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开始业余生意?

有没有想过开始业余生意?

一、想过业余创业吗?(论文文献综述)

屈子园[1](2020)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农民培育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培育现代化农民是农村现代化的先决要素,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我国农民职业化发展的标志。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育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纳入乡村振兴的规划当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未来农村图景,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以乡村振兴为主抓手有望真正解决中国久拖未决的“三农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给农村造成了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谁来种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那么,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就成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课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成果并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言献策。通过文献阅读和实践调研,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政策梳理和理论总结。通过对山西省部分农村的调查,发现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纳,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同时借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国内外以往的经验和成功案例,结合乡村振兴的新要求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本文主体部分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选择。第一部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概念以及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进行阐述,依据学术界对新型职业农民定义的不同界定,并结合自身理解给出概念阐释;其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本文分别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毛泽东的农民教育理论和习近平的主体农民观,以此作为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最后论述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联性,乡村振兴的社会环境中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在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首先是设计调查问卷,包括选定调查区域、确定调查对象、调查的形式,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在收回数据之后,科学分析数据并且结合实例,得出新型职业农民的诉求:农民对培训补贴更为感兴趣、青年农民更需要继续教育、高学历农民的培训意识强。进而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共性问题:经费投入少,供给保障不足;选拔标准低,认定工作慢;师资队伍薄,内容不科学;经营理念差,营销能力较弱等。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依据调研的问题,结合我国乡村振兴的实际和国内外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这部分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根据调研分析出国家制度安排上进行的制度构想;其次是宏观把握培育机制中的不足,政府起主导作用并且优化培育条件,各部门积极配合,强化政策支持;再次在具体的培训措施上,主要是培训内容的设置以及培训老师的选用,共同推动职业农民培训事业进步;最后,就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通过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创建良好培育氛围,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农民自主学习,增强农民培育意识,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是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给出解决的路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任重道远、需常抓不懈,重点在于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在不断优化制度安排、完善政府培训机制、构建科学新型农民培训管理的良好环境,推动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秦北[2](2020)在《归心》文中提出叶明义飞机从纽约起飞的时候,叶明义还在想,也许北美的原住民真是从亚洲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地面的物体在舷窗里变小,化作线条和网格,还有不规则的色块。陆地的模样越来越像显微镜下他钻研了一辈子的半导体芯片。陆地与半导体本来也是同质的。岩石、沙砾里富含的硅元素,提纯,生长成单晶硅棒,再

陈洋[3](2019)在《不公正感知会激励创业吗?》文中研究表明创业行为需要打破原本的生活惯性,其背后需要一个外在冲击。而本文从社会流动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不公正感知作为这一外在冲击,激励创业的可能性。本文认为,不公正感知可能会促进创业意图(社会流动需求)的产生,进而增加创业行为发生的概率。通过质性访谈了解不公正感知与创业行为的基本情况,发现创业决策过程中,不公正感知的影响普遍存在,可能通过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情况的向往,同时“推动”和“拉动”创业意图,进而激励创业行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发现,家庭成员的不公正感知显着提升家庭创业行为发生的概率。根据不公正感知的不同来源,我们发现因户籍而产生的不公正感知和与政府有关的不公正感知均显着地提升家庭创业行为发生的概率;因性别而产生的不公正感知显着地降低家庭创业行为发生的概率;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不公正感知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不显着。本文还进一步考虑了不同家庭情境下,不公正感知对创业行为选择的影响,发现家庭经济负担负向调节了不公正感知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而感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调节了不公正感知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同家庭情境下,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不公正感知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不一致。本文研究表明,总体而言,不公正感知能够激励家庭创业,通过完善制度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保持社会阶层流通性,能够将社会不平等带来的潜在社会问题化解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吴少欣[4](2019)在《基于用户创新的文创产品定制平台的服务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更广阔的平台。文创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产业正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的问题,另外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觉醒,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与创新需求日益凸显,因此通过设计基于用户创新的文创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为平台用户提供共创、共享、共商渠道,整合平台用户自身的独特优势,满足用户创新、资源合作的需求。在用户创新的环境下,结合服务设计理论,提炼出文创行业的创新驱动主体为消费群体、设计群体和企业群体并分析了创新主体的创新动机、创新服务流程、接触点、创新服务价值和商业模式。通过对文创市场现状以及文创行业参与者的研究提取了平台的典型用户:普通消费者、创新消费者、设计师、手工艺人与生厂商进行用户访谈,获得典型用户初始需求后进行问卷设置对典型用户进行定量研究,以总结典型用户在平台上的差异性需求与相互关系现状、各典型用户在平台的期望型需求。最终根据前期调研分析提出平台的服务系统模型,并构建文创产品定制平台,探讨平台的创新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流程、商业模式以及构建平台用户角色模型,绘制用户角色模型交叉剧情版,最终输出平台功能需求与体验需求指导平台原型设计,对平台进行可用性评估后完成平台原型迭代与视觉设计。立足于市场上文创产品现状以及用户创新需求,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基于典型用户需求,优化整合服务内容,构建面向三大创新主体:消费群体、设计群体和企业群体的文创产品定制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需求沟通、创新交流以及资源整合的创新服务模式,最终为文创行业的发展提供案例参考。

朱洁琼[5](2018)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民工群体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社会转型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几乎占农民工总量的一半,随着代际的更替,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农民工登上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他们文化水平更高、思维更活跃、接触事物的方式更加多样。这些特质,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使他们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面对诸多障碍,首当其冲的就是来自所在城市的社会排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徐州为例,进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性,诸如文化教育、择业就业、工资待遇、乡土情结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描述;其次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现状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归因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或将面临被动与主动两个层面的排斥,被动排斥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社会保障层面以及户籍制度层面,主动排斥则主要来自于自我认同层面;最后本文从政府维度、城市社会维度、单位维度和个人维度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消除社会排斥的可行性措施。总而言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是一个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而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统筹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多方面的力量,高度重视和对待,才能最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

陈月[6](2018)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后,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高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上近些年我国经济疲软直接冲击了就业市场,民办高校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就业挑战。为了实现大学生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家和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主要包括了拓宽就业渠道的政策、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规范就业市场秩序的政策、完善就业服务的政策等。这些政策在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却时常发生执行偏差。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共调查了广东省三所民办高校的356名毕业生,并对三所高校的就业办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目的在于调查分析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依据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对其执行过程的偏差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从三方面探讨了问题的原因:第一,尽管广东省已出台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但从政府到社会到学校,都反映出政策宣传力度较弱,政策受惠面也比较窄;第二,由于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导致就业政策在执行过程出现阻碍,无法如期、有效执行就业政策;第三,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致使包括自主创业、基层就业等政策陷入执行困境。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主要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从四个大方面入手进行思考:首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其次,加强优化就业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再者,努力完善政府支持,确保政策体系更加完整;最后,加强综合监督,确保政策落实。各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抑制政策执行障碍的产生,使大学生就业政策得以完整、顺利在广东省民办高校执行,力争把大学生就业政策落实到实处,不断提高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水平。

游磊[7](2018)在《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交互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创业生态系统是创业研究领域的新时代里程碑,它将长期分散、不系统的创业相关研究推向系统化的研究框架和科学体系,这更是触及创业问题根本的研究探索。包括创业者素质能力、创业扶持、创业环境、众创、创业绩效等诸多分支在内的研究节点,共同构成了一个趋于完备的创业生态系统。创业生态系统本质是一个信息、能量传递、交流的创业交互系统,这种交互是揭示我国创业三大症结(创业率与成活率低、非均衡圈层化分布、创业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关键。笔者综合采用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创业交互的机制进行分析,在充分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厘清创业生态系统到创业交互的研究脉络,找到创业交互的文献支撑,同时借助对两个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调查访谈获取数据资料,双重佐证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交互是支配创业生态系统运行发展的核心机制(包括交互机制与反交互机制),创业交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创业者禀赋、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生命周期、逐利性等),并进而直接对创业绩效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创业交互机制成为解释创业活动及其相关问题的重要触点。研究发现,创业率和创业成活率、创业生态系统的非均衡圈层化分布、创业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无不与创业交互存在紧密关联。创业交互效能(创业交互的频次与质量)与创业成活率存在正向关系,而不同创业主体的创业交互效能差异最终使得整个创业生态系统呈现出非均衡圈层化分布,而单个创业者自身受到自身创业禀赋以及交互倾向差异的影响,因而在个人创业生态系统维度上形成了独具差异的圈层分布结构。创业交互揭示出了另外一个重要命题——创业供给与需求,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创业交互的差异性使得创业供给与需求呈现出结构失衡特征:对于创业交互更为活跃的地区,与之相对应的来自政府、高校以及其他生态因子的创业要素、资源供给也更为密集,进而更易于形成良性的创业生态系统。因此,创业交互在解释创业生态系统以及创业相关活动、问题的同时,更多地为深层次的解决途径提供了思路:通过优化促进创业交互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创业交互效能,能够有效解决创业成活率低、创业率低、非均衡圈层分布以及创业供求结构性失衡等问题。

李婷[8](2017)在《民办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某省四所民办高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不断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受到这一因素的严重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历十几年的摸索与探寻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培养方案的设置和科学研究方面都不断深入和具体化。相对而言,尽管部分民办高校设置了服务于学生自主创业的部门,但其创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就使民办高校毕业生无法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以使自身具备创业基本素质,来应对自主创业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根据当前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及问题,提出民办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具体构想和实施对策。通过研究发现,多数民办高校积极参与关于创业教育的座谈会、研讨会,对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也能及时宣传,部分民办高校通过设立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的相关部门、邀请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开设讲座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等形式来开展创业教育,还有民办高校将互联网与创业教育紧密联系,少数民办高校也有了少量相对专业的创业教师,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并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不理想;第二,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三,创业教育师资数量和质量问题有待解决;最后,创业教育不能与学生本专业紧密结合。本文从构建适合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创业教育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所占学分、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等五个角度提出促进民办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王鹏飞[9](2016)在《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渐从原先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已不再是当今社会的“天之骄子”,在就业市场上,学历也不再是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用人单位更加青睐于综合素质更高的实干型人才。而且,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使得现在的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新疆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深化背景下,自治区煤炭、石油、钢铁、化工、建筑等传统行业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降低,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不仅如此,就业问题处理的不得当,不仅仅会关系到新疆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各学者的研究结果,从实际出发,在客观方面,将新疆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各高校2015年的就业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全面了解当前新疆高校在就业工作上所面临的情况、问题;在主观方面,把新疆农业大学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了解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从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高校和用人单位四个影响因素中分析其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研究。

董筱文[10](2015)在《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犯罪倾向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劣势地位,极易引起其自卑与不满的悲观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如何通过有效培训降低农民工犯罪率,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并使他们能分享城市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文章以在苏州地区工作的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主要利用SPSS18.0和AMO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不满意,他们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较为强烈,但是由于时间、文化基础、收费较高等主客观原因,他们参与教育培训的情况不为乐观,且目前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等提供的培训并不能满足农民工的多样化需求,政府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上还应承担更大责任。在犯罪倾向性方面,将犯罪倾向性分为了价值观扭曲、社交障碍、自控力低下、偏好不良这四个维度,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类型的农民工在犯罪倾向性上存在着显着差异。研究也验证了教育培训与犯罪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关系和一定程度的因果性联系。文章的最后,从抑制农民工犯罪的角度出发,对农民工教育培训提出六点政策建议:政府需制定合理政策制度、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激励表彰机制、推进积分落户制度;社区需建立和完善学习平台、健全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教育学习实践长效机制;职业学校需明确自身定位、注重师资培养、推进网络课堂;培训机构需注重内容专业化、地点合理化、方式多样化;用人单位方面需提高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制定农民工培训的规章计划加强与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农民工自身需转变观念提高参与的积极性、珍惜机会提升参与的实效性。

二、想过业余创业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想过业余创业吗?(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传统农民
        2.新型职业农民
        3.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
        2.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
        3.习近平的农民主体观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1.农业现代化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农村现代化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农民现代化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思路与调研对象
        2.问卷内容与结果分析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诉求
        1.农民对培训补贴更为感兴趣
        2.青年农民更需要继续教育
        3.高学历农民的培训意识强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全面优化现代化农村制度安排
        1.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2.推进财政资源向农村倾斜
        3.加快农民保障制度建设
    (二)提高政府培育质量
        1.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培育监管
        2.规范合力联动,强化政策支持
    (三)实施科学培训管理
        1.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丰富教学方式
        2.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双师型”教师
    (四)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1.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创建良好培育氛围
        3.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不公正感知会激励创业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内容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创业(Entrepreneurship)
    2.2 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
    2.3 社会公正感与创业
第三章 创业前经历与创业动因的访谈分析
    3.1 质性研究设计
    3.2 访谈结果分析
        3.2.1 不公正感知与经历的存在性
        3.2.2 不公正感知与创业原因
        3.2.3 创业目的
    3.3 访谈小结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1 社会流动理论(Social Mobility Theory)
    4.2 研究假设
        4.2.1 不公正感知与创业行为
        4.2.2 不同来源的不公正感知与创业行为
        4.2.3 不同情境下,不公正感知与创业行为
    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实证设计与数据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构念测量和实证模型
        5.2.1 构念测量
        5.2.2 实证模型
    5.3 模型分析结果
        5.3.1 数据情况
        5.3.2 基本回归分析
        5.3.3 调节效应分析
    5.4 稳健性分析
        5.4.1 稳健性分析一: 自变量更替
        5.4.2 稳健性分析二: 自变量滞后期调整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假设检验结果
    6.2 理论意义
    6.3 实践意义
    6.4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记录
致谢

(4)基于用户创新的文创产品定制平台的服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基于用户创新系统的文创产品定制平台的设计理念研究
    2.1 用户创新的相关概念
        2.1.1 用户创新的界定
        2.1.2 用户创新的动机
        2.1.3 用户创新在企业中的角色
        2.1.4 价值共创
    2.2 创新驱动群体与动机分析
    2.3 服务流程分析
    2.4 接触点分析
    2.5 服务价值分析
    2.6 商业模式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创定制平台现状与用户需求分析
    3.1 文创产品服务平台市场分析
        3.1.1 文化及相关行业发展现状
        3.1.2 文创产品定制服务平台的类型
        3.1.3 文化创意定制服务平台的痛点分析
    3.2 文创产品定制服务平台典型角色用户
        3.2.1 文创行业市场参与者
        3.2.2 平台典型角色用户提取
        3.2.3 平台典型角色用户定位
    3.3 典型角色用户的用户需求与相互关系分析
        3.3.1 调研方法
        3.3.2 消费者角色用户群
        3.3.3 设计者角色用户群
        3.3.4 企业生产商角色用户群
    3.4 构建用户体验地图
    3.5 文创产品定制服务平台的市场和用户需求总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创产品定制服务平台的模型构建
    4.1 文创定制平台定义
        4.1.1 平台概念服务系统模型
        4.1.2 平台定位
    4.2 文创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设计构建
        4.2.1 运营模式
        4.2.2 运作服务流程
        4.2.3 商业模式探讨
        4.2.4 服务系统架构
        4.2.5 用户角色模型构建
        4.2.6 用户交叉剧情版创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创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设计实践
    5.1 平台功能需求列表
    5.2 平台网站内容模块与平台架构设定
    5.3 平台内容模块设计
    5.4 平台测试评估
    5.5 平台界面视觉设计
    5.6 本章小节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消费者文创产品购买体验调查问卷
附录2 设计者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不足与本文研究内容阐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新生代农民工
        二、社会排斥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排斥理论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三、二元结构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徐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特性研究
    第一节 徐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徐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就业
        一、行业分布
        二、就业途径
        三、影响择业的因素
        四、工作强度
        五、薪资待遇
        六、工作期望
    第三节 徐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乡土情结
    第四节 徐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
        一、生活消费方式
        二、社会交往方式
        三、业余休闲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徐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经济层面
        一、劳动力市场排斥
        二、消费排斥
    第二节 政治层面
        一、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观念排斥
        二、政治参与机制排斥
    第三节 文化层面
        一、基于文化教育水平的排斥
        二、基于文化意识形态的排斥
        三、基于文化资源的排斥
    第四节 户籍制度层面
    第五节 社会保障层面
        一、社会保险缴纳和接续排斥
        二、新生代农民工参保认知排斥
        三、社会福利和互助排斥
    第六节 自我认同层面
        一、对自身价值认知的排斥
        二、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排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相关对策
    第一节 发挥政府职能,完善保障政策
        一、加强落实取消农业户口的后续保障政策
        二、改善城镇房屋政策
        三、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四、鼓励参与再教育
    第二节 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社会组织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二、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三、加强自治组织建设
        四、争取社会组织支持
    第三节 规范单位制度,体现人文关怀
        一、用合同化、制度化管理新生代农民工队伍
        二、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关爱和文化价值熏陶
        三、健全和发挥工会作用
    第四节 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发展潮流
        一、转变自身思想观念
        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2.1 基本概念
        1.2.2 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演进
    2.1 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2.1.1 扩招以前:统包统分政策与“双向选择”就业政策
        2.1.2 扩招以来:自主择业政策与自主创业政策
    2.2 广东省大学生就业政策
        2.2.1 拓宽就业渠道
        2.2.2 鼓励自主创业
        2.2.3 规范就业市场
        2.2.4 完善就业服务
第三章 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效果、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政策执行效果
        3.1.1 就业途径多样化
        3.1.2 基层就业政策认知度低,毕业生积极性不高
        3.1.3 就业服务政策认可度较高,但仍存在差异性
        3.1.4 创业政策认知度不高,政策执行有待改进
    3.2 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3.2.1 基层政策难落实
        3.2.2 服务政策不完善
        3.2.3 就业公平难“公平”
        3.2.4 自主创业有“三难”
    3.3 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
        3.3.1 就业政策本身的不足
        3.3.2 政策执行主体的职责履行不到位
        3.3.3 政策执行客体对象的差异
        3.3.4 政策执行环境的不足
第四章 对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建议
    4.1 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基层就业
        4.1.1 加强政策引导,做好舆论宣传
        4.1.2 加大政策引导,增强基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
        4.1.3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促进基层就业工作
    4.2 规范就业市场,完善政策措施
        4.2.1 建立就业保障制度
        4.2.2 推进户籍改革制度
        4.2.3 不断加强就业法制建设
    4.3 强化政府扶持,配套服务体系
        4.3.1 强化职业培训
        4.3.2 建设信息平台
    4.4 加强综合监督,促进政策评估
        4.4.1 加强高校评估
        4.4.2 加强市场监督
        4.4.3 加强政策监督
        4.4.4 加强政府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附件

(7)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交互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综述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创业生态”引领“大学生创业”实践
        (二)“创业教育”助力“创业型大学”变革
        (三)宏观经济下行催化创业形势日益复杂
        (四)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给创新创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大学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
        (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赋予新动力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二)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
        (三)关于创业素质能力的研究
        (四)核心研究窥探
        (五)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创业生态系统构念
        (二)创业交互机理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二)文献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创业生态系统
        (一)创业
        (二)生态与生态系统
        (三)创业生态系统
        二、创业交互
        (一)创业交互
        (二)全要素交互率
        (三)关键要素交互率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关系网络相关理论
        二、创业机会识别相关理论
        三、创业资源相关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创业交互机制
    第一节 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创业交互基本逻辑
        一、创业交互的提出
        二、创业交互的基本内涵
        (一)创业交互的主体
        (二)创业交互的内容
        (三)创业交互的类型
        三、创业交互的基本逻辑
        (一)交互逻辑(Interaction Logic)
        (二)反交互逻辑(Anti-Interaction Logic)
    第二节 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圈层分布与供求关系特征
        一、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圈层分布特征
        (一)社会关系网络的圈层化
        (二)创业资源的圈层化
        (三)创业生态系统的圈层化
        二、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供求关系特征
        (一)“创业供给侧”的实质
        (二)“创业供给侧”的要点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定义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数据收集
        (三)数据陈述
        (四)数据分析
    第二节 命题、假设与结论
        一、命题一: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利益追逐者通过创业交互达成目标
        (一)假设1:创业交互的频次与创业绩效呈正向关系
        (二)假设2:创业交互的质量与创业绩效呈正向关系
        (三)假设3: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创业交互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性
        (四)假设4:创业交互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非完备性特征
        二、命题二:创业交互与创业生态系统的圈层化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
        三、命题三:创业交互与创业供求结构性失衡存在紧密关联
        四、基本结论
第五章 实践应用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
        一、构建并完善多元化的交互渠道系统
        (一)市场主导型集成化创业交互平台模式
        (二)搭建“跨圈层交互桥”
        二、培养形成主动交互型创业行为特质
        三、营造创业交互的保障环境
        (一)构建并完善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环境
        (二)构建并完善创业服务与支撑相关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和实施办法
        (三)营造开放、活跃的区域创业文化环境
        四、推动优化创业交互的供给侧结构性升级
        (一)区域性创业交互的辅助供给侧结构性升级
        (二)创新性创业交互的创业供给侧结构性升级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内容上的系统化深入和完善
        二、论证上的科学化和严谨性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访谈实录
    附录三:访谈实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民办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某省四所民办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
        1.民办高校
        2.创业教育
        3.创业教育课程
    (三)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综述
        2.国内关于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一、民办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成为必然趋势
    (三)民办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
二、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研究
    (一)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现状调查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数据统计与处理
    (二)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调查
        2.创业教育开展形式的调查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查
        4.创业教育师资情况的调查
        5.创业教育课程与本专业结合情况的调查
    (三)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理想
        2.缺乏健全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师资质量有待提升
        4.创业教育课程不能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
三、促进民办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业教育实践课程
    (二)明确创业教育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所占学分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
    (四)建设成熟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五)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全方位重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民办高校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二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三 创业大学生访谈提纲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1 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2.2 对新疆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分析
第3章 影响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3.1 大学生自身因素
    3.2 社会环境因素
    3.3 高校因素
    3.4 用人单位因素
第4章 解决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4.1 社会环境方面
    4.2 高校方面
    4.3 用人单位方面
    4.4 大学生自身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10)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犯罪倾向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
        1.3.2 样本抽取
        1.3.3 研究工具
        1.3.4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经验实证研究法
    1.5 研究假设
第2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 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文献综述
        2.1.1 国内相关研究
        2.1.2 国外相关研究
    2.2 关于农民工犯罪的文献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
        2.2.2 国外相关研究
    2.3 关于教育培训与犯罪关系的文献综述
        2.3.1 国内相关研究
        2.3.2 国外相关研究
    2.4 相关概念界定
        2.4.1 农民工
        2.4.2 教育培训与农民工教育培训
        2.4.3 犯罪、犯罪倾向性与农民工犯罪倾向性
第3章 理论分析
    3.1 关于教育培训的理论基础
        3.1.1 人力资本理论
        3.1.2 教育的非货币化效益
        3.1.3 教育的溢出效益
    3.2 关于犯罪的理论基础
        3.2.1 早期犯罪社会学理论
        3.2.2 现代犯罪社会学理论
        3.2.3 其他代表理论
    3.3 犯罪倾向性的理论基础
第4章 问卷设计
    4.1 问卷设计程序
        4.1.1 问卷第一部分
        4.1.2 问卷第二部分
        4.1.3 问卷第三部分
    4.2 初测问卷质量鉴定
        4.2.1 样本情况
        4.2.2 信度分析
        4.2.3 项目分析
        4.2.4 效度分析
    4.3 正式问卷质量鉴定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样本情况
    5.2 农民工教育培训情况
        5.2.1 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意愿与需求
        5.2.2 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
        5.2.3 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外部环境
        5.2.4 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困境
        5.2.5 农民工教育培训情况小结
    5.3 农民工犯罪倾向性情况
        5.3.1 农民工犯罪倾向性总体分析
        5.3.2 农民工犯罪倾向性差异分析
        5.3.3 农民工犯罪倾向性的差异分析小结
    5.4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农民工犯罪的相关分析
        5.4.1 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与犯罪倾向性的相关分析
        5.4.2 农民工教育培训过程与犯罪倾向性的相关分析
        5.4.3 农民工教育培训效果与犯罪倾向性的相关分析
        5.4.4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犯罪倾向性的相关性小结
    5.5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犯罪倾向性的回归分析
        5.5.1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价值观扭曲”的回归分析
        5.5.2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社交障碍”的回归分析
        5.5.3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自控力低下”的回归分析
        5.5.4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偏好不良”的回归分析
        5.5.5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犯罪倾向性平均分”的回归分析
        5.5.6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犯罪倾向性的回归分析小结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政府方面
        6.2.2 社区方面
        6.2.3 职业学校方面
        6.2.4 培训机构方面
        6.2.5 用人单位方面
        6.2.6 农民工自身方面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四、想过业余创业吗?(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研究[D]. 屈子园.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归心[J]. 秦北. 当代, 2020(02)
  • [3]不公正感知会激励创业吗?[D]. 陈洋. 南京大学, 2019(07)
  • [4]基于用户创新的文创产品定制平台的服务设计研究[D]. 吴少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D]. 朱洁琼. 江苏师范大学, 2018(08)
  • [6]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研究[D]. 陈月.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交互机制研究[D]. 游磊. 云南大学, 2018(01)
  • [8]民办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某省四所民办高校为例[D]. 李婷. 长春师范大学, 2017(01)
  • [9]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D]. 王鹏飞.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5)
  • [10]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犯罪倾向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董筱文. 苏州大学, 2015(02)

标签:;  ;  ;  ;  

有没有想过开始业余生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