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梅毒根霉发酵生产脂肪酶及催化合成甘油单酯

固定化梅毒根霉发酵生产脂肪酶及催化合成甘油单酯

一、固定化少根根霉发酵产脂肪酶及催化合成单甘酯(论文文献综述)

朱洪霞,刘欢,张亚鹏,刘鑫,范天一,王芳,邓利[1](2021)在《少根根霉及其产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是一种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无横隔的丝状真菌,也是发酵生产中的一种常用微生物。少根根霉具有较强的产有机酸和产酶能力,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其主要发酵产物不同。少根根霉除产物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工等多个领域外,其菌丝体还可作为介质用于吸附废水中的有害离子,以及作为酶的固定化载体等。本文介绍了在不同的发酵工艺条件下少根根霉发酵生产富马酸以及脂肪酶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少根根霉产淀粉酶、纤溶酶以及乙醇的相关研究内容,并对少根根霉发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简述了少根根霉菌丝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少根根霉发酵生产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朱洪霞[2](2020)在《产脂肪酶菌种的诱变筛选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少根根霉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微生物,也是被美国FDA认证的食品安全菌。少根根霉脂肪酶具有较强的sn-1,3位专一性,可高效水解甘油三酯一位和三位的酯键,在医药、食品、化工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但目前少根根霉野生菌的脂肪酶产量不高,为了获得具有较强产脂肪酶能力的目的菌株,需对少根根霉进行诱变选育,并且通过发酵工艺的优化使其脂肪酶活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目的本文以少根根霉为出发菌株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实验分别采用了紫外+LiCl诱变、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对少根根霉进行诱变选育。首先,通过实验确定最佳诱变条件。然后,对少根根霉进行紫外+LiCl诱变,最终得到1株目的菌株酶活为522 U/mL,编号为Z-3。接下来以Z-3为出发菌株进行DES诱变,经初筛及复筛后,最终得到一株目的菌株55#,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其酶活稳定在620U/mL,是诱变前酶活(46 U/mL)的13.5倍。2.为提高少根根霉在发酵过程中的脂肪酶产量,本文对发酵过程中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分进行了选择优化。首先对发酵时的菌体形态以及接种量进行确定,接下来对发酵培养基中的成分进行了探究优化,通过摇瓶发酵分别研究了诱导油、氮源、碳源以及无机盐离子等成分及培养条件等多个因素对少根根霉发酵产酶的作用及影响,确定最佳接种量为15%,最优培养基为:Tryptone 10 g/L,(NH4)2SO4 3 g/L,Glucose 20 g/L,KH2PO41g/L,MgSO4·7H2O 0.5 g/L,Corn oil 10 g/L,以菌球形态在发酵 pH 为 7,摇床转速为200r/min,30℃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酶活最高是3068U/mL,是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前的4.95倍。3.利用冷丙酮法将发酵液中的脂肪酶分离出来,将预处理后的发酵液与丙酮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混合,沉淀完全后在4℃,6000 r/min,条件下离心6 min,丙酮回收,将剩余的沉淀取出置放于平皿中,于通风橱中使其自然风干后研磨成粉,其酶活为224800 U/g,酶活收率为46.9%。

田娇娇[3](2019)在《核壳结构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高温反应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脂肪酶可以催化一系列反应,例如水解,酯化和酯交换,在化妆品以及食品等各个行业被广泛应用,因此占有巨大的市场地位。固定化酶克服了游离脂肪酶存在的费用昂贵、稳定性差和难于回收再利用等弊端,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及工业的连续化生产。众多研究表明,脂肪酶经固定化后,其温度耐受性和稳定性均会有所提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核壳结构为基础的,温度耐受性良好的固定化酶的制备工艺。本研究对多种天然固定化载体(硅藻土、竹纤维和菌丝体)进行了吸附-包埋相结合的固定化工艺研究。并对不同载体固定Candida sp.99-125脂肪酶效果进行了比较。经过探究载体预处理条件和吸附-包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和钙化时间),优化得到各载体制备固定化酶的最佳条件;随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比表面积仪等仪器表征了固定化酶的结构;最终,利用脂肪酶催化蜡酯合成体系,对各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以及催化寿命进行表征。研究所涉及的三种载体制备的核壳结构Candida sp.99-125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优工艺如下:1、以硅藻土为载体对Candida sp.99-125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的最优工艺条件如下:2 wt%的海藻酸钠浓度,1wt%的氯化钙浓度和120 min的钙化时长。该条件制备的固定化酶在高温蜡酯合成的批次实验结果表明,该脂肪酶重复使用十五批后,蜡酯的产率仍保持在72%;证明了该固定化工艺制备的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温度耐受性及催化使用寿命。2、以竹纤维为载体对Candida sp.99-125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工艺研究,通过实验条件优化得到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固定化酶。载体预处理以及固定化酶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2 wt%氢氧化钠预处理载体,1.2 wt%海藻酸钠,0.69 wt%氯化钙和100 min钙化时长;在蜡酯合成体系中,固定化酶重复使用二十批后,仍保持着81%的转化率,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高温耐受性和酶寿命。3、以少根根霉菌丝体为载体对Candida sp.99-125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工艺研究,制备得到一种核壳结构的固定化酶。通过优化实验得到载体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1 wt%的硫酸;脂肪酶固定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1.1 wt%的海藻酸钠,0.76 wt%的氯化钙和115 min的钙化时长;在蜡酯合成体系中,所制固定化酶重复使用二十批后,蜡酯仍保持83%的转化率,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比硅藻土、竹纤维和菌丝体三种载体固定化酶的实验结果可知,经过1 wt%的硫酸处理过的菌丝体更适宜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该材料作为载体所制的固定化酶具有更高的温度耐受性和酶寿命,在蜡酯合成的批次实验中,重复使用二十批后,产物仍保留着83%的转化率。

田野[4](2011)在《假丝酵母99-125生产脂肪酶的发酵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食品加工、饲料、洗涤剂、制药、精细化工、有机合成、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柴油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目前商业化的脂肪酶成本相对较高,使得脂肪酶在更大范围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通过发酵工程技术提高脂肪酶的生产力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本文主要对高产脂肪酶的假丝酵母菌种99-125发酵生产脂肪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假丝酵母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研究,优化了基础发酵培养基;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溶解温度为80℃;发酵前期溶氧量为2.0vvm,中后期溶氧量为1.0vvm;发酵过程中根据PH值的变化进行补料。对不同碳氮源发酵条件下的基础数据和发酵过程中有机酸、油酸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确定了丙酮酸过量积累是制约酶活提高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脂肪酶的发酵过程进行代谢流分析,确定了添加维生素B6发酵可以降解丙酮酸的积累,同时确定了维生素B6的最佳添加量为60mg/L;并且使发酵酶活提高至8500IU/ml。对脂肪酶的发酵工艺进行初试放大,并取得了成功;使脂肪酶发酵的最终酶活达到11000IU/ml,并保持稳定。经过代谢通量分析,初步构建了假丝酵母发酵脂肪酶的中心代谢网络模型。发酵酶活为11000IU/ml的脂肪酶发酵液经过分离提纯后,固体酶粉的比活力可以达到22000IU/mg;同时也减缓了酶活丧失。

刘园[5](2011)在《酶法制备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研究》文中认为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维生素A不稳定,且对皮肤有刺激性。在动物z来源的食品中,维生素A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维生素A酯,最常见的是维生素A棕榈酸酯,它们在小肠内被转化成维生素A。目前,市售维生素A棕榈酸酯都是化工合成,能耗高、污染多,这都将限制化工合成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因而,建立一套条件温和且污染少的酶法制备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工艺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目的是初步建立一套酶法制备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工艺。利用Novozym 435脂肪酶催化维生素A醋酸酯和棕榈酸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分批式反应影响,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温度和时间,初步建立了一套填充柱式酶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工艺和从酶反应体系中分离纯化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方法。在分批式反应工艺中,有机溶剂的极性对反应有影响,疏水性强的溶剂更有利于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合成。在维生素A醋酸酯浓度一定的前提下,棕榈酸存在影响反应的上限浓度。整个反应进程中,合成会逐步趋于稳定。固定化脂肪酶有饱和加入量。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转化率呈负幂指数形式降低,用黑箱模型拟合的乘幂函数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底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转酯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工艺条件:石油醚为反应溶剂,棕榈酸与维生素A醋酸酯摩尔比为3:1,底物浓度0.0042 g/mL,酶用量为维生素A醋酸酯质量的20%,反应时间6 h,转化率可达91%。中心组合实验结果说明温度和时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拟合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转化率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一套填充柱式反应工艺:维生素A醋酸酯浓度0.015 g/mL,棕榈酸与维生素A醋酸酯摩尔比2:1,温度30℃,反应液流速0.13 mL/min/ mL,转化率达到90.9%,且工艺稳定性良好,连续反应7批次,转化率仍在87%以上。放大后工艺能达到小试水平,且稳定性很好。就底物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随着底物浓度升高,转化率呈直线下降。初步确立了一套从酶反应体系中分离纯化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方法。反应液先在4℃下放置20 h,然后在-20℃放置8 h,除去过量的棕榈酸。利用液-液萃取分离技术,以84%乙醇/水:石油醚=3:1为萃取溶剂,萃取温度为4℃,连续萃取4次,维生素A棕榈酸酯纯度达到98.3%,这已经满足食品级维生素A的纯度要求,此时回收率为65.2%。

邓琳芬[6](2011)在《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米曲霉FS-1产脂肪酶进行发酵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发酵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蛋白胨。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培养基中的8个成分进行筛选,得到对影响产酶结果最显着的3个培养基成分是蛋白胨、橄榄油和Na2HPO4。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对以上3个显着成分进行优化,获得三成分的最佳组合。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g/L):玉米粉0.5,蛋白胨50,橄榄油15, NaNO3 10, Na2HPO4 2.5, KC1 0.5, MgSO4 0.5, FeSO4 0.01。发酵条件优化获得最适条件:接种量2%,装液量20m1/250mL三角瓶,发酵温度为28℃,发酵初始pH为8.0,发酵时间为48h。产酶水平从初始的3.25U/mL提高到18.75U/mLFS-1脂肪酶的分离纯化。收集发酵液上清,上清分别经过60%硫酸铵沉淀、透析除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等纯化步骤,纯化后的酶的比活力为287.81U/mg、纯化倍数为9.21、回收率为26.39%,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纯度,电泳图谱为单一条带,表明纯化得到较纯蛋白样品。FS-1脂肪酶理化性质的测定。该酶分子量为40.64 kDa。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36℃C,40℃以内酶的热稳定性好。最适酶促反应pH值为7.0,在pH值为3.0-9.0的范围内相对稳定。以橄榄油、三丁酸甘油酯为底物分别进行酶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酶促反应都符合米氏方程,最大反应初速度Vm分别为23.70 umol/mL/min,24.33μmol/mL/min,米氏常数Km分别为48.44μmol/mL、20.43μmol/mL,反应活化能(Ea)分别为41.78 kJ/mol、31.68 kJ/mol。不同效应物对FS-1脂肪酶活力的影响。(1)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一价金属离子Na+、K+、Li+以及二价金属离子Ba2+对酶促反应无影响。Ca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二价金属离子Mg2+、Cu2+、Fe2+、Hg2+以及三价金属离子Fe3+、A13+对酶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甲醇、乙醇、甲醛、异丙醇对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甲醛对酶抑制作用最强烈;正戊烷对酶活力没影响。(3)不同化学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顺丁烯二酸酐、溴乙酸、N-乙酰咪唑、β-巯基乙醇、乙酰丙酮、氯胺-T、N-溴代丁二酰亚胺、苯甲基磺酸钠(PMSF)这8种修饰剂中,只有β-巯基乙醇和苯甲基磺酸钠对酶产生影响,初步判断甲硫氨酸、丝氨酸残基与酶的催化活性密切相关。

王斌[7](2011)在《脂肪酶高产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和发酵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多家植物油厂采集到107份含油土样,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通过以三丁酸甘油酯为底物的透明圈法和以罗丹明B为显色剂的荧光圈法,筛选到产脂肪酶菌187株。其中一株产酶能力较强,且对20%(v/v)的甲醇溶液有较好的耐受性,将其命名为SXL-107。通过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初步鉴定SXL-107为Galactomyses geotrichum通过单因素实验对SXL-107进行了初步的发酵条件研究,提高了脂肪酶的产酶能力,发酵液酶活力从初始的15.1U/ml提高到了104U/ml,其中黄豆粉的添加对产酶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经过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g,蔗糖0.5g,(NH4)2SO41.0g,黄豆粉2.0g,MgSO4·7H2O 0.05g,KH2PO40.15g,橄榄油1mL,H2O100mL。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为6.0,摇瓶装液量为20ml,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48小时。以菌种SXL-107的发酵液为初始原料,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提取了粗酶,发现饱和硫酸铵浓度在30%~70%(25℃)时能除去大部分的杂蛋白,回收率为62%,纯化倍数1.95;采用DEAE-Sepharose FF纯化了SXL-107粗酶,纯化后的SXL-107脂肪酶比活力达到了22500U/g,回收率32%,纯化倍数13.23。对SXL-107脂肪酶进行耐受甲醇实验和酶学性质研究,SXL-107脂肪酶在20%甲醇溶液中作用48h后,剩余相对酶活为96.15%;该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pH7.0,50℃温浴60min仍有80%的酶活力,在pH4.0~9.0间稳定,微量的Mg2+、K+和Z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Mn2+和Co2+有抑制作用,其分子量约为66kDa。本实验筛选到一株耐甲醇能力较强的脂肪酶产生菌,为该酶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张贞发[8](2010)在《食品添加剂单甘酯的合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食品添加剂单甘酯的合成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一些方法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友东[9](2010)在《固定化重组脂肪酶催化木本植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对木本植物油脂的提取与精制,脂肪酶的固定化,固定化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及生物柴油产品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溶剂浸提法提取麻疯树籽和黄连木籽油,对毛油进行精制(脱胶和脱色),两种树籽的提油率分别达到:52.4%(种仁)和35.0%(净籽),并对所得油品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2.以本课题组的摇瓶发酵优化条件为指导,探讨了培养基种类、诱导时间、甲醇浓度等因素对发酵罐产酶工艺的影响。以无机盐培养基FM21发酵毕赤酵母菌,经过甘油补料和甲醇补料两个阶段,发酵培养96小时后得到的脂肪酶的酶活达到90U/mL,目的蛋白含量为0.92mg/m1。3.筛选了一系列的无机和有机载体固定R. oryzae脂肪酶,发现阴离子树脂D301效果最佳。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1.预吸附条件:吸附时间10h (吸附温度为4℃)或吸附时间4h(吸附温度为28℃),给酶量600U/g。2.交联固定条件:给酶量600U/g,交联剂浓度0.5%,交联时间20min,转速110rpm,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为160U/g.4.探讨了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食用大豆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且对固定化酶的重复性进行了探讨。具体的工艺条件如下:醇油比:5:1、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48h、水含量:60%(基于油重),所得产物中脂肪酸甲酯含量为92%,该固定化脂肪酶可重复使用7次,无明显酶活下降。5.探讨了固定化酶催化木本油脂(麻风树和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醇油比:4.7:1、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48h、水含量:40%(麻疯树籽油),20%(黄连木籽油)。在此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的含量分别达到94%和92%。该固定化脂肪酶重复使用5次无明显酶活下降。6.自制生物柴油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密度、运动粘度、热值、闪点、十六烷值)符合现行的美国和我国生物柴油标准要求,可作为柴油发动机燃料使用。

李治林,李迅,王飞,蒋剑春[10](2009)在《全细胞生物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固定化细胞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文中提出以硅藻土、聚氨酯树脂、氧化铝和海藻酸钠4种载体固定化米根霉细胞,探讨它们催化大豆油甲酯化反应生产生物柴油的能力。结果表明聚氨酯树脂为适宜的固定载体,在80mL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聚氨酯树脂0.6g时所制备得到的固定化细胞性能最佳,此时固定上细胞干质量为0.5560g,培养液酶活为17.4U/mL。将此固定化细胞用于催化大豆油甲酯化反应,在m(甲醇):m(大豆油)为5:1甲醇分批加入(每12h加入1批)的情况下,甲酯得率可达94%。

二、固定化少根根霉发酵产脂肪酶及催化合成单甘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定化少根根霉发酵产脂肪酶及催化合成单甘酯(论文提纲范文)

(1)少根根霉及其产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少根根霉产富马酸
    1.1 少根根霉产富马酸的代谢机制
    1.2 少根根霉产富马酸发酵工艺研究
2 少根根霉产脂肪酶
    2.1 少根根霉产脂肪酶菌种选育
    2.2 少根根霉产脂肪酶发酵工艺研究
3 少根根霉产其他产物
4 少根根霉菌丝体的综合利用
5 展望

(2)产脂肪酶菌种的诱变筛选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脂肪酶
        1.1.1 脂肪酶简介
        1.1.2 脂肪酶的来源
        1.1.2.1 脂肪酶的生产方法
        1.1.2.2 微生物发酵产脂肪酶
        1.1.2.3 根霉脂肪酶的分离提取
        1.1.3 脂肪酶的性质
        1.1.3.1 脂肪酶的链长特异性
        1.1.3.2 脂肪酶的位置特异性
        1.1.4 脂肪酶的应用
        1.1.4.1 脂肪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1.1.4.2 脂肪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1.1.4.3 脂肪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1.1.4.4 脂肪酶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
        1.1.4.5 脂肪酶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
    1.2 少根根霉简介
    1.3 菌株筛选
        1.3.1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
        1.3.2 诱变育种
        1.3.2.1 化学诱变剂诱变
        1.3.2.2 紫外诱变
        1.3.2.3 激光诱变
        1.3.2.4 微波诱变
        1.3.2.5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少根根霉菌株的诱变筛选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菌株与保藏
        2.2.2 培养基
        2.2.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菌种传代
        2.3.2 孢子悬液的制备
        2.3.3 种子培养基的制备
        2.3.4 诱变筛菌方法
        2.3.4.1 紫外+LiCl诱变
        2.3.4.2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
        2.3.5 诱变致死率计算
        2.3.6 菌种筛选
        2.3.6.1 初筛
        2.3.6.2 复筛
        2.3.7 酶活测定方法
        2.3.8 生物量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原始菌株发酵酶活测定
        2.4.2 菌株的筛选
        2.4.2.1 孢子萌发状态
        2.4.2.2 紫外+LiCl诱变致死率及最佳照射时长选择
        2.4.2.3 DES诱变致死率及最佳诱变浓度的选取
        2.4.2.4 紫外+LiCl诱变筛菌结果
        2.4.2.5 DES诱变结果
        2.4.2.6 遗传稳定性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少根根霉产脂肪酶发酵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菌株与保藏
        3.2.2 实验用培养基
        3.2.3 孢子悬液的制备
        3.2.4 种子培养基的制备
        3.2.5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6 酶活测定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接种量及菌体发酵形态的确定
        3.3.1.1 发酵形式的确定
        3.3.1.2 接种量的确定
        3.3.2 诱导油对产酶的影响
        3.3.3 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3.3.3.1 有机氮源的选择与优化
        3.3.3.2 胰蛋白胨添加量优化
        3.3.3.3 无机氮源的选择与优化
        3.3.3.4 不同硫酸铵添加量发酵对比
        3.3.4 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3.3.4.1 不同葡萄糖浓度发酵对比
        3.3.4.2 不同葡萄糖浓度生物量对比
        3.3.5 不同盐离子对酶活的影响
        3.3.6 培养基pH值对酶活的影响
        3.3.7 摇床转速对酶活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脂肪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实验用培养基
        4.2.1.2 孢子悬液的制备
        4.2.1.3 种子培养基的制备
        4.2.1.4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2.1 发酵液的预处理
        4.2.2.2 冷丙酮沉淀
        4.2.2.3 脂肪酶的热稳定性
        4.2.2.4 脂肪酶的pH稳定性
        4.2.2.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4.2.2.6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pH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脂肪酶的分离
        4.3.2 热稳定性
        4.3.3 pH稳定性
        4.3.4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4.3.5 酶的最适反应pH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实验所用试剂列表
    附录二 实验常用仪器器材列表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3)核壳结构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高温反应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脂肪酶
        1.1.1 脂肪酶的简介
        1.1.2 脂肪酶的结构及催化机理
        1.1.3 脂肪酶催化的影响因素
        1.1.3.1 pH因素的影响
        1.1.3.2 温度因素的影响
        1.1.3.3 水含量因素的影响
        1.1.3.4 固定化酶载体因素的影响
    1.2 脂肪酶的固定化工艺
        1.2.1 脂肪酶固定化的简介
        1.2.2 传统的脂肪酶固定化方法
        1.2.2.1 吸附法
        1.2.2.2 交联法
        1.2.2.3 包埋法
        1.2.2.4 共价结合法
        1.2.3 新型的脂肪酶固定化方法
        1.2.3.1 等离子体技术固定化
        1.2.3.2 磁处理技术固定化
        1.2.3.3 纳米技术固定化
        1.2.3.4 辐射技术固定化
        1.2.4 脂肪酶固定化载体
    1.3 脂肪酶固定化的前景
    1.4 脂肪酶固定化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意义
第二章 硅藻土为载体对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的固定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脂肪酶水解酶活的测定
        2.3.2 载体活化预处理
        2.3.3 固定化酶的制备
        2.3.3.1 吸附固定化工艺
        2.3.3.2 湿法造粒工艺
        2.3.3.3 钙化包衣工艺
        2.3.4 蛋白吸附率的测定
        2.3.5 固定化酶酯化酶活的测定
        2.3.6 固定化酶的结构表征
        2.3.6.1 固定化酶表面结构表征
        2.3.6.2 固定化酶表面元素分析
        2.3.6.3 固定化酶BET测试
        2.3.7 固定化酶性能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脂肪酶水解酶活的测定
        2.4.2 脂肪酶吸附率的测定
        2.4.3 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
        2.4.3.1 载体预处理对蛋白酶吸附率的影响
        2.4.3.2 湿法造粒过程中海藻酸钠浓度的优化结果分析
        2.4.3.3 氯化钙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
        2.4.4 固定化酶结构的表征
        2.4.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结果分析
        2.4.4.2 比表面积仪测试结果分析
        2.4.5 固定化酶催化性能的测定结果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竹纤维为载体对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固定化工艺探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载体预处理
        3.3.1.1 竹纤维载体酸处理工艺
        3.3.1.2 竹纤维载体碱处理工艺
        3.3.2 固定化酶的制备
        3.3.2.1 吸附固定化工艺
        3.3.2.2 湿法造粒工艺
        3.3.2.3 钙化包衣工艺
        3.3.3 响应面设计
        3.3.4 固定化酶酯化酶活的测定
        3.3.5 固定化酶的结构表征
        3.3.6 固定化酶性能的测定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固定化酶的制备
        3.4.1.1 载体预处理对蛋白酶吸附率的影响
        3.4.1.2 海藻酸钠浓度对湿法造粒技术的影响
        3.4.1.3 氯化钙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
        3.4.2 响应面设计对固定化工艺的优化
        3.4.3 固定化酶结构的表征
        3.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结果分析
        3.4.3.2 比表面积仪测试结果分析
        3.4.4 固定化酶催化性能的测定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菌丝体为载体固定化Candida sp.99-125脂肪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载体预处理
        4.3.2 固定化酶的制备
        4.3.2.1 吸附固定化工艺
        4.3.2.2 湿法造粒工艺
        4.3.2.3 钙化包衣工艺
        4.3.3 响应面设计
        4.3.4 固定化酶酯化酶活力的测定
        4.3.5 固定化酶结构的表征
        4.3.6 固定化酶性能的测定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固定化酶的制备
        4.4.1.1 载体预处理对酶蛋白分子吸附率的影响分析
        4.4.1.2 海藻酸钠的浓度对湿法造粒工艺影响
        4.4.1.3 氯化钙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
        4.4.2 响应面对脂肪酶固定化设计
        4.4.3 固定化酶结构的表征
        4.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结果分析
        4.4.3.2 比表面积仪测试结果分析
        4.4.4 固定化酶催化性能的测定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问题及建议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实验材料
    附录二 实验设备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4)假丝酵母99-125生产脂肪酶的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脂肪酶概述
        1.1.1 脂肪酶的定义
        1.1.2 脂肪酶的结构
    1.2 脂肪酶的特性
        1.2.1 脂肪酶的酶学基本特性
        1.2.2 脂肪酶的专一性
        1.2.3 脂肪酶的稳定性
        1.2.4 脂肪酶的诱导性
    1.3 脂肪酶的来源和生产
        1.3.1 脂肪酶的来源
        1.3.2 脂肪酶的生产
    1.4 脂肪酶的应用
        1.4.1 脂肪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1.4.2 碱性脂肪酶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
        1.4.3 脂肪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4.4 脂肪酶在饲料方面的应用
        1.4.5 脂肪酶在催化合成脂肪族聚酯中的应用
        1.4.6 脂肪酶在手性药物中间体制备中的应用
        1.4.7 脂肪酶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
        1.4.8 脂肪酶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
    1.5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
        1.5.1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
        1.5.2 菌种的选育和高产菌株的获得
        1.5.3 脂肪酶发酵工艺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菌种及保藏
        2.1.2 试验原料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1.5 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假丝酵母的复壮
        2.2.2 发酵条件
        2.2.3 分析检测方法
        2.2.4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假丝酵母的复壮筛选
    3.2 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
        3.2.1 发酵培养基溶解温度对脂肪酶发酵的影响
        3.2.2 发酵过程中 PH 的变化分析
        3.2.3 溶氧量对脂肪酶发酵的影响
        3.2.4 脂肪酶发酵的溶氧条件改善实验
        3.2.5 5L 罐的基础培养基发酵实验
        3.2.6 5L 罐的改进培养基发酵实验
    3.3 脂肪酶发酵的代谢调控
        3.3.1 氮源贫瘠条件下发酵的基础数据测定
        3.3.2 碳源、氮源充足条件下的脂肪酶发酵
        3.3.3 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和油酸的含量分析
        3.3.4 5L 罐改进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_6的发酵
        3.3.5 脂肪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氨基酸变化的测定分析
    3.4 发酵工艺的放大
        3.4.1 30 L 罐改进培养基发酵
        3.4.2 30 L 罐改进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_6的发酵
        3.4.3 30 L 罐添加维生素B_6发酵过程中丙酮酸含量的变化分析
    3.5 脂肪酶发酵代谢网络模型的初步建立
        3.5.1 发酵酶活为8000IU/ml 时的中心代谢通量分析
        3.5.2 不同发酵酶活下中心代谢通量的对比分析
    3.6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酶法制备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维生素A 和维生素A 酯
        1.1.1 维生素A 介绍
        1.1.2 维生素A 酯介绍
        1.1.3 维生素A 酯合成
    1.2 微生物脂肪酶
        1.2.1 微生物脂肪酶的简介
        1.2.2 微生物脂肪酶的应用
    1.3 微生物脂肪酶非水相合成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分批式反应工艺的建立
        1.5.2 建立柱式反应工艺
        1.5.3 产物分离工艺的建立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方法
        2.2.1 分批反应合成维生素A 棕榈酸酯
        2.2.2 分批反应考察的影响因素
        2.2.3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维生素A 棕榈酸酯分批式合成工艺
        2.2.4 柱式反应合成维生素A 棕榈酸酯
        2.2.5 产物分离工艺
        2.2.6 维生素A 酯检测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固定化脂肪酶合成维生素A 棕榈酸酯分批式工艺建立
        3.1.1 合成条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1.2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固定化酶合成维生素A 棕榈酸酯分批式工艺
    3.2 固定化酶合成维生素A 棕榈酸酯柱式反应工艺的建立
        3.2.1 反应温度的优化
        3.2.2 底物摩尔比的优化
        3.2.3 反应液流速的优化
        3.2.4 底物浓度的优化
        3.2.5 柱式(小)工艺稳定性
        3.2.6 柱式工艺放大及放大后工艺稳定性
    3.3 维生素A 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
        3.3.1 反应液中各组分的分析确定
        3.3.2 棕榈酸的去除
        3.3.3 萃取分离维生素A 棕榈酸酯和维生素A 醋酸酯
        3.3.4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维生素A 棕榈酸酯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固定化脂肪酶合成维生素A 棕榈酸酯分批式工艺建立
        4.1.1 合成条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4.1.2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维生素A 棕榈酸酯合成工艺
    4.2 固定化酶合成维生素A 棕榈酸酯柱式反应工艺的建立
    4.3 维生素A 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
    4.4 结论
第5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脂肪酶的定义及结构
    2 脂肪酶的来源及种类
    3 微生物脂肪酶的发酵研究
        3.1 发酵培养基研究
        3.2 发酵条件研究
        3.3 发酵培养方式研究
    4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5 脂肪酶的酶学性质的研究
        5.1 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及热稳定性
        5.2 脂肪酶最适作用pH及pH稳定性
        5.3 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5.4 有机溶剂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5.5 脂肪酶的活性部位及化学修饰
        5.6 脂肪酶的底物特异性
    6 脂肪酶的酶活测定方法
        6.1 滴定法
        6.2 平板法
        6.3 对硝基苯酚法
    7 脂肪酶的应用
        7.1 脂肪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7.2 脂肪酶在纺织中的应用
        7.3 脂肪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7.4 脂肪酶在洗涤业中的应用
        7.5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中的应用
        7.6 脂肪酶在皮革生产中的应用
        7.7 脂肪酶在纸浆和造纸业中的应用
    8 米曲霉脂肪酶的研究概述
    9 选题依据和意义
    10 研究内容
第1章 米曲霉脂肪酶的发酵优化
    1 材料
        1.1 菌种
        1.2 药品与试剂
        1.2.1 常用药品
        1.2.2 常用缓冲液
        1.3 培养基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脂肪酶酶活测定方法
        2.2 发酵培养方法
        2.3 发酵培养基优化
        2.3.1 单因素优化
        2.3.2 Plackett-Burman实验优化
        2.3.3 响应面优化
        2.4 发酵条件优化
        2.4.1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2.4.2 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
        2.4.3 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15.
        2.4.4 发酵初始pH对产酶的影响
        2.4.5 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因素优化
        3.2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重要因子
        3.3 培养基显着因子单因素优化
        3.3.1 蛋白胨对产酶的影响
        3.3.2 橄榄油对产酶的影响
        3.3.3 Na_2HPO_4对产酶影响
        3.4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
        3.4.1 Box-Behnken设计与结果
        3.4.2 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
        3.4.3 发酵优化最佳配方的确定及实验验证
        3.5 发酵条件优化
        3.5.1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3.5.2 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
        3.5.3 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3.5.4 发酵初始pH对产酶的影响
        3.5.5 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4 小结
第2章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1 材料
        1.1 酶液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脂肪酶的酶活测定
        2.2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2.2.1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技术路线
        2.2.2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步骤
        2.3 脂肪酶的免疫印迹
    3 结果与分析
        3.1 硫酸铵沉淀
        3.2 离子交换层析柱小体系pH试验
        3.3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
        3.4 脂肪酶纯度的鉴定
        3.5 分离纯化结果汇总
        3.6 酶的蛋白印迹
    4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脂肪酶的理化性质及催化动力学研究
    1 材料
        1.1 酶液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脂肪酶酶活测定方法
        2.2 脂肪酶分子量的测定
        2.3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2.4 酶的热稳定性
        2.5 pH值对酶活的影响
        2.6 酶的酸碱稳定性
        2.7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性质研究
        2.7.1 酶促反应动力学
        2.7.2 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3 结果与分析
        3.1 脂肪酶分子量的测定
        3.2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3.3 酶的温度稳定性
        3.4 酶的最适反应pH
        3.5 酶的酸碱稳定性
        3.6 酶的动力学研究
        3.6.1 酶促反应常数
        3.6.2 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4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不同效应物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1 材料
        1.1 酶液
        1.2 药品
        1.3 仪器
    2 方法
        2.1 脂肪酶的酶活测定方法
        2.2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2.3 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2.4 化学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3.1.1 正一价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3.1.2 正二价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3.1.3 正三价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3.2 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3.3 化学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1.1 米曲霉脂肪酶发酵优化结果
        1.2 酶的分离纯化
        1.3 酶学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1.4 几种效应物对酶活力的影响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脂肪酶高产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和发酵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脂肪酶研究进展
    1.2 脂肪酶的生产
    1.3 脂肪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1.4 脂肪酶的纯化
    1.5 脂肪酶的应用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引言
    2.1 材料与试剂
    2.2 方法
        2.2.1 富集培养
        2.2.2 初筛培养
        2.2.3 复筛培养
        2.2.4 脂肪酶活力的测定
        2.2.5 高产菌株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产脂肪酶菌的分离
        2.3.2 产脂肪酶菌SXL-107 的鉴定
        2.3.3 菌株SXL-107 产酶条件的优化
    2.4 小结
第三章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引言
    3.1 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粗酶液的制备
        3.2.2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3.2.3 酶活力的测定
        3.2.4 SDS-PAGE 电泳分析
        3.2.5 SXL-107 脂肪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结果
        3.3.2 SXL-107 脂肪酶酶学性质
    3.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及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9)固定化重组脂肪酶催化木本植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生物柴油概述
        1.1.1. 生物柴油的定义
        1.1.2. 生物柴油的特征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生物柴油发展状况
        1.2.2. 国内生物柴油发展状况
    1.3. 生物柴油生产原料介绍
        1.3.1. 木本油脂简介
        1.3.1.1. 麻疯树籽油
        1.3.1.2. 黄连木籽油
        1.3.2. 油脂精炼方法
        1.3.2.1. 油脂的脱胶
        1.3.2.2. 油脂的脱色
    1.4.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1.4.1. 物理法
        1.4.1.1. 直接混合法
        1.4.1.2. 微乳液法
        1.4.2. 化学法
        1.4.2.1. 高温热裂解法
        1.4.2.2. 酯交换法
        1.4.3. 生物酶法
        1.4.4. 超临界流体法
    1.5. 微生物脂肪酶简介
        1.5.1. 微生物脂肪酶的结构
        1.5.2. 微生物脂肪酶的底物特异性
        1.5.3. Rhizopus oryzae 脂肪酶的性质与酰基迁移作用
        1.5.4. 微生物脂肪酶的酶活测定
        1.5.5. 酶的固定化方法
        1.5.5.1. 吸附法
        1.5.5.2. 交联法
        1.5.5.3. 共价结合法
        1.5.5.4. 包埋法
        1.5.6. 酶的固定化载体的介绍
        1.5.6.1. 无机类载体
        1.5.6.2. 有机类载体
    1.6.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高密度发酵概述
        1.6.1. 菌株
        1.6.2. 高密度发酵
        1.6.3. 前景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2. 木本植物油脂的提取与精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1.3. 原料分析
        2.1.3.1. 原料预处理
        2.1.3.2. 原料含油率的测定
        2.1.3.3. 原料油酸值的测定
        2.1.3.4. 原料油皂化值的测定
        2.1.3.5. 原料油平均分子量的测定
        2.1.3.6. 原料油红外光谱分析
        2.1.3.7. 原料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2.1.4. 原料毛油的精制
        2.1.4.1. 毛油的脱胶
        2.1.4.2. 毛油的脱色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原料油主要理化性质
        2.2.2. 原料油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2.2.3. 原料油脂肪酸的组成
    2.3. 小结
3. 重组脂肪酶基因工程菌的诱导产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
        3.1.2. 实验菌株
        3.1.3. 主要药品
        3.1.4. 培养基与试剂
        3.1.5. 毕赤酵母工程菌在摇瓶中诱导培养步骤
        3.1.6. 毕赤酵母工程菌在发酵罐上高密度诱导培养步骤
        3.1.6.1. 平板划线
        3.1.6.2. 种子液的制备
        3.1.6.3. 上罐发酵
        3.1.7. 菌体生物质量(biomass)的测定
        3.1.8. OD600的测定
        3.1.9. 蛋白浓度的测定
        3.1.10. 重组脂肪酶蛋白 SDS-PAGE 分析
        3.1.10.1. 凝胶的制备
        3.1.10.2. 酶蛋白样品的制备
        3.1.10.3. 电泳检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摇瓶与发酵罐诱导培养的比较
        3.2.2. 不同培养基对脂肪酶表达的影响
        3.2.3. 甲醇诱导时间对脂肪酶量分泌的影响
        3.2.4. 甲醇补料方式对发酵罐高密度诱导培养的影响
    3.3. 小结
4. 重组脂肪酶的固定化
    4.1. 实验原材料及试剂
        4.1.1. 试验菌株
        4.1.2. 实验仪器设备
        4.1.3. 实验试剂
        4.1.4. 溶液的配制方法
    4.2. 脂肪酶活力的表示和测定方法
        4.2.1. 脂肪酶活力的测定
        4.2.2. 固定化脂肪酶活测定方法
        4.2.3. 脂肪酶浓度的测定方法
    4.3. 脂肪酶的固定化
        4.3.1. 无机载体的固定化
        4.3.2. 有机载体的固定化
        4.3.3. 固定化酶催化酯交换反应
        4.3.4. 油脂甲酯化反应产物的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BSA 吸附曲线的制作
        4.4.2. 载体的选择
        4.4.2.1. 添加剂对转酯化反应的影响
        4.4.2.2. 无机载体的比较
        4.4.2.3. 有机载体的比较
        4.4.2.4. 脂肪酶固定的树脂的筛选
        4.4.2.5. 不同树脂固定脂肪酶的效果对比
        4.4.2.6. 交联过程对固定化酶酶活和稳定性的影响
        4.4.3. Amberlite IRA-93 树脂固定化酶的制备工艺条件
        4.4.3.1. 预吸附过程的条件优化
        4.4.3.2. 交联工艺条件的探讨
        4.4.4. 固定化酶催化精制大豆油工艺条件的探讨
        4.4.4.1. 反应溶剂对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酯交换试验的影响
        4.4.4.2. 反应缓冲液 pH 对反应的影响
        4.4.4.3. 含水率对反应的影响
        4.4.4.4. 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4.4.4.5. 酶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4.4.4.6. 醇油比对反应的影响
        4.4.4.7. 甲醇加入方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4.4.4.8. 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4.4.4.9.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
    4.5. 小结
5. 固定化重组脂肪酶催化木本油脂转酯化制备生物柴油
    5.1. 实验原料及试剂
        5.1.1. 实验原料
        5.1.2. 主要仪器
        5.1.3. 主要试剂
    5.2. 木本油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5.2.1. 固定化酶催化酯交换反应
        5.2.2. 油脂甲酯化反应产物的分析
    5.3. 固定化酶催化麻疯树油工艺条件之探讨
        5.3.1. 响应面优化设计单因素实验
        5.3.1.1. 胶质和色素对固定化酶催化的影响
        5.3.1.2. 含水率对反应的影响
        5.3.1.3. 温度对转酯化反应的影响
        5.3.1.4. 酶量对反应的影响
        5.3.1.5. 醇油比对反应的影响
        5.3.2. 固定化酶催化麻风树籽油合成生物柴油条件优化
        5.3.2.1. Box-Behnken 设计
        5.3.2.2. 方差分析
        5.3.2.3. 根据回归方程绘制响应面二维曲线图
        5.3.2.4. 酯化反应工艺参数优化及平行实验检验
        5.3.2.5. 固定化酶催化制备麻疯树籽油的重复使用性
    5.4. 固定化酶催化黄连木籽油合成生物柴油条件优化
        5.4.1. 黄连木籽油酯交换反应条件单因素探讨
        5.4.1.1. 胶质和色素对反应的影响
        5.4.1.2. 含水率对反应的影响
        5.4.1.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5.4.1.4. 酶量对反应的影响
        5.4.1.5. 醇油比对反应的影响
        5.4.1.6. 黄连木籽油酯交换反应条件正交实验设计
        5.4.2. 固定化酶催化黄连木籽油的重复使用性
    5.5. 小结
6. 生物柴油的性能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6.1.3. 密度的测定
        6.1.4. 运动粘度的测定
        6.1.5. 燃烧值的测定
        6.1.6. 闪点的测定
        6.1.7. 十六烷值的测定
    6.2. 结果与讨论
    6.3.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全细胞生物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固定化细胞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1.2 主要仪器
    1.3 培养基
    1.4 载体预处理
        1.4.1 硅藻土[8]
        1.4.2 聚氨酯树脂[6]
        1.4.3 氧化铝[9]
        1.4.4 海藻酸钠[10]
    1.5 细胞固定化及其性能评价
        1.5.1 吸附型载体
        1.5.2 包埋型载体
        1.5.3 固定化细胞催化甲酯化反应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载体固定化米根霉细胞的效果及酶活性
    2.2 硅藻土固定化细胞催化甲酯化反应
    2.3 聚氨酯树脂固定化细胞催化甲酯化反应
3 结 论

四、固定化少根根霉发酵产脂肪酶及催化合成单甘酯(论文参考文献)

  • [1]少根根霉及其产物的研究进展[J]. 朱洪霞,刘欢,张亚鹏,刘鑫,范天一,王芳,邓利. 生物加工过程, 2021(05)
  • [2]产脂肪酶菌种的诱变筛选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D]. 朱洪霞.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核壳结构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高温反应中的应用[D]. 田娇娇.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4]假丝酵母99-125生产脂肪酶的发酵工艺研究[D]. 田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5]酶法制备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研究[D]. 刘园. 集美大学, 2011(01)
  • [6]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D]. 邓琳芬.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6)
  • [7]脂肪酶高产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和发酵条件研究[D]. 王斌. 四川师范大学, 2011(05)
  • [8]食品添加剂单甘酯的合成研究进展[J]. 张贞发. 化工中间体, 2010(09)
  • [9]固定化重组脂肪酶催化木本植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研究[D]. 王友东.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5)
  • [10]全细胞生物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固定化细胞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J]. 李治林,李迅,王飞,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9(01)

标签:;  ;  ;  ;  ;  

固定化梅毒根霉发酵生产脂肪酶及催化合成甘油单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