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推进准动态FLAC数值模拟

工作面推进准动态FLAC数值模拟

一、采矿工作面推进的准动态FLAC数值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贾冲[1](2021)在《综放面推进速度对采动应力与煤样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综放面采动影响下煤岩所受加卸载作用的破坏趋势日趋严重。论文以乌东煤矿南区B3+6煤层+425水平的综放开采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煤样力学试验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推进速度影响下的采动应力演化规律研究,分析了急倾斜煤层采动作用下的煤样力学特性。由综放面单次采煤与放煤的加载与卸载应力理论公式推导,得到综放面采煤阶段的加载、放煤阶段的卸载应力均与推进速度呈正相关关系。采用数值模拟剖析了不同推进速度对加载速率、加卸载应力路径的影响,其推速速度增加使得采动路径下的循环加卸载幅度即加载速率增加,加卸载循环的次数减小,主要影响区域范围增加,而作用时间减小。不同推进速度下,高速推进时的采动应力峰值最大、高能量积聚效应相对明显,且高速推进在采煤阶段的工作面前方塑性区宽度最大。煤样强度、弹性模量均与加载速率呈明显的指数递增型函数关系,高速应力路径下煤样循环加卸载阶段的泊松比递增趋势明显。煤样强度随加载速率以及加卸载路径所对应推进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受加载速率与应力路径双重影响,煤样强度随两因素的同步增加而产生的增幅效应明显增大。3.2m/d低速推进下的应力路径循环次数较多而累计释放弹性能、耗散塑性能、输入应变能均明显小于中速、高速。通过类比煤矿冲击矿压的评价指标,得到6.4m/d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可视为为冲击煤样,结合加卸载响应比的引入提出了适用于采动路径影响下煤样循环加卸载响应比的评价指标,得到了 4.8m/d的推进速度更能满足乌东煤矿B3+6煤层+425水平的安全高效开采。本研究为急倾斜煤层综放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参考。

代晶晶[2](2021)在《强采动下区段煤柱稳定性智能辨识及调控》文中研究说明陕北煤炭资源长时大范围开采,在具备一次采出厚度大、回采巷道断面大、工作面长度大和推进速度快“三大一快”特征的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巷道煤岩体存在安全隐患。论文采用现场地质与开采条件调查、理论分析、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开展高强度开采下区段煤柱稳定性辨识及调控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依托陕北小保当矿井为工程研究背景,确定工程扰动下煤柱孕灾过程及灾变主控因素。分析采动应力传递致使煤柱失稳过程,并将灾变主控因素分为静态主控参数(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工程设计类参数),动态主控参数(采动附加参数及采空区时变参数)。(2)考虑静态主控因素,基于平均影响值-遗传算法-神经网络(MIV-GA-BP)煤柱长期稳定性智能辨识。收集中国煤柱设计历史案例,经MIV参数敏感性分析,获得煤柱稳定性主控因素权重排序;采用GA优化BP建立煤柱稳定性预测模型。(3)考虑动态主控因素,开展受载损伤煤样不同加载速率响应试验研究。采用超声波技术对煤样缺陷质量预筛选,通过循环加卸载方式制备了批量具初始损伤煤样,揭示了不同初始损伤变量、加载速率下煤样力学及声发射响应规律。(4)开展采动条件下区段煤柱稳定性控制参数优化数值计算试验,研究具不同初始破坏程度煤柱、工作面推进速度下煤柱应力场与塑性区演化,结合现场工况确定危险区域并优化煤柱稳定性控制参数。(5)高强度开采下区段煤柱稳定性控制应用研究。从采场布局(尺寸优化)、施载体控制(预裂控顶降载)、承载体控制(煤帮超前支护)和工艺参数(工作面推进速度)优化方面,设计了针对高强度开采下区段煤柱稳定性调控框架,结合巷道表面变形及裂隙监测验证控制效果。本研究为煤柱灾变预控及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李敬凯[3](2020)在《动载作用下深井煤岩破坏特性与护巷煤柱尺寸留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深井高静载长期作用下,护巷煤柱一旦受动载诱发,极易迅速破坏失稳。基于此,本论文以动载作用下新河煤矿73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730轨道集中巷保护煤柱尺寸的合理留设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计算以及现场工业性试验等手段分析研究动载作用下的深井煤岩破坏特性和动态强度特征,确定合理的护巷煤柱尺寸。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研究成果如下:(1)理论分析了影响深井护巷煤柱稳定的主要因素。(2)设计构建了不同径向煤体尺寸的50型、45型、40型、35型和30型五种三元煤岩组合试件进行霍普金森压杆相似试验,研究了煤岩组合试件的破坏特征和动态强度与煤体尺寸以及动静载之间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获得了护巷煤柱的合理尺寸。(3)建立了不同护巷煤柱尺寸的工作面开挖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动载作用下变煤柱尺寸时护巷煤柱及覆岩应力和塑性区的演化规律,反演确定了动载作用下护巷煤柱的合理尺寸。(4)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护巷煤柱的稳定性及轨道集中巷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现场监测,通过监测结果验证研究确定的护巷煤柱尺寸能否保证护巷煤柱和730轨道集中巷围岩的稳定,满足7302工作面安全开采的需要。

孙刘伟[4](2020)在《煤巷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冲击地压灾害破坏性强,危害性巨大。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85%发生在回采巷道,主要原因是巷道近场高应力区煤岩体所受叠加应力超过其强度极限发生破坏,积聚的弹能应变能瞬间释放导致巷道剧烈破坏。因此,采用卸压方式缓解巷道围岩高应力集中程度,或加强支护提高巷道围岩抗冲击破坏能力,成为冲击地压巷道防控的两大途径。针对煤层硬度为中硬及以上、煤层局部夹矸或变质导致高应力、评价监测为强冲击危险等情况,煤层爆破卸压效果明显,适应性强,但煤层爆破致裂损伤效应会破坏巷道围岩完整性,降低围岩承载能力,削弱了支护结构的抗冲击性能。由此看来,“爆破卸压”与“支护加固”既矛盾又统一,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双效”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和对巷道围岩及支护体损伤机制,构建了爆破损伤巷道围岩评估方法,提出了损伤巷道围岩承载结构重塑技术,规划了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实现路径。论文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得出了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基于煤层爆破分区特征,总结了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煤层爆破致裂可降低煤体力学性质改善煤体冲击倾向性,调整巷道承载结构转移集中应力峰值分布,形成卸压区域耗散冲击能量传递。即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归纳为“改性-降载-耗能”。(2)分析了煤层爆破卸压对巷道支护的损伤效应。煤体爆破应力波导致巷道周边围岩松动破坏,该区域煤体强度降低,承载能力下降;煤层爆破卸压破坏了巷道原有承载结构,降低了围岩承载体系的稳定性;爆破卸压作用下,锚杆锚固力降低,局部锚杆会失效,巷道锚杆支护系统能力衰减;爆破卸压后,巷道周边围岩裂隙增加,围岩完整性降低,巷道累计变形加大。煤层爆破卸压对巷道支护围岩具有损伤作用归纳为:“围岩劣化-结构失稳-支护衰减-巷道变形”。(3)实测得到了爆破卸压作用下巷道围岩动态响应特征。采用PASAT-M型便携式微震系统,现场实测了不同爆破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及巷道围岩动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强冲击危险巷道围岩,高能爆破振动的持续时间大于低能爆破;爆破帮、顶板、非爆破帮振动主频、振幅与至震源距离呈不同线性关系;在评价爆破卸压对巷道围岩的损伤时,需考虑卸压爆破振动的幅值、频率和持续时间三个指标。(4)分析了爆破卸压作用下巷道围岩损伤破坏模式。基于现场实测获取的巷道围岩爆破振动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巷道爆破振动数值模型,揭示了爆破振动下的巷道围岩的主要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爆破振动过程中近场围岩应力水平出现小幅增加,结束后巷道表面围岩的应力相对于爆破前有所降低。(5)提出了煤层爆破损伤巷道评估方法及锚固承载结构重塑关键技术。分析了受损巷道塑性区扩展特征,揭示了巷道变形失稳演化过程;建立了爆破卸压损伤巷道支护评估方法,提出了锚固承载结构重塑原则及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围岩内部形成一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爆破应力波使一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向外扩张形成二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当爆破区域进入到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内时,巷道围岩继续向外扩张形成三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综合考虑巷道围岩扩展损伤和锚杆工作阻力损伤,提出了爆破损伤巷道七级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断面支护、非对称式局部重点加固、抗冲击性能支护构件及注浆改性的围岩承载结构重塑原则,提出了高强度主动锚固修复、吸能锚杆锚索补强、锚注一体化支护等巷道锚固承载结构重塑关键技术。(6)基于强度理论,结合煤体“动应力硬化效应”和“单向-三向硬化效应”,构建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判据,围岩周边的主应力能够引起冲击的必要条件是其超过煤岩的单向抗压强度,即Ic>1;基于震波CT原位探测实际揭示工作面静载应力分布特征,建立以波速异常系数AC和波速梯度系数GC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模型,提出了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及危险区域确定方法。(7)形成了煤层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关键技术。冲击地压巷道解危施工中,须将爆破卸压与支护加固协同考虑,既要发挥爆破卸压“改性-降载-耗能”的积极作用,又要尽量降低爆破卸压“围岩劣化-结构失稳-支护衰减-巷道变形”的负面影响。在负面作用超出容许范围时,采用受损巷道承载结构重塑关键技术,提高支护结构的抗冲击能力,最终实现精准爆破卸压-高冲击韧性锚网索支护协同防冲。(8)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现场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分析了高自重应力、强构造应力及采空区后方持续增长的侧向支承压力特征,采用震波CT原位探测技术反演得到巷道冲击危险指数C=0.50.7,制定了“煤层爆破卸压-巷道损伤评估-巷道全断面补强支护-降低开采扰动”的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现场应用取得成功,监测应力未发生突增,微震能量及频次变化平缓。

陈宁[5](2020)在《动静载作用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损伤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空区储水思路的提出有效缓解了干旱缺水西部矿区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但临近工作面(煤层)开采将对地下水库坝体稳定产生不用程度的扰动,其中,煤柱坝体作为地下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动引起的静载与动载扰动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一旦煤柱坝体遭受较大损伤便会影响到整个水库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研究含水煤样在静载与动载下的力学损伤特性对研究采动影响下煤柱坝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实验室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从静载与动载两个角度研究了含水率和加载速率影响下煤样力学损伤、结构破坏规律以及采动影响下煤柱坝体的损伤特征。首先,通过XRD与浸水试验,获得煤样组分特征及含水率随浸水时间的演化规律: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增强了煤样的吸水性和塑性特征;煤样浸水过程包括快速、缓慢、饱和吸水3个阶段,随浸水时间增加,煤样吸水速度逐渐放缓。然后,通过单轴压缩和声发射试验,获得煤样在不同含水率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损伤、结构破坏规律以及声发射特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含水率增加分别呈负线性、负指数降低,含水率的升高导致煤样逐渐由拉伸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变,且声发射计数和能量向低频率、低幅值分布转变,声发射事件减少。随加载速率增加,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存在临界加载速率;高加载速率下煤样破坏剧烈,更易形成锥形破坏特征,声发射计数和能量向低频率、高幅值分布转变,声发射事件减少。通过声发射定位较好反应并验证了含水率和加载速率对煤样损伤破坏特征的影响。通过SHPB试验,获得不同含水率和应变率下煤样力学损伤、裂纹扩展和结构破坏规律:随冲击速度的增加,煤样应变率呈指数增大,且含水率越高,应变率对冲击速度越敏感。煤样动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应变率增加分别呈指数、对数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煤样动态抗压强度降低,动态弹性模量升高,表现出与静载过程不同的力学特征。含水率的提高使得煤样裂纹起裂、扩展形式由平形裂纹向交错型裂纹转变,且煤样破坏时间缩短、破碎程度提高,含水率和应变率与煤样损伤破坏程度呈正相关。最后,基于试验结果,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相邻工作面不同推进速度和动载作用下煤柱坝体的损伤特征,得出水作用和采动扰动对煤柱坝体应力变化和损伤破坏影响显着。本文有图52幅,表9个,参考文献98篇。

张谦[6](2019)在《塔然高勒矿区煤层开采相似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能源在我国的能源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煤矿能源的主要产区,而鄂尔多斯盆地又是中西部地区中的主要产煤地。随着地下的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地下逐渐形成了采空区,而采空区所引发的地表沉陷等一系列问题也影响着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对煤层采出后上覆岩层中的岩体运移规律、应力变化及引发的地表沉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开采煤矿资源,减少煤层开采后所引发的地表沉陷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实现我国煤矿的安全与绿色开采及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鄂尔多斯东胜煤田西部的塔然高勒矿区作为研究区,通过采取野外调查、物理力学试验、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等手段,运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法,综合研究了塔然高勒矿区3-1,4-1煤层的开采引发的上覆岩层中的应力变化、岩体运移规律及地表沉陷特征,并分析了3-1煤层开采对其上覆岩层中的铜矿开采所带来的影响,计算了由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降值与上部损害岩体的发育高度,并将传统理论计算、相似模拟计算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综合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塔然高勒矿区不同矿井的勘查资料,采用“三带”理论对煤层开采后的上覆岩层的裂隙带与冒落带高度进行计算,得出当同时对3-1及4-1煤层同时开采时,冒落带与裂隙带高度之和可达138.67m,而煤层顶板到铜矿层底板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0m,因此当对3-1,及4-1煤层同时开采时会引发上覆的铜矿层底板的力学性质与隔水性,对铜矿的开发带来影响。(2)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铜矿层产生较大的剪应力,塑性区(达到力学强度)的范围也逐年增加,铜矿层在第二年之后产生塑性区(破坏),可能出现断裂、破碎。(3)对3-1煤层进行开挖,第五年时铜矿层底板最大位移为87.6cm,地表最大位移为83.3cm;对4-1煤层开挖时,第五年时铜矿层底板最大位移为62.4cm,地表最大位移为54.5cm;对3-1煤层和4-1煤层同时开挖时,铜矿层底板最大位移为132.6cm,第五年时地表最大位移为130.1cm,可见多层开挖引起的位移并非单层开挖时的简单叠加。(4)塔然高勒矿区3-1和4-1煤层的开挖势必会影响到其上面的铜矿层,只是开采的区域大小不同影响的范围和厚度就不同。考虑到煤矿开采必须要先行降水,将会破坏铜矿的赋存环境,而开采形成的塑性区一旦发展至铜矿底板,同样破坏了铜矿的隔水底板,改变其水文地质环境和赋存环境,因此建议开采煤矿之前应做好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安全评估,以免造成铜矿层的破坏。

王晓蕾[7](2019)在《煤层开采后覆岩破坏高度研究综述及展望》文中提出覆岩破坏高度对于煤矿瓦斯以及水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从覆岩破坏空间形态、覆岩破坏机理、覆岩破坏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煤层开采后覆岩破坏高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似模拟法数字岩心以及3D打印还原岩心技;未来现场测试从工作面开采时进行直到整个工作面回采完毕的实时监测技术;先总结各矿区的覆岩破坏高度经验公式,进而提出适应目前开采工艺的经验公式;模拟软件克服单一条件的模拟,能够结合众多影响覆岩发育规律的条件进行模拟。

赵振龙[8](2018)在《加载速率影响下的类煤岩力学及损伤演化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的不同,受采动应力、构造应力、施工扰动等的影响,煤体或岩体常处于不同荷载速率的影响下。本文从宏观与细观联合分析的角度,通过自主研制的采动应力试验系统对500mm×150mm× 150mm尺寸的类煤岩试件进行了不同应力加载速率的应力转移试验,利用液压伺服刚性试验机进行了石膏材料和水泥砂浆材料(尺寸,100mm×100mm×200mm)的不同位移加载速率的单轴压缩试验,借助于颗粒离散元分析软件进行了单轴压缩模型的构建和不同加载速率的数值模拟试验,并利用声发射参数和损伤裂纹演化规律进行了损伤本构模型的构建,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加载速率对煤岩体力学特性、声发射规律和损伤演化关系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单轴压缩过程中,煤岩体的声发射规律主要经历试件压密及弹性变形时期的声发射信号数少,到试件破裂失稳时期的声发射数突增,再到试件损伤残余时期的信号数骤减3个声发射主要变化时期;(2)在不同应力加载速率的采动应力转移试验中,应力以1kN/s、3kN/s、SkN/s不同的速度向试样内部转移的过程中,试样的破坏特征及声发射参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规律,随着应力转移速度的增大,各区域声发射振铃计数率和累积振铃计数明显减小的趋势,振铃计数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但是,应力转移期间振铃计数增长率却随着应力转移速率的增大而增大;(3)比较不同位移加载速率下的石膏材料类煤岩试件的声发射率规律,加载速率对煤岩材料声发射信号的影响是显着的,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声发射率明显升高,表现出声发射活动更为剧烈,主要是由于在低应变率下,试件内微小裂隙缓慢发育和扩展,而较快的加载速率使微小裂隙来不及发展,能量不断积聚,在应力峰值点附近导致突然释放,产生较大的瞬时声发射率;(4)比较不同位移加载速率下的水泥砂浆材料试件,加载速率越大,破坏越集中于某一宏观断裂面,破坏形态从多宏观断裂面向单一宏观断裂面转变,整体破碎度程度降低,加载速率为0.01mm/s时宏观断裂面:呈现“X”型,加载速率为0.02mm/s时宏观断裂面呈现“V”型,加载速率为0.05mm/s宏观断裂面呈现“Y”型的锥形破坏形态,加载速率为0.10mm/s时试件呈现出沿对角线破坏的剪切破坏特点;(5)煤岩试件的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初始损伤阶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损伤加速发展阶段3个阶段,加载速率对损伤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即加载速率越大,试件开始进入损伤稳定发展阶段的应变值越小,且应变范围越小。

赵通[9](2018)在《虎峰煤业厚煤层遗煤复采的关键开采参数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厚煤层上分层经旧式开采方法(刀柱式)开采的破坏遗留下的煤炭资源开采时,因为其复采时工作面覆岩的会存在复杂的结构,对其复采工作面的相关参数就有了一定要求,此复杂结构的存在会对矿井遗煤复采的安全高效生产有很大影响。本文以华盛虎峰煤业受老窑旧式开采方法破坏的厚煤层做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实地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复采厚煤层的围岩控制方面、工作面关键开采参数作出了具体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根据虎峰实际的老空区煤柱具体情况,通过理论计算推导,得到煤柱的极限稳定宽度公式为:从而得到了对煤柱失稳的判别方法;2)针对于老空区煤柱稳定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其与理论计算分析结果一致。其中煤柱应力分布呈现强-弱-强对称分布,煤柱的边缘侧应力值最大,煤柱中部应力值最小;但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煤柱的边缘俩侧的集中应力值和中部应力值却逐渐降低,其中部应力值最终达到原岩应力状态,与理论计算相符合;3)针对于老空区顶、底板稳定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遗留老空区围岩是否稳定受其跨距多少影响。随着老空区跨距逐渐增大,其顶板的位移也呈增加趋势,尤其是顶板从跨距20m开始而发生部分垮落直至全部垮落;而其底板中部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中部位移为0;4)当老空区跨度值一定时,煤柱尺寸越大,煤柱相邻的两个老空区发生贯通的可能性越低,其老空区顶板就会保持其自身的稳定性,而不会因俩者贯通使顶板发生严重的垮落;而老空区跨度不小于20m时,13m煤柱是保持煤柱稳定性极限条件,也是相邻老空区不发生贯通,保持其老空区本身原来稳定性的极限条件;5)根据计算的支架的额定工作阻力和初撑力大小。复采采场液压支架的定型为放顶煤液压支架ZFS4000/15/32,能达到对复采工作面围岩控制的要求;6)针对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的特点,虎峰煤业遗煤复采工作面巷道在掘进时宜采用“留肚掏槽”法并用22a#工字钢做主体抬棚支护巷道;7)结合复采工作面地质条件与以上研究的成果,研究分析确定了工作面合理的关键开采参数:复采工作面的割煤高度最好控制在2.5m以内,实际采高取2.2m;采用一采一放、放煤步距为0.6m的采煤方法;将上述主要结论成果都验证了其合理性,取得了满意效果。

陈柘儒[10](2018)在《矿柱支撑系统应力扰动响应及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倡导的绿色开采模式的提出,人们日益对矿区环境生态愈加重视,矿井开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问题也日益受到各个学者的关注,采用柱式体系开采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对地表的影响,而且可以使得特殊条件下的资源能够得到利用。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进行,井工采矿活动在地下留设了大量的矿柱来保证开采的安全,这些矿柱与顶板共同组合成支撑系统维持整个岩层地表的安全稳定性。而地下开采过程中的活动是复杂多变的,系统的平衡是多个物理场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其不仅受到上覆岩层静载作用,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岩层破断、爆破岩石、动压显现等应力扰动作用。动载荷不仅破坏矿柱,同时使一部分弹性岩体中弹性势能更大,使得灾害发生的危害程度更高,所以对矿柱支撑系统在应力扰动下的动态响应及其稳定性问题研究也凸显其重要性。本文以某矿在浅埋村庄下采煤使用矿房式开采为背景,通过ABAQU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单个以及矿柱支撑系统在受动载扰动时的响应规律,以及矿柱发生多米诺链锁式失稳过程。针对单个矿柱,研究了不同地应力下的动载扰动问题;针对由多个矿柱组成的支撑系统时,探究了矿柱不同宽高尺寸动载扰动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模拟了矿柱支撑系统发生多米诺效应时,矿柱间的能量及应力转移导致整个系统发生失稳坍塌的现象。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高应力扰动以及高地压是造成矿柱破坏的主要原因,提高矿柱宽高比能够增强矿柱以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此外本文还得出单个矿柱不同埋深下的动载扰动应力及最大主应变增长规律以及矿柱支撑系统不同留设宽度在动载扰动的应力应变以及塑性应力增长规律,并从其增长规律分析了其稳定性,最后通过矿柱支撑系统失稳破坏的方式,在矿柱支撑系统响应规律基础上,提出在使用在采用柱式开采方法时,对其在应力扰动下的安全稳定性问题采用中心矿柱作重点监测、周边矿柱辅助的稳定性监测方案,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并为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在数值模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采矿工作面推进的准动态FLAC数值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矿工作面推进的准动态FLAC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综放面推进速度对采动应力与煤样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采动影响下煤层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2 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岩加载速率研究现状
        1.2.3 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煤岩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急倾斜煤层综放面推进速度影响的加卸载理论分析
    2.1 乌东南区急倾斜煤层开采环境与工程概况
    2.2 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的加卸载原理
    2.3 综放面推进速度影响的加卸载理论分析
    2.4 急倾斜煤层不同推进速度的合理划分
    2.5 本章小结
3 急倾斜煤层的采动力学行为特征及其能量分布规律
    3.1 FLAC3D数值模型设计与实验方案
        3.1.1 模型设计与构建
        3.1.2 数值模拟实验方案
    3.2 急倾斜煤层采动应力特点及其能量释放特征
        3.2.1 不同推进速度下的煤岩体采动应力特征
        3.2.2 不同推进速度下的煤岩体塑性区分布特征
        3.2.3 不同推进速度下的煤岩体能量场分布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常规加载与采动作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煤样力学特性
    4.1 煤样力学试验方案设计
        4.1.1 常规加载的煤样力学试验方案设计
        4.1.2 循环加卸载的煤样力学试验方案设计
        4.1.3 煤样的制备、筛选与分类
        4.1.4 煤样力学试验监测设备
    4.2 常规加载速率下的煤样试验结果分析
        4.2.1 加载速率对煤样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4.2.2 加载速率对煤样力学特性的影响
        4.2.3 加载速率对煤样能量影响
        4.2.4 常规加载下的煤样破坏特征
    4.3 相同加载速率下的煤样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分析
        4.3.1 不同应力路径对煤样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4.3.2 不同应力路径对煤样力学特性的影响
        4.3.3 不同应力路径对煤样能量的影响
    4.4 不同加载速率下的煤样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分析
        4.4.1 不同加载速率对各应力路径煤样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4.4.2 不同加载速率对各应力路径煤样力学特性的影响
    4.5 不同方案下的煤样强度结果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采动作用下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及其效应表征
    5.1 加载速率与应力路径影响下的煤样声发射特征及其破坏规律
        5.1.1 不同加载速率下的煤样声发射能量分布及其破坏特征
        5.1.2 不同采动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声发射能量分布及其破坏特征
    5.2 加卸载路径下的煤样冲击效应表征及其加卸载响应分析
        5.2.1 煤样冲击效应表征
        5.2.2 加卸载响应比的引入
        5.2.3 加卸载弹性模量响应比
        5.2.4 加卸载声发射数量响应比
    5.3 借助加卸载响应比的采动作用表征
    5.4 采动作用下的煤样循环加卸载评价指标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强采动下区段煤柱稳定性智能辨识及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强度开采矿井现状
        1.2.2 区段煤柱稳定性研究
        1.2.3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柱稳定性智能预测
        1.2.4 强采动下煤柱稳定性动态调控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工程扰动下区段煤柱灾变主控因素
    2.1 引言
    2.2 采矿地质条件
        2.2.1 矿区概况
        2.2.2 煤层及覆岩赋存特征
    2.3 区段煤柱失稳主控因素分析
        2.3.1 工程扰动下煤柱破碎区模型
        2.3.2 动静主控因素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煤柱长期稳定性MIV-GA-BP智能辨识
    3.1 引言
    3.2 预测流程及算法介绍
        3.2.1 预测流程
        3.2.2 算法原理
    3.3 数据集信息
        3.3.1 数据来源
        3.3.2 数据预处理
        3.3.3 数据可视化
    3.4 MIV-BP-GA模型构建
        3.4.1 模型构建
        3.4.2 数据部分
        3.4.3 K-fold交叉验证
    3.5 MIV-BP-GA结果与讨论
        3.5.1 影响因子的特征筛选
        3.5.2 超参数调优结果
        3.5.3 最优模型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受载损伤煤样不同加载速率响应特征
    4.1 引言
    4.2 煤样制备及试验方案
        4.2.1 试样制备
        4.2.2 试验系统
        4.2.3 试验内容及方案
    4.3 煤样缺陷质量评估及多损伤程度煤样制备
        4.3.1 基于超声波的煤样内部损伤评估
        4.3.2 多损伤程度煤样制备方法
        4.3.3 损伤变量的定义
    4.4 不同损伤程度下煤样力学及声发射响应规律
        4.4.1 损伤程度对煤样力学特性影响
        4.4.2 损伤程度对声发射特征的影响
    4.5 不同加载速率下煤样力学及声发射响应规律
        4.5.1 加载速率对损伤煤样力学特性影响
        4.5.2 加载速率对声发射特征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区段煤柱稳定性控制参数优化
    5.1 数值模型建立及方案
        5.1.1 模型建立
        5.1.2 模拟方案
    5.2 初始塑性区占比对煤柱稳定性影响
        5.2.1 塑性区演化特征
        5.2.2 应力分布特征
    5.3 工作面回采速度对煤柱稳定性影响
        5.3.1 塑性区演化特征
        5.3.2 应力分布特征
    5.4 本章小结
6 煤柱稳定性调控技术应用
    6.1 引言
    6.2 动态调控技术框架搭建
    6.3 煤柱稳定性调控技术
        6.3.1 MIV-GA-BP煤柱尺寸智能优化
        6.3.2 预裂控顶降载技术
        6.3.3 降低推采速度+煤帮超前支护技术
        6.3.4 措施评价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动载作用下深井煤岩破坏特性与护巷煤柱尺寸留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2 深井护巷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1 工程地质条件
    2.2 护巷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动静载作用下煤岩破坏特性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煤岩组合试件制作
    3.3 SHPB装置及测试方法简介
    3.4 动静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破坏特征
    3.5 动静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强度特征
    3.6 护巷煤柱尺寸试验确定
    3.7 本章小结
4 动载作用下护巷煤柱合理留设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型建立及模拟方案
    4.2 动载模拟结果分析
    4.3 护巷煤柱尺寸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及效果
    5.1 监测方案设计
    5.2 监测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煤巷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现状
        1.2.2 爆破卸压防治冲击地压研究现状
        1.2.3 冲击地压巷道支护防冲技术研究现状
        1.2.4 爆破应力波对围岩稳定及支护结构影响的研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煤层爆破卸压下冲击巷道围岩损伤特征试验研究
    2.1 矿井及试验工作面概况
        2.1.1 矿井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2.1.2 试验工作面情况
    2.2 煤层爆破振动下巷道围岩响应试验
        2.2.1 试验目的及流程
        2.2.2 围岩响应监测结果分析
    2.3 煤层爆破应力波作用下巷道围岩损伤试验
        2.3.1 试验目的及流程
        2.3.2 煤层爆破卸压防冲效果评价
        2.3.3 爆破卸压巷道锚杆工况检测
        2.3.4 爆破卸压巷道围岩裂隙扩展探测
    2.4 爆破卸压振动下巷道损伤过程分析
        2.4.1 数值模型设计
        2.4.2 巷道围岩损伤破坏模式分析
        2.4.3 巷道围岩振动特征分析
        2.4.4 卸压爆破作用下支护振动特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爆破受损巷道支护评估方法及承载结构重塑技术
    3.1 基于塑性区扩展的爆破受损巷道变形失稳演化过程
        3.1.1 一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
        3.1.2 二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
        3.1.3 三次动态稳定塑性边界
    3.2 爆破卸压损伤巷道支护评估方法
        3.2.1 围岩裂隙扩展损伤评估
        3.2.2 锚杆支护工作阻力损失评估
        3.2.3 爆破损伤巷道支护综合评估分级
    3.3 受损巷道围岩承载性能重塑关键技术
        3.3.1 受损巷道承载结构重塑原则
        3.3.2 受损巷道承载结构重塑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煤层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
    4.1 回采巷道冲击力源分布特征
        4.1.1 冲击地压力源构成
        4.1.2 回采巷道应力分布特征
        4.1.3 回采巷道冲击地压发生应力条件
    4.2 回采巷道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
        4.2.1 煤层爆破致裂过程与分区特征
        4.2.2 煤层爆破致裂分区破坏准则
        4.2.3 煤层爆破劣化煤体作用分析
        4.2.4 煤层爆破卸压减冲机制
    4.3 煤层爆破卸压对巷道支护的损伤效应
    4.4 冲击地压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控理念
        4.4.1 协同防冲理念
        4.4.2 冲击地压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控原则
    4.5 冲击地压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控实现路径
        4.5.1 回采巷道冲击危险区域判定
        4.5.2 煤层爆破卸压设计
        4.5.3 爆破卸压效果及围岩损伤效应评价
        4.5.4 爆破参数优化及补强加固措施
    4.6 本章小结
5 冲击地压巷道煤层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实践
    5.1 工作面概况
    5.2 临空巷道冲击地压致灾机制分析
    5.3 主导冲击启动的静载荷震波CT原位探测
    5.4 基于静载荷疏导的巷道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控技术
    5.5 冲击地压防治效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动静载作用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损伤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试验方案设计
    2.1 含水煤样动静载力学试验思路
    2.2 含水煤样制备
    2.3 煤样结构与组分分析
    2.4 煤样吸水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含水煤样对加载速率的力学响应和声发射特征
    3.1 静载试验系统
    3.2 不同加载速率含水煤样力学损伤特征
    3.3 不同加载速率含水煤样声发射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高应变率下含水煤样力学损伤特征研究
    4.1 动载试验系统
    4.2 含水煤样动态力学特征
    4.3 动态加载含水煤样损伤破坏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采动影响下煤柱坝体损伤特征
    5.1 煤柱坝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5.2 工程背景及模型建立
    5.3 不同推进速度下煤柱坝体损伤特征
    5.4 动载作用下煤柱坝体损伤特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塔然高勒矿区煤层开采相似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覆岩破坏规律的研究现状
        1.2.2 煤层开采相似模拟试验的研究现状
        1.2.3 煤层开采数值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1.4 社会经济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2.1 地层岩性
        2.2.2 水文地质概况
        2.2.3 地质构造
        2.2.4 含煤地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层开采覆岩移动及地面沉降理论
    3.1 “三带”理论
        3.1.1 采空区覆岩三带的形成机理
        3.1.2 塔然高勒矿区煤层开采后“三带”高度预测
    3.2 “普式压力拱”理论
    3.3 “概率积分法”理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3-1煤层开采相似试验研究
    4.1 上覆岩层的岩石力学特性
        4.1.1 试验目的
        4.1.2 含煤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4.2 相似试验原理与方法
        4.2.1 相似定理
        4.2.2 相似系数
        4.2.3 物理模型试验相似条件
    4.3 相似模型建立
        4.3.1 相似常数的选择
        4.3.2 相似材料及用量
        4.3.3 相似模型
        4.3.4 模型开采与观测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层开采覆岩应力应变及地表沉降数值模拟分析
    5.1 概述
    5.2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5.2.1 地质概念模型建立
        5.2.2 模型岩体力学参数确定及网格划分
    5.3 3-1煤层开挖数值模拟
    5.4 多煤层开挖模拟及分析
        5.4.1 4-1煤层开挖模拟及分析
        5.4.2 3-1、4-1 煤层同时开挖模拟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煤层开采后覆岩破坏高度研究综述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空间形态
2 煤层开采覆岩破坏机理
    2.1 砌体梁理论
    2.2 关键层理论
    2.3 传递岩梁假说
3 覆岩破坏研究方法
    3.1 经验公式法
    3.2 实验室分析法
        3.2.1 数值模拟
        3.2.2 相似模拟
    3.3 现场测试法
        3.3.1 钻孔电视法
        3.3.2 分段注水法
        3.3.3 地质雷达法
        3.3.4 微震技术法
4 问题与展望

(8)加载速率影响下的类煤岩力学及损伤演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煤岩体损伤演化规律研究
    2.1 煤岩破坏机制
    2.2 颗粒离散元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采动应力不同演化速率的仿真
    3.1 理论基础
    3.2 试验系统介绍
    3.3 不同转移速率的采动应力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加载速率影响下的煤岩体力学特性的研究
    4.1 类煤岩试件制备
    4.2 试验设备及方案
    4.3 石膏材料试件特性分析
    4.4 水泥砂浆试件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加载速率影响下的煤岩试件损伤模型构建
    5.1 煤岩不同损伤本构关系模型
    5.2 数值模型
    5.3 基于细观裂纹演化规律的损伤本构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9)虎峰煤业厚煤层遗煤复采的关键开采参数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遗煤复采研究状况分析
        1.2.1 遗煤复采技术状况分析
        1.2.2 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1.3 遗煤复采时应研究分析的方向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遗煤复采区概况
    2.1 矿区位置及其地质状况
    2.2 虎峰煤业煤层赋存现状
    2.3 煤岩物理力学特性参数
第三章 厚煤层上分层老空区与煤柱稳定性分析
    3.1 虎峰煤业2#煤层复采工作面顶板上部状态
    3.2 老空区顶板的稳定性研究分析
        3.2.1 老空区顶板极限垮距
        3.2.2 老空区围岩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
    3.3 上分层煤柱的稳定性研究分析
        3.3.1 遗留煤柱承受的载荷分析
        3.3.2 遗留煤柱的极限宽度
        3.3.3 煤柱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采围岩控制技术参数研究
    4.1 复采工作面煤体状态
    4.2 工作面支护关键参数分析
        4.2.1 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4.2.2 液压支架在煤柱下方时工作阻力分析
        4.2.3 过空巷过程时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4.3 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分析
        4.3.1 巷道围岩支护分析
        4.3.2 巷道掘进及支护
        4.3.3 基于普氏理论巷道支护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采工作面关键开采参数分析
    5.1 开采煤层特征
    5.2 工作面采高模拟分析
        5.2.1 .完全老空区下合理工作面采高研究分析
        5.2.2 完全垮落老空区下合理工作面采高研究分析
        5.2.3 未完全垮落老空区下合理工作面采高研究分析
    5.3 放煤步距分析
        5.3.1 顶煤放出体特征
        5.3.2 放煤步距与放出率值关系分析
        5.3.3 合理放煤步距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性试验
    6.1 试验综放工作面概况
    6.2 工作面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6.2.1 试验目的
        6.2.2 试验内容
        6.2.3 试验方法
    6.3 工业性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相关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矿柱支撑系统应力扰动响应及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路线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矿柱支撑系统稳定性理论分析
    2.1 矿柱支撑系统稳定性理论模型和假说
    2.2 矿柱支撑系统破坏方式
    2.3 矿柱支撑系统动载荷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矿柱支撑系统受力分析
    3.1 岩体中弹性波的传播
    3.2 矿柱应力扰动下受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矿柱支撑系统动载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ABAQUS简介
    4.3 矿柱本构模型
    4.4 矿柱支撑系统动载数值模拟
    4.5 矿柱支撑系统多米诺失稳数值模拟
    4.6 本章小结
5 防止矿柱支撑系统发生整体失稳的措施及预测方案
    5.1 影响矿柱稳定的因素
    5.2 预防措施
    5.3 矿柱应力应变监测与失稳预测预报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四、采矿工作面推进的准动态FLAC数值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 [1]综放面推进速度对采动应力与煤样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 贾冲.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强采动下区段煤柱稳定性智能辨识及调控[D]. 代晶晶.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动载作用下深井煤岩破坏特性与护巷煤柱尺寸留设研究[D]. 李敬凯.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煤巷爆破卸压-支护加固协同防冲技术研究[D]. 孙刘伟.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08)
  • [5]动静载作用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损伤特征研究[D]. 陈宁.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塔然高勒矿区煤层开采相似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 张谦. 吉林大学, 2019(10)
  • [7]煤层开采后覆岩破坏高度研究综述及展望[J]. 王晓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2)
  • [8]加载速率影响下的类煤岩力学及损伤演化特性研究[D]. 赵振龙.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9]虎峰煤业厚煤层遗煤复采的关键开采参数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赵通. 太原理工大学, 2018(10)
  • [10]矿柱支撑系统应力扰动响应及稳定性分析[D]. 陈柘儒.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工作面推进准动态FLAC数值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