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超甜玉米

“甜”美超甜玉米

一、“甜香”美国超甜玉米(论文文献综述)

贺囡囡,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吕巨智,韦桂旺[1](2020)在《超甜玉米品种桂甜171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桂甜17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8年审定的超甜玉米新品种,籽粒黄白色,丰产、稳产性好,秃尖小,审定编号:桂审玉2018035号。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黄焕桢[2](2019)在《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在广西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文中研究说明为筛选出适合在广西种植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对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双色6号、江甜012、中甜228、泰鲜甜2号和粤甜32在广西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尤其是闽双色6号和泰鲜甜2号在广西推广前途较大;萃甜216在广西倒伏严重、产量较低,南玉1号在广西抗性较差、产量较低,建议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

夏黎明[3](2019)在《甜玉米种子自然和人工老化差异及耐老化关联分析》文中提出甜玉米因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甜玉米种子淀粉含量少,制种困难,成本较高,耐贮藏性差,低活力种子极大地阻碍了甜玉米的推广生产。因此,甜玉米种子的耐老化是一个重要性状,自然老化与人工老化的差异研究和甜玉米种子活力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有助于揭示甜玉米种子活力的调控机制,为培育高活力甜玉米新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是以58份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处理,研究甜玉米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差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对122份甜玉米关联群体进行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并预测调控种子活力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58份甜玉米自交系分别进行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发芽试验,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增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鲜重均随时长而下降。方差分析发现,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鲜重的材料间均达极显着差异;种子活力各指标在自然老化与人工老化处理间也达极显着差异。相关分析发现,58份甜玉米自交系种子人工老化后分别与自然老化2、4和6月后种子活力相应性状间相关达极显着水平,人工老化处理的发芽指数分别与自然老化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处理的发芽指数的相关达极显着水平,发芽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0.467和0.435。2.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处理的差异分析发现,58份甜玉米自交系种子在发芽势和发芽率两个指标性状上一致性较好,欧式距离值均小于5;在发芽指数和苗鲜重两个指标性状上一致性较差,欧式距离值为10~20之间;活力指数上差异显着,欧式距离值达到150以上。人工老化处理与自然老化处理对甜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既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一致性。3.对关联群体种子分别进行标准发芽和老化发芽试验,与标准发芽相比,老化72h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鲜重表现一定程度下降,活力指数下降最快,下降比率为48.27%。相关性分析发现,关联群体种子老化前后种子活力相关性状间相关均达极显着水平,其中老化前后活力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536。方差分析发现,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鲜重的材料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种子活力各性状在老化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4.利用甜玉米种子活力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3个关联位点,分别与发芽势、发芽率和苗鲜重相关联。其中标准发芽试验相关性状检测到9个关联SNP位点,分别分布于第2、3、4、7、9和10染色体上,贡献率在12.580~19.711%之间;与老化发芽试验相关性状检测到4个关联SNP位点,分别位于第1、3、4和9染色体上,贡献率在13.258~18.974%之间。其中有3个关联位点贡献率大于18.000%,为主效关联位点,分别与发芽势和苗鲜重相关联,定位于第2、3和10染色体,相关联的SNP标记分别为PZE-102019300,PZE-103069554和PZE-110014718。5.利用玉米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对关联位点上下50kb进行基因注释。共筛选到31个候选基因,根据基因注释结果筛选出Zm00001d044816,Zm00001d052192,Zm00001d044780,Zm00001d002288和Zm00001d044777共5个基因功能与种子活力相关的候选基因,Zm00001d044816(CASP-like protein)与过氧化物酶有互作效应,Zm00001d052192(Cupredoxin superfamily protein)参与脱落酸的信号传递,Zm00001d044780(DNA polymerase lambda)和幼苗DNA修复密切相关,Zm00001d002288(b HLH-transcription factor 148)调节抗旱信号传导,Zm00001d044777(DUF679 domain membrane protein 7)在组织衰老过程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为调控甜玉米种子活力的候选基因。

朱志妍[4](2019)在《鲜食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质评价》文中认为针对我国鲜食玉米育种存在的种质资源缺乏有效鉴定、育种效率及品质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SSR标记对鲜食玉米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进行类群划分,同时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为鲜食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培育品质优良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从玉米公共数据库MaizeGDB(https://www.maizegdb.org)中共下载84对SSR引物,通过初步筛选得到50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50对SSR引物在70份鲜食玉米中检测出234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4-11个,平均4.68个;每对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0.47-0.81,平均0.63。2.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70份鲜食玉米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4-0.78,平均0.33;不同类型鲜食玉米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是甜玉米,最少的是甜加糯玉米;基因多样性最高的是甜玉米,最低的是甜加糯玉米;同时,3种鲜食玉米类型之间的遗传差异也不一致,其中甜玉米和甜加糯玉米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3.按UPGMA法对70份鲜食玉米进行聚类,并探讨了SSR引物的选择对类群划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物的数量多少及多态性高低对聚类分析的影响较大;选用50对SSR引物可以把70份鲜食玉米分为3个类群:甜玉米自交系、糯玉米自交系和鲜食玉米杂交种,划分结果与系谱基本一致。4.测定了66份鲜食玉米的蛋白质、淀粉、水分和脂肪含量,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1048-B、WJH13-B-B、WJH8-B-B-1、顺丰-1-1-B、WJH14-#-B-1、YTY 2-5-B-l、WJH12-#-B、Guatemalawhite No2-B,糯玉米QN126-B-B、QN117-B-1、京科糯2000、云糯3号,甜加糯玉米N3-#-B-B、京科糯978等具有较高的营养品质;3种不同类型的鲜食玉米中,甜加糯玉米具有更好的营养品质;相关分析表明,水份与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与脂肪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淀粉与水份、蛋白质和脂肪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5.基于66份鲜食玉米的品质性状数据,利用SPSS 22.0分析软件中平方欧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结果把66份鲜食玉米划分为2个大类和6个亚类,聚类结果不仅与SSR聚类结果差异较大,与鲜食玉米的类群及系谱差异也较大,说明品质性状聚类不能真实地反映研究材料之间的遗传关系。

梁庆钊[5](2017)在《甜玉米F2:3家系的果皮厚度及粒重QTL定位》文中研究说明果皮柔嫩度不仅是甜玉米籽粒抵抗咀嚼破碎的程度,还是影响甜玉米品质、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与果皮厚度显着负相关。近年,随着甜玉米逐渐受到大众关注,相应的甜玉米产业也相继兴起。甜玉米的普及使得人们对果皮厚度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越来越透彻,但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定位、效应值估计等的报道较少。人们对甜玉米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这促使了农民需要更高产的甜玉米品种。粒重是构成甜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甜玉米高产育种的关键。深入研究甜玉米粒重、果皮厚度的遗传机理,对挖掘甜玉米的遗传潜力和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实验以华南农业大学甜玉米课题组选育的甜玉米自交系M06和M01为亲本,考察其果皮厚度和百粒重,并以此群体来定位甜玉米果皮厚度和粒重的基因位点,为进一步开展甜玉米的品质与产量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测量甜玉米果皮厚度的两种方法,千分尺法操作简单能够大规模进行;改良冰冻切片法虽然步骤较繁琐,但是较石蜡切片法要简单,且真实反映籽粒实际的果皮厚度,更能反映甜玉米籽粒背胚侧果皮的真实发育情况。2.构建得到包含51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10条连锁群,图谱总长1813.7cM,10条染色体上的标记的平均间距在26.851.5cM。3.对果皮厚度进行基因定位,以千分尺法检测籽粒背胚侧果皮厚度,共检测2个QTL位点,均在第7染色体,分别解释表型变异14.21%和7.33%,;以冰冻切片法检测籽粒背胚侧果皮厚度为表型,共检测到3个QTL位点,分别在第5、6、7染色体,分别解释表型变异40.75%、33.78%、8.60%。4.对百粒重进行基因定位,以鲜籽粒百粒重为表型,共检测到5个QTL位点,第6、7染色体各2个,第9染色体1个,分别解释表型变异6.39%、18.31%、17.16%、12.74%、5.40%;以干籽粒百粒重为表型,共检测到3个QTL位点,第6染色体1个,第7染色体2个,分别解释表型变异7.06%、6.10%、14.47%。

冯云敢,韦桂旺,韦爱娟,蒙云飞,贺囡囡,张述宽[6](2016)在《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新引进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为评价和利用玉米新种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5个被测系(HT32、德甜15、2650R、T026和YC09)与3个测验系(HJZ33、德甜18和YC26)测交组配15个杂交组合,并对自交系及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8个自交系中,HT32、2650R、T026、HJZ33、德甜18和YC26等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在大部分性状上表现为正值;2650R×HJZ33、德甜15×德甜18、T026×德甜18和HT32×YC26等4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在大部分性状上也表现为正值。除穗位高和小区产量性状外,其余8个性状的GCA方差较大且远高于SCA方差,株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和籽粒宽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高于42.00%,而穗位高、果穗粗、行粒数、籽粒深和小区产量等5个性状狭义遗传力低于32.00%。【结论】8个自交系中,在重要性状GCA上表现好的自交系有:HT32、2650R、T026、H.JZ33、德甜18和YC26;在产量及外观商品性上表现突出的组合有:2650R×HJZ33、德甜15×德甜18、T026×德甜18和HT32×YC26;株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和籽粒宽可在早代选择。

马秀凤[7](2016)在《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超微结构、品质及配合力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甜、糯玉米是近年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途径之一,玉米产业链的开发以遗传增殖型玉米为基础,因此品种的特性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试验以超甜2000、京科糯2000为试验材料,以普通玉米郑单958为对照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对籽粒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北方糯玉米骨干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估计,通过探究甜、糯玉米淀粉粒、基质蛋白形态,积累规律的变化,揭示甜、糯玉米风味品质差异的内在原因,为甜、糯玉米的加工利用及糯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淀粉粒形态、胚乳超微结构与甜、糯玉米风味品质的关系糯玉米为全支链淀粉粒,体积小且均匀,胚乳细胞中淀粉粒充实好,授粉中期淀粉粒呈椭圆状,排列致密,小分子多肽及蛋白质呈链状包被着淀粉粒,形成了糯玉米口感黏软的食味品质;超甜玉米籽粒中淀粉粒含量较少,淀粉粒始终呈圆球状,排列疏松,胚乳中小分子多肽、基质蛋白链及少量淀粉粒悬浮于胶状糖溶液中,是甜玉米风味口感脆甜的主要原因。2.鲜食甜、糯玉米适宜采收期的确定通过不同授粉时期采样品质分析,超甜玉米授粉后15-20天时,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籽粒含水率72.34-77.50%,果皮厚度58.6-70.1μm,皮渣率11.2%为最适采收期;糯玉米授粉后20-25天时,籽粒淀粉充分积累,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水率51.58-58.26%,果皮厚度82.3-94.9μm,皮渣率10.9%时为最佳采收期。结合田间实际观察,此时两类鲜食玉米嫩棒的花丝刚好干缩至苞叶口内1cm,这为企业订单嫩棒生产提供了明显掌握的指标。3.通过NCⅡ遗传设计,找出了适合北方的糯玉米核心种质及各性状主要选择世代自交系西星红糯、290杂,Y90和中玉01单株产量及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综合表现良好,育种中应加以利用。筛选出高产杂交组合290杂×紫23-1和中玉01×西星红糯,作为潜势组合进一步试验。在自交系的选育过程中,穗长、穗粗、穗行数等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可进行早代选择。秃尖长、出籽率、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等性状不易进行早代选择。

李晓睿[8](2014)在《毕节自育烤烟品种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3个产区的6个供试品种为材料,试图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产量、质量的表现在品种、生态间的差异,为合理利用品种生产优质特色烟叶提供参考,对毕节自育烤烟品种和当前主栽品种在质量水平和特色风格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明确了毕节自育烤烟品种在感官质量、风格特色方面的特点,为优化品种布局和工业利用提供依据。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如下:毕纳1号在七星关区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在七星关区化学成分,两糖比0.97与云烟87相当,与威宁地区相比较好、糖碱比15.7与威宁地区相比较高、钾氯比10.0与云烟87相比更加适中,与威宁地区相比表现较好,整体化学成分协调。外观质量烤后烟在七星关区表现较好,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色度、叶面组织、柔软性和光泽表现与云烟87相当,身份在威宁稍薄,与威宁相比七星关区表现较好。感官质量在七星关区表现较为良好,七星关试点毕纳1号与云烟87相比感官质量稍差,云87甜香比毕纳1号稍微突出,毕纳1号烟气稍干燥,劲头略大,综合表现毕纳1号在七星关区表现最好。韭菜坪2号在威宁县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较为良好,在威宁地区化学成分表现较好,两糖比0.88表现适中比红大稍高,糖碱比11.8比红大更加良好,钾氯比7.38表现适中,与七星关相比整体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外观质量身份、光泽超过红大,颜色、成熟度、色度、叶面组织、柔软性与红大相当,在威宁品种比较中总分排名第三,感官质量在威宁试点表现较好,其香气质、香气量、透发性、浓度、回甜感与红花大金元相当,是湖南中烟所喜好的品种,综合表现韭菜坪2号在威宁表现最好。南江3号农艺性状在七星关区和大方县表现较好,长势强于对照K326,整体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变异系数较小,适应性强,化学成分与K326相当,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普遍偏高,两糖比、糖碱比和钾氯比都表现较好,整体化学成分表现较为协调。感官质量比K326稍差,细腻度和柔和度要优于K326,刺激性较强,综合表现南江3号要优于K326。

吴地[9](2012)在《水果玉米玉甜38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旨在南宁地区选用水果玉米玉甜388为材料,从种植方式、育苗技术、播种期、栽培密度、不同时期施肥比例和采收期等方面开展研究,探讨一套水果玉米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为广西甜玉米产业化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行或者双行种植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采用育苗移栽技术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相比较直播增产10%左右;单株种植、双株种植增产效果显着优于三株种植。2、育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选择100孔穴和128孔穴的育苗软盘效果最好,播种深度以盖土1/3的播深为宜,出苗率比播深0/3提高45%,播种过深或者过于浅均对种子发芽和成苗质量均不利。采用100孔软盘育苗时,最佳移栽时期为3.41片叶龄期;采用128孔软盘育苗时,最佳移栽时期为2.3片叶龄期。3、播期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最高分别为3、4月份的春季和8月份秋季的播种期,以3月份播种的产量为最高,春季增产优于秋季播种;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期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这两个时段内播种虽然有收获,但产量不高;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份这段时间内播种,一般没有产量,此期间不适宜播种。4、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每亩少于2500株时,单位面积产出的鲜果穗数量少,总产量过低;密度每亩大于4000株时,产出的鲜果穗虽多,但果穗品质指数差,商品率不高,产量也低。获得高产优质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5、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试验得出:按一定比例施肥用量才能保证水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占用全生育期总用肥量的比例中,基肥施肥占40%-60%,苗肥施肥占30%-50%,穗粒肥施肥占10%-20%,即可获得优质高产。6、春季和秋季采收试验得出:水果玉米最佳品质在授粉后20-24天,可溶性糖度含量为21%以上、百粒鲜重为28g左右、籽粒含水率在70%左右,品尝食用品质最佳,为最适宜采收期。受采收时的气温等条件的影响,秋季的鲜果穗比春季更稳定,其商品货架时间也较春季采收的时间长。

张媛,王子明,刘鹏飞,蒋锋,万世敏,王晓明[10](2012)在《广东省甜玉米育种及栽培研究成果与发展思路》文中研究表明对广东省甜玉米在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生理、营养品质、合理施肥、栽培技术以及产业技术体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同时总结了在新品种筛选、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良种繁育和种植技术以及产后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即:加强种质资源创新、深入研究栽培生理、培育优良新品种;加强良种繁育、提高品种质量、延长新品种使用寿命;加强优质、高产和周年性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满足社会、企业和国际市场对甜玉米的需求;加强产供加销产业链建设、提高农村区域经济效益.

二、“甜香”美国超甜玉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甜香”美国超甜玉米(论文提纲范文)

(1)超甜玉米品种桂甜171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征特性
    1.1 植株及果穗性状
    1.2 抗性及适应性
    1.3 产量与品质表现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适期播种
    2.2 合理密植
    2.3 隔离种植
        2.3.1 时间隔离
        2.3.2 空间隔离
    2.4 田间管理
        2.4.1 科学施肥
        2.4.2 补苗、间苗和定苗
        2.4.3 及时抗旱排涝
        2.4.4 人工辅助授粉和及时去雄
    2.5 病虫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
        2.5.2 虫害防治
    2.6 适时采收

(2)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在广西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2.2 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的主要植株性状表现
    2.3 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的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2.4 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的主要果穗性状表现
    2.5 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性状
3 结论

(3)甜玉米种子自然和人工老化差异及耐老化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甜玉米的遗传分类
    1.3 甜玉米育种概况
    1.4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4.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4.2 种子活力的评价方法
        1.4.3 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1.4.4 甜玉米种子活力相关的遗传研究
        1.4.5 玉米种子老化相关的遗传研究
    1.5 关联分析概述
        1.5.1 关联分析的原理
        1.5.2 关联分析的类型
        1.5.3 关联分析在玉米中的应用及发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甜玉米种子活力差异研究
    2.1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人工老化处理
        2.2.2 自然老化处理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种子活力相关性状描述性统计
        2.4.2 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种子活里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
        2.4.3 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2.4.4 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3 甜玉米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关联位点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3.1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3.1.1 试验材料,群体构建与田间管理
        3.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人工老化处理
        3.2.2 标准发芽试验
    3.3 SNP基因分型
        3.3.1 DNA提取
        3.3.2 SNP基因型分型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1 遗传多样性分析
        3.4.2 群体结构分析
        3.4.3 性状的关联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关联群体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描述统计
        3.5.2 关联群体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5.3 关联群体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
        3.5.4 关联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5.5 群体结构分析
        3.5.6 关联群体未老化处理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关联定位
        3.5.7 关联群体老化处理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关联定位
        3.5.8 种子活力候选基因的预测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对甜玉米种子的影响
        4.1.2 人工老化对自然老化甜玉米种子活力的差异性
        4.1.3 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基因位点定位
        4.1.4 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预测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鲜食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鲜食玉米
        1.1.1 鲜食玉米概况
        1.1.2 鲜食玉米育种现状与研究进展
        1.1.2.1 甜玉米
        1.1.2.2 糯玉米
        1.1.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 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
        1.2.1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
        1.2.2 SSR标记在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玉米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DNA提取与质量分析
        2.2.2 SSR引物的筛选
        2.2.3 PCR扩增和电泳检测
        2.2.4 品质分析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1 SSR标记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2.3.2 品质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SSR标记结果
    3.2 遗传变异结果
    3.3 聚类结果
        3.3.1 不同SSR引物数量的聚类结果
        3.3.2 不同SSR引物多态性的聚类结果
    3.4 品质分析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鲜食玉米的遗传多样性与育种利用
        4.1.2 SSR引物的选择对遗传分析的影响
        4.1.3 鲜食玉米的品质评价
    4.2 结论
5 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荣誉和科研成果

(5)甜玉米F2:3家系的果皮厚度及粒重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甜玉米研究概况
        1.1.1 甜玉米遗传分类
        1.1.2 世界甜玉米育种及生产概况
        1.1.3 我国甜玉米育种及生产概况
    1.2 甜玉米果皮厚度的研究进展
        1.2.1 甜玉米果皮的结构与功能
        1.2.2 果皮厚度的鉴定方法
        1.2.3 果皮厚度遗传研究进展
    1.3 玉米百粒重的研究进展
        1.3.1 影响玉米百粒重的因素
        1.3.2 百粒重遗传研究进展
    1.4 植物的QTL定位进展
        1.4.1 分子标记的分类
        1.4.2 QTL基本原理
        1.4.3 QTL定位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的选择及构建
        2.1.2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农艺性状调查方法
        2.2.2 果皮厚度测量方法
        2.2.3 DNA提取,PCR扩增及电泳检测
        2.2.4 电泳、银染与结果记录
        2.2.5 分子标记数据的收集及统计分析
        2.2.6 遗传图谱的构建与QTL分析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自交系的表型鉴定
    3.2 遗传图谱构建
        3.2.1 SSR标记的多态性筛选
        3.2.2 图谱构建
    3.3 QTL定位
        3.3.1 F_(2:3) 家系果皮厚度及粒重的描述及其分离特征
        3.3.2 F_(2:3) 家系果皮厚度的及粒重性状的方差分析
        3.3.3 甜玉米果皮厚度的及粒重的QTL定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果皮厚度测量方法
        4.1.2 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分析
        4.1.3 关于甜玉米粒重的QTL定位
        4.1.4 关于甜玉米果皮厚度的QTL定位
        4.1.5 粒重、果皮厚度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调查项目及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
    2.2 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分析结果
    2.3 各性状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结果
    2.4 遗传参数估值及分析结果
3 讨论
4结论

(7)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超微结构、品质及配合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不同胚乳类型玉米发展概况
    1.3 研究进展
        1.3.1 籽粒超微结构
        1.3.2 籽粒品质变化
        1.3.3 鲜食玉米适宜采收期
        1.3.4 玉米配合力分析研究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区概况
    2.3 田间种植与取材
        2.3.1 田间种植
        2.3.2 取材方法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超微结构测定
        2.4.2 营养品质测定
        2.4.3 食用品质测定
        2.4.4 配合力测定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超微结构变化
        3.1.1 淀粉粒变化
        3.1.2 基质蛋白的变化
        3.1.3 胚乳超微结构的变化
        3.1.4 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
    3.2 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
        3.2.1 籽粒营养品质的变化
        3.2.2 籽粒食用品质的变化
        3.2.3 营养指标与食用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糯玉米遗传配合力分析
        3.3.1 亲本及组合间性状方差分析
        3.3.2 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3.3.3 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分析
        3.3.4 遗传参数估算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淀粉粒、基质蛋白形态与甜、糯玉米特性的关系
        4.1.2 不同类型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变化
        4.1.3 鲜食甜、糯玉米适宜采收期探讨
        4.1.4 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
    4.2 结论
        4.2.1 淀粉粒形态、胚乳超微结构与甜、糯玉米风味品质的关系
        4.2.2 鲜食甜、糯玉米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4.2.3 通过NCⅡ遗传设计,找出了适合北方的糯玉米核心种质及各性状主要选择世代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毕节自育烤烟品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烟叶质量概念
        1.1.1 烟叶外观质量
        1.1.2 烟叶的物理特性
        1.1.3 烟叶的化学成分
        1.1.4 烟叶的感官质量
    1.2 特色烟叶的特征
        1.2.1 独特性
        1.2.2 可用性
        1.2.3 规模性
        1.2.4 稳定性
    1.3 特色烟叶形成的条件
        1.3.1 光照
        1.3.2 温度
        1.3.3 水分
        1.3.4 土壤
        1.3.5 地形地貌
        1.3.6 品种
        1.3.7 栽培技术
        1.3.8 烘烤调制对特色烟生产的影响
    1.4 品种选育特征
        1.4.1 烟叶品质
        1.4.2 经济产量
        1.4.3 抗逆性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品种
    3.2 试验设计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植物学性状的比较
    4.2 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分析
    4.3 初烤烟主要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4.4 初烤烟感官质量鉴定结果
    4.5 外观质量鉴定结果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9)水果玉米玉甜38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水果玉米的概况
    1.2 水果玉米的起源
    1.3 水果玉米的发展
        1.3.1 美国的甜玉米
        1.3.2 中国的甜玉米
        1.3.3 广西的甜玉米
    1.4 水果玉米的生产栽培
        1.4.1 水果玉米的生育特性
        1.4.2 水果玉米的选地、整地
        1.4.3 水果玉米的播种育苗技术
        1.4.4 水果玉米的施肥
        1.4.5 水果玉米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1.4.6 水果玉米的采收
    1.5 选用品种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水果玉米玉甜388品种的概况
        1.5.2 水果玉米玉甜388品种的特性
        1.5.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与试验地情况
        2.1.1 试验品种
        2.1.2 试验时间
        2.1.3 试验地点
        2.1.4 肥料选择
        2.1.5 试验栽培管理
    2.2 试验方法及设计
        2.2.1 不同种植模式试验设计
        2.2.2 不同育苗方式试验设计
        2.2.3 不同播种期试验设计
        2.2.4 不同栽培密度试验设计
        2.2.5 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试验设计
        2.2.6 适宜采收期试验设计
    2.3 调查项目
        2.3.1 物候期调查
        2.3.2 农艺性状调查
        2.3.3 果穗性状调查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
        3.1.2 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的效应与显着性测验
        3.1.3 不同种植模式对各处理组合的多重比较
        3.1.4 小结
    3.2 不同育苗方式对水果玉米出苗质量的影响
        3.2.1 不同育苗方式对水果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3.2.2 不同育苗方式对水果玉米出苗天数的影响
        3.2.3 不同育苗方式对水果玉米壮苗指数的影响
        3.2.4 小结
    3.3 不同播期对水果玉米性状的影响
        3.3.1 不同播期对水果玉米物候期的影响
        3.3.2 不同播期对水果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3.3.3 不同播期对水果玉米果穗性状的影响
        3.3.4 不同播期对水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3.3.5 小结
    3.4 不同密度对水果玉米性状的影响
        3.4.1 不同密度对水果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3.4.2 不同密度对水果玉米果穗性状的影响
        3.4.3 不同密度对水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3.4.4 小结
    3.5 不同时期施肥比例对水果玉米性状的影响
        3.5.1 不同时期施肥比例对水果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3.5.2 不同时期施肥比例对水果玉米果穗性状的影响
        3.5.3 不同时期施肥比例对水果玉米产量的影响
        3.5.4 小结
    3.6 不同采收期对水果玉米性状的影响
        3.6.1 不同采收期对水果玉米鲜穗重的影响
        3.6.2 不同采收期对水果玉米百粒鲜重的影响
        3.6.3 不同采收期对水果玉米含水率的影响
        3.6.4 不同采收期对水果玉米煮熟评分的影响
        3.6.5 不同采收期对水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6.6 小结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广东省甜玉米育种及栽培研究成果与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成就
    1.1 新品种选育
    1.2 高产、优质、高效应用技术研究
        1.2.1 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1.2.2 果皮厚度研究
        1.2.3 食用品质研究
        1.2.4 甜香味研究
        1.2.5 生长研究
        1.2.6 播种期和采收期
        1.2.7 施肥
        1.2.8 栽培技术
    1.3 产业化体系建设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新品种选育
    2.2 栽培生理研究
    2.3 良种繁育和种植技术
    2.4 产后加工
3 发展设想

四、“甜香”美国超甜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 [1]超甜玉米品种桂甜171高产栽培技术[J]. 贺囡囡,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吕巨智,韦桂旺. 中国种业, 2020(06)
  • [2]7个超甜玉米新品种在广西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J]. 黄焕桢. 福建农业科技, 2019(08)
  • [3]甜玉米种子自然和人工老化差异及耐老化关联分析[D]. 夏黎明.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4]鲜食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质评价[D]. 朱志妍. 云南大学, 2019(03)
  • [5]甜玉米F2:3家系的果皮厚度及粒重QTL定位[D]. 梁庆钊.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J]. 冯云敢,韦桂旺,韦爱娟,蒙云飞,贺囡囡,张述宽. 南方农业学报, 2016(12)
  • [7]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超微结构、品质及配合力比较研究[D]. 马秀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8]毕节自育烤烟品种评价[D]. 李晓睿.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9]水果玉米玉甜38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吴地. 广西大学, 2012(04)
  • [10]广东省甜玉米育种及栽培研究成果与发展思路[J]. 张媛,王子明,刘鹏飞,蒋锋,万世敏,王晓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甜”美超甜玉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