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Akt、mTOR及下游自噬蛋白的表达,同时利用Targetscan 7.2软件预测miR-107的可能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验证。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揭示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在WOMAC评分、Lequesne-Mery关节炎指数改善明显,而在步行能力、KSS评分、VAS评分和Lysholms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中药组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最为常见,以归肝肾经、药性温平、药味甘苦辛为主,共发现54组常用药物组合,33条关联规则和16味核心药物,而补肾活血方主要组成药物均囊括其中,且各药物使用频次均≥10次。(2)治疗组补肾活血方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和中医证候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尤其对肝肾亏虚型患者的关节酸软乏力、关节冷痛喜暖恶寒、头晕耳鸣症状方面优势明显。同时补肾活血方可降低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并对女性绝经后出现的诸多不适有明显改善,其中医疗效评定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补肾活血方可提高血清中E2表达,抑制MMP-13、CTX-Ⅱ、IL-1β及TNF-α的表达。MRI观察发现早中期绝经后膝骨关节炎以关节软骨损伤最为常见,其首先病变区域以髌股关节和内侧胫股关节为主,同时内侧半月板变性损伤发生率较外侧半月板高且病变程度重。软骨损伤评分与E2呈强负相关,与MMP-13、CTX-Ⅱ、IL-1β呈良好正相关,与TNF-α呈弱正相关;与K-L分级、半月板变性损伤呈良好正相关,与软骨下骨髓水肿呈弱正相关。补肾活血方可明显降低软骨下骨髓水肿和关节腔积液评分,而对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面下囊肿、半月板变性损伤评分几乎无影响。(4)造模后BSHXR(L、M、H)各组均可提高大鼠最大跑步速度,减轻软骨损伤程度,抑制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免疫组化示其COL-Ⅱ、Aggrecan表达逐渐升高,MMP-13表达逐渐降低,呈剂量效应,与Mode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示BSHXR(L、M、H)各组凋亡蛋白Bcl-2逐渐升高,而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 逐渐降低;自噬通路蛋白 p-Akt/Akt、p-mTOR/mTOR 受到抑制,下游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逐渐升高,而p62逐渐降低,呈剂量效应,与Mode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示BSHXR(L、M、H)各组均可促进Beclin-1、LC3Ⅱ mRNA的相对表达,抑制p62、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呈剂量效应;同时miR-107与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极强负相关。(5)诱导OA后软骨细胞上清液中COL-Ⅱ、Aggrecan降低,MMP-13、TNF-α、IL-6升高。透射电镜观察示BSHXR组软骨细胞的自噬小体数量较IL-1β组明显提升,且形态大自噬能力强;当转染miR-107 inhibitor时,软骨细胞的自噬小体受到抑制;当转染miR-107 inhibitor NC时,抑制现象则不明显。Western-Blot结果示BSHXR组自噬通路蛋白p-Akt/Akt、p-mTOR/mTOR受到抑制,下游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升高,而p62降低。qPCR结果示BSHXR组可促进软骨细胞中miR-107 mRNA的相对表达,抑制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Targetscan7.2预测miR-107的靶基因可能是TRAF3。Western-Blot和qPCR结果示BSHXR组可抑制TRAF3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miR-107靶向作用软骨细胞的TRAF3基因。结论:(1)文献研究证明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临床治疗主要以补益肝肾为本,配合活血化瘀、祛风湿等治标药物以标本同治,证实了补肾活血方组方的科学性、有效性。(2)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治疗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有临床优势,尤其对绝经后女性伴有全身不适症状者疗效更佳。(3)早中期绝经后膝骨关节炎MRI影像以髌股关节和内侧胫股关节损伤最为常见;补肾活血方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软骨下骨髓水肿和关节腔积液,发挥一定程度的类雌激素样作用,且炎性指标的降低程度并不能预测MRI影像的改善情况。(4)补肾活血方通过上调miR-107靶向TRAF3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进而增强软骨细胞自噬反应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

杨建萍[6](2021)在《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着,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王宽[7](2021)在《膝痹宁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临床上运用膝痹宁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中老年人膝关节痹症产生的病因病机,总结本病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①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同时符合此课题研究的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并且自愿加入研究的寒湿痹阻型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②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③实验组给予“膝痹宁”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④观察治疗前后的膝关节WOMAC评分、VAS疼痛评分以及中医症候总积分、中医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单项积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明确两种治疗方式确切的疗效。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的相关量表评分和主、次症状消失率、总有效率及BMI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所收集的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使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若不符合则使用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表示,并使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①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MI指数和治疗前相关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②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发现两种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在改善关节疼痛方面两组的临床疗效相当;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治疗2周后疗效相当,治疗4周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方面,两组对于三项主症和一项僵硬症状的疗效相当,但实验组对腰膝酸软、遇寒加重和关节重着3个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临床疗效比较:完整疗程结束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54.1%,通过秩和检验P<0.05。④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包括生命体征相关不良反应如过敏或全身中毒性反应等,安全性均较高。结论:①膝痹宁汤剂、塞来昔布胶囊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以有效治疗早中期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②膝痹宁汤剂和塞来昔布胶囊在改善早、中期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方面疗效相当。③膝痹宁治疗早、中期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总体有效率高,对于关节功能和腰膝酸软、遇寒加重、关节重着三个中医症候的疗效高于塞来昔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崔向宇[8](2020)在《加减海桐皮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VAS评分分值改变的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中医熏洗法-加减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影响膝骨关节炎患者VAS评分分值改变的因素。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三科门诊患者120例,时间为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为:加减海桐皮汤熏洗治疗;对照组为:疼痛部位外贴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均为每日一次,共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数值的变化来评价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治愈率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加减海桐皮汤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影响VAS评分分值改变的因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F=0.004,t=-1.288,P=0.200,P>0.05,认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WOMAC总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t=0.810,P=0.420,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经过两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WOMAC总评分均与之前具有差异,P<0.01。这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总评分的差额,发现治疗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总评分的差额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对VAS评分、WOMAC总评分分值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卡方检验发现,治疗组中不同年龄段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差额分布状态存在显着性差异(?2=61.933,P=0<0.05);不同病程下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额分布状态存在显着性差异(?2=35.880,P=0.003<0.05);不同X线分期的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额分布状态存在显着性差异(?2=44.462,P=0<0.05),即患者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都对加减海桐皮汤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VAS评分分值的变化产生影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治疗结果。结论:1.加减海桐皮汤熏洗法以及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贴对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有着良好的效果。2.加减海桐皮汤熏洗法的治疗效果较优于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用的对照组。3.加减海桐皮汤熏洗法能够明显降低大多数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但对于X线分期为Ⅳ期的患者疗效较差,VAS评分基本无改变,且总结发现患者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都对加减海桐皮汤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VAS评分分值的变化产生影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治疗结果。4.应用本方进行药物熏洗治疗对早、中期的膝关节炎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有着方便、疗效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康润强[9](2020)在《化瘀祛湿方治疗KOA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1、MMP-1、MMP-3和TIMP-1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化瘀祛湿方治疗血瘀湿滞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1、MMP-1、MMP-3和TIMP-1水平的变化,从宏观临床疗效和微观细胞因子水平两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血瘀湿滞型膝骨关节炎的患者40例,符合纳入标准,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的方法研究,将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化瘀祛湿方为试验组,艾瑞昔布片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X线分级、单双膝关节数、年龄、病程等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给予化瘀祛湿方中药代煎剂,每日2次,早晚饭后加热温服,每次150ml;对照组给予口服艾瑞昔布片,每次0.1g,每天2次。2周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足1疗程。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予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时,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研究方面:化瘀祛湿方试验组和艾瑞昔布片对照组治疗膝骨关节炎均取得明确的治疗效果。(1)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数据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6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2周后进行随访,试验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5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因子研究方面: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1、MMP-1、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TIMP-1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提示可能与两组能够抑制IL-1、MMP-1、MMP-3的产生并增加TIMP-1的生成有关。(1)治疗后试验组的IL-1、MMP-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试验组在抑制IL-1、MMP-1的产生上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试验组的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显着差异(0.01<P<0.05);(3)治疗后试验组的TIMP-1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试验组在促进TIMP-1的产生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祛湿方治疗血瘀湿滞型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能降低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IL-1、MMP-1、MMP-3的水平并提升TIMP-1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瘀祛湿方能够通过调控以上指标,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

陈俊伟[10](2020)在《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膝骨关节炎自然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此病存在困境。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以明确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总共纳入60例符合轻中度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并其将患者随机的分为火针组与毫针组。其中火针组30例,接受火针针刺方案(贺氏火针)治疗;毫针组30例,接受普通毫针针刺治疗。两组均配合基础健康管理,治疗均为隔日一次,每周3次,疗程为2周。受试者被要求在随机后的至少8周内遵从基础健康管理建议。在治疗前及入组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分别进行观察评价及随访,经统计分析后,评价两组方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OMAC总积分以及疼痛、关节僵硬、关节生理功能各项症状积分、OMERACT-OARSI反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评价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详细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以评价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结果:1.从WOMAC量表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可知,随机后第1周、随机后第2周、随机后第4周、随机后第8周两组患者在疼痛、僵硬、关节活动障碍等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第1周火针组的僵硬评分改善明显优于毫针组(P<0.05),第2、4、8周火针组的疼痛、僵硬、关节活动障碍等各方面评分均改善更明显(P<0.05)。2.从临床改善应答率(OMERACT-OARSI反应标准评价)及临床疗效统计学分析结果可知,第1、4、8周火针组与毫针组相比,总有效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第2周两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研究期间2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滞针、晕针、断针、弯针、血肿、感染、烧烫伤、皮肤损伤等针刺不良反应,也未出现其它异常情况,提示两组安全性均较好。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火针组的各项评分的远期疗效优于毫针组,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不仅能迅速地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僵硬、关节活动障碍,而且疗效持续时间长。

二、玻璃酸钠联合甾体激素在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酸钠联合甾体激素在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治疗Bigliani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认识
        1.1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病原因
        1.2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
        1.3 辨证分型
        1.4 治疗措施
        2 现代医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病理改变
        2.3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2.4 治疗
    综述二 经筋理论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治疗中的指导应用
        1 中医对经筋理论的阐释
        1.1 经筋理论的起源及本质
        1.2 经筋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1.3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属于经筋病范畴
        2 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2.1 针刀疗法的应用原理
        2.2 经筋理论指导针刀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终止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案
        2.2 受试者知情同意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Constant-Murley评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2 VAS评分变化情况
        3.3 Constant-Murley总评分变化情况
        3.4 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变化情况
        3.5 前屈活动度变化情况
        3.6 外展活动度变化情况
        3.7 疗效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Bigliani 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4.2 经筋理论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4.3 针刀治疗Bigliani 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
        4.4 肩部功能训练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
        4.5 非甾体抗炎药在肩峰下撞击综合中的临床应用
        4.6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疼痛产生及评定
        4.7 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意义
        4.8 针刀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附录2 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表
附录3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例信息登记表
致谢
个人简历

(2)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等速肌力测试仪训练股四头肌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髌股关节炎的认识
        1.1 髌股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1.2 影像学诊断
        1.3 髌股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2.祖国医学对髌股关节炎的认识
        2.1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2.2 祖国传统医学对髌股关节炎的治疗
        2.2.1 针灸治疗
        2.2.2 中药治疗
        2.2.3 中医手法推拿治疗
        2.2.4 小针刀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症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实验组治疗方法
        2.1.3 对照组治疗方法
        2.2 疗效观察指标
        2.3 安全性评价
        2.4 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3.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3.2 治疗前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疼痛 VAS 及膝关节 Lsyholm 量化评
        3.3 总体疗效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针刺股四头肌肌筋膜触发点对髌股关节炎治疗的理论基础
        1.1 肌筋膜触发点的认识
        1.2 髌股关节炎与股四头肌的关系
    2.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传统中医的关系
    3.等速肌力测试仪在髌股关节炎中的应用
    4. 研究结果分析
    5. 存在问题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髌股关节炎研究进展及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 发病因素
        1.1 年龄
        1.2 性别
        1.3 肥胖与超重
        1.4 损伤、磨损
        1.5 其他原因
    2 发病机制
        2.1 细胞因子
        2.2 免疫应答
        2.3 自由基
        2.4 生物力学
    3 临床表现
        3.1 临床症状
        3.2 影像学表现
    4 治疗方法
        4.1 健康教育与功能性锻炼
        4.2 药物治疗
        4.3 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分型认识
        2.1 气滞血瘀型
        2.2 寒湿痹阻型
        2.3 肝肾亏虚型
        2.4 气血虚弱型
    3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治疗研究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分析
        2.2 临床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认识
        3.2 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3.3 自拟活血利水方的组成及药物分析
        3.4 临床结果讨论分析
        3.5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当代医家治疗膝骨关节炎辨治经验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膝骨关节炎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简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探索
        1 炎症反应
        2 关节软骨退变
        2.1 自噬简介
        2.2 自噬参与软骨退变
        2.3 软骨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系
        2.4 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
        2.5 中药汤剂对miRNAs表达的影响
        3 小结
    第二节 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1 西药口服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
        1.2 对症慢作用药物
        1.3 雌激素类
        2 关节腔药物注射
        2.1 透明质酸
        2.2 糖皮质激素
        2.3 富血小板血浆
        3 手术治疗
        3.1 膝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
        3.2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
        3.3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3.4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4 当前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治疗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基于“天癸理论”论治绝经后膝骨关节炎
        1 天癸的基本内涵
        1.1 渊源
        1.2 天癸的物质性
        1.3 天癸的功能性
        2 天癸与五脏
        2.1 天癸的产生依赖五脏
        2.2 天癸受五脏功能调控
        2.3 天癸的病因病机及治则规律
        3 天癸的现代研究
        3.1 天癸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关
        3.2 天癸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
        3.3 天癸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相关
        3.4 天癸与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关系
        4 天癸与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4.1 肝肾亏虚天癸竭是绝经后膝OA的发病之本
        4.2 补益肝肾调天癸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数据库及时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与排除
        1.4 结局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入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偏倚风险评估
        3 Meta分析结果
        3.1 总有效率
        3.2 不良反应
        3.3 步行能力
        3.4 VAS评分
        3.5 WOMAC评分
        3.6 Lequesne-Mery关节炎指数
        3.7 KSS评分
        3.8 Lysholms膝关节功能评分
        4 讨论
        4.1 中药汤剂内服在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地位
        4.2 结果分析及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3 本系统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膝骨关节炎用药规律挖掘及补肾活血方组方解析
        1 研究方法
        2 数据挖掘结果
        2.1 单味中药频次分析
        2.2 中药类别频次分析
        2.3 归经
        2.4 四气五味
        2.5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3.1 药物分析
        3.2 方剂分析
        3.3 膝骨关节炎核心药物及补肾活血方组方解析
        3.4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病例选择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及治疗分组
        2.2 治疗措施
        2.3 患者依从性管理与评价
        3 观察指标
        3.1 视觉模拟评分
        3.2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
        3.3 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
        3.4 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
        4 中医临床疗效评定
        5 不良事件
        6 统计分析
        7 项目支持与伦理
        8 结果
        8.1 病例纳入情况及不良事件
        8.2 依从性指标
        8.3 一般资料
        8.4 发病季节分布及各季节发病患者初诊WOMAC评分情况
        8.5 VAS评分结果
        8.6 WOMAC评分结果
        8.7 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结果
        8.8 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结果
        8.9 中医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9 讨论
        9.1 绝经后膝骨关节炎药物治疗现状及难点
        9.2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及作用机制
        9.3 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论治绝经后膝骨关节炎
        9.4 小结
    第二节 补肾活血方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血清学炎性指标及MRI半定量评分的影响
        1 病例选择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1.3 中止、剔除、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分组
        2.2 治疗措施
        3 临床血清学指标检测
        4 膝关节核磁共振(MRI)半定量评分
        4.1 设备及扫描序列
        4.2 WORMS评分方法
        5 统计分析
        6 结果
        6.1 两组治疗前后E2、MMP-13、CTX-Ⅱ、IL-1β、TNF-α血清学指标变化
        6.2 两组患者膝关节MRI半定量评分结果分析
        6.3 两组治疗前后MRI影像评分变化与血清学炎性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7 讨论
        7.1 补肾活血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延缓软骨退变
        7.2 补肾活血方发挥类雌激素样作用保护关节软骨
        7.3 补肾活血方对绝经后膝关节炎MRI半定量评分的影响
        7.4 补肾活血方干预下的MRI影像学变化与血清学炎性指标关联性探讨
        7.5 小结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补肾活血方对去卵巢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分组
        2.2 疼痛行为学评估
        2.3 处死大鼠及取材
        2.4 肉眼观察膝关节软骨外观
        2.5 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2.6 ELISA检测关节滑液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
        2.7 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组织COL-Ⅱ、Aggrecan、MMP-13的表达
        2.8 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PARP、PARP的表达
        2.9 Western-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 Ⅱ、p62、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
        2.10 qPCR检测Beclin-1、LC3 Ⅱ、p62、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
        2.11 qPCR检测miR-20、miR-27a、miR-107、miR-206的相对表达
        2.1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跑步机最大跑步速度
        3.2 肉眼观察下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
        3.3 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
        3.4 关节滑液中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3.5 免疫组化结果
        3.6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内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PARP、PARP的表达结果
        3.7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内自噬下游蛋白Beclin-1、LC3Ⅱ、p62和通路蛋白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结果
        3.8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内Beclin-1、LC3Ⅱ、p62和Akt、mTOR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3.9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内miR-20、miR-27a、miR-107、miR-20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3.10 miR-107与Akt、mTOR 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OVX+MIA诱导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模型的科学性
        4.2 补肾活血方对软骨组织形态学的保护作用
        4.3 补肾活血方对细胞外基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组方药理的文献分析
        4.4 补肾活血方对软骨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4.5 补肾活血方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软骨细胞自噬
        4.6 补肾活血方调控关节软骨内miRNAs的表达
        4.7 小结
    第二节 补肾活血方上调miR-107靶向TRAF3抑制Akt/mTOR促进软骨细胞自噬反应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试剂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CCK-8 (Cell Counting Kit-8)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率
        2.2 建模及处理
        2.3 细胞转染及分组
        2.4 ELISA法检测COL-Ⅱ、MMP-13、Aggrecan、TNF-α、IL-6的表达
        2.5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
        2.6 WB检测各组自噬下游蛋白Beclin-1、LC3Ⅱ、p62的表达
        2.7 WB检测各组自噬通路蛋白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
        2.8 qPCR检测miR-107、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
        2.9 miR-107靶基因的预测与验证
        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补肾活血方对软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3.2 补肾活血方对COL-Ⅱ、MMP-13、Aggrecan、TNF-α、IL-6的影响
        3.3 补肾活血方对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
        3.4 miR-107靶向TRAF3影响软骨细胞自噬
        4 讨论
        4.1 IL-1β诱导软骨损伤模型的科学性
        4.2 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参与软骨细胞自噬的调节
        4.3 补肾活血方促进内源性miR-107高表达来抑制Akt/mTOR通路
        4.4 补肾活血方调节下的miR-107靶向TRAF3促进软骨细胞自噬
        4.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RA的临床诊断
        1.4 RA的西医治疗
        1.4.1 治疗原则
        1.4.2 一般治疗
        1.4.3 药物治疗
        1.4.4 免疫净化
        1.4.5 外科治疗
        1.4.6 功能锻炼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RA的中医病名探讨
        2.2 RA的病因病机研究
        2.2.1 病因研究
        2.2.2 病机研究
        2.3 RA的中医治疗
        2.3.1 辨证分型论治
        2.3.2 辨证分期论治
        2.3.3 成方及验方治疗
        2.3.4 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治疗
        2.3.5 针灸治疗
        2.3.5.1 针刺治疗
        2.3.5.2 艾灸治疗
        2.3.5.3 耳针治疗
        2.3.6 推拿治疗
        2.3.7 药浴、热敷
        2.3.8 穴位贴敷
        2.3.9 穴位注射疗法
        2.3.10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2.3.11 中医调护
    3 述评
第二部分 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资料来源
        2.2 疾病诊断标准
        2.3 病案纳入标准
        2.4 病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信息采集
        3.2 病案信息预处理
        3.3 病案数据处理方法
        3.3.1 郭教授辨治RA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3.3.2 病案数据清理
        3.3.3 病案数据术语规范化
        3.4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5 病案数据挖掘方法
    4 结果
        4.1 病案一般情况
        4.1.1 性别比例分布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4.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4.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4.4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4.5 病机证候频次频率分布
        4.6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4.7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8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 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5 病理因素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6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4.8.2 外关联规则结果
        4.8.2.1 临床症状与舌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2 临床症状与脉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3 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因素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5 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6 脉象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7 脉象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9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9.1 病机证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2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3 病机证候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阳气多伤的时代背景
        5.2 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在类风湿关节炎形成中的作用
        5.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5.3.1 一般情况
        5.3.2 临床症状
        5.3.3 舌象
        5.3.4 脉象
        5.3.5 病机与辨证
        5.3.6 病理因素
        5.3.7 聚类处方与治法
        5.3.8 扶阳通痹基本方释义
        5.3.9 常用中药与配伍
        5.3.9.1 单味中药
        5.3.9.2 药对
        5.3.9.3 附子用量与减毒
第三部分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有效成分筛选
        1.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
        1.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检索
        1.4 绘制RA和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Veen图
        1.5 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
        1.6 构建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蛋白
        1.7 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活性成分
        2.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2.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
        2.4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和RA疾病相关靶点Veen图
        2.5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
        2.6 绘制PPI关系图和barplot图
        2.7 GO与KEGG富集功能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
        3.2 关键蛋白和靶基因分析
        3.3 KEGG通路分析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寒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2 阳虚阴浮,心肾不交案
    3 痰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4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案
    5 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案
    6 阳虚气弱,筋骨失养案
    7 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案
    8 阳虚水停,寒湿凝滞案
    9 阳虚感寒,痰湿内伏案
    10 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案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缩写语表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7 病机系统聚类分析位点结构
    附表8 病机与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9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列表
    附表10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作用靶点
    附表11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可能关键靶标列表
    附表12 PPI中关键靶蛋白Degree值
致谢
个人简介

(7)膝痹宁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对此疾病概念的认识
        1.2 流行病学研究
        1.3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1.4 西医对治疗的认识
    2. 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对治疗的认识及优势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给药方法、疗程和观测点
        2.4 观察指标
    3. 疗效评价指标
    4. 分析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2 疗效对比
        5.3 BMI与疗效的关系
        5.4 两组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导师使用“膝痹宁”治疗风寒湿痹型KOA的学术思想
    2. 膝痹宁相关研究现状及药理学作用机制
    3. 膝痹宁的药物组成以及单味药药理分析
        3.1 药物组成
        3.2 单味药功效和药理学分析
    4. 临床疗效和结果分析
    5. 研究的缺陷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加减海桐皮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VAS评分分值改变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描述
        1.1 KOA的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的研究现状
        1.2.1 中医药内治法的治疗研究现状
        1.2.2 中医外治法治疗的研究现状
        1.2.3 其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KOA的临床概况
        1.3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1.3.1 流行病学概况
        1.3.2 KOA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
        1.3.3 KOA西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资料与方法
    2.一般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Kellgren-Lawrence的 X线分期[40]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与脱落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样本分组
        3.2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3.3 对照组治疗方法
        3.4 疗效观察
        3.4.1 安全性基本指标
        3.4.2 疗效标准
        3.5 统计学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1.1 治疗组和对照组性别分布情况
        4.1.2 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布情况
        4.1.3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程分布情况
        4.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组间VAS评分对比和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对比
        4.3 治疗组与对照组KOA患者组间治疗前、治疗后WOMAC评分对比以及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的对比
        4.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组间WOMAC疼痛评分对比和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WOMAC疼痛评分对比
        4.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组间WOMAC僵硬评分对比和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WOMAC僵硬评分对比
        4.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组间WOMAC活动评分对比和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WOMAC活动评分对比
        4.3.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组间WOMAC总评分对比和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WOMAC总评分对比
        4.4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4.5 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额与年龄之间关系
        4.6 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额与病程之间关系
        4.7 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额与Kellgren-Lawrence X线分期之间关系
        4.8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5.1 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概况
    5.2 存在的临床问题以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化瘀祛湿方治疗KOA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1、MMP-1、MMP-3和TIMP-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影像学诊断标准
        2.3 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3 纳入试验标准
    4 排除试验标准
    5 脱落试验标准
    6 剔除病例标准
    7 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8 病例分组
    9 治疗方法
        9.1 化瘀祛湿方
        9.2 艾瑞昔布片
        9.3 注意事项
    10 观察及评价指标
        10.1 一般性指标
        10.2 疗效性指标
        10.3 不良反应记录
        10.4 细胞因子的检测
    11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和分析
    1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的比较
    3 不良反应率及安全性监测
    4 治疗后有效率统计
    5 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随访的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 中医对KOA的认识
        1.1 中医对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治疗方法的研究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KOA的认识
        2.1 病因
        2.2 发病机理
    3 西医的治疗概况
        3.1 非药物治疗
        3.2 药物治疗
        3.3 手术治疗
    4 对“瘀”、“湿”与KOA的认识
    5 对KOA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5.1 导师及团队关于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研究
        5.2 研究细胞因子的必要性
        5.3 与本研究相关的细胞因子
        5.4 检测血清、检测关节液的优劣比较
    6 方药分析
        6.1 立方依据
        6.2 药物组成
        6.3 单味药研究
        6.4 化瘀祛湿方组方的意义
    7 艾瑞昔布治疗KOA的现状
    8 研究结果分析
        8.1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8.2 实验室指标分析
        8.3 不良反应分析
        8.4 有效率评定
        8.5 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分析
第四章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及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1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2 流行病学资料
        3 发病原因及机制
        4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传统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 中医古籍对膝骨关节炎的相关记载
        2 传统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传统医学治疗进展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传统医学对火针疗法的认识
        1 火针疗法的相关记载
        2 火针疗法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来源
        2 一般资料
        3 研究评价方法
        4 安全性评价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
        7 不良事件预防与处理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病例完成情况及依从性分析
        3 两组基线情况分析
        4 临床疗效比较
        5 安全性分析
        6 结果分析
    第三节 讨论
        1 传统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2 传统医学对火针的认识
        3 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机制
        4 取穴依据
        5 本研究的创新性
        6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玻璃酸钠联合甾体激素在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治疗Bigliani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陈汉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等速肌力测试仪训练股四头肌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沈欣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D]. 马增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当代医家治疗膝骨关节炎辨治经验规律[D]. 张健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机制[D]. 陶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杨建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膝痹宁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加减海桐皮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VAS评分分值改变的观察[D]. 崔向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化瘀祛湿方治疗KOA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1、MMP-1、MMP-3和TIMP-1的影响[D]. 康润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D]. 陈俊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透明质酸钠联合甾体激素在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