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居民购物消费行为时空特征

深圳市居民购物消费行为时空特征

一、深圳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杜妮霖[1](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活动空间特征及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信息和通讯的技术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发生巨大的改变,从而引起城市活动空间的变化。本文结合静态和动态的时空间大数据从人群活动的角度来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活动空间,并且将识别的城市活动空间结构并与规划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比较研究,这不仅增加了目前城市活动空间的研究方法,而且可以自下而上的对规划进行指导。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法,爬取了成都市的百度热力图数据、各类设施POI数据、道路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并构建相应的GIS数据库。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来研究人群活动的特征。首先,采用静态的POI数据来量化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布,以此作为基础,将静态的功能分布图与动态的百度热力图相结合来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不同时间段各功能区居民的活动强度;(2)研究城市活动空间的特征,分析不同特特征活动空间对应的功能分区,并且根据对活动空间重心的位置变化的分析,测算了人群活动的重心移动轨迹;(3)研究白天和夜晚人群活动聚集的形态,并且对日夜活动空间进行聚合分析得到不同特点的日夜空间聚合类型,并结合城市功能组织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关于人群活动的时间特征,发现周末与工作日中城市人群的总体活动与不同功能区的高热区面积变化在时间上均具有规律性。关于人群活动空间特征,通过平均热力图发现成都中心城区呈现不同的空间集聚形态,二环内人群主要呈现多中心串联模式,在城市干道周边主要形成线状模式,单中心模式和双中心模式相对较少且主要分布在三环与绕城高速之间的商业或者公共服务中心。通过连接各个时间点活动人群的重心形成活动重心移动路线,发现工作日与周末均有“往返”趋势,但周末活动较工作日限制较小,“往返”趋势相对较弱。关于白天和夜晚人群活动的集聚形态,结果表明人群夜间活动在中心城区外围的分布比白天更为广。此外,通过分析人口密度、空间开发强度、生活设施核密度以及交通可达性,并与研究范围内的平均活动集聚程度对比发现,人群活动集聚程度均与之呈正相关。最后,基于人群集聚情况来识别活动空间的结构体系,得出“三级活动中心+复合型发展轴线+两类活动集聚热度区”结论。再将城市活动空间体系与规划的活动空间结构进行对比,发现活动空间各级中心发展不平衡、一强多弱现象突出、城乡协调控制区自发形成独立中心等不足。并提出活动空间优化建议,促进城市活动空间均衡发展。

张雪原[2](2021)在《广州地铁车站商业:路过式购物消费的特征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引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要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全面促进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新命题。地铁作为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极大地改变了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和城市功能间的空间联系,并深刻和广泛地影响了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间组织。大部分城市在开发运营地铁时,在车站同时开发商业空间,形成消费新业态,既平衡了地铁建设运营的资金投入,又便利了市民生活,

汪逸龙[3](2021)在《深圳市购物中心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消费者利用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伍景琼,贺海艳,高甜,黄文骁[4](2020)在《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获取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以某大型B2C生鲜食品电商13个月的消费者在线评价数据为基础,应用区位熵、季节性指数等方法,对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及宅配服务水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构建耦合协调机理测度模型、作用强度测度模型,定量测度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时空分布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空间分布特征方面,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与宅配服务水平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七大区域的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与宅配服务水平均表现为极高度耦合,两者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相互影响;时间分布特征方面,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呈现"平季长,淡季短,旺季集中于购物节"的分布特征,宅配服务水平呈现旺季<平季<淡季的分布特征,且旺季对宅配服务水平起负向消极作用,平季和淡季起正向推动作用.

张逸舒[5](2020)在《电商影响下的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研究 ——以龙门县3镇(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电商的发展,长期受地理空间要素制约的镇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期。居民的消费行为空间正在电商的作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线上消费与传统消费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虚拟消费空间对镇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空间和实体消费空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内部,对于电商影响下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研究较少,虽有文献提及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虚拟化趋势,但由于影响较弱,并未进一步揭示电商对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作用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因此,本文选取电商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镇村为研究对象,探究电商影响下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特征及演变,探讨电商对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作用机制,对拓展消费行为空间相关研究、丰富电商影响下的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研究在镇村层面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厘清镇村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合理供给商业、交通与物流设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电商发展水平较高的广东省龙门县的3镇(乡)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半结构化访谈、纸质与网络问卷进行数据收集,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主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内外消费行为空间相关研究概述。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证依据。第二部分为电商影响下的镇村消费空间概况。从供给的视角梳理镇村居民消费的外部环境要素。从经济社会发展、镇村建设、电商发展和镇村商业变迁四方面总结了镇村居民的消费环境的特征与变迁;分析了镇村传统消费空间以及电商作用下出现的新型消费空间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为电商影响下的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特征及演变研究。从需求的角度,探讨在外部环境的制约下,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特征及演变。从消费前选择和消费出行两方面分析了3镇(乡)镇村居民不同类型消费的行为空间的特征;分析了在电商飞速发展的10年间,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演变。第四部分为电商对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作用机制及规划响应。从个人与家庭属性和外部环境属性两方面,分析了电商影响下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外部作用和内部作用两方面总结了电商对于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作用机制;分析电商影响下镇村居民活动的供需矛盾,并对镇村空间规划提出相关的策略与建议。

李宗艺[6](2020)在《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村镇居民生活空间研究 ——以龙门县3镇(乡)为例》文中提出生活空间是村镇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对居民生活幸福感和村镇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都发生了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转变。在产业经济转型和城市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村镇地域正在经历功能转变和空间重构,村镇居民的生活理念与日常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下,基于对城镇空间建设的反思和人本主义的视角的回归,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空间的提升成为研究重点。关注村镇居民的日常活动特征及生活空间需求,探讨其生活行为与生活空间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关系,可为村镇生活空间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制定依据和理论指导。本文以时间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学为理论依据,在系统梳理日常生活及生活空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具有“城”、“乡”双重属性的惠州市龙门县为例,选取永汉镇、龙江镇、蓝田瑶族乡3个典型镇(乡)为实证对象,通过问卷、活动日志和访谈进行调查,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传统”的对弈环境下村镇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及生活空间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二章为研究基础,界定了村镇、生活空间及日常生活的概念,并对生活空间及村镇生活空间的研究内容、趋势进展进行综述。第三章阐述了龙门县及3个典型镇的基本情况和样本的属性特征。第四章分析了村镇居民日常活动时空间结构的一般性特征,并对不同活动路径样本进行归类、总结典型类型,探究个体活动时间和空间差异的内在原因,进一步深入挖掘居住、消费、交往、休闲娱乐、出行五类村镇居民日常活动的活动形式、时间及距离特征。第五章聚焦于居住、消费、交往、休闲娱乐四类生活空间,分析了活动空间选择偏好及调查村镇现状空间类型与特征。第六章在四、五章的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村镇居民生活空间及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二者的互动关系,梳理了调查村镇各类生活空间现状问题并从居民满意度及需求出发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最后,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并对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评价和讨论。

朱双玲[7](2020)在《阿克苏市嵌入式社区居民日常行为时空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人本化,国内对微观视角下居民日常行为与空间互动的持续关注,基于城镇化对城市空间不断建构的事实,以微观居民的视角出发,对日常行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国内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居民日常行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体系。阿克苏市城镇化建设不仅带有中国城镇化的基调,还有显着的地方味道,阿克苏市互嵌式的社区结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嵌入式社区的居民,不仅存在非嵌入式社区居民不同社会阶层的互嵌,还叠加了不同族群的嵌入,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日常行为时空特征,探究嵌入式社区居民日常行为的时空规律以及社区居民日常行为和城市空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嵌入式社区与居民日常行为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建设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和谐融洽的多族群嵌入式社区的阿克苏市空间结构奠定基础。文章基于人文地理学的行为转向,新型城镇化的动态发展,小城市的可研究性,在梳理了国内外嵌入式社区和居民时空间行为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实证研究方法、ArcGIS空间可视化和人类活动分析法等探究了阿克苏市嵌入式社区居民的日常通勤、购物和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其中城区居民日常行为的时空特征作为整体基调,非嵌入式社区居民日常行为的时空特征用以对比,重点阐明嵌入式社区中不同族群居民的日常通勤、购物和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嵌入式社区与居民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阿克苏市嵌入式社区居民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的日常通勤行为时空间差异均较大,不同族群居民的通勤行为强度时间节点和通勤距离差异性较大;嵌入式社区各族群居民购物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购物空间差异不大,购物时长存在差异,且都倾向实体店购物;嵌入式社区各族群休闲时长差异较小,但休闲时间节点、休闲空间和休闲类型存在差异。(2)嵌入式社区居民的日常通勤、购物和休闲行为与城区居民的差异不大,与非嵌入式社区差异较显着,而其内部不同族群居民间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但总的来看,通勤行为的差异性小于购物行为和休闲行为,充分说明居民之间的互动尚且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共同体。(3)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结论对比,国外研究城市不同空间的通勤增长变化以及通勤方式的增减,购物空间品质对居民的吸引力强弱,以及对绿色休闲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侧重通勤方式对行为空间影响的解释,线上购物行为的多维度特征和休闲行为的理论发展,本研究以微观居民视角,日常通勤、购物和休闲行为的时空表达,得出其会影响阿克苏市城市社区空间的发展。(4)时间地理学的组合限制概念、行为地理学的行为决策理论和空间-行为互动理论适宜解释嵌入式社区与居民日常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阿克苏市嵌入式社区居民的日常通勤、购物、休闲等行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发达城市居民的日常行为表现出显着的时空间差异性,尤其是通勤行为的时空间差异性,通勤时间较晚,并且不存在跨区域通勤,购物和休闲空间的等级与规模都远不及上述发达城市,因而活动时间较短,空间范围有限;再与先前学者对西部城市西宁市居民时空间研究的比较,本研究主要聚焦嵌入式社区的多族群性质以及城镇化过程的动态性。

于林娟[8](2020)在《嵌入性视角下兵团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城镇化的背景下,以柴彦威为首的人文地理学者从行为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城市为主要研究区域,从个体微观层面出发,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自下而上的非精英视角探索人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反映出城市社会空间的发展阶段以及规划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目前已形成了我国城市社会空间行为的学术流派和特色。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团场作为兵团中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正在以一种小城镇化的模式进行建设,那么,与大城市居民相比,团场中具有双重身份的居民会呈现出怎样的空间行为特征呢?他们的行为特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本文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6团为研究区域,以团场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居住、消费和休闲等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特征规律进行研究,并以嵌入性理论为基础,挖掘行为特征形成的背后机制,揭示团场社会的运行机制,为兵团推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区域,并进行了相关文献综述。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首先解释了文中主要概念,其次综述了以嵌入性理论为主的理论基础,并就嵌入性理论运用于本文分析的适宜性进行辨析。第三章对研究区域106团的日常生活空间行为进行概述,描述城镇化前后团场居民日常行为空间的变化。第四章分别对团场居民的居住空间、消费空间和休闲空间行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第五章构建团场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的形成机制框架。第六章结论与讨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职住结构影响着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特征。团场居民因城镇化建设从职住合一转为职住分离,日常生活空间行为从“以连队为中心,季节性向团部延展”到“以团部为中心,季节性向连队和团外空间延展”。但集中居住于团部空间的居民仍深深地根植于连队的社会网络中,受连队社会网络、农民阶层的影响仍很深刻。(2)制度嵌入为居民行为限定边界,指明方向。制度凭借着权威,以法律、条例、办法等途径形成强制约束力,改变团场居民的居住空间的同时重塑了团场社会空间,引发了消费空间和休闲空间的布局变化;“限娱”条例缩小了居民休闲空间;各类社会福利制度,又刺激了居民需求,影响着着居民行为决策。(3)非制度嵌入影响着居民对制度嵌入的反应结果。非制度因素在是潜移默化中形成居民决策时的思维方式,当碰到权力制度嵌入进来时,这些因素与权力制度“协商”“博弈”,最终得出结果,即接纳权力或抵制权力,并在决策过程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嵌入性理论对于行为地理学具有解释力,在揭示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形成机制的同时展现了团场真实的社会状态,较好地阐释了特定空间内人-地之间的作用过程;此外嵌入性理论对管理者创造新的治理模式具有启发性意义。

吉倩妘[9](2020)在《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时空特征解析》文中提出快速城镇化给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带来了大规模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在助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地方消费结构,购物作为核心消费行为是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图景中不可缺少的常态拼盘,并且已呈现出独特的时空特征。本文以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宏观把握群体社会经济概况、空间概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调研数据,重点探讨进城务工人员线下购物活动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由其社会经济属性差异带来的购物活动时空分异,并通过时空双线耦合来总结归纳其购物活动的总体时空特征,及典型时空轨迹模式,然后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与网络购物进行延伸性比较,以期充分掌握该群体购物活动的特征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探讨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决策模型。全文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阐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明确本文的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概况及其居住空间、就业空间、购物空间概况进行把握。再进一步基于问卷调查对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时空分异展开研究。第三部分为延伸性总结研究:在前文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购物活动的总体时空特征及典型时空轨迹,与网络购物时空特征进行延伸性对比,并构建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空决策模型。论文全篇约7万8千字,图表共75幅。

张晓美[10](2019)在《基于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的城市活动空间研究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宜居性、城市的环境品质以及城市的智慧性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城市建设重点逐渐从增量规划时期转变为存量规划时期。近年来,数据分析方法和信息通讯技术不断发展,适用于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方法与数据越来越丰富,城市研究者也越来越重视用“人”的行为规律来剖析城市空间特征。本文从居民时空行为视角为出发点,以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活动分析法等为理论支撑,运用以微博为代表的居民行为数据和以兴趣点(POI)、网络开放地图等为代表的城市空间数据开展本次研究。文章首先从居民行为角度分析了天津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微博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时空的行为特征,通过构建居民24小时活动强度矩阵,总结了天津中心城区居民活动的八种行为模式。不同居民行为模式反映了居民活动对城市不同功能空间的选择和利用。接着,量化分析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空间的区位中心性、功能多样性、规模集约性、交通可达性和景观优质性五方面指标。然后,根据居民行为模式提炼出五种空间类型——日间强高峰显着型、日间平稳微波动型、夜间强高峰显着型、夜间阶段性增强型、通勤时间显着型,分别分析了五种空间的空间特征和五种类型空间制约下居民活动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五种类型空间的居民活动强度影响因素均与城市功能多样性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无论何种类型的空间制约,居民对城市功能的多样性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最后,通过居民使用空间后的情绪反馈甄别空间品质,对天津中心城区五种类型空间中消极情绪空间的问题从空间活力和空间品质角度提出差异化解决思路,并从城市空间活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优化、城市居民行为引导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激活消极情绪空间活力;二、立足居民空间使用需求、提升消极情绪空间品质;三、依据居民时空间行为模式,优化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

二、深圳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数据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活动空间特征及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居民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间的改变
        1.1.2 大数据为居民活动空间研究提供新的支撑
        1.1.3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引发对活动空间的的关注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POI数据
        1.4.2 百度热力图
        1.4.3 活动空间
        1.4.4 活动空间结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活动空间研究
        2.1.1 活动空间的研究历程
        2.1.2 活动空间的研究方法
        2.1.3 不同类型活动空间的研究
    2.2 大数据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应用
        2.2.1 城市功能分区
        2.2.2 城市空间等级体系
        2.2.3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2.3 城市空间结构的识别与优化对策研究
        2.3.1 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识别与评价
        2.3.2 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优化对策
    2.4 国内外研究总结
3 研究区域与研究数据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研究范围
        3.1.2 人口概况
        3.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2 研究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2.1 百度热力图数据获取及处理
        3.2.2 各类设施POI数据获取及处理
        3.2.3 路网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3.2.4 行政区划数据、人口及其他数据的来源
        3.2.5 GIS数据库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4 成都市人群活动的时空间特征
    4.1 成都市活动空间功能研究
        4.1.1 活动空间功能识别
        4.1.2 活动空间功能分布
    4.2 人群活动的时间规律
        4.2.1 工作日与周末活动的时间规律
        4.2.2 各功能区人群活动的时间规律
    4.3 人群活动的空间特征
        4.3.1 活动空间的集聚形态特征
        4.3.2 活动空间的动态变化
        4.3.3 活动空间的重心变化
    4.4 城市人群日夜活动空间分布
        4.4.1 日夜活动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4.4.2 日夜活动空间聚合分布格局
        4.4.3 日夜空间聚合类型
    4.5 活动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4.5.1 人口空间分布
        4.5.2 空间开发强度
        4.5.3 生活设施布局
        4.5.4 道路交通可达性
    4.6 本章小结
5 城市活动空间结构识别及优化
    5.1 活动空间结构体系识别
        5.1.1 活动中心等级划分
        5.1.2 活动空间轴线
        5.1.3 活动热度片区
    5.2 活动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5.2.1 各级中心发展不平衡
        5.2.2 一强多弱现象突出
        5.2.3 城乡协调控制区内自发形成独立中心
    5.3 活动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5.3.1 优化多级活动空间中心
        5.3.2 平衡基础设施配置
        5.3.3 严格控制城乡协调控制区的开发建设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广州地铁车站商业:路过式购物消费的特征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研究设计
    样本选取
    数据来源
地铁车站商业购物消费行为案例研究
    消费与出行的关系
    消费商品和服务种类
    时间特征
    空间特征
    与市民生活的关系
路过式购物消费
    因出行而消费
    消费种类偏向便利性、快捷性
    时间上呈现随客流起伏波动特征
    空间上呈现随交通空间延伸特征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4)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域
    1.2 研究方法
2 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空间分布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
    2.1 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空间分布
    2.2 生鲜冷链宅配服务水平空间分布差异特征
    2.3 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空间分布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
3 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时间分布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
    3.1 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时间分布特征
    3.2 生鲜冷链宅配服务水平时间分布差异特征
    3.3 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时间分布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对策建议

(5)电商影响下的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研究 ——以龙门县3镇(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促进城乡消费升级
        1.1.2 互联网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变化
        1.1.3 网络消费变革居民消费方式
        1.1.4 农村电商推进网络市场向镇村下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1.4 实证对象选取与数据来源
        1.4.1 实证对象选取及概况
        1.4.2 数据来源
第二章 国内外消费行为空间的研究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消费空间
        2.1.2 消费行为空间
        2.1.3 电商与网络消费
        2.1.4 镇村居民
    2.2 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2.2.1 中心地理论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3 行为论方法
        2.2.4 时间地理学
    2.3 消费行为空间相关研究
        2.3.1 国内外消费行为空间研究历程概述
        2.3.2 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空间
        2.3.3 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
        2.3.4 影响消费行为的一般因素
    2.4 电商影响下的消费行为空间相关研究
        2.4.1 电商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
        2.4.2 电商对居民消费方式的影响
        2.4.3 电商对居民消费出行的影响
        2.4.4 电商对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商影响下的镇村消费空间概况
    3.1 龙门县镇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变迁
        3.1.1 经济社会发展
        3.1.2 镇村城乡建设
        3.1.3 镇村电商发展
        3.1.4 镇村商业变迁
    3.2 镇村传统消费空间
        3.2.1 镇村消费空间的物质载体——商铺与集市
        3.2.2 镇村购物消费空间现状
        3.2.3 镇村休闲消费空间现状
    3.3 镇村新型消费空间
        3.3.1 以“千鲜汇”为代表的社区团购
        3.3.2 以电子商务服务站为代表的商品代买
        3.3.3 以京东家电为代表的电商实体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商影响下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特征及演变
    4.1 镇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
        4.1.1 受访居民基本情况
        4.1.2 镇村居民消费的基本特征
    4.2 购物消费行为空间的特征
        4.2.1 消费前选择的特征
        4.2.1.1 消费方式选择偏好
        4.2.1.2 消费地选择偏好
        4.2.2 消费出行的空间特征
        4.2.2.1 空间距离的圈层结构
        4.2.2.2 时间距离的圈层结构
        4.2.2.3 消费出行方式
    4.3 休闲消费行为空间的特征
        4.3.1 消费前选择的特征
        4.3.1.1 消费方式选择偏好
        4.3.1.2 消费地选择偏好
        4.3.2 消费出行的空间特征
        4.3.2.1 空间距离特征
        4.3.2.2 时间距离特征
        4.3.2.3 消费出行方式
    4.4 电商影响下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演变
        4.4.1 消费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蔓延
        4.4.2 消费地选择的等级结构改变
        4.4.3 消费平均出行距离减少远距离出行增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商对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作用机制及规划响应
    5.1 电商作用下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个体与家庭因素
        5.1.2 外部环境因素
    5.2 电商对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的作用机制
        5.2.1 外部作用:电商推动镇村消费空间变革
        5.2.2 内部作用:电商推动居民消费需求与行为偏好转变
    5.3 电商影响下镇村物质空间供需矛盾及优化策略
        5.3.1 商业空间供需矛盾及优化策略
        5.3.2 交通设施供需矛盾及优化策略
        5.3.3 物流设施供需矛盾及优化策略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对象编号及基本信息
    附录2 龙门县镇村居民消费行为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6)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村镇居民生活空间研究 ——以龙门县3镇(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带来对生活空间的重视
        1.1.2 社会经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居民生活方式转型
        1.1.3 人文主义研究转向与日常生活视角的回归
        1.1.4 村镇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生活空间需要关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理论依据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村镇
        2.1.2 生活空间
        2.1.3 村镇生活空间及类型
    2.2 生活空间相关研究
        2.2.1 国外生活空间研究综述
        2.2.2 国内生活空间研究综述
        2.2.3 国内外生活空间研究评述
    2.3 村镇生活空间相关研究
        2.3.1 村镇生活空间研究
        2.3.2 村镇生活空间分类研究
        2.3.3 村镇生活空间研究评述
第三章 典型村镇概况及样本属性
    3.1 龙门县整体发展情况
        3.1.1 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3.1.2 行政等级体系
        3.1.3 社会经济现状
        3.1.4 人口结构特征
    3.2 典型村镇选取及概况
        3.2.1 选取依据
        3.2.2 典型村镇概况
    3.3 数据采集及样本统计
        3.3.1 调查方法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样本收集情况
    3.4 样本基本属性
第四章 龙门县村镇居民日常生活行为
    4.1 村镇居民日常活动整体时空特征
        4.1.1 村镇居民日常活动整体特征
        4.1.2 镇、村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特征差异
        4.1.3 不同类型镇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
    4.2 村镇居民日常活动路径典型类型
        4.2.1 村镇居民日常活动典型类型
        4.2.2 几种典型类型的日活动路径分析
    4.3 村镇居民不同类型日常活动特征
        4.3.1 居住活动
        4.3.2 消费活动
        4.3.3 休闲娱乐活动
        4.3.4 交往活动
        4.3.5 出行活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龙门县村镇居民生活空间
    5.1 居住空间
        5.1.1 居住活动的空间选择
        5.1.2 居住空间主要类型
        5.1.3 居住空间特征
    5.2 消费空间
        5.2.1 消费活动的空间选择
        5.2.2 消费空间主要类型
        5.2.3 消费空间特征
    5.3 休闲娱乐空间
        5.3.1 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选择
        5.3.2 休闲娱乐空间主要类型
        5.3.3 休闲娱乐空间特征
    5.4 交往空间
        5.4.1 交往活动的空间选择
        5.4.2 交往空间主要类型
        5.4.3 交往空间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龙门县村镇居民生活空间的规划响应
    6.1 村镇居民生活行为及空间的影响因素和互动关系
        6.1.1 村镇居民生活行为及空间的影响因素
        6.1.2 村镇居民生活行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6.2 村镇居民生活空间现状问题及规划响应
        6.2.1 居住空间
        6.2.2 消费空间
        6.2.3 休闲娱乐空间
        6.2.4 交往空间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龙门县村镇居民日常生活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村委信息一览表
    附录3 :访谈居民基础信息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阿克苏市嵌入式社区居民日常行为时空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文化转向
        1.1.2 城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
        1.1.3 小城市尺度的嵌入式空间居民时空行为具有典型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提出研究问题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1.3.5 技术路线
2 嵌入式社区与居民行为空间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内外嵌入式社区研究
        2.1.2 国外城市居民行为空间研究
        2.1.3 国内城市居民行为空间研究
    2.2 文献述评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嵌入性理论
    3.2 时间地理学
    3.3 行为地理学
    3.4 空间-行为互动理论
4 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4.1 研究区概况
        4.1.1 阿克苏市行政区划演变
        4.1.2 阿克苏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4.1.3 阿克苏市城市空间现状
        4.1.4 嵌入式社区与非嵌入式社区
    4.2 数据来源与获取
    4.3 数据基本情况
5 阿克苏市居民通勤行为时空分析
    5.1 城区居民通勤行为
        5.1.1 城区居民工作日通勤行为
        5.1.2 城区居民休息日通勤行为
    5.2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通勤行为
        5.2.1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通勤时空特征
        5.2.2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工作日与休息日通勤行为
    5.3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通勤行为
        5.3.1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通勤时空特征
        5.3.2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工作日与休息日通勤行为
    5.4 嵌入式社区与居民通勤行为相互作用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阿克苏市居民购物行为时空分析
    6.1 城区居民购物行为
        6.1.1 城区居民购物时段特征
        6.1.2 城区居民日常购物行为的时空特征
        6.1.3 城区居民购物出行方式特征
    6.2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购物行为
        6.2.1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购物出行与时长特征
        6.2.2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购物空间特征
        6.2.3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网络购物行为
    6.3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购物行为
        6.3.1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购物出行与时长特征
        6.3.2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购物空间特征
        6.3.3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网络购物行为
    6.4 嵌入式社区与居民购物行为相互作用机制
    6.5 本章小结
7 阿克苏市居民休闲行为时空分析
    7.1 城区居民休闲行为
        7.1.1 城区居民的休闲方式与时间特征
        7.1.2 城区居民休闲空间特征
    7.2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休闲行为
        7.2.1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休闲方式与时间特征
        7.2.2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工作日与休息日休闲时间的差异性
        7.2.3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社区居民的休闲空间特征
    7.3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休闲行为
        7.3.1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休闲方式与时间特征
        7.3.2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工作日与休息日休闲时间的差异性
        7.3.3 嵌入式社区不同族群居民休闲空间特征
    7.4 嵌入式社区与居民休闲行为相互作用机制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讨论与不足
    8.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嵌入性视角下兵团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文化转向
        1.1.2 兵团城镇化是新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团场在兵团城镇化中起支撑作用
        1.1.4 兵团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具有典型性需更多关注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可能创新点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空间行为的研究
        1.3.2 城市与乡村两大社会空间中居民行为的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区域、数据及思路
        1.4.1 研究区域和数据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团场居民
        2.1.2 日常生活空间
        2.1.3 空间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嵌入性理论
        2.2.2 行为地理学理论
        2.2.3 “行为—空间”互动论
        2.2.4 空间行为与社会空间结构
3 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概况
    3.1 职住合一(团部-连队分离)的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
        3.1.1 居住行为空间
        3.1.2 消费行为空间
        3.1.3 休闲行为空间
    3.2 职住分离(团部-连队集中居住)的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
        3.2.1 居住行为空间
        3.2.2 消费行为空间
        3.2.3 休闲行为空间
4 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特征及形成机制
    4.1 数据收集与分析
        4.1.1 数据收集
        4.1.2 样本特征分析
    4.2 居住空间行为特征及形成机制
        4.2.1 居住空间行为特征
        4.2.2 居住空间行为特征形成机制
    4.3 消费空间行为特征及形成机制
        4.3.1 消费空间行为特征
        4.3.2 消费空间行为特征形成机制
    4.4 休闲空间行为特征及形成机制
        4.4.1 休闲空间行为特征
        4.4.2 休闲空间行为特征形成机制
5 嵌入性视角下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机制
    5.1 职住合一下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机制
    5.2 职住分离下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机制
        5.2.1 居住空间的转移改变了团场社会空间结构
        5.2.2 居住空间结构的重组与社会关系的微变
    5.3 嵌入性视角下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机制框架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工作成果

(9)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时空特征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给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带来了大规模的进城务工人员
        1.1.2 进城务工人员助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地方消费结构
        1.1.3 购物作为核心消费行为是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图景中不可缺少的常态拼盘
        1.1.4 进城务工人员的购物活动已呈现出独特的时空特征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把握进城务工人员的购物活动规律和特征需求
        1.2.2 有助于促进进城务工人员的多层面城市融入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社会主体——流动人口相关研究进展
        1.3.2 时空行为——购物活动相关研究
        1.3.3 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数据采集方法
        1.5.2 研究分析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6.1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1.6.2 研究思路的双线化
        1.6.3 研究方法的数字化
第二章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及其空间概况
    2.1 概念界定
        2.1.1 进城务工人员
        2.1.2 购物活动
    2.2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概况
        2.2.1 社会结构概况
        2.2.2 经济结构概况
        2.2.3 小结
    2.3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空间概况
        2.3.1 居住空间概况
        2.3.2 就业空间概况
        2.3.3 购物空间概况
        2.3.4 小结
    2.4 基本研究思路
        2.4.1 抽样范围
        2.4.2 问卷设计
        2.4.3 数据采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空特征
    3.1 样本社会经济属性
    3.2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间特征
        3.2.1 购物频率特征
        3.2.2 购物时长特征
        3.2.3 购物时段特征
        3.2.4 购物出行时间圈
    3.3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空间特征
        3.3.1 购物场所特征
        3.3.2 购物出行空间圈
        3.3.3 购物出行的空间等级结构
    3.4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空分异
        3.4.1 因子遴选
        3.4.2 文化程度
        3.4.3 职业类型
        3.4.4 家庭平均月收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空轨迹及决策模型
    4.1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空轨迹模式
        4.1.1 购物活动的总体时空特征
        4.1.2 购物活动时空特征的典型轨迹模式
    4.2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线上线下购物的比较研究
        4.2.1 线上线下购物倾向性比较
        4.2.2 线上线下不同购物倾向性下的个体属性比较
        4.2.3 线上线下购物的时间特征比较
        4.2.4 线上线下购物的空间特征比较
    4.3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决策模型
        4.3.1 购物活动决策过程
        4.3.2 购物活动决策模型的选择
        4.3.3 CNL模型在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决策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空特征
        5.1.2 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的时空轨迹及决策模型
    5.2 不足与展望
        5.2.1 数据获取
        5.2.2 研究深度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10)基于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的城市活动空间研究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行为地理学转向的城市空间研究
        1.1.2 数据分析方法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推动了时空间行为研究
        1.1.3 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从重"量"走向提"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居民时空间行为研究动态
        2.1.1 理论研究
        2.1.2 实践研究
    2.2 城市活动空间研究动态
        2.2.1 行为视角下城市活动空间研究
        2.2.2 新数据环境下城市活动空间研究
    2.3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空间研究
        2.3.1 基于社交媒体的城市空间研究
        2.3.2 基于情绪地理的城市空间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时空间行为和活动空间量化分析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时空间行为的量化分析方法
        3.2.1 居民行为的量化分析方法
        3.2.2 居民情绪的量化分析方法
    3.3 活动空间的量化分析方法
        3.3.1 活动空间量化指标的分析筛选
        3.3.2 活动空间指标的量化分析方法
    3.4 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
        3.4.1 居民行为数据
        3.4.2 城市空间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津市中心城区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及模式
    4.1 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
        4.1.1 时间行为特征
        4.1.2 空间行为特征
        4.1.3 时空间行为特征
    4.2 居民时空间行为模式
        4.2.1 统计分析中心城区街区活动强度
        4.2.2 构建街区24h活动强度变化矩阵
        4.2.3 划分街区24h活动强度变化类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津中心城区活动空间特征及居民活动强度的影响因素
    5.1 天津中心城区活动空间量化分析
        5.1.1 区位中心性量化分析
        5.1.2 功能多样性量化分析
        5.1.3 规模集约性量化分析
        5.1.4 交通可达性量化分析
        5.1.5 景观优质性量化分析
    5.2 不同类型空间的空间特征分析
        5.2.1 划分五种类型空间
        5.2.2 日间强高峰显着型(A型)
        5.2.3 日间平稳微波动型(N型)
        5.2.4 夜间强高峰显着型(S型)
        5.2.5 夜间阶段性增强型(W型)
        5.2.6 通勤时间显着型(M型)
    5.3 不同类型空间居民活动强度的影响因素
        5.3.1 日间强高峰显着型活动强度影响因素
        5.3.2 日间平稳微波动型活动强度影响因素
        5.3.3 夜间强高峰显着型活动强度影响因素
        5.3.4 夜间阶段性增强型活动强度影响因素
        5.3.5 通勤时间显着型活动强度影响因素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天津中心城区消极情绪空间活力提升及品质优化建议
    6.1 基于居民情绪的城市空间品质甄别
        6.1.1 居民整体空间情绪反馈
        6.1.2 五种类型空间品质甄别
    6.2 五种类型消极情绪空间的问题
        6.2.1 日间强高峰显着型消极情绪空间
        6.2.2 日间平稳微波动型消极情绪空间
        6.2.3 夜间强高峰显着型消极情绪空间
        6.2.4 夜间阶段性增强型消极情绪空间
        6.2.5 通勤时间显着型消极情绪空间
    6.3 消极情绪空间的活力提升与品质优化建议
        6.3.1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激活消极情绪空间活力
        6.3.2 立足居民空间使用需求,提升消极情绪空间品质
        6.3.3 依据居民时空间行为模式,优化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各地块指标汇总选例
附录 B 地块24 小时活动强度变化选例
附录 C 五种空间类型的各个情绪空间指标分析结果
附录 D 五种空间类型的各个情绪空间指标标准化结果
附录 E 消极情绪空间微博文本选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深圳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数据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活动空间特征及结构优化研究[D]. 杜妮霖.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广州地铁车站商业:路过式购物消费的特征与机制研究[J]. 张雪原. 北京规划建设, 2021(01)
  • [3]深圳市购物中心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消费者利用特征研究[D]. 汪逸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4]消费者生鲜冷链宅配需求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宅配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J]. 伍景琼,贺海艳,高甜,黄文骁.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5]电商影响下的镇村居民消费行为空间研究 ——以龙门县3镇(乡)为例[D]. 张逸舒.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村镇居民生活空间研究 ——以龙门县3镇(乡)为例[D]. 李宗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阿克苏市嵌入式社区居民日常行为时空特征研究[D]. 朱双玲.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8]嵌入性视角下兵团团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研究[D]. 于林娟.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9]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购物活动时空特征解析[D]. 吉倩妘. 东南大学, 2020
  • [10]基于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的城市活动空间研究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D]. 张晓美. 天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深圳市居民购物消费行为时空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