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电信基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GIS技术的电信基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GIS技术电信基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何兆贤[1](2021)在《铁路通信承载网智能网管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在铁路网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铁路通信承载网也随之得以发展壮大,铁路通信承载网是服务于铁路运输组织、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是铁路各系统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其保障了铁路运输组织各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但随着承载网网络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管理的需要,网络隐患难以被发现、故障处置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诸多问题逐步体现出来。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铁路运输各系统在智能化、信息化上以铁路通信承载网为基础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承载网网络的故障将对铁路运输造成巨大的干扰和潜在的经济损失,而网络智能化管理技术的缺失无形中放大了发生这一潜在影响的可能性,有可能瞬间、大面积影响铁路运输组织,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随着铁路承载网中断对运输干扰事件的愈发突出,铁路承载网的可靠性和网络生存能力变得更为现实与重要。本论文深度分析了铁路承载网的现状,以及智能化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结合相关辅助系统运用情况,分析了现有网管系统在设备维护中存在的严重不足,并对网络管理者所关注的在资源运用、任务管理、智能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需求进行智能化网管系统架构及功能设计,并提出利用数据挖掘算法中的关联规则Apriori等算法对承载网本身的性能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形成实时性、可视化的设备健康管理呈现机制,提升与改善现有对承载网的在资源配置、任务管理、智能运用方面技术监测与管理方法,使通信承载网的管理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实现对铁路通信承载网的智能化管理。

樊建峰[2](2020)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系统访问控制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基站系统对基站动环数据的监控以及基站各类智能设备的实时控制是基站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从运维还是基站设施的管理方面,都会带来诸多便利。传统的基站系统多采用中心化的架构服务模式,在该模式下,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多,中心服务器将面临流量过载、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可扩展性降低等问题,是后期基站系统规模化发展的桎梏所在,并且在该模式下容易由中心服务模式造成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存在宕机的风险。此外,随着基站功能的复合性使用(多表现为多家运营商、各运维公司共享该基站的设备)越来越多,现阶段基站管理系统,无法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致使信息存在泄漏等风险。区块链是一种以现代密码学为底层技术,利用相应的共识算法使得区块数据在分布式的环境下达到一致。首先数据由多方协同管理,规避了传统的中心通信模式,且数据上链即不可被篡改。其次,区块链系统内以公钥系统为通信基础,使得数据的原始安全以及通信实体访问控制的构造提供了可能。鉴于上述区块链在分布式通信管理层面拥有的潜力,本文在区块链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块链在物联网设备的访问控制技术进行了探究,进一步地结合了上述传统基站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动环信息监控系统架构,该系统是一种层次型架构的双区块链结构信息系统。各层次各维护一条区块链,是一个多节点共同维护与共享的双链区块链系统。一条以联盟链的形式负责跨域信息的流转和权限的控制,另一条以私有链的形式负责基站设备访问权限控制以及基站事务信息的流转。通过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系统和密钥管理系统的支持,以及改进型区块头对权限信息的存储,达到对设备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最后通过定性的分析,相较于现有的传统动环监控系统,本系统具有多中心服务、抗DoS攻击、基于用户的细粒度权限管理、信息的加密完备程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等优越性。设计并实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权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IBM的Hyperledger Fabric为基础。首先,对Hyperledger Fabric系统以及业务开发Fabric-SDK的底层密码学套件进行了国密化改造(SM2、3、4),以期符合国家密码法相关要求。其次,对系统进行了相应的需求分析以及系统设计,并对其进行了开发实现,最后,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综上工作,证明了区块链在基站系统访问控制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块链在整个物联网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张磊[3](2020)在《高铁灾害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铁路沿线的风、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危害高铁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我国建立了对应的高铁防灾网对铁路沿线的气象灾害以及异物侵限行为进行监测。但是,目前灾害监测系统里面的原始数据主要用于实时监测预警及事故分析,还未对其进行更为有效分析和利用。本文以高速铁路沿线的灾害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可视化的方式分析风、雨、雪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和变化规律为目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工作如下:1.搭建了基于分布式的时间序列数据库。灾害数据有着来源广、规模大、质量差、结构单一、持续增长的特点,传统数据库难以满足灾害数据在存储和处理时序数据方面的需求。通过构建分布式的时间序列数据库,解决处理时序数据时降精度、聚合查询以及扩容方面的问题。2.针对现有平行坐标在多维数据可视关联分析上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来生成平行坐标轴顺序的方法。该方法先通过计算数据集中任意属性之间的相关系数,然后根据贪心算法求解坐标轴排列的最优解,最后根据得到的结果绘制出推荐的轴顺序。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后在平行坐标中进行多维数据可视关联分析,能够有效的帮助用户发现多维属性间的相关关系。3.设计并实现了高速铁路灾害数据可视化系统。系统提供时序图、平行坐标图、GIS地图、统计分析图等多种可视化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多视图的高铁灾害数据交互可视分析工具,为分析灾害时空规律和变化规律提供帮助,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整个系统构以B/S架构,结合GIS和时序数据库等技术,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将现场设备和数据中心有机地链接为一个整体。真正满足整个系统数字化、智能化,高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张玲俐[4](2018)在《项目管理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的发展,违法违章建筑、渣土车辆违法运营及乱倒乱弃等问题日益增多,此种违章违法行为不仅大大增加了建设用地的拆迁成本,也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和不安定因素,甚至引发刑事案件。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地图技术运用于现代城市管理,将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即智慧城管,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以九江开发区为实例,通过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依照项目管理流程,对城区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确定管理模式和方向,完成项目建设内容确定。项目包含组织机构和体系建设、作业标准及流程创建、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城管应用系统体系建设、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智慧城市管理数据互通建设、数据普查与建库等,从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中发现和处置不及时、长效机制不健全、“三乱”未得到彻底根治、部门协同机制运转不畅、互相督促评估机制不科学、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管理对象不具体、信息发布不及时、处置被动、百姓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从而确保智慧城管的有效运行和为现代城市管理服务。有力地提升了政府效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为其他县区管理模式树立了标杆。

胡鹏[5](2020)在《基于物联网(IoT)的建筑消防动力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建筑内消防设备需处于待工作状态,能实时了解动力情况的要求,论文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消防动力设备监控系统。论文首先针对动力设备电源状态的在线测量要求,对供电状态测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交流信号有效值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个多周期等间隔算法来实现设计中的电量交流有效值的采样测量,设计了相应的软件算法,并在计算机中进行了仿真验证。其次,为了实现对电量状态的实时监测,设计了一款以ARM微处理器作为核心的监控装置。该32位嵌入式系统利用处理器内部ADC模块来实时监测电源工作情况,利用其数字输入实时检测外部设备联动输入信号,并根据消防要求产生联动信号,将工况数据记录至单片机内部FLASH中,同时将监测信息通过RS485总线实时传送至集中上位机,或通过无线通信NB-IoT模块将检测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完成了在网页端和手机端同时查看监控数据信息的上层管理系统。实验测试表明,该监测系统对交流电压信号实时测量误差不大于0.5%,电流信号测量误差不大于1.5%+3,满足测量要求;对系统联动控制信号的测试符合相关消防要求;系统通信稳定,故障响应时间短,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包涛涛[6](2019)在《电力无线专网集中管理系统的开发》文中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采用终端-边缘-网络-应用架构,基于群智感知实现电网生产运行、企业经营管理和客户定制服务全链的全面感知、泛在连接、融合共享、精准应用。电力无线专网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载用电信息采集、电力负荷控制和配用电自动化等业务。电力无线专网经过多年分期、分批建设和多次设备更新,基站配置和终端安装的原始参数和记录极不完整,基站和终端的规范化管理和运维缺乏科学有效的集中管理平台,设备定员、仪表工器具配置和维修作业指派一直缺乏科学的依据。本文设计和开发一套电力无线专网集中管理系统,旨在实现各类基站位置、基站配置以及终端设备地理位置、归属基站、工作频点、发射功率的快速查询和基于GIS的可视化呈现,优化维修作业指派的工作;内置各类基站的无线电波覆盖预测和分析功能,为新增基站选址和原建基站迁址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保障电力无线专网管理、维护以及扩容规划、建设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结合电力无线专网建设、管理和运维的实际需要,本文设计的集中管理系统具备基础信息维护和资源(基站、终端、频率、功率)管理;配置参数(工作频点、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地理信息)管理;配置参数调整和分发以及基站无线电波覆盖预测和分析功能。根据电力无线专网采用的三层网络架构,将集中管理系统划分为汇聚基站管理、地面基站管理、终端设备管理和覆盖预测分析四个子系统。其中,汇聚基站子系统负责汇聚基站位置、配置、覆盖查询和可视化效果呈现;地面基站子系统则负责地面基站位置、配置、覆盖查询和可视化效果的呈现;终端设备子系统主要负责终端设备位置、归属基站、工作频点、发射功率查询、数据更新和可视化呈现;覆盖预测分析子系统主要负责汇聚基站和地面基站的无线电波覆盖预测分析,并根据编制信息和可用通信资源对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配置参数等进行统一规划,指导电力无线专网部署和优化。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设计和开发的集中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姚新涛[7](2019)在《基于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以湘西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生态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实践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产生了概念泛化、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多数位于我国自然环境较好,生态敏感性较强,且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地。因此,在实践中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试图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构建基于环境、资源和景观等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为山地生态旅游规划实践,提供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理论框架,从而解决规划实践中可能产生的资源、环境和景观破坏等问题,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4个部分。基础和理论研究对应第1、2、3章,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概念、系统和内容等进行研究,并将资源、环境和景观的量化评价作为构建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的基础,基本确定其概念体系、系统要素、研究方法和规划层次;实证研究对应第4、5章,通过AHP、PCA和SOM等量化评价方法,结合GIS技术,对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空间结构和环境适宜性进行系统评价,以确定宏观区域级别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时序、空间竞合策略和生态红线划定视野下的环境管控措施;应用研究对应第6、7章,运用RS、GIS等技术手段,结合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和文化生态学中的文化共生理论,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湘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景观格局和景观视觉评价,以确定山地生态旅游的功能分区和旅游设施的空间选址规划,并以此作为山地生态旅游游览设施、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物质性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使其既包含感性的艺术创造,又具有理性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湘西地区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和景观的评价结果:生态旅游资源质量总体等级很高,但分布不均,集中在湘西南北两端,且交通连接度低;生态旅游的环境适宜性可分为高、中、低和不适宜4个类型;八大公山的景观格局中,斑块密度小、破碎度较高、廊道连接性差。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及所提出的规划应对策略,可得到如下结论:宏观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应建立在资源、环境评价的基础之上,并根据评价结果,从开发时序、竞合策略和生态红线管控等方面提出空间响应策略;中观景区生态旅游的总体规划,需要以景观格局分析作为旅游功能分区的基础,并结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综合确定各旅游设施的存量规划;微观景点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山地景观视觉评价,综合确定设施的空间选址,并通过文化共生理论,构建反映本土文脉的设计策略。

邢元勋[8](2019)在《基于群体智能算法的无人机灾区搜救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人机作为一种无人驾驶技术,在空中侦察、物资运输、目标区域搜索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体现在灾区救援工作上。蚁群算法是一种群体智能算法,其主要模仿蚂蚁群体在觅食过程中搜救食物的交流方式,抽象出一个用于解决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几率型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用于调整粒子最佳位置的群体智能算法,可以用来优化其他群体智能算法。本文首先对灾区无人机搜救场景使用的技术进行介绍,分析无人机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区救援工作中的优势。其次,本文从蚁群算法的优化角度着手,分析了蚁群算法可以优化的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种优化方案。而后,本文分析了蚁群算法在灾区搜救场景的可行性,设计一条从某一点出发遍历所有区域后回到出发点的封闭环状搜救路径,类似旅行商问题,蚁群算法解决该问题相对具有优势。再从细节上分析灾区无人机搜救场景的特殊性,对蚁群算法优化,使之完美适合本文场景。从灾区动态变化性的特征对参数优化,并提出了细化区间法和基于粒子群的参数优化方法两种算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输入规模;从灾区受灾程度的不同对受灾区域进行优先级划分,优化了算法对下一区域的选择方案,并对不同输入规模讨论调节参数的取值;从功能角度对无人机进行分类,并使用粒子群算法对充当临时基站类无人机的位置进行优化。最后,本文整合所有改进方案,提出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参数自适应的蚁群优化算法(PAACO)。经过多组实验仿真对比以及分析,PAACO确实展现了较好的效果,能够很好的解决无人机灾区搜救的路径优化问题。

唐湘慧[9](2017)在《轨迹分析在运营商销售门店巡检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手机终端销售门店作为通信运营商业务发展的主要渠道,一直作为其重点发展和拓展的对象,运营管理好这些门店是运营商核心工作之一。门店管理中所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是运营商必要开支,但却一直面临着资源虚投和错投的问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营销费用压降的大环境下,如何高效的管理门店保证其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压降成本,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成为各大运营商的重头工作。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门店运营效能的提升,电信公司需要在门店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投大量成本,诸如大量的巡检标准培训,巡检设施配备,巡检结果的信息收集、整理、汇总等。即便如此仍然存在无法精细管理门店诸如位置、经营面积、内外部环境等属性信息,门店管理人员的作业过程监管失控和巡检结果逐级上报带来的信息衰减和效率低下以及经营业绩好坏无法与具体门店关联管理的问题。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第四代移动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的建设完善以及GPS(Global Position Service,全球位置地理信息系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视频监控,电子地图等技术的完善发展,通过手持移动终端的轨迹采集、分析,结合视频监控、RFID等电子签到技术的应用,将能够为外出巡检工作及远程监管提供许多优秀的解决方案,实现有效监管巡检过程的同时有效记录巡检结果,为传统的运营商销售门店巡检管理方式带来新的变化,大幅提升巡检效率和质量水平。针对传统巡检管理模式下的不足。本文立足于运营商运营商销售门店管理效能提升需求,借助当前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构建了运营商的渠道视图信息,把门店基础信息、门店经营业绩以及门店管理工作人员的巡检轨迹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生产与管理有效结合,运营与监管同步开展,巡检作业人员工作成效有据可查的规范作业流程。通过该作业流程的实施不仅达到了降低巡检工作人员的难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渠道管理成本,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的预期目标。

林高伟[10](2018)在《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通信基站数据不断增多,且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增加了通信基站的运维管理难度。通信基站运维公司为降低运维成本,通常采用仅通过视频监控的无人值守的模式,使得通信基站在能耗管理、基站资产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当前的这种无人值守模式并不适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工作要求。因此,有必要引入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构建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通信基站全方位立体式的实时监控,并通过对实时监控数据的科学分析,全面实现通信基站运维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为无人值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本论文根据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对各阶段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论述。目前,系统已通过了功能、性能测试,能够为通信基站运维公司提供一套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运维公司的通信基站运维管理能力,降低运维管理成本,为移动通信网络运营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基于GIS技术电信基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IS技术电信基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通信承载网智能网管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分析
        1.3.1 解决的主要问题
        1.3.2 关键技术分析
    1.4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工程价值与意义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7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8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2章 承载网技术概述
    2.1 承载网光纤技术
        2.1.1 光纤结构
        2.1.2 光的传输原理
    2.2 承载网设备原理
        2.2.1 MSTP原理
        2.2.1.1 SDH的帧结构及复用
        2.2.1.2 映射、定位和复用
        2.2.2 OTN设备原理
        2.2.3 数据网设备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承载网网络有效管理问题
    3.1 概述
    3.2 铁路承载网网管现状
    3.3 铁路承载网专业网管存在的问题
        3.3.1 设备运行性能分析功能单一
        3.3.2 资源统计无法进行定制
        3.3.3 任务管理未实现自动化
        3.3.4 智能运用功能不足
    3.4 铁路承载网智能化建设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承载网设备性能数据挖掘
    4.1 网络数据概述
        4.1.1 告警的关联性
        4.1.2 设备性能的渐变性
    4.2 数据挖掘目标
    4.3 数据挖掘理论
    4.4 数据挖掘算法
        4.4.1 决策树算法
        4.4.2 关联规则
        4.4.3 粗糙集
        4.4.4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4.4.5 遗传算法
        4.4.6 聚类分析
    4.5 关联规则表述
        4.5.1 Apriori算法介绍
    4.6 性能数据归类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网管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5.1 概述
    5.2 系统需求分析
        5.2.1 用户用例分析
        5.2.2 系统功能需求
    5.3 资源管理
        5.3.1 资源的分类
        5.3.2 铁路通信承载网源现状
        5.3.3 资源模块
    5.4 任务管理
        5.4.1 设备巡检
        5.4.2 工单管理
    5.5 智能运用
        5.5.1 网络架构验证
        5.5.2 业务等级管理
        5.5.3 差异化告警管理
        5.5.4 告警集中管控
    5.6 设备健康度分析
    5.7 应用验证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系统访问控制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站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区块链的研究现状
        1.2.3 区块链与基站系统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区块链技术
        2.1.1 区块链概述
        2.1.2 区块链系统架构
        2.1.3 区块链数据架构
        2.1.4 区块链共识算法
        2.1.5 现代密码学技术
    2.2 国产密码算法介绍
        2.2.1 SM2 算法介绍
        2.2.2 SM3 算法介绍
        2.2.3 SM4 算法介绍
    2.3 Hyperledger Fabric
        2.3.1 Fabric概述
        2.3.2 Fabric整体架构
        2.3.3 Fabric交易处理流程
        2.3.4 Fabric数据存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动环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3.1 基站区块链智能监控单元系统
        3.1.1 信息的采集和I/O控制
        3.1.2 权限管理
        3.1.3 存储管理
        3.1.4 通信管理
    3.2 覆盖网络
    3.3 共享型区块链系统
        3.3.1 区块结构
        3.3.2 节点管理
        3.3.3 数据存储
        3.3.4 区块的生成和验证
        3.3.5 用户与权限管理
        3.3.6 证书和密钥管理
    3.4 系统交易流程模拟
    3.5 系统架构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权限管理系统实现
    4.1 Hyperledger Fabric的国密化改造
        4.1.1 可行性分析
        4.1.2 实施方案
        4.1.2.1 Hyperledger Fabric
        4.1.2.2 Fabric-SDK
        4.1.3 国密化改造实现
        4.1.4 国密化测试
        4.1.4.1 测试环境
        4.1.4.2 测试项目
    4.2 基于国密版Hyperledger Fabric的基站权限管理系统的实现
        4.2.1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4.2.1.1 需求功能分析
        4.2.1.2 系统架构设计
        4.2.2 区块链网络设计
        4.2.2.1 网络设计
        4.2.2.2 账本设计
        4.2.2.3 链码设计
        4.2.3 区块链网络实现
        4.2.3.1 网络实现
        4.2.3.2 链码实现
        4.2.3.3 管理系统的实现
        4.2.4 系统测试
        4.2.4.1 测试环境
        4.2.4.2 功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高铁灾害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灾害数据分析
        1.2.2 高维数据可视化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时间序列数据库
    2.2 消息队列
    2.3 WebGIS 相关技术
    2.4 系统框架及可视化工具介绍
        2.4.1 后端开发框架介绍
        2.4.2可视化工具D3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相关系数的平行坐标轴排序方法
    3.1 任务描述
    3.2 平行坐标图的不足
    3.3 平行坐标轴排序方法
        3.3.1 方法概述
        3.3.2 平行坐标轴排序计算步骤
        3.3.3 边绑定
        3.3.4 视觉元素
        3.3.5 坐标轴重排
        3.3.6 数据过滤
    3.4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灾害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任务描述
    4.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2.1 用例图
        4.2.2 功能性需求
    4.3 系统设计
        4.3.1 系统总体架构
        4.3.2 系统功能设计
    4.4 存储设计
        4.4.1 总体设计
        4.4.2 数据库概念设计
        4.4.3 数据库逻辑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灾害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平台的实现
        5.1.1 系统开发环境
        5.1.2 系统运行环境
    5.2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5.2.1 Web GIS视图
        5.2.2 时序视图
        5.2.3 设备管理
        5.2.4 可视化关联分析
        5.2.5 时空分析
        5.2.6 分布式存储搭建
    5.3 系统测试
        5.3.1 系统测试环境
        5.3.2 系统测试方法
        5.3.3 系统测试用例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工作总结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项目管理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项目管理研究思路
    1.3 项目相关技术
    1.4 项目管理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管理现状、管理需求和建设框架
    2.1 现代城市管理项目现状
    2.2 数字化城市发展现状
    2.3 现代城市管理项目中的突出需求
    2.4 城市管理建设的项目管理框架
第三章 九江开发区智慧城管项目需求分析及建设方案
    3.1 项目背景及目标
    3.2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
    3.3 项目建设周期
    3.4 项目需求分析
        3.4.1 总体需求分析
        3.4.2 基础服务体系需求
        3.4.3 应用系统建设需求
        3.4.4 体制和运行模式建设需求
    3.5 项目建设方案
        3.5.1 项目总体架构
        3.5.2 项目运行组织及体制
        3.5.3 系统安全保障制度
        3.5.4 系统运行工作流程
        3.5.5 应用系统架构
        3.5.6 项目网络结构
        3.5.7 系统数据库
第四章 九江开发区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实施
    4.1 基础支撑软件建设
    4.2 基础支撑硬件建设
    4.3 智慧城管应用平台建设
        4.3.1 基础数据系统建设
        4.3.2 九大基础业务系统建设
        4.3.3 本地拓展系统建设
    4.4 视频监控平台建设
        4.4.1 建设目标与需求
        4.4.2 视频监控子系统结构
        4.4.3 摄像机选型原则
        4.4.4 监控点配套建设
        4.4.5 视频监控平台设计
第五章 九江开发区智慧城管项目管理实践
    5.1 项目实施组织
    5.2 项目实施计划
    5.3 项目范围管理
    5.4 工程质量管理
    5.5 成本管理措施
    5.6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5.7 编写项目文档及文档资料管理
    5.8 项目收尾及验收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物联网(IoT)的建筑消防动力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消防智能监控产品研究现状
        1.2.2 物联网在消防领域的应用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交流信号测量算法
    2.1 交流信号有效值计算
    2.2 常用交流信号采样算法对比
        2.2.1 最大值算法
        2.2.2 半周期积分法
        2.2.3 均方根算法
        2.2.4 单点采样法
    2.3 多周期等间隔采样法
        2.3.1 正弦信号的采样分析
        2.3.2 非正弦信号采样分析
    2.4 基于采样算法的仿真对比分析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监控装置硬件设计
    3.1 硬件整体设计方案
    3.2 主控制器电路
    3.3 交流信号测量电路
        3.3.1 三相交流电压信号采样电路
        3.3.2 三相交流电流信号采样电路
    3.4 系统外围设备驱动电路
        3.4.1 时钟DS1302 电路
        3.4.2 继电器输出电路
        3.4.3 键盘驱动电路
        3.4.4 LCD液晶显示电路
    3.5 通信接口电路
        3.5.1 RS485 通信
        3.5.2 NB-IoT通信
    3.6 电源系统电路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系统设计
    4.2 交流信号采样设计
    4.3 RS485 通信设计
        4.3.1 Modbus协议描述
        4.3.2 RTU传输设计与实现
    4.4 NB-IoT通信设计
        4.4.1 CoAP协议概述
        4.4.2 CoAP设计与实现
    4.5 数据备份
        4.5.1 FLASH内部结构
        4.5.2 FLASH读写操作
    4.6 本章总结
第5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测量精度测试
    5.3 RS485 总线测试
    5.4 NB-IoT通信测试
    5.5 数据备份测试
    5.6 联动控制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电力无线专网集中管理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介绍
2 新型电力无线专网网络结构
    2.1 新型电力无线专网网络结构
    2.2 汇聚基站层的功能
        2.2.1 汇聚基站
        2.2.2 汇聚基站资源分配
        2.2.3 路径损耗模型
    2.3 地面基站层的功能
        2.3.1 地面基站
        2.3.2 地面基站组网架构
        2.3.3 电波覆盖预测模型
    2.4 电力终端层的功能
    2.5 本章小结
3 集中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用户需求
        3.1.2 功能需求
        3.1.3 性能需求
    3.2 系统整体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总体设计
        3.2.3 功能设计
        3.2.4 界面设计
    3.3 相关技术研究
        3.3.1 C#技术
        3.3.2 Ado.Net
        3.3.3 Arcgis技术
        3.3.4 Sqlserver数据库
        3.3.5 Javascript
        3.3.6 Devexpress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管理系统功能实现与展示
    4.1 系统界面实现
        4.1.1 显示基站终端全部信息
        4.1.2 管理基站终端信息
        4.1.3 显示单基站(终端)信息
        4.1.4 获取行政区域
        4.1.5 功能总结
    4.2 基站终端管理系统实现
        4.2.1 查询功能
        4.2.2 编辑功能
        4.2.3 批量导入导出
        4.2.4 删除功能
        4.2.5 功能总结
    4.3 网络规划系统实现
        4.3.1 地图基本工具
        4.3.2 网络规划系统功能介绍
        4.3.3 网络规划系统功能实现
        4.3.4 功能总结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基于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以湘西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湘西地区
        1.2.2 山地生态旅游
        1.2.3 生态旅游规划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1.4.1.1 文献分析法
        1.4.1.2 演绎法
        1.4.1.3 层次分析法(AHP)和神经网络模型(SOM)
        1.4.1.4 问卷调查法
        1.4.1.5 基于ARCGIS10.2 软件平台的空间数据统计和分析
        1.4.1.6 基于RS技术遥感影像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2.1.1 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1.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辨析
        2.1.1.2 生态旅游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2.1.1.3 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进展
        2.1.2 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2.1 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
        2.1.2.2 国内生态旅游的概念
        2.1.2.3 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进展
        2.1.3 国内外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1.3.1 国内外生态旅游相关研究的问题总结
        2.1.3.2 基于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2.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2.2.1 国外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研究
        2.2.1.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发展
        2.2.1.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2.2.1.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进展
        2.2.2 国内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研究
        2.2.2.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发展
        2.2.2.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进展
        2.2.2.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实践研究进展
        2.2.3 国内外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2.3.1 国内外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相关研究的问题总结
        2.2.3.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发展趋势
    2.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1.1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2.3.1.2 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
        2.3.1.3 景观生态学对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
        2.3.2 文化生态学理论
        2.3.2.1 文化生态学的原理
        2.3.2.2 文化生态学对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2.3.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3.3.3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
        2.3.4 资源环境科学理论
        2.3.4.1 资源环境学概念及起源
        2.3.4.2 资源环境学在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构建
    3.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
        3.1.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
        3.1.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的构架
    3.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关系
        3.2.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系统的组成
        3.2.1.1 客源系统中游客体验的相关概述
        3.2.1.2 支撑系统中的生态旅游策划
        3.2.1.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目的地系统和特殊系统
        3.2.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系统的结构
    3.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3.3.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
        3.3.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特点
    3.4 基于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要素
        3.4.1 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
        3.4.1.1 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3.4.1.2 山地生态旅游资源量化评价的类型
        3.4.2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综合评价
        3.4.2.1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3.4.2.2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及其主体功能区划
        3.4.2.3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测评
        3.4.3 基于景观格局及视觉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设施规划和设计
        3.4.3.1 山地生态旅游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3.4.3.2 景观格局及视觉评价在山地生态旅游设施规划选址的应用
        3.4.3.3 山地生态旅游设施的转型升级
    3.5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和环境解说规划
        3.5.1 社区参与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阶段
        3.5.2 社区参与到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保障性措施
        3.5.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环境解说规划
        3.5.3.1 环境解说规划的概念及必要性
        3.5.3.2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解说规划系统要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规划响应
    4.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4.1.1 湘西区位及资源统计
        4.1.1.1 湘西区位简介
        4.1.1.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统计
        4.1.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现状调查
        4.1.2.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现状调查的内容
        4.1.2.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现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4.1.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和特征
        4.1.3.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4.1.3.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4.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评价
        4.2.1 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
        4.2.1.1 评价原则
        4.2.1.2 评价内容
        4.2.2 评价方法
        4.2.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及评价标准
        4.2.3.3 评价指标权重的分析
        4.2.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4 本节小结
    4.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评价研究
        4.3.1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4.3.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4.3.2.1 数据来源
        4.3.2.2 研究方法
        4.3.3 结果分析
        4.3.3.1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类型特征
        4.3.3.2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均衡特征
        4.3.3.3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密度特征
        4.3.3.4 生态旅游资源交通结构特征
        4.3.4 相关结论
    4.4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响应和保护策略
        4.4.1 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4.4.1.1 生态旅游概念不清晰导致资源开发定位不准确
        4.4.1.2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互补性弱,开发同质性强
        4.4.1.3 无序无度盲目开发造成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
        4.4.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规划响应
        4.4.2.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开发时序规划
        4.4.2.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竞合策略
        4.4.2.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之间的交通优化措施
        4.4.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协调机制
        4.4.3.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规划与政策协调
        4.4.3.2 制定严格明确的法律和管理体系
        4.4.3.3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资源保护的成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量化评价及保护规划研究
    5.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分类及现状
        5.1.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分类
        5.1.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内部环境现状
        5.1.2.1 湘西自然生态旅游环境
        5.1.2.2 湘西人文生态旅游环境
        5.1.2.3 湘西经济生态旅游环境
        5.1.2.4 湘西地区社会生态环境
        5.1.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外部环境现状
        5.1.3.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外部政治环境
        5.1.3.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外部经济环境
        5.1.3.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外部社会环境
    5.2 基于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分区及生态红线划定
        5.2.1 生态旅游环境适应性评价的概念和原则
        5.2.1.1 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5.2.1.2 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5.2.2 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5.2.2.1 评价方法
        5.2.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3 指标选取及量化统计
        5.2.3.1 指标选取
        5.2.3.2 指标量化统计
        5.2.4 数据分析
        5.2.4.1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安全评价
        5.2.4.2 山地生态旅游气候环境舒适性评价
        5.2.4.3 山地生态旅游NDVI分析
        5.2.5 评价结果
        5.2.5.1 不适宜区域
        5.2.5.2 低适宜区域
        5.2.5.3 中适宜区域
        5.2.5.4 高适宜区域
        5.2.6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分区及生态红线划定
        5.2.6.1 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划定之间的关系
        5.2.6.2 湘西山地主体功能区及亚体旅游景观划分
        5.2.6.3 生态红线划定视角下的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5.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及调控策略研究
        5.3.1 区位简介及数据来源
        5.3.1.1 研究区域
        5.3.1.2 数据来源
        5.3.2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
        5.3.2.1 评价指标选取
        5.3.2.2 评价方法
        5.3.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容量测算结果与分析
        5.3.3.1 旅游空间容量
        5.3.3.2 旅游生态容量
        5.3.3.3 旅游心理容量
        5.3.3.4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结果
        5.3.4 基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策略
        5.3.4.1 外部宏观调控
        5.3.4.2 内部管理调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设施的规划布局及具体设计研究
    6.1 景观格局评价视角下的山地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及景观规划
        6.1.1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6.1.1.1 社会经济环境
        6.1.1.2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6.1.1.3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6.1.2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6.1.2.1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6.1.2.2 研究方法及数据提取
        6.1.3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6.1.3.1 景观要素构成
        6.1.3.2 景观异质性特征
        6.1.3.3 景观多样性特征
        6.1.4 存在问题及调整优化
        6.1.4.1 存在问题
        6.1.4.2 调整优化
        6.1.5 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
        6.1.5.1 生态旅游景观斑块布局
        6.1.5.2 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布局
        6.1.5.3 生态旅游景观空间结构及功能划分
    6.2 基于景观视觉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游览设施规划设计
        6.2.1 生态旅游游览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6.2.2 生态旅游游览设施的空间选址研究
        6.2.2.1 游览设施空间选址的研究方法
        6.2.2.2 研究区域游览设施现状及备选样地的确定
        6.2.2.3 备选地址的景观视觉评价
        6.2.2.4 游览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
        6.2.3 生态旅游游览设施的材料选择
        6.2.4 生态旅游游览设施的外观设计
        6.2.4.1 游步道设计
        6.2.4.2 休息亭设计
        6.2.4.3 水榭设计
        6.2.4.4 观景台设计
    6.3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保护区生态旅游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6.3.1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核心观点
        6.3.1.1 文化生态学的诞生及定义
        6.3.1.2 文化生态学的内在结构及表现形式
        6.3.2 本土文化景观要素的整理和分析
        6.3.2.1 文化生态景观要素整理
        6.3.2.2 聚落景观的空间分析
        6.3.3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旅游服务设施设计原则及方法
        6.3.3.1 设计原则
        6.3.3.2 设计方法
        6.3.4 保护区内部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6.3.4.1 游客中心设计
        6.3.4.2 生态旅馆
        6.3.4.3 环保厕所
        6.3.4.4 餐饮设施规划
        6.3.4.5 购物设施
        6.3.4.6 景观标识设施
        6.3.5 保护区外部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6.3.5.1 酉水简介
        6.3.5.2 演绎多元文化共生导向下的景观空间结构
        6.3.5.3 再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节点
    6.4 八大公山保护区内部的基础设施规划
        6.4.1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6.4.2 八大公山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的原则及现状
        6.4.2.1 八大公山基础设施现状
        6.4.3 八大公山交通设施规划
        6.4.3.1 八大公山外部交通规划
        6.4.3.2 八大公山景区内部交通规划
        6.4.3.3 景区内部交通设施设计
        6.4.4 八大公山给水排水规划
        6.4.4.1 八大公山给水预测及水源
        6.4.4.2 八大公山排水预测及处理方案
    6.5 保护区环境教育导向下的解说设施规划设计
        6.5.1 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设施现状及问题
        6.5.2 基于SMRM模型的解说设施规划系统
        6.5.2.1. 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环境解说——“为什么解说”
        6.5.2.2 解说受众分析——“为谁解说”
        6.5.2.3 解说内容分析——“解说什么”
        6.5.2.4 解说设施的选择——“如何解说”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和评估
    7.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概述
        7.1.1 概念辨析
        7.1.1.1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7.1.1.2 生态旅游管理规划
        7.1.1.3 生态旅游管理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关系
        7.1.2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内容
    7.2 生态旅游规划过程管理
        7.2.1 生态旅游规划编制管理
        7.2.1.1 规划编制组织
        7.2.1.2 规划编制程序
        7.2.1.3 规划评审
        7.2.2 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管理
        7.2.2.1 组织管理
        7.2.2.2 人才建设
        7.2.2.3 法律法规
        7.2.3 生态旅游规划监督管理
        7.2.3.1 制定全面严格的监督机制
    7.3 山地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以八大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7.3.1 生态旅游规划社区参与概述
        7.3.1.1 社区参与的缘起及概念
        7.3.1.2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意义
        7.3.1.3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及方式
        7.3.2 八大公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现状
        7.3.2.1 八大公山社区参与的问题
        7.3.2.2 八大公山居民社区参与的态度
        7.3.3 八大公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对策研究
        7.3.3.1 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规划决策
        7.3.3.2 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
        7.3.3.3 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利益分配机制
        7.3.3.4 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
        7.3.4 八大公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保障机制
        7.3.4.1 教育培训保障
        7.3.4.2 组织制度保障
        7.3.4.3 法律法规保障
    7.4 基于一致性和绩效相结合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评估策略研究
        7.4.1 传统旅游规划评估所存在的问题
        7.4.2 生态旅游规划的评估方法及数据来源
        7.4.3 基于一致性和绩效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4.3.1 规划评估内容
        7.4.3.2 指标体系的确定及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的结果、结论和展望
    8.1 论文结果与结论
    8.2 局限性及展望
        8.2.1 研究局限性
        8.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群体智能算法的无人机灾区搜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
    1.3 本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技术
    2.1 无人机技术
        2.1.1 无人机类型和优势
        2.1.2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
    2.2 地理信息系统
        2.2.1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2.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2.2.3 CyberGIS地理信息系统
    2.3 群体智能算法
        2.3.1 蚁群算法简介
        2.3.2 粒子群算法简介
        2.3.3 人工鱼群算法简介
        2.3.4 人工蜂群算法简介
    2.4 本章小结
3 蚁群算法及其优化
    3.1 蚁群算法的优化基础
        3.1.1 信息素对蚁群算法影响研究
        3.1.2 应用场景分析
        3.1.3 蚁群算法解决旅行商问题的研究
    3.2 蚁群算法优化研究
        3.2.1 参数自适应蚁群算法
        3.2.2 多Qo S约束的QIACO算法
        3.2.3 基于多Qo S约束的自适应蚁群算法
    3.3 本章小结
4 群体智能算法在灾区无人机搜救中的应用
    4.1 灾区无人机搜救场景
        4.1.1 场景描述及工作流程
        4.1.2 无人机的分类
    4.2 灾区无人机搜救算法的参数优化方案
        4.2.1 基于细化区间的参数调整方法
        4.2.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参数调整方法
    4.3 引入灾区优先级的蚁群算法优化方案
    4.4 具有灾区优先级特征的参数自适应调整的蚁群算法
    4.5 本章小结
5 仿真参数设置以及结果分析
    5.1 仿真实验环境及参数
    5.2 参数优化方案的仿真结果
    5.3 基于权重调整参数p的仿真结果分析
    5.4 临时基站的位置调整策略仿真
    5.5 PAACO算法仿真以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轨迹分析在运营商销售门店巡检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介绍
        1.1.2 课题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现状
        1.2.2 趋势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定位技术
        2.1.1 卫星定位技术
        2.1.2 无线通信网络定位
        2.1.3 混合定位
    2.2 轨迹刻画基础
        2.2.1 GIS制图技术
        2.2.2 CAD制图技术
        2.2.3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
    2.3 移动轨迹数据的分析处理
        2.3.1 移动数据库
        2.3.2 轨迹数据的索引
        2.3.3 轨迹数据的查询
        2.3.4 轨迹数据挖掘分析
        2.3.5 轨迹数据的可视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销售门店巡检管理系统
    3.1 运营商销售门店巡检计划设计
    3.2 运营商销售门店的地图信息查询设计
        3.2.2 统计功能
        3.2.3 新增自有门店信息
        3.2.4 新增竞争对手门店信息
    3.3 商圈信息标注
        3.3.1 商圈信息管理目的
        3.3.2 核心商圈管理
        3.3.3 街道信息维护
        3.3.4 店面信息维护
    3.4 门店效能分析
        3.4.1 文本要素
        3.4.2 处理逻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巡检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
    4.2 巡检作业系统数据关系
    4.3 巡检角色定义
    4.4 要素间的制约关系
    4.5 运营商销售门店分级分类定义
        4.5.1 运营商销售门店包含对象主题说明
        4.5.2 明确基础业务原则
    4.6 业务图层的建立
        4.6.1 业务底层数据
        4.6.2 客户层数据
        4.6.3 运营层数据
    4.7 业务图层管理
        4.7.1 栅格化管理
        4.7.2 空间分析
        4.7.3 渠道挂图
    4.8 定位功能实现
    4.9 系统配置
        4.9.1 处理能力
        4.9.2 系统容量设计
    4.10 人店关联管理
        4.10.1 工作模式
        4.10.2 角色分配
        4.10.3 建立人店关联关系
        4.10.4 渠道人员划配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巡检管理系统实现与应用
    5.1 巡检管理应用案例
        5.1.1 巡检管理任务设定案例
        5.1.2 巡检任务执行结果轨迹分析案例
    5.2 营销活动组织应用案例
        5.2.1 营销资源的有效投放案例
        5.2.2 营销活动组织案例
    5.3 市场信息收集应用案例
    5.4 业务运营管理应用案例
        5.4.1 客户管理应用案例
        5.4.2 客户拜访应用案例
        5.4.3 运营成效管理案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人值守
        1.1.1 通信基站无人值守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国内研究现状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业务需求
    2.2 通信基站运维管理
        2.2.1 基站铁塔构成及运维管理
        2.2.2 基站机房构成及运维管理
        2.2.3 运维管理中存在问题
    2.3 可行性分析
        2.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3.2 经济可行性分析
        2.3.3 操作可行性分析
    2.4 系统功能需求
        2.4.1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需求
        2.4.2 资产管理功能需求
        2.4.3 通信基站监控功能需求
        2.4.4 告警管理功能需求
        2.4.5 巡检管理功能需求
        2.4.6 统计报表功能需求
        2.4.7 系统维护功能需求
    2.5 系统非功能需求
        2.5.1 系统可靠性需求
        2.5.2 系统高性能需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无人值守告警模型
        3.1.1 动力环境监控指标
        3.1.2 视频监控告警模型
    3.2 总体设计
        3.2.1 体系架构设计
        3.2.2 网络架构设计
        3.2.3 软件架构设计
    3.3 通信基站监控设备的设计
        3.3.1 中央控制单元的设计
        3.3.2 动力环境监控单元的设计
        3.3.3 传感器
    3.4 模块功能设计
        3.4.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3.4.2 资产管理模块的设计
        3.4.3 通信基站监控模块的设计
        3.4.4 告警管理模块的设计
        3.4.5 巡检管理模块的设计
        3.4.6 统计报表模块的设计
        3.4.7 系统维护模块的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5.1 E-R图的设计
        3.5.2 数据表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4.1.1 通信基站分布显示功能实现
        4.1.2 通信基站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1.3 铁塔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1.4 机房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2 资产管理模块实现
        4.2.1 铁塔平台资产管理功能实现
        4.2.2 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管理功能实现
        4.2.3 网关设备拓扑结构显示功能实现
        4.2.4 设备异动管理功能实现
    4.3 通信基站监控模块实现
        4.3.1 环境实时监控功能实现
        4.3.2 动力监控功能实现
        4.3.3 设备在线监控功能实现
        4.3.4 门禁监控管理功能实现
        4.3.5 视频监控管理功能实现
        4.3.6 远程控制功能实现
    4.4 告警管理模块实现
        4.4.1 告警门限管理功能实现
        4.4.2 告警预置方案设置功能实现
        4.4.3 告警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4.4 告警处置管理功能实现
    4.5 巡检管理模块实现
        4.5.1 巡检项目管理功能实现
        4.5.2 巡检模板管理功能实现
        4.5.3 巡检计划管理功能实现
        4.5.4 巡检任务管理功能实现
        4.5.5 故障管理功能实现
    4.6 统计报表模块实现
        4.6.1 通信基站资产统计报表功能实现
        4.6.2 动力环境监控统计报表功能实现
        4.6.3 告警统计报表功能实现
    4.7 系统维护模块实现
        4.7.1 管理员设置功能实现
        4.7.2 管理员角色设置功能实现
        4.7.3 日志管理功能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系统功能测试过程
        5.2.2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
    5.3 系统性能测试
        5.3.1 系统性能测试目标
        5.3.2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GIS技术电信基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通信承载网智能网管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研究[D]. 何兆贤.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站系统访问控制研究及应用[D]. 樊建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2020(10)
  • [3]高铁灾害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磊.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项目管理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 张玲俐.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3)
  • [5]基于物联网(IoT)的建筑消防动力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D]. 胡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电力无线专网集中管理系统的开发[D]. 包涛涛. 重庆大学, 2019(01)
  • [7]基于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以湘西地区为例[D]. 姚新涛. 天津大学, 2019(06)
  • [8]基于群体智能算法的无人机灾区搜救优化研究[D]. 邢元勋.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轨迹分析在运营商销售门店巡检管理中的应用[D]. 唐湘慧. 南京邮电大学, 2017(02)
  • [10]无人值守通信基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高伟. 厦门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基于GIS技术的电信基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