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比较研究

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比较研究

一、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成绩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铧文[1](2020)在《“双子模型”视角下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全能项目是“速度与力量”,“能力与技巧”相结合的综合性独立项目,具有单项多、耗时长、技术复杂等特点,全能运动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发展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双子模型”原理将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运动员的成绩结构进行审视,尝试解决单项发展过程中“扬长”与“避短”的矛盾,明确单项发展顺序,对标奥运会厘清该项目我国发展的瓶颈与机遇,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及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1)第10届全运会后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倒退严重震荡下滑;各项目之间存在严重的非衡性,标枪、跳远、200m成绩下滑最为严重;我国运动员的“优势项目”是100m栏,“弱势项目”是标枪。(2)第28-31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总成绩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运动员越来越注重速度和爆发力练习,速度和跳跃类项目发挥着主导作用,跳跃类项目发展最快;跳远是世界优秀全能运动员的“优势项目”,800m是“弱势项目”。(3)中外成绩对比显示,我国运动员成绩已远远落后且成绩波动大不稳定;中外运动员项群结构、单项成绩结构上与一致,差距最大的是跳跃类项群,跳远和跳高相差最多,我国运动员100m栏发展并未完全落后于世界水平。(4)全运会与奥运会成绩关联度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跳高、跳远虽然关联度排序相差不大但关联程度低于奥运会,200m与标枪在成绩结构上与国外有较大区别,制约我国运动员成绩整体提升。(5)“双子模型”视角下我国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单项发展顺序为:100m栏、200m、铅球、跳远、标枪、跳高、800m,国外运动员的单项发展顺序为:跳远、标枪、100m栏、200m、跳高、铅球、800m。

高艳群[2](2020)在《中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趋势的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呼吁的“体育强国”下,体育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田径项目是运动会的基础也是关键。田径项目的发展状态体现了国家体育发展水平。而全能运动以其“田径之母”的美誉,是田径项目发展的重要标志。全能运动是以体能、技术、智慧于一身的综合性的项目,反映了灵敏、协调、爆发、力量等身体素质。全能运动项目的良好开展能够使国内培养全面型人才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1987-1993年是我国全能项目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我国优秀运动员马苗兰以6750的分数位列世界第三。1993年至今,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逐渐失去世界强项的位置,成绩一直不理想,很难有其他运动员跻身到奥运会中。女子全能比赛的总成绩是通过全能评分表对每项成绩进行分数累计得出的,依据全能的特殊算分特点,七个单项成绩共同进步,是提高女子全能总成绩的重中之重。为了探究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具体发展趋势,得到各单项和总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了解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优势和差距,给我国体育研究者做理论与数据参考,本文分别选取第9届、第10届、第11届、第12届、第13届的全运会中搜集了前八名的各单项成绩以及总成绩(成绩数据来源于中国田联官方网站),以及2016年第31届奥运会的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前八名各单项成绩(成绩数据都来源于国际田联官方网站)作为研究样本。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灰色关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对比分析法方法对女子七项全能成绩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国内近20年的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分析中,全能运动员整体水平仍处在下降的趋势。2、从灰色关联分析中得出,近20年中国优秀女子全能运动员的100米栏和跳远的关联度在五届中较大,即对总成绩的影响也较大。七项中的弱势项目是标枪和800米。3、依据项群训练理论的分析,100米栏、200米类属速度性项目,800米类属耐力性项目,跳远、铅球、跳高、标枪都是类属以体能为主导类的快速力量性项目。在单项成绩对比分析中,跳远和铅球作为快速力量性项目对总成绩的关联度较高,但标枪处于劣势,表明国内全能女子运动员对于快速力量性项目发展不均衡。4、第27-31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分析中,国外女子全能整体水平较高。在国内第13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与第31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对比中,各单项成绩差值较大,国内女子全能发展还处于停滞甚至落后状态。在灰色关联分析中,第13届全运会女子全能成绩单项对总成绩的关联度排序是:100米栏>跳高>200米>铅球>800米>标枪>跳远。第31届奥运会女子全能的单项对总成绩的关联度排序是:100米栏>800米>跳远>跳高>铅球>200米>标枪。由此可见,国内女子单项成绩发展与国外女子全能单项成绩发展差别不大。其中,国外女子各单项对总成绩的关联度都较高,成绩发展全面且均衡,而国内全能女子的快速力量性项目发展不一,差距较大。5、综合国内近20年全运会女子全能成绩发展趋势以及第13届全运会与国外第31届奥运会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在速度性项目和快速力量性项目(100米栏、200米、跳远)在近20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标枪作为快速力量性项目也没有得到与其他同类属项目的均衡发展。人才缺失、科研缺乏和运动员心理问题也是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翁士洋[3](2019)在《福建省高水平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训练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训练特点与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福建省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训练特点,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需要依赖于全面而又多样的训练来保证该项目的基本能力;七项全能运动训练要在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特点、不同时期的训练内容比例分配与负荷特征上具有自身独特性,福建省高水平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在训练安排上具有自身独特性与切实性;七项全能运动分成是速度和爆发力训练、柔韧性和灵敏性训练、耐力和速度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福建省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阶段和不同运动素质以及比赛安排上具有自身独特性;根据研究分析福建省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训练状况,研究认为全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需要借鉴其优秀经验,采纳运用科学系统地选材,均衡发展各单项,注重提升弱势项目的成绩以及重视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的建议;通本文对福建省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调查分析,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训练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李加凤[4](2014)在《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能运动素有“田径之母”的美誉,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田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能运动是一项集技术、体能、智慧于一身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它综合了人体的速度与耐力、力量与技巧等各项身体素质。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三个大类的田径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比赛项目。七个项目按照比赛的顺序依次是:100m栏、跳高、铅球、200m、跳远、标枪和800m。全能运动项目由于项目多,而且要求运动员在规定的两天时间内完成比赛,所以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独特的项目特征。为了研究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项目特征,本文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三届奥运会和2007年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2011年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2013年莫斯科世界田径锦标赛四届世锦赛中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成绩数据均来自国际田联官方网站)为研究依据(剔除其中没有完成比赛者或某一单项因故没有比赛成绩的运动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进行分析。通过全能运动的全面性、特殊性、整体性以及全能运动在整个比赛中各个单项的能量供应特点四个方面对全能运动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各单项的项目特点分析以及技术特点分析总结出各项目的项群理论;通过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7届比赛中总成绩、单项成绩、与世界纪录的比较、相关性等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通过揭示运动员全能运动成绩的得分规律和项目间的依存关系,把各单项分为四类,即速度类(100m栏、200m)、跳跃类(跳高、跳远)、投掷类(铅球、标枪)、耐力类(800m)。总结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项目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七项全能运动以无氧供能为主导,是女子七项全能中各个项目供能的共同特征,虽然800m跑中需要有氧供能的参与,但是有氧供能占得比重较小。2.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既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又是一个非常统一的有机联系体,各个项目之间不仅表现出各项目间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各项目间还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3.把各个项目按平均成绩换算成相对应的得分,七个单项得分的顺序依次是:100m栏﹥跳高﹥200m跑﹥跳远﹥800m跑﹥铅球﹥标枪。按项群的得分排序为速度类项目﹥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耐力类项目,耐力性项目只有800m一个项目。4.现今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大多都是以发展速度类和跳跃类项目为主导的,投掷类项目一直是弱势项目,努力发展和提高投掷类项目的运动成绩,力求使各子项间达到相对平衡的发展。5.得分较多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是:属于速度和速度力量型的项目,属于周期性运动,跳高和跳远属于非周期性与周期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而得分较少的铅球和标枪都是属于力量型的项目,由于手持器械,决定了它的技术动作特征,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要求高。6.七个单项的各个子项之间的运动技能是具有相互迁移作用的,具有相近性质的各个单项之间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性质不同的各个单项间就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因素。

林燕如[5](2014)在《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态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为研究对象。同时,以项群训练理论为依据,对女子七项全能的运动项目进行项群分类,针对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中各项群的成绩变化展开研究。首先引出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分析的缘由,明确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等。其次,以项群训练理论为依据,对女子七项全能的运动项目进行项群分类,分别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跳高、跳远、标枪、投掷)、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200米、100米栏)、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800米)三大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可项群分类为: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女子七项全能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2)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进军前八名的运动员中,国际健将级运动员3个,国家健将级运动员18个,国家一级运动员2个,其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人数所占比重最大;(3)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的发展,从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总成绩上看,目前正处于下滑的趋势,且缺少全能总分的高分突破;(4)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快速力量性项目(跳高、跳远、标枪、铅球)成绩的变化“殊途同归”;(5)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200米、100米栏)成绩的变化不尽相同;(6)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800米成绩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呈“凸凹”或“凹凸”曲线。本研究针对以上近阶段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力图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提高比赛成绩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为今后系统培养、科学训练等提出相关的检验。

张宇竹[6](2013)在《全运会与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女子七项全能1923年开始于苏联,历经六十余年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女子七项全能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田径项目,是建立在力量、速度、速度耐力相结合的基础上,各项身体素质都能得到均衡发展的特殊运动项目。该项目比赛赛程分为两天进行,共有七个单项,比赛总成绩是由各单项成绩对照田径全能评分表,将所得评分累积相加得出。根据这个特点,各单项成绩共同进步,成为提高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别对第9-11届全运会和第28-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成绩进行了分析,并将其进行比较,试图发现全运会与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差距,找寻解决办法,为以后的训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结果表明:(1)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总成绩和各单项成绩均出现起伏现象,第10届全运会与第9届全运会相比有所进步,但第11届全运会成绩下降明显。(2)第28-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比赛成绩运行轨迹较为平稳,项目总成绩和各单项成绩整体提升,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水平呈增长趋势。(3)第9-11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成绩的关联度比较反映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优势项目是跳跃项目,劣势项目是投掷项目。(4)第28-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成绩关联度交替缓慢上升,保持了往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优势项目,并且其它项目有所提高,各单项的关联度分值差距不大。(5)全运会和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成绩相比较,落后现象是无需置疑的,但是,将两者成绩结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基本结构一致,不存在大的区别,但在成绩上存在着大的差距。(6)全运会与奥运会关联度相比,两者间存在一定差距,但各单项对总成绩的关联度基本保持一致。其中800m项目关联程度略有不同,800m在全运会比赛中给予总分较高的关联,但在奥运会中是较低关联。200m则不同,虽然全运会关联度低于奥运会很多,但两者的200m项目都是低关联项目。

赵艳[7](2013)在《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成绩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女子七项全能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具有技术性水平高和素质要求强等特点。该全能项目自引进中国以后,受到“田径人”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1985-1995年这十年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全能运动员,但此之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呈现出下滑趋势。大学生的竞技水平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全能运动员作为我国全能运动的后备力量军,它的发展已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大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全国记录是由沈盛妃在2000年第六届全国“大运会”上创造的5839分,保持至今。而世界“大运会”女子七项全能记录是妮可缇娜1989年在杜伊斯堡创造的6847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与世界级大学生运动员相比差距很大,如何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找出落后于世界级大学生运动员的原因并尽快缩短与世界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全能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调查、比较研究、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第九届“大运会”(甲组)和第二十六届世界“大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横向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我国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为我国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训练和比赛以及使我国大学生全能运动员成为优秀全能运动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试图揭示出我国女子大学生全能运动员综合素质的现状,为今后全能运动在高校及专业队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得出结论如下:(1)中外女子大学生全能运动员相比,在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上均存在明显差距,但两者各单项的得分特征基本一致。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全能运动员的整体实力,从发展空间较大的铅球和标枪项目入手,挖掘运动员的内在潜力,从而促使总成绩的全面提高。(2)我国大学生全能运动员在总成绩、各单项成绩的得分、等级水平上与世界大学生全能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各单项的发展相对不平衡,说明了我国大学生全能运动员个体差异较大,整体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铅球、标枪、800m项目的差距较大。应加强对各单项的技术结构的科学分析和研究,根据个人的特点,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逐步完善技术动作,从而达到最优效果。(3)中外女子大学生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成绩对总成绩的贡献情况基本相同,得分贡献率的排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了我国与世界优秀大学生全能运动员在成绩结构得分形式和特点上基本一致,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但我国大学生全能运动员各单项的得分能力不高而且呈现单一趋势。全面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成绩,从选材开始就要全面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强弱所在,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内容。(4)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类项群对总成绩的得分贡献排序相同,即均为:速度类>跳跃类>投掷类>耐力类;优势项目均是l00m栏、跳远、200m、跳高项目,弱势项目是标枪、铅球、800m。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进行重点训练和发展,发展“弱项”以“补偿平衡”,从而使优势项目和弱势项目逐渐达到均衡的水平,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整体水平显得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5)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均表现出呈“跑跳型”运动员,都没有达到“全能型”运动员的水平,尤其是我国大学生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表现较差。在今后的训练中,要重视力量和耐力等素质的训练,加强相关技术的训练,从而减少与世界大学生全能运动员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距。

王小芳[8](2012)在《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女子七项全能从1981年被国际田联正式设立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已发展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阶段。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开展的较早,发展也较为迅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先后出现了一批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如朱玉清1987年在罗马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就以6211分的成绩跻身世界前八强,马苗兰在1993年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更是以6750分的年度世界第三好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但是在此后,中国女子全能运动员的成绩开始出现滑坡和徘徊不前的状态,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也逐渐拉大。如何缩短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尽快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出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的原因,为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得出以下结论:(1)在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比较分析中,我国运动员不管在单项成绩,还是在总成绩整体水平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2)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表现出相对全能型类型特征,而我国优秀运动员还停留在以跑、跳为主的“全能型”上,这也是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今后的选材和训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从目前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分析,发展以投掷项目为特长的力量型和以速度为特长的速度型将成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4)为了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运动水平,缩小与世界在女子全能项目上的差距,应进一步加强七项全能项目的科学选材工作;加大七项全能项目后备力量的培养;建立完善训练与竞赛体制;提高七项全能项目教练员的训练思想与训练实践的科学性;重视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加大科研力量;提高训练过程的科学化水平。

吴多发,张玉泉,王宪红[9](2011)在《中国与世界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量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对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在经过发展和提高之后正处于滑坡阶段,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相比,无论在总成绩上还是在单项上均存在较大差距,而快速力量性项目(跳远、标枪、铅球)尤为明显;中外优秀选手800m、100m栏和铅球三项对总成绩的贡献率相差较小,而其它各项对总成绩的贡献率差别较大。建议今后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应重点提高跳远、标枪和铅球项目成绩。

张勇[10](2010)在《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概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相比,水平较低;各单项成绩发展不平衡;七个单项中100m栏和800m两个项目下滑幅度最大。

二、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成绩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成绩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双子模型”视角下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双子模型”分析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结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1.2 “双子模型”分析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结构的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双子模型”
    2.2 “双子模型”理论阐述
    2.3 女子七项全能研究现状
        2.3.1 关于“双子模型”的研究
        2.3.2 关于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比较与分析的研究
        2.3.3 关于女子七项全能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2.3.4 关于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关联的研究
        2.3.5 关于女子七项全能的选材与训练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灰色关联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变化分析
        4.1.1 我国优秀运动员总成绩比较
        4.1.2 我国优秀运动员项群成绩比较
        4.1.3 我国优秀运动员单项成绩比较
        4.1.4 我国优秀运动员成绩关联度分析
    4.2 国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变化分析
        4.2.1 国外优秀运动员总成绩比较
        4.2.2 国外优秀运动员项群成绩比较
        4.2.3 国外优秀运动员单项成绩比较
        4.2.4 国外优秀运动员成绩关联度分析
    4.3 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对比
        4.3.1 中外优秀运动员总成绩比较
        4.3.2 中外优秀运动员项群成绩比较
        4.3.3 中外优秀运动员单项成绩比较
        4.3.4 中外优秀运动员成绩关联度比较
    4.4 “双子模型”理论视角下对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结构的再认识
        4.4.1 “木桶模型”的应用
        4.4.2 “积木模型”的应用
        4.4.3 “双子模型”在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中的应用
        4.4.4 “双子模型”在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中的应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2)中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趋势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七项全能运动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七项全能项目的特征
    2.2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研究现状
        2.2.1 国外女子七项全能研究现状
        2.2.2 国内女子七项全能研究现状
        2.2.3 文献评析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方法
        2.3.3 研究数据来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历程
    3.2 第9-13 届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分析
        3.2.1 第9-13 届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总体描述
        3.2.2 第9-13 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3.2.3 小结
    3.3 第9-13 届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的成绩发展趋势
        3.3.1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中各单项的特征分类
        3.3.2 第9-13 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单项的发展趋势
        3.3.3 小结
    3.4 与国外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比较分析
        3.4.1 国外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
        3.4.2 第27-31 届奥运会女子全能运动成绩发展趋势
        3.4.3 第31 届奥运会与第13 届全运会女子全能成绩的对比分析
        3.4.4 第31 届奥运会与第13 届全运会女子全能成绩的关联度分析
        3.4.5 小结
    3.5 我国女子全能运动制约因素与措施
        3.5.1 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3.5.2 我国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的对策
4 总结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3)福建省高水平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训练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女子七项全能在田径运动中的地位
        1.1.2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不足
        1.1.3 福建省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处于国内领军地位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内女子七项全能文献的研究
        2.1.1 有关全能运动发展的研究
        2.1.2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训练的研究
        2.1.3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项目成绩的研究
    2.2 国外女子七项全能的文献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案例分析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概述
        4.1.1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独特性
        4.1.2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整体性
        4.1.3 女子七项全能赛事特殊性
    4.2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训练特点
        4.2.1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特点
        4.2.2 不同期训练安排的特点
    4.3 福建省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王庆铃、沈沐含训练安排情况
        4.3.1 王庆铃、沈沐含个人运动经历基本情况
        4.3.2 区间性年训练特点分析
        4.3.3 不同阶段训练内容安排情况
        4.3.4 不同阶段训练负荷安排情况
        4.3.5 训练方法手段分析
        4.3.6 比赛安排情况分析
    4.4 福建省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现状
        4.4.1 女子七项全能教练员现状
        4.4.2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现状
        4.4.3 女子七项全能竞技水平状况
        4.4.4 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竞技水平状况
        4.4.5 女子七项全能发展整体状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4)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选题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女子七项全能的相关研究现状
    2.2 国内关于女子七项全能的相关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对比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全能运动的特点
        4.1.1 全面性
        4.1.2 特殊性
        4.1.3 整体性
        4.1.4 能量供应的特点
    4.2 各项目的项群理论分析
    4.3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所要具备的体能特征
    4.4 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比赛成绩表现特征
        4.4.1 女子七项全能 7 届比赛前 20 名运动员总成绩的变化比较
        4.4.2 前 8 名运动员成绩变化的比较分析
        4.4.3 各届比赛总成绩在前三名的运动员的成绩分析
        4.4.4 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比赛成绩变化特征
        4.4.4.1 7 届比赛前 20 名单项平均成绩的比较
        4.4.4.2 7 届比赛前 20 名七个单项的平均成绩
        4.4.4.3 总成绩在 6300 分以上的运动员的单项成绩的相关分析
        4.4.4.4 单项最好成绩与单项世界纪录的比较
    4.5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与总成绩的关系特征
        4.5.1 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5.2 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成绩得分占总成绩的百分比
        4.5.3 项群占总分的百分比
    4.6 女子七项全能的项目特征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项群理论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女子七项全能的相关研究
        1.3.2.1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发展方面的研究
        1.3.2.2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训练方面的研究
        1.3.2.3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技术分析的研究
        1.3.2.4 有关女子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
        1.3.2.5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方面的研究
        1.3.3 文献评析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案流程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3 研究数据来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项群理论若干问题的分析
        3.1.1 项群理论概念界定
        3.1.2 项群分类特征
    3.2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总体特征描述
        3.2.1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基本情况
        3.2.2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单项比赛成绩总体概况
    3.3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快速力量性项目成绩变化分析
        3.3.1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之跳高成绩变化分析
        3.3.2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之跳远项目成绩变化分析
        3.3.3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之标枪项目成绩变化分析
    3.4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速度性项目成绩变化分析
        3.4.1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之100米栏项目成绩变化分析
        3.4.2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之200米项目成绩变化分析
    3.5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耐力性项目成绩变化分析
        3.5.1 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之800米项目成绩变化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4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全运会与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特征
        1.3.2 国外女子七项全能发展概况
        1.3.3 国内女子七项全能发展概况
        1.3.4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研究状况
        1.3.5 灰色系统理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数理统计法
        2.2.3 灰色关联度分析
        2.2.4 比较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第9-11届全运动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分析
        3.1.1 第9-11届全运动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成绩结构及动态规律的分析
        3.1.2 第9-11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各单项成绩的比较分析
        3.1.3 第9-11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成绩灰色关联分析
    3.2 第28-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分析
        3.2.1 第28-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成绩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的分析
        3.2.2 第28-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各单项成绩的对比分析
        3.2.3 第28-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3.3 全运会与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的对比分析
        3.3.1 全运会与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成绩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的分析
        3.3.2 全运会与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前八名各单项成绩的对比分析
        3.3.3 全运会与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成绩的灰色关联对比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问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成绩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调查法
        2.2.2 比较研究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高校大学生女子七项全能概况
        3.1.1 我国高校大学生女子七项全能总体发展背景
        3.1.2 我国高校大学生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现状分析
    3.2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的比较研究
        3.2.1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的成绩、得分、等级水平比较分析
        3.2.2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的等级水平人次比较分析
        3.2.3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平均成绩的得分、等级水平比较分析
        3.2.4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对总成绩得分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3.2.5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均值百分比旳比较分析
        3.2.6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指标的均值分布比较分析
    3.3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类项群成绩的比较研究
        3.3.1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各类项群得分及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3.3.2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个人各类项群得分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3.4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总成绩的比较研究
        3.4.1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总成绩得分的比较分析
        3.4.2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平均成绩的比较分析
    3.5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综合成绩的比较研究
        3.5.1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最好成绩的比较分析
        3.5.2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冠军成绩的比较分析
        3.5.3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名次成绩分析
        3.5.4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最大值与最小值成绩分析
        3.5.5 我国“大运会”与“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全国纪录成绩差距比较分析
        3.5.6 我国“大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均值与“大运会”全国纪录成绩比较分析
        3.5.7 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各项群成绩与总成绩的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的研究
    2.2 国内的研究
        2.2.1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现状研究
        2.2.2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发展特征研究
        2.2.3 有关女子七项全能项目成绩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比较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的整体概况
        4.1.1 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概况
        4.1.2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概况
        4.1.3 田径评分表的演变是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的主导方向
        4.1.4 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要求越来越高
        4.1.5 更加着重于全能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培养
    4.2 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综合成绩的比较分析
        4.2.1 不同时期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变化比较
        4.2.2 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主要阶段各单项成绩的比较
        4.2.3 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变化比较
        4.2.4 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比较
    4.3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训练的宗旨
        4.3.1 向“全能型”的方向发展
        4.3.2 速度是全能运动训练中的基础
        4.3.3 突出重点单项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4.3.4 充分利用同类项目共同技术特点进行训练
        4.3.5 加强相对优势项目,提高弱项运动水平,均衡发展各个项目
    4.4 对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分析
        4.4.1 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分析
        4.4.2 训练的科技含量不高、营养恢复条件缺乏
        4.4.3 后备人才缺乏,出现断层现象
        4.4.4 训练及竞赛体制的不完善
        4.4.5 运动员各专项身体素质相对的薄弱
    4.5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的对策
        4.5.1 加强交流与参加多途径学习,全方位强化教练员的训练思想与训练实践的科学性
        4.5.2 建立完善训练与竞赛体制
        4.5.3 重视对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4.5.4 加大七项全能运动的科研力度,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4.5.5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4.5.6 重视运动员心理训练,提高比赛的应对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概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数理统计法
    2.3 专家访谈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总成绩的动态变化规律
    3.2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各单项成绩发展状况分析
        3.2.1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各子项成绩的对比分析
        3.2.2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各单项成绩对总分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3.2.3 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各主要阶段各单项成绩变化的比较分析
4 结论

四、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成绩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子模型”视角下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比较[D]. 张铧文. 山西大学, 2020(01)
  • [2]中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趋势的研究与分析[D]. 高艳群.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3]福建省高水平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训练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D]. 翁士洋. 厦门大学, 2019(08)
  • [4]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特征研究[D]. 李加凤.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5]第10-12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变化态势分析[D]. 林燕如.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6]全运会与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比较分析[D]. 张宇竹. 山西大学, 2013(01)
  • [7]中外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成绩比较研究[D]. 赵艳. 山西大学, 2013(01)
  • [8]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比较研究[D]. 王小芳. 武汉体育学院, 2012(12)
  • [9]中国与世界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量化分析[J]. 吴多发,张玉泉,王宪红. 琼州学院学报, 2011(02)
  • [10]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概况分析[J]. 张勇.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S2)

标签:;  ;  ;  ;  ;  

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