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平矿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1966年)

江西永平矿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1966年)

一、江西省永平矿区地球化学探矿工作(1966)(论文文献综述)

张胜了,胡秋祥[1](2021)在《江西省铅山县陈家坞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地质特征》文中提出为查明陈家坞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在对矿区以往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填图、钻探及样品化验测试等工作,得出分析成果: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元古界周潭岩群(Pt31bz)、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C2o)、二叠系下统马平组(P1m)、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小江边组(P2x)及第四系(Q);矿体赋存于马平组(P1m)和栖霞组(P2q)中,由浅灰—深灰色微晶—细晶灰岩为主,中间夹含硅质灰岩、燧石结核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组成;矿石为微晶—细晶灰岩,浅灰色至灰黑色,微晶或细晶结构,中厚至厚层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含少量白云石及硅质物,偶见燧石;矿石平均含量CaO为50.01%,MgO为1.83%,fSiO2为1.11%,SO3为0.046%,K2O为0.012%,Na2O为0.017%,主要化学组分变化较小,有害组分MgO、fSiO2、K2O、Na2O、SO3、SiO2、Al2O3、Fe2O3等化学成分的含量都低于工业指标要求。

许红光,程志伟,王健,尹昭君[2](2021)在《赣东北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赣东北地区萤石矿与断裂构造、岩体的分布规律研究,以及对该地区萤石矿矿体特征的初步总结,认为赣东北地区萤石矿与花岗岩岩体和区域断裂带有着直接关系,且萤石矿在断裂带内的发育是成群出现、具有尖灭再现等特征。成矿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对优选找矿靶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曾志杰[3](2021)在《东秦岭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三道庄超大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处于着名的东秦岭钼矿带内,是我国典型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之一。前人对三道庄钼钨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及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而对于三道庄矿床成矿机制,尤其是成矿作用过程中挥发份(F、Cl、S)和氧逸度变化对巨量钼钨沉淀的控制作用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次研究以三道庄矿床成矿岩体中的造岩矿物(岩浆黑云母和岩浆磷灰石)、不同热液蚀变阶段的蚀变矿物(热液黑云母、热液磷灰石、石榴石、透辉石、阳起石)及不同产状、成矿阶段的金属矿物(磁铁矿、白钨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不同矿物进行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测定,通过矿物温度计、氧逸度计等方法探讨从岩浆到热液阶段,成矿系统中温度、氧逸度、挥发份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揭示不同矿物的形成环境、成矿物质的迁移和沉淀机制,从而全面理解矽卡岩型钼钨矿床金属沉淀的控制因素,为今后类似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及找矿预测等提供参考。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显示,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的成岩成矿阶段可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1)成岩阶段,即与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形成阶段;(2)早期矽卡岩阶段;(3)石英-钾长石-黑云母阶-磁铁矿阶段;(4)晚期矽卡岩阶段;(5)石英-硫化物阶段;(6)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辉钼矿主要成细脉状、浸染状矿化。对岩体中呈斑晶和基质状态分布的黑云母和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脉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计算,结果显示斑晶黑云母和基质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23°C-662°C和546°C-579°C,热液黑云母蚀变温度为355°C-435°C,表明从岩浆到钾硅酸盐化蚀变阶段,整个成矿体系温度是逐渐降低的。花岗斑岩中岩浆黑云母和磷灰石电子探针成分显示岩浆系统中挥发份F、S含量均较高,Cl含量较低,而早期较高F、S含量增大了成矿金属物质W、Mo在各体系中的溶解度,W、Mo金属可能主要以Mo O3F-和H3WO4F的形式在流体中迁移。热液黑云母和磷灰石电子探针成分显示流体中F含量逐渐较小,Cl含量在矽卡岩阶段有上升趋势,表明Mo O2Cl22-n、WO2Cl22-n络合物可能参与了Mo、W的迁移。而初始岩浆流体较高S含量,为辉钼矿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黑云母Fe3+/Fe2+(0.11-0.13)和XMg值(0.56-0.60)整体均低于石英-钾长石脉中黑云母Fe3+/Fe2+(0.12-0.17)及XMg值(0.60-0.64),暗示从岩浆阶段到钾硅酸盐化阶段流体氧逸度的增大。同时,不同产状的磁铁矿、磷灰石LA-ICP-MS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脉和晚期矽卡岩阶段中磁铁矿的V含量分别为:787×10-6-1274×10-6(平均值921×10-6)、17.34×10-6-215.51×10-6(平均值105.76×10-6)和2563×10-6-3620×10-6(平均值2911×10-6),总体表现为从成矿花岗斑岩到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脉,磁铁矿中V含量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而从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脉到晚期矽卡岩阶段,磁铁矿中的V含量呈明显的升高趋势;花岗斑岩、矽卡岩和石英-方解石脉中磷灰石δEu值分别为:0.21-0.32、0.54-0.67、0.34-0.65,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特征。这些特征说明从岩浆阶段到钾硅酸盐化阶段再到晚期矽卡岩阶段,流体氧逸度先增大后降低。矽卡岩阶段早期主要以钙铁榴石和透辉石的组合,而晚期为钙铝榴石和钙铁辉石的组合,也暗示氧逸度存在降低现象,且早期石榴石环带中Fe和Al含量的“锯齿状”变化,表明幕式流体作用的存在,导致局部成矿阶段会有升高-降低的变化。电子探针成分结果显示5种类型白钨矿中Mo的含量分别为:10.75%-24.11%(Sch1a)、2.81%-11.75%(Sch1b)、0.23%-0.56%(Sch2a)、0.16%-0.47%(Sch2b)、0.11%-0.36%(Sch3),总体表现为从Sch1a到Sch3,白钨矿中的Mo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且Mo和δEu有着很好的正相关性,这些特征暗示晚期矽卡岩阶段流体氧逸度的进一步减小,而氧逸度的降低对W以白钨矿形式沉淀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三道庄钼钨矿早期岩浆流体具有高温度、氧逸度和富挥发份F、S特征,岩浆黑云母、磷灰石和磁铁矿成分显示早期流体Mo、W含量较高;随着岩浆热液的演化,在矽卡岩阶段和钾化阶段氧逸度小幅度上升,黑云母、磷灰石和磁铁矿Mo、W含量一致显示,流体中Mo和W含量呈增大趋势。随着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反应增强,形成大量矽卡岩矿物,并伴随有流体沸腾及大气水的混合作用导致流体性质的快速转变,引起磁铁矿、白钨矿和辉钼矿等开始大规模沉淀。因此,三道庄矿床W、Mo的沉淀是受到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

杜后发[4](2021)在《江西金鸡窝叠加改造型铜矿特征和成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西九瑞矿集区地处扬子板块北缘,大别造山带以南,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矿集区赋存于石炭纪地层中层状矿体的成因仍存诸多争议,是否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选择位于矿集区东南端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矿体和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的金鸡窝铜矿床,进行矿区地质学、岩体地质学、矿床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系统研究,重点探讨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元素赋存状态、同位素组成特征、成矿地质过程、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并建立成矿模式。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金鸡窝花岗闪长斑岩具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同熔型(Ⅰ型)花岗岩类岩石特点,成岩年龄为144±1Ma,属于燕山早期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4.09~-8.61,两阶段模式年龄(TCDM)为1.46~1.68Ga(均值为1.57Ga),与壳源岩石(>1.6Ga)重熔作用有关。(2)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的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其次为胶状黄铁矿、闪锌矿、白铁矿等,占总量的65%~85%。据黄铁矿显微组构特征,可以分为同生沉积期的黄铁矿(PyⅠ)、变质期的黄铁矿(PyⅡ)、矽卡岩-热液期的黄铁矿(矽卡岩晚期阶段(PyⅢ)和热液阶段(PyⅣ))四种类型。黄铁矿(PyⅠ)可以进一步分为胶状黄铁矿(PyⅠ-1)和纹层状黄铁矿(PyⅠ-2)两种。(3)PyⅠ-1和PyⅠ-2有相同矿化作用的元素组合和较低的Co/Ni(<0.001~0.72),但PyⅠ-1与PyⅠ-2相比,富集Bi、Cu、Pb、Zn、Ag、Au、Mn等微量元素,可能反映了其形成于早期深部含金属硫化物的热液与海水混合快速沉淀阶段。PyⅡ富含Co、Ni、As,Co/Ni为0.03~6.19。PyⅢ和PyⅣ黄铁矿的Co、Ni含量及Co/Ni(1.07~29)变化较大,与矽卡岩-热液型黄铁矿特征相似;PyⅢ与PyⅣ相比,相对富集Co和Se,亏损As、Cu、Pb、Zn、Ag、Au。(4)PyⅠ-1中Cu、Pb、Zn赋存在黄铁矿晶格中,如Cu++Au3+(?)2Fe2+置换方式存在;其它类型黄铁矿中这些元素通常是细分散机械混入物。PyⅡ、PyⅢ、PyⅣ黄铁矿富集Co和Ni,两者显着正相关,以等价替代Co2+(?)Fe2+、Ni2+(?)Fe2+进入黄铁矿晶格中;Au在黄铁矿中以固溶体Au+的形式存在。(5)黄铁矿相对衍射强度高的晶面为(311)和(200),衍射峰尖锐且各特征衍射峰半高宽(FWHM)小,其晶胞参数a=5.4012~5.4365(?),空间群为Pa-3(205),Vol=157.56~160.68(?)3,其平均值分别为a=5.4243(?)、Vol=159.56(?)3,明显高于其理论值(5.4175(?)、159.01(?)),可能归因于Co、Ni、As、Cu+、Au+等微量元素类质同象进入黄铁矿晶格。PyⅠ→PyⅣ、PyⅢ→PyⅡ的拉曼谱峰Eg、Ag、Tg(3)的散射强度(I)和半高宽(FWHM)逐渐降低,与其形成温度逐渐升高有关。(6)矿区有两类硫同位素组成,一类是层状矿体黄铁矿δ34S值介于-0.3‰~+4.6‰,其中胶状黄铁矿(PyⅠ-1)和纹层状黄铁矿(PyⅠ-2)δ34S峰值与热变质期(PyⅡ)和矽卡岩-热液期(PyⅢ和PyⅣ)黄铁矿δ34S峰值具有明显差别,暗示本区硫可能存在两种硫源;另一类是围岩中黄铁矿δ34S值为-39.1‰~-45.1‰,说明此类硫是海水硫酸盐通过细菌还原作用所致。(7)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数据相对集中,μ值介于9.21~9.47之间,均值为9.39,K值变化范围为3.49~3.85,均值为3.74,含放射性铅少,为深源铅,具有壳幔混源特征。(8)江西金鸡窝铜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晚古生代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胶状黄铁矿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沉积期,富集成矿元素,起着矿源层作用;而由于燕山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造成矿石组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其自身带来大量的含矿热液形成金属矿物和沿碳酸盐岩地层顺层交代形成层控矽卡岩型矿体。

钟玉龙[5](2021)在《广西栗木花岗岩烃类气体成因及来源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栗木矿区处于桂东北坳陷带的北段,属于湘桂板块(扬子板块南部),且靠近与华夏板块接触的位置。栗木含矿花岗岩产于印支构造层的恭城复式向斜的北部扬起端西侧,为燕山早期同源、同期、不同阶段的复式花岗岩。本文以栗木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以及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等测试方法,结合岩相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等综合研究,综合分析栗木花岗岩体的地质背景、岩浆演化及物质来源等,对栗木花岗岩的烃类气体的成因及来源等进行探讨分析。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依据栗木花岗岩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投图及特征,栗木花岗岩属于同源岩浆高度分异的钙碱性—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其源岩形成于后造山挤压构造环境。(2)栗木花岗岩体的成岩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60℃~260℃)、低盐度(平均值为7.69%)和低密度(平均值为0.92 g/cm3)的流体。栗木花岗岩流体包裹体主要液相成分是H2O,气相成分主要是H2O、CO2和CH4等。(3)栗木花岗岩烃类含量从早到晚依次递增,但富Sn矿体烃类气体含量明显下降,各阶段岩体标准曲线特征基本一致,第三阶段岩体与富Sn矿体曲线特征较为接近,反映出栗木花岗岩的同源同时特征,且栗木矿区与第三阶段花岗岩的矿化关系最密切,推测其成矿流体是其热液分异演化的产物。(4)烃类气体碳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栗木花岗岩的δ13C1值均大于-30‰,且碳同位素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δ13C5负碳系列,说明栗木花岗岩烃类气体是无机成因。(5)栗木花岗岩与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沉积岩烃类气体曲线特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不同于泥盆系灰岩、石炭系灰岩烃类气体特征,并且在高温高压模拟实验中,烃类气体的δ值出现了―折返‖现象。且栗木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推断栗木花岗岩烃类气体部分来源与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沉积岩烃类气体有关。

董文超[6](2021)在《低品位难选钛铁矿综合回收利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钛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钛铁矿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大部分呈现出贫细杂的特点,选别效率较低。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大,矿石的嵌布粒度明显变细,使得有用矿物难以回收;并且钛铁矿与脉石矿物的伴生也愈加复杂,导致有用矿物的品位越来越低,这是目前钛铁矿选别中的主要难题。本论文以伊朗某钛铁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矿样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矿石性质对选矿工艺进行深入探索,对磁场强度、药剂用量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条件实验。在此基础上对钛铁矿和主要的脉石矿物辉石进行了单矿物浮选特性试验,对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中的有用矿物为钛铁矿、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由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绿脱石、斜绿泥石、钠长石等组成。原矿中可以回收的磁性铁品位偏低,金属分布率仅为23.66%,其余绝大部分分布在硅酸盐中(59.67%),不可利用。原矿中75.17%的钛分布在钛铁矿中。通过物相分析,矿石中铁的理论最大回收率仅有20%左右、钛的理论最大回收率75%左右。钛铁矿选别工艺试验可知,磁选工艺流程中,在-200目占85%的磨矿细度下,当最佳场强为0.11T时,通过弱磁选铁,最终得到了Fe品位为61.68%,回收率为14.91%的铁精矿,并且铁精矿中V2O5的含量富集到1.57%,达到铁精矿中钒的计价标准,增加了铁精矿的附加值。通过强磁富集钛,最终获得了Ti O2品位为24.61%,回收率为70.5%的磁选钛精矿。浮选工艺流程中,通过对捕收剂MOH、p H调整剂H2SO4、抑制剂草酸和LD-C进行条件实验得出:当药剂用量分别为1500g/t、1500g/t、200g/t、20g/t时,浮选指标最佳。确定一粗三精一扫的浮选开路实验流程,使用最佳药剂制度,可获得Ti O2品位为46.19%,作业回收率为33.77%的浮选钛精矿。在浮选开路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浮选闭路试验,最终得到钛精矿中Ti O2品位为46.52%,回收率为69.23%的浮选作业工艺指标。整个磁-浮联合选矿工艺流程中,最终得到了Ti O2品位为46.52%,Ti O2回收率为48.81%的钛精矿。钛铁矿与辉石的单矿物浮选特性试验表明,LD-C对钛铁矿和辉石的分离效果最佳,LD-C用量在2mg/L时,对辉石抑制较为明显,对钛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影响较小。通过对矿物晶体结构和钛铁矿的浮选溶液化学研究可知,辉石经过破碎后,其表面暴露处大量的Ca2+、Mg2+、Si2+等阳离子,抑制剂LD-C上羧基、羟基等可以与辉石表面的金属阳离子发生反应,使得LD-C能够吸附在矿物表面,增加辉石表面的亲水性。弱酸或弱碱条件下,钛铁矿表面的亚铁离子成为了捕收剂吸附的主要作用位点。通过钛铁矿与辉石的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抑制剂LD-C在铁铁矿表面发生了微弱的吸附作用,但是其在辉石表面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吸附。通过钛铁矿与辉石的Zeta电位可知,对于钛铁矿来说,LD-C对MOH在钛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小,其次LD-C与MOH能够在铁矿矿表面发生共吸附,对于辉石来说,LD-C吸附在辉石表面后,阻碍了MOH的吸附,从而使得辉石被抑制。

刘伯乐,游伟华,欧阳学财[7](2021)在《江西省广昌县竹坑铜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文中提出江西省广昌县竹坑铜银矿床位于华南板块南华造山带武夷隆起区中段,江西省广昌县和福建省建宁县交界处。本次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对矿床不同类型矿石的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所含元素含量用电子探针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类型矿石的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推断竹坑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矿体赋矿围岩主要有震旦系下统上施组混合花岗岩;矿体赋存于北东向F4断裂构造内,均受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共同制约;铜银矿体形态较简单,呈脉状、似层状、船状产出;竹坑铜银矿化与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紧密相关。矿石中黄铁矿Fe/S平均值0.82~0.83,小于0.875,Co/Ni比值1.26~53;显示出热液成因特点。矿石中黄铜矿平均成分的矿物化学式为Cu0.933Fe0.971S2,显示竹坑矿床中黄铜矿普遍富硫的特点;矿石中闪锌矿呈红褐色,闪锌矿中Fe含量为8.466%~10.748%,平均值为9.334%,含量明显偏高;从而表明了矿床黄铜矿形成于中低温环境。综上现象推断广昌县竹坑铜银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马晓红[8](2020)在《于都小东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东坑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部、于山钽铍钨成矿带的东南部。其区域构造上处于大埠花岗岩隆起区与于都断陷盆地之间的接攘处,是近年新探明的隐伏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数据收集分析及综合评价等手段,希望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地层构造特征和隐伏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逐步剖析深部的隐伏花岗岩成矿特征,研究其成矿作用,总结其成矿规律,进一步探讨其成矿机理,为本矿床深部找矿提供新的找矿思路,拓展深部找矿空间。取得如下认识与成果:1、于山钨稀土多金属成矿带,钨矿成矿条件优越。区内分布大范围富含W、Sn、Cu、Pb、Zn、Ag等成矿元素的寒武系地层,为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也提供了重要的赋矿层位;区内多阶段的构造运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运输通道和赋矿条件,也直接影响了矿床的展布与规模;区内多期次的岩体运动,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对成矿物质进一步重熔和提炼,为小东坑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成矿条件。2、小东坑钨矿床的空间分布由小东坑~塘坑大断裂控制。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断层,它的规模和活动方向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矿床的形成与展布。小东坑~塘坑大断裂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北西,具多期活动性特点,有明显的破碎、挤压,见有构造角砾岩及糜棱岩发育,切穿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沟通了深部岩体,造就了小东坑钨矿床独特性。3、小东坑钨矿床深受隐伏花岗岩控制。南岭成矿带是重要的钨矿聚集区,近年在区内的西华山、盘古山、黄沙、铁山垅、茅坪等典型钨等矿床都探出隐伏花岗岩,同时也对深部的隐伏花岗岩展开了研究,肯定了隐伏花岗岩与钨矿床形成密切作用。深部隐伏花岗岩的展布形态、规模和地球化学特征直接决定上部钨矿床的展布形态、规模和富集程度。故区内隐伏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将是小东坑钨矿床深边部找矿突破的关键。4、建立了F1断层构造、斑岩脉控矿及在两者间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群地层共同控矿的石英脉型钨矿找矿模式。以找矿模式为技术指导,在研究区获得大中型矿床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产地。

姜平[9](2020)在《江西资溪县石昌石墨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文中提出论文在收集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溪县石昌石墨矿区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及室内岩矿鉴定、化学分析测试,探明了矿区地层、岩浆岩及构造分布特征,以及矿体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分析了矿石组合类型和组分特征,探讨了该石墨矿床的沉积变质环境和矿床成因,并进行了储量估算和经济评价,对该石墨矿床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资溪县石昌石墨矿床为区域变质形成的鳞片状晶质石墨矿床,区内发育的变质岩石类型为片麻岩、混合岩、片岩和透镜状石英岩,属于绿片岩相的钠长石-白云母-黑云母亚相或钠长石-绿帘石-黑云母亚相。(2)矿区岩浆岩活动强烈,但岩石类型简单(以车坎山斜长花岗岩体为主),诸多岩脉顺岩层层面侵入,局部对矿体产生挤压破坏作用。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岩浆期的钾化和期后热液作用产生的云英岩化对石墨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矿体赋存于南华-震旦系洪山组第三段(Nh2-Z1h3)下部地层石墨片岩、石墨石英片岩段中,呈层状、似层状,具层控特征。(3)研究表明矿区矿石属工业类型的鳞片状晶质石墨,矿石平均品位固定碳为7.68%。通过选矿试验,其精矿固定碳品位83.77~89.50%,满足甚至超过GB/T3518-2008《鳞片石墨》产品牌号LZ(-)45-90~LZ(-)45-86标准。(4)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发现,在江西赣东地区的资溪县、金溪县、南城县和宜黄县一带,广泛出露南华-震旦系洪山组第三段(Nh2-Z1h3)下部地层,区域变质作用强烈,具备石墨资源成矿的良好地质条件,在本矿区范围内,凡是有南华-震旦系洪山组第三段(Nh2-Z1h3)下部地层出露处,均有不同规模的石墨矿产出。研究表明研究区具备优质高纯度石墨矿的良好成矿条件,在此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张小帅[10](2020)在《铜多金属矿床激电中梯异常特征及预测意义 ——以河北省涞水县杨家台矿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电法勘探是根据地壳中各类岩石或矿体的电磁学性质(如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和电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观测和研究,寻找不同类型有用矿床和查明地质构造及解决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资源和能源、解决某些工程地质及深部地质问题。详查区位于燕山台褶带、军都山构造岩浆岩带马头穹褶束,紫荆关~灵山深断裂东侧,王安镇复式深成杂岩体北东端,总体构造线方向NNE向。本区经历了太古代基底形成、中元古代~古生代盖层发育、中生代盖层活化三个发展阶段,活化阶段为本区最重要的内生矿产成矿期。长期活动、规模宏大的的NNE向太行山深断裂带是本区军都山岩浆岩带和内生多金属矿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制约着岩浆岩的展布和区域矿产分布。本次研究工作主要运用地质测量、激电中梯、激电测深、井中激电多种方法,开展本区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异常特征。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开展了本区地区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矿床地处马头复背斜枢纽转折端。野孤岩体被动侵位于高于庄组地层中,相当于燕山期王安镇岩体晚阶段产物。高于庄组白云岩、白涧组片麻岩、野孤花岗斑岩体构成的赋矿围岩。2.对研究区进行激电测量,圈定了激电异常分布范围,总结出视极化率ηS大于2.0%(高极化率),视电阻率ρS小于1000Ω·m(低电阻率)异常形态,准确地反映出研究区矿(化)体特征,与已知地质信息的符合度较高,能较好的反映出矿(化)体及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激电测深,对深部矿(化)体形态及规模进行预测。3.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异常特征,利用综合剖面对成矿有利地段多种物探方法,分析异常特征,并通过钻探验证,发现了铜、钼矿化体,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为综合物探方法在多金属找矿工作中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江西省永平矿区地球化学探矿工作(1966)(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永平矿区地球化学探矿工作(1966)(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铅山县陈家坞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1.2 构造情况
2 矿体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2.2 矿石质量
        2.2.1 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
        2.2.2 矿石化学成分
        2.2.2. 1 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2.2.2. 2 有益组分Ca O
        2.2.2. 3 有害组分Mg O
        2.2.2. 4 有害组分f Si O2
    2.3 矿石类型
    2.4 围岩和夹石特征
3 结论

(2)赣东北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赣东北地区地质特征
2 赣东北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
    2.1 萤石矿与断裂、岩体的分布规律
    2.2 赣东北萤石矿特征
        2.2.1 赋矿空间
        2.2.2 围岩特征
        2.2.3 矿石结构构造
        2.2.4 围岩蚀变
        2.2.5 矿体形态
3 控矿因素
4 成矿规律应用案例
5 结论

(3)东秦岭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矿物学对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指示的研究现状
    1.3 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相关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构造
    3.4 热液蚀变
    3.5 矿体特征
    3.6 矿石特征
    3.7 矿物特征
    3.8 成矿期次
第四章 研究样品及测试方法
    4.1 研究样品
    4.2 测试方法
第五章 三道庄钼钨矿床矿物成分特征
    5.1 脉石矿物
    5.2 金属矿物
第六章 矿物成分对矽卡岩型钼钨矿床成矿作用指示
    6.1 矿物成分对成矿作用过程温度变化的指示
    6.2 矿物成分对成矿作用过程挥发份变化的指示
    6.3 矿物成分对成矿作用过程氧逸度变化的指示
    6.4 矿物成分对成矿流体演化的指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存在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江西金鸡窝叠加改造型铜矿特征和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2 地层
    2.3 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4 岩体
    2.5 矿产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样品处理
        3.1.1 岩(矿)石薄片和粉末样品制备
        3.1.2 锆石挑选与制靶
    3.2 分析方法
        3.2.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2.2 矿物主量元素分析
        3.2.3 多晶X-射线衍射分析
        3.2.4 原位激光拉曼谱峰分析
        3.2.5 锆石U-Pb、Lu-Hf同位素分析
        3.2.6 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3.2.7 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岩体地质地球化学
    4.1 岩体地质特征
    4.2 岩石学
    4.3 矿物学
        4.3.1 斜长石
        4.3.2 黑云母
        4.3.3 角闪石
    4.4 年代学
        4.4.1 锆石形态学特征
        4.4.2 LA-ICP-MS锆石U-Pb年龄
        4.4.3 锆石微量元素及氧逸度特征
        4.4.4 锆石Ti含量温度计
    4.5 地球化学
        4.5.1 主量元素
        4.5.2 微量元素
        4.5.3 稀土元素
    4.6 锆石Lu-Hf同位素
第五章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5.1 矿床地质
        5.1.1 矿体
        5.1.2 矿石
        5.1.3 围岩蚀变
        5.1.4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5.2 矿物学
        5.2.1 矽卡岩矿物学特征
        5.2.2 硫化物矿物学特征
        5.2.3 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统计特征
        5.2.4 黄铁矿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5.2.5 黄铁矿晶体结构特征
        5.2.6 黄铁矿拉曼光谱特征
    5.3 同位素地球化学
        5.3.1 原位硫同位素
        5.3.2 原位铅同位素
第六章 矿床成因探讨
    6.1 成岩成矿时代
    6.2 成矿地质条件
        6.2.1 地层
        6.2.2 构造
        6.2.3 岩浆岩
    6.3 成矿物质来源
        6.3.1 硫的来源
        6.3.2 铅的来源
        6.3.3 铜的来源
    6.4 黄铁矿成因
    6.5 成矿过程
        6.5.1 成矿机制
        6.5.2 成矿模式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下一步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5)广西栗木花岗岩烃类气体成因及来源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4.1 花岗岩烃类气体研究现状
        1.4.2 栗木矿区花岗岩研究现状
        1.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4 本文研究创新点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2 矿区地质背景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岩浆岩
    2.3 矿床地质特征
        2.3.1 矿床特征
        2.3.2 成矿阶段划分
第3章 岩石学特征
    3.1 野外样品采集
    3.2 岩相学特征
        3.2.1 结构构造特征
        3.2.2 矿物组成、矿石成分
        3.2.3 矿石蚀变特征
    3.3 小结
第4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测试方法
        4.1.1 主量元素分析测试
        4.1.2 微量元素分析测试
        4.1.3 稀土元素分析测试
    4.2 主量元素特征
    4.3 微量元素特征
    4.4 稀土元素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5.1 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
    5.2 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及分析
    5.3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
    5.4 小结
第6章 烃类组分特征
    6.1 烃类气体的特性
    6.2 烃类气体研究方法
    6.3 烃类气体的测试分析
        6.3.1 酸解烃测定——气相色谱法
        6.3.2 烃类气体碳同位素测定
        6.3.3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6.4 栗木花岗岩烃类组分特征
        6.4.1 酸解烃实验的数据分析
        6.4.2 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特征
        6.4.3 高温高压模拟试验结果及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栗木花岗岩烃类气体成因及来源探讨
    7.1 栗木花岗岩的成因
    7.2 栗木花岗岩烃类气体成因及来源
    7.3 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低品位难选钛铁矿综合回收利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钛资源概况
        1.1.1 钛的性质及其应用
        1.1.2 全球钛资源概况
        1.1.3 我国钛资源概况
    1.2 钛铁矿选别工艺
        1.2.1 重选
        1.2.2 磁选
        1.2.3 电选
        1.2.4 浮选
        1.2.5 联合工艺
    1.3 钛铁矿浮选药剂
        1.3.1 钛铁矿浮选捕收剂
        1.3.2 调整剂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样品、设备、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石的来源及加工
        2.1.1 实际矿石来源与加工
        2.1.2 单矿物的来源与加工
    2.2 试验药剂及试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矿石性质研究
        2.3.2 试验研究
        2.3.3 机理研究
第三章 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原矿化学组成
    3.2 矿石矿物组成
    3.3 铁物相与钛物相分析
    3.4 原矿粒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钛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与流程设计
    4.2 矿石的磨矿特性研究
        4.2.1 磨矿细度与时间的关系
        4.2.2 矿物在不同磨矿细度下的解离度分析
    4.3 磁选试验研究
        4.3.1 钛铁矿弱磁选铁工艺流程试验
        4.3.2 弱磁尾矿强磁粗选试验
        4.3.3 强磁粗选精矿弱磁除铁试验
        4.3.4 强磁精选试验
        4.3.5 磁选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检测
    4.4 磁选钛精矿浮选提纯试验
        4.4.1 浮选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4.4.2 抑制剂的筛选试验
        4.4.3 H_2SO_4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4.4 高效钙镁脉石类脉石抑制剂LD-C对浮选的影响
        4.4.5 捕收剂MOH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4.6 浮选开路试验
        4.4.7 浮选闭路试验
        4.4.8 浮选闭路试验产品质量检测及工艺验证
    4.5 钛铁矿选矿工艺全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钛铁矿和辉石与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5.1 单矿物浮选特性试验研究
        5.1.1 捕收剂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
        5.1.2 抑制剂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5.2 矿物与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5.2.1 矿物的晶体结构
        5.2.2 钛铁矿的浮选溶液化学
        5.2.3 钛铁矿、辉石和浮选药剂的红外光谱(FT-IR)测试
        5.2.4 钛铁矿与辉石的Zeta电位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7)江西省广昌县竹坑铜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
    2.2 围岩蚀变
    2.3 矿体特征
3 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2 黄铜矿
    3.3 黄铁矿
    3.4 闪锌矿
4 讨论
    4.1 竹坑矿床控矿因素分析
    4.2 成矿温度
    4.3 矿床类型
    4.4 找矿方向探讨
5 结论

(8)于都小东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与钨成矿关系
    2.2 构造与钨成矿关系
    2.3 区域岩浆岩与钨成矿关系
        2.3.1 区内成矿岩体的时间分布特征
        2.3.2 成矿岩体的空间产布特征
        2.3.3 成矿岩体的岩石学特征
        2.3.4 成矿岩体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特征
3 小东坑钨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4.1 地表矿化标志带特征
        3.4.2 矿体特征
        3.4.3 矿脉形态及其分布
    3.5 矿石质量
        3.5.1 矿石矿物组成
        3.5.2 矿石化学成分
        3.5.3 矿物空间分布规律
        3.5.4 矿石结构和矿石构造
    3.6 矿体围岩和夹石
        3.6.1 矿体围岩和夹石
        3.6.2 围岩蚀变
4 隐伏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
    4.1 岩体地质学、岩石学特征
        4.1.1 花岗岩
        4.1.2 花岗斑岩
    4.2 小东坑隐伏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2.1 岩体主要元素特征
        4.2.2 花岗岩微量元素组合特征
        4.2.3 隐伏花岗岩与成矿关系
5 控矿因素、矿化规律及矿床成因
    5.1 控矿因素
    5.2 矿化规律
    5.3 矿床成因
    5.4 隐伏花岗岩成矿机理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江西资溪县石昌石墨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理概况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变质作用
    3.5 围岩蚀变
    3.6 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
4 矿体地质
    4.1 矿体特征
    4.2 矿石质量
        4.2.1 结构与构造
        4.2.2 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矿物特点
        4.2.3 矿石的化学成分
        4.2.4 矿石类型
    4.3 矿体围岩和夹石
        4.3.1 顶底板围岩
        4.3.2 夹石
        4.3.3 伴生矿产
    4.4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4.4.1 实验材料
        4.4.2 研究方法
        4.4.3 数据分析
    4.5 小结
        4.5.1 矿床成因
        4.5.2 矿石工业利用评价
    4.6 成矿模式探讨
5 储量估算与经济效益评价
    5.1 储量估算范围与标准
    5.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5.3 矿体圈定与划分
        5.3.1 矿体与夹石圈定
        5.3.2 矿体连接与外推
        5.3.3 资源储量分类和块段划分
    5.4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5 矿床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5.5.1 矿床开发
        5.5.2 采矿技术经济指标
        5.5.3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矿床成矿规律分析和远景评价
        6.1.1 矿床成矿规律分析
        6.1.2 远景评价
    6.2 几点认识
    6.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铜多金属矿床激电中梯异常特征及预测意义 ——以河北省涞水县杨家台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本次工作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爆破角砾岩
    3.5 围岩蚀变
    3.6 矿区物化探特征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4.1 矿体特征
    4.2 矿石类型
    4.3 矿石成因类型
    4.4 矿体围岩与夹石
第5章 物探工作方法及应用
    5.1 激电工作方法技术
    5.2 激电面积工作成果
    5.3 激电剖面工作成果
    5.4 地质-物探找矿模型
第6章 找矿靶区的圈定及找矿效果
    6.1 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
    6.2 异常圈定
    6.3 找矿效果
第7章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江西省永平矿区地球化学探矿工作(1966)(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铅山县陈家坞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地质特征[J]. 张胜了,胡秋祥. 采矿技术, 2021(S1)
  • [2]赣东北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J]. 许红光,程志伟,王健,尹昭君. 化工矿产地质, 2021(03)
  • [3]东秦岭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 曾志杰.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4]江西金鸡窝叠加改造型铜矿特征和成因[D]. 杜后发.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5]广西栗木花岗岩烃类气体成因及来源探索[D]. 钟玉龙.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6]低品位难选钛铁矿综合回收利用及机理研究[D]. 董文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江西省广昌县竹坑铜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J]. 刘伯乐,游伟华,欧阳学财. 地质与勘探, 2021(01)
  • [8]于都小东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D]. 马晓红. 东华理工大学, 2020
  • [9]江西资溪县石昌石墨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D]. 姜平. 东华理工大学, 2020
  • [10]铜多金属矿床激电中梯异常特征及预测意义 ——以河北省涞水县杨家台矿区为例[D]. 张小帅. 吉林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江西永平矿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1966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