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初报

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初报

一、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路[1](2021)在《慢性牙周炎磨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传统的固定桥和活动义齿修复缺失牙的方式相比,种植修复具有不损伤邻牙,咀嚼效率高,患者使用舒适度更高等优点。目前,种植修复技术已被证为一种有效且成功率很高的治疗方法。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种植修复逐渐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缺牙的修复中。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修复缺失牙,传统种植术需要在拔牙窝愈合后植入种植体,虽然大多临床病例术后效果较理想,但随之也存在随着拔牙创愈合所产生的软硬组织缺损等风险,而即刻种植术能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修复治疗时间及一定程度上保留软硬组织。而磨牙区承担主要的咀嚼功能,即刻种植术能尽早修复缺失牙,恢复咀嚼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过往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组织感染的情况、生物并发症的概率和其边缘骨吸收量高于牙周健康者,且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率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得出结论为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体修复失败率高于牙周健康患者。但目前有一些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经过早期或同期完整牙周治疗后即刻植入种植体,与牙周健康患者比较,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修复体短期临床疗效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基于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提示了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提出设想,探讨慢性牙周炎磨牙区即刻种植的可行性及其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目的本文将通过对慢性牙周炎者磨牙区即刻种植病例和牙周健康者磨牙区即刻种植病例的观察研究,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磨牙区即刻种植与牙周健康者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为慢性牙周炎患者磨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取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进行磨牙区单颗即刻种植修复的受试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仅纳入无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慢性牙周炎患者,另一组为对照组,牙周健康患者。术前一周,实验组患者进行牙周系统性治疗,种植手术中两组患者进行磨牙区单颗患牙拔除后立即植入一颗种植体,并在手术3个月后修复。使用影像学检查测量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3个月和冠修复3个月时边缘骨吸收量,同时收集冠修复3个月后牙龈指数、改良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百分比,用SPSS 25.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代表有统计学意义,若P<0.01则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结果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共50颗,实验组共植入种植体35颗,其中男性患者植入22颗种植体,女性患者13颗种植体,平均年龄(45±2.4)岁,种植体成功率为100%;对照组共植入种植体15颗,其中男性患者植入8颗种植体,女性患者7颗种植体,平均年龄(42±1.8)岁,种植体成功率为100%。边缘骨吸收量(Marginal bone resorption,MBR):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边缘骨吸收量平均为(0.49±0.12)mm,冠修复3个月后实验组MBR平均为(0.69±0.11)mm,对照组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时MBR平均为(0.44±0.11)mm,冠修复3个月后对照组MBR平均为(0.68±0.12)mm。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及冠修复3个月后的平均MBR,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两组患者冠修复后3个月复诊,实验组牙龈指数均值为0.32±0.61,对照组牙龈指数均值为0.36±0.68。P=0.814(P>0.05),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均值:实验组冠修复3个月后平均为(2.54±0.43)mm;对照组冠修复3个月后平均为(2.45±0.28)mm,P=0.38(P>0.05),无统计学差异。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实验组冠修复3月时平均为0.71±0.70,对照组冠修复3个月时平均0.76±0.68,P=0.16(P>0.05),无统计学差异。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位点百分比:冠修复3个月时实验组BOP(+)3例,BOP百分比为8.6%,冠修复3个月时对照组BOP(+)1例,BOP百分比为6.7%,P=0.2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研究的限制范围内,在牙周炎情况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慢性牙周炎患者拔除磨牙区患牙后立即将种植体植入拔牙槽内,短期观察并不会增加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而且也会产生同样有利的组织整合类型。

董事玲[2](2020)在《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背景】牙齿缺失后会发生牙槽骨的生理性吸收和改建,软组织的形态尺寸同时也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拔牙后前半年时间里。传统延期种植在拔牙后4-6月后植入植体,此时牙槽突已经历了大量的软硬组织改建,导致前牙缺失后缺牙区骨量不足以及软组织塌陷的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开展多项临床治疗技术以保存骨量,如位点保存术、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以及即刻种植技术等。与传统的拔牙窝自然愈合相比,位点保存术通过拔牙后在牙槽窝内同期填入骨粉及胶原膜,可以更好地保存牙槽骨骨量,对生理性骨吸收和改建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然而,与即刻种植相比,位点保存术依旧缺乏时效性,存在二次骨增量的可能性。研究显示,即刻种植同期植骨可以缓解牙槽嵴吸收,但存在美学风险。结合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优缺点,有学者提出在拔牙后4-8周后进行早期种植治疗的概念。在现有资料中,我们通过回顾性或前瞻性临床报告发现,即刻种植对于修复缺失前牙在功能和美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种植体失败及美学风险等方面仍存有较大争议。因此,需要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明确上颌前牙区不同种植时机的种植修复疗效。【目的】通过纳入现有随机对照试验,对前牙区单颗种植体的即刻种植与其他时机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方法】根据预设标准,电子检索Pub Med、EMBASE和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2月。所有检索结果导入Endnote X9软件进行重复文献的筛除,得到的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标准审查题目、摘要及全文得出最终纳入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制定的主要结局指标为种植体存留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牙槽骨吸收量、美学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电子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的结果为292篇,通过导入Endnote X9筛除重复得到208篇文章,2名独立研究员经标题及摘要初步筛选出20篇文献再经全文筛查后得到最终纳入的文献8篇。共计498颗前牙区单颗植体纳入研究,随访时间为1年及以上。纳入研究的文章总体为低偏倚风险。Meta结果显示,即刻种植与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存留率有显着差异(RR=0.94;95%CI:[0.95,1.02];P=0.04),位点保存组优于即刻种植组;即刻种植组美学评分与早期种植相比,粉红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更佳(MD=1.06;95%CI:[0.78,1.36];P<0.0001);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以及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之间种植体存留率无显着性差异;即刻组与位点保存延期组关于边缘骨、粉红美学评分以及并发症的Meta结果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无论选择何时植入植体,种植体在1年的随访期里都显示出高存留率,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治疗相对于即刻种植显示出更高的存留率;即刻种植较早期种植粉红美学评分更高。二单颗前牙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研究背景】上颌前牙区牙缺失除了极大地影响功能,更影响患者的美观。随着口腔种植诊疗技术的发展,上颌前牙区种植治疗的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前牙种植治疗已然成为一个可靠且可预测的治疗程序。常规临床种植技术包括延期种植和即刻种植,即刻种植因其成功率高、诊疗次数少和疗程较短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有学者认为即刻种植的成功率低于传统种植方式,有些则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治疗方式的美学效果也有争议,部分研究认为即刻种植具有缓解牙槽突生理性改建的作用,可获得更好的美学结果,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即刻种植在软组织退缩上有更多的风险,可能影响最终的美学效果。上前牙区常常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大部分病例面临骨增量的需要。前牙区骨增量术包括GBR、骨劈开术、Onlay植骨术等,其中GBR技术具有安全、适应范围广的优点,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骨增量技术。即刻种植一般认为仅需在种植体与牙槽窝骨壁的间隙内进行植骨即可,但部分学者提出在间隙内植骨的同时唇侧骨板额外植骨能获得更稳定的骨量。目前这部分研究较少,即刻种植与传统延期种植同期GBR之间疗效比较也尚未明确。【目的】分析比较上颌切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同期唇侧植骨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度在南京市口腔医院行上颌切牙区单颗牙种植的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即刻组(28例)和延期组(29例),两组均同期行GBR。所有患者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个月(T2)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检查,并通过影像分析软件定位测量种植体肩台下2 mm和10 mm处唇侧水平骨量。两组患者在最终冠修复3月后进行满意度及美学评分。【结果】在观察期内,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在T2时间节点时,即刻组患者在2个位点处的唇侧骨板吸收量少于延期组(P<0.05),即刻组在2个位点处唇侧剩余骨厚度>2 mm的患者均多于延期组,且即刻组获得更好的粉红美学评分与满意度评分。【结论】上前牙区单颗种植体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均能获得高成功率。相较于延期组,即刻种植同期行唇侧植骨术更有利于缓减牙槽骨吸收,维持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

钟飞[3](2019)在《上颌前牙和多根牙即刻种植后牙槽嵴骨形态变化的CBCT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即刻种植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口腔种植医生对即刻种植的研究越来越多。即刻种植技术困扰口腔种植医生最大问题是由即刻种植后牙槽骨吸收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的美学风险。为了研究即刻种植手术后受植区的牙槽骨骨形态的变化,我们选取以往已完成修复的即刻种植病例,调取他们的CBCT影像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上颌前牙和多根牙受植区的牙槽骨骨形态的变化,以期为即刻种植的临床操作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依据。目的:为了研究上颌前牙和多根牙即刻种植手术后受植区的牙槽骨骨形态的变化,我们采用CBCT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分析上颌前牙和多根牙受植区的牙槽骨宽度的变化,以期为即刻种植的临床操作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已往即刻种植的病例43个,共61颗牙,上颌前牙17颗,均为种植体顶部颈缘平牙槽嵴顶骨面植入且未植骨。多根牙44颗,从根间隔植入,有着不同的植入深度并植骨,这44颗种植牙分成4组,记作骨下0mm组、骨下1mm组、骨下2mm组、骨下3mm组、。调取这些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六个月的CBCT影像数据,重建受植区的三维影像,测量即刻种植后受植区牙槽骨宽度、植体唇颊侧和舌腭侧骨壁宽度。受植区的牙槽骨宽度测量分为W0、W1、W2、W3、W4等5个平面测量,植体唇颊侧和舌腭侧骨壁宽度测量分为唇(颊)W0、唇(颊)W1、唇(颊)W2、颊唇(颊)W3和舌(腭)W0、舌(腭)W1、舌(腭)W2、舌(腭)W3等8个平面测量。最后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上颌前牙和多根牙即刻种植后受植区牙槽骨的形态变化。结果:上颌前牙即刻种植后受植区牙槽骨在W0、W1、W2、W3、W4等平面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宽度减少量分别为0.483?0.371mm,0.282?0.329mm,0.184?0.276mm,0.094?0.143mm,0.015?0.042mm,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在各测量平面的牙槽骨宽度减少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植体唇侧骨壁宽度减少量在唇W0、唇W1、唇W2、唇W3等平面分别为0.362?0.287mm,0.200?0.242mm,0.126?0.204mm,0.062?0.125mm,W0、W1、W2、W3各测量平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种植体腭侧骨壁宽度减少量在腭W0、腭W1、腭W2、腭W3等平面分别为0.117?0.111mm,0.082?0.105mm,0.028?0.052mm,0.013?0.033mm,各测量平面间腭侧骨壁宽度减少量有差异(P<0.05);多根牙即刻种植后受植区牙槽骨在W0、W1、W2、W3、W4等平面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宽度减少量分别为1.158?0.567mm,0.676?0.390mm,0.391?0.257mm,0.163?0.149mm,0.053?0.083mm,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各测量平面牙槽骨宽度减少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植体颊侧骨壁宽度减少量在颊W0、颊W1、颊W2、颊W3等平面分别为0.701?0.382mm,0.436?0.274mm,0.274?0.178mm,0.121?0.115mm,W0、W1、W2、W3各测量平面差异显着(P<0.01);种植体舌(腭)侧骨壁宽度减少量在舌W0、舌W1、舌W2、舌W3等平面分别为0.448?0.308mm,0.233?0.170mm,0.119?0.119mm,0.041?0.056mm,各测量平面间舌(腭)侧骨壁宽度减少量差异明显(P<0.01);基于不同深度的多根牙即刻种植体植入,在相同的测量平面内骨吸收差异也显着,骨下0mm组(即种植体颈部颈缘平牙槽嵴顶植入)和骨下1mm组骨吸收最多,而骨下2mm组和3mm组骨吸收较少。结论:上颌前牙和多根牙即刻种植时,受植区牙槽骨宽度均减小,骨吸收主要发生在种植体颈部;从种植体颈部到根方,牙槽骨吸收越来越少;当上颌前牙缺损较小或唇侧骨板厚度大于2mm时,种植体颈部颈缘平牙槽嵴顶植入种植体,临床效果良好;多根牙即刻种植的植入深度以骨下2mm为宜。

胡献梅[4](2019)在《CBCT模拟下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夹角的测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选取个别正常牙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修复为导向,利用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模拟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并测量分析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的夹角,为临床制定上颌中牙数字化即刻种植植体植入角度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患者120例,将CBCT扫描所得Dicom格式数据导入InVivo 5软件,模拟每位患者左、右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测量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夹角,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组差别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2)将240颗上颌中切牙按Kan等[1]对上颌前牙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记为I、II、III、IV类,并对I、II、III、IV类与测量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左、右侧中切牙各120颗,模拟植入的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夹角21为4.05°±1.28°、11为4.04°±1.14°,P>0.05,可知该角度左右侧中切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将左、右侧中切牙测得的数据合并,n=240,则240颗上颌中切牙长轴与模拟种植体的最小偏移角度均值为4.04°±1.21°。(2)按年龄分组得出,青年组:4.07°±1.28°,中年组:4.02°±1.17°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按性别分组时比较,男性组:3.77°±1.15°,女性组:4.33°±1.24°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各组内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可知模拟即刻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夹角角度受年龄影响不大,与患者的性别有关,且女性患者大于男性患者;(3)240颗上颌中切牙:I类(165颗)模拟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夹角角度4.63°±0.94°;II类(38颗):2.87°±0.63°;III类(0颗);IV类(37颗):2.69°±0.78°,因III类0颗,故不纳入统计学分析,仅对I、II、IV类与测量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I类分别与II类及IV类均有显着差异(P<0.05),II类与IV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在满足修复美学及初期稳定性的的前提下,CBCT模拟即刻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夹角的最小偏移角度为4.04°±1.21°;2、该角度受年龄影响不大,与上颌中切牙的分类及患者的性别有关,女性患者大于男性患者,且上颌中切牙为I类的模拟植入种植体相对于上颌中切牙长轴偏移角度略大于II、IV分类,又因I类的上颌中切牙腭侧有充足骨量,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美学修复效果,是即刻种植的理想选择。

林继超[5](2019)在《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口腔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引导骨再生术是口腔种植中常用的骨增量方法,骨替代品和可吸收屏障膜组合是使用该技术获得成功的关键,常用的骨替代材料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合成骨。近年来,自体牙粉作为骨替代材料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比较自体牙粉和Bio-Oss在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后种植成功率和存留率、并发症以及唇颊侧骨板的吸收情况,探讨自体牙粉作为骨替代材料的稳定性,并为今后的前瞻性研究奠定基础。材料和方法:收集2015年5月到2019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行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的患者11例,共计21颗种植体,根据骨替代材料不同分为:实验组(仅使用自体牙粉),对照组(仅使用Bio-Oss)。在我们的研究中,自体牙粉在VacuaSonic?System/DecalSi?DM设备中采用患者无法保留的牙齿或者阻生齿作为来源,加工形成脱矿的自体牙粉。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和存留率、并发症,并使用CBCT自带的软件测量术后当天、术后1年种植体唇颊侧颈部0 mm、颈部下3 mm、6 mm的厚度。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和存留率均为100%,术后37天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但均无感染和创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自体牙粉组术后1年颈部0 mm、颈部下3 mm、6 mm吸收量为1.54±1 mm、1.02±0.61 mm、1.28±0.88 mm,吸收率分别是48.94%、29.18%、34.14%,3个位置的吸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io-Oss组术后1年颈部0 mm、颈部下3 mm、6 mm吸收量为1.38±1.36 mm、1.42±0.93 mm、0.93±0.53 mm,吸收率分别是42.07%、32.45%、22.57%,3个位置的吸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在术后1年颈部0 mm、颈部下3 mm、6 mm的吸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椅旁即刻制备的自体牙粉应用于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后,短期内种植成功率和存留率、术后并发症与Bio-Oss一样,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尽管两种骨替代材料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骨吸收,短期内仍可维持一定的厚度。自体牙粉因来源自体组织、无免疫排斥、制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临床应用中一种常用的骨替代材料。

杨菁[6](2018)在《颌骨后部骨量不足区域种植技术探讨 ——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影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种植外科技术的发展和种植体设计的不断革新,种植牙的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种植牙已逐渐成为目前广泛采用并且有着极高可预见临床疗效的牙列缺失修复方法。为解决颌骨后部区域骨量不足问题,学者们发明并不断改进各种骨增量技术(包括上颌窦底提升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植骨术、牵张成骨术等)和种植体的设计方案(包括短种植体、窄种植体、倾斜种植体、颧骨种植体以及种植体形态、表面处理技术等),并针对各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本文针对颌骨后部骨量不足区域种植技术,分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1)运用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方法对比牙槽骨骨增量技术与短种植体在颌骨骨量不足区域的疗效,研究结局指标包括种植体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情况。2)运用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方法对比植入骨移植材料与不植入骨移植材料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临床疗效,研究结局指标包括种植体生存率、上颌窦内新骨形成量、种植体周边缘骨丧失、新生骨密度。3)回顾性分析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短植体植入术后的影像学变化并探究影响上颌窦内新骨形成以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的相关因素。第一部分牙槽骨骨增量技术与短种植体在颌骨骨量不足区域的疗效对比-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目的:本研究比较牙槽骨增量技术和短种植体两种不同临床解决方案在骨量不足区域种植中运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预先设定好入选标准后,搜索以下数据库PubMed、EMBASE(通过OVID)以及 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以及检索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获得的结果均导入Endnote X7软件。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的对检索结果进行审查,确定纳入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关心的结局指标包括种植体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Meta分析使用RevMan(Review Manager)5.1软件。证据的总体质量评价使用 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系统评定。结果:数据库和手工检索共获得2082篇文章。经过标题、摘要和全文审查,并交叉比对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Meta分析最终纳入10篇符合标准的研究。10篇文献总计将1175个种植体纳入研究,其中605个种植体在骨增量组,570个种植体在短种植体组。Meta分析结果提示骨增量组与短种植体组的种植体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风险比(RR)为0.99(95%的可信区间为0.96到1.01,P=0.29)。骨增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高于短种植体组,风险比为2.23(95%的可信区间为1.16到4.26,P=0.02)。同时骨增量组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相较短种植体组显着增高,风险比为0.19(95%的可信区间为0.11到0.27,P<0.00001)。依据GRADE评级,证据的质量等级均为高。结论:在具有足够剩余牙槽骨高度和厚度以植入短种植体的颌骨相对骨量不足区域,相较于使用骨增量技术联合植入常规种植体,单纯使用短种植体具有相似的成功率和更少的并发症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第二部分植入骨移植材料与不植入骨移植材料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目的:本研究系统性评价上颌窦底提升植入骨移植材料和不植入骨移植材料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预先设定好入选标准后,搜索以下数据库PubMed、EMBASE(通过OVID)以及 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以及检索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获得的结果均导入Endnote X7软件。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的对检索结果进行审查,确定纳入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关心的结局指标包括种植体成功率、上颌窦内新骨形成量、种植体周骨水平和新生骨密度。Meta分析使用RevMan(Review Manager)5.1软件。证据的总体质量评价使用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系统评定。结果:数据库和手工检索共获得707篇文章。经过标题、摘要和全文审查,并交叉比对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Meta分析最终纳入5篇符合标准的研究,总计包含336种植体,其中122个种植体在上颔窦底提升不使用骨移植材料组,214个种植体在上颌窦底提升使用骨移植材料组。Meta 分析结果提示上颌窦底提升不使用骨移植材料组与使用骨移植材料组的种植体生存率无显着性差异,风险比(RR)为1.00(95%的可信区间为0.96到1.04,P=0.94)。上颌窦内新骨形成量上颌窦底提升使用骨移植材料组显着高于不使用骨移植材料组,风险比(RR)为-0.69(95%的可信区间为-1.28到-0.11,P=0.02)。同时植骨组与不植骨组比较种植体周骨丧失水平以及新生骨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3和0.54)。依据GRADE评级,证据的质量等级分别为中等(种植体成功率和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改变)、低(上颌窦内新生骨量)、极低(新生骨密度)。结论:依据现有证据,我们认为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上颌后牙区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种植体短期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第三部分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联合短植体植入术后影像学分析-随访18个月的回顾性研究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短植体植入术后的影像学变化并探究影响上颌窦内新骨形成以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分析40位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Bicon种植体并采用单冠修复患者(共植入51颗种植体)的影像学相关资料。每位患者均采集术前全口曲面断层片、术前CBCT以及术后即刻(TI)、术后6个月(T2)、术后12个月(T3)、术后18个月(T4)的全口曲面断层片。采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上颌窦内新骨形成以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18个月,上颌窦内平均新骨形成量为2.55±2.24mm(范围为0.1 to 8.6mm),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的值为0.69±0.61mm。术前可用骨高度与术后上颌窦内新骨形成量无显着相关性,偏相关系数为-0.143(P=0.328).偏相关分析同时显示上颌窦底提升程序中种植体突入上颌窦内长度(IPL)/是否使用骨移植材料与术后上颌窦内新骨形成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P=0.000)和0.596(P=0.000)。种植牙牙冠/种植体比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无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73(P=0.224),偏相关系数为0.006(P=0.966)。结论:种植体突入上颌窦内长度(IPL)以及是否使用骨移植材料与术后上颌窦内新骨形成正相关,而种植牙牙冠/种植体比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无显着相关性。短种植体与OSFE联合应用是修复萎缩上颌后部的可行方法,适量的植骨有利于获得可预期的临床结果。

刘丽[7](2019)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植入位点的CBCT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锥形束射线计算机控制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植入位点,为临床医师即刻种植植入理想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从中依据纳入标准筛选出50例患者的CBCT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0.39岁。应用Invovo5软件模拟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植的情况将种植体模拟植入理想位置,然后测量理想植入中心位点至两侧邻牙腭侧釉牙骨质界中点连线间的垂直距离。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理想植入中心位点至两侧邻牙腭侧釉牙骨质界中点连线间的垂直距离测量结果如下:右侧上颌尖牙测量均值为4.48±0.64mm;右侧上颌侧切牙测量均值为3.98±0.83mm;右侧上颌中切牙测量均值为3.73±0.71mm;左侧上颌中切牙测量均值为3.34±0.83mm;左侧上颌侧切牙测量均值为3.99±0.73mm;左侧上颌尖牙测量均值为4.62±0.61mm。根据牙弓形状分为三类,其中卵圆形30例(占60%),方圆形20例(占40%),尖圆形0例,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测量结果得出在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时卵圆型和方圆型牙弓测量值存在显着差异(P<0.05),方圆型牙弓的测量均值高于卵圆型牙弓的测量均值。按照性别分类,其中男性24例(占48%),女性26例(占52%),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测量结果得出在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时不同性别测量值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通过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植入理想位点所获得的数据可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时,需充分考虑到牙弓形状差异,卵圆型牙弓相对于方圆型牙弓更应略偏腭侧植入。

田敏[8](2016)在《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种植修复已成为当前修复缺失牙的常规治疗方案,具有高度可预见性和成功率,其临床随访5年成功率达95%以上,10年成功率达90%以上,这使得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尽管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很高,但是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已经很常见。随着种植体植入数的快速增长,而相伴的种植体周感染的防控意识却依然薄弱,感染的发生率会不断攀升,将会影响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因此,提前评估高危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预防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是解决此难题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主要由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组成,且研究结果普适性及其结果的指导作用有限。系统的危险因素的确认过程应为:横断面或病例对照研究确认假定的危险因素,提出病因线索;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这些假定因素,确认其因果关系。研究目的:探明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的种植体周围病发病情况,了解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病因假设;验证牙周状况及牙周维护治疗等对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为临床制定种植体周围病发生、发展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调查患者种植义齿的主观满意度,探索种植体周围病的危险因素对患者主观满意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种植义齿临床疗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行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病历的查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系统病史、患者日常口腔卫生维护习惯和牙周支持治疗情况等因素,应用牙周探针、拍摄X线片检测患者的牙周炎程度和种植体周健康状况,检查患者口腔卫生指数等指标,全部数据录入Epidate数据库,进行数据核查后使用构成比描述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病率以及各因素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影响。2)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行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查询相关病历,收集种植前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系统病史、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种植前和种植后患者日常口腔卫生维护习惯和牙周支持治疗情况等因素,应用牙周探针、拍摄X线片检测患者种植前的牙周炎程度和角化黏膜宽度以及种植后种植体周围健康状况,检查患者种植前和种植后口腔卫生指数等指标,判断并记录种植体及其上部修复体的相关特征,全部数据录入Epidate数据库,进行数据核查后计算种植义齿修复即刻以及种植义齿随访期两个时点的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和发病密度,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的种植体健康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综合分析影响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危险因素。3)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以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行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VAS满意度量表,收集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功能、美观、发音、舒适度等共13个指标的主观满意度得分,并调查可能影响患者主观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与种植体周围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全部数据录入Epidate数据库,进行数据核查后使用构成比描述患者水平各因素的分布情况,计算满意度得分及其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研究结果:1)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131名患者(248颗植体)中,68人(110颗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病。植体水平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为44.35%,患者水平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为51.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有刷牙出血史、种植部位牙齿因牙周病缺失、每天仅刷一次牙、中度牙周炎、种植体长度<10mm和邻面接触不良是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每天仅刷一次牙、中度牙周炎、邻面接触不良和种植体长度<10mm为发生种植体周围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义齿修复即刻对234人(389颗植体)共计随访2244人月,44人(58颗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病。植体水平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为14.72%,发病密度为2.58/100人月,患者水平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率为18.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烟、饮酒、种植前高软垢指数、种植前高牙石指数、每天仅刷1次牙、牙周炎以及窄角化黏膜是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牙周炎发生种植体周围病的风险是牙周健康者的12倍(HR=12.03,95%CI:1.58-91.46);角化黏膜宽度小于1mm发生种植体周围病的风险是角化黏膜宽度大于等于1mm的近2.9倍(HR=2.87,95%CI:1.28-6.42);饮酒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病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2.6倍(HR=2.62,95%CI:1.10-6.25)。种植义齿随访期对214人(351颗植体)共计随访3849人月,92人(131颗)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病。植体水平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为37.32%,发病密度为3.40/100人月,患者水平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为42.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吸烟、饮酒、种植前高软垢指数、种植前高牙石指数、每天仅刷1次牙、牙周炎程度、螺丝固位方式、修复体邻面接触不良、随访期口腔卫生状况不良、随访期高软垢指数、随访期高牙石指数以及随访期刷牙习惯不良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轻度牙周炎(HR=2.42,95%CI:1.31-4.49)、中度牙周炎(HR=3.06,95%CI:1.45-6.46)、重度牙周炎(HR=27.35,95%CI:4.63-161.41)、随访时牙石指数为1(HR=10.89,95%CI:1.46-81.49)、随访时牙石指数为2(HR=24.01,95%CI:2.77-208.43)、螺丝固位(HR=2.68,95%CI:1.62-4.43)、修复体邻面接触不良(HR=2.04,95%CI:1.14-3.64)是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患者VAS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VAS总体满意度为86.96分,其中发音、美观、预期效果等10项指标得分高于80分;低于80分的3项指标为敢用种植牙咬物(52.19分)、种植牙清洁方便程度(75.36分)和复查或返修是否方便(60.82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螺丝固位对舒适度影响显着(P<0.05);食物嵌塞与敢用种植牙咬物的满意度显着相关(P<0.05);即刻种植对发音、预期效果、再选择种牙、物有所值和总体满意度影响显着(P<0.05)。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体类型、是否植骨、穿龈方式、修复体类型(冠或桥)对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牙周炎是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不同对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程度与进程也有所不同。重度牙周炎对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最为突出,且在种植早期即对种植体周围健康状况产生显着影响;轻、中度牙周炎对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随着随访时间延长逐渐显现,并呈增强趋势。提示应严格控制重度牙周炎的种植适应证,对于轻、中度牙周炎应对其进行相应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植体植入。2)种植修复后高牙石指数是种植体周围病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牙石指数综合体现了患者一定时期的口腔卫生状况,能较全面反映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习惯和牙周维护治疗的情况,其对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程度随着牙石指数的升高而增强。提示种植体植入后的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习惯和定期牙周支持性维护治疗对维持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非常关键。3)修复体邻面接触关系不良、螺丝固位也是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修复体邻面接触关系不良,会导致食物嵌塞,引起局部软组织炎症,而螺丝固位修复体的螺丝如果松动也会引起软组织炎症。提示应恢复修复体邻面的良好接触关系,采用螺丝固位时应谨慎把握适应证和合理设计,通过降低局部软组织炎症,减少对种植体健康的不良影响。4)采用种植固定修复体修复牙列缺损获得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食物嵌塞、螺丝固位和即刻种植对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有一定影响。提示改变种植体周围病的危险因素(食物嵌塞和螺丝固位),可以提高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满意度;即刻种植后即刻修复可以减少其对患者发音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满意度。

夏婷[9](2016)在《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和延期种植修复美学效果的临床研究及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收集42例(以种植体为计量单位)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病例,其中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20例,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22例。两组病例均戴用种植体支持的螺丝固位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后行永久修复。采集所有病例戴入永久修复体后6个月复查时的口内数码照片,由一位种植科医生用红白美学指数对其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病例得分有无差异。结果: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的种植体留存率(95.0%)和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的种植体留存率(100%)相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44)。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红色美学指数(PES)得分(均值12.05±0.97)和白色美学指数(WES)得分(均值8.00±1.41)均高于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PES均值10.50±1.57,WES均值6.95±1.2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ES P=0.001, WES P=0.021)。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达到近乎完美红色美学效果(PES≥12)的病例所占比例(68.4%)高于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2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综合PES和WES得分,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整体美学效果近乎完美(PES≥12且WES≥9)的病例所占比例(31.6%)高于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4.5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之间各参数单项比较时,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在唇侧龈缘曲度、软组织颜色和牙冠外形轮廓3项得分的均值及得2分的百分比均高于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的种植修复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短期美学效果较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更好,且两者的种植体留存率没有显着差别。

申丁[10](2016)在《煮沸处理牙本质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骨量不足一直是口腔临床,特别是口腔种植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充足的骨量不仅能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生物学支持,也为后期美学修复中软组织形态的重建提供保证。临床上,已经有多种骨移植材料被应用到骨量不足的病例中,牙本质也是一种类似与骨一样的钙化组织。与其他骨移植替代品相比,牙本质基质不仅包含了羟基磷灰石,而且含有20%的有机基质,这一点和骨组织很相似。研究证明脱矿牙本质基质可以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但是制备方法复杂、费用昂贵。煮沸处理的牙本质颗粒不仅可以去除抗原,还保留了矿物质,但是在成其骨方面的性能仍然未知。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动物模型比较煮沸牙本质颗粒和脱矿牙本质基质在成骨方面的性能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1.牙本质颗粒的制备:采用拔出的人的第三磨牙分别做煮沸处理和脱矿处理,煮沸处理:去除牙釉质、牙髓和牙周软组织,研碎后在蒸馏水中煮沸2小时,异丙醇脱脂2小时,冲洗、烘干后研碎成250um-1000um大小的颗粒。脱矿处理:去除牙釉质、牙髓和牙周软组织,经过0.6N盐酸脱矿一周,用流水大量冲洗干净后,经氯仿脱脂24小时,清洗后冻干,研碎成250um-1000um大小的颗粒。2.动物模型建立:选用6只成年比格犬,分别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三前磨牙。对照组:在第二前磨牙拔牙窝内植入脱矿牙本质基质。实验组:在第三前磨牙拔牙窝内植入煮沸牙本质颗粒。犬的前磨牙为双根牙,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4例。3.标本处理、观察分析:饲养16周后,将犬全部处死,拔牙窝位点的骨质用片切钻切割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评价拔牙窝愈合状态。标本经脱钙,脱水,包埋,石蜡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新骨生成状态。计算新骨生成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体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正常,拔牙窝内新骨完全长满。16周后,牙龈无红肿,未见炎性物质分泌,拔牙窝位点骨面被牙龈完全覆盖,剥除牙龈后可见植骨区牙槽嵴愈合平整。与正常光滑的骨表面不同,被植入牙本质基质的地方,牙槽嵴顶部可见颗粒样结构。2.X线观察植骨位点可看到紊乱的骨小梁排列,其间分布着致密的小颗粒状结构,提示牙本质颗粒未完全吸收改建成自身骨组织。未见到大面积透射区,未见到明显骨吸收影像。3.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均能看到新的编织骨生成,未见到淋巴细胞浸润,无排异反应。牙本质被分解成小颗粒,新生骨包绕在牙本质颗粒四周,在新生骨中可以看到大量成骨细胞。4.定量分析实验组新骨生成率:31.60±5.31%,对照组新骨生成率:34.32±4.29%,两组新骨生成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1.脱矿牙本质基质与煮沸牙本质颗粒均可以引导新骨生成,无排异反应。2.煮沸处理的牙本质颗粒和脱矿处理的牙本质基质都具有相似的促进骨再生的能力。3.煮沸处理的牙本质颗粒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制备简单,成本较低,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二、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牙周炎磨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牙周炎即刻种植修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美学区拔牙后牙槽突的改建
    1.2 牙槽嵴保存技术
    1.3 前牙骨增量技术
    1.4 前牙种植体的三维位置
    1.5 种植时机的分类及选择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单颗前牙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
致谢

(3)上颌前牙和多根牙即刻种植后牙槽嵴骨形态变化的CBCT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即刻种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CBCT模拟下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夹角的测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口腔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材料
    4.方法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种植成功率和存留率
    2.并发症
    3.影像学检查
讨论
    1.引导骨再生术
    2.骨替代材料的选择
    3.自体牙粉的临床应用
    4.唇颊侧骨板的稳定性
    5.研究的局限性
    6.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病例一:种植同期Bio-Oss引导骨再生
    病例二:种植同期自体牙粉引导骨再生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颌骨后部骨量不足区域种植技术探讨 ——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牙槽骨骨增量技术与短种植体在颌骨骨量不足区域的疗效对比-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植入骨移植材料对比不植入骨移植材料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1 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联合短植体植入术后影像学分析-18个月随访的回顾性研究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中外文参考文献
病例分析报告
    1 病例一
        1.1 —般情况
        1.2 病史
        1.3 临床检査
        1.4 诊断
        1.5 治疗计划
        1.6 具体治疗步骤
        1.7 讨论
        1.8 参考文献
        1.9 临床照片和图片
    2 病例二
        2.1 一般情况
        2.2 病史
        2.3 临床检査
        2.4 诊断
        2.5 治疗计划
        2.6 具体治疗步骤
        2.7 讨论
        2.8 参考文献
        2.9 临床照片和图片
    3 病例三
        3.1 一般情况
        3.2 病史
        3.3 临床检査
        3.4 诊断
        3.5 治疗计划
        3.6 具体治疗步骤
        3.7 讨论
        3.8 参考文献
        3.9 临床照片和图片
    4 病例四
        4.1 一般情况
        4.2 病史
        4.3 临床检査
        4.4 诊断
        4.5 治疗计划
        4.6 具体治疗步骤
        4.7 讨论
        4.8 参考文献
        4.9 临床照片和图片
    5 病例五
        5.1 一般情况
        5.2 病史
        5.3 临床检査
        5.4 诊断
        5.5 治疗计划
        5.6 具体治疗步骤
        5.7 讨论
        5.8 参考文献
        5.9 临床照片和图片
    6 病例六
        6.1 一般情况
        6.2 病史
        6.3 临床检査
        6.4 诊断
        6.5 治疗计划
        6.6 具体治疗步骤
        6.7 讨论
        6.8 参考文献
        6.9 临床照片和图片
临床工作总结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致谢

(7)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植入位点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设备及植体材料
        2.2 模拟植入种植体
        2.3 种植体中心点、邻牙腭侧釉牙骨质界的中点定点标记
        2.4 种植体中心点到两邻牙腭侧釉牙骨质界的中点连线的垂直距离
        2.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上颌前牙区植体中心点到邻牙腭侧釉牙骨质界中点连线的距离
    2.不同性别植体中心点到邻牙腭侧釉牙骨质界中点连线的距离
    3.不同牙弓型植体中心点到邻牙腭侧釉牙骨质界中点连线的距离
讨论
    1.测量误差分析
    2.理想的三维植入位置
    3.测量结果的分析
    4.测量工具的选择
    5.即刻种植相关的技术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即刻种植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病例)
致谢

(8)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种植体周围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分组
        1.3 样本量估计
        1.4 评价方法
        1.5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病情况
        2.2 影响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影响种植体周围病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种植体周围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估计
        1.3 评价方法
        1.4 随访终点事件
        1.5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2 随访期种植体周围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讨论
        3.2 随访期种植体周围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讨论
第三部分 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患者主观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与临床特征
        2.2 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
        2.3 患者主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和延期种植修复美学效果的临床研究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英文缩略词表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1. 病例1
    2. 病例2
    3. 病例3
    4. 病例4
    5. 病例5
    6. 病例6
临床工作总结
个人简历
致谢

(10)煮沸处理牙本质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牙周炎磨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临床疗效分析[D]. 王路.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单颗前牙种植时机影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即刻和延期种植同期GBR的对比研究[D]. 董事玲. 南京大学, 2020(09)
  • [3]上颌前牙和多根牙即刻种植后牙槽嵴骨形态变化的CBCT临床研究[D]. 钟飞.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4]CBCT模拟下种植体与上颌中切牙长轴夹角的测量分析[D]. 胡献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口腔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D]. 林继超.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颌骨后部骨量不足区域种植技术探讨 ——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影像学分析[D]. 杨菁. 武汉大学, 2018(01)
  • [7]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植入位点的CBCT研究[D]. 刘丽. 青岛大学, 2019(03)
  • [8]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体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因素研究[D]. 田敏.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2)
  • [9]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和延期种植修复美学效果的临床研究及病例报告[D]. 夏婷. 武汉大学, 2016(06)
  • [10]煮沸处理牙本质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的实验研究[D]. 申丁.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