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缝合无撕裂剖宫产切口的临床研究

不缝合无撕裂剖宫产切口的临床研究

一、撕拉法剖宫产术切口不缝线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梅,何春妮[1](2019)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免缝皮下脂肪组织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及笔者所在医院分院收治的400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后再行皮内缝合,观察组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缝合。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效果显着,明显缩短切口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可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王鹏[2](2019)在《剖宫产术下腹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下腹横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01—2018-03间中牟县人民医院实施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的110例产妇分为2组,常规组(60例)按常规方法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50例)不缝合切口的脂肪层。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切口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剖宫产术腹部横切口时,不缝合切口脂肪层,可缩短手术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高、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

杨眉,邹余粮,任敏星[3](2018)在《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下段形成不良首次行剖宫产术后因二胎需行再次剖宫产术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切口位置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3)子宫切口位于膀胱腹膜反折上5 mm处;观察组(n=47)首次剖宫产时子宫切口位于子宫下段腹膜反折缘下20 mm中线处。对比两组孕妇再次行剖宫产术时的出血量、出血率以及子宫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52.9±40.5 ml)、剖宫产术中出血率(19.1%)均低于对照组(408.6±52.8 ml,45.3%),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的子宫愈合良好率(95.7%)高于对照组(84.9%),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行首次剖宫产术时,子宫切口位置选择在子宫下段腹膜反折缘下20 mm中线处,相较于子宫切口位于膀胱腹膜反折上5 mm处,行再次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风险更低,子宫愈合情况更优。

王静[4](2018)在《改良新式剖宫产和M.Stark新式剖宫产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行新式剖宫产的2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132例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产妇设为改良组,132例采用M.Stark新式剖宫产术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手术情况、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改良组产妇甲级愈合占93.9%、乙级愈合占6.1%,与对照组的89.4%、1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产妇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Ⅰ级、Ⅳ级显着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减轻M.Stark新式剖宫产术的腹壁及盆腔粘连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罗琳[5](2018)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和传统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病例100例(两次手术均于我院进行),首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病例为研究组(50例),首次手术为传统剖宫产病例为对照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例相关指标,分析新式剖宫产和传统剖宫产对再次手术的影响,比较其优缺点,指导孕妇选择剖宫产术式。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壁粘连率为50%(25/50),盆、腹腔粘连率为38%(19/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3/50)和14%(7/50),统计学分析研究组粘连程度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胎儿娩出困难率为16%(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术有影响,传统剖宫产再次手术时手术时间短,可较快并容易娩出胎儿,而且腹壁及盆、腹腔粘连发生的概率低,对于有再次妊娠需求者建议传统剖宫产作为首选术式。

陈萍[6](2015)在《改良剖宫产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146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均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n=73),改良组给予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剖宫产术,对2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切口外观及术后恢复时间上都显着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损伤小、切口美观、术后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韩兴琼[7](2010)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87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 87例剖宫产术采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研究组,103例剖宫产术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研究组(97.70%)高于对照组(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董健红[8](2009)在《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4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进行两种术式比较,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组84例为观察组、腹部纵切子宫下段剖宫产组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切皮至娩胎时间观察组为(6.4±0.5)min,对照组为(10.2±1.7)min;总手术时间观察组为(30.3±5.7)min,对照组为(45.2±7.2)min;术后出血量观察组为(150.0±50.5)mL,对照组为(250.0±80.5)mL;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观察组为53.6%,对照组为75.0%;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为(20.1±5.9)h,对照组为(42.5±9.0)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提倡大力推广。

张丽红[9](2009)在《69例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5年来行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第1次剖宫产时不同手术方式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选择最佳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行二次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第1次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30例(组1),传统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39例(组2),对两组孕妇的年龄、体重、分娩时孕周、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剖宫产指征、术中粘连情况、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新生儿体重及一般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率、术后住院日、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首次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组患者与传统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相比,腹腔粘连严重,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住院日、产褥病率、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腹腔粘连严重,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长,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慎重选择第1次手术方式。

刘菊玲,李胜利,陈琮瑛,毕静茹,杨晓东,文华轩[10](2004)在《两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超声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评价临产前后采取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 4 0 0例为观察组 ,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 4 0 0例为对照组 ,在手术后 5~ 7d进行超声检查 ,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已临产的产妇腹部切口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临产前的产妇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不适宜用于临产前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应常规行 B超检查了解切口愈合情况。

二、撕拉法剖宫产术切口不缝线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撕拉法剖宫产术切口不缝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免缝皮下脂肪组织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2)剖宫产术下腹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愈合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出血量、出血率
    2.2 子宫愈合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4)改良新式剖宫产和M.Stark新式剖宫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2.2 两组产妇手术情况比较
    2.3 两组产妇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比较
3 讨论

(5)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手术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改良剖宫产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8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1.2 方 法
2 结 果
    2.1 2种术式的术中、术后情况
    2.2 术后拆线及住院天数
3 讨 论

(9)69例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收集
        1.1 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
        1.3 分组标准情况
        1.4 再次手术方式
    2. 研究内容
        2.1 观察指标
        2.2 判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两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超声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术前准备
    3.超声检测方法
    4.观察内容及判断标准
    5.统计及处理
结 果
讨 论

四、撕拉法剖宫产术切口不缝线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免缝皮下脂肪组织的临床效果研究[J]. 李雪梅,何春妮.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2)
  • [2]剖宫产术下腹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效果[J]. 王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02)
  • [3]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J]. 杨眉,邹余粮,任敏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17)
  • [4]改良新式剖宫产和M.Stark新式剖宫产的比较[J]. 王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21)
  • [5]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D]. 罗琳. 遵义医学院, 2018(11)
  • [6]改良剖宫产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陈萍. 当代医学, 2015(32)
  • [7]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87例分析[J]. 韩兴琼.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0(04)
  • [8]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观察[J]. 董健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04)
  • [9]69例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D]. 张丽红.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10]两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超声评价[J]. 刘菊玲,李胜利,陈琮瑛,毕静茹,杨晓东,文华轩.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09)

标签:;  ;  ;  

不缝合无撕裂剖宫产切口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