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安子月[1](2021)在《通过艺术促进小学生公共参与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向怡颖[2](2021)在《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文中提出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阐述,公共参与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思想政治与公共参与活动紧密相连,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规定的活动型课堂是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关键。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开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确定议题、活动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步骤,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知识、能力。但是,目前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还未发挥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作用,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忽视公共参与素养、公共参与活动议题设计片面、活动过程缺乏公共参与体验、公共参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角度探讨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问题,提出现实性的建议。首先,明确公共参与素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重视公共参与素养,强化活动型课堂与公共参与素养的联系;其次,精心设计公共参与议题,立足课程内容,紧扣时政热点,设计探究性公共参与活动;再次,丰富公共参与活动形式,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完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评价手段,探究公共参与素养的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郑先常[3](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田颖[4](2021)在《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将情境教学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之一,地理情境教学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自然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广泛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如何在自然地理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明确了核心概念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自然地理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流程、评价标准与方法,以及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策略。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锋面天气进行情境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施评价。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有利于将复杂的,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从简单的良性结构的情境向复杂的不良结构的情境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并能有效地突破自然地理教学难点,提高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调查发现:情境教学的应用已较普遍,但部分教师对其认知程度还是较为薄弱,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缺乏创新,情境教学还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缺乏等问题。(3)自然地理情境教学流程可包括“分析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情境类型-选取情境素材-实施情境教学”,提出了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与试题情境法和开放情境测试法的评价方法。(4)提出了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的策略,包括:针对不同自然地理知识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利用具象化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把握自然地理逻辑,情境变式应用;情境串联“碎片化”知识;构建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体系。十分注重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衣英霄[5](2021)在《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在这背后需要有专业素质过硬的旅游人才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高校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进行教学改革,为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落地、提升旅游人才专业素养而不断努力。参与式教学的引入为我国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一条出路,其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选取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导游业务》课程作为个案,积极探讨参与式教学在《导游业务》教学中存在的应用问题,为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出谋划策。这无论是对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还是促进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在梳理和整合了参与式教学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上,界定参与式教学概念,并且提炼了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指出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应用需要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进行指导。调查分析方面,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法分别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及授课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参与式学习的意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方面,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方面,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不够恰当、教学环境营造效果不佳、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对策探讨方面,针对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存在的应用问题,本文从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三个层面提出了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研究认为,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丰富参与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正确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创设参与式教学的内外环境、构建参与式教学的评价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增强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案例应用方面,本研究通过选取本科《导游业务》课程中的《对旅游者餐饮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一节进行参与式教学应用案例设计,以期为教师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可欣[6](2021)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社会责任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改变当前道德教育培养方式粗糙、培养效果不明显与培养方法不适合当前学情等问题,学者们提出根据各学科特色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2018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其中就对高中化学社会责任的培育做出详细规定。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鲁科版与苏教版)相继出版了化学新教材。为调查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的培养状况与培养效果,构建社会责任教育分析指标,对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社会责任素养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的编排特点、培养效果与优缺点等,以期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出建议,促进社会责任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此次研究使用了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文本分析与比较法。为便于分析与比较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社会责任素养的类型与水平,参照新课标与人的心理结构,将社会责任分为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能力与社会责任行为三种类型。社会责任意识又具体分为安全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与辨证思考意识;社会责任能力又具体分为社会参与能力与辩证思考能力;社会责任行为则分为社会参与行为与辨证思考行为。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不仅全部完成新课标所提出的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目标,更增设爱国、敬业、奉献等多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但均存在同等水平中不同类型社会责任素养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与同种类型之下不同水平社会责任素养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的培养目标均为在达成水平1的基础上适当发展其他水平的社会责任素养,社会责任素养的主要培养类型为社会参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辨证思考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且社会责任素养的编排与化学知识类型的编排息息相关。三个版本的社会责任教育颇具特色,各成一派。从化学1至化学2,人教版社会责任教育的强度逐渐增强;鲁科版社会责任教育的强度逐渐减弱;苏教版社会责任教育的强度保持不变。人教版与鲁科版采取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的方式开展社会责任教育,苏教版只采取渗透教育的方式,三个版本的社会责任教育各有优势,教师可酌情选择。高考压力大、日常化学教学工作繁忙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社会责任教育与化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最大阻力,学生对化学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能正确看待化学的贡献。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均应适当删减水平1的内容,使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素养在教材中实现合理分布,苏教版应增设化学实践专栏;教师应考虑自身状况,合理选择使用与参考不同版本的化学新教材,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端正态度,正确对待社会责任教育。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瑞[8](2020)在《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地理课堂中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及其他学科知识等渗透进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均衡性的发展使学科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在跨学科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在21世纪,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程度日益加大,培养跨学科人才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进行跨学科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中的跨学科教学是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对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与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旨在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所跨科目广泛,在进行跨学科知识梳理中涉及科目众多,并对所跨各科目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当前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中,分别通过调查问卷法与访谈法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调查,旨在从学与教这两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因素对跨学科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高中生储备一定量的跨学科知识,对于地理学科的性质有明确的认知,但主动建构能力有待完善,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亟需提高;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跨学科教学概念认识模糊,对与跨学科教学没有明确的认知,在实践尝试方面较为匮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分别从准备性教学策略、行为性教学策略、辅助性行为教学策略。这三个策略分别着眼于跨学科教学的预备阶段、进行过程中外在显性策略以及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隐性策略。在准备性教学策略中,着重对跨学科知识的梳理与分析;在行为性教学策略中,着重情景的创设,并以美国教授大卫·库伯所提出的体验式教学为基础进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研究;辅助性行为教学策略从能力与素养等内隐的角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最后,根据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本中选取了《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对所提出的跨学科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进行跨学科教学一是在内容上的融合要适度,避免顾此失彼;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提取跨学科知识。并且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几个要求:一是要具有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心向;二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与跨学科教学能力;三是教师要积极的进行跨学科教学研究。

刘唯佳[9](2020)在《基于文学形象理论的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七年级古诗词多媒体教学为例》文中提出古诗词蕴含着人类最细腻、最美好的情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需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当前初中生普遍缺乏生活阅历,文化积淀不足,因此很难进入诗的意境与诗人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与诗人达到情感的共鸣。由于古诗词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其赏析必须从作品的艺术形象出发,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科学的引导,所以我们有必要在传统古诗词的教学中融入新的教学元素。在教学过程使用富有美感的多媒体技术,以古诗词为融合的主体,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实现古诗词的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完成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认知需求,使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信息技术为古诗词教学助力。本研究基于文学形象理论,从语言与形象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多媒体技术与古诗词形象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古诗词学习的特点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式,设计出基于文学形象理论的古诗词多媒体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对初一课文《观沧海》进行教学实践,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从文学形象理论、古诗词多媒体教学及初中形象化教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出发,并根据以上的研究现状,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学形象理论概述,从定义以及文学形象的本质出发,探讨古诗词中文学形象的类型,提出了文学形象理论对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第三章主要是讨论基于文学形象理论下的古诗词多媒体教学,首先讨论了古诗词中形象的展现形式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其次研究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艺术将形象生动优美地描绘出来,主要从整体结构、色彩选取、文字与声音、图像动画这四个方面出发。最后再分析多媒体教学艺术在古诗词形象化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为古诗词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设计,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文学形象理论下教学因素的合理性。结合古诗词学习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设计出基于文学形象理论的古诗词多媒体教学模式。第五章为教学实践及结果分析,根据教学模式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古诗词形象化教学方法对初中一年级课文《观沧海》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处理调查问卷的结果,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第六章依照实际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调查问卷的结果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修正,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注意解决,以便发挥教学最大的效果。

唐哲玲[10](2020)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思想品德社会化,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时代使命。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人类饱受生态危机之苦,生态文明在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下出现,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国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承载着新的价值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成为提高生态意识、塑造生态文明行为的根本途径。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态文明素养是当今时代对初中生提出的新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规范和法治观教育的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生态文明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相结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后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生态文明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概括,并通过相关理论的掌握分析实施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奠定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从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对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展开调查,通过分析数据和访谈交流得出当前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存在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比较低、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教育形式不够多元、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等问题,并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生态文明教育保障制度相对欠缺、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优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教育发展水平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制约;第四部分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教育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以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为现实依据,从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方面着手,围绕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展开,初步构建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和当代初中生发展需要的具有可行性的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体系。

二、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参与素养
        2.1.2 公共参与素养培育
        2.1.3 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
    2.2 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中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可行性
    2.3 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2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论述
        2.3.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3 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调查分析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3.1.1 访谈调查
        3.1.2 问卷调查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教师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现状
        3.2.2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发展现状
    3.3 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3.3.1 教学目标忽视公共参与素养
        3.3.2 公共参与活动议题设计片面
        3.3.3 活动过程缺乏公共参与体验
        3.3.4 公共参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4 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策略
    4.1 明确公共参与素养教学目标
        4.1.1 教学目标重视公共参与素养
        4.1.2 强化活动型课堂与公共参与素养的联系
    4.2 精心设计公共参与议题
        4.2.1 立足课程内容
        4.2.2 具有探究性公共参与活动
        4.2.3 紧扣时政热点
    4.3 丰富公共参与活动形式
        4.3.1 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活动
        4.3.2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4.3.3 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4.4 完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教学评价手段
        4.4.1 探究公共参与素养的评价标准
        4.4.2 注重过程性评价
        4.4.3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5 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策略教学实例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采访提纲
附录2 高中生公共参与培育现状调查
致谢

(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4.3 本章小结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6.1 量表的研制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
    8.3 展望
9 致谢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个人简历

(4)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课标对情境教学的要求
        2.自然地理知识教学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情境
        2.情境教学
        3.地理情境教学
    (二)理论基础
        1.情境认知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迁移理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情境教学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二)情境教学能够有效突破自然地理教学难点
四、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1.调查目的和对象
        2.调查内容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知程度
        2.自然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3.自然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
        4.教师对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的评价
        5.自然地理情境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6.教师对于情境教学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看法或建议
    (三)调查结论
        1.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认知较弱
        2.情境的创设多在新课导入阶段
        3.创设的情境过度依赖教材
        4.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
        5.情境教学出现“形式主义”
        6.缺乏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
五、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流程与评价
    (一)地理情境教学应用原则
        1.学科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
    (二)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的流程
        1.分析课标教材和学生,制定教学目标
        2.选定情境类型,选取情境素材
        3.实施情境教学
    (三)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与方法
        1.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
        2.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方法
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策略
    (一)针对不同自然地理知识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
    (二)利用具象化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三)把握自然地理逻辑,情境变式应用
    (四)情境串联“碎片化”知识
    (五)构建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体系
七、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制定教学目标
        2.选取情境素材
        3.情境教学实施
    (二)教学实施效果评价与反思
八、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与不足
        1.结论
        2.不足之处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调查
致谢

(5)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参与式教学历史溯源
        2.参与式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3.参与式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4.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基本理论及其理论基础
    (一)基本理论
        1.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2.参与式教学的特征
    (二)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
三、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调查问卷的实施
        3.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二)访谈
        1.访谈对象的选取
        2.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3.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四、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参与式学习的意识
        2.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存在主体差异性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对于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不足
        2.教师运用参与式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2.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
        3.教学环境营造效果不佳
        4.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五、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针对学生层面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二)针对教师层面
        1.教师注重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2.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
    (三)针对课堂教学层面
        1.丰富参与式教学的教学内容
        2.正确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
        3.创设参与式教学的内外环境
        4.构建参与式教学的评价机制
六、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记录
附录C 调查问卷开放性问题描述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社会责任——全人发展的素养之一
        1.1.2 我国化学教育现状——化学道德教育不足
        1.1.3 教材分析与比较——教科书使用与改编的首要工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社会责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社会责任
        2.1.2 化学教材
    2.2 理论基础
        2.2.1 道德发展理论
        2.2.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社会责任的解读
3 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的分析与比较
    3.1 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分析指标的构建
        3.1.1 构建思想
        3.1.2 构建方法
    3.2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的分析
        3.2.1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分析
        3.2.2 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分析
        3.2.3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分析
    3.3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的比较
        3.3.1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内容呈现的比较
        3.3.2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呈现方式的比较
        3.3.3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呈现水平的比较
        3.3.4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编排体系的比较
    3.4 研究结果
        3.4.1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的编写特点
        3.4.2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的培养效果
        3.4.3 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的优、缺点
4 高中化学社会责任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4.1 调查对象与调查目的
    4.2 问卷编制
    4.3 问卷的信、效度
    4.4 问卷结果与分析
    4.5 访谈调查
        4.5.1 访谈问题设计
        4.5.2 访谈记录
        4.5.3 访谈结果与分析
5 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建议
    5.2 教师使用新教材与教师教学建议
    5.3 学生使用新教材与学生学习建议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化学社会责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8)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章 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高中地理跨学科知识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高中地理学生跨学科学习现状分析
    第三节 高中地理教师跨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第四节 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现状分析结果
第四章 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
    第一节 准备性教学策略
    第二节 行为性教学策略
    第三节 辅助性行为教学策略
第五章 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 《地球上的大气》课前准备
    第二节 《地球上的大气》课堂实践
    第三节 《地球上的大气》实践反思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基于文学形象理论的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七年级古诗词多媒体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研究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文学形象理论研究现状
        1.3.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现状
        1.3.3 初中语文古诗词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
        1.3.4 形象化教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文学形象理论概述
    2.1 文学形象
        2.1.1 文学形象的本质
        2.1.2 语言与形象
        2.1.3 文学形象的特征
    2.2 古诗词的文学形象
        2.2.1 古诗词文学形象类型
        2.2.2 古诗词中的“诗三境”
3 基于文学形象理论的古诗词多媒体教学
    3.1 初中古诗词学习的形象化特征
        3.1.1 初中古诗词文学形象的展现
        3.1.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形象化
    3.2 多媒体教学的艺术原理
        3.2.1 多媒体教学艺术的形象描绘
        3.2.2 多媒体教学艺术的形象化特征
    3.3 多媒体教学艺术与古诗词形象化教学的融合
        3.3.1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3.3.2 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与理解
        3.3.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初中古诗词多媒体教学模式设计
    4.1 基于文学形象理论的教学因素及案例分析
        4.1.1 感受形象
        4.1.2 再现形象
        4.1.3 剖析形象
        4.1.4 串联形象
        4.1.5 体味形象
    4.2 教学模式设计
5.初中古诗词多媒体教学实践及结果分析
    5.1 教学实践实录及分析
    5.2 教学评价
        5.2.1 教学实践结果评价
        5.2.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6.基于文学形象理论的初中古诗词多媒体教学实践反思
    6.1 古诗词多媒体教学反思
        6.1.1 教学的根本:语言与形象
        6.1.2 教学设计:结构与形式
        6.1.3 教学过程:沉浸“诗三境”
    6.2 古诗词多媒体教学实践修正
        6.2.1 反复吟诵课文,品诗词语言美
        6.2.2 构建诗意课堂,品诗词意境美
        6.2.3 明确课堂角色,品诗词教学美
7.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生态文明
        2.生态文明教育
        3.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
        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态文明教育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观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3.中国共产党生态建设理论
    (三)加强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迫切需要
        2.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发展需要
        3.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
        4.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1.调查问卷设计情况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调查结果分析
    (二)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2.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
        3.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4.生态文明教育形式不够多元
    (三)初中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生态文明教育保障制度相对欠缺
        2.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不够
        3.缺乏优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
        4.教育发展水平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制约
三、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
    (一)挖掘课程资源,明确教育目标和内容
        1.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2.整合教材内容,丰富教育资源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优化教学方法,课堂内外相结合
        2.创新教学手段,拓展云教学平台
    (三)提升教师生态素养,引领教育发展
        1.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
        2.提高生态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
        3.带头践行良好生态行为
    (四)加强学校管理,保障教育有效开展
        1.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过艺术促进小学生公共参与的行动研究[D]. 安子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D]. 向怡颖.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4]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 田颖.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衣英霄.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比较研究[D]. 李可欣.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D]. 张瑞. 青岛大学, 2020(02)
  • [9]基于文学形象理论的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七年级古诗词多媒体教学为例[D]. 刘唯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研究[D]. 唐哲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