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两气”综合利用项目获批

包头“两气”综合利用项目获批

一、包头“两气”综合利用项目立项(论文文献综述)

曲艺超[1](2019)在《化工项目评标方法研究 ——以X集团公司工业气体岛EPC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但由于化工项目的特殊性,对环境具有敏感性,因此化工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直受到当地居民、业内专家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关注,无形中也提高了化工项目的建设要求。通常,化工项目的工程规模较大、价值高、技术要求复杂,考虑到项目建设阶段的质量和安全等因素,并为了保证后续生产阶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化工项目关键和重要建设工作一般会采用EPC承包模式,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业绩的承包方完成建设。因此,在化工项目招投标活动过程中,运用合理和科学的评标方法,选择出相对符合化工项目建设要求的EPC承包方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评标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化工项目特征以及行业常规做法,梳理总结得出综合评分法和EPC在化工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基于上述理论和特点分析,确定化工EPC项目综合评分法模型建立原则和设计思路。通过对化工项目的调研,考虑到工程项目安全、质量、进度、费用四大控制要素,以及化工项目建设的政策、环境等特殊要求或条件,采取德尔菲法确定了技术、资信、业绩以及商务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群决策法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指标权重,并根据化工EPC项目特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化工EPC项目综合评分法模型。X集团公司工业气体岛项目建立在H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合作区、西南经济合作区交汇处,承接国家西部大开发、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等多项发展战略。该项目以生产192万吨/年甲醇,20万吨/年乙二醇、50万吨/年醋酸为建设目标,并配套建设24万Nm3/h生产能力的空分装置为粉煤气化装置供应原料氧气,以及建设满足生产运营需要的辅助装置和公用工程。本文以该项目EPC招投标活动为例,验证本文所建立的化工EPC项目综合评分法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由于化工EPC项目具有目的性强、技术复杂和价值高等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分法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未来论文还需要优化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的方法,逐步完善和建立工程项目各类评标方法指标体系。

铁木尔[2](2017)在《鄂尔多斯市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目前的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公路建设已经不能满足鄂尔多斯市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鄂尔多斯市的公路网进行重新的布局和规划。完善鄂尔多斯市的公路网,使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并适度超前。首先,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状况,并且对鄂尔多斯市的产业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然后对详细的说明了鄂尔多斯市的交通运输现状,对现状的服务水平进行了评价,找出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干线公路网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其次,本文对鄂尔多斯市的公路网布局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规划的目标、原则、思路以及方法。之后制定了鄂尔多斯市公路网布局的方案,包括了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国家干线过境通道、自治区干线通道、资源运输通道等干线公路。再次,文章对公路网布局规划与城镇体系的衔接进行了介绍,按照规划公路网进行布局之后能够辐射所有旗区、旗区之间彼此相通、接通周边省区城市,沟通所有交通枢纽、旅游城镇、资源产业基地。为鄂尔多斯市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总结针对公路网布局应该如何进行安全评价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做出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为后续规划中的具体项目实施给予指导。

李晓宇,方一平,许茗涵[3](2015)在《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关键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离子型稀土矿产被国家列为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对其实施了一系列专项管理措施。本文介绍了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针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中碰到的资源勘查程度不足、采矿权与山林权矛盾、行政审批繁杂、私矿开采流通、监管困难与执法依据不足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出认识与判断,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苗君强[4](2014)在《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的建设路径研究 ——以东营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需求,向低碳生态城市转型已成为共识,全球掀起了创建低碳、生态城市的浪潮。资源型城市与其他类城市相比,发展时间较短,以粗犷式发展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自然资源开采强度和规模的不断加大,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开始枯竭,主要依托于自然资源的资源型城市逐步出现了发展困境。本文针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入探索资源型城市低碳化生态化的建设路径,同时把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导、整体经济结构单一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东营市作为现实案例,探索其低碳生态转型发展的具体建设路径,并为同类型城市提供发展的经验借鉴。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提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在世界城市低碳化生态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和趋势下,资源型城市的低碳生态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该章在深入分析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相关概念及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关于资源型低碳生态城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之处,提炼出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对资源型城市的低碳生态转型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众多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系统的梳理。重点阐述了碳循环、低碳生态经济、低碳生态城市政策创新、低碳城市定位等相关理论,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阐述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和资源型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历程,总结其转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从中得到启示,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律探索打下基础。第三章是对资源型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的规律进行具体探索,阐述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特征、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制约因素、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的一般路径。第四章是以东营市为例,对东营资源型城市的低碳生态转型发展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东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特征,对东营市碳汇能力及碳排放现状水平进行了初步测算和深入分析,并利用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情景设计下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提出了碳排放控制目标和基本思路,为规划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破解资源环境硬约束、实现脱钩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所处的城镇化、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总体思路及功能定位、目标定位,寻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新出路。第五章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东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机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设计要点;建立了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共性指标和特征性指标,并将指标体系分为系统层、目标层、指标层和导则层四个层次。紧密结合东营的发展实际,从经济产业创新、政策机制创新、指标体系管理创新、低碳能力建设、低碳科技创新、能源管理创新等六个方面研究探索了东营低碳生态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了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重点与推进措施。第六章最后得出东营市低碳生态建设的结论和措施,并以此推广到其他资源型城市。这也为今后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低碳规划提供了有借鉴经验的案例探索。

周剑学[5](2013)在《关于环境脆弱型资源城市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以榆林市生态补偿实践为例》文中提出榆林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同时榆林也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型资源城市。随着榆林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一方面给我国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矿产资源,推动了榆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以及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导致该地区出现了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煤田地面下陷,植被被破坏,地表河流断流甚至地下水水位下降明显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和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已日益重要。针对榆林这一环境极端脆弱型资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开发情况等,在研究生态补偿、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资源有偿使用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从政府政策不完善、税费不合理以及生态补偿机制失效等方面对影响生态环境的要素进行了分析。论文提出了(1)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开采利用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努力做到合理规划、统筹兼顾、采治同步。(2)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3)必须加大该地区治理、补偿力度,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4)通过将补偿方式、补偿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结构机制,除了征收一定额度的生态补偿以外,还应该将生态系统补偿税同矿产资源的回采率进行挂钩,实施浮动收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加资源回采率,推动了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使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采。(5)在生态补偿方案中必须详尽地确定可计量的、明确的生态目标,并且依据这一目标对生态建设项目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估以及验收。(6)建立由政府、集体、个人以及社会共同出资支持来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保护的基金,大力吸收公众关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7)对于榆林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另一方面还应该从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和行政管理着手,强化行政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的能力。

孔国栋[6](2008)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及防护对策研究。选择青岛已运行的一个污水处理厂作为实例,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检测,研究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存在的环节及主要工序、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危害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本研究通过调查、检测与分析,从选址与布局、工艺设计、个人防护、应急救援及管理制度上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提出预防、控制职业病措施,为企业有毒有害因素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序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臭气、粉尘、噪声、病原微生物等。(2)臭气主要来源于初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其它的污泥处理过程,污泥处理过程比污水处理过程能产生更多的臭气化合物;检测结果表明,污泥脱水机处的硫化氢浓度超过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规定的接触限值,需重点管理。可采取的防护对策包括防止厌氧情况的出现、抑制生物质的呼吸过程、降低污水中含硫量、降低大气中的恶臭气体浓度。(3)粉尘主要来自于加药间及干化淤泥外运过程中;可采取的防护对策为采用全自动化系统加药,以及在干化淤泥外运工位采用湿式作业。(4)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泵、风机以及起重和搅拌机械产生的机械动力性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噪声超标的岗位主要为罗茨风机房、沼气风机房。可采取的防护对策为选用新型低噪声设备,设立隔声值班室,并采取降噪、隔声措施。(5)病原微生物主要存在于污水中;可采取的防护对策为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免疫保护。我国尚没有污水处理行业工作场所空气中微生物的职业卫生标准,建议有关机构进一步完善,为防治生物污染提供依据。

王建军[7](2007)在《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贫气”的国家,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而中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均汽车拥有比例的迅速提高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寻求和发展石油替代品成为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以煤为源头,对煤进行气化和液化,生产甲醇、二甲醚、烯烃产品、汽油、柴油等,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在技术上逐渐成熟并日趋完善,在经济上可行,发展前景广阔,可以缓解中国石油短缺的困难和煤直接燃烧带来的环境压力,人类生存水准的提高和国家环保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政策动态跟踪”课题组,胡莹莹[8](2006)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综述》文中指出

二、包头“两气”综合利用项目立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包头“两气”综合利用项目立项(论文提纲范文)

(1)化工项目评标方法研究 ——以X集团公司工业气体岛EPC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化工项目评标方法概述
    2.1 工程项目常用评标方法概述
        2.1.1 最低投标价法
        2.1.2 综合评分法
        2.1.3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2.2 化工项目评标方法的选择
        2.2.1 咨询服务
        2.2.2 勘察设计
        2.2.3 设备材料采购
        2.2.4 建筑安装施工
        2.2.5 EPC(工程总承包)
        2.2.6 评标方法在化工项目的应用现状
3 化工EPC项目综合评分法模型
    3.1 模型构建的方法
        3.1.1 模型构建原则
        3.1.2 模型构建思路
        3.1.3 模型构建步骤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3.2.1 选取评价指标的方法
        3.2.2 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3.2.3 评价指标的确定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层次分析法
        3.3.2 群决策法
    3.4 综合评价方法
4 化工EPC项目综合评分法模型应用实例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建设背景
        4.1.2 项目特点和意义
        4.1.3 招标方基本情况
        4.1.4 招标方程序规定
    4.2 化工EPC项目综合评分法模型应用
        4.2.1 确定评价指标的标准
        4.2.2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4.2.3 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综合权重
        4.2.4 综合评价过程和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本文研究不足及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鄂尔多斯市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布局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情况
    2.1 社会经济现状
        2.1.1 鄂尔多斯市社会经济现状
        2.1.2 鄂尔多斯市资源现状
        2.1.3 产业布局现状
    2.2 交通运输概况
        2.2.1 鄂尔多斯市交通现状
        2.2.2 现状公路网服务水平评价
        2.2.3 现有公路网存在的问题
    2.3 交通需求分析
        2.3.1 煤炭资源需求分析
        2.3.2 规划区域方式分担
        2.3.3 主要矿产资源流量及流向
        2.3.4 公路网总规模测算
        2.3.5 干线公路网规模测算
        2.3.6 交通需求预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网布局研究
    3.1 功能定位
        3.1.1 道路功能分类
        3.1.2 鄂尔多斯市公路网功能定位
    3.2 规划目标
    3.3 布局原则
    3.4 布局思路和方法
    3.5 国家干线过境通道
    3.6 自治区干线通道
    3.7 资源运输通道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网布局规划与城镇体系等衔接情况
    4.1 公路网布局规划与城镇体系的衔接
        4.1.1 公路网布局与旗区的衔接
        4.1.2 公路网布局与乡、镇、苏木的衔接
        4.1.3 公路网布局与城镇规划的衔接
    4.2 公路网布局与资源开发区的衔接
    4.3 公路网布局与旅游资源的衔接
    4.4 公路网布局与物流设施的衔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网布局的安全评价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5.1 公路网布局的安全评价
        5.1.1 公路网布局的安全性评价概述
        5.1.2 公路网布局的安全性分析背景、重要性及意义
        5.1.3 安全评价的目标
        5.1.4 公路网布局重点分析交叉路口的安全评价
        5.1.5 公路网布局交叉路口的安全评价结合交通量预测确定交叉的布局形式
    5.2 公路网布局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5.2.1 风险调查
        5.2.2 风险识别
        5.2.3 风险估计及初始风险等级判断
        5.2.4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5.2.5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重点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的主要成果
    6.2 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关键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现状
    1.1稀土矿业权管理和资源整合
    1.2总量控制指标管理
    1.3组建稀土企业集团
    1.4稀土开发利用监管
2存在问题与相关分析
    2.1离子型稀土资源勘查程度不足
    2.2离子型稀土采矿权与山林权矛盾
    2.3稀土行政审批繁杂
    2.4私矿开采流通屡禁不止
    2.5监管难度大,执法依据不足
3认识与判断
    3.1在国家战略高度制定我国离子型稀土开发战略
    3.2加强离子型稀土资源监管措施及处罚手段
    3.3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政府进一步放权,由企业主导生产经营
    3.4更新离子型稀土勘查开发规范

(4)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的建设路径研究 ——以东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低碳化发展的必然性
        1.1.2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1.1.3 东营市进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资源型城市相关概念
        1.3.2 低碳生态城市相关概念
        1.3.3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现状
        1.3.4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进展
        1.3.5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经验分析法
        1.4.3 实证研究法
        1.4.4 定量分析法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
    2.1 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的相关理论
        2.1.1 碳循环、碳汇和碳排放相关理论与研究
        2.1.2 低碳生态经济相关理论
        2.1.3 低碳生态城市政策创新的相关理论
        2.1.4 低碳生态城市定位理论
    2.2 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发展案例分析
        2.2.1 低碳生态转型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案例
        2.2.2 低碳生态转型政策机制创新发展案例
    2.3 理论及实践的总结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的发展特征与规律
    3.1 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特征与必要性
        3.1.1 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所具有的特征
        3.1.2 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所具有的特征
        3.1.3 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的必要性特征
    3.2 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制约因素
        3.2.1 经济增长目标因素
        3.2.2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3.2.3 引导政策有待完善
        3.2.4 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滞后
        3.2.5 能源结构有待调整
        3.2.6 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制约
    3.3 资源型城市进行低碳转型的一般方式
        3.3.1 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式
        3.3.2 政策机制引导方式
        3.3.3 低碳技术创新方式
        3.3.4 能源结构调整方式
第四章 东营市低碳生态转型的发展特征
    4.1 现状建设与发展特征
        4.1.1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
        4.1.2 能源结构特征
        4.1.3 生态建设特征
        4.1.4 主要优势与存在的不足
    4.2 碳汇和碳排放特征
        4.2.1 东营市碳汇能力的测算
        4.2.2 东营市碳排放的测算
        4.2.3 东营市碳汇及碳排放主要特征
        4.2.4 东营市碳排放情景分析
    4.3 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定位特征
        4.3.1 低碳生态转型发展的思路特征
        4.3.2 低碳生态转型发展的定位特征
第五章 东营市低碳生态转型的建设路径探索
    5.1 经济产业创新路径
        5.1.1 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5.1.2 东营低碳生态经济的优化探索
    5.2 政策机制创新路径
        5.2.1 东营创建低碳生态城市的政策基础
        5.2.2 东营低碳生态城市政策体系设计
    5.3 低碳科技创新路径
        5.3.1 建立低碳生态技术创新体系
        5.3.2 完善低碳生态技术标准体系
        5.3.3 建设低碳生态技术应用示范载体
    5.4 能源管理创新路径
        5.4.1 推进化石能源低碳化
        5.4.2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
        5.4.3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5.4.4 提高建筑低碳化发展水平
    5.5 低碳能力建设路径
        5.5.1 规划调控能力
        5.5.2 绿色交通保障能力
        5.5.3 低碳城镇管理能力
        5.5.4 社会服务能力
    5.6 指标体系管理路径
        5.6.1 指标体系的经验借鉴及存在的问题
        5.6.2 东营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5.6.3 指标体系管理的实施举措
第六章 结语
    6.1 资源型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重点与推进措施
        6.1.1 发展低碳产业,增强经济支撑能力
        6.1.2 统筹空间规划,增强低碳调控能力
        6.1.3 提高使用效力,增强资源承载能力
        6.1.4 发展绿色交通,增强通行保障能力
        6.1.5 推进低碳建设,增强设施供给能力
        6.1.6 加快生态建设,增强城市碳汇能力
        6.1.7 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公众参与能力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关于环境脆弱型资源城市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以榆林市生态补偿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与国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公共物品理论
        2.1.2 生态资本理论
        2.1.3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5 生态学理论
        2.1.6 资源有偿使用理论
    2.2 生态补偿概念
第三章 榆林资源开发和生态破坏情况分析
    3.1 资源开发区域及背景
        3.1.1 开发区域范围
        3.1.2 区域开发背景
    3.2 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3.2.1 自然环境状况
        3.2.2 自然资源状况
        3.2.3 社会经济状况
    3.3 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榆林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体系分析与建议
    4.1 榆林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现状分析
        4.1.1 企业直接补偿严重不足
        4.1.2 税费设计不尽合理
        4.1.3 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资金面小量少
    4.2 榆林生态环境补偿结构体系
    4.3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4.3.1 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与法规的建设
        4.3.2 加强和完善生态补偿监管机制建设
        4.3.3 资金使用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3.4 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
        4.3.4.1 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分析
        4.3.4.2 生态补偿成本指标
        4.3.4.3 基于HEA方法的生态环境效益计算方法
        4.3.4.4 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成本确定
        4.3.4.5 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效益确定
        4.3.4.6 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
        4.3.5 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4.3.6 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4.3.7 加大政策和技术补偿
    4.4 榆林资源开发的其他建议
        4.4.1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
        4.4.2 用科技进步推进开发区建设节约型社会
        4.4.3 加大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4.4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3 不足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绪论
    1.1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概况
    1.2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过程职业病危害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有关城市污水处理过程职业病危害的法律法规
    1.4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立论依据和研究内容
2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研究对象和方法
    2.2 调查研究依据
    2.3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基本情况
    2.4 职业卫生学调查
    2.5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职业卫生检测与分析
    3.1 毒物检测结果与分析
    3.2 粉尘检测结果与分析
    3.3 噪声检测结果与分析
    3.4 照度检测结果与分析
4 城市污水处理职业病防护对策
    4.1 臭气来源及防护对策
    4.2 粉尘来源及防护对策
    4.3 噪声来源及防护对策
    4.4 病原微生物来源及防护对策
    4.5 其它防护对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本论文的内容结构及研究线路
        1.4.1 内容结构
        1.4.2 研究线路
    1.5 论文的主要观点及核心思想
第二篇 能源产业发展评述
    2.1 能源分类
    2.2 世界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2.3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三篇 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评述
    3.1 产业界定与简介
    3.2 世界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3.3 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评述
        3.3.1 煤炭气化
        3.3.2 煤制甲醇
        3.3.3 煤间接液化
        3.3.4 煤直接液化
第四篇 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4.1 政策环境
    4.2 经济环境
        4.2.1 煤基醇醚燃料
        4.2.2 煤制烯烃
        4.2.3 煤制油
    4.3 社会环境
第五篇 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5.1 潜在进入者
    5.2 替代品
    5.3 原料供应
    5.4 消费者
    5.5 现有竞争者
第六篇 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的SWOT分析
    6.1 产业优势
    6.2 产业劣势
    6.3 产业机会
    6.4 产业威胁
第七篇 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7.1 产业定位
    7.2 战略选择
第八篇 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具体发展趋势
    8.1 总体趋势
    8.2 产业规模和布局
    8.3 产品结构与投资主体
    8.4 产业政策与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包头“两气”综合利用项目立项(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工项目评标方法研究 ——以X集团公司工业气体岛EPC项目为例[D]. 曲艺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6)
  • [2]鄂尔多斯市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分析[D]. 铁木尔. 长安大学, 2017(02)
  • [3]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管理关键问题探讨[J]. 李晓宇,方一平,许茗涵. 中国矿业, 2015(S1)
  • [4]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转型的建设路径研究 ——以东营市为例[D]. 苗君强. 天津大学, 2014(05)
  • [5]关于环境脆弱型资源城市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以榆林市生态补偿实践为例[D]. 周剑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6)
  • [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探讨[D]. 孔国栋.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3)
  • [7]中国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D]. 王建军. 内蒙古大学, 2007(02)
  • [8]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综述[J].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政策动态跟踪”课题组,胡莹莹. 经济研究参考, 2006(52)

标签:;  ;  ;  ;  ;  

包头“两气”综合利用项目获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